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医院肺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中医医院肺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中医医院肺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中医医院肺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中医医院肺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1.白虎汤(《伤寒论》) 2.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3.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5.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8.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八珍汤(《正体类要》) 10.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11.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14.大承气汤(《伤寒论》)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16.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17.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1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19.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二妙散(《丹溪心法》) 22.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23.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24.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25.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26.桂枝汤(《伤寒论》) 27.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 2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29.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30.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1.济川煎(《景岳全书》) 32.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33.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3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35.咳血方(《丹溪心法》) 36.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38.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39.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40.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41.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2.理中丸(《疡医大全》) 43.麻黄汤(《伤寒论》) 4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46.麻子仁丸(《伤寒论》) 47.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8.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49.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 50.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51.清营汤(《温病条辨》) 52.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53.三仁汤(《温病条辨》) 5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6.桑菊饮(《温病条辨》)57.生脉饮(《兰台轨范》引《医录》) 58.四逆散(《伤寒论》) 59.肾

气丸(《金匮要略》) 60.四神丸(《证治准绳》) 61.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62.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3.桑杏汤(《温病条辨》) 64.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65.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6.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67.三子养亲汤(《皆效方》录自《杂病广要》) 68.桑白皮汤(《圣济总录》) 69.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70.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71.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72.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73.五苓散(《伤寒论》) 74.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75.吴茱萸汤(《伤寒论》) 76.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7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78.犀角地黄汤(《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 79.小柴胡汤(《伤寒论》) 80.小建中汤(《伤寒论》) 81.小青龙汤(《伤寒论》) 82.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3.杏苏散(《温病条辨》) 84.小陷胸汤(《伤寒论》) 8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6.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 8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88.右归饮(《景岳全书》) 89.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 90.玉女煎(《景岳全书》)9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92.银翘散(《温病条辨》) 9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94.炙甘草汤(《伤寒论》) 95.左金丸(《丹溪心法》) 96.猪苓汤(《伤寒论》) 97.止嗽散(《医学心悟》) 98.真武汤(《伤寒论》) 99.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100.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肺病科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的患者。 一、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犯肺证 风寒恋肺证 风热郁肺证 风燥伤肺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TCD编码:BNF011)和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ICD-10编码:R05 01)的患者。 2.有明确的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史。 3.胸部查体及X线无明显异常。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咳嗽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鼻咽镜检查、鼻窦CT检查、肺部CT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1)风邪犯肺证: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2)风寒恋肺证:疏风宣肺,散寒止咳。 (3)风热郁肺证:疏风宣肺,清热止咳。 (4)风燥伤肺证:疏风宣肺,润燥止咳。 2.针灸 3.药物贴敷 4.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5.其他疗法 6.健康教育 (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咳嗽频次减少、症状明显好转。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咳嗽时间延长、反复发作者,需住院进一步诊察,退出本路径。 2.有原发慢性基础疾病并加重,需要积极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需住院治疗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的个人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康复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卒中后继发吞咽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 一、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 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或脑出血(ICD-10编码:I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符合中医中风病的诊断同时具有吞咽困难、饮水即呛、构音障碍等主要症状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编写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年)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符合脑卒中后延髓麻痹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诊疗方案”。 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阻络证 肝肾亏虚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协作组制定的“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并存在吞咽功能障碍,二者有相关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脑梗死或脑出血),且经康复评定,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2.由脑肿瘤、脑外伤、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等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头颅CT或MRI、胸部X线片或CT; (2)吞咽功能评定; (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4)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5)心电图。 2.可选择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视频透视检查(VFSS)、纤维内窥镜吞咽检查(FEES)、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 1.康复治疗 (1)感官刺激 (2)吞咽肌功能训练 (3)呼吸训练 (4)物理因子治疗 (5)摄食训练 2.针刺治疗 3.推拿治疗 4.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风痰阻络证:息风化痰,宣窍通络。 (2)肝肾亏虚证:滋阴补阳,开窍化痰。 (3)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疏经通络。 5.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6.内科基础治疗 7.护理调摄

呼吸内科(4个)临床路径病种管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

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2021年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欧阳光明(2021.03.07)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和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 中医临床路径 令狐文艳 (2000年) 科别康复科 XX市中医院 二000年一月 目录 1、中风病(急性期) (3) 2、中风病(恢复期) (11)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TCD编码:BNG080、ICD-10编码:I63) 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年月日 (第1天)年月日(第2天) 主要诊疗□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危险 性评估、实施溶栓应用评估等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工作□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 护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中风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病重或病危通知 □病情较重者可重症监护 □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饮食 □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病情平稳者早期康复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血型 □尿常规 □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血脂、血糖 □凝血检查 □血压监测 □心电图 □胸部 X线透视或胸部 X线片 □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 B超) □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 长期医嘱 □中风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病重或病危通知 □低盐低脂饮食或糖尿病 饮食 □流食或半流食或鼻饲饮 食 □病情较重者重症监护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良肢位摆放和关节被动 运动 □病情平稳者针灸治疗 □病情平稳者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I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 □静脉抽血 □配合急救和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 ,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 锻炼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3天)年月日 (第4天) 年月日 (第5天) 主要诊疗工作□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 护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 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 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性 和预后评估 □上级医师查房与 诊疗评估 □完成上级医师查 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 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 断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12116)

医院康复科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医院康复科的发展水涨船高般的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性分开、完善国民健康,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 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特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我科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 十八大会议精神、我县各次重要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和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在全科干部职工中加强爱国主义和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抢抓机遇,谋篇布局, 加强科室内涵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优秀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 的临床工作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争创品牌效益,不断增强全科职工的事 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改革创新能力。全方位提高我科的整体综合实力,把我院建设成为百姓放心的中医医院,把我科建设成为市级重点专科。 二、建设目标 把握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遇,顺应时代要求,凝聚全科意志,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医院科室管理、人性化医疗流程、高水平科技创新、低成本高效经营,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和综合实力,使我院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力争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出一支仁心仁术、迎难而上的临床技 术与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我科中长期规划的奋斗目标,即:把我科建设成医院的一支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施先进、科室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优秀科室与重点科室。 三、初步工作规划 (一)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硬件,是衡量一个服务单位能否提供优质服务 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未来,我们将准备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扩容科室的病床数,提高医院及科室硬件设施竞争能力。同时,努 力向医院申请增加和更新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如:牵引床、牵引椅等医 疗器械设备,让医师在诊疗时,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帮助,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 有力保障。以便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推动科室尽快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二)人才建设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是科室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卫生事业发

呼吸科健康教育处方

肺炎健康教育处方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过敏因素及药物引起。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寒颤,发热,胸痛,咳嗽和铁 锈色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如纳 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黄疸,而易与急 性胃肠炎或胆囊疾病向混淆。 寒颤高热: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 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伴头痛,全身肌肉 酸痛,食欲下降。 咳嗽:痰少,可带血,典型者为铁锈色痰。 【用药指导】 积极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及处理并发症。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G,疗程一般为14天。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青霉素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红霉素胃肠道反应较明显,用药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时滴数要缓,药物浓度不易过高。喹诺酮类药物胃肠道反应较多见,偶有皮疹,头痛或精神症状,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饮食指导】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1000~2000ml,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并有利于稀释痰液。静脉补液者注意滴数,防止输液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高热病人宜加强口腔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运动指导】 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适当运动有利于大脑皮质功能恢复,还能增加病人对生活的信心。 【预后】 大部分肺炎球菌肺炎预后良好,易感者可注射流感疫苗等,减少肺炎的发生。

支气管扩张健康教育处方 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害管壁,导致支气管扩张和变形。 【临床表现】 一、长期咳嗽和大量脓痰: 由于长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形成的脓性痰,长时 间刺激支气管壁上的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咳嗽呼吸兴 奋,咳嗽一般为阵发性,常与体位变动有关,晨起及 晚上临睡时咳嗽和咳痰较多。 二、咯血 常为血痰或小量或大量咯血.由于病变部位常伴 有毛细血管扩张或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终末支气管扩 张形成血管瘤,一旦破裂,常有咯血,甚至大咯血。 三、肺部感染 支气管扩张多见下叶,因下叶支气管引流较差,上下叶支气管较长,且受心脏的压迫,引流不畅,已引起继发感染,炎症向下蔓延,波及病变支气管周围的肺组织,出现肺部感染。痰呈粘液脓性或黄绿脓痰,如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则有臭味。 四、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因反复感染可出现发热、食欲下降、消瘦、贫血等,儿童可影响发育。 【用药指导】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促进痰液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祛痰剂支气管舒张药和止血药,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饮食指导】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咯血期间,因过冷或过热食物均易诱发咯血,故温凉为宜,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1500毫升以上,稀释痰液。戒烟戒酒 【运动指导】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后】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病发展缓慢,如得到正确合理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与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就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 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与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 右脉数大者。杏苏散: 组成:苏杏姐将找二陈支钱——苏杏桔姜枣二陈(汤)枳前 苏叶,杏仁,桔梗,生姜,大枣,二陈汤,止咳,前胡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越婢加半夏汤: 组成:麻石半夏姜草枣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半夏甘草大枣与,痰热郁肺表邪伤。 功效: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主治 桑白皮汤: 组成:桑白皮汤夏苏子,贝母杏仁芩连栀 桑白皮,半夏,苏子,贝母,杏仁,黄芩,黄连,栀子 功效: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真武汤: 组成:珠江少妇灵——术姜芍附苓——白术,生姜,芍药,附子,茯苓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五苓散: 组成:领贵妇择白猪——苓桂茯泽白术——猪苓,桂枝,茯苓,泽泻,白术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干货)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和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 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杏苏散: 组成:苏杏姐将找二陈支钱——苏杏桔姜枣二陈(汤)枳前 苏叶,杏仁,桔梗,生姜,大枣,二陈汤,止咳,前胡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越婢加半夏汤: 组成:麻石半夏姜草枣

呼吸内科(4个)临床路径病种管理

呼吸内科(4个)临床路径病种管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

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肺病科常用方剂趣味方歌精编版

趣味方歌(仅供参考) 止嗽散: 组成: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去)百草菀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百部,甘草,紫菀 功效:宣肺疏风,止咳化痰。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小青龙汤: 组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清金化痰汤: 组成:桑芩栀二母卖瓜梗和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黄芩泻白散: 组成:白骨精是草包+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 功效:泻肺热,利小便。 主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麦炒桑竹豆粉——沙麦草桑竹豆粉 沙参,麦冬,甘草,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 功效:甘寒生津,清养肺胃 主治: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竹叶石膏汤: 组成: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煮食)甘粳米—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桑杏汤: 组成:傻贝母只吃桑杏梨皮——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 沙参,贝母,栀子,香豆豉,桑叶,杏仁,梨皮 功效: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主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杏苏散: 组成:苏杏姐将找二陈支钱——苏杏桔姜枣二陈(汤)枳前 苏叶,杏仁,桔梗,生姜,大枣,二陈汤,止咳,前胡 功效: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越婢加半夏汤: 组成:麻石半夏姜草枣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 功效:宣肺泄热,止咳平喘。 桑白皮汤: 组成:桑白皮汤夏苏子,贝母杏仁芩连栀 桑白皮,半夏,苏子,贝母,杏仁,黄芩,黄连,栀子 功效: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真武汤: 组成:珠江少妇灵——术姜芍附苓——白术,生姜,芍药,附子,茯苓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阳虚水泛证。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五苓散: 组成:领贵妇择白猪——苓桂茯泽白术——猪苓,桂枝,茯苓,泽泻,白术

2013肺病科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

2013年度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实施情 况分析与改进路径措施 (2014年) 我科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风温肺热病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收治风温肺热病人今年我科接诊肺炎患者105例,有35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现针对实施情况作如下分析: 今年我科接诊肺炎患者105例,有35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管理流程,其中完成临床路径31例,退出4例,占12.9%,入临床路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约3670元左右,全年肺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4120左右,为患者节省约 10.9%医疗费用,病人满意率明显升高。 优势:临床路径就是一个公认的标准路径,标准统一,所有检查有据可循,结果可以量化,避免了随意性,提高了诊疗费用及预后判断的可评估性,实施临床路径后,让我们的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化,文本化,表格化,让医疗服务提供呈现一致性、连续性,提高了诊疗费用及预后判断的可评估性,为病人节省了医疗费用,并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临床路径出现一些变异,如入院前检查未完善;住院期间,患者配合程度低、出现并发症等;出院变异,即提前或延迟出院等。总结一下,问题出在:一、入院后检查不完善,为了减少住院费用而缩减检查项目,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检查不完善容易让我们误诊,错估患者的病情,出现不必要的医疗问题,应当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解释清楚,规范检查。二、对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人,解释不够,患者对临床路径不能充分的理解并配合,出现提前或延迟出院等问题。三、出现并发

症,在治疗过程中让治疗方案复杂化,并导致入院时间延长,从而使患者退出临床路径。 改进: 1.加深对临床路径的理解: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意义、执行方式、诊疗方案进行集体学习,共同讨论,加深对临床路径的理解,从思想上对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及执行方式进行正确的理解。 2.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在加强理解的基础上,对临床路径的执行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执行方式,避免随意延长疗程、随意更改治疗方案,严格路径的进出。 3.有些患者反映住院费用仍较高,考虑病人能动性较差,故将D-二聚体,凝血四项由必查改为选查。 4.总结完善中医特色疗法:结合2012年临床工作,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挖掘中医民间药方精髓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根据多年来对各种肺病治疗的处方和经验,借鉴国内外文献,研制出“内服、外贴、上宣、下通”的“四维一体”疗法,突破了目前国内常用治疗方法的治内不除表或者治标不治本的不足,成功地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烦恼。 (1)内服法 我科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自制中成药”、“中药茶疗方”等内服药物,经临床应用,疗效明显。 1)自制中成药:清肺止咳丸、清热止咳丸、川贝止咳合剂、清咽冲剂、解表清热颗粒、平喘颗粒、蛤香防喘丸等。

肺病科临床路径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编码:BNF040)。西医诊断: 。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J4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5-2008)。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 修订,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哮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支气管哮喘) 临床常见证候: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风哮 寒哮 热哮 虚哮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 (ZYYXH/T5-2008)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编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J45)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血气分析 (4)胸部正侧位X线片 (5)心电图 (6)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过敏原测定、C反应蛋白、EOS 计数、凝血功能、超声、肺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涂片及痰培养+药敏、血浆皮质醇浓度、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 :风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最新整理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知识讲解

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脑卒中急性发病存在功能障碍患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临床神经科定位体征和功能障碍患者。 2.头颅CT 或MRI 证实脑出血或脑梗死。 (三)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周期为22-28 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 10:I61.9 脑出血疾病和ICD-10:I63.9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疾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脑卒中康复治疗流程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或卒中单元 (1)24小时内完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疾病诊断; (2)根据具体的脑卒中类型、病程及主要并发症,按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神经病学分册》选取适宜临床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2)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3)临床治疗:根据病程及主要并发症等,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溶栓、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给予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需要特殊处理,如急性抢救、溶栓、介入、手术等,人监护室内治疗。所有患者均保持床上良肢位。 4)防治常见并发症,如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3)72小时内,由神经康复医师组织,成立脑卒中康复小组,召开初期康复评价会,初步评价脑卒中后功能障碍。 (4)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和康复目标。 (5)初步判断脑卒中康复预后。 2.初期评价内容包括: (1)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医学并发症及并发症的评价; (2)昏迷程度评价:Glasgow 昏迷量表; (3)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运动障碍:Fugl- Myer 运动及平衡评分、Ashworth 痉挛评定、步行能力评定等; (5)认知功能筛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6)简要吞咽评定:饮水实验; (7)简要构音及言语评价; (8)心肺功能评价; (9)根据病情行主要继发障碍的评价:肩痛、肩- 手综合征、肌围度等; (10)心理状态评价; (11)大小便功能评价; (1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 指数;

内科常用方剂

1.白虎汤(《伤寒论》) 2.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3.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5.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7.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8.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八珍汤(《正体类要》) 10.补中益气汤(《脾胃论》)11.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14.大承气汤(《伤寒论》)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16.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17.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18.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19.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二妙散(《丹溪心法》) 22.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23.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24.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25.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26.桂枝汤(《伤寒论》) 27.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 2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29.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30.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1.济川煎(《景岳全书》) 32.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33.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35.咳血方(《丹溪心法》) 36.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38.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39.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40.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41.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2.理中丸(《疡医大全》) 43.麻黄汤(《伤寒论》) 4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46.麻子仁丸(《伤寒论》) 47.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8.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49.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 50.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51.清营汤(《温病条辨》) 52.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53.三仁汤(《温病条辨》) 5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6.桑菊饮(《温病条辨》)57.生脉饮(《兰台轨范》引《医录》) 58.四逆散(《伤寒论》) 59.肾气丸(《金匮要略》) 60.四神丸(《证治准绳》) 61.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62.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3.桑杏汤(《温病条辨》) 64.芍药甘草汤(《伤寒论》) 65.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6.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67.三子养亲汤(《皆效方》录自《杂病广要》) 68.桑白皮汤(《圣济总录》)69.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70.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71.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72.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73.五苓散(《伤寒论》) 74.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75.吴茱萸汤(《伤寒论》) 76.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7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78.犀角地黄汤(《小品方》录自《外台秘要》) 79.小柴胡汤(《伤寒论》) 80.小建中汤(《伤寒论》) 81.小青龙汤(《伤寒论》) 82.香薷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3.杏苏散(《温病条辨》) 84.小陷胸汤(《伤寒论》)8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6.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 8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88.右归饮(《景岳全书》) 89.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 90.玉女煎(《景岳全书》) 9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92.银翘散(《温病条辨》) 9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94.炙甘草汤(《伤寒论》) 95.左金丸(《丹溪心法》) 96.猪苓汤(《伤寒论》) 97.止嗽散(《医学心悟》) 98.真武汤(《伤寒论》)99.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100.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