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

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

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
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综述

摘要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首要任务,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二是明确制定该目标的依据;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校办学定位的综合反映,它是由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如何选择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必须综合分析学校办学定位的各个方面,不同的办学定位决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类型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

㈠应用型人才与培养目标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按照人作用于社会各领域的形态、性质对人才类型的甄别,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具有利用客观规律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各领域实践活动的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其他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类型的人,即职业领域和人才规格。人才规格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基于社会和学生的具体要求制定的,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服务于社会各领域实践活动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与理论型人才相比,只是类型的差异,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根据在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

度,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如下层次:技能型、技术型、工程型⑴。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也有不同层次,如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等,并且有不同类型的目标定位,以形成自身的特色,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应用人才的需求,在与社会、市场的互动中求得学校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共生双赢。

㈡、应用型本科教育

应用型本科教育有着本科教育的共性,但它又有别于普通本科,普通本科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同时忽略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工作后不能很好很快地“学以致用”,缺乏知识应用的灵活性,而应用型本科更强调的是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同时,应用型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职业专科生只注重技术应用,知识面相对狭窄,适应能力较弱,而应用型本科要求学生具有较为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后劲。应用型本科教育既非宽泛的工程科学教育,亦非狭窄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不同层次的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会有区别,这是不同层次大学基本职能不同使然。研究型大学以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为主,以为社会培养大量高层次拔尖创新型理论人才、学术型人才和进行原创性、基础性科学研究为主要职责;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在大量培养专门应用人才基础上,重视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目的。

随着高教规模的扩大,本科教育已经从学术型的精英教育走向应用型的大众教育。精英教育时期,大学培养的主要是学术型人才。大众教育时期,如果仍然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显然就脱离了社会需要,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学生就不了业,企业也招不到人。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生产管理一线,使其具有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及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相对于技能型人才而言,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更宽厚的知识、更强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更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相对学科型人才而言,具有更快的操作适应能力,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体规格为:基础实,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专业

能力,要求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职业技能意识,注重技术实施和技术运用,善于解决生产和管理一线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被单位用得上、留得住[3]0

二、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

新建本科院校把“应用型教育”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㈠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背景

新建本科院校对于具体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应当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调查与研究,甚至对未来三五年内地方或具体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要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测。这类高校更多地应体现现代“大众教育”的诸多特色。其所培养的学生不以通才标准为发展目标,而是有比较强的专业和行业特点,以“特色”取胜,但也非传统的“专门教育”,而是具有“通才底色”甚至“通才特质”的“专门教育”⑷。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主要不是“学问家”,而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员,是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行业特色型人才。

㈡理论与实践并重

培养人才时应坚持理论科学教育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人才培养的重心不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系统的职业训练,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能够独立从事职业活动的人才。总体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达成两方面特征要求:一是人才培养要体现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达到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二是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的,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⑸0应用型本科人才是较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要求应当是既突出“应用”,又强调“较高”层次。主要把握好“四个有”,即:有较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防止和克服随意降低专业理论教学质量标准、与专科甚至中等学历的技能型人才同质化的倾向;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应用性知识和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形成与其应具的能力、素质相匹配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能力,既有胜任相应岗位的技能技艺,善于动手实践、设计规划和组织协调,又有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知识进行

技术、管理、制度等创新和二次开发的能力;有较高的素质,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心理情趣、意志耐性、协作精神等较高的综合素质⑺。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当前众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突出的问题是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和趋同,课程结构和内容遵循传统的学科导向,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评价以考试为主,教学制度不够灵活,特别是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制度和评价相互脱节。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从这些方面着手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并且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㈠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类型

不同层次的高校承担的人才培养使命不同,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市场为主导,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师资状况等因素,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类型,建设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既不能定得过低,也不能定得过高,不要盲目追风,跟在研究型高校后面,追求“高层次”,也不要“错位经营”,要把握好技术型应用人才与工程研究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区别。

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在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直接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线生产、管理创新人才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为:体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区域产业和区域经济高度对接;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区域企业和基层单位,直接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适应于地方生产、生活等职业岗位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㈡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在微观层次的具体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内化于课程,学生在达到课程要求的同时也达到了培养目标。新建本科院校构建人才培养的课

程体系,应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建设由学术、技术、职业和人文交织的刚性课程平台和多样化的柔性课程模块,共同组成“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渗透”的多元课程模式,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科学性[9]。

1、建设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平台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既要体现职业化,增加一定的应用性新课程,也要重视课程的人文化,加强通识课程,大致可分为三个课程平台。

学科课程平台,是依据应用学科的发展来设置课程,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应用性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科理论知识和用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能力平台,包括根据学科要求和行业的用人需求,按照不同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并设置的实践课程,以及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职业能力和科技训练,引导学生较早地、系统地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

综合素质平台,以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为主,侧重于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最终促进个性的发展。

三个平台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学科知识增长与应用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相互促进,体现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刚性特征[10]0

2、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应用性人才培养必然要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要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还要使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3]在教学中,不断提供给学生创设相关实习情景,比如让学生加入某项课题研究、带领学生实地调查、让学生做研讨报告等。把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到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每学年或每学期都安排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将其设计成相互关联、环环相扣、逐步升级的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建设,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合作平台,将四年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分阶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质和能力要求层层递进,以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核心应用能力[11]0

3、加快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应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实验教

法”、“研讨教学法”、“调研法”等。“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基础开展教学,

在工程实验课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规划和执行实验项目,制定工作范畴、中期工作成果和总结工程成果。“实验教学法”,在化学、物理等专业的许多课程中把实验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不仅强调学生设计和开展实验的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解读实验结构,并通过口头或书面实验报告的形式表达和展示实验成果的能力。“研讨教学法”运用研讨班的形式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与学生们开展各式各样的演讲和交流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主题研讨会等。此外,实习实验、调查、项目设计等学习模式通常需要有实验或实习指导教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但考虑到大部分高校师资力量有限,给每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是不现实的,可以聘请研究生作为实验或实习的“导师”,还可以成立由3—5人组成的“兴趣学习小组”,然后按兴趣小组类型配备一名“导师” [14]。

4、实施面向实践能力的学业成就评价

学业成就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学业成就评价标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用型人才以改造世界为主要任务,是行业的“师”字号高级专门人才,如工程师、经济师、律师、教师等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口径较宽,适应面较广,理论水平较强,实践能力更强。因而,应用型人才的学业成就评价不仅重视对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与应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以及合作精神培养等等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以前偏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转变为更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12]。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将实践课程纳入和理论课程一样的考试课程范畴,加强对应用能力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与考核,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手段,如实习报告、调研报告、企业评定、口试答辩等配合书面考试,使考试能确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㈢大力加强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产学合作教育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大批

富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大多数高校碍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政

府必须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有效的保障。在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中应充当好促进者、协调者、规则制定者的角色。[15]通过完善法规和政策,规定企业、学校、个人协同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和义务,使产学合作制度化,为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吸纳企业界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教学和管理,借以密切学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完善培养方案,拓展实习、实训渠道。

参考文献:

[1] 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 (03).

[2] 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 (32)

[3] 杨春生.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定位[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01)

[4] 邢邦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创新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7, (01)

[5] 王根顺,范秀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09)

⑹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 (02).

[7] 邓莉菊.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12)

[8] 吴忠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模式构建一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10)

[9] 毛克强,杨随军.努力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一新建地方性综合本科院校人才培养

模式新探[J]. 宜宾学院学报,2008, (09)

[10] 蒋春艳.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绥化学院学报,2010( 5).

[11] 冼永光.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9(1).

[12] 陈新民.周朝成.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6).

[13] 张志刚.关于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版),2006( 5).

[14] 杨宏志.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3).

[15] 陈新民.周朝成.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探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6).

_旅游英语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英语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2.学制:五年 3.办学层次:专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适应现代旅游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礼仪风,外语沟通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具有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2)具备人文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生活态度; (3)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5)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6)具有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精神。 2.知识 (1)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英语知识; (3)掌握与本专业相应的礼仪礼宾和形体知识; (4)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况和客源国习俗;

(5)初步掌握旅游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6)初步掌握旅游市场营销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 (7)熟练掌握现代酒店各部门的基础知识、运作流程和管理知识; (8)熟练掌握导游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旅行社各部门的基础知识、运作流程和管理知识; (9)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文化。 3.能力 (1)具有较强的前厅、客房、餐饮等涉外酒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2)具有扎实的导游技能和基本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能力。 (3)具备良好的中英文导游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 (4)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需要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承受能力。 (5)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英文打字能力。 (6)有一定的公关销售能力。 (7)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8)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三、职业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 涉外酒店业餐饮管理与服务岗位、客房管理与服务岗位、前厅管理与服务岗位、酒吧管理与服务、外文导游员、涉外旅行社门市接待、计调、外联等管理与服务岗位。 2.其他就业岗位:

_五位一体_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_贺庆芝

“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东中部经验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物技术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230)成果“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贺庆芝曾怀才彭翠英 (南华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要培养“品格、素质、知识、技能、思想”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就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思想培养等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研究建立完整的创新教学体系。 【关键词】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五位一体的内涵 1、在品格标准方面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人格,具有艰苦创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甘于奉献、敢于创造的创业精神; 2、在素质涵养方面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在内的较高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3、就知识结构而言 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与专业性质相适应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具备科技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4、就能力要求而言 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设计、制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经营管理、组织交往、应急应变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技术思想表达和技术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实验、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技能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1]。 5、就应具备的思想而言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实验设计、工作流程,并转移到生产、流通、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特点,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适合于同时兼顾应用型和创新性的本科人才的模式: 1、打造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思想培养等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 从某些方面看,规模较小的大学无论是在学生数目和学校配套设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劣势。如果我们花时间用心去解析每个学生性格、取长补短、科学安排、充分配足资源,教学效果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出打造囊括教学、提升能力和新思想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模式的思路[2]。 (1)培养教学模式中的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性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提醒我们,自我发展才是所有的散发式发展的活水源头。“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在学校的教学体系当中从上到下尽善尽美的呈现出来,要以科学的视角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培养学生们自主的发展的能力[3]。①创新教育方式。在教学模式中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同时把创造性思维方式融会贯通,充分理解,变成自己的理论。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信息量太大,虽然在学习知识和得到经验方面有提升,尤其是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只不过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面毕竟有限,各学科之间也缺少一个合理的整合和融会贯通,缺乏一个总体的全面性的思维[4],在创新设计课题方面会由于以上缺点,时常会带来难以独立解决等副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以上的缺陷,我们必选摒弃过时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教学传统方式,开启全新的创新教育模式时代,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老师进行科学合理的选题,采用做任务的方式,把学生自身的兴趣,自由组合创新队伍,让学生在创新设计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构思方案和进行设计,整个过程贯彻创新的原则,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机制,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②营造创新教育环境。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孕育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采取越早越好的方式,即从新生一入学就组织丰富多彩的相关课外活动,不但可以达到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而且还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与此同时专设实验室和配备一部分仪器设备,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充分提高精湛技能和必须的创新能力,凝结资源开拓包括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相结合的育人院校。 (2)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和重点,充分培养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在打造应用型人才和开拓育人为纲领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侧重点,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各具特色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教学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精彩互动,假若专职教师的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非常具有创造性和引导性,那么学生耳濡目染,长期以往,必将形成独到的创新能力思维,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专职教师的具有创造性和引导性的教课方式,将会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可用的创新教学体系 开创新的教学体系,需要积极不断的探索,大胆的走出课堂,以科学合理的选题方式,由专职教师研究教学项目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能力的情况和不同的爱好兴趣,完全随机的组合创新成员。在以创新为原则的基础上,整个过程中我们要落实让学生在创新设计训练中全方位多角度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具有自己创新的构思方案和设计;指定的专职教师会参与进来共同解决训练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以此达到创新课题通过具体的创新对象,实现对创新课题组更加精确和仔细的指导,而且可以一对一地,进行全面的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教育强调工程基础,采取独立学习、项目团队、技术讨论等教学方式,形成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从而逐渐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教学体系[5]。 三、“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1、建设“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基础 近年以来,南华大学学生“双向导师制”实施、重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在校史记上可以留下光辉的一笔。在2009-2012年之间,有一大批重要的“双向导师制”单位对于本校各个专业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咨询和服务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其中还包括一些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多年以来在与本校各年级各专业教师开展过多种项目和课题的科技合作,都很成功。来自于这些单位的精英人士,有的成为了学生的讲座专家,还有的成为了兼职教师。开设一定课时、举办讲座、指导论文,下一步要与这些单位在青年教师的实(下转第53页)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机密** 空调事业部文件 美股冷字[2002] 64 号签发人:方洪波 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事业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事业部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事业部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事业部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事业部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二级子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事业部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1、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3、内部兼职; 4、人才调配; 5、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适用范围 事业部各职能部及二级子公司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事业部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工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效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 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事业部十二项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 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 受压力的能力。) 注: 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品质类 2、参考12项资质定出2—3项共性指标,再根据分类选出2—3项个 性指标。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参见《空调事业部12项资质定义及行为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一、时间:2012年6月---2012年12月 我校电子电器专业于2012年6月4日获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批复,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在这半年里,通过校领导和全体专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这一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1.专业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根据学校实情,通过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与南宁富士康集团、南宁国际大酒店工程部、海信电器南宁公司、世源冷气等多家企业开始了合作。 2.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开展老师“教师下工厂,企业技术能手上讲台”方式,实现全方位合作。先后有谢伟、凌永航等多名老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见习。 3.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的下到部分企业中,和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情景等,为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进行前期准备。

4.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在2010年4月的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上,除针对10届毕业生进行招聘外,还召集相关校企合作的专家领导,建立本年度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就开展“订单式”办学,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二、时间:2013年1月---2013年6月 1.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进行了完善,进一步积极促进各专业与企业联姻。与南宁营维誉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中建立“校中厂”,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2.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展研讨会,会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教师继续到苏宁电器、领华电子、佳微电子、胜美达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去进行调研座谈会,交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共同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发教材。书写《电子电器企业需求调研总报告》一份。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数控技术应用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51400) 专门化方向:数控车削加工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一)综合素质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 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8.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 (二)职业能力 1.行业通用能力: (1)识读图样的能力:具有识读中等复杂零件图、简单装配图、简单电气图的

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及简单装配图的能力。 (2)手工加工能力:具有手工制作和加工零件的能力(初级)。 (3)普通车床、铣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初级):具有编制实施普通机床加工工艺的能力;具有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的能力;具有刃磨常用刀具的能力;具有普通机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初、中级);具有产品技术测量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4)数控车床、铣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初级):具有编制和实施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能力(初级);具有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的能力;具有手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初级);具有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初级)。 2. 职业特定能力: 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能力:具有编制和实施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能力(中级);具有手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中级);具有使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自动编程及加工的能力;具有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的能力(中级)。 3. 跨行业职业能力: (1)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2)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3)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分配 (一)课程结构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1年)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 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1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2021年)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认为,只有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人才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科技时代的需求。我们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够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的不断转型,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由原来的单纯代替人力向超越人力的方向发展,促使我们对这方面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的质量,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1.1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应该包括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培养目的,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走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与理论型人才相比较而言的人才类型。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学校生产出的产品,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实用而且还要有发展后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了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校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优化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兼顾了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其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

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Z01114186李雷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从开启启发性的教学模式、摒弃文理不相通的理念以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创新人才人才培养高等院校 2012 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针对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教学理念和 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状况,近年来,我国对高等院 校的本科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2005年“钱学 森之问”的提出,引起了中国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反思,加快了高等 教育改革的步伐。当前,各高等院校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列入教育工作的重点, 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上还没有突破 性的进展。创新型人才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集合体,应具备主动 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对事物开展创造性思维和设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新型人 才应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然而现有的高等院校教育理念注重 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创新能力和独立品格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强调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独立性,忽视了“教学相长”的启发式教学;在教 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忽视了“文理兼顾”的重要性;在教师 队伍建设上强调教师的“教学型”和“科研型”,忽视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 1 开启启发性的教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教师都秉承着“传道、授业、 解惑”的责任,这种责任促使教师在心态上无法和学生处于同一层面,导致教师 难以将一些有争议的内容或最新的未成熟的内容搬到课堂上引发学生的讨论,而 只是将一些最为成熟的范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在长期的“权威性”的授课内容下, 逐渐丧失了对内容的怀疑和思考的兴趣,被动地全盘接收,长此以往,形成了教 师单纯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收的局面,学习的过程变成重复的“模仿——记忆 ——被动接受”的过程。据统计,幼儿园的孩子提问率是最高的,而小学生举手 提问的积极性要比初中生高,初中生的积极性又比高中生高,难道真是随着学历 的提高问题变少了吗?显然不是,理论上讲,接触新知识的面越广将导致问题越 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长期的“潜消默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

2016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附件3: 2016级××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制参考模板)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2016级××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参考模板) 一、专业基本信息 二、专业定位 以就业面向定位和职业分析为基础,定位主要就业面向。职业分析主要确定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 (一)职业面向 根据调研结果描述,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 (二)岗位面向 根据调研结果总体描述职业岗位包括哪些。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必须进行提炼,其表述需涵盖(且仅需涵盖)三方面的内容:①具有(掌握)何种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素质;②适应(从事)何种专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职业)的需要;③培养成为哪类人才;要求文字精练,一般在150字左右。 (二)人才培养规格 1、职业能力 2、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四、课程学时分布一览 ××专业学时与学分要求表 注:1.入学教育、军训、军事理论教育、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的学时不列入课程结构体系学时核算。 五、课程设置分析与说明 (一)通用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1、…… (二)职业核心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课程中的知识点由单项工作任务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合并而成,课程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职业拓展能力学习领域课程 本学习领域课程是在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所拓展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职业能力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参考文本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 自动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 认为,只有充满创造力和创新性的人才才能适应不断发展 变化的高科技时代的需求。我们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 动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 式,希望能够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 会需求。 随着我国的不断转型,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 化由原来的单纯代替人力向超越人力的方向发展,促使我 们对这方面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建立新的人才

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的质量,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1.1 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应该包括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造业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业内的先进技术来武装自己,能够带动企业的现代化。专业能力是很多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基本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抓也素养以及学习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并且对其学科前沿有基本的涉猎,从而积累很强的专业功底和过硬的理论素养。 1.2 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考虑到用人单位的需求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有基本的知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摘要】大规模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首先要深入认识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和核心能力,同时要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等四方面科学合理地构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一)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的竞争。大力培养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走向全球:美国创新的新发展报告》中说:“没有人去创造、应用和开拓新思想,就不会有创新过程。创新事业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来推进,而且需要有文化和思想敏锐的人才来经营和管理。获得智慧型人才是全球化主要推动力。” 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本科阶段非常注重创新教育。在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注重开发个性、原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英国的大学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方法论的教育,又要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日本一直倡导“启发式”和“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更是提出大学是创新运动的缔造者。

正是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才使得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率先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综合创新指标明显高于其它国家,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通常在70%以上,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 (二)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证 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推进和加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也需要大批能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200万人,居世界首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总量1000万人,研发人员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研究和发展总经费也居世界第六位,但创新综合指数则排名28,属中等偏下的水平。同时,人均产值很低,每百万元产值所需的人数,约为美国的16倍、德国的一三倍。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绝对值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五位,但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国外直接投资,关键技术掌握在投资商的手中。2002年,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些与人才有关的指标(如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人员),我国在4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最后,与科技人员数量排名第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因此,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匮乏、特别是本科层次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就大学而言,不仅要认识到自己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选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更要重新审视自己本科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办学思路,改变培养模式,更好地担负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使命。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人才培养是关键 提升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是关键提升核心竞争力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四 2015年1月12日来源:会计司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人才培养是管理会计4+1体系的关键,是该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是体现“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原则的重点所在。 一、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当今时代,随着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已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共同渴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目标的必要保障。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发布,专门一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为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对此前提出的国家人才战略进行深化和系统展开。2003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写进了中国共产

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1.培养内容与管理 1.1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着力于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计划从理想信念、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思维与理论研究能力、执行力以及汇报展示能力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培养。 1.2培训计划 计划在两年内开展的培训内容包括:理想信念培训、基本素质培训、能力拓展培训及轮岗。 1.2.1理想信念培训 1.2.1.1内部讲师培训: 将邀请公司党委领导,就青年人才的成长、成才做专题讲座,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参训学员围绕讲座内容进行学习。 1.2.1.2外部讲师培训: 人力资源部将积极联系外部资源,组织关于时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1.2.2基本素质培训: 1.2.2.1通过对入选的人才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人才培养工程的目标,梳理出人才普遍存在的短板,并引进外部优质

培训资源制定相应培训计划。 1.2.2.2将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管理培训,促使学员既能学习到外部前沿的能力课程,也能学习到内部先进的管理思路。 1.2.3能力拓展培训: 组织参训学员参加1至2次户外拓展训练,并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安排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任务,使之为同一个目标团结协作。 1.4课题计划 1.4.1课题的设置 入选的人才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创新的思维提出优化意见,并就此开展创新课题的研究。 1.4.2节点设置 1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一年年底前,启动创新课题开题工作,学员通过填写《创新课题研究申报表》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及课题导师。。 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的第二年中旬,学员根据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创新课题研究论文,课题导师针对学员的创新课题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支持,人力资源部参照职称评审相关流程组织学员进行创新课题研究论文答辩工作。 1.5轮岗培训计划 对于部分培养对象可以视情况安排轮岗实习,轮岗实习是指培养对象按照未来工作需要进行跨部门实岗锻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