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病科方剂

肺病科方剂

肺病科方剂
肺病科方剂

中医医院肺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50g 知母18g 炙甘草6g 粳米9g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2.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组成】熟地、生地、归身各9g 白芍6g 甘草3g 桔梗6g 玄参3g 贝母6g 麦冬9g

百合12g

【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3.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组成】贝母4.5g 瓜蒌3g 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2.5g

【功用】润燥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15g 苏叶6g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5.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4.5g 天麻、茯苓、橘红各3g 白术9g 甘草1.5g

【功用】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12g 黄芩、干姜、人参各9g 黄连3g 大枣4枚炙甘草9g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120g 当归尾6g 赤芍5g 地龙3g 川芎3g 红花3g 桃仁3g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8.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各500g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9.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各9g 炙甘草5g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10.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18g 炙甘草9g 人参6g 当归3g 橘皮6g 升麻6g 柴胡6g 白术9g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2.气虚发热证。

11.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陈皮各6g 川芎、香附、枳壳、芍药各4.5g 炙甘草1.5g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化瘀。

【主治】肝气郁滞证。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薄荷240g 川芎、荆芥各120g 细辛30g 防风45g 白芷、羌活、炙甘草各60g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15g 黄芩9g 芍药9g 半夏9g 生姜15g 枳实9g 大枣4枚大黄

6g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14.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12g 芒硝9g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16.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9g 麻黄9g 苏子6g 甘草3g 款冬花9g 杏仁4.5g 桑白皮9g 黄芩6g法半夏9g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17.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30g 当归6g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1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12g 牡丹3g 桃仁9g 冬瓜仁30g 芒硝9g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9.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3g

细辛12g 附子9g 【组成】大黄.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之痛。【主治】寒积实证。).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04.5g 炙甘草白茯苓9g 【组成】半夏、橘红各15g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证).二妙散(《丹溪心法》2115g

【组成】炒黄柏、炒苍术各【功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证。《伤寒论》).葛根芩连汤(22【组成】葛根30g 黄连5g 黄芩20g 炙甘草5g 【功用】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主治】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23.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组成】瓜蒌实24g 薤白12g 白酒适量

【功用】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主治】胸痹。

24.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9g 小麦15-30g 大枣5枚

【功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

25.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各3g 人参6g 木香1.5g 炙甘草1g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26.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9g 生姜9g 大枣3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27.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

【组成】黄连9g 黄芩、黄柏各6g 栀子9g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2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9g 桂枝9g 芍药9g 大枣4枚生姜18g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

29.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4.5-6g 淡竹茹9g 半夏4.5g 赤茯苓9g 青子芩4.5g-9g 生枳壳4.5g

陈皮4.5g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9g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

30.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g 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60g

藿香90g 炙甘草75g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31.济川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9~15g 牛膝6g 肉苁蓉6~9g 泽泻4.5g 升麻1.5~3g 枳壳3g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

32.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4.5g

甘草1.5g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疮肿初起。

33.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金铃子、玄胡索各9g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3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9g 防风9g 苍术9g 细辛3g 川芎6g 白芷6g 生地6g 黄芩6g 甘草6g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35.咳血方(《丹溪心法》)

【组成】青黛水飞6g 瓜蒌仁去油9g 海粉9g 山栀子9g 诃子6g

【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36.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酒炒龙胆草6g 炒黄芩9g 酒炒栀子9g 泽泻12g 木通6g 酒炒当归3g 酒炒生地9g 柴胡6g 甘草6g 车前子9g (原书无用量)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经湿热下注证。

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g 山萸肉、干山药各20g 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38.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组成】滑石18g 甘草3g(为细末,每服9克)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39.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12g 甘草9g 干姜9g 细辛5g 五味子5g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

40.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12g 桂枝9g 白术6g 炙甘草6g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41.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3g 白术6g 茯苓6g 甘草3g 陈皮2.5g 木香2g 半夏3g 砂仁2.5g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逆。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阻滞于中焦证。

42.理中丸(《疡医大全》)

【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0g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2.阳虚失血证。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43.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g 桂枝6g 杏仁6g 炙甘草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4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组成】麦门冬42g 半夏6g 人参9g 甘草3g 粳米3g 大枣4枚

【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治】1.虚热肺痿。

2.胃阴不足证。

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5g,杏仁6g,甘草6g,石膏18g

【功用】解表清热、宣肺平喘。

【主治】肺热雍盛证,外感风邪。

46.麻子仁丸(《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20g 白芍9g 枳实9g 大黄12g 厚朴9g 杏仁10g(为蜜丸,

每服9g)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47.

【组成】苍术120g 厚朴90g 陈橘60g 炙甘草30g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48.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6g 鳖甲15g 生地12g 知母6g 丹皮9g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49.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

【组成】苇茎60g 薏苡仁30g 瓜瓣24g 桃仁9g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50.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30g 胆南星、制半夏各45g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

51.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g 生地15g 元参9g 竹叶心3g 麦冬9g 丹参6g 黄连5g银花9g 连翘6g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52.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9g 煅石膏8g 甘草3g 人参2g 麻仁3g 阿胶3g 麦门冬4g 杏仁2g 枇杷叶3g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53.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15g 飞滑石18g 通草6g 白蔻仁6g 竹叶6g 厚朴6g 薏苡仁18g 半夏15g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5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各9g 炙甘草6g各等分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5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500g 薏苡仁500g 缩砂仁500g 桔梗500g 白扁豆750s 白茯苓1000g 人参1000g 甘草1000g 白术1000g 山药1000g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56.桑菊饮(《温病条辨》)

6g

苇根2.5g 甘草6g 桔梗2.5g 薄荷5g 连翘6g 杏仁3g 菊花7.5g 【组成】桑叶.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生脉饮(《兰台轨范》引《医录》576g 五味子麦门冬9g 【组成】人参9g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主治】1.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2).四逆散(《伤寒论》586g 【组成】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阳郁厥逆证。【主治】2.肝脾气郁证《金匮要略》)59.肾气丸(桂枝、附子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0g 【组成】地黄240g 山药、山茱萸各120g

30g

各【功用】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证治准绳》)60.四神丸(30g 吴茱萸120g 五味子60g 60g 【组成】肉豆蔻补骨脂【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61.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0g 白芍熟地黄10g 【组成】当归10g 川芎10g

【功用】养血调经、补血调血。【主治】冲任虚损证。).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26g 【组成】五灵脂、蒲黄各【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主治】瘀血停滞证。《温病条辨》)63.桑杏汤(3g 梨皮3g 栀皮3g 沙参杏仁4.5g 6g 象贝3g 香豉【组成】桑叶3g

【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主治】外感温燥证。64.芍药甘草汤(《伤

寒论》)

【组成】芍药12g 甘草12g

【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主治】伤寒伤阴。

65.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半夏各各75g 当归4g 甘草60g 前胡、厚朴各30g 肉桂45g [一方有陈皮45g]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金匮要略》)66.射干麻黄汤(6g款冬花紫菀制半夏9g 6g 生姜9g 细辛3g 五味子3g 【组成】射干6g 麻黄9g

3g

大枣【功用】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主治】寒饮阻肺证。)67.三子养亲汤(《皆效方》录自《杂病广要》9g 莱菔子6g 紫苏子9g 【组成】白芥子【功用】化痰降逆、消食【主治】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等(此方了解即可).桑白皮汤(《圣济总录》)*68【组成】桑白皮5两大豆1升陈皮2两防风2两麻黄2两赤茯苓2两旋覆花1两紫苏1两杏仁半两

【主治】脚气。通身肿满,小便涩少,上气痰壅头痛,不能饮食。

69.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9g 玉竹6g 甘草3g 桑叶4.5g 扁豆4.5g 天花粉4.5g 麦冬9g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燥伤肺胃阴分证。

70.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组成】葶苈子10g 大枣10g

【功用】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主治】痰涎壅盛、咳喘胸满。

71.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组成】炒白术90g 炒白芍60g 陈皮45g 防风30g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

72.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各60g 陈皮90g 炙甘草30g 茯苓45g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

73.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74.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30g 野菊花12g 蒲公英12g 紫花地丁12g 紫背天葵12g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

75.吴茱萸汤(《伤寒论》)

枚4大枣18g 生姜9g 人参9g 【组成】吴茱萸.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76.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9g 人参6g 生姜15g 代赭石6g 炙甘草9g 半夏9g 大枣4枚【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7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g 红花9g 当归9g 生地9g 川芎4.5g 赤芍6g 牛膝9g 桔梗4.5g 柴胡3g 枳壳6g 甘草6g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78.犀角地黄汤(《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 30g 生地24g 芍药12g 牡丹皮9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79.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9g 炙甘草9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2.热入血室证。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80.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6枚芍药18g 生姜9g 饴糖30g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81.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五味子6g 半夏9g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82.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500g 白扁豆、厚朴各250g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83.杏苏散(《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9g 桔梗、枳壳、橘皮6g 甘草3g 大

枣3枚(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84.小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黄连6g 半夏半12g洗瓜蒌实20g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5.逍遥散()为散,每服

6-9g30g 白术茯苓30g 甘草15g(【组成】柴胡30g 当归30g 白芍30g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脾虚证。)86.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决》3g 炙甘草【组成】地骨皮、桑白皮各30g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喘咳证。)8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原(川楝子4.5g 9g 生地18-30) 枸杞子9-18g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

书未著用量【功用】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右归饮(《景岳全书》88制附子肉桂3g 杜仲6g 甘草3g 6g 【组成】熟地黄9g 山

药6g 山茱萸3g 枸杞子3g

【功用】温肾填精。【主治】肾阳不足证。《医学心悟》)89.加味桔梗汤(【组成】桔梗10g 甘草10g 贝母10g 橘红10g 银花15g 苡仁15g 葶苈子15g 白及10g 鱼腥草30g 荞麦根10g 败酱草30g 黄芩10g

【功用】解毒排脓。

【主治】肺痈。

90.玉女煎(《景岳全书》)

【组成】石膏9g 熟地黄9g 麦冬6g,知母5g 牛膝5g

【功用】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9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30g 黄芪、白术各各60g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92.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30g 银花30g 苦桔梗18g 薄荷18g 竹叶12g 生甘草15g 芥穗12g 淡豆豉15g 牛蒡子18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9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组成】生地6g 麦冬4g 甘草2g 玄参5g 贝母3g 牡丹皮3g 薄荷2g 白芍3g 【功用】养阴清肺、散邪解毒。.

【主治】白喉。

94.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12g 生姜9g 桂枝9g 人参6g 生地50g 阿胶6g 麦门冬10g 麻仁10g 大枣10枚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1.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

2.虚劳肺痿。

95.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180g 吴茱萸30g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96.猪苓汤(《伤寒论》)

【组成】猪苓9g 茯苓9g 泽泻9g 阿胶9g 滑石9g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小便不利。

97.止嗽散(《医学心悟》)

【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lkg 甘草375g 陈皮500g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98.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9g 芍药9g 白术6g 生姜9g 附子9g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

99.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玄参30g 麦冬25g 生地25g 大黄9g 芒硝4.5g

【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热结阴亏证。

100.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竹叶6g 石膏50g 半夏9g 麦门冬20g 人参6g 炙甘草6g 粳米10g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眼科常用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 1、急结方:应用于急性结膜炎 银花10g 野菊花10g 夏枯草10g 桑叶10g 连翘12g 甘草5g 2、消炎汤:用于麦粒肿、急性泪囊炎、眼眶蜂窝织炎。 银花10g 野菊花10 g 夏枯草10 g 浦公英15g 龙胆草10 g 地丁10g 生地20g 甘草5g 3、巩膜炎方:用于巩膜炎 连翘12g 夏枯草10g 生地20 g 赤芍15 g 丹皮10g 丹参12 g 桑白皮15g 4、葡1方:用于葡萄膜炎急性期热重者 板兰根15 g 生石膏30 g 生苡仁15g 连翘12g 银花10g 丹参12 g 知母10g 车前子12 g 甘草5g 5、葡2方:用于葡萄膜炎好转期热症中度者 板兰根15g 生地30 g 生苡仁15 g 连翘12 g 银花10 g 云芩12g 丹皮10 g 车前子12g 6、葡3方:用于葡萄膜炎症恢复期、慢性期、热轻者。 生地12g 云芩12g 泽泻12 g 女贞子12 g 淮山12g 菊花10 g 草决明12g 7、角膜溃疡1方:用于化脓性角膜溃疡属热症者 银花15 g 连翘15g 黄芩10g 赤芍15g 生地30g 柴胡10 g 龙胆草10g 防风10g 葛根20g 蔓荆子10g 8、角膜溃疡2方:角膜溃疡重症伴大便秘结热盛者。 银花15g 连翘15g 黄芩10g 赤芍15g 生地30g 柴胡10 g 龙胆草10g 生石膏30 g 玄明粉10g 大黄10g(后下) 9、病毒性角膜炎方:用于病毒性角膜炎、角膜溃疡。 钩藤10g 蝉衣5g 连翘15g 白芍15 g 柴胡10 g 银花10g 板兰根15 g 大青叶15g 白芷10 g 防风10g 川芎10 g 野菊花15g 10、退翳方:用于角膜斑翳混浊。 蝉衣5 g 连翘12g 生地20g 青相子12 g 木贼曲10g 草决明15 g 蒺藤12g 秦皮12g 珍珠母20 g菊花15g 夜明砂10g 11、桑白皮汤:用于疱疹性结膜炎、翼状胬肉、治理整顿浅层点状角膜炎。 桑白皮15g 地骨皮10 g 麦冬15 g蝉衣5g 菊花10 g草决明15 g木贼10g 12、丹栀逍散:用于中心性将液性视网膜脉脉络膜病变属于肝郁气滞者。 丹皮5g 栀子12g 白芍12g 柴胡10 g 云芩15 g 蔓荆子12g 丹参12g 蒺藤10g 郁金10 13、温胆汤: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属于痰湿者。 陈皮5g 法下10 g 云芩12g 甘草5g 竹茹10 g枳实10g 密蒙花10g 草决明12 g 郁金10g 钩藤10 g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积水潭医院作为一个以骨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对我院骨科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进行分析如下: 1、骨折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等。 这四种药组成中都含有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 都有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的功效。 回生第一丹、伤科接骨片含朱砂,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骨折后兼烦躁不眠者;回生第一丹中的麝香辛芳走窜,入十二经,引药力直达病所,接骨效果最好;另外麝香开窍散 回生第一丹 当归、血竭、土鳖虫、自然铜、乳香、麝香、朱砂。 伤科接骨片 三七、 土鳖虫、自然铜、红花、 乳香、没药、甜瓜子、冰片、朱砂、海星、鸡骨、马钱子 接骨七厘片 土鳖虫、 骨碎补、当归、血竭、乳香、没药、煅自然铜、酒大 黄、硼砂。 骨折挫伤胶囊 猪骨胶、土鳖虫、自然铜、血竭、红花、乳香、没药、炒黄瓜子、当归、大黄。 活血 化瘀,接 骨 止痛

瘀强,对外伤等引起的神志昏迷有较好的醒脑回苏效果,对骨折初期和中期都有较好的疗效;伤科接骨片中含三七、马钱子,又有较强的活血止痛效果,止痛力强。 与回生第一丹相比,伤科接骨片多了海星、鸡骨,接骨七厘片多了骨碎补,骨折挫伤胶囊多了猪骨胶,都可用于接骨续筋,所以更适用于骨折中期。而接骨七厘片、骨折挫伤胶囊组成中的大黄兼能通便,对于骨科手术后有便秘者能起到一定作用。 2、急性软组织扭挫伤用药: 常用中成药有七厘散、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三七胶囊等等。 这四种药都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治疗跌打损伤,外 伤瘀血,青肿疼痛等。 七厘散和三七胶囊还可用于外伤出血的止血。七厘散中有血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中医诊疗方案急诊科

急诊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录 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轻症阶段中医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 泄泻(急性肠炎)中医诊疗方案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诊疗方案 血脱(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咳嗽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明确的感冒或有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咳痰,或咽干、咽痒。 (3)肺部可无阳性体征或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 (4)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2.西医诊断: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属于急性咳嗽(病程<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者。 (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2)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呈自限性,全身症状可在数天内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续2~3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病毒感染者,血中淋巴细胞可增加。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咳嗽、咳痰连续2

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3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肺结核、尘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时,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片、呼吸功能等),亦可作出诊断。急性发作期:指在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二)证候诊断 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4.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息促,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挟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口干而黏,欲饮水,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2021年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欧阳光明(2021.03.07)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和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推荐下载)中医骨伤科总结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的全部内容。

总论 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 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 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 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二)分类方法 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 a.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 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情况

初期: 活血化瘀: 1肢伤一方: 【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 【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4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 5鸡鸣散: 【组成】: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7柴胡疏肝散

中医院二甲评审-中医诊疗方案-急诊科-眩晕

眩晕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眩晕 西医病名:眩晕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Ⅰ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Ⅱ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Ⅴ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Ⅰ级;中度:Ⅱ、Ⅲ级;重度:Ⅳ、Ⅴ级。

中医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

中医骨伤科常用120首方剂 1、十灰散(《十药神书》)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功效】凉血止血。 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组成】大黄、芒硝、当归、木通、枳壳、厚朴、苏木、川红花、陈皮、甘草【功效】攻下逐瘀。治跌仆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 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花花公子拜天地) 【歌诀】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功效】清热解毒。治骨关节感染初期。 4、四生丸(《妇人良方》) 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 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乌药(10g)缩砂(10g)木香(10g)延胡索(10g)香附(10g)甘草(5g) 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 【歌诀】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组成】金银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皂角刺、穿山甲、防风、白芷、贝母、天花粉、甘草、白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歌诀】血府桃红四物汤,牛膝桔梗四逆散。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生地、当归、枳壳、柴胡、桔梗、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 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 【歌诀】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组成】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血虚阳浮发热证 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江苏无橘,木瓜接宾 【歌诀】鸡鸣散就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组成】槟榔、木瓜、紫苏叶、桔梗、吴萸、生姜 【功效】行气降浊,宣化寒湿。 10.金铃子散(《圣惠方》) 【歌诀】金铃子散酒玄胡,肝郁化火诸痛除。 【组成】金铃子(川楝子)延胡索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三钱(9g),酒调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活血,泻热止痛 11.抵当汤(《伤寒论》) 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骨科常用中药

骨科20个备考方剂 1★桃红四物汤 主治:股骨颈、锁骨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 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 2★舒筋活血汤加减 主治:股骨颈骨折中期 功效: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壮筋养血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后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4★田七二龙二仙汤 股骨颈骨折术后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干预 主治:活血通络、续筋接骨 方药:田七、生龙骨、地龙、仙茅、仙灵脾、鹿角胶、龟板胶、牛膝加减。 5★桃核承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兼大便不通者,功效:活血泻热通腑; 方药:芒硝大黄甘草桃仁桂枝 6★补阳还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平素体虚,伤后失血致气血虚损者, 功效:补气活血。 方药:当归赤芍川穹地龙黄芪红花桃仁 7★三仁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见纳差痞满,以湿热为主的患者 功效:清利湿热 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 8★补中益气汤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以气血两虚为主 功效:补中益气、活血养血 方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9★六味地黄丸 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后期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10★温胆汤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围手术期)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方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11★五味消毒饮 主治:疔疮初起痈疡疖肿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方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12★当归补血汤 主治:血虚发热证 功效:补气生血 方药:黄芪、当归 13★和营止痛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瘀血凝滞证, 功效: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断、牛膝、木瓜、木香、骨碎补、丝瓜络、桑枝。 14★壮筋续骨汤加减 主治:锁骨骨折肝肾不足证 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黄芪、骨碎补、断续、当归、丹参、巴戟天。 15★身痛逐淤汤 主治:风湿痹病血瘀气滞证: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秦艽,桃仁,红花,川芎,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 16★独活寄生汤 主治:风湿痹病寒湿痹阻证: 功效: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人参,当归,干地黄,白芍,川芎,肉桂,茯苓,细辛,防风,秦艽、甘草。 大秦艽汤 /当归拈痛汤 主治:风湿痹病湿热痹阻证: 功效: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17★大秦艽汤:方药: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秦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18★当归拈痛汤:羌活,防风,升麻,葛根,白术,苍术,当归,人参,甘草,苦参,黄芩,知母,茵陈,猪苓,泽泻; 19★右归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阳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肉桂,枸杞子,鹿角胶,当归,菟丝子等。20★虎潜丸。 主治:风湿痹病肝肾亏虚阴虚证: 功效: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知母,黄柏,熟地,锁阳,龟甲,白芍,陈皮,干姜,虎骨等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 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香附川楝子】各10g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延胡索川楝子】各10g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柴胡郁金】3~10g;10~15g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川楝子路路通】各10g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槟榔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小茴香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

呼吸科健康教育处方

肺炎健康教育处方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过敏因素及药物引起。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寒颤,发热,胸痛,咳嗽和铁 锈色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如纳 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黄疸,而易与急 性胃肠炎或胆囊疾病向混淆。 寒颤高热: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 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伴头痛,全身肌肉 酸痛,食欲下降。 咳嗽:痰少,可带血,典型者为铁锈色痰。 【用药指导】 积极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及处理并发症。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G,疗程一般为14天。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青霉素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红霉素胃肠道反应较明显,用药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时滴数要缓,药物浓度不易过高。喹诺酮类药物胃肠道反应较多见,偶有皮疹,头痛或精神症状,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饮食指导】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1000~2000ml,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并有利于稀释痰液。静脉补液者注意滴数,防止输液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高热病人宜加强口腔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运动指导】 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适当运动有利于大脑皮质功能恢复,还能增加病人对生活的信心。 【预后】 大部分肺炎球菌肺炎预后良好,易感者可注射流感疫苗等,减少肺炎的发生。

支气管扩张健康教育处方 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害管壁,导致支气管扩张和变形。 【临床表现】 一、长期咳嗽和大量脓痰: 由于长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形成的脓性痰,长时 间刺激支气管壁上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咳嗽呼吸兴 奋,咳嗽一般为阵发性,常与体位变动有关,晨起及 晚上临睡时咳嗽和咳痰较多。 二、咯血 常为血痰或小量或大量咯血.由于病变部位常伴 有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终末支气管扩 张形成血管瘤,一旦破裂,常有咯血,甚至大咯血。 三、肺部感染 支气管扩张多见下叶,因下叶支气管引流较差,上下叶支气管较长,且受心脏的压迫,引流不畅,已引起继发感染,炎症向下蔓延,波及病变支气管周围的肺组织,出现肺部感染。痰呈粘液脓性或黄绿脓痰,如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则有臭味。 四、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因反复感染可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消瘦、贫血等,儿童可影响发育。 【用药指导】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促进痰液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祛痰剂支气管舒张药和止血药,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咯血期间,因过冷或过热食物均易诱发咯血,故温凉为宜,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1500毫升以上,稀释痰液。戒烟戒酒 【运动指导】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后】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病发展缓慢,如得到正确合理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民间中医骨伤秘方

以下秘方来自民间中医,偶得之,尝验证确有特效,曾有双足腓胫骨粉碎骨折恢复未出三个星期,远非西医术所能比及。共十一则,均为骨伤科外用方,基本概括了治伤科各种骨折秘方,计有黑膏方、红膏方、药醋方、地龙散、破伤风御风膏、复骨散、南星散、逐瘀消肿散、羊胆接骨丹、五色散、粉碎骨折壹天接合方。秘方本非余所创,不敢私***享,特献于此供诸君参阅: 一:黑膏方 槐花、乳香、没药、儿茶、龙骨、檀香、山慈菇、血珀、血余、陀僧、煅然铜、川白蜡、生地、赤芍、土别、当归、血竭、钩藤、防风、加皮、红花、川芎、樟脑、续断、牛膝各二钱,为细末,白芨末一两五。将上药末搅匀,用猪油四两拌和装入有盖瓷盅封口后,用炭火煮约半小时,出白烟后再慢火煎十分钟,待凉后放至潮湿地方十天,启用时加梅片一两五拌匀。 二:红膏方 降香、白芨、灵仙、血竭、乳香、没药、儿茶各二两为末,白蜡四两、松香二两、猪油二斤。将白蜡松香猪油同熔化,待冻后搅成糊状,加入上药末和梅片一两、樟脑三两拌匀。如白蜡一时找不到可用凡士林和蜜蜡代替。 三:药醋方 山甲、南星、白蔹、白凡、细辛、赤芍、桔梗、续断、碎补、红花、归尾、加皮、生地、防丰、地骨皮、花粉、甘草、牛夕、桂枝、白芷、姜黄、白芨、钩藤各二钱,加黑米醋同煎上药。 四:地龙散 地龙十条、琥珀一钱、象皮(煅)一钱、梅片一钱、珍珠粉一钱、金蚂蟥十条、土别一钱、田七一钱、乳香一钱共为末,用蛋清调药适量敷之,每三天换一次。 五:破伤风御风膏(内服方之一) 生地、荆芥、当归、吴于、银花、蔓荆子各二钱,白芷一钱、川芎一钱、石膏一钱煎服。六:复骨散 松节二两研末、生鸡仔一只(半斤至一斤),把松节炒焦,再将生鸡仔(干,勿粘水)去净毛捣烂,然后与松节炒用,加酒三四两煮滚饮酒,然后将渣与白芨末一两和匀敷伤处二天(小儿不饮酒只敷药)。主治双脚粉碎性骨折(即双足腓胫骨折)一次见效,后用其它消肿接骨药至全愈。七:南星散 南星二钱、枝子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姜黄二钱、大黄二钱、生半下一钱、田七五分、黄连三钱、川芎一钱、梅片三分、驳骨丹三钱各药生研为末,水调煮热敷之。治鹰嘴骨折(即肘关节)。 八:逐瘀消肿散 虎骨、骨碎补、蝼蛄、土别、红花、生地、黄芩、黄柏、归尾、赤芍各三钱,白芨一两、苏子二钱共为末酒调煮熟敷之。 九:羊胆接骨丹 黄连一钱、象皮(煅)二钱、朱砂二钱、大黄二钱、红花三钱、碎补三钱、田七二钱、血珀一钱、降香三钱、白芨四钱、珍珠粉一分、煅然铜一钱、羊胆四个后入共为末,用灰面与酒煮熟敷之。(注意此药敷一夜,天明即除,不宜太久!) 十:五色散(内服药之二) 人中白一两、肉桂二钱、防杞二钱、羌黄一两、当归二两,陈皮、白芷、桃仁、赤芍、乌药、独活、秦艽、单叶蔓荆叶、百草双、生地、丹皮、廷胡、碎补、紫荆花、蔓荆子各五钱共为末,每日二钱,水酒冲服均可。 十一:粉碎骨折壹日接合

常用中草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与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就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 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与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 右脉数大者。杏苏散: 组成:苏杏姐将找二陈支钱——苏杏桔姜枣二陈(汤)枳前 苏叶,杏仁,桔梗,生姜,大枣,二陈汤,止咳,前胡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越婢加半夏汤: 组成:麻石半夏姜草枣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半夏甘草大枣与,痰热郁肺表邪伤。 功效: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主治 桑白皮汤: 组成:桑白皮汤夏苏子,贝母杏仁芩连栀 桑白皮,半夏,苏子,贝母,杏仁,黄芩,黄连,栀子 功效: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真武汤: 组成:珠江少妇灵——术姜芍附苓——白术,生姜,芍药,附子,茯苓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五苓散: 组成:领贵妇择白猪——苓桂茯泽白术——猪苓,桂枝,茯苓,泽泻,白术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骨科常用药方

[配方]桃仁9 红花6牛膝 6当归12白芍6川芎12乳香 5没药 5薏苡仁9 茯苓12 泽泻12 桂枝6 白术12(黄芪12)三七8血竭2骨碎补10麦冬10甘草6 四物汤:补血、养血;当归(10g) 川芎(8g) 白芍(12g) 熟地(12g) 桃红四物汤:当归 15g、川芎 10g 白芍 10g 熟地 15g、桃仁 9g (打碎)、红花 10g 四君子汤;补气。益气健脾。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 四逆散:调和肝脾。只烧干柴。解:只(枳实),烧(芍药),干(炙甘草),柴(柴胡)。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 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各9g 桃仁12g红花9g枳壳赤芍各6g柴胡3g 甘草6g桔梗4.5g 川芎4.5g牛膝9g 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半两(15g)瓜蒌根,当归各三钱(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各 6g),大黄酒浸,一两(30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5g) [配方]苏木、当归、三棱、川椒各10g,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桑寄生、续断、天仙藤各15g。 [用法]将上药加水1500毫升,煮沸20--40分钟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先以蒸汽熏蒸患处,稍温,用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处。每剂药用2天。 [功效]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接骨续损。适用于四肢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者。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三钱(9克)生地三钱(9克)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枳壳二钱(6克)赤芍二钱(6克)柴胡一钱(3克)甘草二钱(6克)桔梗一钱半(4.5克)川芎一钱半(4.5克)牛膝三钱(9克) 金铃子散(《圣惠方》)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 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 当归2钱,苏木末2钱,落得打2钱,川芎6分,红花5分,乳香1钱,没药1钱,三七1钱,炒赤芍药1钱,陈皮1钱,地鳖虫3钱,紫荆藤3钱。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 15 克、当归 15 克、白芍 10 克、川芎 8 克、桃仁 9 克、红花 6 克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 名称:熟乾地黄散拼音:Shu Qi印D i Hu mg Sen处方:丹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叉)、当归(去卢、微炒)、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乾地黄(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术,各一两;续断、附子(炮、去皮、脐)、黄蓍(去芦),各三分。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血气,腑脏虚损,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肢体烦痛,头目昏重,心多惊悸,寒热盗汗,羸瘦少力,饮食不进。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枣三个,擘破,煎至一盏,滤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快汤拼音: Ku dT 6 g处方:甘草(炙)十八两,乾姜(炮)二斤半,粟米(炒)三十两,桔梗(炒)三斤。制法:上炒盐一百二十钱重,同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酒食所伤,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涩,不思饮食,并宜服之。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摘录: 《宋?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铁刷汤拼音:Ti e Shu a T m g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乾姜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姜、陈皮,各十二两。 制法: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 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胃,内感风泠,肠

鸣泄泻;妇人血气刺痛,并皆治之。常服快气,不拘时候。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摘录:《宋?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三倍汤拼音:S6 B百T 6g 处方:草豆蔻仁二两,甘草一两,生姜、盐(炒),各五两。制法:上件拌和匀,入瓷器内淹一宿,焙乾,为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胸膈闷满,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霍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痢,水谷不分。用途用量:沸汤点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小理中汤拼音:Xi co L 1 Zh eng T m g处方:苍术(米泔浸、焙)五两,生姜五斤,甘草(生用)十两,盐(炒)十五两。制法:上碎同碾,淹一宿,焙乾,碾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饮酒过度,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胀,隔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去湿。又治肠胃冷湿,泄泻注下,水谷不分,腹中雷鸣,霍乱吐利,手足厥泠,胸痹心痛,逆气结气,并皆治之。用途用量:每一钱,沸汤点,空心服。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备注:名称:挝脾汤拼音:W o Pi T 6g处方:麻油四两, 良姜十五两,茴香(炒)七两半,甘草十一两七钱半。制法:上炒盐一斤同药炒,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快,宿酲留滞,呕吐酸水,心腹胀痛,不思饮食,伤冷泄泻,并宜服之。常服快气,大解中酒,美进饮食。用途用量:每服一钱, 白汤点下。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缩砂汤拼音:Su Sha T 6g处方:缩砂仁(不见火)、甘草(炒),各十二两(一本作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精编版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和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 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杏苏散: 组成:苏杏姐将找二陈支钱——苏杏桔姜枣二陈(汤)枳前 苏叶,杏仁,桔梗,生姜,大枣,二陈汤,止咳,前胡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越婢加半夏汤: 组成:麻石半夏姜草枣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 功效: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桑白皮汤: 组成:桑白皮汤夏苏子,贝母杏仁芩连栀 桑白皮,半夏,苏子,贝母,杏仁,黄芩,黄连,栀子 功效: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真武汤: 组成:珠江少妇灵——术姜芍附苓——白术,生姜,芍药,附子,茯苓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五苓散: 组成:领贵妇择白猪——苓桂茯泽白术——猪苓,桂枝,茯苓,泽泻,白术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的归纳

龙胆泻肝汤:(共7处) 1.十、自汗、盗汗―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2.十一、血证(1)鼻衄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十一、血证⑷吐血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十四、不寐⑴实证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5.十八、痫证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6.二十九、胁痛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7.四十五、耳鸣、耳聋-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温胆汤:(共2处)1.十四、不寐⑴实证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2..四十五、耳鸣、耳聋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共5处) 1.十六、郁证⑴实证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2.十九、胃痛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3.二十六、腹痛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4.二十九、胁痛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5.三十二、鼓胀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归脾汤(共9处)1.十一:血证⑴鼻衄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十一:血证⑷吐血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3.十一:血证⑹尿血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十一:血证⑺紫斑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5.十二、心悸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6.十四、不寐⑵虚证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7.十六、郁证⑵虚证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8.三十一、眩晕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9.四十八、内伤发热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金匮肾气丸(共4处)1.五、哮证⑵缓解期③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六、喘证⑵虚喘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3.九、痰饮⑷支饮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4.四十三、消渴⑶下消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共3处) 1.三十二、鼓胀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2.三十九、水肿⑵阴水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3.四十一、癃闭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失笑散(共2处)1.十九、胃痛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2.三十一、积聚⑵积证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藿香正气散(共3处)1.二十一、呕吐⑴实证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2.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3.二十五、霍乱⑴寒霍乱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葛根芩连汤(共1处)1.二十三、泄泻⑴感受外邪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