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眼睛和眼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学习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学习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学习用具】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眼镜。

【课堂导学】

一、知识检测

1、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它能不能成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离透镜越来越近时,成像位置(像距)会怎样变化?

3、凹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二、导入新课

现场调查全班的近视率。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对近视眼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去矫正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研究的问题。

三、导学过程

(一)眼睛

自己阅读“眼睛”部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同学给全班同学讲解(放投影片,课本图5.4-1,眼球的结构)并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相当于一架(),它的镜头是(),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它的()相当于底片;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

2、睫状体起到什么作用?

3、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小组中两人一组,互相听说)。

4、你对眼睛部分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老师予以适当的解答)

(二)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

自己阅读课本第二段及图5.4-3,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近视的原因有哪两个?

2、利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是利用了凹透镜的对光线的()作用。

小组共同讨论,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一个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小组间进行交流,确定共同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远视眼

阅读课本第三段及图5.4-4,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有哪些?

2、如何矫正远视眼?

利用上面的实验,模拟远视眼及其矫正。

四、课堂检测

1、晶状体与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物体射来的光通过眼睛后,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像,但人感觉是________立的。

2、近视眼只能看清_______处的物体,看不清______处的物体,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__,可利用_______的_____作用来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_______处的物体,看不清______处的物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______,可利用_____的______作用来矫正。

4、小宇同学的爷爷,爸爸和小宇自己都戴着眼镜,可是,祖孙三人所戴的镜子不同,请回答:①小宇爷爷戴的老花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②小宇爸爸戴的近视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③小宇自己戴的远视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

5、.小亮同学将一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中心25cm处形成一个亮点,该镜是_______透镜,它的焦距是_________。

6、.近视眼与正常眼的区别是________,矫正的办法是用________透镜做眼镜。

7、小丽同学把蜡烛从凸透镜前3倍焦距(3f)的地方移到一点五倍焦距(1.5f)的地方,凸透镜所成的像()

A.始终是缩小的B.始终是放大的

C.逐渐变大的D.逐渐缩小的

8、小明用奶奶的老花镜镜片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5cm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若小明想通过此老花镜的镜片看微雕作品上较小的图案,则作品到透镜的距离应满足A.小于5cm B.大于5cm

C.大于10cm D.大于5cm小于10cm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

地球地图一轮复习学案

《地球与地图》学案 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 高考目标定位 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请先阅读‘知识框架’,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并能复述;然后阅读‘考点分频’,了解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再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部分,10分钟时间识记,并找出自己的疑惑点;最后完成预习检测。 一、知识框架

二、考点分频 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赤道周长为千米,平均半径为千米。 (二)经纬网 1.定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3经度 _______ (0°纬线) ______________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 ,向北度数增大,以南 , 向南度数增大 从0°经线向东、东为 ,向东度数增大,向西为 ,向西度数增大 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经纬网的应用 (1)定地理坐标:如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的对趾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是 。 (2)定距离:一个纬度的距离是 ,一个经度的距离是 。 (三)地图的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定向法: 。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 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 ,纬线指示 。 2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1)图幅大小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____,内容越______。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____,内容越_______。 (2)实地范围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____,内容越________。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____,内容越________。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_____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_____的比例尺。 3.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_________)和文字、数字(_________)。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全册)

北京课改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体现新课标思想: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他们能够学数学,爱数学,创造条件,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在解决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改力度。在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共有十二个单元:(1)乘法;(2)实际问题;(3)实践活动1;(4)年、月、日;(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6)实践活动2;(7)平移、旋转和对称;(8)分数的初步认识;(9)小数的初步认识;(10)方向与路线;(11)统计初步知识;(12)总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会用两步计算解答连乘、先除后乘(或再除)与先乘后除等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去想。 5、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和购买饮料要用的钱数。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7、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世纪等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8、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地形地势特征导学案

万善初中八年级上期地理导学案 主备教师:申丹丹,审核领导: ___________ ,执教:申丹丹,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1. 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A.山地、高原 B.山地、高原 C.丘陵、平原 D.高原、盆地 2. 五种地形类型中占我国陆地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A.山地B .丘陵C .高原D .平原 3?“我国既有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也有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此叙述最足以说明哪一项地理事实?() A.疆域面积广阔 B. 地势高低起伏很大 C.地势向东逐级下降 D. 主要河川多由西向东入海

4.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是描写那里的景观( )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成都平原D内蒙古高原 6. 我国第一阶梯上的典型内陆高原盆地是( ) A .准噶尔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7. 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我国水能资源东部地区更丰富。 B、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C使我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D是我国内陆地区降水丰富。 二、读图综合题 8. 读我国沿36° N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 题:12分 (1 )我国地势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级阶梯地形以________ 为主,平均海拔在米以上。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N在第二、三阶梯经过的地形 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两地形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 山脉 (4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_________ 级阶梯上。 (5)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注入 _______________ 洋。 (6 )我国的地势对航运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水电开发的影响是 课1、这节课我收获了什么? 后 记 2、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了什么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1地球与地图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1地球与地图精品学案新 人教版必修1 地球与地图 【高考目标定位】 最新考纲目标在线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判定方向。计算距离等 2、地图上比例尺的计算及应用 3、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判定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5、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于应用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考纲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公里、赤道半径6378公里、平均半径6371公里。

3、其他常用数据:赤道的自转线速度1670千米/小时;30纬线自转线速度1447千米/小时;60纬线自转线速度837千米/小时 二、地球仪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 3、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对比:纬线经线形状圆半圆长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相等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三、地图的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右东左西;(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3、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泰山▲、15 32、7”中“▲”属于图例,“泰山、15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导学案资料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主备人:李嗣林审核人:梁世斌上课时间:第1-2周 第一节地球 一、【学习目标】 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一、预习导学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两极_________,赤道略鼓的_________。赤道周长:约_________千米。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

当地和地心连线(或是当地地平面的垂 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构成的二面角 赤道(即0°纬线)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_______向北、向南各划分为90°,_______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分别称为东经、西经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10° 20° 30° 40° 50° 10° 20° 30° 40°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三)、经纬网及意义: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二、案例探究1:定位 以常见经纬网图来理解经纬网的组成 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如上图中A点为(23°26′N,70°E),B点为(23°26′N,135°W),C点为(66°34′S,45°W)。 (2)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确定半球位置 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等。 3.确定区域位置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 与使用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二、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课时性原则。 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不允许一案多课。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是不符合课时性原则的。 2.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4.问题性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导学案的编制原则,但绝不是"知识习题化"。防止把导学案搞成"习题集",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5.层次性原则。

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教案

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教 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 姓名:班级: 一、知识结构: 1.解释下列数字的含义: 5.1亿平方千米 6371千米 4万千米 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下列哪个位置较合适:( ) A、120oE、1oN B、23、5oS、20oW C、40oE、 66.5oN D、90oS 、180o 2.分界线: ①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②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中、低纬度的分界线:④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⑤热带、温带的分界线⑥温带、寒带的分界线: 例2: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 点是:() A、0o、0o B. 180o、0o C. 160oE、0o D. 0o、20oW 3.列表比较: 米,再向正南走1000米,再向正西走1000米,则() A、正好回到原点 B、在原地的正东方 C、在原地的正西方 D、无法确定 A、时差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一年有四季 A、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B、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D、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 A. 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 B. 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 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 ① 4.山地的不同部位: 例7.某人左右两侧是山顶,前后两边是山谷,则他位于:()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盆地 二、综合训练: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三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西半球的 是 .属于低纬度的是 , 属于中纬度的是 , 属于高纬度的是 . (3) 、A、B、C、D四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位于寒带的 是 ,当太阳直射点C时,A点有现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导学案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课题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活动经验。 注重学生以往的学习和活动经验是学生同化数学新知的重要保障。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我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活动设计力求做到生动活泼,例如,通过观看《手影艺术》和“画一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种民主、和谐、不断体验的氛围中充分掌握从不同

位置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习的快乐。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 2.立足于用好用活教材,尊重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对教材有所突破,进行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多媒体 学生准备:若干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引导学生欣赏手影艺术。 2.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看手影图像发现了什么。 3.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手影艺术过渡到对图形观察的学习中,渗透变与不变的规律。 1.欣赏手影艺术。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下面是小红从不同位置给同一个物体拍摄的照片。分别写出是从什么位置拍摄到的。 二、探索新知,操作感悟。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各自拿出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组织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用这4个小正方体摆成例1中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摆好后,引导学生先观察立

地势和地形导学案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 学习目标: 1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2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1】前提测评: 1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一条重要的人口分界线是从的到云南省的。 2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是。 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等地区。 【活动2】自主学习 1.对照《中国地形图》可知:深色集中在,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浅色集中在,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2.读图《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22页图),思考: ①A是第阶梯B是第阶梯C是第阶梯 ②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 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活动3】小组合作: 1.读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完成活动1。(答案写 到课本图上) 2.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会产生什么 样的影响(答案整理在课本上)

当堂练习 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以什么为主() A.盆地、高原、山地 B.高原、山地、平原 C.盆地、平原、丘陵 D.丘陵、山地、平原 2.下列地势变化,与我国地势变化相符的是()。 3填充图册 小结与反思 地势总特点:高低, 呈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 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 地势呈分布第三级阶梯—— 一二级界线: 阶梯分界线二三级界线: 学习反思: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我国主要地形的分布及特点 【活动1】前提测评 1我国地势总特征为,。 2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 【活动2】自主学习 1.读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24页图)找出四大高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结合图) 2.读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三大平原,并完成下列连线题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以肥沃的黑土着称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地势低平,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华北平原 3.读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四大盆地,并完成下列连线题 面积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我国位于第一级阶梯的盆地准格尔盆地 唯一位于长江以南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活动3】小组合作 1读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观察,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 (1) 东西走向:; (2) 东北—西南走向: (3)喜马拉雅山走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西北——东南走向是 2将下面这些山脉填入下图中:. ①大兴安岭②太行山③巫山④雪峰山⑤长白山⑥武夷山⑦台湾山脉⑧天山 ⑨阴山⑩昆仑山

《地球与地图》导学案复习过程

《地球与地图》导学 案

《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第1讲地球 【自主学习】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二、纬线及纬度 1.纬线:在地球仪上,同____平行、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2.纬线的特点:纬线指示____方向;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纬线长度____;纬线形状均为____。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由赤道(0°纬线)至南北纬度为低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纬度为中纬度,南北纬度至南北极点为高纬度。 4.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并将地球分为、两半球(如下 图)。 三、经线及经度: 1.经线(亦称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______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2.经线的特点:经线指示____方向;所有经线长度____;形状均为____。

3.经度的划分:由经线向东至经线为东经度,东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由经线向西至经线为西经度,西经度的数值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度数值。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四、经纬网及意义: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难点解析: 1.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经度、纬度的划分 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 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亦称本初子午线),其它经线的 度数皆以0°经线为起点来确定。如右图:M所在经线的度 数是如何确定的呢? M所在经线与地轴构成一个平面,该平面与本初子午 线和地轴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两面角α,α≤ 180°),即为M所在经线的度数。若两面角α为90°, 则M所在经线的度数为90°。由于M所在经线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故M所在经线命名为东经90°经线(90°E);如果M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西,则为西经(W)。 纬度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国际上规定,把赤道定为0°纬线,其它纬线 的度数皆以赤道为起点来确定。 图中M点和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线面角β),即为M点及其所在纬线的纬度。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平均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促使生成多样化的分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本设计引入具体生活情境,通过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除法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在已有“数的组合”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分一分,促使学生生成多样化的分法,为下一步学习平均分奠定基础。 2.加强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加以区别,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设计在学生进行动手分配以后,设计了展示不同的分配结果的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哪种方法更公平,说一说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通过从“形”到“数”等多方面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糖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哪种分法才合理呢? 3.导入新课。 1.观察后汇报:同学们要去参观科技园,买了很多食品,他们正在分这些食品。 2.思考后交流汇报:应该每人分得的一样多才合理。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6=( )+( ) 6=( )+( )+( ) 6=( )+( )+( )+( )+( )+( )

二、操作实践,体验过程。(20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6的组合。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8页例1,体会平均分。 3.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哪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4.总结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平均分) 5.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页1题,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8页2题,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6.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9页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7.引导学生比较各组不同的分法是不是都是平均分。 8.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 1.说一说6能分成几和几,并完成学情检测卡。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糖果,然后汇报分法。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3.观察、比较,引发思考:第三种分法每份都是2颗,都一

高三地理1轮复习 精品导学案:地球与地图

班级 姓名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判定方向、计算 距离等 2、地图上比例尺的计算及应用 3、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判定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 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①地球的长半径(赤道半径)为 千米;②地球的短半径(极半径)为 千米;③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 ④赤道圆周长约 千米。 2、地轴、两极和赤道 (1)地轴、两极和赤道的概念。 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 (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如何在地图上判读地轴、两极和赤道。 3、经线和纬线 经线(子午线)概念: 特征 (1)所有经线长度都 (2)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 (3)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为 (4)经线指示 方向 纬线:地球仪上与 平行的线 特征: (1)纬线是 的圆圈 (2) 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 (3)纬线指示 方向 (4)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 相交 4、经度和纬度 经度的度量 起始点: 线(0°经线) 度量方法:从本初子午线向东:东经(E)0°~180° 向西:西经(W)0°~180° (注:东经180°和西经180°为同一条经线。最大度数180° 纬度的度量 起始点: (0°纬线) 度量方法:从赤道向北:北纬(N)0°~90°向南(S)0°~90°

20oW 160oE 70oE 160oE 20o W 110oWW 东半球 西半球 W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最大度数 半球划分: (1) 与 组成的经线圈为 地球东西半球的分界 (2) ( °纬线)分地球为南北半球 5、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1)南、北回归线:即南、北纬 , 是太阳能够 照射的最南、最北界线,也是 带与 带的界线。 (2)南北极圈:即南北纬 ,是有无 的界线,也是 带与 带的界线。 (3)经纬网:由 线和 线相交织;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课前检测 1.地球的形状是:( )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D.天圆地圆 2. 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 ) A. 40000千米 B. 6378千米 C. 50000千米 D. 60000千米 3.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状 B. 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 C.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4.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0°经线和180°经线的经线圈 B. 西经10°和东经170°的经线圈 C.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D. 西经90°和东经90°的经线圈 5.本初子午线是 ( ) A.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6.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西经30度,北纬30度 B .西经10度,北纬10度 C .东经170度,南纬30度 D .东经175度,北纬10度 7、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课内探究案 经纬线的主要应用 1.定位置: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 2.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两点的相对方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 本帖最后由桂馥兰香于 XX-2-14 20:38 编辑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 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课题 小熊购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虽然是首次把乘法和加减法混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生都遇到或经历过这种混合运算的原型,只是不清楚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为了使学生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混合运算中有关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计算,本节教学做如下设计: 1.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引而不替。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出问题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加深对题意和算式意义的理解,从而为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复习题: 24+37-18 81-36+25 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2.指名口答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进行脱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混合运算。 1.观察两个算式,思考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独立完成计算;评判板演的两位同学做得是否正确。 2.回顾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进行脱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脱式计算。 50-13-17 75-68+9 36+24-30 33+25+11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导学案

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导学案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设计人:黄先丽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练掌握我国地形特点,认识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2)掌握我国的地势特点,认识地势分布对气候、水能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依据地图(中国地形图、山脉分布图、地势图等)为学习媒体,通过个人自主学习、互学、群学、小组交流、班级利用地图展示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特点,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自豪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掌握我国的地形与地势特点;知道我国主要地形区名称与位 置及主要山脉的分布; 2、学习难点:掌握地形区与山脉的分布;理解我国地势对气候与河流等的 影响。 学习方法: 利用地图(地势、地形、山脉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一、预学——新课导入、呈现目标 1、导入:利用白板播放我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的图片,配乐——歌曲“青藏高原”。 2、展示目标:(学习目标同上) 二、互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P22—23内容: ①“中国地形类型图” ②“中国地形分布图” ③“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 找出: (1)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有哪些?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吗? (2)在图2.2“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 (3)在完成以上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4)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过渡提问:我国的地形区是怎样被分割开的?(地形的骨架——山脉) 2、小组合作分别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过程: ①生自主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 ②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对主我的山脉按走向进行分类 ③小组间形成一致意见; ④班级展示:(利用多媒体)生上台展示,师辅助动画演示主要山脉; ⑤师释疑、点拔,对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订正; ⑥生小结:我国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各有哪些? 3、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P26—29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1)读图2.9分析:我国地势分布有什么特点? 每级阶梯的主要地形有哪些? (2)阅读“我国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说说你的体会; (3)讨论:我国的地势对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说说你的依据; 过程: ①生先自主读图,形成自己的看法; ②与同组交流、讨论; ③班级利用媒体展示,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展示,发现问题; ④师提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引导讨论、点拔释疑; ⑤由学生总结,要求:语言简练、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三、评学——巩固拓展 1、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2) 2、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学到了哪些知识?(总结性发言) 3、自评: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怎样? 4、组评与师评:小组间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 5、作业:完成长江全能学案中“地形与地势”一节练习。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11.9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一、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①明确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④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⑤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解决“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及设计意图。 “导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地形》导学案

第18课时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势和 地形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我国主要的山脉的位置、名称和走向;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和特点;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农业生产等的影响。 2.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和学会从这些图中抽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的方法。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祖国面貌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正确理解地理现象的利弊优劣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1.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利用《知识体系梳理》阅读教材,依据知识体系对教材内容进行勾画标记,完成《知识体系梳理》和《预习效果检测》。 2.对照地势三级阶梯找出我国三级阶梯的界线并分析其对我国气候、交通、河流的影响;对照地形图,识记我国主要山地、盆地和高原的分布。一定要多读图,这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 3.运用比较法比较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并注意各地形区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黄河、长江和各省区界线的关系。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如对我国地形特点的评价。 1.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 2.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位置。 1.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完成《知识体系梳理》和《预习效果检测》。 2.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内容:一是学生预习中的疑惑点;二是《互动探究》题。在学生进行探讨时,教师要密切关注,适时指导。 3.对小组学习进行公正评价,对探究内容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在讲授时,一定要注重强化地图的使用,知识点须从图中得出,并落实到图上。 4.组织完成《技能应用与拓展》。 5.可组织学生自制我国地形图的模型图,或从网上下载有关我国地形图的游戏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学习。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国地形地势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总体特征:西部高、东部低。 2.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①。 第二级阶梯:②。 第三级阶梯:③。 二、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地形区 (1)山脉 三列东西走向山脉:天山—④,昆仑山—⑤,⑥。 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山脉:⑦,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巨大弧形山脉:⑧。 高原:青藏高原、⑨、云贵高原、⑩。 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 (2)地形对经济的有利影响: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

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地球和地图(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考情分析: 1、经纬网图往往与区域地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光照图进行综合考查,可以计算距离、换算时间、判定方向、指导生产活动等。 2、世界热点地区和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往往是析图考题的切入点。 3、图文结合、图表结合、图图转换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方式,读图、析图、用图是重要的考查项目,平时的复习应注意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及析图能力的提高。 考点呈现: 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相关问题。 应试策略: 这部分内容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复习时一方面要通过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问题实质从复杂的背景材料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 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地球和地球仪 内容精析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地球这一形状产生的原因:。 【例1】如右下图所示, N为北极点,大圆为赤道,假如一架飞机分别沿弧ACB、AMB和ANB路线飞行,则飞行路线最短的是哪一条?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km, 赤道半径: km,极半径:千米; 赤道周长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3、地球仪:地轴、赤道、南北极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 1.经线与经度 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 垂直相交的线,又叫子午线 (1)经线形状都是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制作活动日历》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制作活动 日历》导学案设计 课题 制作活动日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在新课开始之前,让学生准备日历,观察日历的组成部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把知识蕴涵于学生具体活动经验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2.给学生提供探究与交流的空间。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在活动中每个步骤都充分展开小组讨论,并通过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由于这个任务比较复杂,在每个小组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后,再对全体学生做一个整体的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关键问题,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的作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日历 学生准备:4个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底座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1.出示日历,引导学生说出日历的作用。 2.看来日历的作用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制作一个活动日历。 1.组内交流汇报,日历可以提供日期信息,可以记录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可以记录家人的生日等。 2.明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 1.说说家庭成员的生日。 二、实践活动,展示交流。(31分钟) 1.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日历,交流日历的特征。 2.组织学生讨论:制作活动日历需要呈现哪些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制作方案。 (1)引导学生思考:制作日历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确定制作方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 、我国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我国的五种地形及分布。 3、我国xx走向及分布。 4、我国xx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知识点一:地形类型多样,xx面积广漠 .从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出,中国地形类型多样,有纵横交错的___,气势磅礴的__,一望无际的___,群山怀抱的___,还有起伏绵延的____。 2.我国纵横交织的 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3.我国的四大高原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大盆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平原是:_____、____、____、__ ___。

4.从2.3图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要占全国总面积的__。我国山区面积广漠,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平原面积仅占___多一点。 5.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分别是:____、____。 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新问题,并相互讲解) .xx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从2.6图找出我国山脉的走向及主要的山脉 3.完成课本26面的活动题第3题 四、展示引导学习 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 小组间质疑或补充 教师点拨 五、评价提升学习。(课堂检测,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评选本节课优异小组和个人) .将我国三大xx及其特征连线: 我国面积最大的xx,以肥饶的黑土著称 xx中下游xx xx xxxx 地势低平,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 x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