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汉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论汉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论汉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论汉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高年级汉语篇章连贯教学法

高年级汉语篇章连贯教学法 邢志群 西华盛顿大学 Janet.Xing@https://www.doczj.com/doc/8513147360.html, 提要:由于篇章连贯教学涉及句法、语义、语用、篇章结构和修辞等各方面的内 容,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比较难形成体系的教学领域。本文试图以构 成汉语篇章连贯的几个主要因素为焦点,研究并探讨篇章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其目 的是想为高年级的篇章教学和教材编写寻求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从而促进汉语教 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 引言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对外汉语教学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看到无论是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研究成果,教学方法还是学生人数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所提高。老师们已经不能在课堂上单一地使用传统的翻译法或者句型操练法,越来越多的老师要求或者被要求他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虽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众说不一(参阅:汉办2003,2001;刘珣2002;李开2002,吕必松1999),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认为低年级学生(即:一、二年级)应该着重学习语音语调,基本的语法、词汇以及它们在日常交际中的功用;高年级(即:三、四年级)的学生则应该侧重篇章连贯和鉴别、欣赏、使用各种不同的文体的能力。这倒不是说低年级不必学篇章连贯,高年级不再学语法,而是说他们的侧重点不同。下面我们将主要探讨篇章连贯以及跟篇章连贯教学有关的一些问题。 篇章教学,也有的老师称之“语篇教学”(参看罗青松2002),涉及的主要内容是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文体在不用的语境中的语用功能。一般的老师通常不把语调和词汇看作篇章教学的范畴,但实际上语音语调的强弱变化直接影响到话语篇章的功能,所以欧美第二外语教学的学者(如:Chun 2002; Riggenbach 1999; Bolinger 1989; Cook 1979; Coulthard 1977)都把它看作篇章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词汇也是一样,什么情况下用正式用语,什么情况下用非正式用语,对什么人说什么话、用什么字,都是篇章语用探讨的内容。语法的篇章语用功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篇章教学内容,但是语法又包括句子的语用功能(如:“了”的篇章语用功能)和篇章结构的语用功能。这里我们不准备讨论句子的篇章语用功能,只探讨篇章结构的语用功能和教学方法。 屈承熹先生可能是研究篇章语法比较多的一位,他(1998)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汉语篇章语法的内容,也提出了一些值得高年级的老师在教学和编教材时注意的问题,遗憾的是他所讲的篇章语法和教学中的篇章语法还有一段距离,要让老师们把屈先生的研究结果搬到课堂上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先把教学中有关篇章语法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然后才能慢慢的建立起一个教学篇章语法的体系。本文就先从篇章结构谈起。那么什么是“篇章结构”?它是篇章语法的一部分,它的基本单位是句子。篇章结构指的是如何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句子连起来,构成一个意思、语境合理,上下连贯的篇章。这样一来,“连贯”就成了篇章结构的核心,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凡是研究篇章语法和第二外语教学的学者都要研究连贯的问题的缘故(参阅:Halliday and Hasan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 他告诉我了。(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 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教学内容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语法范畴 主讲人吴锋文 一、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两者之间的关系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例如:形容词的重叠式:高高、慢慢:语法形式(重叠式)——语法意义(程度高“很”) 猩猩、妈妈(重叠式)——不是语法形式,因为不能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很高(程度高)——因为不是通过语法形式而是通过语汇形式表示的,因而这种“程度高”不是语法义而是词汇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非一一对应的,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不同的语法形式又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例如: 红烧鱼块(偏正;动宾)安排好工作(动宾—偏正;动补) 我的朋友、我朋友(偏正)都是NP、也不VP、真是的(责怨义) (二)语法形式 1.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也叫语法手段,它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语法形式和隐性语法形式。显性的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重叠、词缀以及各种语音手段。例如:我笑——笑我西瓜甜——甜西瓜班长和副班长——班长或副班长 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以通过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例如:鸭蛋大鸡蛋大——什么大——鸡蛋很大(主谓) 鸡蛋大——多大——像鸡蛋那么大(偏正) 鸡不吃了(受动;施动) 2、显性语法形式 主要有语序、辅助词、词缀、内部屈折、重叠、重音、语调、异根式、零形式等形式。 (1)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我看书。(svo)日语:我书看。(sov)看我书(vso) 古汉语和现汉语:状语语序 V+O+于+L 封禅于泰山北败晋兵于河上 定语、状语语序—中心语:

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在语法教学中句子则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这么说,语法教学如果缺少了句子的参与,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将无从展开。 关键词:句子,语法,教学原则,语用,交际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以上对语法教学的定义与作用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法不光指组词的规则,还指造句的规则。既然也指造句的规则,那么语法教学就离不开句子,离开了句子语法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况且语法是一种很抽象的规则系统,抽象的东西本身就难以讲解和描述,而作为语法载体的句子则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句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方面具体阐述其地位和作用。 一.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出很多语法教学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图示法、情景法、演绎法、归纳法、对比法(包括外部对比和内部对比)等等。这些技巧和方法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句子。图示法中对图片的展现和解释离不开句子,情景法中对情景的描述和对话的展开同样少不了句子。归纳法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即先列出一系列的句子,然后让学习者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的结论。由此可见也离不开句子。归纳法与对比法则更不言而喻。 在语法教学的原则之中多强调语法教学要从句型入手,这是“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句型又是从大量地句子中总结出来的典型句式。由此可见,句子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二.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整体感知 语法知识既抽象又庞杂,尤其是汉语语法词形变化少,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而虚词数量多,差别细微。句子成分 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如果不借助句子来进行讲解,则很难使学生将这些很抽象的语法点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就比如讲形容词和副词,如果教师只是说形容词可做修饰语放在名词前面,也可做补语放在动词的后面,副词放在动词前,形容词后。这些抽象的东西学生无法从具体的例子中去感知和理解只能靠大脑的死记硬背或者自己已有的主观知识经验去任意加工,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教师给予相对应 1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这里说的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二是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在此我们不加细分统称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前面我们说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表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必读书目

第1讲:方法和材料 吕叔湘《吕叔湘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包括: 1.漫谈语法研究 2.语法研究的对象 3.语法体系及其他 4.通过对比研究语法 5.说“自由”和“黏着” 6.关于“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等等(先看朱德熙《说“的”》) 7.狙公赋茅和语法分析 朱德熙《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包括: 1.汉语 2.语法单位 3.关于语法分析 4.中心词分析和层次分析 5.汉语语法体系 6.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 7.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8.汉语语法的特点 9.句法结构 10.黏合式和组合式 11.指称和陈述 12.关于向心结构的定义 13.形式和意义14.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 15.句子和主语 16.主语和宾语 17.说“的” 朱德熙《语法分析讲稿》,商务印书馆2010。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 第2讲:层次分析 Rulon S. Wells《直接成分》,《语言学资料》1963年第6期。 范继淹《谈谈层次分析法》,见《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6年。 范继淹《汉语语法结构的层次分析问题》,同上。 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1992年。 Z. S. Harris:Structural Linguistic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1。第3讲:构词法 Zellig. S. Harris《从语素到话语》,《语言学资料》1963年第6期。 Charles F. Hockett《语素分析的一些问题》,同上。 Eugene A. Nida《语素的识别》,同上。 陆志韦等《汉语的构词法》(修订版),科学出版社,1957年。 潘文国等《汉语的构词法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3年。 董秀芳《汉语的词库与词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王洪君《基于单字的现代汉语词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 陈保亚1997:对剩余语素提取方法的限制,《汉语学习》第3期。 陈保亚2006:不定位双项对比和语素切分程序,《汉语学习》第4期。 陈保亚2006:论平行周遍原则与规则语素组的判定,《中国语文》第2期。 沈阳1997:现代汉语复合词的动态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顾阳、沈阳2001: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中国语文》第2期。 何元建2001: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当代语言学》第3期。 何元建、王玲玲2005:汉语真假复合词,《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 第4讲:词类问题 吕叔湘1955: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吕叔湘文集》(卷2),商务印书馆1995。 朱德熙1991:词义和词类,《语法研究和探索》(五),语文出版社。 马庆株1991: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和汉语词类定义的原则,同上。 郭锐2002:《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 袁毓林1995: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袁毓林2000:一个汉语词类的准公理系统,《语言研究》第4期。 袁毓林2005:基于隶属度的汉语词类的模糊划分,《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 袁毓林等2009《汉语词类划分手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袁毓林等2010《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和模糊划分》,上海教育出版社。

浅析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交流的手段。各种语言都有其独特性:语音、语法、文字等不同。我們理解一个句子,不仅要懂得每一个词的构成及其所表示的意义,还要了解词与词之间发生的关系,了解它们是如何组合成一个表达完整意义的句子。此外,句子与句子如何组成语段,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语法讲的就是语言的构词、造句以及连句成段的规则。它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组成词组、词或词组组成句子、句子与句子组成语段的规则等。 标签:交流;语法规则;理论性;实用基础;语义 一、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 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是有区别的。语言学语法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规则的体系来进行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以明晰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则,偏重于理论性;而教学语法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进行传授的,目的是应用,使学习者能够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表达,偏重于实用性。明确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语言教学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教师既要注意不断吸收语言学语法研究的成果,因为这是语法教学的基础,又要在教学中考虑到语法的实用性,有选择地进行教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汉语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共有四级,即语素、词、词组、句子。如果从语法教学培养学生组词造句、连句成段能力的基本目标出发,语法分析单位还应包括语段。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最小语法单位。尽管语素具有它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它起语法作用的意义,但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必刻意停留在这个环节上。 (二)词 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所谓“最小的”,就是说词的意义是整体融合的,不能任意扩展,当中不能插入别的成分。如:“马路”不是“马的路”,“打算”不是“打和算”等。 (三)词组 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如:“学习语法”“看得清楚”“世界地图”“非常高兴”“对人很热情”“给他打电话”等都是词组。 (四)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与词组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 ; 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 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

汉语篇章语法理论与方法

2006年第3期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6, №3 总第13期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Serial №13 汉语篇章语法:理论与方法 屈承熹 (佛罗里达大学美国,黑龙江大学汉语研究中心中国,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国) 摘 要:本文将“篇章语法”定义为“篇章”与“语法”的结合,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小句之间的联系及其对小句内部结构之影响,并将之定位于认知基础之上,与功能语法互通,然后透过语用,以达成交际、沟通之目的。在理论上,则应广纳各家学说,研究如下多种问题:时空关系、衔接(cohesion)与连贯(coherence)、话题与焦点、信息处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前后景安排(foregrounding and backgrounding)、事件整合(event integration)、修辞结构理论(RST—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等等。 汉语篇章语法,固然应遵循一般理论与方法,但亦有其独特之处,如:其体标记之篇章功能、话题结构在篇章组织中的地位、其句末虚词对篇章联系所发生的作用等等。本文特举体标记“了”、话题的有标与否、句末虚词“呢”三个问题,对上述诸方面作一简单说明。至于目前汉语篇章语法的情况,本文认为,国内有系统的介绍,多出自英语语言学界,而且一般都师从韩礼德(M.A.K.Halliday)。韩礼德之“系统功能语法”固然自成一家,但若全盘照搬而以之处理汉语,则尚嫌不足。本文并就话题与回指、句末虚词与语篇标记、信息处理与信息来源等问题,指出汉语篇章研究之实际情况。 对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之展望,本文抱相当乐观之态度。由于许多领域,均在起步阶段,故前途非常开阔。例如,“汉语篇章句”之严格界定,即为可努力目标之一。而且,汉语篇章语法在跨学科研究方面,也一定可以做出不少贡献。 关键词:篇章语法;关联性;句末虚词;信息处理;体标记;话题标记性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篇章语法? 顾名思义,篇章语法 (discourse grammar) 应该是“篇章”(discourse) 与“语法”(grammar) 的结合,故有别于一般的“语篇研究”(discourse study) 或“话语/言谈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小句 (clause) 与小句之间的联系。”而此等联系往往会影响到小句本身的语法结构,尤以汉语为然,乃有“汉语篇章语法”之议。由于小句间联系之形式不同,并有疏密之分,因此这样的研究,不但对篇章的连贯能获得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语法结构上,对汉语中“句子”(sentence) 这个概念,也可以作较为具体的认定。 二、篇章语法的定位 篇章语法,不能取代句法 (syntax),但对句法有积极的解释作用。故与句法研究,不但不相冲突,而且相辅相成。篇章语法的研究,着重于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因而与“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其在整个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可以用下图表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副标题……) 姓 名 院系 专业对外汉语 班级 学号 指导 教师 答辩 日期 成绩

论文题目: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作为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法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几种语法偏误,并且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加以论证;论文最后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育教学策略语法偏误 Title:Research o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 Summar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The topic is supported by the discussion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grammar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end, author summarized all kinds of methods used i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and pictured the Chinese grammar system.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 system; strategies; methods

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 动词/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 上来 / 上去、下来 / 下去、进来 / 进去、出来 / 出去、回来 / 回去、过来 /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一本书。|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 他拿出书来。

汉语的语法有什么特点

汉语语法同其他语言,特别是印欧语的语法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汉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缺少综合性语言如俄语、德语等那种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主要通过语序、虚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例如,“要我做”和“我要做”,语序不同,结构和意思也不一样。“看报”和“看的报”,有没有虚词,结构和意思也不一样。汉语有时连虚词也可以省略不用,采用“意合法”。例如,“我前面带路”,“前面”之前省略了“在”。 汉语词组和句子及词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许多词组加上句调便可成为句子。许多复合词(如“开学、射箭”一类的离合词和词组没有明确的界限。 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一对多的关系。除了副词大都只作状语之外,其他每一类词都可以作多种句法成分。例如,动词常作谓语,有时还可以作主语、宾语或定语等。此外,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汉语的词语结构常常受单双音节的影响,有双音节化的倾向。例如,说“老王”、“小李”,不说“老欧阳”;说“进行训练”,不说“进行练”。汉字对词形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口语里儿化词末尾的“儿”,在书面上往往不出现。 如果有人跟你说:“吾乃中国人也。”你会如何反应?这种说法是古人的说法,现在只能说:“我是中国人。”现代汉语语法是由古代汉语语法发展变化而来。二者有许多同异之处,我们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就拿上面的判断句来说,古代汉语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现代汉语用动词“是”表示判断。再如,在上古汉语里,用“不”等否定词的否定句有一个特点:宾语如果是一个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己”是“知”的宾语,放在“知”的前面。我们现在只能说“不了解自己(不知己)”,不能说“不自己了解(不己知)”。又如,古代汉语既可以说“以一当十”、“以夜继日”,也可以说“一以当十”、“夜以继日”。除了古代汉语留下的成语之外,现代汉语已经不再使用后一种语序了。汉语语法和印欧语语法最明显的区别,是汉语没有印欧语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例如:印欧语中不少语言,如俄语的名词、形容词等都有性、数、格的分别,如阴性、阳性、中性,单数、复数,第一格、第二格等,而汉语则没有。

04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第四讲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理论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探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弄清楚什么是语法形式,什么是语法意义。 4.1语法形式 什么是语法形式呢?我们先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我们用层次分析把上面这句话分析成大大小小的片段。如果把一个大片段里包含的小片段叫做“成分”,把小片段组合而成的大片段叫做“组合”,那么上面例子中的片段可以分为三类: a.——是组合,不是成分——句子。 b.└─┘是组合,也是成分——词组。 c.不是组合,是成分——词。 a、b、c三类片段合称为语法形式,即它们都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具体语言里分析出来的成分或组合,或者说语法形式是词、词组和句子的形式的总和。 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狭义的语法形式只指有形的语法形式,广义的语法形式包括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对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进行分解,就得到了有形的语法形式和无形的语法形式的各种构成因素。 4.1.1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 有形的语法形式的构成因素如下: (1)语序。语序不同,表达的语法意义也不同。例如: 红花(定中) 花红(主谓) 跑快点(述补) 快点跑(状中) (2)停顿。停顿往往是结构成分的分界点,也是层次的切分点。例如: 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 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广东/和福建的部分地区 (3)轻重音。不同的轻重音也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轻重音区别语法意义的作用在虚词中尤为明显。例如: 你想好了再说。(“再”轻读,表示接续义) 你唱完了再唱一个。(“再”重读,表示重复义) 我已经吃过了。(“过”重读,表示完成态) 北京我以前去过。(“过”轻读,表示经历态) (4)重叠。重叠是汉语语法的一种语法手段。重叠可以表示程度的减弱,也可以表示程度的加强,可以表示短时态、尝试态等。重叠表示什么语法意义,涉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现代汉语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比”字句习得和教学的还很少。且大都只是对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特别是研究结果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一、“比”字句本体研究概述 “比”字句,其特征是含有形式化的标记“比”,最早可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关于“比”字句》。八十年代,明确为“比”字句下定义的是殷志平,他在《“比”字句浅论》一文的开头说:“‘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吕叔湘(1942)曾指出,两件事情必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能有比较关系。“比”字句就是对两件东西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表示前者胜过后者。丁声树(1979)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 1.句法层面 殷志平(1987)指出,“比”字句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构成。被比较的事物是比较项,比较的内容是比较点,比较点的程度量值是比较值。刘月华(2001)将“比”字句分为两类,(一)A(主语)+比B(状语)+谓语,在这一类中她详细分析了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短语的词性,指出作为比较方面的谓语可以是:(1)形容词充任;(2)“有”+抽象名词;(3)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4)一般动词,前面带“早”、“晚”、“先”、“后”、“难”、“好(易)”、“多”、“少”等状语;(5)一般动词,后面有形容词充任的情态补语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有“一点儿’,、“一些”、“多”、“得多”等;(6)能愿动词+动词;(7)表示增加或减少,提高或降低之类意义的动词。(二)主语+A比B(状语)+谓语,这一类“比”字句往往用来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或者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 刘月华(2001)指出,一般来说,“比”前后的词,词性是相同的,“比”前后的短语内部结构是相同的。如果“比”前后的词语中有相同的部分,为了语言的简练,可以省略,(多数情况是在“比”后的成分中省略),省略的原则以不改变原句句义为准。有下列几种情况:(一)省略中心语;(二)省略中心语与结构助词“的”;(三)省略定语;(四)省略定语和中心语中的相同部分;(五)省略主谓短语中的谓语或主语(六)“A比B”作状语时,一般省略“比”前成分A;(七)A、B两项都是动词短语或都是形容词短语,即使有相同成分,也大多不省略。 任海波(1987)系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他把结论项分为AP、VP、AV、NP四大类型,AP结论项谓词只包含形容词,VP结论项谓词只包含动词,AV结论项谓词既有形容词又有动词,NP结论项以名词短语(包括名词)为被修饰成分。并且给出每一种结论项的不同组合形式,共计十三种,而这十三种里面的每一种几乎都有几种不同的情形。造成这么多不同的组合形式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 首先,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次,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最后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比较的基点不同,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即普通话,不包括方言,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讲汉语语序(包括语素序和词序)属偏正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公鸡、母鸡”,这是就普通话讲的,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鸡婆)”。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即汉语是无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 由这个根本特点可以派生出以下特点: 1.形态标志和词形变化既不丰富,也不严格。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也就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如数、性、格、时、体、态、级等。即使像现代英语这种形态变化已不十分丰富的语言,仍保留不少形态变化。下面以英语为参照点说明汉语词的形态特点。 名词、代词的数。英语可数名词、人称代词分单、复数,单数用零形式(不带标记的形式)表示,复数一般用附加词尾“-s”表示,如desk/desks、dog/dogs。也有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如foot/feet、man/men(内部屈折), I/we、me/us(异根)。甚至动词也有数,例如:He reads a book,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数是从属的,因为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或代词已经表明数的概念,主谓一致的要求使动词带上了数标志。汉语有数的观念,但没有严格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表示数用数量词或与数量相关的词,如“一本书、十本书、一些书、很多书”,“书”本身形式上没有变化。表人的名词、代词可用后面加“们”的形式表示群体(大致相当于复数),如“人/人们、同志/同志们、青年/青年们、我/我们、它/它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