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知识分享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知识分享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知识分享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知识分享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

规律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陈丽娜

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6句话:“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如:“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必须注意的是,变调仅指调值的改变,而非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即从[214]变为[35],而调类并没有改变,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以往“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的说法,帮助学员真正认识变调的本质。

三、“上加非上变半上”。

即当上声音节位于非上声音节(包括阴平、阳平、去声)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这里分类进行例举:

1、上声音节位于阴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广西、火车、海滨、语音、抵消、小说。”

2、上声音节位于阳平音节之前的实例有:“朗读、祖国、讲台、旅行、导游、海洋。”

3、上声音节位于去声音节之前的实例有:“法律、讨论、否认、语气、感谢、土地。”

这条规律也比较简单,实际上可以看做上声音节为了和其后的音节衔接顺畅、追求发音自然,而丢掉后半段[14]上升的尾巴。但是在莆仙地区,由于受到方言影响,学员的实际运用还是比较困难的,其突出表现就是明明知道[214]要变为[211],却总是念不到位。因此,必须通过反复的分类例举、朗诵练习和日常生活的多次应用,才能帮助学员真正掌握这一规律。

四、“上轻相连看轻声”。

即当上声音节位于轻声音节之前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取决于轻声音节的本调和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这种组合的变调比较复杂,在教学中也最难把握。莆仙地区学员的语感相对较差,学习普通话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遇到这种组合他们往往无从下手。想让学员真正掌握并运用好这种组合的变调形式,必须讲明这种组合的内在区别和变调特征。

1、轻声音节的本调是非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如:“好的、老了、满了、斧头、晚上、老实、宝贝、尾巴、我们、你们。”这类组合运用了“上加非上变半上”的变调规律,通俗易懂易接受。但也存在特殊情况,如“倒腾、主意、矫情”等,其上声音节的调值竟然是由[214]变为[35],这些词语的读音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渊源,在其没有形成正式的规律前,教学中只能把它作为例外来处理,应注意引导学员把握主流规律,不能与例外情况混为一谈。

2、轻声音节的本调是上声音节时,上声音节的调值变化又取决于轻声音节在词语中的性质与地位。

(1)当某个词语组合以上声音节为主,以轻声音节为辅,即轻声音节在词语中大多为虚化的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都可以视同“非上”音节。该词语组合因此可以套用“上加非上变半上”的规律,其中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

[211]。如:“椅子、矮子、本子、耳朵、显摆、抖搂、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马虎。”这些实例中,“椅子、矮子、本子”中的“子”是后缀,属于虚化的语素。“耳朵、显摆、抖搂”中的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为表义语素,词义基本上是由该语素来传递的;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则为别义语素,在词语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词义,也是虚化的语素。“姐姐、奶奶、姥姥、宝宝、痒痒”等是都是叠音名词,在北京口语或其他方言中都能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并且也表示同样的意义,因此其中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的地位是附属的,同样属于虚化的语素。“马虎”所表达的意义和其组成的两个语素都没有直接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词汇,在这个词汇中,上声音节和轻声音节都没有实在意义、同属虚化语素,因此也适用本条变调规律。

(2)当某个词语组合以轻声音节为主,即轻声音节是表义语素或限定性的表义语素时,这类轻声音节便可以视同“上声音节”。该词语组合因此可以套用“上上相连变[35]”的规律,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如:“老鼠、老虎、指甲、想起、水里、眼里、哪里、想想、管管、舔舔、走走。”这些实例中,“老鼠、老虎、小鬼”的“老”或“小”虽然是上声音节,却只是起到前缀的作用,表义基本是由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来完成的。“指甲”为前偏后正的偏正式词语,词语的意义主要依托在“甲”这个轻声音节之上。在“想起、水里、眼里、哪里”中,“想”不等于“想起”、“水”不等于“水里”等等,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对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有限定作用。“想想、管管、舔舔、走走”是重叠形式的动词,第二个语素(轻声音节)对第一个语素(上声音节)同样有限定作用。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

《》--xx 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 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6句话: “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如: “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必须注意的

普通话声调

普通话声调 一、普通话声调介绍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因此,声调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象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 描写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1、阴平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例如: 青春光辉春天花开公司通知新屋出租 2、阳平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 5 。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例如: 人民银行连年和平农民犁田圆形循环 3、上( shǎng )声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例如: 彼此理解理想美满永远友好管理很好 4、去声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例如: 下次注意世界教育报告胜利创造利润 二、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1、念半上── 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例如: 每天m titiü n每年m t i niá n 每月m t iyu a 2、念直上,像阳平一样── 上声跟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变成升调,跟阳平一样(或近似阳平)。调值由214变成24或35。例如: 美好mtihǎo厂长chǎngzhǎng领导lǐngdǎo 音变(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常考音变

普通话中的音变 一、变调: 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 二、轻声: 1、什么是轻声?

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 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 [名]哥哥和弟弟) 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 能干n ?nggà([形]有才能,会办事) 能干n ?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 言语y ányǔ([名]指所说的话) 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 运气y ùnq?(词组。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 运气y ùqi ([名]幸运) 3、轻声的规律 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 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 是吗他呢看啊走吧 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 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 ③、名词的后缀“子、头”:

桌子椅子木头石头 ④、方位词: 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 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 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 ⑥、表示趋向的动词: 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 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 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 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①、区别词性: 盖(动词)--盖儿(名词) 个(量词)--个儿(名词)

普通话基本知识竞赛50题

普通话基础知识竞赛50题 选择填空:每题均有一个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将其 代码填入题后括号内。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一条款是哪项法律规定的。----(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新世纪推普目标中提出哪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 D )

A、2007年 B、2008年 C、2009年 D、2010年 3、经国务院批准,每年几月份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D ) A、6 B、7 C、8 D、9 4、唐山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最大差别是-------------------( C ) A、声母 B、韵母 C、声调 D、前三项均是 5、普通话是以什么为标准音---------------------------------( C ) A、南方语音 B、北方语音 C、北京语音 D、前三项均是

6、《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是哪一年向全国推广的。---------------( C ) A、1955 B、1956 C、1958 D、1998 7、下面四个双音节词语中都有“劲”字,但有一个读音与其它不同( D ) A、苍劲 B、遒劲 C、雄劲 D、有劲 8、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是介绍的“介”,这个合体字的读音有几种(B )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9、“雕琢”的“琢”字与“磨灭”的“磨”字组合成一个词语,这一词语具有思考的意思时,应该怎样读。----------------------------( A )

播音与主持:普通话语音知识理论基础

播音与主持:普通话语音知识理论基础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通用语言,青少年朋友们能用准确、清晰、规范的普通话表达与交流,那可是非常自豪的事情呢!那么,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你的普通话一定不能差,然而我们又该怎么练习普通话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要注意的是,虽然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就其整个语音体系来说,并不包括北京的一些土语、土音的,比如北京方言说老师,常说成lǎoer,说吝啬是抠门儿,这都是不规范的,朋友们可不能理解为北京话就是普通话啊。 汉语一般分为八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他们与汉语普通话在语词、语音、语调方面存在差异。 大家都学习过汉语拼音,知道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调4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是构成音节非常重要的成分,即使声母韵母相同,如果它们的声调不同,就成了不同的音节,代表不同的意义呢。 艺术类有很多专业,相信播音主持是其中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一个

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人职业将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和亮点。播音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等能力,能担任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教程 (一)声母 声母21个,按照发音部位分为七类: (1)双唇音:b、p、m (2)唇齿音:f (3)舌面音:j、q、x (4)舌根音:ɡ、k、h (5)舌尖前音:z、c、s (6)舌尖中音:d、t、n、l (7)舌尖后音:zh、ch、sh、r 其中,n 又叫鼻音,l 又叫边音;z、c、s 又叫平舌音,zh、ch、sh、r 又叫翘舌音。 发音部位分别为: 1、双唇音 b 双唇紧闭,气流经口腔破唇而出,但不是用力送气,如玻字开始的发音。 p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用力尽量送出。 m 鼻音。紧闭双唇,嗓子用力,气流经过鼻腔,由鼻孔透出。

普通话声调及变调

普通话的声调 一、声调的相关概念 声调:声调是指汉语音节所固有的,能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调类:调类就是声调的类别。普通话声调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四个声调。 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即指声调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 调值的标记法:音节声调的调值通常采用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即用条竖线表示声音的高低,由下面最低点到上面最高点分为度,即:低、半低、中、半高、高,分别用1、2、3、4、5表示。普通话的声调调值为: 阴平——55不升也不降,是高平调。 阳平——35从中起音往上升,是高升调。 上声——214先降再扬起,是降升调。 去声——51从高降到最低,是全降调。 二、声调的发音规则 阴平的发音规则:声音高而平,大体没有升降的变化。 阳平的发音规则:声音从中高音升到高音,由3度到5度。起调略高,发音后逐渐上移,达到与阴平一样的音高高度。注意起调要保持较高,直接上升不拐弯。 上声的发音规则:发音时由半低起,先降后升,由2度降1度,再升到4度。起音比阳平的音高低一度,注意气息在音调向下降时要稳定,升时要加强。上声的降升变化是平滑的曲线变化,不要有硬拐弯的感觉。 去声的发音规则:起音时音高与阴平一样,发音后直降到最低度。注意发音时要控制气息,起调要高,下降要迅速、干脆、不拖沓。 声调训练: 1.按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念下面的音节。 一姨乙艺yī yíyǐyì辉回毁惠huīhuíhuǐhuì 风冯讽奉fēng féng fěng fèng飞肥匪费fēi féi fěi fèi 通同桶痛tōng t?ng tǒng t?ng 迂于雨遇yūyú yǔyù 讴偶藕怄ōu?uǒu ?u 2.双音节对比训练。 阴平+阴平:交通出发波涛鲜花阴平+阳平:奔流蹉跎观察生活 阴平+上声:书法山谷终点倾吐阴平+去声:听众膝盖欢乐机智 阳平+阴平:长期迎接明天研究阳平+阳平:岩石儿童从容国旗 阳平+上声:雄伟没有即使营养阳平+去声:回忆于是难道文化 去声+阴平:汽车大约健康信息去声+阳平:化学调查住房事宜 去声+上声:具有袖口跳舞后悔 练习材料: 1. 伟大山河美丽天然宝藏资源满地阶级友爱 2.中流砥柱身强体健精神百倍心明眼亮光明磊落山明水秀花红柳绿 3.路东住着刘小柳,路南住着牛小妞, 刘小柳拿着大皮球,牛小妞抱着大石榴, 刘小柳把大皮球送给牛小妞,牛小妞把大石榴送给刘小柳。 4.老史捞石 老师老是叫老史去捞石,老史老是没有去捞石。 老史老是骗老师。老师老是说老史不老实。 5.一篓油一篓油,油不漏,两篓油,油漏篓,三篓油,油不漏,四篓油,油漏篓。 6.七枝长枪 手拿七技长枪上城墙,上了城墙手耍七枝长枪。 见枪不见墙,见墙扔了枪,眼花缭乱,武艺高强。

普通话基本知识

普通话基本知识 普通话基本知识 (一)基本知识 1.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 际用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内涵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称 华语。普通话在明朝清朝称官话,在宋朝以前,普通话还被称作通语、凡语、雅言等。普 通话和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因而人们狭义指称普通话时,主要指普通话语音。 2.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表意义的功能。语 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物理属性表现为,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 音质四种要素。生理属性表现为语音通过人的发音器官一系列运作形成,如,肺部呼出气流,通过气管至喉头,作用于声带、咽头、口腔、鼻腔等,形成不同音质的语音。社会属 性表现为用什么语音形式来表示什么意义,不由个人决定,而由社会约定俗成,比如称自己,汉语语音形式是wǒ(我),英语语音形式是[ai](I),俄语语音形式则是[ia](Я) 3.《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根据普通话语音系统制定的给汉字注音 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它于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批准颁布施行。其由五部分内容组成: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汉语拼音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字母有四种体式:大楷、小楷、大草、小草。每个字母所代 表的音叫本音,本音用来拼音。为便于称呼,每个字母还有名称音。为方便教学,在声母 本音后配上不同元音,这样发出的音叫呼读音。比如:字母b的本音是[p],名称音是 [pε],呼读音是[p&7885;]。 4.音节。音节是语音最小的自然单位。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比如“老百姓”三个字,读出来就是三个音节:lǎo bǎi x?ng。普通话有400个基本音节,加上声调,一共有1200多个音节。从结构看,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合而成,普通话音 节可以无声母,但必须有韵母和声调。根据声母的有无,普通话音节分为有声母音节和 “零声母音节”两类。从音色看,普通话音节由辅音音素和元音音素组成,一个音节可以 无辅音,但必须有元音。普通话的一个音节至少由一个音素构成,至多由四个音素构成。 5.音素。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对音节分析得出的最小语音单位。通常认为普通话共有 32个音素(指的是音位性质的音素)。比如:音节zhuan包含了zh、u、a、n四个音素 6 元音。元音是音素的一类,普通话有10个元音:a、o、e、i、u、?、ê、-i(前)、-i(后)、er。元音的发音特点:发音时,气流较弱,气流在咽头、鼻腔、口腔不受阻碍,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紧张状态,声带振动,发音响亮。 7.辅音。辅音是音素的一类,普通话有22个辅音:b、p、m、f、d、t、n、l、g、k、h、j、q、x、zh、ch、sh、r、z、c、s、ng。辅音的发音特点:发音时,气流较强,气流

普通话语音知识摘录

普通话语音知识摘录" 普通话语音知识摘录" a:门前有八匹大伊犁马,你爱拉哪匹马拉哪匹马(《伊犁马》)。 e: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不知是鹅过河,还是河渡鹅(《鹅》)。 i: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阿姨来摘果,七个花篮儿手中提。七棵树上结七样儿,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七棵树上结七样儿》)。 u:鼓上画只虎,破了拿布补。不知布补鼓,还是布补虎(《鼓上画只虎》)。 i-ü:这天天下雨,体育局穿绿雨衣的女小吕,去找穿绿运动衣的女老李。穿绿雨衣的女小吕,没找到穿绿运动衣的女老李,穿绿运动衣的女老李,也没见着穿绿雨衣的女小吕(《女小吕和女老李》) er:要说“尔”专说“尔”/马尔代夫,喀布尔/阿尔巴尼亚,扎伊尔/卡塔尔,尼伯尔/贝尔格莱德,安道尔/萨尔瓦多,伯尔尼/利伯维尔,班珠尔/厄瓜多尔,塞舌尔/哈密尔顿,尼日尔/圣彼埃尔,巴斯特尔/塞内加尔的达喀尔,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 -i(前):一个大嫂子,一个大小子。大嫂子跟大小子比包饺子,看是大嫂子包的饺子好,还是大小子包的饺子好,再看大嫂子包的饺子少,还是大小子包的饺子少。大嫂子包的饺子又小又好又不少,大小子包的饺子又小又少又不好(《大嫂子和大小子》)。 -i(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以不知为知之,不以知之为不知,唯此才能求真知(《知之为知之》)。 ai:买白菜,搭海带,不买海带就别买大白菜。买卖改,不搭卖,不买海带也能买到大白菜(《白菜和海带》)。 ei:贝贝飞纸飞机,菲菲要贝贝的纸飞机,贝贝不给菲菲自己的纸飞机,贝贝教菲菲自己做能飞的纸飞机(《贝贝和菲菲》)。 ai-ei:大妹和小妹,一起去收麦。大妹割大麦,小妹割小麦。大妹帮小妹挑小麦,小妹帮大妹挑大麦。大妹小妹收完麦,噼噼啪啪齐打麦(《大妹和小妹》)。 ao:隔着墙头扔草帽,也不知草帽套老头儿,也不知老头儿套草帽(《扔草帽》)。 ou:忽听门外人咬狗,拿起门来开开手;拾起狗来打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从来不说颠倒话,口袋驮着骡子走(《忽听门外人咬狗》)。 an:出前门,往正南,有个面铺面冲南,门口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它的蓝布棉门帘,棉铺面冲南,给他挂上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面冲南(《蓝布棉门帘》)。 en:小陈去卖针,小沈去卖盆。俩人挑着担,一起出了门。小陈喊卖针,小沈喊卖盆。也不知是谁卖针,也不知是谁卖盆(《小陈和小沈》)。 ang:海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海水长》)。 eng:郑政捧着盏台灯,彭澎扛着架屏风,彭澎让郑政扛屏风,郑政让彭澎捧台灯(《台灯和屏风》)。 ang—an:张康当董事长,詹丹当厂长,张康帮助詹丹,詹丹帮助张康(《张康和詹丹》)。 eng—en:陈庄程庄都有城,陈庄城通程庄城。陈庄城和程庄城,两庄城墙都有门。陈庄城进程庄人,陈庄人进程庄城。请问陈程两庄城,两庄城门都进人,那个城进陈庄人,程庄人进那个城?(《陈庄城和程庄城》) ang—eng:长城长,城墙长,长长长城长城墙,城墙长长城长长(《长城长》)。 ia:天上飘着一片霞,水上飘着一群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挽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鸭和霞》)。

普通话变调(教案)

第六节普通话的变调 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 ①、上声变调 ②、“一”“不”变调 ③、轻声 ④、儿化 ⑤“啊”的音变 一、上声变调 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

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 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1)上声+阴平(211+55) 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 (2)上声+阳平(211+35) 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 (3)上声+去声(211+51) 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

(4)上声+轻声 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 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 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 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前两个变阳平 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 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前一个变半上, 第二个变阳平。

推广普通话基本知识试题

推广普通话基本知识试题 * 推广普通话基本知识试题 一、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 20XX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共四章二十八条。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7、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8、国家从 1998 年起将每年 9 月份的第 3 周规定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04年是第 7 个全国推普周,时间是9月12日-9月18日,主题是: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05年是第 8 个全国推普周,时间是9月11日-9月17日,主题是: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06年是第 9 个全国推普周,时间是9月10日-9月16日,主题是:普通话——五十年推广,新世纪普及。 07年是第 10 个全国推普周,时间是9月9日-9月15日,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9、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分为三级六等,要求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其他教师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什么是规范字?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⑴简化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与此对照的繁体字即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限制使用(如“館”是“馆”的繁体,“場”是“场”的繁体,“莊”是“庄”的繁体等)。 ⑵正体字中的选用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与此相对的异体字

普通话语音与发声完整版1

《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说明 《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是传媒艺考的基础必修课。因在艺考面试过程中,要求普通话发音要清晰、准确,发声要圆润、朴实、响亮、集中、结实、有力,发音中信息传递要准确、发声中信息传递要有效。为满足艺考客观要求,本教学大纲根据宜昌远方文化传播公司《2010年传媒专业艺考教学计划》制定。总学时28学时,《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晨训》教学大纲另行设计。 本课程是传媒相关专业前期备考过程中的基础课,也是备考播音与主持、表演、空乘、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启蒙必修课。 2、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解决的是有声语言的“硬件”问题,即解决发音中信息传递准确问题、发声中信息传递有效问题。通过讲授理论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不仅系统的掌握普通话语音学和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中能熟练运用发音、用声技巧,避免、纠正语音和发声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音方法、发声技巧,以适应艺考相关专业面试要求。 3、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普通话发音为明线贯穿全程,以发声为辅线镶嵌其中。发音包括声母、 韵母、声调、吐字归音、语流音变;在发音教学中有机穿插发声中的呼吸控制、口腔控制、 喉部控制、共鸣控制、声音弹性以及情声气结合等内容。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发音与发声的 知识,并逐步认识和纠正发音、发声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发音、发声方法。 2)教学重点:发音教学重点包括声母的发音部位、方法、条件以及发音过程;韵母的发音条件 与特点及注意事项;声调的调值、调形及注意事项;吐字归音的枣核形;语流音变中的儿化 韵。发声教学重点包括气息控制中的胸腹式联合呼吸;口腔控制中的唇、舌力度与灵活度; 共鸣控制中的口腔共鸣;声音弹性中的强弱、虚实、快慢、高低等变化;情声气控制把握三 者关系及具体运用。 3)教学难点:声母发音过程、边鼻音、平翘舌、舌面音;韵母发音条件、前后鼻音、ie与üe、 er;声调中的上声;吐字归音中的叼住弹出、拉开立起、趋向鲜明干净利落;语流音变中的 上上音变、儿化韵发音特征。发声中丹田气、唇舌灵活与力度、口腔开度、暖声、情感抒发。 4)教学方法: ①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组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改进教师单一

最新普通话变调大全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 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 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 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 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 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 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 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 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 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 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 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 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 上声变调小结: 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上声读24机会多,仅次于半上211,24的机会少。

普通话声调基础知识

普通话声调基础知识 本文是关于普通话声调基础知识,感谢您的阅读! 一、普通话声调介绍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因此,声调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象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 描写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1、阴平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 例如:青春光辉春天花开公司通知新屋出租 2、阳平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5。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 例如:人民银行连年和平农民犁田圆形循环 3、上(shǎng)声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 例如:彼此理解理想美满永远友好管理很好 4、去声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

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 例如:下次注意世界教育报告胜利创造利润 二、上声的变调(本文详细内容请查看: 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1、念半上──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例如: 每天měitiān每年měinián每月měiyuè 2、念直上,像阳平一样──上声跟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变成升调,跟阳平一样(或近似阳平)。调值由214变成24或35。例如:美好měihǎo厂长chǎngzhǎng领导lǐngdǎo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从汉语语音中特有的声调系统入手,对变调的内涵以及变调的基本类型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比较难掌握的上声变调现象进行具体研究。说明上声变调现象的普遍性,解释它基本的,常见的三种变调类型。此外,还对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调问题进行探究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调变化,只不过不同的语言,实现语调变化的方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最后,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关于上声变调问题和语调问题的教学方法。 标签:上声变调语调教学 一、变调的内涵及其基本类型 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由音高构成;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格式。在汉藏语系中一些语言的音节是有声调的,而在包括印欧语系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语系的音节是没有固定的音高格式的。可见声调并不是音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也不是每个语系所必备的。但对于汉语来说,声调十分重要,同一个音节“[PA]”在汉语中可以念成四种音高格式,即汉语的四个声调,阴平[PA55](巴),阳平[PA35](拔)、上声[PA214](把)、去声[PA51](坝)。它的音高格式有平,升、曲降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义。而这些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被称为调值,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是: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聲(51)。声调在汉语中因为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显得十分重要。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变调。音节的变调大部分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形成的。在汉语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以下几种: (一)“一、不”的变调 (二)“七、八”的变调 “七、八”放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为35,但也可以不变。如:七岁、七块、八岁、八路 (三)上声的变调 二、上声的变调及其常见类型 上声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或单用时调值不变,但在实际交际中因为常常与其他字词连用,因此上声可以纯粹地读为原调的情况几乎很少,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会发生变调现象,读为35或2l。上声比较常见的变调类型有以下几种:

第五讲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声的变调

第五讲普通话水平测试上声的变调 汉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固定的声调,但在音节与音节连接得很紧密得时候,有些音节得调值又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⒈上声的变调 上声是个曲折调,又比较长,在快速连读时常常会挤短、扯直,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上声的变调规律如下: ①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例如:“好米”听起来象“毫米”“马场”听起来象“麻场” 如果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都变成近似阳平的调值。例如:展览馆、洗脸水。有的词语第一个音节可以变阳平,也可以变“半上”,这与词语内部语法结构有关。例如:纸老虎、小组长等②上声+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半上”+非上声 例如:很高很长很大老张老王老赵 ②上声字后如果是轻声音节,这个上声字一般要根据它后面轻声字原来的声调来变化。 上声+轻声(非上声字)→“半上”+轻声 例如:喜欢你们早上 上声+轻声(上声字)→阳平+轻声 例如:老虎想想洗洗 但是有两类“上声+轻声(上声字)”的词是按上声+轻声(非上声字)“的规律变化的。这两类是: A、上声+“子”(轻声)→“半上”+“子”(轻声) 例如:椅子斧子板子 B、亲属称呼中上声字的重叠→“半上”+轻声 例如:姐姐奶奶姥姥 二、上声声调的辨正 上声在四声里难度最大,常见的毛病有三:一是低音段不够低,不够长。二是起音过高,因而降幅大。三是上升段或是没有,或是收音过重。 矫正方法:低音段11最重要,须保持足够的长度;起音防止过高,形成明显降势;升段音高幅度虽然大,可是要快;收尾可以强,可是要防止夸张;缺少升音段的要补上。 练习一: 下列词语或句子中最后一个音节如果是上声,请按2114调值发音。 阅览特准跳舞路阻六百不买絮语地理报纸 山高路远粉红的四米每件四块五 春眠不觉晓(2114),处处闻啼鸟(2114)。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114)。 练习二:

普通话口语训练教案

第一部分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训练 第一节普通话声母 教学内容: 声母的分类、发音、辨正及训练。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普通话21个声母的发音要领,读准每个声母。 训练要点: 1.读准各声母,克服方言的影响; 2.声母辨正:z、c、s—zh、ch、sh,n—l,r—l,j、q、x—z、c、s等; 3. 河南方言声母发音辨正。 教学时数: 6课时 一、声母的分类:21个声母,分7类 1.双唇音:b p m 2.唇齿音:f 3.舌尖前音:z c s 4.舌尖中音:d t n l 5.舌尖后音:zh ch sh r 6.舌面音:j q x 7.舌根音:g k h 二、声母的发音 1.双唇音: b 作发音示范

例:baibüo bǎo bai biàn bi?byi bǐbüo bàn bünbù背包宝贝辨别卑鄙包办颁布p作发音示范 p?p?ng piünp? pǐpai p?ngpài p?ngpüng piüngpáng p?npán 例:批评偏僻匹配彭湃乒乓偏旁拼盘m作发音示范 mǎimài mtimǎn mángmù m?m? mámù m?ngm?ng màom?例:买卖美满盲目秘密麻木命名茂密2.唇齿音: f 作发音示范 例:方法仿佛丰富非法纷纷吩咐夫妇发放发奋防范3.舌尖前音: z作发音示范例:自在 c作发音示范 例:从此层次仓促苍翠参差 s作发音示范 例:思索色素 4.舌尖中音 d作发音示范 例:达到等待地点大胆电灯断定单独调动地道 t作发音示范 例:团体探讨淘汰梯田忐忑滔天天体饕餮体坛

n 作发音示范 例:恼怒能耐扭捏奶奶 l作发音示范 例:力量理论联络历来冷落老练流利劳力玲珑 5.舌尖后音: zh作发音示范 例:政治战争指正住宅专职珍珠制止郑州纸张扎针挣扎ch作发音示范 例:常常长城出产出差惆怅拆除超车赤诚抽查出场传抄sh作发音示范 例:事实手术省事世上山水声势绅士顺手设施上士闪烁r作发音示范 例:仍然容忍柔弱闰日柔韧软弱嚷嚷荣辱如若茸茸人人6.舌面音: j 作发音示范 例:经济解决季节接近家具见解军舰洁净简洁绝技基金q 作发音示范 例:亲切请求气球前期乞求恰巧七千群情千秋欠缺全勤x作发音示范 例:学习现象消息小心新鲜鲜血信心血型现行肖像纤细7.舌根音: g作发音示范

播音主持专业普通话语音知识(六)绕口令练习

播音主持专业普通话语音知识(六)绕口令练习 绕口令练习 1. b、p (1)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2)炮兵攻打八面坡,炮兵排排炮弹齐发射, 步兵逼近八面坡,歼敌八千八百八十多。 (3)张伯伯,李伯伯,饽饽铺里买饽饽,张伯伯买了个饽饽大,李伯伯买了个大饽饽,拿回家里喂婆婆,婆婆又去比饽饽,也不知张伯伯买的饽饽大,还是李伯伯买的大饽饽。 (4)有个面铺门冲南,门上挂着蓝布棉门帘;面铺挂上蓝布棉门帘,面铺门冲南;面铺摘了蓝布棉门帘,瞧一瞧,面铺门,还冲南。 (5)出南门,进皮铺,买了块麂皮补皮裤;是麂皮,补皮裤;不是麂皮不必补皮裤。 (6)老彭拿着一个盆,路过老陈住的棚,盆碰棚,棚碰盆,棚倒、盆碎棚压盆。老彭要陪老陈的棚,老陈要陪老彭的盆,老陈陪着老彭去补盆,老彭帮着老陈来补棚。 (7)拆东壁,补西壁;拆南壁,补北壁。拆壁,补壁,拆壁缝,补壁洞。 2. d、t (1)东洞庭,西洞庭,洞庭山上一根藤,藤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定铜铃静。

(2)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 (3)断头台倒掉短单刀,歹徒登台偷短刀,断头台塌盗跌倒,对对短刀叮当掉。 (4)吃葡萄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 (5)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就别炖我的炖冻豆腐。要是混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弄坏了我的炖冻豆腐,那就吃不成我的炖冻豆腐。 (6)调到敌岛打特盗,特盗太刁投短刀,挡推顶打短刀掉,踏盗得刀盗打倒。 (7)大兔肚子大,小兔肚子小。大兔比小兔肚子大,小兔比大兔肚子小。 3. b、d 长扁担,短扁担,长扁担比短扁担长半扁担,短扁担比长扁担短半扁担,短扁担绑在板凳上,长板凳不能绑比长扁担短半扁担的短扁担,短板凳也不能绑比短扁担长半扁担的长扁担。 4. f、h (1)粉红墙上画凤凰,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红粉凤凰,黄凤凰。 (2)粉红女发奋缝飞凤,女粉红反缝方法繁。飞凤仿佛发放芬芳,方法非凡反复防范。反缝方法仿佛飞凤,反复翻缝飞凤奋飞。 (3)老方扛着个黄幌子,老黄扛着个方幌子。老方要拿老黄的方幌子,老黄要拿老方的黄幌子。老黄老方不相让,方幌子碰破了黄幌子,黄幌子碰破了方幌子。 (4)华华有两件粉红衣,红红有两件太空服,华华想要太空服,红红想穿粉红衣。华华送红红一件粉红衣,红红给华华一件太空服,她们每人都有一件粉红衣和一件太空服。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 一、变调: 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 2、“一”、“不”的变调 二、轻声: 1、什么是轻声? 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 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ì ( [名]哥哥和弟弟)

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 能干n énggà ([形]有才能,会办事) 能干n é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 言语y ányǔ ([名]指所说的话) 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 运气y ùnqì (词组。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 运气y ùqi ([名]幸运) 3、轻声的规律 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 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 是吗他呢看啊走吧 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 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 ③、名词的后缀“子、头”: 桌子椅子木头石头 ④、方位词: 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 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 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 ⑥、表示趋向的动词: 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 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 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

上声变调说课稿

上声变调说课稿 一、说大纲(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五年一贯制一年级和高职高专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社会交际活动中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门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程。 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基本特点,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正确发音;了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主要区别,结合方言进行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辨正练习;掌握朗读、演讲和说话的要求与技巧,能使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朗读和演讲;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要求,熟悉应试技巧等。 上声变调是本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基础之上。由于音变是在学生掌握了单音节字词发音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在音变现象中,上声变调是比较常见的。所以说,学好上声变调对于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本次说课为第二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二、说学情 五年一贯制的学生普通话基础较薄弱,因为他们的日常用语一般为方言和普通话,因此或多或少普通话都会受方音的影响;而且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对于母语——普通话基本上依靠平时说话、交际的积累,所以需系统地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及其发音技巧,能进行方音的辨正,达到用普通话准确、流利地进行交流、交际的目的。 三、说目标(教学目的)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普通话语流音变现象中上声变调的规律。 2.掌握上声变调在朗读和说话中规范的运用。 能力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在普通话口语交际中实际使用上声变调的能力。 德育渗透目标:

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让普通话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语言,并且积极主动地宣传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 四、说构思(教学设计) (一)导入(约1分钟) 以两组声调本不一样,但读起来却是一样的例子引出“什么是语流音变”、什么是“变调”,从而导出今天的主题“上声变调”。 (二)上声变调的几种规律(约12分钟) 1.解决重点:让学生朗读词语、句子,教师根据学生朗读后的情况,分重点讲解上声变调的几种规律并进行相对应的词语朗读训练。 2.解决难点:学生朗读三个以上的上声字,教师点拨,寻求音变规律。 (三)综合训练(约6分钟) 练习要领:上声变调的一般规则:“前变后不变” 词语、句子、绕口令等训练 训练意图:在口语训练中,让学生加强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四)课后作业布置(约1分钟) 朗读片段:P118页第(8)题 五、说学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纠错法:每个学生掌握内容的情况都不一样,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纠正,可以到达共同学习的目的。 练习法:学前练习法,可以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学后练习,则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上声变调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加强巩固;绕口令的练习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说教法(采用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在导入新课时,两组声调本不一样,但读起来却是一样的例子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讲解法:上声变调的规律学生不能系统把握,需要教师的讲解说明。(点拨作用。) 案例教学法:例子丰富,如上声词语、句子、绕口令等供学生朗读、训练。(激发学习热情、加强、巩固作用)

普通话手抄报推普语言文字小常识文字稿

普通话手抄报推普语言文字小常识 1、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为什么要大力推广普通话?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民族共同语的普及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维系民族团结,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3、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 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普通话与各民族语言的关系怎样? 各民族语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发展自己语言的自由。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应当教学普通话。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需要使用汉语的场合,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5、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消灭方言? 在处理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上,坚持社会语言生活主体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

用能力,并在必要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另一方面承认方言在一定 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推广普通话不是消灭方言。 6、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2010 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 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 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本世纪中叶以前,普通 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 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 更加适应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 7、普及普通话主要是普及哪四种用语? 第一成为教学用语,指各级各类学校采用普通话教学。 第二成为工作用语,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第 三成为宣传用语,指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第四 成为交际用语,指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交往基本上使用普 通话。 8、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在哪些领域? 学校、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和公共服务行业是推普的四 个重要领域,学校是普及普通话的基础阵地。党政机关在全社会 普及普通话方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广电等有声传媒对全社会有 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力,应当成为普及普通话的榜样。公共服务行 业应当成为全社会推普的窗口。 9、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形象大使是谁? 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形象大使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 10、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