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学案(第2课时)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学案(第2课时)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学案(第2课时)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10.2《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学案(第2课时)

10.2 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初步学会定量测定的误差分析知识梳理

160 m (H2O) 160( W1 - W2 )

x = =

18 m (CuSO4) 18( W2 - W0 )

学生练习

1.下面是学生丙做CuSO4·nH2O里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记录的数据,

(1)若实验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对n的值有何影响?(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①加热晶体的时间较长,温度较高,在加热后的固体粉末中出现黑色_________;

②加热过程中有少量固体溅出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热后,盛硫酸铜粉末的瓷坩埚在空气中冷却___________________;

④胆矾晶体的样品中含有加热时不分解的杂质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使用前,瓷坩埚未干燥,含少量水滴___________________;

⑥加热胆矾晶体时,结晶水没有完全逸出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丙为测定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的数据如下表:

(1)计算:第一次测定n= ,第二次测定n= ,平均值为,误差为。(2)以上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至少写出3种)2.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硫酸钠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药匙、电子天平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过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F.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3.取3.751 克胆矾,小心加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留下固体质量为2.395克,求胆矾晶体的化学式(CuSO4·x H2O)?

4.在质量为G克的坩埚中,加入BaCl2·xH2O晶体后称得质量为W1克,加热使结晶水全部失去,冷却后称得坩锅和剩余质量为W2克。则x的值为多少?请列式计算。

最新沪教版化学高一上复习资料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论和实心球模型,都是错误的 汤姆孙: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质子决定元素种类;质子和中子决定原子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的书写 熟练背出1-18号元素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 过滤的操作(p24页的思考题) Ca2+、Mg2+、SO 42-离子除杂顺序:Na 2 CO 3 在BaCl 2 之后 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 2O→(通电)2NaOH+H 2 ↑+Cl 2 ↑ 阴极:H 2和NaOH(酚酞变红) 阳极:Cl 2 (检验: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Cl-的检验:加AgNO 3,产生不溶于稀HNO 3 的白色沉淀Ag++Cl-→AgCl↓ 氯化氢不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盐酸使干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前者无H+) 制HCl和Cl 2 方程式及实验装置系列(注意:1微热方程式2除杂3尾气吸收)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与水不能喷泉,HCl可以(1:500) 氯气与铁反应方程式现象,条件;注意与Fe与HCl反应产物区别 氯气与钠,铜,氢气反应方程式,现象,条件 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注意可逆符号) 新制氯水成份:三分子四离子;久置氯水成份。 HClO a.强氧化性(氯水滴在紫色石蕊试纸的现象) b.不稳定性(HClO见光分解方程式) c.弱酸性Ca(ClO) 2+2CO 2 +2H 2 O→Ca(HCO 3 ) 2 +2HClO 氯气与NaOH,漂粉精(制法,使用,失效)方程式;漂粉精主要成份,有效成份 溴和碘的提取:2I-+Cl 2→I 2 +Cl-。 Br 2 深红棕色液体,密度>水,易挥发,有毒,水封。 I 2紫黑色固体,蒸气呈紫红色,易升华用于分离碘,I 2 的检验:淀粉。 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氯水,溴水,碘水。 Br 2和I 2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用于萃取,仪器:分液漏斗

高二化学酸碱滴定关于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酸碱滴定关于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 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知识点5】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1.根据c(待测)=c(待测)V(标准) V(标准)因c(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因此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V(标准)的变化,及分析结果。 强酸滴定强碱误差分析:标准液体积偏大,实验结果就偏大,反之,实验结果偏小 2.常见误差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1、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大,滴定结果c偏高: ①滴定前未排除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②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或二者都发生; ③用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仰视读数; ④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直接盛放标准液; ⑤锥形瓶用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⑥把移液管尖端部分的残留待测液也吹入锥形瓶中; ⑦滴定时,溶液快速成线流下,而使终点确定过迟;

⑧标准液滴入锥形瓶外,或滴在靠瓶口处的内壁上而未用蒸馏水冲入瓶内: ⑨标准液配制好后,倒进未用此液清洗过的试剂瓶再取用。 2、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小,滴定结果c偏低: ①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了有气泡; 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③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俯视读数; ④滴定管或移液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就直接量取待测液; ⑤移液管尖嘴处悬挂的一滴待测液未“靠”入锥形瓶中; ⑥待测液附着在锥形瓶口处未用水冲入瓶内; ⑦锥形瓶摇动时,有待测液溅出; ⑧待测物是固体,称量时,已吸潮; ⑨近终点时,就停止振荡锥形瓶;或确定终点过早; ⑩盛装过酸液的锥形瓶未经充分洗涤又用来盛装待测液。 3、下列操作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盛装待测液; ②向锥形瓶中注入待测液后,又用蒸馏水冲稀。 1、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沪教版高三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高三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一、氮气和氮氧化物 1、氮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空气中78%(体积分数)是氮气。 氮分子(N 2)为双原子分子,结构稳定,决定了氮气性质的稳定性,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因此,生产上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放电等),也能跟某些物质(如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N 2 + O 2 2NO N 2 + 3H 2 2NH 3 2、固氮作用: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自然固氮 → 闪电时,N 2 转化为NO 生物固氮 →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 2 转化为化合态氮 工业固氮 → 工业上用N 2 和H 2合成氨气 3、氮氧化物(NO 和NO 2):氮元素有+1、+2、+3、+4、+5等五种正价态,五种正价对应六种氧化物:N 2O 、NO 、N 2O 3、NO 2、N 2O 4、N 2O 5。其中N 2O 3和N 2O 5分别是HNO 2和HNO 3的酸酐。NO 是一种无色还原性较强的气体,易被O 2氧化为NO 2,NO 2是一种红棕色的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的气体,氧化性强,能氧化SO 2,能使湿润的KI 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气体,常用碱液(NaOH 溶液)吸收。 二、氨和铵盐 1、氨的合成: N 2 + 3H 2 2NH 3 2、氨气的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771g.L -1 ,比空气小。氨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可作致冷剂。 氨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称氨水。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应为NH 3 。 放电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催化剂 高温高压

上海市2021版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2021版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8题;共36分) 1. (2分) (2017高二上·包头期末) 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 ﹣OH与组成元素相同,含有的电子数也相同 B . 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4﹣三甲基﹣2﹣乙基戊烷 C .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示意图: D . 乙炔的最简式:CH≡CH 2. (2分) (2016高二下·海口期中) 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的是() A . B . C . D . CH3CH2OH 3. (2分) (2016高二下·临漳期中)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以下是四种毒品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四种毒品中都含有苯环,都属于芳香烃 B . 摇头丸经消去、加成反应可制得冰毒 C . 1mol大麻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 Br2 D . 氯胺酮分子中环上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4. (2分) (2018高二下·阳江期末) 下列各组中两个变化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 . 由苯制硝基苯、由乙醇制取乙酸乙酯 B . 乙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水溶液褪色 C . 由HO-CH2-COOH制、由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D . 由氯乙烷制乙烯、由溴乙烷制乙醇 5. (2分) (2015高二下·咸阳期中) 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 .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 B . 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 C . 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 D . 烯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6. (2分) (2016高二下·海南期末) 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另外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 A . 1 mol乙醇燃烧生成3 mol水 B . 乙醇可以制饮料 C . 1 mol乙醇跟足量的Na作用得0.5 mol H2 D . 乙醇代替汽油做燃料,污染小,更环保

沪科版_高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硫、氮单质及化合物 (一) 硫单质S: 黑火药的使用:S+2KNO3+3C K2S+3CO2↑+N2↑ 1、硫的物理性质:硫是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2、硫的化学性质: (1) 氧化性(): ①加热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燃烧生成黑色难溶固体:Fe+S FeS ②将铜丝伸入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2Cu+S Cu2S。由上可得:硫和变价金属反 应时,一般会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特例:硫与汞反应:Hg+S HgS(黑色)(该反应可 除地上散落的汞)。由Fe、Cu与Cl2的反应,可得出氧化性的强弱顺序:Cl2>S,所以硫是一 种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③硫和炭在高温时、硫蒸气和氢气在加热时也可发生反应: (2) 还原性():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反应方程式都是:S+O2SO2 (二) 硫化氢H2S: 1、物理性质: 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密度比空气略大,能1∶2.6溶于水,得弱酸性的氢硫酸。2、化学性质: H2S中S显-2价,是硫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表现还原性。 (1)H2S的燃烧:在空气中点燃H2S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洁净小烧杯,可观察到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水珠,且出现黄色固体,这是因为O2不充足;H2S若在充足的O2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方程式: 2H2S+O2(不足) 2S+2H2O 2H2S+3O2(充足) 2SO2+2H2O (2) 可被卤素单质氧化:H2S+X2→S↓+2HX (X2—指Cl2、Br2、I2)如:H2S+I2→2HI+S↓ (3) 将分别盛有H2S和SO2气体的两集气瓶口对口并抽去玻璃片使之混合,可观察到瓶壁上有

沪科版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1.复习重点 1.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 4.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5.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2.难点聚焦 1.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 物质的体积,指一定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占据空间的大小。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体积的大小决定因素有:(1)物质所含微粒数的多少。(2)物质微粒间距离的大小。(3)物质微粒本身的大小。在这三个因素中,我们先固定其一,比如我们取1mol物质,那么微粒数目固定为NA个,讨论其余两个因素对物质体积的影响。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由于物质微粒本身大小比微粒间的距离要大得多,所以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1)、(3)两个因素,而又由于不同的固体、液体本身的大小有较大差异,所以即使物质的微粒数相同,体积相差也较大。对于气体体积来说,由于气体的体积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的影响较大。所以讨论气体体积之前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比较。 而对于气体,由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弱,使得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而且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本身大得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气体分子本身大小的10倍。所以1mol气体的体积,内因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同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这一内因又和温度及压强这两个外因有关,所以在谈到气体的摩尔体积时必须讲到温度和压强,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说气

体体积在微粒数一定的情况下,主要是由微粒间距和微粒本身大小决定的,而对气体来说微粒间距远远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所以气体体积主要是由微粒距离决定的,在外界条件一定时微粒间平均距离近似相等,所以外界条件一定时,微粒数相同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 2.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由此可见气体的体积比在同温同压下必等于分子数比。由此可以导出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间的关系: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2)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 (5)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 此外还在运用时要结合物理中的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在同温时,其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气体体积与热力学温度在同压条件下成正比。 3.气体摩尔体积的常见应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为22.4L,即可导出其质量便是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据此可求出未知化学式的气体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也可求出1L气体的质量即气体密度。反之也可由气体密度求摩尔质量。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比叫气体的相对密度,可据以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如某气体对 的相对密度为15,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常见的有: (1)由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docx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 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V酸=C碱.V碱 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最大量 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 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 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 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1、基本仪器有:滴定管(酸式和碱式)、铁架台(带滴定管夹)、锥形瓶(可装待测液,也可装标准液)、烧杯(盛废液,不能装待测液) 2、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程序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是否灵活. ②.洗涤仪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每次3—5ml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 OH =H2O(等物质的量反应)。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 n酸=n碱,C酸. V酸 = C碱. V碱【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 上往下读,最大量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 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 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 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 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1、 基本仪器有:滴定管(酸式和碱式)、铁架台(带滴定管夹)、锥形瓶(可装待测液,也可装标准液)、烧杯(盛废液,不能装待测液) 2、酸碱 中和滴定操作程序 (1)滴定前的准备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是否灵活. ②.洗涤仪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液润洗 2―3次,每次3―5ml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③.用滴定管分别

沪科版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沪科版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方法称为酸碱中和滴定。 +-2、原理: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恰好完全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等物质的量反应)。 定量关系:n(H+)=n(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C酸.V酸=C碱.V碱 【知识点2】酸碱中和滴定管 1、两种滴定管构造上的不同点:上端标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滴定管---玻璃活塞,用于装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碱式滴定管---带有玻璃球的橡胶管,用于装_______溶液 2、滴定管的读数方法:0刻度在上,从上往下读,量 程有25mL、50mL等,注意与量筒(无0刻度)比较; 3、精确度:0.01ml,取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4.00mL、23.38mL 最后一位是估计值(注意与量筒(0.1ml)比较)。 4、滴定管的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标准液(或待测 液)来润洗。 5、滴定管的固定:垂直于桌面,高度以滴定管尖伸入锥形 瓶约1cm为宜。 6、滴定时,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液体的颜色变化。 7、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最后一滴液体滴下后,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发生变化,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8、再次进行滴定时,一定要将滴定管内液体重新注入至0刻度处,以免滴定时液体不足。 9、实际滴出的溶液体积=滴定后的读数-滴定前的读数 【知识点3】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 B、颜色变化明显。 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_______________ ③指示剂的用量:________滴 ④滴定终点确定: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并且半分钟不变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知识点4】酸碱中和滴定操作 1、基本仪器有:滴定管(酸式和碱式)、铁架台(带滴定管夹)、锥形瓶(可装待测液,也可装标准液)、烧杯(盛废液,不能装待测液) 2、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程序 (1)滴定前的准备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活塞是否灵活. ②.洗涤仪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每次3—5ml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③.用滴定管分别装入标准液,先排出气泡让尖嘴充满溶液,然后调整溶液到零刻度或

沪教版化学方程式全书

一.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1.碳在空气中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2.碳的不完全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O 2 不足) 3.镁带燃烧: 2Mg + O 2 点燃2MgO 4.硫在空气中燃烧:S + O 2 点燃 SO 2 5.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点燃 2P 2O 5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点燃 2H 2O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8.铝片在空气中表面氧化:4Al + 3O 2 ==2Al 2O 3 9、铜丝在火上灼烧:2Cu + O 2 △ 2CuO 10、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O 2 + H 2O == H 2CO 3 11、生石灰投入水里:CaO + H 2O == Ca(OH)2 13、点燃一氧化碳(煤气点燃):2CO + O 2点燃 2CO 2 14、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O 2 + C 高温 2CO 15、酸雨的形成: (1)S + O 2 点燃 SO 2 2SO 2+ O 2 2SO 3 SO 3 + H 2O == H 2SO 4 (2) S + O 2 点燃 SO 2 SO 2+ H 2O == H 2SO 3 2H 2SO 3+ O 2== 2H 2SO 4 16、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在尘埃的作用下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 2SO 2+2 H 2O+ O 2 2H 2SO 4 二.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2.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 2H 2O 2 MnO 2 2H 2O + O 2↑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2KClO 3 2KCl +3O 2↑ 4.电解水: 2H 2O 通电 2H 2↑ + O 2↑ 5.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 CaO + CO 2↑ 6.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 2CO 3 △ H 2O + CO 2↑ 7.加热碳酸氢铵: NH 4HCO 3 △ NH 3↑ + H 2O + CO 2↑ 8.加热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 2CuO + H 2O +CO 2↑ 9.小苏打加热 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三、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 种化合物的反应。 1. 湿法炼铜(曾青得铁化为铜): Fe + CuSO 4 == FeSO 4 + Cu 2.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 4 == ZnSO 4 + Cu 3.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 2AgNO 3 == 2Ag + Cu(NO 3)2 4. 实验室制取氢气: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5. 铁与稀硫酸反应: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尘埃 尘埃

2021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沪科版

2021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沪科版 本卷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相对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 19世纪初,某科学家提出了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这个科学家是() A.汤姆孙 B.道尔顿 C.卢瑟福 D.玻尔 2.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标记的C 60,发现一种C 60 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 下可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14N 含有的中子数相同 B.是C 60 的同素异形体 C.与C 60 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与12C互为同位素 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A B C D 4.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结构中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核 5. 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 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A.57 B.47 C.61 D.293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5分) 6.气体摩尔体积主要取决于( ) A.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B.气体分子微粒大小 C.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 D.气体分子式量的大小 7.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 B.氯水 C.盐酸 D.漂白粉 8.下列离子或原子,并非“8电子结构”的是() A.Na+ B.Cl- C.H+ D.F- 9.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的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 B.新制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变小,漂白能力变弱 10.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①用含HCl 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②用87g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 A.①比②多B.②比①多C.一样多D.无法比较11.实验中需要2 mol·L-1的Na2CO3溶液 950 mL,配制时,你认为应该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碳酸钠质量分别是 ( ) A.1000 mL,212 g B.950 mL,201.4 g C.500 mL,286 g D.任意规格,572 g 12.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关于0.2mol·L-1Ba(NO3)2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 L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8 N A B.500 mL溶液中NO3-浓度为0.4 mol·L-1 C.500 mL溶液中Ba2+浓度为0.2 mol·L-1 D.500 mL溶液中NO3-总数为0.2 N A 13.100 mL 0.3 mol·L-1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1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混合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20 mol·L-1 B.0.25 mol·L-1 C.0.40 mol·L-1 D.0.50 mol·L-1 14.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5.6g,与氯气完全反应,消耗氯气7.1g,则合金的组成可能( ) A. Cu和Zn B.Al和Zn C.Al 和 Na D. Cu和Fe

沪科版高一化学上册期末测试

晋元高级中学 2011学年第 一 学期 高_一年级_化学学科期__末_考试卷 日期:201201 命题:吴巧 玲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100分 审核:陈晶君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Mg-24、Al-27、K-39、N-14、 C-12、 H-1、O-16、Cl-35.5 Br-80、I-127、S-3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 32分)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漂白粉 B .液氯 C .氯水 D .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物 2、实验室中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时,不能直接得到的物质是 A .氯气 B .氢气 C .氢氧化钠 D .氯化氢 3、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下列微粒数目在溶液中增多的是 A .Cl 2 B .HClO C .Cl - D .H 2O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O 2的摩尔质量为44 g B .标准状况下, 1 mol CO 2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 C .1 mol N 2的质量是14 g D .将40 g NaOH 溶于1 L 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5、易与X 3919 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 A .Y 21 10 B .Z 2311 C .L 2412 D .M 199 6、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C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D .国际上规定,0.012kg 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 7、标准状况下:①5.4mlH 2O ②5.6LCH 4 ③3.01х1023个HBr 分子 ④19.6gH 2SO 4, 这些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8、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A .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 B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C .气体的性质不同 D .气体的分子数不同 9、下列物质中,只有共价键的是 A .NaCl B .KOH C .H 2O D .NH 4Cl

高二化学定量实验复习(沪教版)

化学实验(定量实验)复习专题 知识点1:“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步骤: ①记录室内__________与__________(夏天室温高,实验结果偏大多一点) ②连接好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并检查_______________性(用手握住气体发生器下部,观察到储液瓶的导管内液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③用砂纸擦去镁带表面_______膜,称量一定质量的镁带 ④装镁带 ⑤抽气,直到储液瓶内导管内外液面__________。注射10mL2mol/L硫酸 ⑥观察反应进行情况,待反应结束后读出________________刻度 ⑦再抽气,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抽气)=V(___________ ) ⑧再做一次,取__________后。计算 二.计算原理: 1 mol 氢气的体积有多少升? 根据Mg+H2SO4→MgSO4+H2↑ 知道,n(H2)=n(镁)=m(Mg)/M(Mg) V m=V(H2)/n(H2)=V(H2)/ n(Mg)= V(H2)* M(Mg)/ m(Mg) 间接地计算出氢气的体积。我们可以测量氢气排出的____ _____的体积 V(H2)= ____ ____ _ V m=—————————— 三、误差分析: 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①____ ____ _②____ ____ _ ③____ ____ _ 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①___ ____ _ ②___ ____ _ ③___ ____ _

④___ ____ _ ⑤___ ____ _ 知识点2:“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 1.实验原理(硫酸铜晶体和瓷坩埚的质量—无水硫酸铜和瓷坩埚的质量=结晶水的质量)。 2. 操作步骤 (1)研磨:在研钵中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2)称量:准确称量一干燥洁净的瓷坩锅质量(Wg)。 (3)再称:称量瓷坩埚+硫酸铜晶体的质量(W1g)。 (4)加热:加热至蓝色晶体全部变为白色粉末,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5)再称: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瓷坩埚+硫酸铜粉末的质量(W2g)。 (6)再加热:把盛有硫酸铜的瓷坩埚再加热,再冷却。 (7)再称重:将冷却后的盛有硫酸铜的瓷坩埚再次称量(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0.1g)。(8)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结果计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简称:“一磨”、“四称”、“两热”、“一算”。 3.注意事项 ①晶体加热后先放在石棉网上稍冷却,之后一定要放在干燥器内冷却,以保证无水硫酸铜不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而引起测得值偏低(相当于水没有完全失去)。 ②晶体要在坩埚底上摊开加热,有利于失去全部结晶水,以免引起测得值偏低。 ③加热时间不充分、加热温度过低(未全变白),都会使测得值偏低。 ④加热过程中,应慢慢加热(可改垫石棉网),以防因局部过热而造成晶体溅失,引起测量值偏高。 ⑤加热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硫酸铜少量分解,使测得值偏高。 4.误差的原因:

沪科版高中化学 高一上第一章复习

1、第一章重点知识点复习点拨 2、典型题精讲精练 【教学建议】根据上节课的学生的反映来让学生进行讲解,并给予一定评分。 1、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A .Mg 2+、S 2-、Na +、F - B .Na +、F -、S 2-、Ar C .K +、Ca 2+、S 2-、Ba 2+ D .Mg 2+、O 2-、Na +、F - 2、三种元素的微粒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m>n>p ,则它们核内质 子数(依次用表示)的关系为( )。 A . B . C . D . 3、据测哈雷彗星上碳的两种同位素12C 和13C 的原子个数比为65:1,而地球上12C 和13C 的原子个数比为89:l 。地球上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1.那么哈雷彗星上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12.000 B .12.009 C .12.015 D .12.980 答案:C 。此题可以套公式直接计算。也可用估算法,首先因为哈雷彗星上的13C 的原子百分率更大,所以其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应大于12.011,排除AB ;又因为13C 的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其元素相对原子量应更接近于12,而非13,排除D 。 4、某元素原子R 的质量数为A,的核外电子数为x,则Wg 离子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C ) 5、氯只有Cl 35和Cl 37两种稳定同位素,它们在氯气中的原子数之比3537 Cl Cl :为3:1。则分子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可能是( ) A .5:2:1 B .5:2:2 C .9:3:1 D .9:3:2 【解析】可能形成的分子为352Cl 、37 2Cl 、37 37 Cl Cl 三种,式量分别为70、74、72,代入 四个选项进行计算,只要符合原子数之比3537 Cl Cl :为3:1即可。答案为AD 。此题应用试探法。

沪教版高二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某反应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aA g bB g () ()2C g () 起始浓度(mol L /)30.10.0 2s 末浓度(mol L /) 18. 06. 08. 据此可推算出上述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是() A. 9:3:4 B. 3:1:2 C. 2:1:3 D. 3:2:1 2、在m A(g) + n B(g) p C(g) + q D(g)的反应中,(m .n .p 为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经5min 达到平衡,测得:A 增加3 mol,B 增加1 mol,C 减少2 mol, D 减少2 mol ,则m :n :p :q 为() A .2 :3 :2 : 3 B .2 :2 :3 : 3 C .3 :1 :2 : 2 D .3 :1 :2 : 3 3、将10mol A 和5mol B 放入 10L 真空容器内,某温度下发生反应: 3A g B g ()()2C g (),在最初的0.2s 内,消耗A 的平均速率为006./()mol L s , 则在0.2s 时,容器中C 的物质的量是() A. 012.mol B. 008.mol C. 004.mol D. 08.mol 4、反应A+3B 3C+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 .v(A) = 4 mol ·L -1 ·min -1 B .v(B) = 2 mol ·L -1 ·min -1C .v(C) = 5 mol ·L -1 ·min -1 D .v(D) =8 mol ·L -1 ·min -1 5、反应3Fe(s)+4H 2O(g) Fe 3O 4(s)+4H 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 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 A. 将铁块改为铁粉 B. 将容积体积缩小一半 C. 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可增加活化分子的 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 、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 、催化剂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平衡转化率增大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使,改用浓硫酸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 10ml 2mol/ L 的HCl 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 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减慢 D. 汽车尾气中NO 和CO 可以缓慢反应生成 N 2和CO 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8、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沪科版_高一化学_第五章.5.3_硫酸

第五章:评说硫、氮的“功”与“过” 第3讲 5.3“众酸之王”——硫酸 【教学目标】1.掌握稀硫酸与浓硫酸的异同。2.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3.了解硫酸的用途。4.掌握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原理和方法。 课前自学 1.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 2.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 答:与碱中和、与碱性氧化物生成盐和水、指示剂显色等。 3. 描述下图的实验现象,并说明稀H2SO4的性质。 请大家完成上述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如何稀释浓硫酸呢? 答: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强调]稀释浓硫酸时,若把水倒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而骤然气化,结果就像水滴入灼热的油锅一样,带着酸液向四周飞溅,引起伤害事故。 5.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我们做实验时不慎沾上了浓硫酸怎么办? 回答:如皮肤不慎沾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勿用手磨擦),然后在患处涂上3%~5%的NaHCO3。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硫酸 [展示]两瓶密闭、体积相等的试剂瓶,分别装有浓硫酸和浓盐酸,不用化学方法如何加以鉴别? 答(1)拿起试剂瓶,感觉重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2)摇动试剂瓶,呈油状、粘稠的是浓硫酸。(3)分别打开瓶盖,瓶口无酸雾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难挥发。 1、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硫酸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沸点高、难挥发,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 2、发烟硫酸:当浓硫酸吸收了大量的三氧化硫后,就形成了发烟硫酸。发烟硫酸是三氧化硫的硫酸溶液, 其成分可表示为H2SO4·xSO3。 3、硫酸的酸性:H2SO4 2H++SO42- ,稀硫酸具有强酸的所有通性。 4、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能强烈地吸收湿存水(指样品表面及空隙中吸附的空气中的水分)、结晶水和空气中的水分,其原因是硫酸分子能与水分子形成一系列的水合物。

沪教版化学高一下复习资料

第五章评说硫、氮的“功”与“过” Fe+S→(加热)FeS硫化亚铁2Cu+S→(加热)Cu2S硫化亚铜 Hg+S→HgS硫化汞(实验室处理打翻的汞) H2S: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氢硫酸久置浑浊: 2H2S + O2→2S↓ + 2H2O 硫化氢在充足或者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两个方程 H2S制备:FeS + H2SO4→FeSO4 + H2S↑ 吸收或者检验:H2S + CuSO4→CuS↓(黑色) + H2SO4 检验SO2中CO2:先通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再通石灰水 SO2检验:品红褪色,再加热 氧化性:2H2S+SO2→3S↓+2H2O 还原性:SO2+X2+2H2O→H2SO4+2HX (X:Cl,Br,I)漂白失效 SO2制备:Na2SO3 + H2SO4→Na2SO4 + H2O + SO2↑ 浓硫酸制盐酸、硝酸是利用:高沸点,难挥发性 浓硫酸的特性:脱水性:即腐蚀性(黑面包实验: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吸水性:吸收水(干燥气体除了NH3,H2S,HBr,HI) 强氧化性:Cu+2H2SO4(浓)→(加热)CuSO4 + SO2↑+ 2H2O(一半酸性一半强氧化性) C + 2H2SO4(浓)→(加热)CO2↑+ 2SO2↑+ 2H2O(强氧化性) 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SO42-的检验:先加HCl无现象再加BaCl2 重晶石BaSO4钡餐&白色颜料 (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胆矾CuSO4·5H2O

皓矾ZnSO4·7H2O 绿矾FeSO4·7H2O 明矾KAl(SO4)2·12H2O 湿润的石蕊试纸遇SO2变红,遇Cl2先红后白,遇浓硫酸先红后黑。 工业制硫酸:制SO2:沸腾炉: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制SO3:接触室:2SO2 +O2 (催化剂加热) 2SO3 制H2SO4:吸收塔:SO3 +H2O → H2SO4(用浓硫酸吸收)固氮:N2单质→氮的化合物(固氮三法) NH3与水:NH3+H2O NH3·H2O NH4++OH- NH3与酸反应:NH3+HCl→NH4Cl(白烟) 雷雨发庄稼:(1)N2+O2→2NO;(2)2NO+O2→2NO2; (3)3NO2+H2O→2HNO3+NO(硝酸酸酐:N2O5) 工业制硝酸:N2+3H2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铵盐都具有的性质是离子晶体;都能溶于水; 受热易分解(NH4Cl→(加热)NH3↑+HCl↑) 遇碱会放氨气(NH4Cl + NaOH→(加热)NaCl+NH3↑+H2O) NH4+检验: 1.加入NaOH加热; 2.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蓝NH4++OH-→(加热)NH3↑+H2O 实验室制氨气:2NH4Cl+Ca(OH)2→(加热)CaCl2+2NH3↑+2H2O 除杂:碱石灰(混合物NaOH,CaO) 第六章揭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 反应速率:1.内因: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关于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酸碱滴定_关于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 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滴定》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知识点1】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知识点5】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 1.根据c(待测)=c(待测)V(标准)V(标准) 因c(标准)与V(待测)已确定,因此只要分析出不正确操作引起 V(标准)的变化,及分析结果。 强酸滴定强碱误差分析:标准液体积偏大,实验结果就偏大,反之,实验结果偏小 2.常见误差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酚酞作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1、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大,滴定结果c偏高: ①滴定前未排除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②滴定前俯视读数或滴定后仰视读数或二者都发生; ③用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仰视读数; ④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直接盛放标准液; ⑤锥形瓶用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⑥把移液管尖端部分的残留待测液也吹入锥形瓶中; ⑦滴定时,溶液快速成线流下,而使终点确定过迟;

⑧标准液滴入锥形瓶外,或滴在靠瓶口处的内壁上而未用蒸馏水冲入瓶内: ⑨标准液配制好后,倒进未用此液清洗过的试剂瓶再取用。 2、下列操作会使盐酸的体积变小,滴定结果c偏低: ①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了有气泡; 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③有刻度的移液管移液时俯视读数; ④滴定管或移液管未用待测液润洗就直接量取待测液; ⑤移液管尖嘴处悬挂的一滴待测液未“靠”入锥形瓶中; ⑥待测液附着在锥形瓶口处未用水冲入瓶内; ⑦锥形瓶摇动时,有待测液溅出; ⑧待测物是固体,称量时,已吸潮; ⑨近终点时,就停止振荡锥形瓶;或确定终点过早; ⑩盛装过酸液的锥形瓶未经充分洗涤又用来盛装待测液。 3、下列操作对滴定结果无影响: ①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盛装待测液; ②向锥形瓶中注入待测液后,又用蒸馏水冲稀。 1、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的溶液浓度。 2、酸和碱的中和能力是指一定物质的量的酸(或碱)完全中和所消耗的碱(或酸)的能力,而不是指酸碱中和后溶液的pH=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