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实验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实验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实验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实验七、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2014.4.9

实验目的

1 学习植物生活型谱的概念和划分方法

2 通过对区域植物生活型谱进行分析,探讨区域气候对植物生活型谱的影响

参考资料

青岛崂山植被调查数据

黄河三角洲植被调查数据

山东大学校园植物数据

汪劲武. 种子植物分类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荷生. 植物区系地理. 1992. 北京: 科学出版社

吴征镒, 1980. 《中国植被》. 北京:科学出版社

李博, 杨持等. 普通生态学. 2000.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汉斌, 郑亦津, 李法曾. 山东植物志.

高等植物图鉴(参考)

中文和英文文献

课堂程序

1各组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明白植物生活型谱的分析方法

2明确校园植物名录的分工调查方法

3整理现有数据

实验方案

1调查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植物名录(可由3个小组分工协作完成)

2根据前期的群落调查数据,整理青岛崂山、黄河三角洲的植物名录

3编制不同地区的植物生活型谱

4讨论植物生活型谱与区域气候的关系

5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精读8-10篇植物区系与生活型谱方面的研究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英文文献

实验报告的提交

1每人提交自己独立的实验报告,包括电子版和打印版本。

2实验报告内容包括:(1)生活型谱的简单介绍;(2)三份资料中物种的名录,包括、物种名、拉丁名、科名、属名;(3)分析不同地区的植物生活型谱,并分析其与区域环境因子的关系;(4)结果展示和分析讨论;(5)列出所阅读和参考的文献。

附录资料

一植物生活型

生活型(life form)是植物对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如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垫状植物等。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例如,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干旱生境中有相同生活型的肉质植物,其亲缘关系相隔甚远:仙人掌属于仙人掌科,景天属景天科,芦荟属百合科,龙舌兰属石蒜科,但却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自19世纪初洪堡(A. von Humboldt)以外貌特征划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种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丹麦植物生态学家劳恩凯尔(C. Raunkiaer)建立的系统。他按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在各类群的基础上,按植物的高度、茎的质地、落叶或常绿等特征,再分为30个较小的类群。

高位芽植物(Phaenerophytes, Ph.)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属此类。根据芽距离地面的高度,又可将其分为大型(30米以上)、中型(8-30米)、小型(2-8米)和矮小型(0.25-2米)四类。再根据常绿或落叶,芽有无芽鳞保护的特征,将其进一步分为12个类型,加上肉质多浆汁高芽位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芽位植物和附生高芽位植物,合计有15个类型。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 Ch.)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距地表高度不超过土表20-30厘米,在不利于生长的季节能受到枯枝落叶层或雪被的保护。可分为四个类型:矮小半灌木地上芽植物;被动地上芽植物,即一些枝条太纤弱而不能直立只能平伏于地面的植物;主动地上芽植物,这类植物也平伏于地面,但枝条并不纤弱,而是主动地横向伸展;垫状植物。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 H.)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在不利季节时地上的枝条枯萎,其地面芽和地下部分在表土和枯枝落叶的保护下仍保持生命力,地面处的芽到条件合适时再度萌芽。可分为原地面芽植物、半莲座状地面芽植物、莲座状地面芽植物三个类型。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地下芽植物(Cryptophytes, Cr.)亦称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可再分七个类型:根茎地下芽植物(如芦苇、姜等);块茎地下芽植物(如马铃薯);块根地下芽植物(如白薯、大丽花等);鳞茎地下芽植物(如洋葱、百合等);没有发达的根茎、块茎、鳞茎的地下芽植物;沼泽植物和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 Th.)以种子越冬。只能在良好季节中生长的植物,它们以种子的形式渡过不良季节。

生活型被认为是植物在其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的组成可做为某地区生物气候的标志。统计某地区或某植物的群落内各类生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可得其生活型谱(biological spectrum),它可反映出植物和气候的关系:在潮湿温热地区,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其中乔木和灌木占大多数;在干旱炎热的沙漠和草原中,一年生植物居多数;在温带和北极区,地面芽植物占多数。生活型和生活型谱多用于描述植物群落物理结构的特点。

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归纳得出4种植物气候(phytoclimate):①潮湿地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②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包括温带针叶林、落叶林与某些草原);③热带和亚热带沙漠一年生植物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④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

Raunkiaer将地图上同一生活型谱的地点联合成线,称为等生活型线。他又把高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加以比较,发现随高度增加,地上芽植物的比重增加。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在不同气候区域的主要群落类型中生活型组成各有其特点。在天然存在的状况下,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组成但其中有一类生活型占优势。一般凡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的,反映了群落所在地生长季节中温热多湿的特征;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地下芽植物占优势的,环境比较冷、湿;一年生植物最丰富的,气候干旱。例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面芽植物次之,就反映了该群落所在地的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但有一个较长

的严寒季节。至于寒温带暗针叶林,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地下芽植物次之,高位芽植物又次之,反映了当地有一个较短的夏季,但冬季漫长,严寒而潮湿。

制定生活型谱的方法,首先是弄清整个地区(或群落)的全部植物种类,列出植物名录,确定每种植物的生活型,然后把同一生活型的种类归到一起,计算各个类别的组成比例。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实验一热重分析与综合热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了解热重分析的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 2.熟悉综合热分析的特点,掌握综合热曲线的分析方法。 3.测绘矿物的热重曲线和综合热曲线,解释曲线变化的原因。 二、热重分析的仪器结构和分析方法 热重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一种实验技术。 热重分析通常有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种类型。 静态法又称等温热重法,是在恒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把试样在各给定温度加热至恒重。该法比较准确,常用来研究固相物质热分解的反应速率和测定反应速度常数。 动态法又称非等温热重法,是在程序升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采用连续升温连续称重的方式。该法简便,易于与其他热分析法组合在一起,实际中采用较多。 热重分析仪的基本结构由精密天平、加热炉及温控单元组成。图8 -14 示出了上海天平仪器厂生产的 PRT -1 型普通热天平结构原理图;加热炉由温控加热单元按给定速度升温,并由温度读数表记录温度,炉中试样质量变化可由人工开启天平并记录。自动化程度高的热天平由磁心和差动变压器组成的位移传感器检测和输出试样质量变化引起天平失衡的信号,经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 图1 PRT-1型热天平结构原理图

由热重分析记录的质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称热重曲线(TG曲线)。曲线的纵坐标为 质量,横坐标为温度。例如固体热分解反应 A (固)一 B (固) + C (气)的典型热重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 T i为起始温度,即累积质量变化达到热天平可以检测时的温度。T f为终止温度,即累积质量变化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热重曲线上质量基本不变的部分称为基线或平台,如图2中 ab 、cd部分。若试样初始质量为W0,失重后试样质量为 W1,则失重百分数为(W0一 W1 ) /W0 x 10 %。 图2 固体热分解反应的热重曲线图3 CaC2O4·H2O的热重曲线 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在某温度发生分解、脱水、氧化、还原和升华等物理化学变化而出现质量变化,发生质量变化的温度及质量变化百分数随着物质的结构及组成而异,因而可以用物质的热重曲线来研究物质的热变化过程,如试样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热分解产物和热分解动力学等。例如含有一个结晶水的草酸钙的热重曲线如图3 , CaC2O4·H2O 在100 ℃ 以前没有失重现象,其热重曲线呈水平状,为TG曲线的第一个平台。在100 ℃ 和200 ℃ 之间失重并开始出现第二个平台。这一步的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2 . 3 % ,正好相当于每 mol CaC2O4·H2O 失掉 1mol H2O ,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下式进行。CaC2O4·H2O—— CaC2O4+H2O (100~200℃)。 在400 ℃ 和500 ℃ 之间失重并开始呈现第三个平台,其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 % ,相当于mol CaC2O4分解出 1mol CO ,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

植物复习笔记

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 1、原核植物分门 2、苔藓植物分纲及其特征 3、蕨类植物分纲 4、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裸子植物分纲 5、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分纲 6、认识校园的植物(种名和所属科名) 第二章植物区系空间分异 1、种的分布区 2、分布区的类型 3、植物地理成分 4、植物区系 5、属相似性系数计算方法 6、植物区系分区的原则、单位 7、世界六大植物区(分区图) 8、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图) 第三章植物生活与环境 1、生态因子的分类 2、Liebig 最小因子法则、限制因子 3、耐性定律、生态幅 4、生态类群、生态型 5、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适应光照强度的生态类型 6、日照长度对植物的影响,适应日照长度的生态类型 7、旱生植物的类型、适应旱生环境的特征

8、水生有花植物的类型、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10、适应土壤酸碱度的生态类型 11、沙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12、冻害、冷害 13、植物生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中国植被》生活型系统 14、生活史类型 第四章植物群落 1、概念:植物群落、层片、季相 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3、种群的水平分布方式 4、概念:多度、盖度、频度、重要值 5、根据年龄结构划分的种群类型 6、概念:优势种、共优种、建群种、共建种 7、概念:群落波动、群落演替、顶级群落 8、水生基质的演替系列、旱生基质的演替系列 9、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单位 10、中国植被分为10 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 第五章主要陆地植被类型 1、热带雨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2、热带季雨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中国季雨林的类型 3、热带稀树草原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4、红树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环境特点、群落特点和分布 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范围内的植被类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

材料成型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焊接接头性能评价及分析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与分析焊缝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2、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3、了解焊接接头三个区域即焊缝、热影响区、母材的硬度差别 二、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1、金相砂纸,从180目一1200目一套 2、平板玻璃一块 3、低碳钢焊接接头试片 4、金相显微镜一台 5、抛光机一台 6、电吹风机一个 7、4%硝酸酒精溶液,无水乙醇、脱脂棉等若干 8、洛氏显微镜若干 三、实验原理 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历了不同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分析,是对接头机械性能鉴定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与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不仅与焊接热循环有关,也和所用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材料有密切关系。

图1-1 焊缝金属的交互结晶示意图图1-2 C o、R和G对结晶形态的影 响 (一)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1、焊缝的交互结晶 熔化焊是通过加热使被焊金属的联接处达到熔化状态,焊缝金属凝固后实现金属的焊接。联接处的母材和焊缝金属具有交互结晶的特征,图1-1为母材和焊缝金属交互结晶的示意图。由图可见,焊缝金属与联接处母材具有共同的晶粒,即熔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的。这种结晶形式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当晶体最易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遏止。这就是所谓选择长大,并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 2、焊缝的结晶形态 根据浓度过冷的结晶理论,合金的结晶形态与溶质的浓度C o、结晶速度(或晶粒长大速度)R和温度梯度G有关。图1-2为C o、R和G对结晶形态的影响。由图1-2可见,当结晶速度R和温度梯度G不变时,随着金属中溶质浓度的提高,浓度过冷增加,从而使金属的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变为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状晶及等轴晶。 当合金成分一定时,结晶速度越快,浓度过冷越大,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发展

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特征教学提纲

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 特征

第二章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特征 一、饲用植物的生活型 1、生活型定义:指植物长期适应综合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表现的类型。换句话说:生活型是植物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生态因素的综合适应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在外部形态特征、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根据植物的生活型,可以认识植物的外貌和一般性状、生活习性及环境条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和描述,也是划分草地类型的重要依据。 2 、植物的生活型 划分植物的生活型的方法很多,我们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划分方法,根据外貌将植物生活型划分为四大类。 ⑴乔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本质化主干,一般在4—60M以上,热带多数树种25M,上端形成枝叶扩展的树冠。乔木的特点是枝条冬季不死亡,叶全部或部分死亡,树根深在10M左右,由于枝条上芽离地面较高,也叫高位芽植物 乔木分为带绿乔木(针叶)和夏绿乔木(阔叶) A、常绿的:松树、云杉、侧柏,常绿乔木的树叶中含有有机酸、生物碱、单宁等物质。青绿时家畜一般不采食,可加工后利用。 B、夏绿的:如,杨树、榆树、沙枣树,夏绿乔木的叶片可作饲料,它其中粗CP含量较多,营养价值可与优良干草相比。 ⑵灌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没有主干,在地面基部就开始分枝,枝条呈丝状。高度在

4—5米,寿命在20—30年,树干与枝条的芽不死,属于地上芽植物。 它可以分为常绿与夏绿两种: 夏绿:拧条、紫穗槐(阔叶)、红柳 常绿:沙冬青、杜鹃、翠柏(针叶) ⑶、半灌木 分枝从基部开始,无主干,基部本质化,上部为草质,一般冬季叶和枝条死亡,高度在0.2—0.5m。如沙蒿,地肤。 半灌木多分在干草原或荒漠半荒漠地区,是冬春季家畜主要饲草。 小半灌木指矮生的半灌木,高度在0.2m以下。如冷蒿。 亚灌木状草本指茎有一定幅度木质化的草本,仍然是草质。如枝儿条(牛枝子)、白里香、干草。 藤本具有的长的蔓茎,缠绕或以特殊的器官(吸盘)附着与其它物体上。 A:草质的藤本例如:田旋花、牵牛、野豌豆。 B:本质的藤本例如:葡萄 ⑷多年生草类: 草本植物,生命在一年以上,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部一般不死,靠地面芽或地下芽过冬,春季复生,多数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多年生草类是草地植被的主体。多年生草类还包括了短命多年生植物,它一般仅在春季完成生育期,生育期非常短,如鳞茎早熟禾。多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草原、荒漠、半荒漠地区。 ⑸一年生草类: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与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掌握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基本原理。 2. 掌握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基本操作。 3. 分辨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台式金相显微镜; 2. 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 三、实验内容: 1. 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标准试样的组织,调整粗调及微调手轮,掌握显微镜的聚焦方法 3. 分别调整视场光栏和孔径光栏,观察其对显微镜分辨率的影响规律。 4. 调整物镜与目镜的匹配,理解有效放大倍数。 5. 分别用100X及400X观察标准试祥组织,并描绘示意图。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述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原理。 (2)简述影响显微镜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4)画出观察组织的示意图。示意图按统一规格画,并用箭头标明各组织

材料: 放大倍数: 实验二:金相试样制备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试样的制备原理,熟悉制备过程。 2. 初步掌握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砂轮机、抛光机、加工好的碳钢试样、砂纸、抛光膏、无水乙醇、浓硝酸。 三、实验内容 1. 每人制备一块碳钢的金相显微试样,按照下面步骤:砂轮机粗磨 T 砂纸从粗到细磨 制f 机械抛光f 化学腐蚀。 2. 观察金相制备试样,分析所制备试样存在的缺陷。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 简述金相试样的制备原理和过程。 (2) 分析试样制备过程中出现缺陷的原因, 结合自己试样中的缺陷讨论如何制备出高质 量的显微试样 编号: 组织:

草地植物的类别和特征

第二章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别及其特征 一、饲用植物的生活型 1、生活型定义:指植物长期适应综合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在外貌上表现的类型。换句话说:生活型是植物在漫长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生态因素的综合适应结果。同一生活型的植物,在外部形态特征、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根据植物的生活型,可以认识植物的外貌和一般性状、生活习性及环境条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分析和描述,也是划分草地类型的重要依据。 2 、植物的生活型 划分植物的生活型的方法很多,我们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划分方法,根据外貌将植物生活型划分为四大类。 ⑴乔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本质化主干,一般在4—60M以上,热带多数树种25M,上端形成枝叶扩展的树冠。乔木的特点是枝条冬季不死亡,叶全部或部分死亡,树根深在10M左右,由于枝条上芽离地面较高,也叫高位芽植物 乔木分为带绿乔木(针叶)和夏绿乔木(阔叶) A、常绿的:松树、云杉、侧柏,常绿乔木的树叶中含有有机酸、生物碱、单宁等物质。青绿时家畜一般不采食,可加工后利用。 B、夏绿的:如,树、榆树、沙枣树,夏绿乔木的叶片可作饲料,它其中粗CP含量较多,营养价值可与优良干草相比。 ⑵灌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没有主干,在地面基部就开始分枝,枝条呈丝状。高度在4—5米,寿命在20—30年,树干与枝条的芽不死,属于地上芽植物。 它可以分为常绿与夏绿两种: 夏绿:拧条、紫穗槐(阔叶)、红柳 常绿:沙冬青、杜鹃、翠柏(针叶) ⑶、半灌木 分枝从基部开始,无主干,基部本质化,上部为草质,一般冬季叶和枝条死亡,高度在0.2—0.5m。如沙蒿,地肤。

专题6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学生版)

专题六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学生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关于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错误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大气湿度 B.植物能承接雨水,减缓对地面的冲刷 C.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降水 D.植物落叶能吸纳雨水,补充地下水 2.号称“世界爷”的巨杉,树高可达142米。能促进巨杉的根系吸收水分,并将水分输送到树梢的生理活动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吸收作用D.蒸腾作用 3.某生物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组探究实验(同种植物),该实验探究的是绿 色植物体蒸腾作用的强度与() A.叶片的多少(面积)有关 B.光线的强弱有关 C.环境的温度有关 D.环境的湿度有关 4.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常会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这可以说明() A.叶绿体中含叶绿色 B.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5.如图实验装置中,若要使水银柱上升速度更快些,则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移到阳光照射的室外 B.移到通风良好的环境 C.移到湿度较大的环境 D.换用叶片较多的枝条 6.如图是观察叶表皮气孔分布情况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会看到上表皮的气泡多于下表皮 B.可通过观察气泡多少推测气孔数量 C.用冷水做此实验现象一样明显 D.气孔只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7.如图是用天竺葵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步骤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步骤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b步骤用黑纸从上下两面遮住叶片同一部分 C.d步骤用碘液染色,叶片遮光部分将变蓝色 D.该实验可以验证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8.“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操作与目的有误的是()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实验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衍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熟悉X射线衍射仪的操作。 3.掌握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卡片和软件进行物相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X射线的产生和X射线的光谱 实验中通常使用X光管来产生X射线。在抽成真空的X光管内,当由热阴极发出的电子经高压电场加速后,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由金属做成的阳极靶时,靶就发射X射线。发射出的X射线分为两类:轫致辐射和特征辐射。 (2)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杂过程。就其能量转换而言,一束X射线通过物质分为三部分:散射、吸收、透过物质沿原来的方向传播,其中相干散射是产生衍射花样原因。如图1 图1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3)晶体结构与晶体X射线衍射 晶体结构可以用三维点阵来表示。每个点阵点代表晶体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如离子、原子或分子等。空间点阵可以从各个方向予以划分,而成为许多组平行的平面点阵。因此,晶体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同晶面指数的平面按一定的距离分布而形成的。各种晶体具有不同的基本单元,晶胞大小,对称性,因此每种晶体都必然存在着一系列特定的d值,可以用于表征不同的晶体。 X射线

波长与晶面间距相近,可以产生衍射。晶面间距d和X射线的波长的关系可以用布拉格方程来表示2dsinθ=nλ根据布拉格方程,不同的晶面,其对X射线的衍射角也不同。因此,通过测定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就可以得到它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与数据库中的已知X射线粉末衍射图对照就可以确定它的物相。 (4)物相鉴定原理 任何结晶物质均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结构类型,晶胞大小及质点种类,数目,分布)和组成元素。一种物质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谱与之对应,多相物质的衍射谱为各个互不相干,独立存在物相衍射谱的简单叠加。 衍射方向是晶胞参数的函数—取决于晶体结构;衍射强度是结构因子函数—取决于晶胞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方式。任何一个物相都有一套d-I特征值及衍射谱图。因此,可以对多相共存的体系进行全分析。也就是说实验测得的图谱与数据库中的已知X射线粉末衍射图对照,通过两者的匹配性就可以确定它的物相。 三.实验仪器 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为D8 FOCUS X射线衍射仪 四.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 将待测粉末样品在试样架均匀分布并用玻璃板压平实,使试样面与玻璃表面齐平 2. 测试 第一步:开机 (1) 打开墙体及主机电源,并按下主机启动按钮。 (2) 打开冷却循环水系统开关,使冷水电导率在3以内,水温在20-24度范围内。 (3) 按下控制面板上的开真空按钮,使真空度降至150mV以下。 (4) 打开控制柜开关 (5) 打开电脑,在软件控制程序中开启X射线后执行预热至需要功率,预热时间为1-1.5小时。 第二步:装样

植物物种名录编制和生活型谱调查统计普查法实验报告1

植物物种名录编制和生活型谱调查统计普查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 2、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 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3、了解生活型谱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生活型 (life form) : ?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 ?特定环境下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 ?生活型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包括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只要物种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而且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它们就属于同一生活型。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按植物的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 ①高位芽植物(Ph)。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 ②地上芽植物(Ch)。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 ③地面芽植物(HK)。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 ④隐芽植物(K)。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 植物生活型图解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试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日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2学时)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2学时)实验三 Sn-Pb二元平衡相图测试(2学时)实验四金相定量分析方法(2学时)实验五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实验六材料弹性及塑性变形测定(2学时)实验七碳钢试样的制备及测试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八金属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设计性实验(6学时)实验九金属凝固组织及缺陷的观察(2学时)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熟悉其零件的作用。 2)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金相显微镜。 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x-1型台式光学显微镜,磨样机、抛光机、砂轮机 实验材料:碳钢标准样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并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会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3.演示并初步认识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包括: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零部件的作用 2.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样品的收获 3. 概述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个人体会与建议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初步掌握各种硬度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样品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 2.铁碳合金试样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通过老师讲解,熟悉布氏和洛氏硬度计的原理、构造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演示测定维氏硬度值,演示测定布氏和洛氏硬度值, 注:每个样品测量压痕数,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保证每位学生可以操作硬度计1-2次。因为实验条件限制,所以不需要严格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进行实验。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简述实验目的和步骤。 2.简要叙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写出测量步骤,附上实验结果。 4.总结各种硬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体会。

生态学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生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叶子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伤。但蒸腾作用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因而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之间需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绒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子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类。阳地植物与阴生植物是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又因为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若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出现结构和生理的趋异性;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会出现趋同性,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因叶所处位置的光照不同,也会有阴生与阳生的差异。一般来说树冠上部和向阳一面的叶,具阳生叶特征;而树冠下部和阴面的叶则具阴生叶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叶是最具变化的器官。 2、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和《中国植被》中的生活型系统。 (1)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 他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作为分类的基础。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就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就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就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 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与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 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就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 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就是样方的边 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 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 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4)人类影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一、选择 1、世界上首先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的科学家是 A、比利时的海尔蒙特 B、英国的虎克 C、荷兰的英格豪斯 D、英国的普里斯特里 2、在“检验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的实验中,使带火星的木条猛烈燃烧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氧气和二氧化碳D、氮气 3、银边天竺葵的银边部分不能制造淀粉,说明 A、缺少了光,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B、缺少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C、缺少了光,叶绿素不能合成 D、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 4、有一位同学,在夏季天气晴好的一天中,分别在清晨、傍晚和深夜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绿叶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三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颜色最深的应是从哪片叶上取下来的 A、清晨的叶B、傍晚的叶C、深夜的叶D、都一样 5、萝卜长在土壤以上的部分是绿色的,而在土壤以下的部分是白色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B、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C、叶绿素的形成需要水分D、叶绿素的形成需要空气且水分充足6、下列各名称中属于叶片的基本结构的是 ①表皮②叶脉③叶柄④叶肉⑤托叶 A、①③⑤B、①④②C、②④③D、③①⑤ 7、下列有关保卫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圆柱形细胞,含叶绿体B、半月形细胞,含叶绿体 C、圆柱形细胞,不含叶绿体D、半月形细胞,不含叶绿体 8、叶肉栅栏层细胞的特点是 A、细胞圆柱形,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多 B、细胞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 C、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D、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少 9、多数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绿色要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A、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B、下表皮气孔分布多 C、海绵组织里含叶绿体多D、栅栏组织含叶绿体多 10、将叶片的叶脉切断,产生的影响是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指导书-TEM

第二篇材料电子显微分析 实验一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塑料—碳二级复型样品的制备方法。 2.掌握材料薄膜样品的制备方法—双喷电解减薄法和离子薄化法。 二、塑料—碳二级复型的制备原理与方法 (一) AC纸的制作 所谓AC纸就是醋酸纤维素薄膜。它的制作方法是:首先按重量比配制6%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为了使AC纸质地柔软、渗透性强并具有蓝色,在配制溶液中再加入2%磷酸三苯脂和几粒甲基紫。 待上述物质全部溶入丙酮中且形成蓝色半透明的液体,再将它调制均匀并等气泡逸尽后,适量地倒在干净、平滑的玻璃板上,倾斜转动玻璃板,使液体大面积展平。用一个玻璃钟罩扣上,让钟罩下边与玻璃板间留有一定间隙,以便保护AC纸的清洁和控制干燥速度。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蒸发过慢,AC纸易吸水变白,干燥过快AC纸会产生龟裂。所以,要根据室温、湿度确定钟罩下边和玻璃间的间隙大小。经过24小时后,把贴在玻璃板上已干透的AC纸边沿用薄刀片划开,小心地揭下AC纸,将它夹在书本中即可备用。 (二) 塑料—碳二级复型的制备方法 (1) 在腐蚀好的金相样品表面上滴上一滴丙酮,贴上一张稍大于金相样品表面的AC纸(厚30~80μm),如图1-2(a)所示。注意不要留有气泡和皱折。若金相样品表面浮雕大,可在丙酮完全蒸发前适当加压。静置片刻后,最好在灯泡下烘烤一刻钟左右使之干燥。 (2) 小心地揭下已经干透的AC纸复型(即第一级复型),将复型复制面朝上平整地贴在衬有纸片的胶纸上,如图1-2(b)所示。 (3) 把滴上一滴扩散泵油的白瓷片和贴有复型的载玻片置于镀膜机真空室中。按镀膜机的操作规程,先以倾斜方向“投影”铬,再以垂直方向喷碳,如图1-2(c)所示。其膜厚度以无油处白色瓷片变成浅褐色为宜。 (4) 打开真空室,从载玻片上取下复合复型,将要分析的部位小心地剪成2mm×2mm的小方片,置于盛有丙酮的磨口培养皿中,如图1-2(d)所示。 (5) AC纸从碳复型上全部被溶解掉后,第二级复型(即碳复型)将漂浮在丙酮液面上,用铜网布制成的小勺把碳复型捞到清洁的丙酮中洗涤,再移到蒸馏水中,依靠水的表面张力使卷曲的碳复型展平并漂浮在水面上。最后用摄子夹持支撑铜网把它捞起,如图1-2 (e)所示,放到过滤纸上,干燥后即可置于电镜中观察。AC纸在溶解过程中,常常由于它的膨胀使碳膜畸变或破坏。为了得到较完整的碳复型,可采用下述方法: (1) 使用薄的或加入磷酸三苯脂及甲基紫的AC纸。 (2) 用50%酒精冲淡的丙酮溶液或加热(≤55℃)的纯丙酮溶解AC纸。 (3) 保证在优于2.66×10-3Pa高真空条件下喷碳。 (4) 在溶解AC纸前用低温石腊加固碳膜。即把剪成小方片的复合复型碳面与熔化在烘热的小玻璃片上的低温石腊液贴在一起,待石腊液凝固后,放在丙酮中溶解掉AC纸,然后加热(≤55℃)丙酮并保温20分钟,使石腊全部熔掉,碳复型将漂浮在丙酮液面上,再经干净的丙酮和蒸馏水的清洗,捞到样品支撑铜网上,这样就获得了不碎的碳复型。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山东大学

生态学实验八——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5-04 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生活型 (life form) : ?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 ?特定环境下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 ?生活型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包括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只要物种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而且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它们就属于同一生活型。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按植物的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 ①高位芽植物(Ph)。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 ②地上芽植物(Ch)。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 ③地面芽植物(HK)。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 ④隐芽植物(K)。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章末练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章末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我国北方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温室里把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下列关于这种生态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养殖为种植提供水 B.养殖可以为种植提供二氧化碳 C.种植可以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 D.养殖可以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 2 . 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此现象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 A.水 B.无机盐 C.氧气 D.光 3 . 瓶中萌发的种子所释放的气体,能使燃烧的火苗熄灭,这是因为:() A.呼吸作用消耗氧,释放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4 .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什么状态散失到大气中() A.液态B.水滴C.水蒸气D.固态

5 . 如图表示某植物叶片所处的状态,由此可知该叶片可以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D.以上三者都有 6 .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细胞是() A.孢子B.精子 C.受精卵D.卵细胞 7 .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A.有机物和氧气B.二氧化碳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水、阳光D.有机物和水 8 . 叶的主要功能是 A.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固着植物和散发水分 C.制造有机物和散发水分 D.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9 .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说法有误的是() A.从器官水平来看,黄豆和花生的种子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 B.从组织水平来看,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 C.植物生长越旺盛,需要的有机物越多 D.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 10 . 根能不断地生长延伸,是因为()。 A.分生区细胞的分裂B.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实验指导书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实验指导书 仲洪海编写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 2009年8月

实验一 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及原理 一、实验目的 1、概括了解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及使用。 2、练习用PDF(ASTM)卡片及索引对多相物质进行相分析。 二、X射线衍射仪的简介(D/MAX-RB) 它是由X射线发生器、测角仪、信号检测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和应用软件等构成。 应用软件可进行衍射线条的指标化、物相定性分析、计算非晶体材料径向分布函 双线分离等。总之衍射仪目前已数、X射线衍射线条的分析、残余奥氏体的测定。K a 具有采集衍射资料、处理图形数据、查找管理文件以及自动进行物相定性分析等功能。 图2-15是X射线衍射仪的中心部分——测角仪的示意图。D为平板试样,它安装在试样台H上,试样台可围绕垂直于图面的轴O旋转。S为X射线源,也就是X射线管靶面上的线状焦斑,它与图面相垂直,与衍射仪轴平行。由射线源射出的发散X 射线,照射试样后即形成一根收敛的衍射光束,它在焦点F处聚集后射进计数管C中。F处有一接收狭缝,它与计数管同安装在可围绕O旋转的支架E上,其角位置2θ可从刻度尺K上读出。衍射仪的设计使H和E的转动保持 固定的关系,当H转过θ度时,E即转过2θ度。这种关系保证了X射线相对于试样

的“入射角”与“反射角”始终相等,使得从试样生的衍射线都正好艰聚焦并进入计数管中。计数管能将X射线的强弱情况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计数率仪、电位差计将信号记录下来。试样连续转动时,衍射仪就能自动描绘出衍身强度随2θ角的变化情况。 测角仪的光学布置也在图2-15中展示。S为靶面的线焦点,其长轴方向为竖直。入射线和衍射线要通过一系列狭缝光阑。K为发散狭缝,F为接收狭缝,分别限制入射线及衍射线束在水平方向的发散度。防散射狭缝还可排拆试样的辐射,使峰底比得 制到改善。S 1,S 2 为梭拉狭缝,是由一组相互平行的金属薄片所组成,相邻两片间的 空隙在0.5mm以下,薄片厚度大约为0.05mm,长为60nn。梭拉狭缝可以限制入射线 及衍射线束在垂直方向的发散度至大约2o。衍射线在通过狭缝L、S 2 及F后便进入计数管C中。 在衍射仪中,X射线的探测元件为计数管。计数管及其附属电路称为计数器。常用的计数器有正比计数器、盖革计数器及闪烁计数器。 G-测角仪圆;S-X射线源;D-试样;H-试样台;F-接收狭缝;C-计算机;E-支架;K-刻度尺 三、物相分析方法 物相定性分析是X射线衍射分析中最常见的一项测试。首先,仪器按所给的衍射条件进行衍射数据的自动采集,接着进行寻峰处理并自动启动检索程序。当检索开始

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植物生活型谱调查统计 【实验目的】 通过对济南不同植物生活型的研究,推测济南的气候类型。 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实验原理】 生活型(life form) :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特定环境下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生活型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包括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只要物种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而且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它们就属于同一生活型。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按植物的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 1、高位芽植物: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休眠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属此类。反映植物生长季的热湿气候 2、地上芽植物: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上接近地表,距地表的高度不超过20~30厘米,在不利生长的季节中能受到枯枝落叶层或雪被的保护。如矮小半灌木、垫状植物。嫩枝在不良季节仍然保存。反映极寒冷气候,如高山和寒带气候 3、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时地上部分枯萎,休眠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在表土和枯枝落叶的保护下保持生命力,到条件合适时再度萌芽。如堇菜、草莓、结缕草、蒲公英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反映较长的寒冬季节,如中纬度地区温带草原气候。 4、地下芽植物:又称为隐芽植物,芽埋在土表以下,或位于水体中以渡过恶劣环境。如根

茎类、块茎类、块根类、鳞茎类;沼泽植物和水生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反映冷湿气候 5、一年生植物:在一年期间发芽、生长、开花然后死亡的植物,只留下种子延续生命。此类植物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反映干旱气候,如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 生长在同一地区的所有植物中各生活型的数量比例(百分数)可以反映该地区的植物生活型谱,生活型谱不但反映当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而且反映该地区气候特点。温暖潮湿地带高位芽植物丰富,干燥寒冷地带一年生植物居多。有相近植物生活型谱的地区,气候类型也相近。生活型谱可反映植物环境的气候特征,是群落对外界环境最综合的反映指标。因而可以通过不同植物群落生活型谱的比较,得出不同群落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洞察控制群落的重要气候特征。 【实验地点】 山大校园内、百花公园、千佛山公园以及南部山区 【实验内容】 在实验地点观察植物,并记录植物的名称、科属和生活型谱。整理实验数据,并推测济南的气候特点。 【实验结果】 共调查植物90种,其中乔木43种,灌木21种,草本26种。统计结果如下 乔木植物类别生活型谱 白皮松常绿乔木高位芽 侧柏常绿乔木高位芽 雪松常绿乔木高位芽 油松常绿乔木高位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