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问句练习及答案

反问句练习及答案

反问句练习及答案
反问句练习及答案

1、别人能做到的事,难道我们不能做到?

2、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4、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6、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7、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8、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9、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0、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1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1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1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18、难道这活泼的小孩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19、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难道不好看吗?

20、难道顽强拼搏的运动员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21、现在的条件这么好,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

22、难道这件事大家都不同意吗?

23、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24、难道这件事大家会不同意?

2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

26、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27、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28、你怎能这样蛮横无理呢?

29、难道孙悟空的本领不大吗?

30、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小刚脸怎能不红呢?

31、我怎能会忘记我俩的友谊呢?

32、这场报告会怎能不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呢?

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答案(仅供参考)

1、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2、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都会向四面八方望一望。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

4、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5、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6、说出的话不可以不算数。

7、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8、不是自家人,也应该互相关心。

9、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是真理。

10、当农民,也需要文化知识。

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不会惧怕反动军阀。

12、你都是老头子了,不要订这些东西了。

13、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15、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16、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都可以解决了。

18、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19、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很好看。

20、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1、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22、这件事大家都同意。2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24、这件事大家会同意。

2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26、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27、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这是真理。

28、你不能这样蛮横无理。

29、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

30、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小刚脸红了。

31、我不会忘记我俩的友谊。

32、这场报告会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知识讲解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 习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 第一单元 句子积累 1. 设问句、比喻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疑问句、感叹句: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 比喻句: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考点提示 1. 背诵:《村居》《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2. 理解《村居》《咏柳》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3.《找春天》最后一个自然段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4.《开满鲜花的小路》第 6-1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 2-4 自然段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阅读《找春天》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到______了她。她在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这段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 3.春天还会在哪里?请你根据你的观察,在写一写。 我发现春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邓小平爷爷植树》片段,回答问题。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照样子,写一写。 例:绿油油白_________ 红_________ 黑__________ 黄__________ 例: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爷爷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为什么感到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 阅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片段,回答问题。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 给下面的词语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温暖———()四处———()寻觅———() 2. 把句子补充完整。 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哪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完整版)句子专项总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句子专项总复习练习题 一、句式变换。 1.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 把字句: 2.这个故事使妈妈感动不已。 否定句: 反问句: 3.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反问句: 双重否定句: 4.这回一定要亲眼看看师傅的绝活。 双重否定句: 5.谁也不能否认刷子李有一手绝活。(改成肯定句) 肯定句: 6.猫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他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改成肯定句) 肯定句: 7.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成肯定句) 肯定句: 8.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改成肯定句) 肯定句: 9.小红有严重的厌学情绪,这叫爸爸妈妈十分担心。(改成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 10.妈妈对我说:“下午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她。”(改为转述句) 转述句: 11.老师对我说,她今天有事要早回家,叫我和中队长一起做好班级工作。(改为陈述句) 陈述句: 二、指出各句的修辞手法,并且说说各自的作用。 1.早晨,金色的太阳笑开了脸。() 2.没有她的努力,你能这样吗?所以你应该好好地感谢爱你的母亲,深深地感念这份伟大的母爱。() 3.向往平静的生活,却置身喧嚣的尘世;付出热情的努力,却收获冰冷的失意;心中是美好的理想,眼前却是残酷的现实: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磨练着你的意志。() 4.字典不正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5.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6.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一片片彩云。() 7.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仿写句子。

反问句练习(每日五句)

1.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2.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青少年不能没有理想。 5.春风吹绿了田野。 6.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7.难道你就想不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8.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9.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10.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11.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1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13.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5.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16.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17.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走着的。 18.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解放而英语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19.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20.没有历代的诗词大家就没有中华民族璀灿的文化。(反问句) 21.阻碍祖国统一大业的任何行经,中国人民是不会熟视无睹的。 22.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23.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 24.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25.大家都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道歉。 26.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更应该讲文明,懂礼貌。 27.这场报告会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28.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29.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30.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31.“鸟的天堂”真是鸟的天堂。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题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题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6、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7、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8、你怎么能这样做 9、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10、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11、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12、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 13、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18、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19、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2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21、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2、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2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2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句子复习题汇编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句子复习题 《草原》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5.理解句子: 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⑶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白杨》 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 .理解句子: 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⑶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古诗词三首》 1.要掌握《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诗词、词的意思、诗的意思。 2.《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3.《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4.《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你的猜想是。 《童年的发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练习及答案

句子专项 一、我给句子加加工。(根据提示完成句子) 1. 照样子把句子写得生动 例:弟弟(高兴地)推开门,(蹦蹦跳跳地)跑向公园。 (1)老师()走进教室,()跨上讲台。 (2)操场上,同学们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做游戏。 (3)小马驮起口袋,()往磨坊跑去。 (4)满天的乌云,()压下来。 (5)公园里盛开着()的鲜花。 (6)春雨姑娘弹奏着()的乐曲。 2. 合并句子。 例: 我们看,我们走。 我们一边,一边看。 (1)我们冲出家门,穿上棉袄。 (2)妈妈拎着一篮鸡蛋。妈妈走进家门。 (3)同学们走进校门。同学们背着书包。 (4)孩子跑过来。孩子接过水桶。 4.按照例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我怎么会把你的书弄坏呢? 我不会把你的书弄坏。 (1)今天怎么会下雨呢? (2)我怎么会不帮助你呢? 5.组词成句。

例:灯灯光一束束灯光一束束灯光照亮了天安门广场。 6.仿写句子 例:我发现飞机的样子像蜻蜓。 二、我能改写“把”字句和“被”字句。 例:啄木鸟除掉了树上的害虫。 1. 青蛙吃掉了小虫子。 2. 秋风吹落了树叶。 3.我们救出来了小狗。 4. 华佗引开了两只相斗的羊。 5. 爷爷赶走了那头吃草的牛。

三、我能照样子用关联词语写句子。 1.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边。 2.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 没人留意清晨的阳光,因为所有人都在熟睡。 4.我们一边看,一边走,路已经走了不少,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 5.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 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 6.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 要是_____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___。 7.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很有秩序了。 8.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_____ 只有 _________ 才____________ 9.雷声越来越响,雨下大了。 _________ 越来越 ____________ 10.他一回到家就和妈妈讲学校里的故事。 ______一 _______________ 就 ____________ 四、我能让句子更生动。(把括号里的词语加入句中) 例:我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常常) 常觉得喜鹊会跟我们说话。 1.小柏树栽好了。(一棵)(绿油油的) 2.我们顺着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弯弯)

六年级反问句练习题目

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2、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5、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6、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8、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19、咱们早就分好了。 20、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二、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的局面吗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4、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在人类历史上,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7、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8、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9、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 10、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 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1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1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1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7、我怎能会忘记我俩的友谊呢 18、你怎能这样蛮横无理呢 19、难道这件事大家会不同意 20、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练习要点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练习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把羊圈修好,就不会再丢羊了。 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不能不害怕。 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6、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 7、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应该能办到。 8、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生活富裕了,我们应该不能铺张浪费。 9、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天上的星星不能数得清。 10、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就看到不同的形状。 11、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字典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句子专项练习 班级姓名

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这本书真好看,怎么不叫人喜欢呢? 这本书真好看,真叫人喜欢。 2、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3、难道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吗?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4、作为少先队员怎能不讲文明,有礼貌呢? 作为少先队员不能不讲文明,有礼貌。 5、我们是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呢? 我们是学生,不能不遵守学校的纪律。 6、功课没做完,怎么能去看电影呢? 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7、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你们应该见过这样的总理。 句子专项训练: 改变句型: (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一. 关联词语填空: 1. 小明在学习上()有这么好的成绩,()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下雨,地()湿。 3.()多读多练,()会提高作文水平。 4. 诸葛亮()精通兵法,()熟知天文地理。 5.()答应了,你()应该办到。 6.()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詹天佑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7. 语文课上,张老师读课文时,流泪了,()他感情脆弱,()这篇课文太感人了。 8.我们读文章,()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注意文章的细节,()仔细体会那些细节,()理解得更深刻。 9. 鲁迅先生对青年十分关心,()写信人署的是假名,他()认真地回信指导。 10.()明天不下雨,我们()去春游。 二.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 金华双龙洞的奇特风景,真值得我们欣赏和访问。 2. “六一”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3. 老师和我们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

4. 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5. 他在回忆着过去的往事。 6. 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把功课学好。 7. 朝霞被大地映得一片金黄。 8. 王雨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 9. 在联欢会上,小月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10. 我欣赏了这幅草原风景画册。 三.排列错乱的句子: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禾苗。()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它白天隐身在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

四. 将下列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 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草儿发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柳树的枝条随风摆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桃花开了。

统编-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含答案) 4.《开满鲜花的小路》第6-1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2-4 自然段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阅读《找春天》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到______了她。她在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这段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 3.春天还会在哪里?请你根据你的观察,在写一写。 我发现春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邓小平爷爷植树》片段,回答问题。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照样子,写一写。 例:绿油油白_________ 红_________ 黑__________ 黄__________ 例: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爷爷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为什么感到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句子专项练习含答案

句子专项 一、按要求写句子。 1.用指定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1)满园的鲜花开得真鲜艳。 拟人句: (2)伯父的话刺痛了我的心。 比喻句: 2.我猜不出他是谁。我自己断定:他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用关联词把句子连起来)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只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双重否定句) 4.两三天前,家里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改为“被”字句) 5.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改为感叹句) 6.《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很少有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为陈述句) 二、扩句训练、 1.田野上开满鲜花。(什么样的田野?怎样的鲜花?) 2.我游览了西湖。(我怎样游览的?游览了什么样的西湖?) 3.太阳升起来了。(怎样的太阳?从什么地方?怎么样升起来了?) 三、缩句训练。 1.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2.前天气象台发布了北方强冷空气即将南下影响我省的消息。

3.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带着猎狗到郊外的葡萄园散步。 四、修改病句。 1.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3.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4.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5.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6.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五、把下面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禾苗。()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它白天隐身在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 六、日积月累填空 1.落红不是无情物,()。 2.(),每于寒尽觉春生。 3.今夜偏知春气暖,()。 4.此夜曲中闻折柳,。()。 5.卧看满天云不动,。()。 6.(),此花开尽更无花。 7.()未敢忘忧国 8.天下兴亡,()。 9.(),视死忽如归。 10.()则名不达。

反问句练习题 (1)

反问句练习题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6、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7、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8、你怎么能这样做? 9、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2二年级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含答案)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 第一单元 句子积累 1. 设问句、比喻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疑问句、感叹句: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3. 比喻句: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 考点提示 1. 背诵:《村居》《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 2. 理解《村居》《咏柳》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3.《找春天》最后一个自然段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4.《开满鲜花的小路》第6-1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 《邓小平爷爷植树》第2-4 自然段常以填空题或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阅读《找春天》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______到了她,我们到______了她。她在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这段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 3.春天还会在哪里?请你根据你的观察,在写一写。 我发现春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邓小平爷爷植树》片段,回答问题。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照样子,写一写。 例:绿油油白_________ 红_________ 黑__________ 黄__________

例: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到站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爷爷露出满意的笑容,他为什么感到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 句子积累 1. 感叹句: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2. 比喻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考点提示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最后一小节诗的理解。 2.《千人糕》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米糕的制作过程的理解。 3.《一匹出色的马》常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对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理解。 阅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片段,回答问题。 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 给下面的词语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 温暖———()四处———()寻觅———() 2. 把句子补充完整。 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哪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A.雷锋叔叔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他把爱心撒遍了祖国各地。 B.在需要人们奉献爱心的地方,到处都有像雷锋叔叔那样的人。 阅读《一匹出色的马》片段,回答问题。

补写句子专题训练题(含答案)

2016-2017高考语文补写句子专题训练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最多字数不超过15个字。(6分) 感恩不仅是一种健康情感,①。从“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伦理,②;从姜子牙感念文王的知遇之恩,到韩信报答漂母的“一饭千金”,无不折射出感恩的人生信条和道德良心。但伦理人际关系上的报恩和我们党内关系中的感恩,有着本质区别。前者系“私恩”。它以人性为支撑,是个人的道德修为;后者为“公恩”,③,是党员报答党的组织归属。 ① ② ③ 2.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划线处的内容。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6分) 感恩教育并不是让人痛哭流涕,也不是让人下跪。中国传统文化为父母洗脚、下跪等做法已经很难被年轻人接受,其背后最根本的是,人是独立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为父母而生,当然,①,即相互不是为了彼此活着。我认为这样是对人的发展最有利的,否则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②。我们培养的其实③,而是独立、尊重父母、尊重父母劳动、有责任感的孩子。这种责任的能力是从小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培养的,而不是通过感恩教育、通过一两场感恩讲座就能解决的,所以更多需要反思的是父母,不是孩子。 ① ② ③ 3.下面是关于“生活的平衡”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横线处的内容,。要求内 容贴切,语意连贯,语句通顺,每处不超过10字。(6分) 所谓生活的平衡,首先应当包含精神的自在状态。罗素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幸福之路》,全书分为“①”和“②”两部分,其中幸福的原因包括了家庭、爱情、闲暇、工作等等,不快乐的原因则有竞争、炽情等。③指的就是某种不适当、过度投入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生活极度缺乏平衡的体现。 ① ② ③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

(完整)六年级反问句变陈述句专题训练

反问句变陈述句专题训练 1.什么是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自问自答)。 2.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3.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4.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5.反问句的特征是问中有答,如果能读出句中的答案,那么答案就是反问句即将变成的陈述句。如果不会,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变! 6、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则: ·去掉反问词和疑问词,把问号改成句号。 ·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就去掉;如果没有,就要加上。 例题: 1、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4、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5、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6、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 7、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8、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9、我们播下的种子怎么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10、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11、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12.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

13.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 14. 王老师带病工作,我怎能不感动呢? 1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 16、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17、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18、这块地里的菜秧难道不是我种下的吗? 19、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操心吗? 陈述句变反问句的规则: ·加上反问词、疑问词,把句号改成问号。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就要在变反问句时去掉否定词;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就在变反问句时加上否定词。 例题: 1、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马上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我们要努力学习。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4、这活泼的小男孩是我的好朋友。 5、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6、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7、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8、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9、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0、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及练习题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及练习题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改成的反问句是: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2、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5、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6、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8、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19、咱们早就分好了。 20、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21、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是一条道。 22、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东西。 23、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 24、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2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26、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27、网络丰富多彩,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 28、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29、我们都爱自己慈爱的母亲。 30、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31、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Removed_三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的教学点训练点和练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的教学点训练点练习点 内容水平 要求 具体评价标准 拼音与汉字掌握本册教材要求学会的500个生字。(三会:会读、会解、会写)(方法迁移、自主识字、堂上过关,课后练习巩固、归类复习、范写) 词语读写词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词语表) 理解词语:(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调动生活积累、反义词、近义词) 积累词语:(课文中的的好词、带有数字、带有反义词、ABB、ABAC、AABC、AABB式) 句子1理解句义:(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和想象画面等;比喻句、反问句) 2画、写句子:(画出或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的更具体;写比喻句;仿写或补写句子) 3积累好句:(摘抄、背诵;发挥“积累本”的作用、积累课外知识) 基 础 知 识 标点 符号 会正确运用顿号、逗号、句号、感叹号、疑问号;初步会用冒号、双引号 理解1、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 2、初步会用提问的方法理解课文。(课题、不懂的词句、关键词句) 分析概括1、能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 2、把握主要内容(方法:抓中心句、根据问题提示、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等) 领悟体会1、初步能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和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从感情朗读、课文内容、重点词句、生活实际等方面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欣赏评价学习对课文中描写的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进行简单的评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时间赛跑》P115 例5 ) 创意1、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内容展开想象。 2、能结合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谈谈生活中的体会。 阅读 读与积累1、读(分角色朗读、默读) 2、积累优美词句段。

三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学语文句子专题练习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指导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胆瓶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指导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删去“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