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作者:————————————————————————————————日期: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

口腔黏膜病oral mucosal diseases: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结构:上皮层(基底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

功能: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觉功能、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特点

(1)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

(2)年龄:如RAU好发于青壮年

(3)部位: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为危险区域

(4)损害:更迭性与重叠性、部位的差异性、病损的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的损害称为重叠性)

(5)诊断方法:除了结合临床病损进行诊断,还常需结合病理,有时还需要治疗性诊断(6)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的可能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临床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 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扁平苔藓为典型的丘疹。

丘斑plaque: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白斑和癌可呈现丘斑病损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大于1cm称为大疱bulla;由脓性物取代透明的疱液称为脓疱pustule。

上皮内疱——疱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只有上皮的部分形成疱壁,疱壁较薄而柔软

上皮下疱——疱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上皮全层构成疱壁,疱壁较厚。

(4)溃疡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5)糜烂erosion:是黏膜的—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6)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病损,为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定,一般为5cm,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7)肿瘤tumor: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质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8)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可呈现发红的病变,上皮变薄发红,表面覆盖的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的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凹陷,特有的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

(9)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10)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多为黄白色痂皮。(12)鳞屑scale:是指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而来。(13)体内局部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较大范围的坏死,又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gangrene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黏膜病。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病因】:I型单纯疱疹病毒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6岁以下儿童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

①前驱期—潜伏期4-7天,以后出现发热、头疼、乏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患儿常有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经1-2天后,口腔粘膜广泛充血水肿。②水疱期—出现成簇小水疱,特别是邻近乳磨牙的上腭及龈缘处。水疱壁薄,破后形成浅表溃疡。③糜烂期—成簇的水疱破后可形成大面积糜烂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愈合,病程约7-10天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原发病变愈合后,约30-50%可复发。多表现为唇疱疹,且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全身反应轻。愈合后不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鉴别诊断】: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疱疹性RAUl

好发年龄婴幼儿成人

发病情况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

病损特点成簇小水疱,疱破后成为大片浅表溃疡;

损害遍及口腔黏膜各处;可伴皮肤损害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损害仅限于口腔的非角化黏膜;无皮肤损害

带状疱疹——VZV病毒引起,水疱沿神经分布,疼痛剧烈,愈后不复发,多见于老年人

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引起,见离心性分布皮疹,多为3岁以下幼儿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4引起,全身反应轻,病变只限于口腔后部,牙龈不受损害多形性红斑——有虹膜状红斑,最常见的病变为大面积糜烂。

★【治疗】:(1)全身抗病毒治疗:核苷类药物,如阿昔洛韦(2)局部用药:氯己定漱口液、阿昔洛韦软膏、糊剂、散剂及含片(3)对症和支持疗法(4)中医中药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单侧性皮肤-黏膜疱疹,沿神经分布,剧烈疼痛。

Ramsa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

手足口病HFMD: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所引起,柯萨奇病毒A16多在婴幼儿中流行,而肠道病毒71常致较大儿童及成年人罹患。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为丙类传染病

口腔念珠菌病——病理特征为增厚的不全角化上皮,其中有白色念珠菌菌丝侵入,称为上皮斑。PAS染色可见菌丝垂直地侵入角化层,其基底处有大量炎细胞聚集,并能形成微脓肿★【病因】:念珠菌的机会性感染,假菌丝为致病形式。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口干、黏膜烧灼感、疼痛、味觉减退等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以新生儿最多见,发生率4%,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最初受损粘膜充血水肿,继而出现散在的凝乳状斑点,并逐渐扩大而相互融合,形成色白微凸的片状假膜,假膜可擦去。全身症状一般较轻,拒食、啼哭不安等症状较为多见。

(2)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又称抗生素口炎,多见成年人,常由于抗生素长期应用而致。(3)慢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又称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多见女性(4)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又称念珠菌性白斑病,可见上皮异常增生

【诊断】:涂片法、培养法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2-4%碳酸氢钠溶液、0.2%氯己定(有抗真菌作用)、西地碘(华素片)制霉菌素、咪康唑

(2)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

(3)支持治疗: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如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

(4)手术治疗:念珠菌白斑伴中度以上上皮异常增生者应考虑手术切除

★【预防】:避免产房交叉感染,分娩时注意严格消毒;经常用温开水擦拭婴儿口腔,哺乳用具煮沸消毒,哺乳前清洗乳头;儿童在冬季宜防护口唇干裂,改正舔唇吮舌的不良习惯;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或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应警惕念珠菌病的发生

球菌性口炎(coccigenic stomatiti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为主的球菌感染所引起,临床上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为膜性口炎。多见于体弱和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第三章口腔黏膜超敏反应性疾病

I型超敏反应——介导物质为肥大细胞和IgE。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此型II型超敏反应——抗体为IgG或IgM

III型超敏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

IV型超敏反应——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为迟发型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临床特征】:突发性、复发性、可逆性、间歇性、特异性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1)首先是找出可疑致敏物质,去除并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2)给予抗组胺药抑制炎症活性物质的释放(3)10%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C静注减少血管的渗出(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5)病情严重者应用肾上腺素(6)支持疗法(7)局部对症治疗(8)中医中药治疗

药物过敏性口炎allergic medicamentosus stomatitis: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局部涂搽、含漱等途径进入机体内,使过敏体质者发生超敏反应而引起的黏膜及皮肤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固定性药疹fixed drug eruption:药物过敏时,皮肤黏膜损害部位较为固定,则称为~

莱氏综合征Lyell syndrome:重型药物超敏反应又称莱氏综合征,可发生全身广泛性的大疱,波及全身体窍、黏膜和内脏,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接触性口炎allergic contact stomatitis:是过敏体质者的口腔黏膜与变应原接触后,发生超敏反应而引发的一种炎症性疾病。如接触银汞合金中的汞、修复材料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抗生素软膏,它属于IV型超敏反应。

血管神经性水肿angioneurotic edema:又称巨型荨麻疹,亦称奎英克水肿。为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特点是突然发作的局限性水肿,但消退亦较迅速,可反复发作。病变好发部位为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处,上唇较下唇好发,下眼睑较上眼睑好发。

多形性红斑——发病急,多有自限性和复发性,但以青壮年多见。口腔黏膜好发于唇,最常见的病变为大面积糜烂。皮肤病损常对称散在分布,好发于颜面、头颈、手掌、足背及四肢伸侧面,典型的为虹膜状红斑。轻型者一般2—3周可以痊愈。但重型者或有继发感染时,病期可延长至4—6周。

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为多形性红斑的典型表现,为直径0.5cm左右的圆形红斑,中心有栗粒大小的水疱,又称靶形红斑,多见于腕部、踝部及手背。

斯-约综合征Steven-Johnson syndrome:为多形性红斑的重型,有严重的全身表现,病变累及身体各腔孔,被称为多窍糜烂性外胚层综合征,即斯-约综合征。

第四章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表现、治疗,与疱疹性口炎的鉴别(考题)

【临床表现】:病史特点(复发性、周期性、自限性)及临床特征(红、黄、凹、痛)

好发部位大小个数持续时间形成瘢痕

轻型MiRAU 唇颊舌软腭等无角化

或角化较差的黏膜5-10mm,圆形或椭

圆形

<10个10-14天否

重型MaRAU 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

有向口腔后部移行的

发病趋势>10mm,大而深,

似弹坑

1-2个可达1-2个月是

疱疹型HU 同轻型<5mm >10个10-14天否【治疗】——原则:积极寻找RAU发生的相关诱因并加以控制;优先选择局部治疗,其中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已成为治疗RAU的一线药物。对于症状较重及复发频繁的患者,采取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加强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

(1)局部用药: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A、消炎类药物:膜剂、软膏、含漱剂、含片、散剂、超声雾化剂

B、止痛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喷剂

C、促进愈合类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D、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E、局部封闭:对经久不愈或疼痛明显的MaRAU,可作溃疡下封闭注射

(2)全身用药:对因治疗、减少复发、争取缓解。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等

(3)中医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

【鉴别诊断】:

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疱疹性RAU

好发年龄婴幼儿成人

发病情况急性发作,全身反应较重反复发作,全身反应较轻

病损特点成簇小水疱,疱破后成为大片浅表溃疡;

损害遍及口腔黏膜各处;可伴皮肤损害散在小溃疡,无发疱期;损害仅限于口腔的非角化黏膜;无皮肤损害

白塞病BD——是以口、眼,生殖器病损为基本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特点为非特异性血管周围炎,以静脉受累最多

★【临床表现】

(1)口腔溃疡:与RAU类似,多为BD的首发和必发症状

(2)生殖器溃疡:溃疡深大、疼痛剧、愈合慢

(3)皮肤病变:①结节红斑,多发生于四肢,尤其下肢多见②针刺反应skin pricked reaction:具有诊断意义的BD特征性表现,指患者接受肌肉注射后,进针处可出现红疹和小脓点,或静脉注射后出现血栓性静脉炎③痤疮样皮疹,主要分布于头面和胸背部④其他还可看到多形性红斑样损害、sweet病损

(4)眼部损害:最常见的是葡萄膜炎

(5)关节损害:主要累及膝关节和其他大关节

(6)多系统损害:如神经、消化、呼吸、血液系统

★【诊断】:反复口腔溃疡、反复外阴溃疡、眼病变、皮肤病变、针刺试验阳性,有反复口腔溃疡并有其他4项中2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白塞病

创伤性溃疡——指机械性、化学性、物理性刺激引起的粘膜病损。

■压疮性溃疡:由持久的非自伤性机械性刺激造成,多见于老年人,残根残冠或不良修复体长期损伤黏膜,溃疡深及黏膜下层,边缘轻度隆起,色灰白,疼痛不明显

■Bednar溃疡:由婴儿吮吸拇指或过硬的橡皮奶头引起。固定发生于硬腭、双侧翼钩处黏膜表面,双侧对称性分布。溃疡浅表,患儿哭闹不安,拒食

■Riga-Fede溃疡:专指发生于儿童舌腹的溃疡。因过短的舌系带和过锐的新萌中切牙长期摩擦引起,舌系带处充血、肿胀、溃疡

发生于口腔的溃疡,举4个如何鉴别(考题)

MaRAU 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结核性溃疡

年龄多见中青年不限多见老年多见中青年

好发部位口腔后部唇、颊、舌磨牙

后区舌腹舌缘、口底、软腭

复合体

唇、前庭沟、舌

溃疡特征深在,形状规

则,边缘齐,无

浸润性深浅不一,形状

不规则,与损失

因素契合

深浅不一,边缘不齐,

周围有浸润,质硬,底

部菜花状

深在,形状不规则,周

围轻度浸润,呈鼠噬状,

底部肉芽组织

周期性有无无无

复发性有无无无

自限性有无无无

全身情况较好好弱或恶病质肺结核体征

病理慢性炎症慢性炎症细胞癌变朗格汉斯巨细胞第五章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

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皮肤-粘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寻常型天疱疮发生口腔黏膜损害最为多见。

【病理】:棘层松解、上皮内疱。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棘层网状荧光图形;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抗棘细胞层的抗体。天疱疮细胞:又称Tzanck细胞,细胞核大而圆,染色深,胞质较少,为松解的棘层细胞,可见于天疱疮的吉姆萨染色。

★【临床表现】:口腔是早期出现病损的部位,皮肤易出现于前胸躯干及头皮、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易受摩擦处

(1)松弛性大疱:疱壁薄而透明

(2)揭皮试验阳性:将疱壁撕去或提取时,常连同邻近外观正常的粘膜一并无痛性地撕去,并遗留下一鲜红的创面,这种现象称为揭皮试验阳性

(3)探针深入试验阳性:在糜烂面的边缘处将探针轻轻平行置入黏膜下方,可见探针无痛性伸入,这是棘层松解的现象。

(4)尼氏征阳性:表面看似为正常的皮肤或黏膜,如加压刺激或摩擦后易形成疱或脱皮,这种特点称为尼氏征阳性。

(5)大面积新鲜的糜烂面:无炎症,界限清晰,假膜少,不出血或少许出血,不易愈合

★【治疗】

(1)支持疗法: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局部治疗:含漱剂、软膏等

(3)全身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使用遵循“足量、从速、渐减、忌燥”的原则。分为起始、控制、巩固、维持四个阶段。轻者,泼尼松的起始量可为30-40mg/d;重者60-100mg/d,情况稳定者可给予小剂量泼尼松<7.5 mg/d长期维持,直至停止药物治疗(4)中医中药:减少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类天疱疮——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和瘢痕性类天疱疮。

【病理】: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基底膜区细长的荧光带。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抗基底膜带的抗体。

【临床表现】:口腔损害以牙龈最为多见,牙龈最典型的表现呈剥脱性龈炎样损害,疱壁较厚,尼氏征阴性。愈合后出现瘢痕,口角区导致小口畸形。眼部反复炎症可致睑球粘连。皮肤损害表现为张力性水疱,疱壁厚,尼氏征阴性。

天疱疮类天疱疮

水疱壁薄,松弛性大疱壁厚,张力性大疱

尼氏征阳性阴性

组织病理棘层松解、上皮内疱无棘层松解、上皮下疱

免疫病理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棘层网状荧光图

形;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抗棘细胞层的

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基底膜区细长的荧光带;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抗基底膜带的抗体。

第六章口腔斑纹类疾病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属于癌前状态。口腔病损呈不规则的白色条纹或斑块;皮肤病损呈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可见网状白色条纹即Wickham纹。

【病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遗传因素等【病理】:上皮过度不全角化、基底层液化变性、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还可见嗜酸性红染的胶样小体

★【临床表现】:

(1)口腔病损:颊部最多,多左右对称,病损呈不规则的白色条纹或斑块。患者自觉黏膜粗糙、烧灼感、遇刺激病损局部敏感。分为糜烂型、非糜烂型(网状、环状、斑块、水疱)(2)皮肤病损: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可见网状白色条纹即Wickham纹。病损多对称分布,主要分布于四肢屈侧。患者感瘙痒,皮损愈合后可遗留褐色色素沉着

(3)指(趾)甲病损:对称性,甲体变薄按压时有凹陷,表面为细鳞裂沟

【治疗】:

1)心理治疗

2)局部治疗: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消除感染性病灶;维A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环孢素

3)全身治疗:糖皮质激素、雷公藤、羟氯喹、中医中药治疗

★扁平苔藓的鉴别诊断(考题)

(1)盘状红斑狼疮:

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

黏膜损害不规则的白色条纹或斑块,唇红部病损

不会超过唇红缘圆形或椭圆形盘状红斑,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细短白纹。唇红部病损往往超过唇红缘

皮肤损害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可见Wickham

纹。好发于四肢屈侧

蝴蝶斑,鳞屑覆盖,好发于头面部

指(趾)甲损害对称性,甲体变薄按压时有凹陷,表面

为细鳞裂沟

组织病理棘层增生为主;固有层密集的淋巴细胞

带状浸润

棘层萎缩为主;胶原纤维变性

免疫荧光检查胶样小体荧光颗粒基底膜区荧光带

(2)口腔白斑病:

扁平苔藓(斑块型)白斑

性别女性多见男性多见

发病部位常具有对称性多为单一部位

病损颜色珠光白色白色或灰白色

病损形态主要为白纹,斑块周围也有白纹不规则斑块;边缘突起于黏膜表面病损质地弹性、质地无改变弹性降低、质地改变

皮肤损害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可见Wickham

纹。好发于四肢屈侧

癌病倾向癌前状态癌前病变

组织病理角化层较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固有

层密集的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角化层较厚;常见上皮异常增生(3)口腔红斑病:

扁平苔藓口腔红斑病(间杂型)

性别女性多见男性多见

发病部位常有对称性,以颊部最多见多为单一部位,以舌侧缘最多见病损颜色珠光白色红白相间

病损形态主要为白纹不规则斑块

皮肤损害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可见Wickham

纹。好发于四肢屈侧

癌病倾向癌前状态癌前病变

组织病理角化层较薄;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固有

层密集的淋巴细胞带状浸润上皮萎缩,角化层甚至缺如;上皮异常增生,多为原位癌或浸润癌

(4)天疱疮、类天疱疮

扁平苔藓天疱疮类天疱疮

尼氏征阴性阳性阴性

组织病理上皮过度不全角化,基底

层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

细胞带状浸润

棘层松解,上皮内疱无棘层松解,上皮下疱

免疫病理胶样小体荧光颗粒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棘层网

状荧光图形;间接免疫荧光法

可见抗棘细胞层的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基底膜区细长的荧光带;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抗基底膜带的抗体。

脱落细胞检查无天疱疮细胞有天疱疮细胞无天疱疮细胞

皮肤损害好发于四肢屈侧,紫红色

多角形扁平丘疹,可见

Wickham纹。好发于前胸,头颈等易受摩擦

的部位,松弛性水疱,疱壁薄

较少见,张力性水疱,

疱壁厚

癌变倾向癌前状态无无

(5)苔藓样反应lickenoid reaction——服用氯喹、奎尼丁等药物或进行口腔治疗后,与修复体材料相对应的口腔黏膜出现呈放射状白色条纹或斑块。去除病因后,病变即可减轻或消失(6)多形性红斑

(7)谜脂症——异位皮脂腺,为淡黄色颗粒,多见于颊部及唇红部,无自觉症状。

白斑Leukoplakia:是发生于口腔粘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能擦去,也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损害,属于癌前病变。

【病因】:烟草等理化刺激因素、白色念珠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全身因素

【临床表现】: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

均质型——斑块状、皱纹纸状(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

非均质型——颗粒状(口角区多见,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疣状(刺状或绒毛状突起,明显高出黏膜,癌变风险高)、溃疡状

【诊断】:脱落细胞检查和甲苯胺蓝染色

★白斑癌变因素(考题)

(1)病理: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严重越易恶变

(2)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状及伴有念珠菌感染、HPV感染者

(3)部位:位于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部位者

(4)时间:病程较长者

(5)吸烟:不吸烟患者

(6)性别:女性,特别是不吸烟的年轻女性患者

(7)面积:大于200mm2的患者

★【治疗】

1)口腔卫生宣教

2)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酒。拔除残根残冠

3)维生素A和维甲酸以及维生素E

4)对有癌变倾向的病损病例应类型和部位应定期严密复查

5)手术治疗:对于危险区的白斑在保守治疗3-6周后仍未见明显好转者应做手术;已有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及时手术

6)中医中药治疗

★白斑的鉴别诊断

(1)口腔白色角化症:长期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引起,为白色或灰白色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除去刺激因素后,病损逐渐变薄,最后可完全消退。

(2)白色水肿:灰白色光滑透明的面纱样膜,可部分刮去,多见于前磨牙及磨牙的咬合线(3)白色海绵状斑痣:是一种不明原因的遗传性或家族性疾患,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损表现为灰白色的水波样皱褶或沟纹,表面呈小的滤泡状,形似海绵。皱褶有时可以刮去,揭去时无痛,不出血,下面为类似正常上皮的光滑面。有时皱褶可在1天内全部消失,2-3天后又可重新出现。

(4)迷脂症:异位皮脂腺,呈淡黄色颗粒,多位于颊部和唇红部

(5)口腔扁平苔藓(斑块型)

(6)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口干、灼痛、进刺激性食物疼痛、进行性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口内可触及瘢痕样纤维条索。属癌前状态。嚼槟榔是OSF的主要致病因素。

(7)梅毒黏膜斑:RPP及TPHA可确诊

口腔红斑病oral Erythroplakia——是指口腔黏膜上鲜红色斑片,似天鹅绒样,边界清晰,在临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属于癌前病变。分为均质型、间杂型、颗粒型。一旦确诊,立即做根治术

盘状红斑狼疮DLE——是一种慢性皮肤结缔组织疾病,病损特点为持久性红斑,中央萎缩凹陷呈盘状。主要累及头面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皮肤病损表面有黏着性鳞屑,黏膜病损周边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细短白纹。属于癌前状态

【病因】:免疫因素、紫外线、创伤、感染因素、精神因素等

★【临床表现】

(1)黏膜损害:下唇唇红是DLE的好发部位,圆形或椭圆形盘状红斑,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细短白纹。唇红部病损往往超过唇红缘,此为DLE的特征性表现

(2)皮肤损害:好发于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典型病损常发生于在鼻梁和鼻侧以及双侧颧部皮肤所构成的、状似蝴蝶形的区域,故称为蝴蝶斑。还有鳞屑覆盖

【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γ球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

★【治疗】

(1)避免或减少日光照射,可涂抹5%二氧化钛软膏起遮光作用;避免寒冷刺激,积极治疗感染病灶

(2)局部用药: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地塞米松糊剂、抗生素软膏等局部涂布;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

(3)全身用药:羟氯喹是治疗DLE的一线药物。主要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免疫等机制而产生抗炎、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减轻组织和细胞损伤等作用,同时还增强黏膜对紫外线的耐受力。还可用糖皮质激素、雷公藤,沙利度胺(反应停),中医中药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与多形性红斑的鉴别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多形性红斑

病因多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认为是超敏反应

年龄、性别20-40岁女性青壮年,无性别差异

发病情况发病缓慢,病程长发病急骤,病程短

前驱症状无有

光敏感有无

好发部位口腔:下唇唇红

皮肤: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口腔:下唇唇红

皮肤:颜面、头颈、手掌、足背及四肢伸侧面

口腔损害圆形或椭圆形盘状红斑,周围有放射状排列

的细短白纹。唇红部病损往往超过唇红缘大面积糜烂,有灰色假膜,唇部大量血痂

皮肤损害蝶形红斑,覆盖鳞屑虹膜状红斑

组织病理棘层萎缩为主;胶原纤维变性上皮下疱或上皮下疱

癌变倾向癌前状态无

预后一般良好,少数可转变为SLE 良好,可复发

第八章唇舌疾病

■慢性唇炎——与物理、化学、机械性长期刺激,舔唇咬唇不良习惯以及精神因素有关

■腺性唇炎——唇腺增生肥大,唇部肿胀,挤压唇部可见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扪诊局部有多个小结节。晨起时,唇部粘在一起。分为单纯性、浅表化脓性、深部化脓性(可癌变)■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多见于下唇唇红部,以淡黄色痂皮覆盖的局限性损害伴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病理可见淋巴滤泡样结构。要避免日光曝晒,可用核素32P贴敷治疗■肉芽肿性唇炎——多见于上唇,病变进展缓慢,肿胀常从一侧开始,最终全唇肿胀。扪诊有垫褥感,压之无凹陷性水肿,多次复发后肿胀不能完全消退。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梅-罗综合征MRS——以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舌三联症为临床特征

■光化性唇炎——过度日光照射引起。急性以水肿、水疱、糜烂结痂、瘙痒为主。慢性以黏膜增厚、干燥脱屑为主。慢性光化性唇炎为癌前状态。局部涂布防晒剂,全身可用羟氯喹■口角炎——湿白、皲裂、糜烂和出血

(1)感染性口角炎:在牙齿缺失过多或因全口牙重度磨耗所造成颌间垂直距离缩短、口角区皱褶加深的情况下,唾液易浸渍口角,给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2)创伤性口角炎:有创伤史,常为单侧,如口角牵拉时间过长(3)接触性口角炎:发病迅速,患者常有过敏史,有化妆品接触史或食物药物内服史。(4)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尤其是维生素B2缺乏

■地图舌geographic glossitis——是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的舌部炎症。病损部位由周边区和中央区组成。中央区表现为丝状乳头萎缩微凹,粘膜充血发红,表面光滑的剥脱样红斑。周边区表现为丝状乳头增厚,呈黄白色条带状或弧线状分布,与周围正常黏膜界限清楚。其病损的形态和位置多变,又被称为游走性舌炎。儿童多发,有自限性,一般无需治疗

■沟纹舌——舌背沟裂样损害,沟底丝状乳头缺如。沟底黏膜连续完整。无渗血,沟纹舌多伴地图舌。无症状者一般不需治疗

■舌乳头炎——包括丝状乳头炎、菌状乳头炎、轮廓乳头炎、叶状乳头炎。丝状乳头炎以萎缩性损害为主,其余均以充血疼痛为主

■毛舌hairy tongue——舌背丝状乳头过度伸长和延缓脱落形成的毛发状损害。菌丛变化和缺乏舌运动是主要原因。

■正中菱形舌炎——是发生在舌背人字沟前方呈菱形状的炎性病损。病因有发育畸形、白色念珠菌感染、内分泌失调如糖尿病。有光滑型和结节型,结节型者应切取活检排除恶变。■萎缩性舌炎atrophic glossitis——是指舌黏膜的萎缩性改变。除黏膜表面的舌乳头萎缩消失外,舌上皮全层以至舌肌都萎缩变薄,全舌色泽红,光滑如镜面,也可呈现苍白,故又称光滑舌或镜面舌。

★★萎缩性舌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考题)

【病因】:贫血、维生素B2缺乏、干燥综合征、念珠菌感染、其他如地图舌、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等伴有舌黏膜萎缩的疾病。

【临床表现】:

(1)好发于有系统疾病背景的中老年妇女

(2)丝状乳头首先萎缩,继而菌状乳头萎缩红肿,舌背光滑色红或苍白,口腔其他部位黏膜也可出现萎缩,进烫食、辛辣食物时烧灼感明显。严重时舌肌变薄而呈现舌体干瘦,甚至累及食管,出现咽下困难的症状。有的患者出现味觉异常或丧失

(3)贫血引起者伴有皮肤黏膜苍白,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维生素B2缺乏者有类似RAU的表现,同时伴有腹泻和糙皮病,亦可出现记忆力减退、肢端感觉异常等神经症状;干燥综合症者同时伴有口干、眼干或者伴发结缔组织病症;念珠菌引起者表现为周界弥漫不清的红斑,病损区涂片镜检可见菌丝。

灼口综合征BMS——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又称舌痛症。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特征,在更年期或绝经前后期妇女发病率高

★【病因】:(1)局部因素:如残根残冠、大量吸烟过度饮酒、频繁地伸舌自检、念珠菌感染(2)系统因素:更年期综合征、维生素和叶酸的缺乏、长期滥用抗生素(3)精神因素(4)神经系统病变

★【临床表现】:①舌烧灼样疼痛为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位于舌根部②舌痛呈晨轻晚重,过度说话、食干燥性食物、空闲静息时加重。但在工作、吃饭、注意力分散时反而疼痛减轻甚至消失③伴随症状包括口干、舌乳头萎缩、黏膜充血水肿等④临床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不协调。⑤全身性症状如更年期综合征

第九章、十章、十一章

梅毒——梅毒螺旋体引起,属厌氧微生物,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治疗首选青霉素

■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淋巴结肿大,一般无全身症状

硬下疳chancre: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无痛性溃疡,触之有软骨样硬度,3-8周可不治自愈

■二期梅毒:皮肤损害为主要表现

梅毒黏膜斑mucous patches:是二期梅毒最常见的口腔损害。以舌最多见,损害呈灰白色、

光亮而微隆的斑块,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cm,边界清楚

■三期梅毒: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皮肤损害主要为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黏膜损害主要

是树胶肿、舌炎和舌白斑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

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并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口腔表现】:

(1)真菌感染:口腔念珠菌病最常见,以假膜型最常见,可擦去

(2)病毒感染:毛状白斑、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感染、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毛状白斑——双侧舌缘呈白色或灰白色斑块,在舌缘呈垂直皱褶外观,如过度增生则成毛

绒状,不能被擦去

(3)卡波西肉瘤:HIV感染中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好发于腭部和牙龈,呈单个或多个

褐色或紫色的斑块或结节。可有分叶、溃烂或出血

(4)HIV相关性牙周病:线形龈红斑、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病

(5)溃疡性损害:发生RAU

(6)非霍奇金淋巴瘤

(7)唾液腺疾病:多累及腮腺,表现为弥漫性肿胀

Plummer-Vinson综合征——又称缺铁性吞咽困难,以缺铁性贫血、吞咽困难和舌炎为主要

表现,好发于中年白种女性。属于癌前状态

莫列-亨特舌炎——因内因子缺乏所致的维生素B2吸收障碍而引起的萎缩性舌炎又称为~

维生素B2缺乏症的早期表现为口角炎、唇炎和舌炎

哪些口腔黏膜病可以再唇部发生剥脱性龈炎损害,简述其鉴别要点?(考题)

扁平苔藓天疱疮类天疱疮

尼氏征阴性阳性阴性

组织病理上皮过度不全角化,基底

层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

细胞带状浸润

棘层松解,上皮内疱无棘层松解,上皮下疱

免疫病理胶样小体荧光颗粒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棘层网

状荧光图形;间接免疫荧光法

可见抗棘细胞层的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基底膜区细长的荧光带;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见抗基底膜带的抗体。

脱落细胞检查无天疱疮细胞有天疱疮细胞无天疱疮细胞

皮肤损害好发于四肢屈侧,紫红色

多角形扁平丘疹,可见

Wickham纹。好发于前胸,头颈等易受摩擦

的部位,松弛性水疱,疱壁薄

较少见,张力性水疱,

疱壁厚

癌变倾向癌前状态无无

★★哪些口腔黏膜病可以在唇部发生糜烂?简述鉴别要点(考题)

■感染性疾病

(1)单纯疱疹——由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以成簇性小水疱为初期表现。

(2)带状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特征为单侧性皮肤-黏膜疱疹,沿神经分布,剧烈疼痛。

(3)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引起,会出现离心性分布的皮疹

(4)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白色念珠菌为致病菌,新生儿多见,有白色假膜覆盖(5)球菌性口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为主的球菌感染所引起,有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假膜较厚

■超敏反应性疾病

(1)药物过敏性口炎——发病前有用药史,停用可疑致敏药物病损很快愈合

(2)接触性口炎——发病前有变应原接触史,除去变应原病变很快消失

(3)多形性红斑——最常见的病变为大面积糜烂,表面有假膜;虹膜状红斑为典型表现

■大疱类疾病

(1)寻常型天疱疮——揭皮试验阳性、尼氏征阳性;病理表现为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2)瘢痕性类天疱疮——尼氏征阴性;病理表现为棘层无松解和上皮下疱

■斑纹类疾病

口腔扁平苔藓——多对称分布,黏膜损害可见不规则白色条纹,唇部病损不会超出唇红缘;皮肤损害可见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可见Wickham纹,主要分布于四肢屈侧

盘状红斑狼疮——下唇唇红是DLE的好发部位,圆形或椭圆形盘状红斑,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细短白纹。唇红部病损往往超过唇红缘,此为DLE的特征性表现;皮肤损害好发于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典型病损为蝴蝶斑,还有鳞屑覆盖

■唇疾病

慢性唇炎——与物理、化学、机械性长期刺激,舔唇咬唇不良习惯以及精神因素有关,反复发作,无其他口腔和皮肤损害

腺性唇炎——唇腺增生肥大,唇部肿胀,挤压唇部可见分泌物自导管口溢出,扪诊局部有多个小结节。晨起时,唇部粘在一起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多见于下唇唇红部,以淡黄色痂皮覆盖的局限性损害伴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

光化性唇炎——过度日光照射引起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 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 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 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 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 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 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 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 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3、上皮异常增生 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 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 多见于天疱疮 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 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 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 (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

完整word版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學概論 口腔黏膜病oral mucosal diseases:是涵蓋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組織の類型各異、種類眾多の疾病總稱。 分類: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結構:上皮層(基底層、棘層、粒層、角化層)、基底膜、固有層、黏膜下層 功能:屏障保護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覺功能、溫度調節及分泌功能等 ★口腔黏膜病の基本特點 (1)性別:某些疾病具有明顯の性別差異,如RAU發生於女性者明顯多於男性 (2)年齡:如RAU好發於青壯年 (3)部位:口底-舌腹のU形區、口角內側三角形區域、軟齶複合體為危險區域 (4)損害:更迭性與重疊性、部位の差異性、病損の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階段可出現不同類型の損害稱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階段出現相同の損害稱為重疊性) (5)診斷方法:除了結合臨床病損進行診斷,還常需結合病理,有時還需要治療性診斷 (6)治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 (7)轉歸:大多預後良好,某些也有癌變の可能 ★口腔黏膜病の基本臨床病損 (1)斑macule與斑片patch:指皮膚黏膜上の顏色改變,常較周圍顏色變深,直徑小於2cm稱為斑,大於2cm稱為斑片。斑與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變厚,亦無硬結。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の實體性突起,針頭大小,直徑一般小於1cm。基底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形狀可以為尖形、圓形或扁平形,顏色呈灰白色或紅色,消退後不留痕跡。扁平苔蘚為典型の丘疹。 丘斑plaque:多數由多個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徑大於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堅實の病損,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溝裂將病損分割開。白斑和癌可呈現丘斑病損 (3)皰vesicle:黏膜內貯存液體而成皰,呈圓形突起,直徑小於1cm;大於1cm稱為大皰bulla;由膿性物取代透明の皰液稱為膿皰pustule。 上皮內皰——皰在上皮內稱為上皮內皰,只有上皮の部分形成皰壁,皰壁較薄而柔軟 上皮下皰——皰在上皮下稱為上皮下皰,上皮全層構成皰壁,皰壁較厚。 (4)潰瘍ulcer:是黏膜上皮の完整性發生持續性缺損或破壞,表層壞死脫落而形成凹陷。(5)糜爛erosion:是黏膜の—種表淺缺損,為上皮の部分損傷,不損及基底細胞層。 (6)結節nodule:是一種突起於口腔黏膜の實體病損,為結締組織團塊,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淺損害,其大小不等,形狀不定,一般為5cm,顏色從粉紅至深紫色。 (7)腫瘤tumor:是一種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の實質性生長物,其大小、形狀、顏色不等。(8)萎縮atrophy:為組織細胞の體積變小,但數量不減少。可呈現發紅の病變,上皮變薄發紅,表面覆蓋の上皮變薄,結締組織內豐富の血管分布清楚可見,病變部位略凹陷,特有の一些上皮結構消失,被一薄層上皮所取代。 (9)皸裂rhagades:為黏膜表面の線狀裂口,由炎性浸潤使組織失去彈性變脆而成。 (10)假膜pseudomembrane:為灰白色或黃白色膜,由炎性滲出の纖維素、壞死脫落の上皮細胞和炎性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為纖維素性及炎性滲出物與上皮表層粘連凝固而成,多為黃白色痂皮。

口腔黏膜病学_题库

口腔粘膜病题库-选择题 1、下列对基底膜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基底膜的超微结构是一种膜 B、基底膜是胶原纤维与致密板、透明板连接的纤维复合物 C、基底膜是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界面结构 D、基底膜主要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 E、基底膜是半透膜,便于物质交换 答案:A 2、口腔粘膜防御屏障包括 A、唾液屏障 B、上皮屏障 C、免疫细胞屏障 D、免疫球蛋白屏障 E、以上都是答案:E 3、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称为 A、萎缩 B、坏死 C、溃疡 D、假膜 E、丘疹 答案:C 4、糜烂是 A、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B、粘膜上的实体性突起 C、粘膜内贮存液体 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E、粘膜上皮的表浅缺损 答案:E 5、口腔粘膜疱性损害疱壁的厚薄取决于 A、疱内液量多少 B、疱的部位在皮下还是皮内 C、疱的数量 D、疱的大小 E、疱基底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答案:B 6、萎缩是 A、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B、上皮变薄 C、上皮的部分损伤 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 E、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 答案:B 7、复发性唇疱疹愈合后 A、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B、留瘢痕,有色素沉着 C、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 D、不留瘢痕,有色素沉着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8、复发性唇疱疹的治疗,最有效的是局部使用 A、氢化可的松乳膏 B、新霉素乳胶 C、0.01%硫酸镁湿敷 D、5%无环鸟苷软膏 E、杆菌肽软膏 答案:D 9、下述哪一项临床表现符合口腔粘膜带状疱疹 A、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 B、各处成簇小水疱 C、单侧性皮肤-粘膜疱疹,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且疼痛明显 D、广泛糜烂 E、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 答案:C 10、颞下部皮肤发生带状疱疹,说明损害累及三叉神经哪一支 A、第一支 B、第二支 C、第三支 D、第一支及第二支 E、第二支及第三支 答案:B

口腔医学考试重点

口腔医学 题型:填空——20分 选择——30分 名解——10分 简答——40分 1.在口腔内,以牙列为分界线,将口腔分为牙列内的固有口腔和牙列外周的口腔前庭两部 分。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与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因此唇、颊器官的表面形态即为口腔前庭的表面形态。 2.牙组织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牙 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 3.从萌出时间和次序来看,一般从6岁至12岁,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 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于牙弓上的时期成为混合牙列期。 4.上颌动脉(颌内动脉)位置较深。自颈动脉分出,向内前方走行,经下颌骨髁突颈部内 侧至颞下窝,分布于上、下颌骨和咀嚼肌。行颞下颌关节区手术时易伤及该动脉,应特别小心。 5.口腔检查常用的器械为:口镜、镊子、探针及其他(如挖匙)。 6.牙髓活力测试:临床上常用牙髓对温度或电流的不同反应来协助诊断牙髓是否患病,病 变的发展阶段,以及牙髓的活力是否存在。正常情况下,牙髓对20℃~50℃之间的温度刺激不产生反应。一旦发生炎症,则对温度刺激反应敏感;如发生变性或坏死,则反应迟钝或消失。 7.X线牙片检查又称根尖片,为临床最常用于牙影像检查的X线片,是口腔颌面部应用最 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体层摄影检查技术分为平面体层摄影和曲面体层摄影,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曲面体层摄影检查又称全景X线片检查,是体层摄影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检查的最主要方法。 8.口腔卫生保健的方法:刷牙、漱口、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洁治术。 9.龋齿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临 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在颜色、形态和质地等方面均发生变化。 10.龋齿的病因:①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②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③敏感的宿主;④在 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这是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11.四环素牙初呈黄色,在阳光照射下呈现明亮的黄色荧光,以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 深灰色。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比恒牙着色明显。四环素牙对牙的影响主要是着色,有时也合并釉质发育不全。 12.牙隐裂临床表现:表浅常无明显症状,较深时则遇冷热刺激敏感,或有咬合不适感。深 达牙本质者,多有慢性牙髓炎症状,有时也可急性发作,并出现定点性咀嚼剧痛。13.急性牙髓炎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临床表现:①疼痛剧烈,疼痛性质具有下列 特点:自发性阵痛;夜间疼痛加剧;温度刺激疼痛加剧;疼痛不能定位。②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龋、填充物、深牙周袋或外伤等。③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④温度测验时,患牙的反应极其敏感。⑤处于晚期炎症的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的轻度叩痛。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教学文案

口腔粘膜病(完整版)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 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 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 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 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 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 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 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 2、角化不良(错角化) 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 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 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 3、上皮异常增生 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 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 多见于天疱疮 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 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 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

6、疱 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 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 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 按大小(5mm 为标准,大疱、小疱) 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 7、糜烂 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 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 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 8、溃疡 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 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 9、斑 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 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 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 10、丘疹 消失后不留痕迹 表现:①上皮增生;②浆液渗出;③炎症细胞浸润 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 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 第二节口腔粘膜病 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 1、定义: 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2、病因:局部长期刺激(吸烟、咀嚼槟榔、不良修复体等) 如何鉴别充血与出血? 破片压迫法,消失充血; 仍有血,出血。

口腔疾病考点总结

口腔疾病考点总结 龋病 龋病的概述 ·定义:一种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病因学:四联因素学说 牙菌斑—龋病发病最重要因素 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 处理要点 药物疗法 充填

健康指导 有效控制菌斑,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2~3分钟。正确使用牙线,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 控制蔗糖的摄入量,少吃精制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如蔗糖、饼干、糕点、含糖饮料等。纤维素性食物如蔬菜、肉类等,对牙面有机械性摩擦和清洗作用,而且不容易发酵,有阻抑龋病发生的作用。 指导患者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龋病。 急性牙髓炎 病因 感染 牙齿发育缺陷、牙折、楔状缺损、牙隐裂 药物、充填材料和方法选用不当

钻磨牙齿时产生的高温 症状——疼 自发性、阵发性痛 疼痛常在夜间发作 放射性或牵涉性痛 温度刺激使疼痛加剧,化脓期时,冷刺激可使疼痛缓解鉴别诊断 深龋:不疼 三叉神经痛:扳机点 处理要点 应急处理 牙髓治疗 牙髓切断术、根尖诱导成形术 根管治疗

慢性龈缘炎 患者常在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一般无自发性出血。有些患者有牙龈肿胀不适及口臭等症状。 游离龈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色,龈缘变厚可出现糜烂和肉芽增生,龈乳头变圆钝,质地松软,触之易出血。 龈沟探诊深度可达3mm以上,形成龈袋,但无附着丧失。 处理要点 洁治术 消除造成菌斑滞留和刺激牙龈的因素 可配合局部药物治疗 1%过氧化氢溶液或0.12%~0.2%氯己定溶液,每日含漱2次,每次10ml,含漱1分钟。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相关知识)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第一章口腔黏膜病学概论 ·口腔黏膜:口腔内的湿润衬里 ·口腔黏膜病: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 ·口腔黏膜病学: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的学科 ·癌前病变: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在形态学上已有变化的组织,如白斑、红斑。 ·癌前状态:处于常态,但伴有癌变危险。如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黏膜的危险区域: 口底舌腹U型区 口角内侧三角区 软腭复合体 ·基本临床病损: (1)斑:皮肤黏膜不高出表面的颜色改变,直径小于2cm (2)丘疹: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直径小与1cm (3)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直径小于1cm,分为上皮内疱和上皮下疱 (4)溃疡: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 (5)糜烂:黏膜浅表的部分上皮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萎缩: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数量不减少 (7)皲裂:黏膜表面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8)假膜: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而形成的膜 (9)痂:凝固的组织和血浆与上皮表层粘连而成 (10)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疱疹性口炎,疱疹样口炎,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的鉴别 疱疹性口炎疱疹样口炎带状疱疹手足口病 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HSV)I型多,II 型少 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VZV) Cox A16,EV71 好发年龄6个月—2岁婴幼 儿 10—30岁成年人3岁以下幼儿 好发部位口腔黏膜任何部位胸腹,腰部,老年离心性分布,口腔

(完整word版)口腔粘膜病学整理笔记

口腔粘膜病学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概论 前言口腔粘膜组织的病变,除局部原因引起损害外,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征,有时甚至是早期或唯一的表现。口腔粘膜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病种繁多,有常见、少见、罕见的病种,常有同病异症,或异病同症的表现,有许多口腔粘膜的诊断又含有一些边缘学科的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侧重于口腔基本病损、全身症状、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一节概述 口腔粘膜病(oral mucosal diseases):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及口腔软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但口腔肿瘤及牙龈炎症除外,归颌面外科及牙周科诊治。 特点:临床病损多样,病因复杂,病种繁多。常具有性别特点、年龄特点、部位特点、病损特点、治疗特点、转归特点等。 第二节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分类及功能 一、组织结构: 上皮-复层鳞状上皮。从表层向下依次分为角化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基底细胞层。 固有层-上皮和结缔组织交替伸入部分。分乳头层和网状层。该层对上皮起到支持、营养等功能。 基底膜-连接上皮和结缔组织的部分。形成的交错面可以分散表层所承受的机械压力。 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提供上皮营养,有血管、神经、淋巴管、腺体、脂肪组织等。二、分类: 被覆粘膜-仅起覆盖作用。如唇、颊、口底、舌腹、软腭等。 咀嚼粘膜-有耐摩擦的能力。如硬腭和附着龈表面。 特殊粘膜-为覆盖在舌背表面的粘膜。表面粗糙,有许多乳头突起,粘膜表层主要是正角化,无粘膜下层。舌肌纤维可伸入基底膜内。 三、口腔粘膜的功能: 1.屏障保护功能 口腔粘膜防御屏障包括物理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 ①唾液屏障:唾液形成了口腔粘膜的第一道屏障。 ②上皮屏障:完整的粘膜上皮是阻止异物、微生物进入深层组织的天然生理屏障。 ③免疫细胞屏障:上皮内的淋巴细胞包括抑制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发生增殖反应,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功能。 ④免疫球蛋白屏障或称为体液免疫屏障:SIgA是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它能保留在上皮细胞或细菌表面,成为一种“抗菌涂层”。 2.感觉功能 口腔粘膜不仅对痛觉、触觉和温觉具有敏锐的感觉功能,而且还有司味觉的作用。这一

《口腔黏膜病学》测试题一

《口腔黏膜病学》测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15分,每个3分) 1.糜烂: 2.雪口病: 3.血管神经性水肿: 4.口腔扁平苔藓: 5..针刺反应: 二.填空题(15分, 每空1分) 1.口腔黏膜由上皮及上皮下的结缔组织所组成,二者间以分隔。 2. 结核性溃疡呈状,创伤性溃疡形态与切合。 3.变态反应多在机体受发生,且变态反应性疾病不发生于普通人群,而发生于。 4.白塞病是一种以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系统损害性疾病,与患者有关。 5、瘢痕性类天疱疮又称为黏膜类天疱疮,在口腔内最早出现体征的部位是牙龈,其典型表现呈的损害。 6.苔藓样反应可因服用等药物或修复牙体缺损应用充填物而引起。 7.地图舌是一种舌部炎症,又因其具有多变,“国界”部位时常变动的缘故,又称为游走性舌炎。 8.急性光化性唇炎以为主要临床特征。 9.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后天梅毒95%通过传播。 10.抗生素性口炎的病损特征可以表现。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口腔黏膜病损不仅具有部位的差异性,而且,具有病损的共存性。()2.HSV-1的致病力大于HSV-2。() 3.Lyell syndrome 又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而Steven-Johnson syndrome 是属于感染性疾病。() 4.RAU的溃疡既具有明显的灼痛,又具有周期性复发的特点。() 5.天疱疮分为四型,其中,红斑型为最重的一型。() 6.OLP的唇部病损与DLE的唇部病损十分相似,可根据病损是否超出唇红边缘而累及皮肤来判断,一般来说,前者的病损累及皮肤,使唇红缘黏膜-皮肤界限模糊。() 7.光化性唇炎是过度日光照射引起的唇炎,好发于夏季,多见于中年女性患者。() 8.不吸烟的年轻女性白斑患者,白斑癌变的可能性不大。() 9.口腔白色角化病与白斑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损害呈灰白色,后者为白色()。 10.HIV主要侵犯、破坏CD4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而导致死亡。() 四、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口腔黏膜病门诊病历汇总

口腔念珠菌病 (一) 患儿,女4个月。 主诉:患儿3周来啼哭,不如困哪;口腔内粘膜发红,上有白色可擦去。 现病史:患儿3周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适、拒食、流涎、烦躁,并出现口腔内粘膜发红,上有白色可擦去物,未经治疗。 既往史:否认系统病史及过敏史。 专科检查:患儿颊、舌、软腭及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白色柔软小斑点及斑块,状如凝乳,成半粘附性略微高起,稍加用力可擦去;部分斑片擦去后见红色糜烂面。全身检查示:患儿啼哭不安,无明显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黏膜假膜样本涂片直接镜检,课件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诊断:念珠菌性口炎。 处方:4%碳酸氢钠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2%氯己定含漱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涂患处3次/日 医嘱:1.7日复诊。 2.4%碳酸氢钠液消毒日常用品。 3.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二) 患者,女性,59岁。 主诉:口腔黏膜疼痛1个月,进食无味一周。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牙列缺失行全口义齿修复,2个月前义齿压痛行软衬处理后缓解。近1个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不适、进刺激性食物疼痛,并出现口腔内黏膜发红,自行抗感染治疗无效。 既往史:COPD病史5年,否认过敏史。 专科检查:上颌一尺基托下口腔黏膜组织充血发红,下颌稍轻,散在白色假膜;舌背乳头呈团块萎缩。无明显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取口腔黏膜假膜样本涂片直接镜检,课件折光性强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诊断:念珠菌性口炎。 处方:氟康挫胶囊100mg 口服一次/日(首次剂量加倍) 4%碳酸氢钠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2%氯己定含漱液5ml含漱或清洗口腔3次/日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涂患处3次/日 医嘱:1.7日复诊。 2.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口腔单纯疱疹 (一) 患儿,女,三岁 主诉:患儿一周前感冒,发热,3天后口腔黏膜起疱,破溃,疼痛,影响进食。 现病史:家属诉患儿3周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不适、拒食、流涎、烦躁,并出现口腔内黏膜起疱、溃烂。患儿口腔破溃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曾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既往史:否认系统病史及过敏史。 专科检查:舌背、舌尖、双侧上颌乳磨牙腭侧牙龈、唇粘膜有多处密集小圆形溃疡、溃疡周

口腔粘膜病学重点总结(仅供借鉴)

口腔黏膜病学 第一章概论 一、口腔黏膜的分类 ⑴咀嚼黏膜:牙龈、硬腭黏膜。 ⑵被覆黏膜:唇颊内侧、舌下,口底,前庭穹隆。 ⑶特殊黏膜;舌前部的乳头区,舌后部的淋巴区。 二、※口腔黏膜病的特点 (1)性别特点:发病、预后上具有性别差异; (2)年龄特点:不同类型疾病有不同的好发年龄段; (3)部位特点:不同部位的口腔粘膜对疾病的感受性不同; (4)损害特点:A.更迭与重叠性,B.部位的差异性,C.损害的共存性; 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5)诊断方法上的特点: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 (6)治疗上的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上的特点:多数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某些损害如癌前病变则需注意 ·口腔中有三个危险区:口底-舌腹的U型区;颊黏膜内侧、口角区的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包括软腭、咽前柱、舌侧缘的磨牙后垫),发生在这些区域的癌极易恶变。 三、※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如果直径小于2cm的局限的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2.丘疹(papule)与斑块(plaque):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常见疾病为扁平苔藓。 斑块又译作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 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 来,常见病为白班和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也可有此损害。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若疱的部位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或棘层内疱;若疱的部位在上皮下, 称为上皮下疱或基层下疱。疱性损害可见于病毒感染,药物反应,烫伤和疱性皮 肤病等。 4.大疱(bulla):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5.脓疱(pustule):也是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少见。 6.溃疡 ..(ulcer):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阿弗他溃疡。深层溃疡 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 7.糜烂 ..(erosion):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病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包层。 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常见于上皮内疱破溃后。可有痛感。 8.结节(nodule):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性病损。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cm,形状不定,颜色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粘膜病学李茜 1 名词解释 1各异、种类较多的疾病 总称 2macule 小于2mm。 3papule直径1- 10mm . 4vesicie 1 cm。如脓、血、 . 5ulcer 落形成凹陷。

6erosion 胞层。 7atrophy 8rhagades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9.pseudomembrane 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 10、结核初疮 2-3周潜伏期 痛 11

潜掘状边缘 预后差 12、寻常狼疮 狼疮 1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antigen) hapten) 受同一种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 14erythema multiforme) 病。 15、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0.5cm左右的圆形红斑的中心有粟粒大小

1-2 色环状。 16、斯-Steven-Johnson syndrome ---多腔孔糜烂性外胚层综合 2 3痊愈后可复发 17Behcet’s disease BD-眼-生殖器三联征。以反复发作的眼、口、生殖器和 皮肤的损害为基本特征。还可出现关节、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多系统的病变。以口腔溃疡为最基本的 100%。20-40岁男性多见 18 Bednar

Riga-Fede 的溃疡。因过短舌系带和过锐的新萌中切牙摩擦引起。 19、.RS) 典型症状为关节炎、尿道炎、结 床表现。 20、天疱疮pemphigus出现不易愈合的大疱性损害。 21、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PNP) 子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而诱发的皮肤黏 膜疾病。

口腔医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口腔重点(选修) 1.牙体的组成:牙冠、牙根、牙颈 2.牙的组织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 3.牙周组织:牙槽骨、牙龈、牙周膜和牙骨质 4.乳牙、恒牙的萌出时间及顺序 乳牙萌出顺序:ABDCE A乳中切牙 B乳侧切呀 C乳尖牙 D第一乳磨牙 E第二乳磨牙 恒牙萌出顺序:上颌恒牙:61243578或者61245378 下颌恒牙:61234578或者61243578 恒牙的标识与书写 1中切牙 2侧切牙 3尖牙 4第一前磨牙 5第二前磨牙 6第一磨牙 7第二磨牙 8第三磨牙 5.上颌骨的一体四突:上颌体、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6.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颏孔区、正中联合、下颌角、颏突颈 7.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面神经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8.三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9.口腔常用检查器械:口镜、镊子、探针 10.口腔保健方法(简答) 1.要学会漱口。其方法是:口含多半口水,闭嘴,上下牙齿自然接触,鼓动两颊和唇部,用水的力量反复冲洗口腔各部,使滞留在牙齿缝隙中的食物和粘附在牙齿上的细菌得以消除。饭后漱口要用温水,避免冷水刺激口腔,亦可用温茶水,因为茶水中含有微量氟类矿物质,有预防龋齿的作用。 2.要坚持刷牙。选用软毛牙刷,刷牙时不要使劲,但要仔细、规律地刷,即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还要强调睡前刷牙,由于白天进食后,牙齿表面及牙齿缝隙中粘附着食物的残渣和细菌,而夜间睡眠时,老年人分泌的唾液极少,冲洗口腔的作用几乎是零,口腔内的温度与湿度使食物残渣容易发酵,细菌繁殖能力加强,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损伤牙齿。因此,睡前刷牙在保护牙齿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要经常按摩牙龈。按摩牙龈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牙龈组织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延缓牙龈萎缩。方法是:用洗干净的手指直接在牙龈上按摩,按摩时按压和旋转运动相结合,重复10~20次,牙龈的外面和里面都应进行按摩。 4.要经常叩齿。刷牙后,口腔微闭,上下牙齿相互轻叩作响,用力不宜过大,所有的牙齿全要叩到。叩齿能够促进下颌关节、面部肌肉、牙龈和牙周的血液循环,叩齿锻炼了牙周围的软硬组织,坚固了牙齿。 5.要经常咽津。方法是:坐卧姿势不限,但是全身要放松,口微闭,舌头舐上腭,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待唾液满口时,分3口将唾液徐徐咽下,一日数次即可。咽津可以生津,促进唾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功能。 11.龋病: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 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 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 病因:细菌、食物、宿主、时间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教师:凌天牖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 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授课内容:第九章口腔性传播疾病 (《口腔黏膜病学》第二版,李秉奇主编) 授课时数:100分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种口腔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 2、掌握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掌握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重点】: 1、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难点】 1、梅毒、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 2、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粉笔、黑板、教鞭 【教学步骤】:具体内容几时间安排 概述口腔性传播疾病的现状 5’ 第一节梅毒(多媒体图76、77、78、79、80、81) 30’定义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先天梅毒 后天梅毒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治疗 第二节淋病 10’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急性球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急球菌口炎急性坏死性龈口炎第三节尖锐湿疣(多媒体图91、92、93) 10’ 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第四节艾滋病(多媒体图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40’定义 病因 分期

窗口期和潜伏期 临床感染分期 典型的HIV感染从开始到死亡经历以下自然阶段: 1、HIV体内播散期 2、原发HIV播散期 3、症状HIV感染期 4、爱滋病前期 5、爱滋病期 6、爱艾滋病晚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 1、真菌感染 2、毛状白斑 3.Kaposi肉瘤 4.口腔疱疹 5.AIDS相关牙周病变 6.坏死性口炎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8.非霍奇金淋巴瘤 9.涎腺疾病 10.乳头状瘤/局灶性上皮增生 11.儿童患者的口腔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小结 5’ 【思考题】 1、梅毒、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口腔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参考书】 1、《口腔黏膜病学》2003年6月第二版,李秉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皮肤性病学》2002年11月第五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后记】 【板书计划】 口腔性传播疾病 一、梅毒 二、淋病 三、尖锐湿疣 四、艾滋病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口腔黏膜病学重点 第一章口腔黏膜病学概论 ·口腔黏膜:口腔内的湿润衬里 ·口腔黏膜病: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的总称 ·口腔黏膜病学: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的学科 ·癌前病变:一种比正常组织发生癌的可能性更大,在形态学上已有变化的组织,如白斑、红斑。 ·癌前状态:处于常态,但伴有癌变危险。如口腔扁平苔藓,黏膜下纤维性变 ·口腔黏膜的危险区域: 口底舌腹U型区 口角内侧三角区 软腭复合体 ·基本临床病损: (1)斑:皮肤黏膜不高出表面的颜色改变,直径小于2cm (2)丘疹:黏膜上小的实体性突起,直径小与1cm (3)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直径小于1cm,分为上皮内疱和上皮下疱 (4)溃疡: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 (5)糜烂:黏膜浅表的部分上皮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萎缩: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数量不减少 (7)皲裂:黏膜表面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8)假膜: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而形成的膜 (9)痂:凝固的组织和血浆与上皮表层粘连而成 (10)鳞屑:已经或即将脱落的表皮角质细胞 第二章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疱疹性口炎,疱疹样口炎,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的鉴别

·口腔结核,重型口疮,口腔鳞状细胞癌,创伤性溃疡鉴别 ·念珠菌性白斑,口腔白斑,斑块状扁平苔藓鉴别

口腔粘膜病学个人整理

第一章口腔粘膜病学概论 就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得类型各异、种类众多得疾病总称。 分类:被覆黏膜、咀嚼黏膜、特殊黏膜 结构:上皮层(基底层、棘层、粒层、角化层)、基底膜、固有层、黏膜下层 功能:屏障保护功能(唾液屏障、上皮屏障、免疫屏障)感觉功能、温度调节及分泌功能等 ★口腔黏膜病得基本特点 (1)性别:某些疾病具有明显得性别差异,如RAU发生于女性者明显多于男性 (2)年龄:如RAU好发于青壮年 (3)部位:口底—舌腹得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为危险区域 (4)损害:更迭性与重叠性、部位得差异性、病损得共存性(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类型得损害称为更迭性;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出现相同得损害称为重叠性) (5)诊断方法:除了结合临床病损进行诊断,还常需结合病理,有时还需要治疗性诊断 (6)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局部疾病全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7)转归:大多预后良好,某些也有癌变得可能 ★口腔黏膜病得基本临床病损 (1)斑macule与斑片patch:指皮肤黏膜上得颜色改变,常较周围颜色变深,直径小于2cm称为斑,大于2cm称为斑片。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 (2)丘疹papule:黏膜上小得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以为尖形、圆形或扁平形,颜色呈灰白色或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扁平苔藓为典型得丘疹、 丘斑plaque: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得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瞧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白斑与癌可呈现丘斑病损 (3)疱vesicle: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大于1cm称为大疱bulla;由脓性物取代透明得疱液称为脓疱pustule。 上皮内疱——疱在上皮内称为上皮内疱,只有上皮得部分形成疱壁,疱壁较薄而柔软 上皮下疱—-疱在上皮下称为上皮下疱,上皮全层构成疱壁,疱壁较厚。 (4)溃疡ulcer:就是黏膜上皮得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5)糜烂erosion:就是黏膜得-种表浅缺损,为上皮得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6)结节nodule:就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得实体病损,为结缔组织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定,一般为5cm,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 (7)肿瘤tumor:就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得实质性生长物,其大小、形状、颜色不等。(8)萎缩atrophy:为组织细胞得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可呈现发红得病变,上皮变薄发红,表面覆盖得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得血管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凹陷,特有得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 (9)皲裂rhagades:为黏膜表面得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10)假膜pseudomembrane: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得纤维素、坏死脱落得上皮细胞与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可以擦掉。 (11)痂crust:为纤维素性及炎性渗出物与上皮表层粘连凝固而成,多为黄白色痂皮、 (12)鳞屑scale:就是指已经或即将脱落得表皮角质细胞,常由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而来。(13)体内局部细胞得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necrosis,较大范围得坏死,又受腐败细菌作用而发生腐败称为坏疽gangrene

口腔黏膜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的危险区:指口底舌腹的U形区(1分)、口角内侧黏膜的三角形区域(1分)、软腭复合体(1分),发生在这些部位的口腔癌前病变具有更高的癌变可能性 科布内现象:某些皮肤病(如BD、LP、银屑病、感染性湿疹性皮炎)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反应(1分),表现为外观正常的皮肤(1分),在受到搔抓或外伤或衣物的压力(皮带)的刺激后,即出现上述皮肤病典型损害的现象(1分)。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①是指口腔黏膜接触了外界的过敏原后而导致的局部炎症性反应,见于过敏体质者。发病过程中还可能加杂化学毒性刺激因素的参与,②多属迟发型变态反应,③口腔治疗和修复材料、化妆品、药物局部使用均可导致发病。 固定性药疹:变态反应性口炎的一种,指服用或接触相同变应原后,在同一部位反复以同一形式发生病损。 斑:黏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的损害,大小不定,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无硬结改变。更迭与重叠性:同一病变,其损害在病变的不同阶段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损害,称为损害的更迭性(1.5分);不同的病变在损害的不同阶段也可能出现相同的病损,称为重叠(1.5分)。口腔白斑病: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性损害(1分),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均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1分),是癌前损害(1分) 药敏性口炎: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1分),在过敏体质者(1分)的黏膜上所造成的炎症反应和功能障碍(1分)。 尼氏征阳性:用手指侧向推压外表正常的皮肤或黏膜(1分),即可迅速形成水疱;推赶水疱能使其在皮肤上移动(1分);在口腔内,用舌舔及黏膜,可使外观正常的黏膜表层脱落或撕去(1分),这些现象称尼氏征。为寻常性天疱疮的典型临床特点之一。 斑:指皮肤黏膜上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不高出粘膜表面,不变厚,亦无硬结改变;直径小于2cm称为斑 斑片: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的损害,称为斑片。 丘疹: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块(丘斑):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 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大疱:若疱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典型的大疱见于天疱疮或类天疱疮以及典型的疱性疾病。 脓疱:也是一种疱型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面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浅层溃疡只破坏上皮层,愈合后无瘢痕,如轻型阿弗他溃疡。深层溃疡则病变波及黏膜下层,愈合后有瘢痕。 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病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包层。 结节:是一种突起于口腔黏膜的实体性病损。它是一个团块,迫使其表面上皮向外突起,形成表浅损害,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5cm,形状不定,颜色从粉红至深紫色,如纤维瘤或痣。 肿瘤:是一种起自黏膜而向外突起的实体性生长物。 萎缩:细胞组织的体积减小、数量不减少而发生的损害。 皲裂:为黏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由炎性浸润使组织失去弹性变脆而成。 假膜:为灰白色或黄白色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它不是组织本身故可以擦掉或撕脱,溃疡表面常有假膜形成。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教师:凌天牖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教师:凌天牖

科目:口腔黏膜病学 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授课内容:第九章口腔性传播疾病 (《口腔黏膜病学》第二版,李秉奇主编) 授课时数:100分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种口腔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 2、掌握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3、掌握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重点】: 1、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难点】 1、梅毒、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 2、艾滋病的口腔表现及诊断标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脑、多媒体投影仪、粉笔、黑板、教鞭 【教学步骤】:具体内容几时间安排 概述口腔性传播疾病的现状5’ 第一节梅毒(多媒体图76、77、78、79、80、81) 30’定义

病因 病理 临床表现:先天梅毒 后天梅毒 一期梅毒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治疗 第二节淋病 10’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急性球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急球菌口炎急性坏死性龈口炎第三节尖锐湿疣(多媒体图91、92、93) 10’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第四节艾滋病(多媒体图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40’

定义 病因 分期 窗口期和潜伏期 临床感染分期 典型的HIV感染从开始到死亡经历以下自然阶段: 1、HIV体内播散期 2、原发HIV播散期 3、症状HIV感染期 4、爱滋病前期 5、爱滋病期 6、爱艾滋病晚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 1、真菌感染 2、毛状白斑 3.Kaposi肉瘤 4.口腔疱疹 5.AIDS相关牙周病变 6.坏死性口炎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8.非霍奇金淋巴瘤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讲义--第五章 口腔粘膜

口腔组织病理学笔记讲义--第五章口腔粘膜 一、口腔粘膜基本组织结构 (一)上皮层 口腔粘膜上皮的种类为复层鳞状上皮。 1.有角化的上皮由表层到深层依次为: (1)角化层:是最浅表的一层,由角化和不全角化的扁平细胞构成。 正角化(orthoperatininzation):细胞中的细胞器和细胞核消失,胞浆内充满角质蛋白,HE染色下为均质嗜酸性物质。 不全角化(parakeratinization):细胞仍然有残存的细胞核。 (2)颗粒层:位于角化层的深面,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①胞浆内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②染色深③胞核浓缩。 (3)棘层:位于粒层的深部。细胞体积大,多边形,细胞间桥明显,是上皮中层次最多的细胞,且此层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 细胞间桥--胞浆伸出许多小的棘刺状突起,与相邻的细胞相接,此突起为细胞间桥。电镜下细胞间桥的突起相接处为桥粒。 (4)基底层:位于上皮的最深面,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光镜下胞核圆形,染色深。 生发层--基底细胞和邻近的几层棘细胞有增殖能力,成为生发层。 2.非角化上皮有表层到深层依次为:表层、中间层、棘层、基底层。 2.非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不参与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分化,不含桥粒和张力细丝。在普通切片下,胞浆不着色,所以也叫透明细胞。 (1)黑色素细胞: 位于口腔粘膜上皮的基底层,光镜下胞浆透明,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内含黑色素克里,且可经细胞突起排出,再进入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内。无张力细丝和桥粒,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在牙龈、硬腭、颊粘膜、舌可见到。 (2)朗格汉斯细胞: 位于口腔粘膜的深部,主要位于棘层,也可见于基底层。电镜下可看到棒状或球拍状的朗哥汉斯颗粒。功能: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与粘膜的免疫功能有关。 (3)梅克尔细胞: 分布于基底细胞层内。功能:起触觉受体的作用。 (二)固有层: 固有层是致密结缔组织,对上皮细胞的分化具有调控作用。固有层内有纤维、细胞和基质。 (三)粘膜下层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腺体、血管、神经、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被覆粘膜,而在牙龈,硬腭的大部分区域及舌背无粘膜下层。粘膜下层可为固有层提供营养及支持。 (四)基底膜(basementmembrane) 基底膜:上皮和固有层之间的一膜状结构。厚约1~4微米,PAS染色阳性(说明含有中性粘多糖),嗜银染色阳性。电镜下由透明板、密板和网板构成。 在类天疱疮,上皮和结缔组织在透明板处分离形成上皮下疱;癌前病变时,基底膜中的Ⅳ型胶原蛋白发生改变,有利于癌变细胞向结缔组织中浸润。 二、口腔粘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一)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