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min,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

3.积极配合医生实施复苏抢救

(1)准备工作。将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预热、准备氧气、吸痰器、复苏囊、喉镜、气管插管等。

(2)A、B、C、D、E复苏方案

1)A(畅通气道):取仰卧位,抬高肩背部2~3cm;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B(建立呼吸);刺激足底建立呼吸;若无效用复苏囊加压给氧,氧流量应≥5L/min,按压频率为30~40次/min,手指压放之比为1:1.5;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3)C(建立循环)。若心率低于60次min,应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有拇指法和双指法两种按压方法,按压频率为120次/min,深度为1~2cm。

4)D(药物疗法):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静脉或气管内给药。

5)E(评价):对每一个复苏步骤均要进行评价,以便下步的措施。

(3)保暖。立即用温热毛巾擦干患儿全身并置于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病情稳定后再根据需要置于暖箱内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4)建立静脉通道,准确及时按医嘱给药,纠正酸中毒。

(5)复苏后的护理。加强监护,监测患儿意识、肌张力、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观察用药反应,记录好护理记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加强环境管理,预防感染。

5.安慰家长,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抢救经过,鼓励家长增强信心,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病情恢复后指导育儿知识,讲解早期进行脑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复诊和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指由各种病菌侵入血循环,病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各系统的严重病变。

【临床表现】

早期缺乏特征性症状,常有少吃或不吃、少哭少动、体温不稳定、呼吸改变,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呕吐、腹泻、腹胀,严重者面色青灰、苍白,皮肤硬肿,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DIC。身体局部可找到感染灶,如脐炎、脓报疱疹。易并发发脑、肺炎及其他全身感染。

【护理要点】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①观察体温及其生命体征变化。②观察神志、面色、全身皮肤有无新的感染灶或出血点。③观察黄疸的进展和消退情况。

④观察有无两眼凝视、尖叫、惊厥、前肉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3)体温不升可进暖箱以保持体温正常,高热者及时物理降温。(4)保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有吸允能力者可经口喂养。无吸允能力者可给鼻饲或由静脉供给。

(5)治疗护理:①保证静脉通路通畅,按医嘱正确应用抗生素。②对局部病灶进行消毒、清创处理。③加强皮肤、粘膜清洁处理,防止损伤和感染。④积极对症处理,如吸氧、止痉、光疗。⑤遵医嘱少量多次输血,增加免疫功能。

新生儿肺炎和(或)胎粪吸入性肺炎护理

新生儿肺炎指由于感染和各种原因引起的吸入,使肺泡及其周围毛细友管发生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1)感染性肺炎:初起时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典型,有发热拒奶,少哭,少动,继而出现呛咳,气促,青紫,口吐泡末,鼻煽,三凹征,胸式呼吸,两肺可闻及啰音,重者可合并心衰,呼衰,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

(2)胎粪吸入性肺炎:病儿呼吸困难,明显气促、发绀、鼻煸、吸气三凹,胸廓饱满呈桶状胸,肺部听诊呼吸音粗,闻及湿罗音或呼吸音降低。除此之外,全身皮肤,指趾甲,脐带被胎粪污染呈黄绿色。当并发气胸或肺气肿时,呼吸困难突然加重,紫绀明显,心音减低,移位,血压下降,皮肤出现花斑。

【护理要点】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严重窒息,胎粪吸入者按重症监护常规。(2)观察生命体征和呼吸困难,缺氧程度。观察病儿的意识和对外界反应。观察吃奶情况和全身各脏器功能变化。

(3)适当抬高头肩部,使气道通畅,重症病人安置在辐射床,便于观察和抢救。

(4)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能吸允者耐心抱起喂养,重症暂禁食者以静脉内高营养补充。

(5)治疗护理:①胎粪吸入的病儿,根据病情入院时予气管插管内吸引。②供给温湿化氧气,维持正常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给氧方法依病情而定,可采用导管法,头罩法,甚至机械通气。③给病儿以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低温和高热。④做好呼吸道护理,必要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协助排痰,使呼吸道通畅。

(6)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气胸,中毒性脑病,DIC等发生。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

新生儿低血塘(neonatal hypoglycemia)是指新生儿(不论胎龄和出生体重)全血血糖2.2mmol L(40mg d1)。

【病情评估】

1.了解患儿胎龄、日龄、体重、分娩史及Apgar评分情况,以及开奶时间、奶量、喂养间隔时间。询问患儿母亲是否有糖尿病史。

2.观察患儿有无嗜睡、淡漠或激惹、颤抖、眼球震颤、肌张力情况、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是否有呼吸暂停、面色苍白、哭声异常。

3.了解喂养情况。

【护理要点】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正常新生儿生后1小时即可喂糖水,2小时可开奶。

3.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应与生后3、6、12、24小时及3-4天内连续监测血糖。早产儿或窒息儿应尽快开通静脉通路。

4.血糖2.2mmol/L时,立即以10%GS2ml/Kg静脉推注,推注速度为lml/min,再静脉输入葡萄糖液,以6-8mg/Kg/min的速度维持。

5.保持静脉通畅,外周静脉补糖浓度不能超过12.5%,如需要更高的浓度输入应采用中心静脉插管。应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并每小时观察记录一次。

6.定时监测血糖,依据血糖值随时调整输液量、速度和血糖监测间隔时间,防止治疗过程中发生医源性高血糖症。

7.依据患儿胎龄、日龄、体重、体温情况,给予合适的中性环境温度,减少能量消耗。

8.开奶后,严密观察喂养耐受情况,如奶量、胃内潴流量、腹部情况、大小便。准确记录如量。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

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足月儿多见,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不一,多在出生后3d内出现症状,轻者表现为兴奋症状,如激惹、四肢颤动、肌张力增高、惊厥、呼吸不规则,重者表现为抑制症状,反应迟钝、昏迷、肌张力低下,各种生理反应消失,呼吸暂停,极严重者血压下降。

【护理要点】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或重症监护常规。

(2)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周围循环及尿量。②观察面色、神志、意识障碍程度、血气分析、血细胞比容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与肢体活动情况。③观察颅内高压的进展情况。

(3)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30°,保持头正中位,尽量不搬动病儿头部,绝对静卧。

(4)酌情延缓开奶时间,轻症者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耐心喂养,喂奶时切忌抱起,重者禁食、予静脉内补充热量及水分,保持水、电解质、酸破平衡。

(5)治疗护理:①供氧,可采用不同方式给氧,保持PaO2和PaCO2在正常范围,必要时给人工机械呼吸。②保持气道通畅,有分泌物采用粗导管,低负压快速吸引,每次吸引不超过5s。③保持静脉通畅,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止痉、脱水药物和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保证充分的脑血流灌注。

(6)注意观察脑疝、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

未成熟儿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基本同新生儿要求,但室温须24-26℃,晨间护理时宜28℃左右。

2.入院处理

同新生儿,更需强调保暖,最好在辐射床上更衣、体检。

3.护理常规

(1)日常生活护理基本同新生儿,体重不足2500g者,洗澡应酌情。(2)注意保暖,维持体温恒定,体重不足2500g者应置于暖温箱中,根据胎龄,体重,日龄选择合适的箱温,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报离暖箱一定要用包被包裹。

(3)喂养以母乳喂养或早产儿配方乳为宜,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浓度,喂养需耐心,根据情况采用不同方式喂养。①有吸允、吞咽能力者,直接喂哺或奶瓶喂养。②能吞咽但无吸允者用滴管喂养。③无吞咽,吸允能力者及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或呼吸急促者均应喂管喂养。喂养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呛奶、窒息、呼吸困难、发绀,发生时应立即停喂,必要时吸出奶液,氧气吸入。④观察对喂养的耐受程度,如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留等,发生者说明不奶耐受喂养,需静脉高营养。

(4)供氧应根据需要。目的为维持正常氧气分压,可采用导管,面罩,头罩,但要根据医啊(血气)调整吸氧浓度。及时停氧,否则有造成氧中毒危险。

(5)卧位,可采用平卧、侧卧和俯卧位,每2-3h更换体位,不论何种卧位都需要保持气道通畅。

(6)预防感染同新生儿。带菌者及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注意隔离。体重<1000g的未成熟儿所用尿布,衣服,床单均需消毒后再用。

(7)极低体重儿每晨空腹测体重1次,发现重量低于原来体重20-20g 或长时间不增长者应报告医生。

(8)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暖箱中的危重病儿q4h监测生命体征,暖箱中普通病儿测体温q4h,测心率、呼吸每日3次;辐射床上的病儿q1-2h监测生命体征。同时记录暖箱、辐射床的温度,随时调整箱温。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出现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的一种临床表现。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临床表现】

(1)黄疸程度不一,生理性黄疸轻,生后2-3d出现。7-10消退,两周退净。病理性黄疸多数出现早,进展快或退而复始,很快波及全身。(2)其他可出现贫血、心力衰竭、全身水肿、肝脾肿大、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一胆红素脑病。

(3)部分病儿可出现腹胀、肝大、触诊较硬,食欲差,大便颜色变白,全身皮肤黄疸且进行性加重,常提示有肝、胆疾病。

【护理要点】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黄疸进展和消退情况,了解胆红素值,注意观察其他伴随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及早发现核黄疸。

(3)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能吸允者及早足量喂奶,保持大便通畅,不能进食者由静脉补充液体和热量。

(4)治疗护理:①蓝光疗法。②杜绝一切能加重黄疸的因素存在,避免发生低氧、低温、低血糖,酸中毒等。③仔细观察病情,协助寻找黄疸原因并及时对因处理。④加强皮肤、粘膜、脐带、臀部护理,保证皮肤、粘膜完整性,减少损伤,防止局部感染。⑤如需进行换血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

1.按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2.监测体温:有发热者遵医嘱给予降温。

3.减轻腹胀,腹痛,控制腹泻:即禁食,腹胀者行胃肠减压,观察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色、质、量,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记录呕吐物的色、质、量。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4.密切观察病情:患儿出现中毒性休克时,立即通知医生抢救。迅速补充有效循环量,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补充能量及营养。仔细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性质及量,了解大便变化过程,留取大便标本送检,注意臀部护理。

5.补充液体,维持营养:禁食时以静脉维持能量及水电解质平衡。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后恢复喂养,从水开始,喂2-3次后,如无呕吐及腹胀,再喂乳汁,以母乳为佳,在喂养期间观察腹胀及大便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调好滴速,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掌握有关饮食的控制,皮肤和口腔卫生的护理知识,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理解和配合。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由于产伤或缺氧、颅内血管畸形、原发性出血性疾病引起颅内血管破裂,新生儿期主要是产伤性(足月儿多见)和缺氧性(早产儿多见)两大类。

【临床表现】

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烦躁不安、脑性尖叫、惊厥等兴奋症状或出现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等抑郁症状。伴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当有颅内高压时出现前囱紧张或隆起、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消失。

【护理要点】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或重症监护常规。

(2)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周围循环及尿量。②观察面色、神志、意识障碍程度、血气分析、血细胞比容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与肢体活动情况。③观察颅内高压的进展情况。

(3)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30°,保持头正中位,尽量不搬动病儿头部,绝对静卧。

(4)酌情延缓开奶时间,轻症者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耐心喂养,喂奶时切忌抱起,重者禁食、予静脉内补充热量及水分,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5)治疗护理:①供氧,可采用不同方式给氧,保持PaO2和PaCO2在正常范围,必要时给人工机械呼吸。②保持气道通畅,有分泌物采用粗导管,低负压快速吸引,每次吸引不超过5s.③保持静脉通畅,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止痉、脱水药物和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保证充分的脑f流灌注。

(6)注意观察脑疝、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

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指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而建立人工气道,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方法。

气管插管前的准备

抢救中,氧气、吸引器、复苏器囊处于备用状态。根据体重备好各种型号的吸痰管及气管插管。体重1000g、2000g、3000g、4000g,导管内径分别为2.5、3.0、3.5、4.0,吸痰管规格分别是5F、6F、7F、8F。剪好胶布。连接呼吸机电源及管道,湿化器加水至标准刻度线,调好参数。

气管插管时的配合

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清除干净患儿鼻咽部分泌物,协助医生使患儿仰卧,肩部稍拾高,头低位,插管过程中及时吸取鼻咽分泌物。医生插管则尽量缩短插管时间,若在20秒内还未完成插管或患儿出现青紫、心率减慢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应停止插管,采用复苏气囊面罩加压通气,使患儿缺氧状态改善后再重新插管。插管成功,胶布固定,连接呼吸机,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

机械通气中护理

一、观察病情变化

1.呼吸是机械通气患儿重点观察的内容之一,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胸廓的起伏运动,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的情况。以及观察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是否同步。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患儿安静,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自发呼吸无增快,辅助呼吸肌无剧烈收缩;胸廓起伏适中,左右对称,听诊两肺呼吸音适度;紫绀消失,动脉血气氧分压,上升。

2.心率和血压机械通气后监测血压和心率,并要注意患儿周围循决定是否吸痰,避免盲目吸痰,以免刺激呼吸道粘膜,造成充血、水

肿和分泌物增多。

3.根据气管插管的型号,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一般是气管插管内径的1/2--2/3为宜。

4.吸痰前将氧气浓度调高10%1~2min,或复苏囊加压给氧,待SpO2升至95%以上再吸引,预防低氧情况出现。

5.吸痰时在无负压情况下将吸痰管轻柔插至气管内导管的远端,退出0.5-1cm,再加负压边旋转边退出吸引,切忌上下抽吸,时间不宜超过10S,负压不宜超过20kPa吸痰过程中,如SpO2降至85%以下,应暂停吸痰,立即予复苏囊加压纠缺氧待SPO2上升至95%以上再继续吸痰。

6.吸痰完毕,用复苏囊加压给氧后接呼吸机通气或直接接呼吸机通气,待SpO2达95%以上,将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水平。

7.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医务人员冼手,用物严格灭菌,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防止病原菌的繁殖。

二、其他护理

1.每日口腔护理3-5次,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防止致病菌的繁殖,减少误吸的发生。

2.对机械通气的患儿常规放置胃管,有利于排出胃内气体,避免腹胀影响膈肌运动。

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1.拔管前准备好吸氧、吸痰设备、抢救用药及再插管用物。

2.拔管前要彻底吸痰,先吸净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再吸净口咽部及鼻腔的分泌。

拔管后定期变换体位,按医嘱进行胸部物理治疗,防止肺不张及肺部感染。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同时伴水肿和低体温,重者可出现多胜器功能损害。

【临床表现】

(1)体温低下,常在35℃以下,全身冰凉,个别感染性硬肿症体温正常或低热。

(2)全身皮肤自下而上出现不同程度范围的硬肿、水肿,严重者波及全身,受累皮肤紧贴皮下组织,呈软蜡样或橡皮样,肤色暗红或蟹红。

(3)早期吸允差、哭声低或不哭,反应差。

(4)胸腹硬肿者呼吸微弱、心率减慢,严重者循环障碍,休克,心、肺、肾功能衰竭。

【护理要点】

(1)按新生儿或早产儿护理常规。

(2)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对外界反应情况,观察硬肿程度、范围、皮肤色泽、四肢活动情况,观察吸允、胃纳和尿量变化以及重要胜器功能。

(3)根据体温情况选择保暖方式,但必须保证环境温度恒定。(4)保证热量及水分供给,能吸允者,母乳或奶瓶喂养,面颊硬肿和无吸允力者滴喂或鼻饲,重危者暂禁食、由静脉补充。

(5)治疗护理:①复温是治疗硬肿症的关键,要遵循逐渐复温的原则,使体温在12-24h内

恢复正常,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复温方式,复温过程中密切注意体温、呼吸、尿量变化。

②保证静脉通畅,按医啊用药,纠酸,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最好用输液泵匀速输入。寒冷冬天液体先放在温暖室内然后再用。③遇呼吸困难、微弱、皮肤发绀及时用氧。④经常翻身,防止体位性水肿、局部皮肤受压和坠积性肺炎发生。⑤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或感染,避免肌注。⑥记录尿量,必要时记24h出入量。⑦备好吸引器,遇肺出血时立即吸引,保持气道通畅。

(6)密切注意肺出血、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护理

由于宫内和出生后缺氧,酸中毒造成肺小动脉收缩而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大量右向左分流使婴儿出现严重青紫等症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又称持续胎儿循环,多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

【临床表现】

(1)青紫:生后即刻或几小时内就出现全身性青紫,吸氧不能改善症状。

(2)呼吸困难:气促,轻一中度吸气性凹陷。

(3)心脏可听到杂音。有心功能不全时,出现奔马律。

(4)血气分析:PaO2下降,PaCO2正常或升高(伴有肺部炎症时)。【护理要点】

(1)按重症监护护理常规。

(2)常规心肺、血压、血气监护。①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心脏功能变化及血压改变。②注意观察周围循环和尿量变化。③注意观察意识和全身青紫状况改变。

(3)置病儿于辐射床,给予中性环境温度,使体温维持正常。(4)急性期病情不稳定时禁食,以静脉供给热量和水分,液体匀速输入,常规监测血糖,不使发生低血塘。病情稳定后酌情给予经口或胃管喂养。

(5)治疗护理:①使用呼吸机时必须保证持续氧气供应,不能任意中断。吸痰、更换氧气时都应皮囊加压给氧使压力、频率尽量与呼吸机一致。使用高频呼吸机时每小时加湿化水1次。②应用NO吸入治疗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注意相应的毒副作用。③保证静脉通畅,按时正确使用各种药物并随时注意液体速度、局部有无渗出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⑧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刺激,使病人安静,降低氧耗。

(6)随时注意气漏的发生。

肺透明膜病护理

肺透明膜病又名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肺成熟度差,肺泡表而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进行肺泡萎陷而出现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和紫绀的疾病,多见于早产儿。

【临床表现】

(1)呼气呻吟为早期重要表现。

(2)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呼吸变慢,出现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甚至呼吸衰竭。(3)紫绀明显呈中央性。

(4)吸气三凹,形成特征性的翘翘板呼吸。

(5)两肺呼吸音减弱,罗音罕见,除非并发肺炎、肺出血、肺水肿。(6)X线有各期典型的表现。

(7)血气分析示低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护理要点】

(1)按早产儿护理常规和重症监护常规。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心率变化,观察呼吸困难和缺氧程度变化。观察意识和对外界反应,观察血气的动态变化。

(3)病人安置在暖箱,提供适应的环境温度(中性温度),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4)病情进展期不能经口喂养,遵嘱静脉补液,保证热量水分摄入。病情好转后,可给鼻饲喂养或经口喂养,奶由稀到浓,由少到多。病程长,不能耐受喂养者可给静脉内高营养、输血或血浆。

(5)治疗护理:①心肺监护、血气监测、备好各类急救物品。②提供足够氧气,保证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NRDS病人一-般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吸入氧浓度和压力,尤其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时,应及时下调氧浓度与压力,防止因肺泡表而张力的快速改善而发生气压伤或高氧血症。①保持气道通畅,q2h翻身、拍背,q4h吸痪。动作轻快,气管内吸引每次10s 以下,吸引前后充分供氧。④控制被体速度,合理安排用药、补液,保证液体24h匀速输入。⑤记录24h出入量。⑥做好保护性隔高。(6)并发症观察: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改变,早期发现动脉导管开放,使用呼吸机的病儿注意心功能不全和气压伤的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新生儿生后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

首先出现牙关紧闭,张口、吞咽因难,1-2d内面部肌肉紧张、痉挛呈苦笑面容,四肢强直性痉挛、抽动,重者喉肌、呼吸肌痉挛引起窒息,频繁抽搐引起高热。

【护理要点】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或重症监护常规。

(2)密切观察抽搐发生的次数、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观察镇静止痉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全身其他症状如水肿、硬肿、小、消瘦、反应差等。

(3)置病儿于安静、光线稍暗房间,戴黑眼罩,绝对卧床休息,头肩部稍抬高,治疗、护理操作集中在镇静剂发生最大效应时进行,动作轻快,减少不必要刺激,以免诱发抽搐。床旁备必要的急救物品,如氧气、复苏用物、吸引用物。

(4)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痉挛频繁发作者暂禁食,由静脉补充高营养、热量、水分和间断输血。痉挛减轻后尽早鼻饲喂养或用棉签协助经口喂养,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奶时要细致、耐心,避免发生窒息。

(5)治疗护理:①尽早正确使用TAT。②正确使用止痉、镇静药物(使病儿处于稍给刺激肌张力增高,但不抽搐为理想)。③保持静脉通畅,匀速输液满足基础代谢需要及抢救用药。④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使五官、面部、全身皮肤清洁不发生破损,按时翻身。手心放棉球并每日更换。⑤脐部每日用双氧水或PVP-]溶液清洁消毒,必要时用抗厌氧菌药液混敷,改变脐部缺氧环境。⑥及时对症护理,如吸氧、吸痰,物理降温。⑦恢复期病儿多抱,并按摩四肢,多洗温水澡促进恢复。

新生儿梅毒的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将患儿放置于新生儿隔离室与其它新生儿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时要戴一次性手套,治疗和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每次操作后及接触其它患儿前均应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3.病情观察注意生命体征、神志、肌张力等的变化,由于肝肿大肝功能受影响,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贫血、黄疸等症状。

4.患儿使用的温度计、听诊器等要专用,用后用5%碘伏浸泡消毒。

5.注意皮肤护理。

6.眼部护理保持眼部清洁,每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眼2次,有分泌物时随时清洗,并用托百士眼药水定时滴眼。

7.用药及用药后护理遵医嘱按时按量准确给药,观察药物疗效。梅毒治疗后应定期追踪观察。

8、终末消毒患儿使用过物品需分类消毒处理:一次性用物集中放置处理;棉制品、奶瓶、奶嘴、用过的器械均用500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最后按常规消毒。患儿床垫用一次性大单包裹铺好,避免污染床垫并做好终末消毒;患儿使用过的温箱用500g/L含氯消毒剂液擦拭,通风48h后用三氧灭菌机照射1h。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护理效果。 2.环境适宜。病房必须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室内最好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严禁探视;工作人员入室前更衣、换鞋,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患腹泻、皮肤病和传染病者均不得进入新生儿室,避免交叉感染发生。室内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细菌培养1次。 4.按医嘱给予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哺乳后应将小儿竖抱,轻拍背部,助胃内误咽的空气排除;哺乳后宜取右侧卧位,以防溢奶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病情危重或口腔疾病不能吸吮者,用滴管喂养或鼻饲,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静脉营养。奶具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洗刷,再高压灭菌后备用。 5.准确执行医嘱,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6.新生儿入室后尽快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家长,以便及时进行处理,亦可避免发生纠纷。及时给患儿戴上写有姓名、性别等身份标志的手圈,防弄错婴儿。 7.每日测量体温三次或遵医嘱。早产儿,低体温及发热39℃以上者,每1~2小时测体温一次;置婴儿温箱者,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以维

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8.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房间1次,每次60min。照射时注意眼睛及皮肤的防护。 9.使用婴儿温箱时,注意消毒隔离。每日用消毒水擦拭温箱。温箱湿化水每日更换一次。 10.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换片时先用温水清洁臀部,再涂20%鞣酸软膏或其他护臀膏,防臀红发生。 11.根据病情轻重每日给予沐浴或床上擦浴,沐浴时观察皮肤有无皮疹、疖肿、糜烂等,衣服应宽大松软,棉质适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2.新生儿脐部24小时后采取暴露疗法,脐带未脱落或脐部分泌物多时禁盆浴,每日用0.5%络合碘消毒2~3次,以防发生感染。 1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精神反应、大小便、活动力、睡眠及吃奶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准确的填写各项护理记录单。 14.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以防止输液过快引起心衰。 15.每周测体重2~3次,早产儿每日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体重不增者,应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16.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更衣,并向家长作好出院指导,如预防接种、保健检查、哺育及护理新生儿的有关知识。

新生儿室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室一般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 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4、入院头3d,测量体温4/d;体温平稳3~4d后改为2/d;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h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h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身长小于47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

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3、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位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5、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6、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喂1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7、加强基础的护理,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每周称重两次。病情稳定的早产儿酌情每日沐浴称重一次。 8、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 (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 (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Microsoft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流程、常见操作流程 目录 1、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4、早产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6、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7、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8、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9、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0、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1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常规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 一.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新生儿入室后,核对手条、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及体重、体温,检查出生记录是否完整。同时检查新生儿全身和一般情况呼吸、皮色、畸形,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入室评分:(第三次如Apgar 评分。 2.病室温湿度适宜,保持温度2224℃,湿度5565,注意空气流通,定时换气,保持病房清洁并定期消毒。3.填写住院病历及各种卡片。4.处理胎脂,测量入室油浴后肛温;做好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每日洗澡一次或擦浴。 5.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脐带断端有无出血、皮肤颜色、呼吸、体温、大小便、呕吐、畸形、产伤、哭声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每日称体重 1 次,保持体温,每日测体温两次,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每四小时测一次。婴儿抚触每日两次。7.喂养母乳喂养或遵医嘱喂配方奶,出生后半小时早吸吮、早哺乳,母乳按需喂养,母婴分离时每 3 小时(早产儿、小样儿按医嘱)喂奶一次。8.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9.在执行护理和治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有无发热、咳嗽、气促。2.有无鼻翼扇动、发绀、三凹征。 3.有无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无气胸、脓胸、DIC 症状;有无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二)护理要点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粘稠,痰不易咳出者,可采用雾化吸入。3.执行呼吸道隔离,保持空气新鲜。 4.保证充足水分、热量,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喂奶时应少量多次,必要时给予鼻饲。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T、P、R 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应立即报告医生。 6.必要时给子氧气吸入,做好呼吸道管理,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勤翻身拍背并少量多次喂水。 7.注煮有无气胸,如发生呼吸困难、气促、口唇青紫等,及时报告医生。 8.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详细记录出入量。 9.腹胀患儿遵医嘱及时给予肛管排气。10.加强皮联护理,每日全浴一次,注意保持脐部、臀部、会阴部的清洁、干燥。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窒息、呼吸障碍、陈发性青紫。2、精神意识状态,如有无兴奋与抑制相继出现。3、有无呕吐、高声尖叫、呼吸不规则、吸吮、吞咽反射消失和强直性痉挛等表现。4、有无囟门饱满、项强、膝反射及浅反射亢进。5、严重者,注意有无昏迷、瞳孔大小不等、呼吸变慢、心音弱且不规则、深浅反射均消失等。(二)护理要点1、头部抬高15—30 度,保持患儿安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一切护理集中进行,做好选用留置针,减少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压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 根据缺氧程度给氧4、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5、严格消毒隔离,不交叉喂养,防止交叉感染。 四)早产儿护理常规(一)观察要点: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变化。2、观察哭声、面色、脐部及对外界的反应。(二)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温度在适宜,对体温较低的给予暖箱保暖。 2.保暖:体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 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由于新生儿的身体机能未完全发育,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护理,以确保其健康和安全。 1. 温度调节 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温暖,并使用适当的衣物覆盖,以保持婴儿的体温稳定。 2. 喂养 新生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母乳或配方奶粉。护理人员应确保婴儿的喂养量和频率符合其年龄和体重要求,并在喂养时采取适当的体位,以防止呛奶和窒息等意外事件发生。 3. 睡眠 新生儿的睡眠时间相对较长,护理人员应为婴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干扰,以促进婴儿的良好睡眠。 4. 排便和排尿 新生儿的排便和排尿是衡量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婴儿的排便和排尿情况,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尿布区域的清

洁和干燥,预防尿布疹和尿路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5.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护理人员应定期给婴儿洗澡,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轻柔地按摩婴儿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的健康。 6. 眼部护理 新生儿的眼部需要额外的护理。护理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的开水,轻轻擦拭婴儿的眼睛,清除眼角的分泌物,预防眼部感染的发生。 7. 口腔护理 新生儿的口腔卫生也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用纱布或干净的柔软毛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婴儿的口腔内壁和舌面,清除残留的奶渍和细菌,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臭的发生。 8. 安全护理 新生儿在活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护理人员应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尖锐物品、药物和危险物品的接触,确保婴儿的安全。 9. 日常观察 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婴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精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新生儿室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 ℃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水洗手后方可进行。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头3d,测量体温4/d ;体温平稳3~4d 后改为 2/d;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h 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患儿应抱起喂奶。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喂药时亦应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折处清洁、干燥,重危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 膏或消毒油剂。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每3~4h 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 克,身长小于47 厘米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

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更须加强护理,要精心、细心的观察微小变化,及时发现异常,给预处理。 1、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做好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地板、工作台、床架等均要湿式打扫,病室24小时空气消毒,每周二、五大扫除,用具要灭菌。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护理早产儿前后要洗手。 3、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一65%,床单为整洁、平整、干爽。如患儿体重〈2000g或体温低于36oC应放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按日龄及体重的不同调节其中性环境温度。暖箱湿度55-66%。保持暖箱清洁,每周二、五擦拭消毒二次。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头偏向一侧,上身抬高30度防止返流呛咳。随时注意有无呛吐以防窒息。如出现呼吸暂停,可刺激皮肤(弹足底)等方法,使小儿啼哭,使呼吸暂停消失,如不能恢复,使用简易复苏囊复苏,同时汇报医生。 5、早产儿缺氧时给于氧气吸入,要密切观察用氧疗效,及时降低氧浓度,以防止氧中毒的发生。 6、加强喂养早产儿要用早产儿专用奶粉,严格按比例配制,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每2h1 次。无吸吮能力及吞咽能力差的可给予鼻饲,每次喂奶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是否有潴留。详细记录出入量。 7、加强基础的护理,体重在1000g-1500g的每日油浴一次。2000g以上每日洗澡一次。每日定时定秤称体重并记录。 8、加强病情观察早产儿病情复杂,变化快,应该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需观察患儿的面色。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24h 出入量的记录。备好抢救药及抢救物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体重 1.新生儿出入院时称体重1次,每日晨间称体重1次,并记录。 2.早产儿每日称体重1次,并记录。 (二)体温 1.按规定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2.降温方法:散包降温,温水擦浴,给患儿服温开水,以助散热及补充水分。 3.降温注意事项: (1)降温速度不可过快,以免造成体温不升。 (2)体温高于38.5℃,或继续上升时,应及时给降温及镇定剂处置,避免发生惊厥。 (3)新生儿禁用降温药物、酒精擦浴,可物理降温。 4.体温低于36℃,给热水袋保暖,用水温50℃加套,如体温不升或体温仍在36℃以下时,可置暖箱保暖。 5.早产儿暖箱中体温低,可调节箱温及室温。

(三)收集大小便标本 1.新生儿入院常规留置大小便 ,送检。 2.根据病情、病程需要,建立特护记录及出入量记录,应准确及时。 (1)入量:奶量及静脉输液量。 (2)出量:大小便量、呕吐量、胃肠减压抽出胃液量及其他部位排出的液体量。 (四)严密观察危重病人病情变化 (五)观察大小便及排泄物 应观察新生儿入院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量,每次更换尿布后须称重量,准确计算,并记录排便的次数、量、性状、颜色及气味等。 (六)沐浴与更衣 1.每日为新生儿沐浴1次,保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2.沐浴时室温26~28℃,水温40~50℃。

3.物品准备:干净婴儿衣物、尿布、床单、包被、婴儿皂、爽身粉、20%鞣酸软膏,%氯霉素眼药水,4%碳酸氢钠等。 4.用流动水由头向下洗,即面→头发→身后→颈→两上肢→腋下→躯干→臀部→双下肢。洗毕揩干全身更衣,按常规称体重,并记录。 5.用%活力碘擦脐轮及脐周皮肤。 6.臀部涂20%鞣酸软膏或润肤油,女婴用棉签沾消毒植物油,将大小阴唇分泌物擦净。 7.于皮肤褶皱处撒爽身粉,用手挡住婴儿口鼻,防止吸入。 8.用%氯霉素眼药水滴双眼,如有眼部红肿可涂红霉素眼膏,清理耳、鼻分泌物。 9.沐浴完毕后,常规口腔护理,用1%~4%碳酸氢钠擦洗口腔。 10.沐浴注意事项: (1)沐浴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小儿病情变化,如皮肤颜色,有无损伤、皮疹、脓疱、黄疸,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有无渗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涂抹肥皂时,避免直接接触婴儿皮肤,可选用刺激性小的婴儿皂或中性肥皂。 (3)保持室温恒定,洗澡动作轻柔,注意遮盖婴儿,避免受凉及损伤。 (4)洗头时用手压住双耳。洗脸时勿使浴液进入耳、鼻、口、眼内。勿使浴水污染脐部。 (七)喂养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房内清洁,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2、每4小时测体温1次,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保暖措施。体温高者采取松解包被或温水降温, 维持体温在36℃。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新生儿适宜的体位,一般采取右侧卧位,如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 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治窒息。 (3)经常检查鼻孔是否通畅,及时清理鼻腔的分泌物。 4、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并定期进行监测,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应分室而居,避免交叉感染;工作 人员入室更应更换清洁鞋,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每个患儿前后均应洗手;严格探视制度; 对患病或带菌的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室。 5、提倡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应生后0.5小时后即可喂奶,按需哺乳,抱起喂奶,喂奶后将 小儿竖起并轻拍背部,嗳出气体,然后取头高右侧位;人工喂养者,奶具专用并消毒,防止呛咳;记录奶量,观察有无溢乳或呕吐的发生。 6、五官、脐部及皮肤的护理 (1)双眼有分泌物者,用棉签将分泌物轻轻擦去,用生理盐水清晰双眼并滴入眼药水; 注意耳部清洁干燥,经常变换卧位,防止耳部受压时间过久;有鼻垢可用吸鼻器吸 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日可用生理盐水或2.5%碳酸氢钠清洁口腔,预防鹅口疮。 (2)脐部护理。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脐部潮湿用95%酒精作干燥处理;有脐血先局部清洁消毒,再用云南白药外敷止血;有脓性分泌物,可先用3%双氧水清 洗,再用安尔碘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断脐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3)皮肤的护理。每日用婴儿沐浴液洗澡,观察皮肤的完整性、脐带及四肢活动等情况,每日大便后用温水清洁臀部,拭干,再涂以鞣酸软膏,预防尿布皮炎。 7、观察患儿精神、反应、面色、哭声、哺乳、皮肤、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8、指导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护理方法。介绍有关育儿保健知识、提倡母乳喂养,促进母婴 感情建立,做好新生儿筛查及预防接种。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1、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1) 2、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 3、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3)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常规 (3) 5、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5) 6、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6) 7、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7)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7) 9、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9) 10、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常规 (10) 11、先天性梅毒护理常规 (11) 12、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常规 (12) 13、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2) 1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的护理常规 (13) 15、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4) 16、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5)

1、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反应、哭声、呼吸、心率、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发绀、口吐白沫、 呼吸形态的改变等。 3、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 5、维持患儿体温正常,体温过高时采取降温措施;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6、控制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7、提倡母乳喂养,少量多次,细心喂养,防止呛咳窒息。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 先吸痰后喂奶,喂养困难者可采用鼻饲。 8、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9、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1、执行新生儿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颜色变化,观察黄疸的部位及范围。如出现拒 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4、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肝酶诱导剂,利于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及时纠正酸中 毒。 5、合理安排输液,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 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 6、提倡母乳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 7、告知家长病情,若母乳性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 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告知家长出院后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注意物品及药物的选用;出现后遗症的患儿,坚持康复治疗,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叶**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毒;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家属核对无误, 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 4.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遵医 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5.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用温水 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 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吸吮 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 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酌情 剪断脐带残端; 8.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 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 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危 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 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 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 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第二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

第三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

第四节新生儿吸入综合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入院后处理 1、给患儿更衣,擦浴,剪指甲,观察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家属及医生,衣物交家 属保管。 2、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体重等。 3、核对患儿手腕带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均与床位一览卡、床头卡、入院病 历保持一致。 二、维持有效呼吸 1、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舒适体位:取仰卧位,肩下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 3、避免物品阻挡口鼻腔或按压患儿胸部。 4、发绀时给予吸氧,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5、呼吸暂停处理: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需要简易复苏气囊给氧;药物治疗。 三、维持体温稳定 1、维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环境温度(是指能维持正 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 2、发热者行物理降温,禁用药物降温及酒精擦浴,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在体温记录单上 做好标记,医嘱与降温标志时间保持一致,做好护理记录。体温低于36℃者应加强保暖,遵医嘱入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四、合理喂养:喂奶时头偏向一侧,喂奶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取右侧卧位。 1、足月配方奶 (1)方法:3小时一次,每日7—8次。 (2)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及婴儿耐受情况计算,从小量渐增。 (3)标准:喂奶后安静、无腹胀,体重增长理想(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2、早产儿配方奶根据早产儿生理特点设计。 (1)方法:1)经口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好的早产儿。2)胃管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3)间隙胃管法:操作简单,可较快地促进肠道成熟。4)持续胃管法:不易引起腹胀,发生残余奶、消化道出血和腹泻症状的频率明显少于间歇鼻饲法。(2)奶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 3、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4、监测体重定时、固定测量工具。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密切观察呼吸、体温、脉搏、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肢端循环、大小便等, 加强补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做好各种记录,及时处理危急情况。高危儿病情变化者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监护 病房(NICU)进行监护。 六、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中心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保持皮肤清洁。根据患儿病情每日沐浴一次,保持颈部、腋下、腹股沟、后颈部等皮肤 皱褶处清洁干燥;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擦洗臀部,局部涂以皮肤保护剂;脐带未脱者,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每日遵医嘱给予脐部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遵医嘱口腔护理。

新生儿护理常规范文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新生儿时期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的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突然改变的宫外生活,婴儿不适应,易受外界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因此护理新生儿时要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动作要细致、轻柔。 【一般护理】 1.新生儿病室的空气常规每日通风2次,温度20-24;湿度50-60%。工作人员入室应更衣、戴帽子、换拖鞋、洗手后方能接触新生儿 2.新病人入室时应脱去其衣服、洗澡并换上医院的衣服、称重量、测体温并记录,初步进行全身检查及时处理脐部,发现异常立即与病人家属交代清楚,根据入院证填床头卡、一览卡。腕带,向病人家长介绍探视制度。 3.新生儿喂养毕应轻拍背部排除胃内空气。置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窒息。 4.每日用温水洗澡1次。注意皮肤皱褶处,脐带未脱者,用碘伏处理脐部。不能洗澡者在床上擦浴。 5.喂奶前换尿布,用鞣酸软膏擦臀部,保护皮肤,有腹泻者应增加换尿布的次数。 【专科护理】 1.详细记录出入量,入院24小时留送大小便常规标本。每日测量体重。 2.密切观察病儿的生命体征及面色神志、哭声大小以及有无尖叫、抽搐等病历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护理记录使用危重病人记录单。 4.输液者使用微量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 5.院感控制严格按照新生儿病区标准执行。 【健康教育】 1.出院时向家长讲解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2.宣传合理喂养的知识和预防接种并建议定期保健随访。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新生儿窒息指宫内缺氧窘迫以至出生时出现呼吸不规则。任何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以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缺氧。新生儿窒息时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也是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护理】 1.保暖: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维持患儿肛温36.5~37℃ 2. 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勤洗手及加强环境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专科护理】 1.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1)气道通畅(A):①安置体位:患儿仰卧,肩部垫高2~3cm,使颈部稍后伸至中枕位。 ②清除分泌物: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2)建立呼吸(B):①触觉刺激:拍打或弹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促使呼吸出现。 ②复苏器加压给氧:面罩应密闭口、鼻;通气频率为30~40次/分;压力大小应根据患儿体重而定,一般认为食指与拇指按压时压力为1.5~2.0KPa,每增加一指,压力递增0.5KPa;氧气流量为5L/分或以上。通气有效可见胸廓起伏。 (3)恢复循环(C)胸外心脏按压:一般采用拇指法,操作者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两乳头连线胸骨体处,其他手指自然贴于腋下身体两侧;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压下约1~2cm。心外按压与呼吸比为3:1,有效可摸到肱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4)药物治疗(D):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胸外按压心脏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可给予静脉、气管内注入1:1000肾上腺素;根据医嘱,及时正确输入纠酸、扩容剂等。 (5)评价(E):复苏步骤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时,均要评价患儿情况,然后再决定下一步骤操作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床旁备吸引器等物品,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避免外渗。监护的主要内容为神志、肌张力、体温、床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注意喂养,合理给氧,避免感染,观察用药反应,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健康教育】 1.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2.安慰家长耐心细致的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取得家长理解,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得到家长最佳的配合。

新生儿专科护理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章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1) 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 第二节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3'第三节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4,第四节新生儿鹅口疮. (4) 第五节新生儿尿布皮炎护理常规................................................................... 5'第六节新生儿脐炎 (5) 第七节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第二章危重新生儿护理常规.. (7) 第一节高危儿护理常规 (7) 第二节早产儿护理常规 (7) 第三节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8) 第四节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9) 第五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9) 第六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1) 第七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1) 第八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2 -第九节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13) 第十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14-第十一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4 -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第一节一般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护理常规 1.要求室温在20-24C,湿度在55-65%,阳光充足,定时通风,空气清新。 2.新生儿入室时,首先查阅新生儿出生记录,了解产程中有无异常及 出生时情况,核对男女性格、母亲姓名、床号、做好入室时评估、检查其一般情况,如有无脐部出血、畸形、外伤、骨折等,然后办理入室手续。 3.新生儿生后1-2天内,为防止呕吐引起的窒息,予侧卧位或仰卧位时 适当抬高肩部,颈下垫小毛巾,注意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吐羊水、奶。 4.新生儿入室时测体温,出生24小时内测体温6次/日,正常后二次/ 天。体温测量过程中,根据体温高低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体温偏低者,用母亲的身体给予袋鼠式保暖,有条件者可用辐射床或暖箱保暖。 5.实行按需哺乳,提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者奶具一人一用一消毒, 奶量以喂养后安静,不吐,无腹胀,理想的体重增长为标准15-30g/d,除生理性体重下降时期。 6.根据情况更换尿布次数,一般在哺乳前更换,更换尿布时应用温水 小毛巾轻柔擦干净臀部的大小便后,再涂以鞣酸软膏,以防止红臀发生,初次大小便应交班(小便不超过48小时,大便不超过 24小时),有异常时及时寻找原因,汇报医生。

7.随时注意新生儿情况,如遇呻吟、点头呼吸、鼻翼扇动等呼吸困难 症状、中心性青紫、皮肤苍白、黄疸加深迅速、抽搐、哭声尖叫等异常者,立即通知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8.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保持脐 部的清洁干燥,消毒脐部1-2次/d至脐残端脱落愈合;观察脐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肉芽肿,有异常报告医生作相应的处理。 9.新生儿每日洗澡一次、称体重,记录洗澡时情况及体重,同时做好 脐、臀、眼、耳部护理,有异常及时作相应处置和记录工作。 10.确保安全、操作者指甲要短(不超过指端)而钝;避免将新生儿处于 危险的环境如高端台面、可能触及到的热源、长时间受压、接触尖锐物品等。 11.疫苗接种:正常新生儿生后立即常规注射乙肝疫苗,24小时后接种 卡介苗,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新生儿一个月后由当地卫生院注射卡介苗,做好相关记录,将疫苗接种单交给家属,并做好相应的宣教工作。 12.做好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协作和宣教工作。 13.随母亲出院的新生儿作好出院当日晨洗澡工作,取下手表带,核对 母亲姓名,婴儿性别(核对时家属参与),穿好出院衣服,并做好出院宣教工作,如母乳喂养、洗澡、保暖、预防接种等有关婴儿的一 般护理知识,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一般高危儿护理常规 1.高危儿室温应保持在22-24C左右,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有空

新生儿护理常规精编版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胎龄、喂养、体重。 2、评估患儿身体状况、皮肤完整性、有无畸形。 3、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 于30分钟,每天层流净化杀菌机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两次,每次4小时。 2.护理人员在进入病区前须更换病室专用衣帽、鞋子、洗手,护理患儿前后洗手,操 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Q4h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根据病情增加测量次数。低体重和体温不升者置 暖箱内。 4.早产儿及特殊患儿每日测体重一次,普通患儿每周一、四测体重两次; 5.按需哺乳,首选母乳喂养。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不能吸奶者用滴管或鼻 饲;随时观察有无溢奶及吐奶情况。奶前换尿片,奶后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并取 右侧卧位,防止呛奶,奶毕立即清洗奶瓶奶嘴,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及给氧管道。 7.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一次,避免在喂奶前后1小时内沐浴,沐浴动作轻 快,减少暴露时间,沐浴过程中观察患儿反应,浴后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便后及时更换尿片,用温水清洗臀部,预防红臀,每天更换衣被、 毛巾、浴巾等用物,及时清洗后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9.勤巡视,勤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0.暖箱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一次,每日擦拭消毒,连续使用一周者更换消毒暖箱。 健康指导 1、环境:阳光充足,室温24-2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2、喂养:母乳喂养,按需哺乳。哺乳前更换尿裤,清洁双手及乳房,奶后将宝宝竖抱,空 心掌轻拍背部驱出胃内气体,取右侧卧位。 3、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酒精环形擦拭,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局部红肿, 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立即就诊。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时更换尿片,注意使用清洁、柔软、吸水及透 气性好的浅色棉质尿片。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柔软棉质内衣。 6、沐浴:夏季每日沐浴,冬季每周2-3次,室温28℃,水温38-40℃,沐浴过程中注意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