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专业知识习题--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7节-第11节

中药专业知识习题--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7节-第11节

中药专业知识习题--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7节-第11节
中药专业知识习题--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7节-第11节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7节-第11节

一、A

1、易溶于极性小的溶剂,可与苦味酸产生络合物结晶,此油状物极有可能是

A、薁类

B、单萜

C、二萜

D、无环单萜

E、含氧二萜

2、地黄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容易变黑的原因是

A、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人参二醇苷

B、其化学成分中含有强心苷

C、其化学成分中含有环烯醚萜类

D、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人参三醇苷

E、其化学成分中含有洋地黄毒苷

3、二倍半萜含有的异戊二烯单位的个数为

A、2

B、3

C、4

D、5

E、6

4、倍半萜含有的异戊二烯单位的个数为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5、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单环单萜类的是

A、青蒿素

B、穿心莲内酯

C、葛根素

D、玄参苷

E、薄荷醇

6、属于倍半萜类的化合物是

A、龙脑

B、梓醇苷

C、紫杉醇

D、青蒿素

E、穿心莲内酯

7、定性鉴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反应是

A、与Dragendorff’s试剂呈阳性反应

B、乙酸-铜离子反应

C、与2%AlCl3乙醇溶液呈黄色反应

D、与Libermann-Burchard试剂呈紫红色反应

E、其水溶液振摇后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

8、有甜味的糖苷为

A、人参皂苷

B、甜菊苷

C、黄芪皂苷

D、柴胡皂苷

E、环烯醚萜苷

9、有挥发性的萜类是

A、单萜

B、二萜

C、三萜

D、四萜

E、多萜

10、环烯醚萜苷易与某些试剂产生颜色反应,是由于分子结构中有

A、双键

B、半缩醛结构

C、糖残基

D、甲基

E、醇羟基

11、下列不是挥发性成分的是

A、薄荷醇

B、樟脑

C、吉马酮

D、肉桂醛

E、黄芩素

12、挥发油的沸点为

A、70~300℃

B、95~300℃

C、250~300℃

D、200~300℃

E、150~300℃

13、简单区别挥发油和脂肪油的性质是

A、稳定性

B、旋光性

C、折光性

D、溶解性

E、挥发性

14、以下关于挥发油说法错误的是

A、能与溴及亚硫酸氢钠发生加成反应、与肼类产生缩合反应,并有银镜反应、异羟肟酸铁反应、皂化反应及遇碱成盐反应等

B、常温下挥发油都为黄色的浑浊液体

C、挥发油在常温下可自然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

D、挥发油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油脂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溶解

E、挥发油与空气及光线经常接触会逐渐氧化变质,使挥发油的相对密度增加,颜色变深,失去原有香味,形成树脂样物质

15、挥发油的酸值是指

A、水解1g挥发油中所含的酯基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B、中和1g挥发油中的酸性成分羧酸和酚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C、皂化1g挥发油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D、皂化值与酯值之和

E、挥发油中酚类成分的含量指标

16、来源于菊科,主要成分是挥发油类的是

A、柴胡

B、莪术

C、商陆

D、肉桂

E、艾叶

17、薄荷的主要挥发油成分是

A、薄荷醇

B、薄荷酮

C、醋酸薄荷酯

D、桉油精

E、柠檬烯

18、穿心莲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A、新穿心莲内酯

B、脱水穿心莲内酯

C、去氧穿心莲内酯

D、穿心莲乙素

E、穿心莲甲素

19、薯蓣皂苷元的结构类型是

A、齐墩果酸型

B、乌索酸型

C、羽扇豆烷型

D、异螺旋甾烷型

E、螺旋甾烷型

20、人参皂苷是

A、甾体皂苷

B、蒽醌苷

C、强心苷

D、黄酮苷

E、三萜皂苷

21、以下哪项是区别螺旋甾烷和异螺旋甾烷的依据

A、C-5的构型

B、C-15的构型

C、C-20的构型

D、C-25的构型

E、C-22的构型

22、甾体皂苷元

A、由20个碳原子组成

B、由25个碳原子组成

C、由27个碳原子组成

D、由28个碳原子组成

E、由30个碳原子组成

23、皂苷元以齐墩果烷为多见的是

A、β-香树脂烷型三萜类

B、α-香树脂烷型三萜类

C、达玛烷型三萜类

D、羊毛脂甾烷型三萜类

E、甾醇类

24、提取皂苷常采用的溶剂是

A、乙醚

B、氯仿

C、正丁醇

D、石油醚

E、丙酮

25、对人体黏膜有刺激性的化合物是

A、黄酮苷

B、香豆素苷

C、皂苷

D、环烯醚萜苷

E、蒽醌苷

26、皂苷具有发泡性,具体的步骤是:取1g中药粉末加水10ml,煮沸10分钟后过滤,取滤液强力振荡,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其泡沫持续的时间为

A、10分钟以上

B、20分钟以上

C、15分钟以上

D、5分钟以上

E、25分钟以上

27、有抗溶血作用的人参皂苷元是

A、A型人参皂苷

B、E型人参皂苷

C、D型人参皂苷

D、M型人参皂苷

E、B型人参皂苷

28、皂苷类化合物一般不适宜制成注射剂,是因为

A、溶血性

B、刺激性

C、碱性

D、酸性

E、吸湿性

29、与醋酐-浓硫酸试剂反应(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最后产生蓝绿色的苷为

A、人参皂苷

B、芦丁

C、薯蓣皂苷

D、柴胡皂苷

E、甘草皂苷

30、多数三萜皂苷显

A、两性

B、弱碱性

C、酸性

D、碱性

E、中性

31、下列哪项是甾体皂苷的常用显色剂

A、三氯甲烷-浓硫酸

B、五氯化锑

C、香草醛-硫酸

D、醋酐-浓硫酸

E、三氯乙酸

32、以下能产生溶血现象的化学物质是

A、挥发油

B、生物碱

C、黄酮

D、香豆素

E、皂苷

33、皂苷类化合物

A、分子较小,易结晶

B、分子较大,不易结晶

C、易溶于石油醚、苯、乙醚

D、有升华性

E、多数无溶血现象

34、甾体皂苷与三氯乙酸在滤纸上

A、加热至60℃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

B、加热至60℃生成黑色后逐渐退色

C、加热至100℃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

D、不加热即有阳性反应

E、加热至100℃以上也不显色

35、结构属于异环双烯类的皂苷是

A、柴胡皂苷a

B、柴胡皂苷b3

C、柴胡皂苷b2

D、柴胡皂苷g

E、柴胡皂苷d

36、《中国药典》要求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总含量不少于

A、0.20%

B、0.30%

C、0.40%

D、0.25%

E、0.50%

37、黄芪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是

A、多糖类

B、氨基酸

C、黄芪甲苷

D、黄芪乙素

E、黄酮类成分

38、属于甘草皂苷苷元的是

A、乌索酸

B、熊果酸

C、甘草次酸

D、甘草酸

E、齐墩果酸

39、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生物活性的甘草次酸类型是

A、8-αH型

B、18-αH型

C、16-αH型

D、18-βH型

E、8-βH型

40、人参二醇型(A型)皂苷的苷元是

A、20(S)-原人参二醇

B、20(R)-原人参二醇

C、20(S)-人参二醇

D、20(R)-人参三醇

E、20(S)-人参三醇

41、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的分类依据是

A、C-22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

B、C-17不饱和内酯环的不同

C、连接糖的个数不同

D、稠和方式不同

E、对心脏是否有显著活性

42、结构中通常含有α-去氧糖的苷类化合物是

A、环烯醚萜苷

B、蒽醌类

C、二萜苷

D、黄酮苷

E、强心苷

43、强心苷的甾体母核特点是

A、A/B环多为反式稠合B/C环为顺式稠合C/D环多为顺式稠合

B、A/B环多为反式稠合B/C环为反式稠合C/D环多为反式稠合

C、A/B环多为顺式稠合B/C环为顺式稠合C/D环多为反式稠合

D、A/B环多为反式稠合B/C环为反式稠合C/D环多为反式稠合

E、A/B环多为顺式稠合B/C环为反式稠合C/D环多为顺式稠合

44、强心苷大多数是

A、单糖苷

B、双糖苷

C、高聚糖苷

D、低聚糖苷

E、Ⅲ型糖苷

45、下列属于α-去氧糖的是

A、D-葡萄糖

B、L-鼠李糖

C、L-呋糖

D、D-洋地黄毒糖

E、L-洋地黄糖

46、强心苷元部分的结构特点是

A、由25个碳原子构成的甾体衍生物

B、具有羰基的甾体衍生物

C、具有双键的甾体衍生物

D、具有27个碳原子的六环母核

E、具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衍生物

47、乙型强心苷苷元甾体母核中C-17位上的取代基是

A、醛基

B、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C、糖链

D、羧基

E、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48、Ⅰ型强心苷是

A、苷元-(D-葡萄糖)y

B、苷元-(6-去氧糖甲醚)x-(D-葡萄糖)y

C、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D、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E、苷元-(D-葡萄糖)y-(2,6-二去氧糖)x

49、洋地黄毒糖的结构属于

A、6-去氧糖

B、2,6-二去氧糖

C、6-去氧糖甲醚

D、α-氨基糖

E、α-羟基糖

50、Ⅱ型强心苷的苷元和糖的连接方式是

A、苷元-(D-葡萄糖)y

B、苷元-(6-去氧糖甲醚)x-(D-葡萄糖)y

C、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糖)y

D、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

E、苷元-(D-葡萄糖)y-(2,6-二去氧糖)x

51、强心苷元是甾体母核C-17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甲型强心苷元17位侧链为

A、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B、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C、五元饱和内酯环

D、六元饱和内酯环

E、七元不饱和内酯环

52、强心苷发生温和酸水解的酸浓度是

A、0.02~0.5mol/L

B、0.2~0.5mol/L

C、0.05~0.1mol/L

D、0.02~0.05mol/L

E、0.002~0.05mol/L

53、强心苷在3%~5%的盐酸水溶液中加热水解,得到的产物有

A、苷元、单糖

B、次级苷、单糖

C、苷元、双糖

D、脱水苷元、单糖

E、脱水苷元、双糖

54、Kedde反应所用的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其中B液指的是

A、2mol/L氢氧化钾溶液

B、2mol/L氢氧化钠溶液

C、2%3,5-二硝基苯甲酸甲醇溶液

D、2%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

E、2%的乙醇溶液

55、可用K-K反应鉴别的是

A、α-去氧糖

B、葡萄糖

C、L-鼠李糖

D、芸香糖

E、麦芽糖

56、强心苷C17位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显色反应不包括

A、Legal反应

B、Salkowski反应

C、Raymond反应

D、Baljet反应

E、Kedde反应

57、可与醋酐-浓硫酸反应产生一系列颜色变化的化合物是

A、强心苷

B、香豆素

C、黄酮苷

D、生物碱

E、木脂素

58、强烈酸水解法水解强心苷,其主要产物是

A、真正苷元

B、脱水苷元

C、次级苷

D、二糖

E、三糖

59、下列关于强心苷的溶解性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原生苷亲水性大于次生苷

B、原生苷不易结晶,为无定形粉末

C、羟基越多,亲水性越强

D、形成分子内氢键,增加亲水性

E、苷元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60、洋地黄毒苷溶解性的特点是

A、易溶于水

B、易溶于石油醚

C、易溶于二氯甲烷

D、易溶于氯仿

E、易溶于环己烷

61、以下属于Kedde反应所用试剂、溶剂的是

A、苦味酸、K2CO3、水

B、3,5-二硝基苯甲酸、H2SO4、醇冰

C、苦味酸、KOH、醇

D、3,5-二硝基苯甲酸、K2CO3、醇

E、3,5-二硝基苯甲酸、KOH、醇

62、使I型强心苷水解成苷元和糖,采用的方法是

A、强烈酸水解法

B、温和酸水解法

C、酶水解法

D、碱水解法

E、氯化氢-丙酮法

63、在温和酸水解的条件下,可水解的糖苷键是

A、强心苷元-α-去氧糖

B、α-羟基糖(1-4)-6-去氧糖

C、强心苷元-α-羟基糖

D、α-羟基糖(1-4)-α-羟基糖

E、强心苷元-β-葡萄糖

64、强心苷能发生温和酸水解的原因是

A、分子中含有2-去氧糖

B、分子中含有2-羟基糖

C、分子中含有蔗糖

D、分子中含有棉子糖

E、分子中含有芸香糖

65、香加皮的毒性成分结构类型是

A、三萜皂苷

B、甾体皂苷

C、甲型强心苷

D、乙型强心苷

E、黄酮

66、胆汁酸发生Pettenkofer反应的颜色是

A、蓝色

B、紫色

C、红色

D、绿色

E、黄色

67、用于胆酸含量测定的Gregory Pascoe反应,显示的颜色是

A、蓝色

B、紫色

C、红色

D、绿色

E、黄色

68、关于熊去氧胆酸与鹅去氧胆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来源于熊胆

B、鹅去氧胆酸是发挥解痉作用的成分

C、7-OH的取向不同

D、熊去氧胆酸是某些熊的特征胆甾酸

E、不同来源其含量差异很大

69、麝香中的质量控制成分是

A、麝香酮

B、降麝香酮

C、麝香吡啶

D、羟基麝香吡啶

E、胆甾醇

70、胆汁酸结构中决定其化学性质的特征官能团是

A、酮基

B、脂基

C、醛基

D、羧基

E、炔基

71、蟾酥中蟾毒配基含量占药材总量的

A、5%~20%

B、15%~25%

C、15%~20%

D、15%~30%

E、10%~20%

72、蟾酥中的主要成分是

A、强心甾烯类

B、蟾蜍毒素类

C、蟾蜍配基

D、吲哚生物碱

E、甾醇类

73、以下属于麝香中主要有效成分且具特有香气、对冠心病有一定疗效的是

A、脂肪酸

B、胆甾

C、麝香酮

D、麝香吡啶

E、多肽

74、牛黄具有解痉作用,引起平滑肌松弛作用的成分为

A、SMC

B、去氧胆酸

C、胆红素

D、石胆酸

E、胆酸

75、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中的胆汁酸常为下列哪种化合物的衍生物

A、齐墩果酸

B、熊果酸

C、粪甾烷类

D、牛磺酸

E、胆烷酸

76、组成缩合鞣质的基本单元是

A、酚羟基

B、黄烷-3-醇

C、哌啶环

D、环戊烷

E、吡喃酮

77、与明胶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是

A、木脂素

B、鞣质

C、香豆素

D、皂苷

E、强心苷

78、下列关于鞣质的理化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无定形粉末

B、具有吸湿性

C、具有氧化性

D、具有酸性

E、较强的极性

79、与蛋白质作用后形成水不溶性沉淀的是

A、木脂素

B、香豆素

C、黄酮

D、皂苷

E、鞣质

80、与鞣质反应可以用来制备蓝墨水的物质是

A、石灰水

B、蛋白质

C、重金属

D、铁氰化钾

E、三氯化铁

81、普遍认为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其药效作用主要是

A、抗炎

B、抗菌

C、降压

D、抗辐射

E、镇静和镇痛

82、下列关于有机酸的理化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有机酸均能溶于酸水

B、高级脂肪酸大多为固体

C、低级脂肪酸大多为液体

D、有机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而具有较强的酸性

E、低分子脂肪酸和含极性基团较多的脂肪酸,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83、异绿原酸的结构是

A、3,4-二咖啡酰奎宁酸

B、3,5-二咖啡酰奎宁酸

C、5-咖啡酰奎宁酸

D、3-咖啡酰奎宁酸

E、4,5-二咖啡酰奎宁酸

84、具有较强肾毒性的有机酸类化合物是

A、咖啡酸

B、阿魏酸

C、芥子酸

D、马兜铃酸

E、桂皮酸

85、绿原酸的结构为

A、3-咖啡酰奎宁酸

B、5-咖啡酰奎宁酸

C、咖啡酸与桂皮酸结合而成的酯

D、咖啡酸与苹果酸结合而成的酯

E、咖啡酸与柠檬酸结合而成的酯

86、下列关于五倍子鞣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际上被称为中国鞣质

B、属于可水解鞣质

C、基本的结构单元是黄烷-3-醇

D、属于没食子酸鞣质

E、可被酸、碱或酶催化水解

87、7位双键、6位酮基的甾体化合物是

A、阿魏酸

B、蜕皮激素

C、咖啡酸

D、没食子酸

E、鞣质

88、以下关于鞣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吸湿性

B、易被氧化

C、可与蛋白质作用

D、可采用聚酰胺吸附法除去

E、利用与重金属反应制造蓝黑墨水

二、B

1、A.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B.二萜类化合物

C.肽类化合物

D.有机酸类化合物

E.倍半萜类化合物

<1> 、银杏内脂是

A B C D E

<2> 、龙胆苦苷是

A B C D E

2、A.莪术醇

B.雷公藤甲素

C.穿心莲内酯

D.柴胡皂苷

E.马兜铃酸

<1> 、倍半萜化合物包括

A B C D E

<2> 、双环二萜化合物包括

A B C D E

<3> 、三萜皂苷化合物包括

A B C D E

<4> 、三环二萜类衍生物包括

A B C D E

3、A.柴胡

B.莪术

C.商陆

D.肉桂

E.艾叶

<1> 、来源于樟科植物的树皮,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类的是

A B C D E

<2> 、来源于菊科,主要成分是挥发油类的是

A B C D E

4、A.酸值加皂化值

B.皂化值减酸值

C.酸值减皂化值

D.羧酸和酚酸类成分的总和

E.酸值与酯值之和

<1> 、皂化值是挥发油中

A B C D E

<2> 、酯值是挥发油中

A B C D E

<3> 、酸值是挥发油中

A B C D E

5、A.薄荷油

B.穿心莲内酯

C.莪术二酮

D.青蒿素

E.杜鹃素

<1> 、临床上对宫颈癌有较好疗效的成分是

A B C D E

<2> 、具有显著抗疟作用的成分是

A B C D E

<3> 、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成分是

A B C D E

6、A.环烯醚萜类

B.二萜类化合物

C.肽类化合物

D.有机酸类化合物

E.倍半萜类化合物

<1> 、雷公藤甲素是

A B C D E

<2> 、龙胆苦苷是

A B C D E

7、A.螺旋甾烷醇型

B.达玛烷型

C.齐墩果烷型

D.羊毛甾烷型

E.羽扇豆烷型

<1> 、人参皂苷Ro

A B C D E

<2> 、猪苓酸A

A B C D E

<3> 、剑麻皂苷元

A B C D E

8、A.螺旋甾烷型

B.达玛烷型

C.齐墩果烷型

D.乌索烷型

E.羽扇豆烷型

<1> 、人参皂苷Re的结构类型是

A B C D E

<2> 、剑麻皂苷元的结构类型是

A B C D E

<3> 、柴胡皂苷元的结构类型是

A B C D E

<4> 、白桦醇的结构类型是

A B C D E

9、A.红或紫色

B.黄绿色

C.蓝或青色

D.蓝绿色

E.绿色

醋酐-浓硫酸反应,可以区分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

<1> 、三萜皂苷最后呈

A B C D E

<2> 、甾体皂苷最终呈

A B C D E

10、A.柴胡皂苷b4

B.柴胡皂苷b1

C.柴胡皂苷g

D.柴胡皂苷d

E.柴胡皂苷f

<1> 、Ⅰ型柴胡皂苷

A B C D E

<2> 、Ⅱ型柴胡皂苷

A B C D E

<3> 、Ⅲ型柴胡皂苷

A B C D E

<4> 、Ⅳ型柴胡皂苷

A B C D E

11、A.Ⅱ型柴胡皂苷

B.Ⅲ型柴胡皂苷

C.Ⅳ型柴胡皂苷

D.V型柴胡皂苷

E.I型柴胡皂苷

<1> 、柴胡皂苷b3是

A B C D E

<2> 、柴胡皂苷b2是

A B C D E

<3> 、柴胡皂苷a是

A B C D E

<4> 、柴胡皂苷c是

A B C D E

12、A.20(S)-原人参二醇

B.20(S)-原人参三醇

C.人参二醇

D.20(R)-原人参三醇

E.20(R)-原人参二醇

以下皂苷的真正苷元。

<1> 、A型人参皂苷

A B C D E

<2> 、B型人参皂苷

A B C D E

13、A.强心甾烯

B.蟾蜍甾二烯(或海葱甾二烯)

C.三萜

D.α-羟基糖

E.α-去氧糖

<1> 、洋地黄毒苷元的结构为

A B C D E

<2> 、蟾毒配基的结构为

A B C D E

<3> 、L-夹竹桃糖

A B C D E

<4> 、甲型强心苷元结构的基本母核为

A B C D E

<5> 、乙型强心苷元的结构的基本母核为

A B C D E

14、A.醋酐-浓硫酸反应

B.过碘酸钠-对硝基苯胺反应

C.呫吨氢醇反应

D.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

E.K-K反应

<1> 、只对游离的α-去氧糖或α-去氧糖与苷元连接的苷显色的反应

A B C D E

<2> 、反应极为灵敏,分子中的α-去氧糖可定量地发生的反应

A B C D E

<3> 、属于甾体母核的颜色反应的是

A B C D E

15、A.温和酸水解

B.强烈酸水解

C.氯化氢-丙酮法水解

D.酶水解

E.碱水解

<1> 、水解Ⅰ型强心苷的苷键

A B C D E

<2> 、水解Ⅱ型和Ⅲ型强心苷的苷键

A B C D E

<3> 、不能水解强心苷苷键,可以水解内酯环、酰基等

A B C D E

<4> 、具有一定的专属性的水解方式

A B C D E

16、A.石胆酸

B.强心苷元

C.5-羟色胺

D.L-3-甲基十五环酮

E.绿原酸

<1> 、牛黄主要化学成分是

A B C D E

<2> 、蟾酥主要化学成分是

A B C D E

<3> 、蟾酥中主要吲哚类生物碱是

A B C D E

<4> 、麝香主要化学成分是

A B C D E

17、A.Gregory Pascoe反应

B.Hammarsten反应

C.Gibb’s反应

D.Emerson反应

E.Feigl反应

<1> 、可用于胆酸含量测定的是

A B C D E

<2> 、胆酸显紫色,鹅氧胆酸不显色的是

A B C D E

18、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B.降压作用

C.抗癌作用

D.兴奋呼吸、强心和升高动脉血压

E.解痉作用

以下化合物的作用分别是

<1> 、牛黄

A B C D E

<2> 、蟾酥

A B C D E

<3> 、斑蝥

A B C D E

19、A.聚酰胺吸附法

B.单纯加热法

C.明胶法

D.石灰法

E.冷热处理法

<1> 、除鞣质利用高温破坏胶体稳定性,低温使鞣质沉淀的方法是

A B C D E

<2> 、利用钙离子与鞣质结合生成水不溶物的除鞣质法是

A B C D E

<3> 、利用与鞣质形成氢键的除鞣质法是

A B C D E

20、A.鞣红

B.缩合鞣质

C.单宁

D.没食子酸鞣质

E.逆没食子酸鞣质

以下药材中的鞣质属于

<1> 、诃子中的鞣质

A B C D E

<2> 、大黄中的鞣质

A B C D E

21、A.4-羟基桂皮酸

B.3,4-二羟基桂皮酸

C.3-甲氧基-4-羟基桂皮酸

D.3-羟基-4-甲氧基桂皮酸

E.3,5-二甲氧基-4-羟基桂皮酸

<1> 、对羟基桂皮酸的结构为

A B C D E

<2> 、咖啡酸的结构为

A B C D E

<3> 、阿魏酸的结构为

A B C D E

<4> 、异阿魏酸的结构为

A B C D E

<5> 、芥子酸的结构为

A B C D E

22、A.没食子酸鞣质和逆没食子酸鞣质

B.以喹诺里西啶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化合物

C.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

D.由酚酸和多元醇通过苷键和酯键形成的化合物

E.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1> 、鞣质是指

A B C D E

<2> 、鞣质的两个类别是

A B C D E

<3> 、可水解鞣质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

A B C D E

三、C

1、龙胆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滇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龙胆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裂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如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等。此外还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素及内酯等化合物。

<1> 、龙胆的指标性测定成分是

A、龙胆苦苷

B、獐牙菜苷

C、獐牙菜苦苷

D、龙胆素

E、龙胆内酯

<2> 、同龙胆苦苷一样属于环烯醚萜类的是

A、雷公藤内酯

B、栀子苷

C、甜菊苷

D、银杏内酯

E、土荆酸甲

(精)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章节练习题: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附答案)

(精)2019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章节练习题: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附答案) 一、A 1、满山红的质量控制成分是 A、槲皮素 B、麻黄碱 C、芦丁 D、杜鹃素 E、橙皮苷 2、盐酸-镁粉反应呈粉红色,加热后变为玫瑰红色,与三氯化铁反应呈草绿色的是 A、黄芩苷 B、木樨草素 C、大豆素 D、杜鹃素 E、金丝桃苷 3、下列化合物碱液加酸酸化后由红色变为无色的是 A、芹菜素 B、槲皮素 C、橙皮苷

D、葛根素 E、儿茶素 4、槲皮素属于 A、黄酮 B、黄酮醇 C、二氢黄酮 D、二氢黄酮醇 E、查耳酮 5、中成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主要成分是 A、葛根素 B、芦丁 C、黄芩苷 D、黄芩素 E、橙皮苷 6、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水解后生成黄芩素,易被氧化为醌类而显绿色,有效成分被破坏,质量随之降低。是由于结构中有 A、邻三羟基 B、邻二羟基 C、糖基 D、羧基 E、甲氧基 7、《中国药典》要求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总含量不少于

A、0.20% B、0.30% C、0.40% D、0.25% E、0.50% 8、黄芪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是 A、多糖类 B、氨基酸 C、黄芪甲苷 D、黄芪乙素 E、黄酮类成分 9、属于甘草皂苷苷元的是 A、乌索酸 B、熊果酸 C、甘草次酸 D、甘草酸 E、齐墩果酸 10、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生物活性的甘草次酸类型是 A、8-αH型 B、18-αH型 C、16-αH型 D、18-βH型

E、8-βH型 11、人参二醇型(A型)皂苷的苷元是 A、20(S)-原人参二醇 B、20(R)-原人参二醇 C、20(S)-人参二醇 D、20(R)-人参三醇 E、20(S)-人参三醇 12、来源于菊科,主要成分是挥发油类的是 A、柴胡 B、莪术 C、商陆 D、肉桂 E、艾叶 13、薄荷的主要挥发油成分是 A、薄荷醇 B、薄荷酮 C、醋酸薄荷酯 D、桉油精 E、柠檬烯 14、穿心莲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A、新穿心莲内酯 B、脱水穿心莲内酯

中药化学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 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 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 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 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 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 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 五、简述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另外,根据临床用途,有效成分也会就成无效成分,如大黄中的蒽醌苷具致泻作用,鞣质具收敛作用。 2. 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3.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六、论述 单糖及低聚糖生物碱盐游离生物碱油脂 粘液质苷苷元、树脂蜡 氨基酸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蛋白质、淀粉水溶性有机酸挥发油 第二章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概念:

中药化学成分中的英文对照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 ENGLISH CHINESE Abrine 相思豆碱 Abruquinone A Abruquinone B Acetate of Albopilosin A Acetone condensation of Albopilosin A 3β-acetyloleanolicacid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O-Acetyl-3,6-di-O-β-D-xylopy-rano-astragaloside O-乙烯3,6-双氧-β-D-吡喃木糖基绵毛黄芪甙 6’’-acetylhyperoside 6’’-乙酰氧基金丝桃甙 N-Acetyl-D-Glucosamine 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 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 Acetylursolic acid 乙酰乌索酸 Acetylshikonin 乙酰紫草素 14-Acetyltalatisamine Achyranthan 牛膝多糖 Aconitine 乌头碱

Aconosine 爱康诺辛 Actein 黄肉楠碱 Actinodephnine Acuminatin Acuminatoside Adenanthin 腺华素 Adenosine 腺苷,腺嘌呤核苷 Aescin 七叶皂甙 Aesculetin 马栗树皮素 Aesculin 七叶甙,马栗树皮甙 Agaricic acid 落叶松覃酸 Agrimophol 鹤草酚 Ajmalicine(δ-Yohimbine) 阿吗碱,δ-育亨宾碱,阿吗里新,阿马林,,萝芙碱 Ajmaline 阿马林 Akebia saponin D 木通皂甙 D Alantolactone (Helenin) 土木香内酯,阿兰内酯Albopilosin A Aleuritic acid 苏式-紫胶桐酸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doc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讲义 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 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 一.糖类 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 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二)低聚糖: 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 (三)多糖类: 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无甜味。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 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600C 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 2.菊糖 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①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母、黄柏、 车前子等)。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a.沉醇法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②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③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固 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 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即由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肽 键—CONH—的链状结构。 性质: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②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而沉淀析出。 ③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用 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 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 ②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 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酶的性质: 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 三、有机酸 (一)概念: 是植物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即将成熟的果实中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或与甘油结合成脂肪酸,与 生物碱结合成盐。 (二)分类: 1.脂肪族有机酸——为带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分为高级脂肪酸和低级脂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乙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甲戊二羟酸途径:萜类,甾类;莽草酸途径:即桂皮酸途径,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氨基酸途径 :生物碱类 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及极性) (1)溶剂按极性分类: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甲醇(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能用水任意比例混合. 分子大,C多,极性小,反之,大..按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大的溶剂提取极性大的化合物 提取方法 ①煎煮法:挥发性及加热易破坏,多糖类不宜用。 ②浸渍法:不用加热,适用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含淀粉或黏液质多的成分,但效率不高。 ③渗漉法:效率较高。④回流提取法: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⑤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⑥水蒸气蒸馏法: 适于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挥发油、小分子生物碱、酚类、游离醌类等:⑥超临界萃取法:以CO2为溶剂.用于极性低的化合物,室温下工作,几乎不用有机溶剂,环保 分离方法 ①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硅胶用于大多数中药成分;氧化铝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如生物碱、萜、甾;活性炭用于水溶性物质如氨基酸、糖类和某些苷类;聚酰胺用于酚醌如黄酮、蒽醌及鞣质。②凝胶色谱:主要是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③离子交换色谱:基于各成分解离度的不同而分离。主要用于生物碱、有机酸及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纯化。④大孔树脂色谱:一类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多孔结构,不溶于水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是反相的性质,一般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大,越先被洗脱下来,极性越小,越后洗脱下来。应用于中药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分离富集。⑤分配色谱: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分离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固定相:氰基或氨基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离非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C18或C8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腈-水。 糖和苷类化合物 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苷:糖或糖额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又称配糖体 构型D,L,α,β : 向上D,向下L; 同侧:β异侧:α 苷键酸水解:苷键原子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苷键断裂生成苷元和糖的阳碳离子中间体,在水中阳碳离子经溶剂化,再脱去氢离子形成糖分子。难易顺序:N-苷>O-苷>S-苷>C-苷。强酸水解:得到糖,苷元易破坏;弱酸水解:得到次级苷,确定糖的连接顺序;两相酸水解:保护苷元 酶水解:对难以水解或不稳定的苷,在酶水解条件温和,不会破坏苷元,可得到真正的苷元 显色反应 Molish反应:加入5%α-萘酚乙醇液,沿管壁缓慢滴入浓硫酸,在两层液面间会出现一个紫色环。又称α-萘酚反应.说明含有糖类或苷类. (但碳苷和糖醛酸例外,呈阴性.) 菲林和多伦反应:阳性,有还原糖.可以利用这两个反应来区别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麦芽糖、乳糖为还原糖。蔗糖为非还原糖 苷键构型的判断 糖苷的1H-NMR:成苷的端基质子H的耦合常在较低场。如:β构型J H1-H2=6~9Hz(8左右);α构型J H1-H2=2~3.5Hz (4左右) 醌类 酸性(规律) -COOH > 二个β-OH > 一个β-OH >二个α- OH > 一个α–OH 可用PH 梯度萃取分离。 其结果为①和②被5%碳酸氢钠溶液提出;③被5%碳酸钠提出;④被1%氢氧化钠提出;⑤只能被5%氢氧化钠提出 可用PH梯度萃取分离。 颜色反应 1、Feigl反应:全部醌类均阳性。碱性条件加热,紫色 2、Borntrager’s反应:也叫碱液试验,羟基蒽醌阳性。——颜色变化与OH数目及位置有关,红-紫色. 3、醋酸镁反应:含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的蒽醌类阳性。 4、与活性亚甲基试剂反应kesting-Craven和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 苯醌和萘醌类的专属反应.在碱性条件下 5、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蒽酮类的特异性反 应.(唯一).蒽酮就是9或10位没有被取代的羟基 蒽酮类.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大题,看书) pH梯度萃取法P82 例:大黄蒽醌苷类的分离 苯丙素类(一个或几个C6-C3) 香豆素:一般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 母核(画) 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 碱性开环,酸性闭环。但长时间加热,异构化,不可 恢复闭环. 显色反应有荧光性质 1、Gibb’s反应: 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 亚胺 C6位没取代,阳性,蓝色 2、Emerson反应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 钾反应 C6位没取代,阳性,红色 木脂素鉴识 Labat反应: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加浓硫酸 后,再加没食子酸,可产生蓝绿色 黄酮(C6-C3-C6) 结构与基本骨架(芦丁,槲皮素,鼠李糖,葡萄糖的 结构都要求会写)138页 经典结构是2-苯基色原酮,现在泛指两个苯环通 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黄酮类: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且3位上无含 氧基团取代的一类化合物 黄酮醇: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含 氧基团 二氢黄酮: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 成 二氢黄酮醇: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 核 交叉共轭体系:黄酮结构中色原酮部分本身无 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 系,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而显出 颜色。在7位或4’位上引入-OH及-OCH3等助色 团后,产生p-π共轭,使化合物颜色加深。 溶解度:游离黄酮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 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 水中。引入羟基增多,水溶性增大,脂溶性降 低;而羟基被甲基化后,脂溶性增加。黄酮苷一 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 溶于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平面型如黄酮、黄酮醇、查尔酮等溶解度较小, 非平面型如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的溶解性较 大,异黄酮的也较大 酸性:7,4’-二OH黄酮>7-或4’-OH黄酮>一 般酚羟基>5-OH黄酮 显色反应:(1)HCl-Mg反应:样品溶于甲醇或乙 醇1ml中,加入少许Mg,再加几滴浓HCl,一两 分钟显红~紫红色。(2)AlCl3反应:样品的乙醇 溶液和1%乙醇溶液AlCl3反应,生成黄色络合 物。(3)锆盐-枸橼酸反应:可鉴别黄酮类化合 物是否纯在3-或5-OH。样品的甲醇溶液加2%二氯 氧锆甲醇溶液。黄色不褪,有3-OH或3,5-OH, 如果减褪,无3-OH而有5-OH pH梯度萃取法:5%NaHCO3可萃取7,4’-二羟基 黄酮,5%NaCO3可萃取7-或4‘-羟基黄酮, 2%NaOH可萃取一般酚羟基的黄酮,4%NaOH可以萃 取5-羟基黄酮。 柱色谱分离 硅胶柱:利用极性差异,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黄 酮(主要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 高度驾机皇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 聚酰胺柱:通过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 的酚羟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化合物结构与Rf 值:酚羟基少>多;易形成分子内氢键>难;芳 香化程度低>高;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 黄酮醇;游离黄铜>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 (含水移动相做洗脱剂);有机溶剂做洗脱剂反 之。洗脱能力由弱至强;水<甲醇或乙醇(浓度 由低到高)<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 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紫外 黄酮类型带II(弱峰) 带I(强峰) 取代) 黄酮醇(3-OH 游离) 250-280 358-385 异黄酮245-270 310-330肩峰 二氢黄酮/醇370-295 300-330 查耳酮220-270低强度340-390 氢谱: 黄酮或黄酮类H-3是一个尖锐的单峰出现在 6.3 处 邻位耦合:耦合常数为8Hz左右 间位耦合:2-3Hz 对位耦合:很弱,数值很小或没有 5,7-二OH黄酮δppm:H-6小于 H-8 . 7- OH 黄酮: δppm:H-6 > H-8 6’δ比较大,5’较小 同时还要看 单峰S,就没有邻,间位双锋d说明有邻位或间位 其中一个双双锋dd就说明有邻,和间两个 生物合成途径 经验异戊二烯法则:基本碳架均是由异戊二烯以 头-尾顺序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生源异戊二 烯法则:甲戊二羟酸是各种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 的关键前体 单萜:无环,单环,双环,三环,环烯醚。知道 卓酚酮,环烯醚萜,薄荷醇,青蒿素的二级结构 和性质 性质:萜类多具苦味,单萜及倍半萜可随水蒸气 蒸馏,其沸点随其结构中的C5单位数、双键数、 含氧基团数的升高而规律性升高 提取:挥发性萜可用水蒸气蒸馏法;一般萜可用 甲醇或乙醇提取;萜内酯可先用提取萜的方法提 取出总萜,然后利用内酯的特性,用碱水提取酸 化沉淀的方法纯化;萜苷多用甲醇、乙醇或水提 取 柱色谱:吸附剂多用硅胶。中性氧化铝。含双键 者可用硝酸银络合柱色谱分离(利用硝酸银可与 双键形成π络合物,而双键数目位置及立体构型 不同的萜在络合程度及络合稳定性方面有一定差 异)。洗脱剂多以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分离 萜烯,或混以不同比例的乙酸乙酯分离含氧萜 鉴识:卓酚酮类的检识 (硫酸铜反应:绿色结 晶);环烯醚萜的检识(Weiggering法:蓝色/紫红 色;Shear反应:黄变棕变深绿);薁类的检识 (Ehrlich反应:蓝紫绿;对-二甲胺基苯甲醛) 挥发油 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 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容的油状液体。 分为:芳香族,萜类,脂肪族 检识:化学测定常数:酸值、酯值、皂化值 提取方法:①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 法,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不能用。②溶剂萃取 法:脂溶性杂质较多。③吸收法:油脂吸收法, 用于提取贵重挥发油。④压榨法:该方法可保持 挥发油的原有新鲜香味,但可能溶出原料中的不 挥发性物质。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有 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用于提取 芳香挥发油 三萜 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 红-紫-蓝-绿色-褪色(甾体皂苷) 黄-红-紫-蓝-褪色(三萜皂苷) 胆甾醇沉淀法:胆甾醇复合物——乙醚回流提 取,去除胆甾醇,得皂苷。因为甾体皂苷比三萜 皂苷形成的复合物稳定. 甾类 C21甾醇C2H5 昆虫变态激素8-10个碳的脂肪烃 强心苷不饱和内酯环 甾体母核的C-17位上均连一个不饱和内酯环。根 据内酯环的不同: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叫甲型强心 苷元;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叫乙型。 苷和糖连接的顺序分: I型强心苷: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考查特点: 1.考察范围广、深度浅、考“面”上的内容多。 2.难度逐年降低,较难知识点近些年考察很少。 3.删除了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内容。 一、中药化学学习指导 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以“化学结构”为核心,以“总论”为基础。 以“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为主线。 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全面学习、重点掌握 一、中药化学 二、研究对象 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麻黄碱、甘草皂苷、芦丁、大黄素。 2.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化学成分 如淀粉、树脂、叶绿素、蛋白质等。 二者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相对性 过去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现在发现新的生物活性(某些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鹧鸪氨酸(驱虫);天花粉蛋白(引产);茯苓多糖、猪苓多糖(抗肿瘤) 第一节绪论 三、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1.浸渍法 特点:适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及含淀粉、黏液质、果胶较多的中药。缺点:时间长,效率低,易发霉,体积大。 2.渗漉法 特点:提取效率高,不加热,不破坏成分。 3.煎煮法 必须以水为溶剂。 缺点: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 4.回流提取法 优点:效率较高 缺点:不适用遇热易破坏成分,溶剂消耗大。 5.连续回流提取法 索氏提取器 优点:提取效率高,节省溶剂,操作简单。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点整理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点整理 中 药 化 学 研 究 什 么 大纲要求: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分 类与性质 1.结构类型与理化 性质 (1 ) 结构类型 (2)理化性质 2.提取分离与结构 鉴定 (1) 提取分离方法 (2) 结构鉴定方法 3.化学成分与质量 标 准 、 药效物质基础 (1) 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 基 础 (2) 化学成分在质量控制 中 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 中药化学成分源于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化合物数量巨大。考试主要关注由 二次代谢所产生的各类中药化学成分 r > 提取 分喜

黄酮由2个本环通过中间3个碳原子(G-C3-C6)连 接而成,多具有酚羟基。 萜 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 或2个以上异戊一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 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 挥发油 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液 体,大多具有芳香嗅味。 皂苷 苷兀为具有螺甾烷及其有相似生源的甾族化合物 或二萜类化合物。 甾体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 有机酸含-COOH勺一类酸性化合物。 鞣质复杂的多元酚类。 基本 结 0香豆 素 构单

木脂素(厚朴酚)

补 知 占 I \ 识 ( ) 充 C O S N H 碳 硫 氮 氢 氧 素 ( ) 棊环. HI 常见 化学元 注意:含羰基化合物 a II 1 I H II l 化学结构壺达式》 注意:不饱和结构、共轭结构、芳香结构 砧类化仓物「:香叶 8S ) .0"— 瑾聂(显较倉琨咗) R —< IIV 丄 14—C (MHI O 1 严生酩f 由竣磴和聲腔水 旷° 缩合而成”可水解1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化学复习资料

前言 一、考情分析 1.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2.中药鉴定学与中药化学是6:4,中药鉴定学60%,中药化学40%。 3.中药化学:A型题16道题,每小题1分,共16分;B型题32题,每小题0.5分,共16分;X型题8道题,每小题1分,共8分。 二、绪论 1.概念: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伦理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主要内容:结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三、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基础:以总论为基础,学习好总论的知识,灵活运用总论的知识,去解决各类化学成分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紧抓化学结构,以化学结构为核心:掌握不同化合物化学结构特点。 3.学习主线: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 4.以理解、记忆、融会贯通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5.先粗后细、先干后叶、先面后点。 6.学习教材—→完成习题—→复习教材。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论 1.有效成分:与药效有关的成分; 2.无效成分:与药效无关的成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重点)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一)提取概念:采用一种方法,使中药里面有效的成分与无效的成分分开。 (二)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选择一个适当的溶剂将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常用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极性小→极性大) (2)提取溶剂的特殊性质: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质;氯仿:比重大于水;乙醚:沸点很低;正丁醇:沸点大于水。 ①亲脂型溶剂与亲水型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混合之后会分层,称为亲脂型溶剂;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之后不分层,称为亲水型溶剂。 ②不同溶剂的符号。 (3)选择溶剂:不同成分因为分子结构的差异,所表现出的极性不一样,在提取不同级性成分的时候,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备考试题综合分析选择题: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有答案)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备考试题综合分析选择题: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有答案) 1、从药材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后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溶剂提取法。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等。 <1> 、不需要加热,但需要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的提取方法是 A、煎煮法 B、渗漉法 C、回流法 D、连续回流提取法 E、超声波提取方法 <2> 、采用超临界流体为溶剂对中药材进行萃取的方法是 A、IR B、SFE C、MS D、UV E、NMR

2、醌类化合物基本上具有αβ-α′β′不饱和酮的结构,当其分子中连有-OH、-OCH3等助色团时,多显示黄、红、紫等颜色。在许多常用中药中,如大黄、虎杖、丹参、紫草等存在此类化合物,其中许多有明显的生物活性。 <1> 、大黄中主要成分的结构类型为 A、对苯醌 B、萘醌类 C、对菲醌 D、林菲醌 E、蒽醌类 <2> 、何首乌主要蒽醌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A、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润肠通便等药理作用 B、具有收缩子宫、降压、降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C、用于治疗肝纤维化、消化性溃疡、白内障、癌症、记忆缺失、艾滋病 D、用于麻疹和外阴部湿疹、阴道炎的治疗 E、具有抗受孕作用 3、黄酮类化合物如此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生理活性多种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其主要生理活性表现在: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②抗肝脏毒作用;③抗炎作用;④雌性激素样作用;⑤抗菌及抗病毒作用;⑥泻下作用;⑦解痉作用等方面。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

中药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重点】

中药化学 第一章 1、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够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 一次代谢:通过光合作用、固氮反应等生成糖、蛋白质、脂质、核酸、酶、莽草酸等二次代谢: 醋酸-丙二酸途径: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聚酮类等 甲戊二羟酸途径:生成萜类及甾体化合物 莽草酸途径:生成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 氨基酸途径:生成生物碱 第2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选择)溶剂的选择溶剂按极性分: ○1亲脂性有机溶剂。(石油醚、苯、乙醚、氯仿、乙酸乙酯) 优点:选择性强;缺点:不能或不容易提取出亲水性杂质。 适用于:油脂、蜡、挥发油、甾体、萜类 ○2亲水性有机溶剂。(乙醇、甲醇,最常见) 优点:提取率高、可回收、价格低;缺点:易燃。 适用于:苷类、生物碱、有机酸

通常甲醇比乙醇有更好的提纯效果,但是甲醇比乙醇毒性大 ○3水:为增加某些成分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 优点:廉价易得,使用安全;缺点:回收难,易发霉。 适用于:糖、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 (选择适用方法)提取方法: (1)煎煮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浸渍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3)渗漉法:适用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4)回流提取法:不宜用受热易破坏 (5)连续回流提取法:不宜于挥发性及加热不稳定。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难溶于水具有挥发性的(提取挥发油、小分子香豆素) 3.超临界流体萃取发:适用于加热不稳定(常用的物质有CO2、NH3) 4.其他方法:升华法:樟木中的樟脑、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根据极性选择试剂)极性弱→强:石油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色谱分离法:(1)吸附色谱(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吸附能力)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 硅胶—用于分离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 氧化铝—用于分离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生物碱、甾、萜) 活性炭—用于分离水溶性物质(氨基酸、糖、苷) 聚酰胺(氢键)―用于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蒽醌类、鞣质) a 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溶质极性大,吸附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力强 b 活性炭位非极性吸附剂 (2)凝胶色谱(原理:分子筛作用—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doc

精品资料网(https://www.doczj.com/doc/852364134.html,) 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 ENGLISH CHINESE Abrine 相思豆碱 Abruquinone A Abruquinone B Acetate of Albopilosin A Acetone condensation of Albopilosin A 3β-acetyloleanolicacid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O-Acetyl-3,6-di-O-β-D-xylopy-rano-astragaloside O-乙烯 3,6-双氧-β-D-吡喃木糖基绵毛黄芪甙 6’’-acetylhyperoside 6’’-乙酰氧基金丝桃甙 N-Acetyl-D-Glucosamine 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 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 Acetylursolic acid 乙酰乌索酸 Acetylshikonin 乙酰紫草素 14-Acetyltalatisamine Achyranthan 牛膝多糖 Aconitine 乌头碱 Aconosine 爱康诺辛 Actein 黄肉楠碱 Actinodephnine Acuminatin Acuminatoside Adenanthin 腺华素 Adenosine 腺苷,腺嘌呤核苷 Aescin 七叶皂甙 Aesculetin 马栗树皮素

Aesculin 七叶甙,马栗树皮甙 Agaricic acid 落叶松覃酸 Agrimophol 鹤草酚 Ajmalicine(δ-Yohimbine) 阿吗碱,δ-育亨宾碱,阿吗里新,阿马林,,萝芙碱Ajmaline 阿马林 Akebia saponin D 木通皂甙 D Alantolactone (Helenin) 土木香内酯,阿兰内酯 Albopilosin A Aleuritic acid 苏式-紫胶桐酸 Alizarin 茜素 Allantoin 尿囊素 Allasecurinine 别一叶秋碱 Allantolin Allicin 大蒜素 α-Allocryptopine α-别隐品碱 Alloisoimperatorin 别异欧前胡素 Alloxanthoxyletin Allose 阿罗糖 Aloe-emodin 芦荟大黄素 Aloe-saponol Aloin 芦荟甙 Aloesin 芦荟苦素 Aloperin 苦豆碱 Alpinetin 山姜素 Amentoflavone 9-Amino camptothecin 9-氨基喜树碱 1- Amino-cyclopropane-1-acid hydrochloride 1-氨基环丙烷-1-羧酸盐酸盐Amethystoidin A 香茶菜甲素 Ampelopstin 福建茶素 Amphicoside II 胡黄连苦甙 II,胡黄连甙 II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摘要:方剂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方向,而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则是方剂研究的核心。可是方剂药效物质的复杂性给方剂研究者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使得方剂研究止步不前。方剂药效物质研究的复杂性不仅在于方剂组成成分的多样性,还在于其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物质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等等。为了解决“无法准确判断方剂药效物质”的问题,近几十年以来方剂研究者不断探索,结合新技术,研究出入代谢组学、谱效学研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研究、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拆方研究等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梳理近几十年来方剂药效物质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方剂是中药临床用药的基本形式,配伍是方剂的核心。“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等是方剂的传统中医理论基础[1],方剂的有效物质成分作用于机体,产生疗效,如何测定方剂中的有效物质成分则成了方剂研究者的重点攻克方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以“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为题,搜索了大量文献,因此做如下综述。 1.中药血清药理学及血清药物化学 上世纪 80 年代初,著名的日本药理学家田代真一[2]首次提出了血清药理学这一创新思路。他认为中药制剂口服吸收后,在体内经过胃肠道菌群代谢和排泄过程而发挥治疗作用,因而中药及其复方中具

有生物活性的成分———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经过人体生物转化之后的产物,这些产物吸收入血后与血浆蛋白结合并通过血液的流动到达靶标器官及组织。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学者王喜军[3-4]提出“中药血清药理学”,按照“中药复杂化学成分-学中移行成分-体内直接作用物质-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避免了中药复方煎煮及丸散等粗制剂型直接进行体外药物研究结果所产生的影响;而且经过动物的吸收代谢等过程,其血清成分可更直接地反映中药复方制剂的药理作用,其对中药复方疗效和机制的阐述也更具科学性,至此这一方法在中医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被广泛重视及应用。但血清药理学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剂量、时间、血清添加量等方面也对实验结果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证治药动学 证治药动学是黄熙[5-8]教授于2002首先提出的,他主张拆方围绕君臣佐使进行PK研究,从方剂化学物质基础、方剂体内活性物质分析及其药动学等角度,阐明君臣佐使组成原理与可惜内涵,同时为方剂药效物质成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在此基础上,黄熙提出了生物方剂分析药理(BAP)。例如以药效血清差示色谱法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8]。在对患病大鼠进行给药之后,研究DHI在改善患病大鼠病症的作用,确定最大和最小药效时间点并建立全成分的指纹图谱集。通过比对DHI在对症机体产生最大和最小药效时血清中物质谱的变化差,以HPLC-MS方法结合对照品鉴定DHI的药效物质,并对药效物质进行药效学反馈验证。但此方

中药炮制加工及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目的、方法及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为探讨中药炮制原理,制定中药炮制规范,为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主要有以下目的及作用: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改变药性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3、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物质量; 4、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5、便于保管贮存及保存药效; 6、改变药物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中药炮制的方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载述:“按雷公炮炙法有十七:曰炮、曰爁、曰煿、曰炙、曰煨、曰炒、曰煅、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摋,曰瞧、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 近代则依据中药炮制工艺的全过程,将其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即采用此种分类方法。其中净制包括挑选、筛选、淘洗等。切制包括浸泡、润、漂等软化处理与切片、切段等,炮炙包括炒、烫、煅、制炭、蒸、煮、炖、燀、酒制、醋制、盐制、姜汁制、蜜炙、油炙、制霜、水飞、煨等。 中药炮制加工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1、炮制对中药中苷类成分的影响 苷类是一类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的化合物。苷类成分在植物的根、皮、花、果实等类药材中含量较高。炮制过程中,应根据含苷类药材的性质区别对待。与苷类共同存在的还有多种酶,此种酶能使苷水解,但含苷类中药,通过炒、蒸炮制后,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如白芥子中含有白芥子苷,在芥子酶的作用下,易于水解,生成硫代氰酸,对羟酶及酸性硫酸芥子碱和葡萄糖,白芥子油容易挥发,使临床疗效降低。白芥子炒后,使其所含分解芥子苷的酶被破坏,防止芥子苷的水解,从而减少刺激性,使其发挥利气、散寒的功效。同时,白芥子炒加热炒后,种皮破裂,有效成分易于水中煎出,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2、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挥发油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物,在常温下能挥发。含挥发油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使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炮制目地主要是减少或除去某些挥发油的副作用,如麻黄的发汗作用,主要是挥发油,蜜制后,挥发油损耗,故发汗作用减低,而蜜能润肺止咳,更

执业药师的中药化学个知识点

中药化学100个知识点过关(化学部 分争取20分) 中药化学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28/120) 1.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即:(1)挥发性;

(2)热稳定性; (3)水不溶性。 2. 3.按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单糖是多羟基的醛或酮 4.新鲜大黄中含有蒽酚类成分,由于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蒽醌,因此贮存2年以上的大黄检测不到蒽酚。

5. 【答案解析】 6.【答案解析】考察单糖结构分类及代表化合物。 阿拉不喝无碳糖,给我半缸葡萄糖。 鸡鼠夹击夫要命,果然留痛在一身 7. 考察萜类化合物(常用中药:青龙铁了心;也就是指青蒿、龙胆、穿心莲) 龙脑——双环单萜类

梓醇苷——环烯醚萜苷类 紫衫醇——三环二萜类 青蒿素——单环倍半萜类 穿心莲内酯——双环二萜类 8.含挥发油的常用中药:肉搏挨饿(肉桂、薄荷、艾叶、莪术)----单贴和倍半萜 9.】三萜皂苷实例总结: 10.Ⅰ型:柴胡皂苷a,c,d,e Ⅱ型:柴胡皂苷b 1,b 2 Ⅲ型:柴胡皂苷b 3 ,b 4 Ⅳ型:柴胡皂苷g

Ⅴ型:齐墩果酸衍生物 11.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12.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有机胺类生物碱是麻黄碱 13.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双稠哌啶类生物碱是苦参碱 14.具有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的生物碱是莨菪碱 15.具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女性闭经、生育功能受损等副作用的含生物

碱药物是雷公藤 16.川乌中所含生物碱的毒性双脂型大于单脂型大于五脂型 糖的定义 17.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从化学结构上看,是糖的定义 18.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从化学结构上看,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缩聚物和衍生物。及它们的缩聚物和衍生物。 19.按苷元的化学结构可分:香豆素苷、黄酮苷、蒽醌苷、木脂素苷等 按苷的特殊物理性质分类:如皂苷。 类型含义代表性化合物 氧苷 醇苷通过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红景天苷、毛茛苷 酚苷通过酚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天麻苷、水杨苷 氰苷主要指一类α-羟基腈的苷苦杏仁苷 “醇”种“红毛”丹 “水天”缤“酚”多彩 “苦”“氰”戏 21.含氰苷类常用中药 《中国药典》指标成分均为苦杏仁苷 苦杏仁(不低于3.O%) 桃仁(1.5%~3.0%) 郁李仁(不低于2.0%)) 22,香豆素和木脂素;香豆素分为五大类,即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吡喃香豆素类、异香豆素类及其他香豆素类。 23含黄酮类常用中药化学结构类型与质量控制成分黄酮 手捧红花,银杏树下唱情歌 手捧红(满山红)花(槐花),银杏(银杏)树下唱情(黄芩)歌(葛根) 24,龙脑——双环单萜类 梓醇苷——环烯醚萜苷类 紫衫醇——三环二萜类 青蒿素——单环倍半萜类 穿心莲内酯——双环二萜类 萜类常用中药:穿心莲、青蒿、龙胆、 25,皂苷三萜皂苷: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由6 个异戊二烯(30 个碳)单位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