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态变化单元导学案

物态变化单元导学案

物态变化单元导学案
物态变化单元导学案

课题:温度计(一) 序号:1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温度的概念;

2、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标符号、单位符号、认读方法;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

4、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正确读数。

导法:实验法、归纳法、讨论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一般是、、。

3、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表示的是。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写作。

5、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然后看清它的;

课堂导学

1、温度概念:

2、师生共同做4.1–1实验,

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是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用。

3、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演示课本4.1--2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

(2).玻璃泡内的液体一般是等。

4、摄氏温度:

规定

5、37℃读作;—4.7读作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并将空的填完整。

7、探究温度计的使用:

将温度计分给学生,测量所给的烧杯中水的温度,总结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1. 右图中几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甲: 乙:

丙: 丁:

2.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

可以写作_____;-275 ℃应读作

_______或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记作_____。

3.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 ℃~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_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

____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_____温度计是体温计。

课后练习

4.该选哪一项?

(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 )

A.体积大小

B.运动快慢

C.冷热程度

D.振动快慢

(2)-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5.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

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2中所示的是

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

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课后反思

A

图1 B C D 图2 320 ℃ 甲 乙 30 40

课题:温度计(二)序号:12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即使用方法;

2、能从温度计上正确读数

导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

2、、体温计在读数时,(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因为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直管之间有;

3、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的;其它温度计(“能”或“不能”)甩。

课堂导学

1、用挂图结合实际的体温计了解体温计的构造、量程、分度值等。

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玻璃泡里的液体是;2、测体温时、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细管内的水银,直管内的水银(填“能”或“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他表示的仍然(“是”或“不是”)人体的温度。

3、归纳一下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例1: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抹例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在把温度计插入热水后应何时读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读数越准确。请你对此发表评论。

(2)粗心的护士小张仅对一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接用它给几个病人测体温,结果发现均是39℃,可是有的病人并不发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小张这样做可能引起哪些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

D.三个人中有至少一人体温是39.5 ℃

2.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3. 上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

4. 抗击“非典”时,我们经常要测量体温,相信你一定对人体体温及体温计有所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体温的

C.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为37℃

5. 下图1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

度计是( )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课后练习

6. 张迪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图2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李明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

....,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C.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而不应斜视

7.下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

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课后反思

课题:熔化和凝固(一)序号:13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4、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吸热或放热)

3、固体可分为和,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但是温度。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温度。

课堂导学

1、探究萘和石蜡这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加热采用的是

法,这样加热的目的是。

3、画出萘和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分析萘和蜡的熔化过程知道:

(1)萘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2)蜡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

5、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固体熔化的条件是;

6、分析可得出能将固体分为两类:

(1)、晶体:,常见的如:

(2)、非晶体:,常见的如:

7、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是;非晶体(“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8、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固态水银;固态酒精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C.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课后练习

4、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

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6.某固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7、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AB段物体是态,物体热,

温度:CD段是态,物体,

E点是态;

(2)物体从第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3)该物质是体,熔点是。

课题:熔化和凝固(二) 序号:14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5、进一步认识熔化;知道什么是凝固;凝固的条件是什么;

6、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图像

7、认识凝固点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凝固的条件是

2、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要,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也要,温度

3、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填“相同”或“不相同”)。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水银的是,酒精的是。

1、将熔化后的石蜡和萘停止加热,并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观察它的状态,并记录

3、分析萘和蜡的凝固过程知道:

(1)萘在凝固前,不断,温度;凝固时,不断,温度;

(2)蜡在凝固前,不断,温度;凝固时,不断,温度;4、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液体凝固的条件是

晶体在凝固时要热,但是温度,这个温度叫,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

非晶体在凝固时的特点是,非晶体凝固点。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2.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3.该选哪一项?

(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2)、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5、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课外练习

6、水结成冰的条件是:()

A、水和周围的温度都是0℃

B、水和周围的温度都低于0℃

C、水的温度是0℃,周围的温度低于0℃

D、水的温度可以高于0℃,周围的温度必须不高于0℃

7、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

A、酒精的熔点高

B、酒精的沸点低

C、酒精的凝固点低

D、酒精可染成红色

8、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则:()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9、下列属于熔化的是:()

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

B、露水的形成

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

D、冰棒变成糖水

10、有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30℃的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将这种材料掺入水泥中制作地板或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课后反思:

课题:汽化和液化(一)序号:15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2、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导学方法:实验、分析、比较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4、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5、沸点:各种液体的温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酒精的沸点是。

课堂导学

演示课本实验4.3—1,并解释这些变化。

1、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2、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杯壁有,气泡,大小变,加热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

(2)、沸腾时,看到的现象是,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可见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3)、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的沸点高低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不汤手的“开水”从何而来

(4)、查看液体的沸点,记下几种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有关。

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4、讨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

(2)

(3)

5、讨论:为什么蒸发能够致冷?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归纳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课堂练习

1、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温度;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周围的热气。

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剧烈的汽化现象。

3. 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4. 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

A. 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 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 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 以上都不对

5. 用苯在1atm下的沸点是111℃,如果在1atm时,甲苯的温度是1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苯沸腾

B. 甲苯不沸腾

C. 甲苯继续吸热,则能沸腾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 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课后练习

7. 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8、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9、如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其中包有湿棉球的示数较低,原因是( )

A.水蒸发放热B.水蒸发吸热C.水凝固放热D.水凝固吸热

10、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11、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

A. 会沸腾的慢一点

B. 同时沸腾

C. 不会沸腾,温度为100℃

D. 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12. 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

A. 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 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 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课后反思

课题:汽化和液化(二)序号:16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气体液化的条件

2、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和压缩体积

3、认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几种白气的认识。

导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液化:物质从变为叫液化;

2、液化的条件是:;

3、液化的两种方式:和。

课堂导学

讨论分析:夏天,小草上的露水是怎么来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很快就“出汗”是怎么回事?得出液化的意义

1、液化:

2、液化的条件是

3、气体液化的方式有

例1、冬天,从人体的鼻孔呼出的“白气”是而成的;

例2、在在卫生间里洗过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从而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现象,此现象是一个热过程。

2、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的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体,人们用

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3、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现象。

4、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棒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而形成的,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 (填“上”或“下”)的。

5.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6、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 )

A.水蒸气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小冰晶和小水珠的混合

课外练习

7、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1吃冰棒解热;○2烧开水时冒“白气”;○3夏天湿衣服晾干;○4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浸

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A.○1○3 B.○2○3 C.○2○4 D.○1○4

8. 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

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

A. 沸腾时水不蒸发

B. 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C. 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

D. 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9、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这是因为( )

A.开水的温度比水蒸气的温度低;

B.水蒸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C.开水不易散热;

D.水蒸气散热快。

10、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

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3 4 5 6 7 8 9 10

水温/℃…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11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 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课题:升华和凝华序号:17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特点

导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导学时间: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升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热。

2、凝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热。

课堂导学

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装有典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这是碘发生了现象。

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

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

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后又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

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冰花在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现

象。

5、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4.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

5.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

6.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7.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8.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

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课后练习

9.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

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了冰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11.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1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课后反思

1-1_物态变化_温度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物态变化温度》 海原二中 马应华

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冰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 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 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3.摄氏温度的定义。 难点 1.物质处于不同状态的特征。 2.自制温度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关于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但学生对于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并不太理解。不过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相信多数学生会很轻松地理解本节内容。 温度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教材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就可以了。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至于温度的测量、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温度的测量,掌握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物态变化》导学案.doc

《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 %1.题目预练: 1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 °C,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两个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 °<2和3&8 °C,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多少? 2冬季大雪后,市政工作人员会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 以方便除 雪。根据这一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岀的合理猜想是: 3.夏天,买来的蔬菜一次吃不完的,可以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洒些凉水。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4今年我省遭遇特大冬旱,为缓解旱情,济南军区实施了人工增雨,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或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你知道“干冰”的作用是什么吗? 5.0°C的水放入0°C的冰中,能否凝固?沸腾的水继 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 %1.知识梳理:

(一)温度温度计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 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 ,符号是_________ ? 2.摄氏温度的规定:以一个大气压下_________ 的温度为0 °C, ________ 的温度为100 °C,在0 °。到100 °C之间 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 3.温度计的测温原理: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 度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 和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 或_______ (3)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候一会儿,待示数后再读数; (4)____________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 5.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 ,主要是根据人体的温度变化范围来确定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 ,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程度.体温计有一特殊结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所以温度计可_____________ 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水银________ (%1)熔化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物态变化 【复习目标】 1.估计生活中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知道物质三种形态的基本特征,能辨别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3.回忆探究“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实验过程,知道实验器材选择与组装的原则;实验中观察和测量的内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得出的结论等。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课前检测】 1、在()内填上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连线吸放热情况 A 冰箱冷冻室内壁白“霜”( ) B 花草上小露珠 ( ) C 池塘的水面结冰 ( ) D 云中小冰粒下落过程中变成雨点( ) E 烧水时冒“白气”( ) F 清晨的雾散去 ( ): 2、上述现象中少了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是 ,举两个例子 3、对答案:名称错 ,吸放热连线错 (填序号) 【知识网络】 非晶体

【典型例题】 例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______。 (2)实验中,试管放置的位置要求。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好处是。 (3)小聪同学实验时发现该物质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该物质 熔化时间的方法。 90 80 (4)根据实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t1时刻,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 (6)第t1和t2时刻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______,理由是 【练习】p63-18,p66-23 例2、如图所示,是一种炖汤的锅具。把汤料和水置于炖锅内,炖锅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是否沸腾?为什么? 例3.解析下列现象同属于一种物态变化,请分析说明 它们的不同点。 1)打开冰箱门冒出白气; 2)冬天在北方的户外呼气时呼出白气; 3)烧开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4)撕开雪糕包装纸时冒出白气; 解释现象考点: 1、知识点:物态变化名称发生的条件 2、能力点:1)审题——明确要解释的现象。2)分析——知识与情境对应。3)整理语言逻辑 【练习】p62-16 全程训练P61-63单元练习部分

【范文】《物态变化》导学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题目预练: 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两个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8℃,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多少? 2冬季大雪后,市政工作人员会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方便除雪。根据这一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合理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买来的蔬菜一次吃不完的,可以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洒些凉水。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4今年我省遭遇特大冬旱,为缓解旱情,济南军区实施了人工增雨,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或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你知道“干冰”的作用是什么吗? 5.0℃的水放入0℃的冰中,能否凝固?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升高? 二.知识梳理: (一)温度温度计 .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2.摄氏温度的规定:以一个大气压下________的温度为0℃,________的温度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 3.温度计的测温原理:________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和________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或________ 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候一会儿,待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________. 5.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主要是根据人体的温度变化范围来确定的,分度值为________,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程度.体温计有一特殊结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所以温度计可________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水银________ (二)熔化凝固 6.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程要________热,凝固过程要________热. 7.固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晶体在熔化过

物理中考复习——物态变化(学案) (1)

物理中考——物态变化 一、知识梳理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2)实验室温度计 (3(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沸腾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注意]水沸腾前后表现出来的现象是不同的。

沸腾前水中的气泡是由于温度升高后,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析出所形成的,在上升过程中,由于上部温度较低,气泡中的空气又溶解在水中,使气泡体积变小;水沸腾后,在容器的底部会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周围的沸水不断汽化,使气泡体积逐渐变大。 二、典例分析 知识点一: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例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 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针对练习]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一个 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例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 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 是_____℃,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__________状态。 [针对练习]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 涂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该特殊物质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 材料坚硬,不怕热 B.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 材料不传热 D.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吸收了其与空气作用时产生的热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 例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 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 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针对练习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物态变化》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备课人:稻田镇田马初中赵凯 一、能力要求: 1.了解温度计相关知识及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吸、放热情况; 3.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掌握沸腾相关知识,知道什么是沸点; 5.能够辨别出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二、中考链接: 《物态变化》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中考多以选择题为主,考查的重点是: 1.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吸、放热情况; 2.对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像和液体沸腾图像的识别与分析; 3.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别。 三、复习巩固: (一)温度和温度计 基础知识: 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指物体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2、摄氏温度。摄氏温度规定: 1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把这之间的温度均分为等分,每一等分即是。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3、使用温度计前要先看清其量程,再看清其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时,(1)其玻璃泡应浸入被测物体(如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或者。(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之后才能读数。(3)读数时,应让温度计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读数时,眼的视线应与平齐。 4、体温计。体温计量程是分度值为。 考点一: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例题: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

(二)物态变化 基础知识: 1、固体分为 和 两类。晶体在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非晶体在熔化时 熔点。晶体在熔化时温度是 的。 2、水结成冰的过程是 过程。在六种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有 、 和 ;吸收热量的有 、 和 。 3、蒸发是在 都可下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 。在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体沸腾要符合两个条件 和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 。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 。 5、液化有两种方法: 和 。 6、 叫升华,升华时要 热。 叫凝华,凝华时要 热。 考点二:晶体和非晶体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最后变为液态。 例题:如图3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 (“晶体”、“非晶体”)。原因是 。 (2)在线段的AB 段,物质是 态; 40在BC 段,物质是 态;在C 20(分) 点,表示物质 。 图 3 (3)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是 。 A

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导入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第五 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今天这 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章的知识做 一个总复习。物态变化与我们的 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是 中考的一个重点部分。我们着重 从三个专题来复习。 对本章知识提起高度 的认识,大致浏览题单上 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开门见山的方 式导入,说明 本章的重要 性,可以有效 提高学生的认 识。 专题一:六种物态变化 1.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 的“物态变化三角形”: 2.对应练习 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 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 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 一:“物态变化三角形” 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 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 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 化的讲解基本 到位,但是如 果在加些生活 中的例子辅 助,效果应该 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 多,可以让学 生分组做,使 课堂更加高 效。

(人教版)中学考试物理复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温度及温度计 考点1:温度 1.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 (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考点2温度计的读数 2.物理学上规定通常情况下的温度是0℃,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100℃.如图是常用的一种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此时它指示的温度A是 B是. 考点3温度计的使用 3.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请你对下面几句话作出判断 A.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首先看清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B.只要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就行() C.用温度计搅动水,为的是让水均匀受热() D.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上表面相平() F. 测量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考点4体温计的读数 4.如图是一支常见的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这支温度计刚刚给一位同学测过体温,你帮他看看他的体温是,若测完后用此温度计直接测温度更高的物体温度则读数是否准确(准确或不准确) 考点5体温计的使用 5.(多选)关于体温计及其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每一小格表示1℃ B.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C.它的使用与常用温度计相同 D.通常放在沸水中消毒 E. 使用前要用力甩一甩 F. 如果在某次测量后没用力甩也可以准确测出温度更高物体的温度 G. 如果在某次测量后没用力甩也可以准确测出温度更底物体的温度 考点6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异同

物态变化学案

物态变化学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五讲物态变化 考点一温度 1. 温度 (1)定义:准确地表示物体的①_________的物理量。 (2)单位:①摄氏温度(t),单位摄氏度,符号是℃,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②______℃;③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100份,每一份代表1 ℃。 常考温度估测: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5 ℃;中考考场的温度约为20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 2. 温度计 (1)作用:测量温度的工具。 (2)原理(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液体的④__________规 律。 (3)使用 估:测量前,先估计⑤________________; 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⑥____________; 选:根据⑦__________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进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读: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柱的⑧ _______相平; 记: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如图所示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3℃和26℃,读作 ⑨______________和⑩__________。 (4)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 体温计 (1)作用:测量人体温度。 (2)使用:a.使用前:需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将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 b. 读数时:要把它从腋下或口腔中拿出来读数。 考点二物态变化 1. 常见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定义:随着温度变化,物质会在固态、_____、气态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________叫做物态变化。 考点三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吸、放热情况:熔化______热。 2. 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吸、放热情况:凝固______热。 3. 晶体和非晶体

34物态变化(1)(导学案)

学案34 物态变化(1)【学习目标】 1.掌握温度计的原理与使用;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与吸放热情况; 3.能判断常见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一.温度与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与吸放热 三.常见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典例分析】 写出以下各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与对应的吸放热情况 1.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 2.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 3.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 4.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 5.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 6..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 , 7.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的一层霜 , 8.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 , 9.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 , 10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 , 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12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 , 13.使用“固体清新剂” , 14.冰箱里拿出饮料,可以看到瓶子旁边有一滩水 , 15.煮饭时,揭开锅盖看见白烟 , 16用久的灯丝变细 , ;灯壳变黑 , ; 17.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用久的灯丝变细 , ; 18.舞台上使用干冰 , ;使用后出现的白雾 , ; 【课堂达标】 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冰 C.玻璃 D.石蜡 2.被100℃的水烫伤要比100℃的水蒸气烫伤轻,是因为: A.水蒸气的温度比水高 B.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水蒸气比水的热量多 3、教室内的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4. 某物质的凝固点是42℃,在42℃时,该物质()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是固液共存 D.以上都有可能 5、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 38.60℃ B.37.50℃和 38.60℃ C.36.90℃和 37.50℃ D.37.50℃和 37.50℃ 6.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摊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7.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凝固,后升华 8.如图所示,下列仪表不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是() 9.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为了能喝上达到100℃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10、下列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①清晨的大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②寒冷的冬夜室外地上形成的霜 ③冬天说话时处口中呼出的“白气”④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1.如图_______是体温计,此时读数是_______℃。另一支温度计此时读数是_______℃ (1)(2) 12.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 ℃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 【课堂归纳总结】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态变化

6、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 “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7、下列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 是() A.人的正常体温是27℃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人感觉到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二)物态变化 1、固体分为和两类。晶体在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非晶体在熔化时熔点。晶体在熔化时温度是的,其内能将。 2、水结成冰的过程是过程。在物态变化时,放出热量的 有、和 ;吸收热量的有、 和。 3、蒸发是在都可下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在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是。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有、、。

4、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汽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 C.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6、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7、“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升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8、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A.雨 B.露 C.霜 D.冰 9、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 ...发生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1.1物态变化 温度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物态变化温度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理解温度的概念。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重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三、课前预习 1、通常情况下物质的三种状态是指,、。 2、实验室常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使用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的部分加热。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已然烧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盖灭,不能。 3、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和有密切关系。测量温度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4、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5、常见温度计上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6、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沸水的温度为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个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1℃。 7、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 (2)测量时将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碰到容器和侧壁。 (3)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待温度计中的液柱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四、学习过程: 1、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所列物体,尝试进行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依据。若按照物质存在状态分类的,说明你所分各类物质的特点。 固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生活中物态变化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物质存在的状态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3、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按照课本P10图1-4所示,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 【复习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2、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3、通过物态变化的复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复习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复习过程】 一、温度计 温度定义: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测量──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检测评价】 1.物体可以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按图4—2所示的箭头方向填写物态变化的过程,以及在 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情况。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课题: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物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1.能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 2.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讲解 教学过程: 一、小试牛刀 1.物体的叫温度。在物理实验中常用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②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③读数时,玻璃泡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后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 3.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甩下去。 4.物体的三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 注意:(1)每种物态变化有其特定含义,也有其变化的条件。例如熔化是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 ②还要继续。(2)六种物态之间的变化每两种互逆。例如物质经汽化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反物质也可经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 5.固体分为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非晶体则没有。 6.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跟液面的气

压关(选填“有”或“无”)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吸热.有作用。 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先是温度要达到;②要继续。 9.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②。 1O.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要热。霜的形成属现象。 二、大显身手 1、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2、下面是使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实验步骤。 A.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分度值和测量范围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F.整理仪器 请在横线上按实验的正确步骤顺序排列 3、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人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烟”,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和________. 4、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B.18.1℃C.19℃D.20℃ 6、(多选)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人教版】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含答案

第十八掌《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温度及温度计 考点1:温度 1.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 (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 (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考点2温度计的读数 2.物理学上规定通常情况下的温度是0℃,1标 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100℃.如图是常用的一种 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该温度计 的分度值是,此时它指示的温度A是 B 是. 考点3温度计的使用 3.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请你对下面几句话作出判断 A.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首先看清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 度值() B.只要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就行() C.用温度计搅动水,为的是让水均匀受热() D.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上表面相平() F. 测量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考点4体温计的读数 4.如图是一支常见的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这支温度计刚刚给一位同学测过体温,你帮他看看他的体温是,若测完后用此温度计直接测温度更高的物体温度则读数是否准确(准确或不准确) 考点5体温计的使用 5.(多选)关于体温计及其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每一小格表示1℃ B.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C.它的使用与常用温度计相同 D.通常放在沸水中消毒 E. 使用前要用力甩一甩 F. 如果在某次测量后没用力甩也可以准确测出温度更高物体的温度 G. 如果在某次测量后没用力甩也可以准确测出温度更底物体的温度 考点6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异同 6.关于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A.体温计与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仅是长短不同而已() B.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特别细,且略有弯曲,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没有这一结构() 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甩动,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人体后再读数,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E. 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要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F. 体温计通常用酒精擦拭消毒() G. 实验室温度计测量范围比体温计要大()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考点1:晶体和非晶体 7.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海波B松香C铝D水晶E 食盐F冰G蜡H玻璃I沥青J石英K明矾L铜M 陶瓷 N 橡胶 P铅笔芯Q塑料R所有的金属 8.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常用方法 看有无熔点(凝固点),有是;没有是 考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9.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请判断以下说法 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 F.乙是蜡烛() B.甲在ab段不吸热() G.乙在整个过程都吸热() C.甲的熔点是48℃() H.乙没有熔点() D. 甲是海波() I.乙没有固液共存的状态() E. 甲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考点3熔点和凝固点 10.根据下列物质的熔点,填写下列问题:

《物态变化》导学案[工作范文]

《物态变化》导学案 一. 题目预练: 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 C,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两个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 C和38.8 C,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多少? 冬季大雪后,市政工作人员会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方便除雪。根据这一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 针对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合理猜想是: .夏天,买来的蔬菜一次吃不完的,可以摊放在阴凉通 风的地方,洒些凉水。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今年我省遭遇特大冬旱,为缓解旱情,济南军区实施了人工增雨,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或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你知道“干冰”的作用是什么吗? .0C的水放入0C的冰中,能否凝固?沸腾的水继续加 热,温度是否升高? 二. 知识梳理: 温度温度计 .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 ___________ 的物理量.温度的常 用单位是________ ,符号是_________ .

.摄氏温度的规定:以一个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 的温度为0C, __________ 的温度为100C,在0C到100C之间分为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 .温度计的测温原理:___________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________ 或_________ 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候一会儿,待示数_____________ 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________________ . .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 ,主要是根据人体的温度变 化范围来确定的,分度值为___________ ,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程度.体温计有一特殊结构一一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所以温度计可__________________ 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 水银_________ 熔化凝固 .物质由__________ 变为 _________ 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变为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程要热,凝固过程要热. .固体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1-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1-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1 苏科版【学习目标】班级姓名 1.巩固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及构造,正确使用温度计;2.巩固物态变化的知识、特点,;会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预习探学】完成《同步练习》P27 《知识回顾》【合作互学、交流助学】 例1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2-41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摊开晾比叠着干得 图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 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

图 图 现象(填 物态变化),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 在“炖汤”过程中,应该是用 (大/小) 火烧,这样 做的好处是 。 例3 小明和他的同学们用如图2-44所示 装置做“水沸腾”的实验,结果过 了十几分钟水温只有600C ,为缩短实验时间,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____ _ 。 (1)改进后,小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 听到沸腾前声音的响度比沸腾时的响度_______,还看到水中有 __________产生,瓶口有________产生,这是 由于 中的水 蒸气 形成的。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2-45 所示。

图 图 图(2)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 腾 5min 后停止读 数,部分数据记录如 下表: ①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46所示, 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 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 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 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47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温度/℃ 90 92 9 4 98 98 98 98 98

物态变化期末学习学案1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不能紧靠和;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从液态变为固态叫;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热,凝固要热; 2、固体可分为体和体;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继续吸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继续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继续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的物体传给温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热、液化要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有关: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的大小有关,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进行;沸腾比蒸发;(4)蒸发可: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温度;(2)(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附在尘埃上形成;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而成的 反馈训练 1.写出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1)清晨,草地上的“露珠”_____ (2)潮湿的衣服晾干____(3)冬天早晨看到草地上的霜_____ (4)用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_____(5)钢水浇铸成火车轮_____ (6)冰块放到水里消失了________ 2.用铝锅烧开水时只要锅里有水,铝锅就不会烧坏,这是因为烧水时锅里的水沸腾是要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_,达不到铝的________,所以不会烧坏。当锅里水烧干后,铝锅_____热,当温度达到________后,就会将铝锅烧坏。(水的沸点100℃,铝的熔点 660℃) 3.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 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 的没熔化 4.如图所示,将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后分别放入两个盛有水的 容器内。若对容器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