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

第十章法制现代化与促进性别平等立法

男女平等的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中国于1980年签署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是最早签署这个被称为男女平等国际标准的公约的国家之一,并响应公约的号召,根据中国宪法和情况,制定了促进男女平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国家在宏观政策、法律和部门政策、社会保障和服务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策略措施,在男女平等的旗帜下,社会性别观念正在被纳入到立法、政策、计划之中。

尽管法律和政策以男女平等为原则,妇女组织和其他机构的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和努力实践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所有工作,但相当多的决策者和普通大众对社会性别问题的认识仍然有限,陈陈相因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并体现在决策过程和结果、社会和家庭中的性别分工、公共和私人的资源分配、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中。因此,倡导提高社会性别敏感性和社会性别意识、推进社会性别平等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障碍。

一、性别平等与法制现代化

性别平等问题是各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厘清现代化、法制现代化、性别平等概念内涵,并分析性别平等与法制现代化的关系。

(一)性别平等是法制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以下概念和关系的梳理可以使我们理解性别平等是法制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1、现代化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它是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是涉及到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概括起来,现代化可以被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这种转变的动力从根本上来说产生于人类在科学革命的推动下所获得的空前增长的知

识,从而不断增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我们可以把现代化看作是一个社会的全方位、全系统的变化,把现代化的进程看做是立体的、动态的进程。

现代化的内容相当广泛,它包括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的现代化。我们认同以下的概括,即现代化具有八项标准:

(1)人口相对高度集中于城市之中,城市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

(2)较高程度地使用非生物能源,商品流通和服务设施的增长;

(3)社会成员大幅度地互相交流,以及这些成员对经济和政治事务的广泛参与;

(4)公社性和世袭性集团的普遍瓦解,通过这种瓦解在社会中造成更大的个人社会流动性和更加多样化的个人活动领域;

(5)通过个人对其环境的世俗性和日益科学化的选择,广泛普及文化知识;

(6)一个不断扩展并充满渗透性的大众传播系统;

(7)大规模的制度的存在,如政府、商业和工业等,在这些制度中科层管理组织不断成长;

(8)在一个单元(如国家)控制之下的大量人口不断趋向统一,在一些单元(如国际关系)控制之下的日益增长的互相影响。”

塞缪尔·P.亨廷顿在《导致变化的变化:现代化,发展和政治》一文中将现代化归纳为九个特征:(1)现代化是革命的过程;(2)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3)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4)现代化是全球的过程;(5)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6)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7)现代化是一个同质化的过程;(8)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9)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

2、法制现代化

法制现代化的内涵相当丰富。现代化是世界性的历史进程,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和跃进,是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主要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的过程中,法律也同样面临着一个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更替。法律的这一转型与变革过程,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从广泛意义上讲,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变革的概念,实质上是指传统人治向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相适应的现代法治转型。法制现代化不仅仅是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人的法律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该国家和社会的法制制度以及法制机制都将发生重大的质的变化。法制现代化的标志是法制更加适应发展着的和变化了的各种社会实践需要,并且能够充分体现现代的各种价值目标和价值需求。法制现代化的特征主要有: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变的历史过程;法制现代化既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行,又是一个国度型的历史进程;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理想目标转化为现实目标的历史过程。

对法制现代化的目标而言,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释。有人认为法制现代化的理想图景是:融合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契约自由的法律生成观、实现自由优先条件下的社会正义。有人认为,法制现代化价值目标在于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追求和实现。还有人从公民伦理的视角构建法制现代化的目标体系,即培育与现代法治的法律至上、权利本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独立主体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契约精神、社会正义精神和市俗伦理精神”。刘作翔认为,法制现代化实现的目标包括静态目标和动态目标。静态目标包括法律制度的现代化、法律规范的现代化、法律组织机构的现代化、法律设施的现代化等。动态目标主要是指法律运转机制或法制运转体系的现代化,即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的现代化。

法制现代化大体可分为两种模式:内发型法制现代化和外发型法制现代化。内发型法制现代化的模式,是指由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经历漫长过程的法律变革道路,是因内部条件的成熟而从传统法制走向现代法制的转型发展过程。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它是因社会自身内部条件的逐步成熟而渐进式地发展起来的;第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发达是推动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第三,民主代议制政治组织形式的发展成为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支撑力量;第四,法制现代化运动总是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近代法律精神启蒙运动。这些类型的法制现代化模式以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为代表。外发型现代化模式则是指因一个较先进的法律系统对较落后的法律系统的冲击而导致的进步转变过程。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生成动力;第二,政治变革运动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历史先导,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第三,域外法律文化的冲击,催发了传统法律精神与现代法律精神的剧烈冲

突。在外发型现代化模式的国家里,传统法律文化根深蒂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对域外的法律文化产生排拒作用。近代以来,我国的法制现代化便是典型的外发型现代化模式。但是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发展,我国的法制现代化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从外发型现代化向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转变。这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政府及公民的法治观念不断更新、法律权威得到广泛的尊重。

3、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是社会性别的重要范畴。社会性别是相对生理性别而言的一个概念,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因文化不同而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的范畴。它强调的是性别角色的社会性,即一定文化传统、制度安排、习俗观念等社会因素区分了男女不同的社会性别,并由此衍生出社会性别分工、价值判断和权利结构等,它一旦形成便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性别平等不能简单或肤浅地解释为两性完全一样,而是指在尊重生理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强调和追求男女在人格、社会、权力、机会、结果等方面的平等。

缩小或消除性别不平等,是全球性的问题。在一幅包括11项指标的全球性别不平等示意图中可以发现:在全世界男女两性的全部工作小时数中,女性工作小时数超过60%;但其收入只占10%;女性财产权更是微不足道;在国家首脑、内阁成员、国家决策性高级职位、国家立法议会成员、国际组织高级职位和工会高级职位中,女性的比例均低于10%;然而在文盲中,女性占近70%;在难民中,女性占80%。另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最贫困人口有6亿,妇女占最贫困人口的70%,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妇女人数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在追求平等的进程中,性别平等与阶级平等、民族平等、种族平等同样重要。社会性别平等又可分为“形式上平等”和“实质性平等”。“形式上平等”包括“绝对性平等”和“对等性平等”。所谓绝对性平等,是指在追求平等过程中不考虑男女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所谓对等性平等,是认为男女擅长各有不同,男性应从事科技、军事、外交等工作,女性应从事文艺类工作,并做好家务。这种观念在我国比较盛行。实质性平等,是指在考虑到男女生理差别的基础上,追求结果上的平等。

4、性别平等与法制现代化的关系

(1)性别平等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法制现代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包括文化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一方面,性别文化是一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制度现代化过程中性别文化也必然要随之发生改变。在近现代的历史长河中,性别文化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从性别不平等到性别平等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的现代化包括男女两性的现代化,只有两性的平等才能真正使人的现代化得以实现。因而,法制现代化也必然包含性别平等的内容。

(2)法制现代化是性别平等的重要保障

性别平等这一现代社会所期待的目标,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法制现代化就是性别平等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首先,法制现代化为性别平等提供制度设计和法治保障。如果没有法制现代化,性别平等只能停留在民间人士的呼吁中,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即便是一时一事的成就,也只是暂时的,缺少制度性、法治化保障。其次,法制现代化也为性别平等运动提供协调的机制。性别平等,不是打压男性或女性的权利,而是对二者的权利和地位进行有效平衡,在这一过程中,法制现代化可以避免任何极端现象的出现,使社会更加稳定。最后,法制现代化可以进一步完善整体社会环境,保障性别平等持续稳健地向前推进。

(3)性别平等与法制现代化相互促进

一方面,性别平等符合法制现代化所倡导的自由、公平、正义的要求,是法制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如果法制现代化忽视性别平等问题,其现代化目标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性别平等也必须以法制现代化为基础,如果性别平等离开法制现代化的土壤,就会举步维艰。因而,性别平等与法制现代化之间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关系。

(二)性别平等的理论与实践

从全球范围看,性别平等的理论相当丰富,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也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循着李银河在《女性权力的崛起》一书对性别平等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的路径,可以将性别平等归纳为:两次浪潮和四大理论流派。

1、性别平等运动的两次浪潮

(1)性别平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

在英国,17世纪正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工厂里出现了女工,社会性别的分工(男主内女主外)情形发生了变化。这时英国最激进最系统的女权主义者艾斯泰尔

(Mary Astell)顺应了时代潮流。她提出:第一,女人虽然要服从丈夫,但并不一定要承认他高于自己;第二,对男权的服从不可以延伸到单身女人身上;第三,受过教育的女人应当避免家庭奴役,也就是避免结婚;第四,女人的生活目标不应当只是为了吸引到一个男人同自己结婚;最后,她提出应当建立妇女自己的社区,过一种摆脱了男人的生活。此外她还指出,男女有同等的理性能力,两性应当受到同等的教育,以便去运用其智慧。1859年,英国第一个女权组织“朗汉姆女士”(Ladies of Langham Place)成立了“促进女性就业协会”。著名的妇女运动活动家沃斯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提出充分平等的要求,包括两性平等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两性在智力和能力上没有区别。她的名著《为妇女权利辩护》成为妇女运动的经典。1915年,英国妇女协会成立。

在欧洲大陆,由于受到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影响,1790年代的巴黎出现了一些妇女的俱乐部,他们要求教育权和就业权。著名妇女活动家玛丽·戈兹(Marie Gouze)代表她的俱乐部发表了第一个“女权宣言”,主张自由平等的公平权利不能仅限于男性。

在美洲,1948年7月19日,在纽约州塞尼卡·福尔斯村的韦斯利安卫理公会教堂,召开了美国第一届妇女权利大会。会上通过了一份《权利和意见宣言》。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美国女权运动的正式开始。1897年,一位名叫胡德伦斯的加拿大农业工人的妻子在初生婴儿死后,认为孩子之死是由于她无知和不会照料造成的,她以亲身经历向安大略城的100多名妇女作了报告,讲明妇女应当学习科学知识,组织起来,安排好家务活动。她的讲话被英国和北美妇女当作他们的组织——妇女协会的宣言。

在亚洲,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也随着国门的打开而开始,举办女学、创建妇女组织,创办女子报刊等行动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女性参与社会革命的激情高涨,如秋瑾等精英人士积极投身革命,为争取性别平等做出了不朽的业绩。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了妇女解放运动,使妇女翻身做主人,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主力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性别平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推向高峰。这次浪潮共有三个目标:女性争取选举权、女性争取受教育权、女性争取就业权。

(2)性别平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

性别平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最早兴起于1960年代的美国,一直持续到80年代。

这次浪潮的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础。在这次浪潮中,提出各个公众领域对妇女开放,缩小男人和女人的差别,使两性趋同。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第二性》,对此次浪潮起到了推动作用。她认为,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她强调,生育是妇女受奴役的直接原因。她还指出,女性要想解放需要通过三种途径:第一,女性只有到社会上去工作,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二,成为知识分子;第三,争取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便最终解决主体和客体、自我与他人的冲突。

与波伏娃相类似,弗里丹(Betty Friedan)也在《女性的奥秘》一书中猛烈地抨击了下列观点:女性的最高价值和惟一使命就是她们自身女性特征的完善;西方文化的错误就是低估了这种女性特征的价值;过去女人犯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她们妒忌男人,力图要跟男人一样,而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而这种本性的完善,只存在于由男人主宰一切、女人在性方面温顺服从和对孩子的母爱之中。

第二次性别平等运动浪潮规模宏大,涉及了各主要发达国家。到1970年代末期,仅英国就拥有9000多个妇女协会,美国、加拿大也有许多妇女协会。

1966年,全国妇女组织(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简称NOW)在美国成立,弗里丹任主席。这一组织的宗旨是:现身于这样一种信念,即妇女首先是人,是像我们社会中的其他人一样的人,妇女必须有机会发展他们作为人的潜能;立即行动起来,使妇女充分参与到美国社会的主流当中去,享有真正平等伙伴关系的一切特权和责任。1974年,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妇女工会组织“工会妇女联盟”成立。1975年,美国全国性的黑人妇女组织“黑人妇女联合战线”成立。1977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妇女大会。

1979年,第3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这是妇女运动的一个重要文件。许多国家陆续成立了相关机构,从事维护妇女权益事宜。

近年来,联合国全力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要求所有政策活动,均以落实性别意识为核心,资源必须重新配置和改善,以真正反映性别平等。社会性别主流化本身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实现社会平等的一种手段。国

际劳工组织强调,在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同时,不能忽视专门针对妇女或男子的政策、计划和项目,即采取“双头战略”(主流化战略和专门化战略)将性别平等纳入劳动立法。

2、性别平等的四大主要理论流派

(1)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思想脉络发源于16、17世纪的社会契约论。这一理论依据人们具有同等的理性潜能这一假设,主张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基本立场有:第一,坚持社会正义观点,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得到发挥自己潜力的机会,男女两性应当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第二,女性有受教育的权利,要纠正不公正的法律、教育和经济体制;第三,强调男女两性相似性,反对强调性别的差异。

这一流派成为了第一次性别平等运动浪潮的指导性理论。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许多不足:①不承认非性别形式的其他种类的压迫,尤其不承认阶级压迫;②未能在工作和政治领域谋求两性平等,甚至在法律方面的平等也没有完全争得;③自由主义原则本身的缺陷被继承下来;④对性别的差异视而不见;⑤坚持忽视性别式的立法;⑥强调人的理性、独立、竞争、自治,忽视社会的合作;⑦强调以男人的规范为标准,忽略女性品质所特有的价值;⑧认为女性解放靠个人努力,忽略了女性群体行动的必要性;⑨向权力的分工挑战,但未向权力的性别概念挑战,客观上维护了既存的权力机制;⑩所谓的理性观念仍然是男性观念,缺少性别中立的观念。

(2)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产生于1970年代。他们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强调男女两性区别:

①把“阶级”仅用来区分与生产资料有关的不同集团过于狭窄,妇女也是一个阶级;

②他们用“异化”的概念来解释妇女受压迫的现实,并认为使妇女摆脱压迫的道路就是克服妇女的异化和消除劳动的性别分工;③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使社会上男女阶级的划分归于消失;④他们解放妇女的战略是性别特性的变革和生育的变革。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认为,妇女地位的低下,不能仅靠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而是应该争取特别的保护性立法,以及各种救助弱势群体的特殊措施,以此争得同男子平等的地位。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将女权主义的斗争融入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

强调同阶级压迫展开斗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缺陷在于,他们将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归于资本主义制度,认为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就可以实现性别平等。然而,他们忽视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妇女受压迫的现象,这是该理论无法解释的。

(3)激进女权主义

1960年代,激进女权主义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自我认定的理论。激进女权主义理论试图解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女性在所有的社会都处于从属地位,原因是什么?他们的答案是,女性受到父权制社会制度的压迫,这是最基本的压迫机制。其他形式的压迫,全都与性别的压迫有关。男性是与女性极为不同的一种人,是一种富于攻击性的邪恶的人,他们迄今为止一直在统治、压迫、剥削和残害女性。

激进女权主义将理论重心放在男性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以及男性对女性在性和生育的控制上;它视男性群体为压迫女性的群体,要在一个男性中心的社会争取女性的中心地位。

激进女权主义致力于下列工作:为被强奸妇女设立救助中心;为挨打妇女提供庇护所。他们最活跃的方面在和平、生态、生育权利、反对淫秽色情品以及同性恋权利运动等。他们为运动所制定的目标是:摧毁统治机制,代之以赋权机制。

对于这一理论,有批评者认为:这一理论是描述性的,而不是分析性的,它不能解释男权的起源,因此难以提供结束男权统治的策略;它建立在“男人是敌人”这一错误的判断之上,所以只能在女同性恋当中引起共鸣,不能吸引广大妇女的认同;这一理论是非历史的,建立在错误的普遍适用假设之上,它只反映了白人中产阶级妇女的经验,没有考虑到工人阶级妇女、黑人妇女和第三世界妇女的情况;按照这一理论的逻辑,在男人数世纪的错误统治之下,女人所扮演的只是被动受害者的角色,而不是有中国特色和未来的共同创造者。

(4)后现代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产生于1980-199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观点有:

①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主张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论才是有效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反对对性别、种族、阶级作宏观的分析,认为这些分类都过于概括了,

就连“女人”、“父权”这类概念也都带有本质主义色彩。后现代女权主义从根本上反对西方知识结构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两分主义,例如总要把事物分成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你与我、好与坏、高与低等等。它提出另一种思维方式,即整合的思维模式,其中包括为女性赋予价值的模式;反对二元提倡多元的模式;差异政治的模式(其中包括种族、民族、阶级、性别和性倾向的差异);以及重视他人的模式等。

②关于话语即权力的理论。这是福柯和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主张。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必须发明女性的话语,以形成新的权力。

③关于惩戒凝视的观点。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处于社会凝视之下,不可越轨。妇女生活在这种社会压力之下,不仅要服从纪律,而且要遵从规范,自己制造出自己驯服的身体。正如福柯所说:“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就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针对每个人的监视,其实是由每个人自己加以实施的。”

④关于身体的思想。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身体的快乐就是女性的话语,对身体的压抑是一切压抑的根源。因而,解放身体,让身体快乐起来,就是除去压迫。

⑤关于本质主义和普遍主义。前者强调的是人的生理和遗传决定论,后者强调的是可以用自然或人性解释一切,并且自然和人性是不会改变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对二者进行抨击,认为两性的差异不应以生理学因素、自然和人性来解释,而应以话语为中心来解释。后现代女权主义甚至反对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男女机会均等和激进女权主义的女性优越的观念,在理想的新社会里只有“人”,没有男人和女人。

对于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批评最为激烈。首先,批评者认为后现代女权主义具有非政治或后政治倾向。这使女性刚刚成为她自身权利的主体之时,却被后现代主义剥夺了其在普遍人性中的权利。女性的主体地位被解构,在摆脱政治学和政治信仰中,女权主义实际上已经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其次,在认识论方面,后现代主义相信意义是多元的和非确定性的,因而过去被认为简单明了的原则就变得不可靠了。最后,后现代女权主义实质上具有明显的男性化倾向,仍然用男性的话语来解读性别差异,没有产生基于女性经验的新知识。

除上述四大主要理论流派外,在性别平等运动中,还产生了生态女权主义、心

理分析女权主义、有色人种妇女与第三世界女权主义、分离主义女权主义等等。这些理论都可以用来理解和解释性别平等问题,并指导性别平等运动的开展。

二、性别平等立法的国际经验

在推动性别平等工作上,一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从全球范围看,性别平等的实现常常需要相关政策与立法的支持。下面简要列举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五个国家的具体做法。

(一)美国

美国曾经是欧洲的殖民地,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殖民统治,通过南北战争实现全国统一,奴隶制被废除,从而为解决黑(人)白(人)不平等、男女不平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美国,性别平等的政策与立法经验主要有:

1、提高妇女政治地位

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黑人男子获得选举权;1920年,宪法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黑人妇女直到1965年投票权法案通过后才获得选举权。妇女选举权的宪法修正案生效后,美国各州针对本州的具体情况对法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取得选举权后,女性领袖们开始培养和选举女性政治家以实现两性平等的最终目的。国家妇女会(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Women,简称NOW)和政治行动委员会(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为支持妇女权益的女性候选人筹集资金,帮助她们竞选地方、州和国会的公共职务。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The National Women’s Political Caucus)等提高了女性参政人数,为争取两性平等构筑政治力量的后盾。这两大方向的努力让政治上的“半边天”逐渐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女性参选的比例也在近些年来超过了男性,2000年、2004年、2008年连续三次选举中,女性参与投票的人数比例都超过了男性。2008年大选中,投票支持奥巴马的女性比男性多出了7个百分点。此外,美国妇女进入政府部门的比例也得到大幅上升,2008年大选后,美国女性在国会中占有的席位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人数在参议院中达到17人,在众议院中则为74人,这充分显示出女性在此次美国大选中的政治崛起。2008年奥巴马总统任命的17位女性高级官员,其中有国务卿希拉里、环境保护署署长杰克逊、国

土安全部秘书波利塔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劳工部长希尔达·索丽斯等,他们都是耀眼的政治精英。

2、保障妇女就业权利

(1)相关法律法规。1963年,通过了男女同工同酬法。《同酬法》是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反对性别歧视的法律,也是保障两性工作平等权的重要法律。《同酬法》确定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即凡在技术、难度、职责方面相同,而且是在类似的劳动条件下从事同样的工作,雇主必须对男女雇员按同样工资率支付报酬,禁止雇主对女性受雇者有性别歧视。1960年代影响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是1964年的《民权法案》第七章。它禁止雇主因性别、种族、信仰等因素而拒绝雇佣、解雇,或在工资报酬、工作条件、工作待遇等雇佣条件上有任何歧视待遇的雇佣行为,并设立公平就业委员会(EEOC)负责该法的实施。1965年发布的总统行政命令规定了与联邦政府有商业交往的任何私人企业,均不得在就业过程的各个阶段有任何性别歧视行为。对签订涉及金额5万美元或以上的合同的雇主,若拥有员工达50人以上,必须递交一份书面积极行动方案,以便采取具体步骤实现两性工作平等。否则,合同就有被取消的危险。这是联邦政府通过经济手段来制约私人雇主主动采取措施以便更加积极促进两性平等的有效途径。有关政策还规定安置女性就业可适当减少税收。1978年的《怀孕歧视法》规定雇主因受雇者怀孕、分娩或其他相关医疗情况,而拒绝录用、晋升,拒绝给予津贴、医疗保险,甚至降职、解雇或强迫其自动离职等,均构成雇佣歧视。1980年代,美国鉴于工作场所性骚扰事件层出不穷,加大了对性骚扰的打击力度,以促进两性工作平等权的实现。1980年代初期,随着“可比较价值”理论的兴起,妇女团体提出了同值同酬取代同工同酬的主张。该主张已为联邦政府相关人事法规所采用。1990年代以来,美国对女性的晋升和女性保护问题加大了立法力度。1991年,美国制定了《玻璃天花板法》,成立了玻璃天花板委员会,借用政府公权力的介入来打破两性职业隔离,促进两性平等,以消除女性晋升的障碍。美国1993年制定的《家庭及医疗休假法》规定,雇佣工人数达50人以上的雇主,应对其正式员工提供每年l2周的无薪休假,以使他们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新生婴儿、患病的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雇主不得干涉员工的这种无薪休假权,更不得对其加以歧视或进行解雇。

(2)促进妇女就业的具体措施。一是联邦中小企业署、政府就业服务中心都有专门针对妇女就业、创业及相关培训的优惠政策和一条龙式服务。二是为了消除妇女职业隔离、扩大妇女就业,美国建立了职业银行,开展了资金扶助创业、政府担保贷款等工作,为妇女创业提供了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的启动资金。三是美国社会各界开展了妇女问题研究,妇女研究组织众多,有关妇女问题的网站有200多个,美国各大学开出的妇女专题至少有4658门,并有112项妇女研究计划,这些为解决妇女问题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翔实的研究资料。

(3)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政府组织。美国机会均等就业委员会(EEOC)成立于1965年7月,是负责实施有关促进性别、种族、年龄、残疾人等公平就业法律的政府行政机构,其高层管理人士包括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5位委员都由总统直接任命。机会均等就业委员会认为,就业歧视包括:年龄歧视、残障歧视、收入歧视、国籍歧视、怀孕歧视、种族歧视、宗教信仰歧视、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等。比如1967年颁布的《雇佣年龄歧视法》规定,禁止任何的年龄歧视,特别要保护40岁以上的求职者。1978年经国会修改后,该法案将年龄保护提高到70岁,对联邦政府雇员的年龄保护则没有设定上限。另外,国会还取消了大部分强制性退休。EEOC接受投诉、调查、调解合理的投诉。EEOC处理案件是根据《联邦机构平等就业机会申诉处理规则》进行的。它在全美下设50个地区办事处,负责实施《平等就业机会法案》、《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雇佣年龄歧视法》、《公平就业机会法》、《工作场所安全健康法案》、《工资和工作时间法案》、《公平工资法》、《怀孕歧视法》和《残障人士法案》等。联邦劳工部设妇女局,它是唯一一个联邦政府层面专门维护妇女权益的组织,其任务是系统地制定标准或政策,改善妇女工作条件,增加妇女工资福利,提高妇女的就业机会。2009年3月11日奥巴马总统签属一项行政命令,成立白宫妇女和女童委员会,其宗旨是确保每个机构在其负责起草的政策、支持的项目规划与立法中反映妇女和女童的需要。该委员会的成立对金融危机情况下促进妇女平等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由于美国各州之间法律规定各不相同,有些州、郡、市政府中设置了妇女政策办公室,是郡议会中的妇女地位委员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对郡政府所有影响妇女及女童事务的问题进行监督和对出台的政策进行性别分析,调查并提倡妇女的平等参与与公正待遇。二是非政府妇女组织。美国的非政府

妇女组织发挥着维护妇女平等权益的社会监控作用。美国国家妇女组织是民问群体组织,下设350个分支机构,遍布美国的各州、社区,共有50万成员,每年成员上缴的约400万美元的会费为该组织的工作经费,该组织不申请政府拨款和接受任何实业的捐赠,租房办公。美国国家妇女组织总部共有30名工作人员,享有工薪待遇,而在这里做义工的女大学生们则分文不取。美国妇女组织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和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其主要工作之一是维护妇女劳动保障权益,积极争取解决女性就业难、同工不同酬、升迁难等问题。此外,由于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设在美国,美国还是国际妇女理事会、国际大学妇女联合会等很多国际性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起国和成员国,这些妇女非政府组织对于消除性别歧视、保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就业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三是严格的执法程序。美国的公平就业委员会(EEOC)虽然是政府部门,但它同时更是一个独立的准司法机构。凡是认为受到歧视的雇员都可以向EEOC当地的办事处提出申诉,申诉被受理后,就开始举证。EEOC会在掌握足够的证据后,先通过调解争取达成和解协议。如果调解失败,它有权直接起诉至法院。如果法院判定歧视成立,EEOC有权对判罚结果强制执行。EEOC每年要处理几万件就业歧视案件,它通过严格执法、违者重罚,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无论是企业、工厂还是政府部门,招聘广告上只能写有关职位的内容、报酬和福利,不能出现性别、年龄、种族、身体健康、宗教信仰、国籍、家庭状况等方面的要求,不仅在招聘广告里不能提,面试时更是绝对不能提,在对女性面试时如果问及其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及家庭方面的有关问题即属性别歧视。如果雇主这么做,就会被告上法庭。

3、防止家庭暴力对女性的伤害

1980年代初,全美妇女组织以妇女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开展反家庭暴力方面的项目,每年有200多个。全美妇女组织与各州妇女组织是联盟关系。开展的工作有:从1960年代以来,开始游说政府,筹集反家庭暴力基金,1970年以来,政府开辟了一些避难所。1994年国家通过反对家庭暴力法,此法要求政府每年要为反家庭暴力拨出10亿美元,以用于对警察、检察官、法官的培训等。法律规定施暴者被报案后警察要把男的带走。考虑到男方会怀疑是女方报的案,而加重对女方的伤害,他们要求警方带人时,要向男方讲明是法律规定必须要将其带走,并不是女方要求。这一点也得到了法律的明文规定。旧金山的警察署成立了警察署反应部,有18个人专

门处理家庭暴力的案件。对一些案件要交给检察官处理。旧金山有58个郡,选举出58个检察官,检察官手下有130个律师为其服务。有8个检察官专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8个人中,有一人专门处理对妇女不礼貌的案件。对上述案件情节轻微的,将其送到一所学校学习一年,教他学会怎样对待妻子、老人和儿童,一年后,每30天至60天汇报一次思想。情节严重的,由检察官起诉到法庭。在该州的法律中,有伤害罪和家庭暴力罪,家庭暴力罪比普通的打人处理要重一些。如果妻子打电话报警,丈夫把电话抢走,就构成犯罪。如果妻子在照看孩子时被打,也构成犯罪。旧金山法院专门成立有家庭暴力法庭,对于家庭暴力案件可以保释,要交5000至30000美金。一定时间内如果不犯罪可以退回,否则没收。如果伤害不严重,可不付赎金但可以下远离令。如果情节严重的,可判3年以下监外执行,要经常汇报情况,或者一年要上50多次培训班,以控制他们的情绪。

(二)加拿大

1960年代初,加拿大在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公共治理中,开始注重落实性别平等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对社会性别平等提出承诺。在加拿大的所有规划、政策和计划制定、实施中,必须有性别分析专家的参与,在各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中充分考虑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公正。其主要的经验有:

1、修改宪法,性别平等成为一项宪法原则

在加拿大,性别平等理念的确立是与妇女运动的发展紧密结合的。从1860年代开始,随着妇女组织在环境公共治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并且从环境问题向整体公共政策领域渗透,最终在1982年的修宪中,成功地促使议会将性别平等写入《权利与自由宪章》,其中第15条规定男女都应不受歧视地享有受到保护和获得利益的平等权利。根据此条的规定,女性享有与男性完全一样的权益,并受宪法的保护。加拿大政府承诺,在国内及世界范围内支持实现性别平等,声明妇女和儿童的权利是所有人权和根本自由不可剥夺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甚至在2005年通过立法保护同性恋权利,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立法承认同性恋婚姻的国家。

2、成立妇女地位局,保障性别平等宪法原则的落实

为贯彻落实《权利与自由宪章》的规定,在1995年批准通过的《加拿大联邦社会性别平等计划》中,加拿大政府承诺所有部门都要推动在各个领域的性别平等,

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和机构均被要求系统评估未来的所有立法与政策,以明确政策和方案对男女的任何潜在的不同影响。成立了妇女地位局,负责协调政府有关社会性别平等倡议。加拿大妇女地位局批准一项咨询方案,要遵循四个中心原则:一是必须在做出决策和加拿大妇女地位局就问题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进行咨询;二是咨询必须是双向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各方听取并提出观点、信息和意见;三是咨询导致行动(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咨询中提出的每项建议都得到落实,但意见总会得到考虑);四是咨询成为加拿大妇女地位局与其选民之间持续关系的一部分。

3、建立性别平等监测评估机制,促进政府职责落实

性别平等不只是关于女性,作为社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容,它强调男女两性之间的现存关系、性别角色和实现性别平等的障碍。性别平等承认男性和女性在社会、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的不同,性别平等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项目或项目的组成要素将只关注女性(或男性),尽管有时有必要采用针对某一性别的方法来减少现存的不平等。获得性别平等的成功要求熟悉每一项政策、项目和计划对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影响。在经济、社会和政治过程中,促进妇女平等参与作为变化的动因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基础。在政策、项目和计划中,是否达到真正的性别平等,在项目的实施中,是否贯彻了做项目设计时的性别平等内容,都成为对政策、项目和计划评估的基本条件。在政策中要求:一是参与式发展,是指那些受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发展项目影响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参与到与本项目的实施方法和成果相关的决策程序中。二是分性别数据,是指那些依据性别分类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理解男性和女性面临的不同情况,促进性别平等。

(三)德国

在德国的传统风俗、宗教和法律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从属性。妇女婚前受制于她们的父兄,婚后隶属于丈夫。在妇女解放的进程中,德国妇女逐渐获得了财产权、姓名权以及男女平等的政治权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已经替代大批走上战场的青壮年男子从事国内的社会经济工作,并由此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自信和尊严,逐渐摆脱了传统弱势群体的自卑和束缚。

1919年颁布的《魏玛宪法》赋予了妇女与男人平等的选举权,在当时,这是非常出人意料的立法。当年,有82.3%的德国妇女参加了大选。尽管结果并不理想,

但是却开启了妇女政治权利的先河。随后纳粹政权崛起,妇女的选举权变成了支持这一政权的主要力量。由于妇女运动在思想上产生了巨大的纷争,性别平等无法真正实现。这一阶段,虽然妇女在物质状况上得到改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仍未摆脱男性家长制的阴影和人性观念的束缚。

二战结束后,德国妇女运动又一次面临新的转机。

在民主德国,1949年宪法明文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1950年颁布了《母亲、儿童保护和妇女权利法》,保障了婚姻和家庭中的男女平等。1972年,民主德国的妇女获得了堕胎自由。

在联邦德国,《基本法》规定了“男女平等”,1957年的《平等法》规定:“妇女有就业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应当与妇女在家庭和婚姻的义务相统一。”1960年代末,国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这一运动以“变革社会、挑战传统、反对权威”为口号,矛头直指夫权传统,希望赢得妇女在私人问题上的自主权。

1990年两德统一,男女平等问题亦成为新的统一国家必须面对并需要解决的问题。1999年6月,联邦政府推出名为“妇女与工作”的工作方案,旨在消除生存歧视,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具体措施包括:制订确保男女平等地位的法规;实现同工同酬;促进妇女就业,为年轻妇女提供更广泛的就业空间和更便捷的途径,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从事面向未来的职业;促进妇女创业,尤其在信息工业等新兴领域;增加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妇女比例;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协调,让男人分担更多的家务。此外,针对家庭中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联邦政府还制订了一项名为“针对妇女的暴力”的工作计划。按照这一计划,联邦政府将在这一任期内制订一系列法律,以禁止家庭暴力。

德国在女性劳动者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立法和实践经验。反就业歧视法、非全日制工立法、家政工立法、生育保护法等法律从不同方面保护了女性劳动者的权利。与此同时,德国在反就业歧视法实施、家政工的保护、非全日制工的社会保险待遇、生育保护与雇主灵活性的协调等方面也进行了探索。

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德国的婚姻家庭法规定:婚后取得的财产归夫妻双方共同享有,离婚时确定夫妻个人财产的净值部分(离婚时财产价值减去结婚时的财产价值),其增加部分相互均分。为了保障未参加社会劳动但对家庭有贡献的妇女在

离婚之后也能获得养老津贴等社会福利的期待权,德国特别设立了“供养补偿制度”。根据该制度,婚姻双方当事人中的一方在婚姻期间所得的养老金、退休金、残疾及失业等津贴的期待权,由夫妻双方均等享有,并在离婚时结算平衡,但带有补偿性质的意外事故保险或战争伤残抚恤而产生的养老金,不包括在内。如果婚姻一方在离婚后不能负担自己的生活费,则该方可以在法定情形下向婚姻另一方提出生活费请求权。提出生活费请求权的法定情形包括:因照管子女而要求生活费;因年老而要求生活费;因疾病或残疾而要求生活费;在获得适当就业之前的生活费;出于公平理由的生活费。离婚后给付生活费标准根据婚姻持续期间的生活状况确定,包括:购买适当的疾病保险的费用、为获得适当就业而付出的进修教育费用,购买适当的养老保险以及丧失就职或就业能力保险的费用。生活费的提供方式包括按月预缴定期金和一次性补偿金。婚姻双方可以对离婚后的生活费义务达成协议。如权利人重新结婚或死亡,则生活费请求权终止;如义务人死亡,则给付生活费的义务由义务人的遗产继承人承担。

为了体现性别平等,德国在某些细节上也大动脑筋。例如,2004年11月德国东部城市茨维考的部分行人交通信号灯由过去清一色的男人形象更换成女人的形象,以示男女平等。

(四)韩国

韩国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重男轻女现象亦十分严重。这集中体现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上。1980年代起,韩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十分突出,从1981年的107.2上升到1990年的最高点116.5。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1995年为113.2,2000年为110.2,近几年控制在108。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推动性别平等运动,韩国政府除了运用多种手段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和堕胎,还制定了比较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法律和社会政策禁止性别歧视。例如《妇女发展法案》(1995年制定,2002年修订)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实现性别平等的原则方面的基本责任,以此来推动性别平等以及妇女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将社会性别视角的政策评估纳入法律规定,进而使政策和预算有了社会性别视角。《禁止男女差别法》(1999年制定)、《男女平等雇佣法》(1987年制定、1989年修改实施、2001年修订)、《劳动基本法》(2001年修订)、《雇佣保险法》

(1999年制定)、《平等就业法》(1999年制定)、《援助妇女创办企业法》(1999年制定),强调反对劳动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提高女童和女性地位,增强妇女的发展能力。努力消除阻碍女性参与经济活动的障碍,出台拓宽女性就业渠道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建立积极反映两性平等观点的劳动制度和工作环境。《家庭法》(1990年修订),明确规定女性也可以成为家庭户主。《家庭暴力特别法》(1997年制定)、《性暴力特别法》(1994年制定,1997年修订)、《性别歧视预防与救助法》(1999年制定)、《母子福祉法》(1989年制定)、《惩治商业性性交易和保护受害者法》(2004年制定),明确定义家庭暴力和性暴力,不仅明确国家反对家庭暴力和性暴力的态度,而且明确法律责任和法律援助规定;明确定义性别歧视,规定预防性别歧视的条款、责任及援助办法;将商业性性交易中的男性强势者作为惩治重点,并保护其中的受害者。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和堕胎的法律《婴幼儿保育法》(1991年制定),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和堕胎,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强调对医生进行培训,明确规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对于利用B超做胎儿性别鉴定者,发现后罚以重金,吊销医生执照或医疗机构执业资格。

为了使法律和公共政策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韩国还成立了许多相应机构。韩国较早成立了高级别的妇女发展机构。1983年,成立了管理妇女问题的国家机构,附设在政府健康和福利部之下,负责对妇女(包括公务员)进行研究、教育和培训,促进妇女参与社会发展,享有社会福利。1998年成立了韩国总统府妇女事务特别委员会。

成立性别平等部。2001年1月29日在妇女事务特别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性别平等部。性别平等部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协调政府级的性别政策;对政府政策进行性别分析和评估;调查和纠正在就业、教育、资源分配、设施和服务中的性别歧视;发展与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性别平等部依法得到政府财政预算的有力支持。2002年为4270亿韩元,2004年为4350亿韩元,有关部委,如教育部、劳动部、社会福利部的预算被划拨到性别平等部,使得性别平等部的预算额度不断增加。

建立政府中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机制,重视性别平等政策的制定、修订、实施和评估。除了性别平等部外,韩国政府部门中与赋权妇女关系最密切的6个政府部门,即司法部、行政和家庭事务部、教育部、农业和林业部、健康和福利部、劳动部专

门设立性别平等办公室,其他政府部门设有被指派的性别平等办公室。地方政府相应地设有性别平等局。2003年,韩国成立直属于总理的妇女政策协调委员会,负责性别平等政策的制定与修订。总理担任主席,性别平等部的部长担任副主席,成员来自12个相关部门。同时,建立妇女政策官员制度,每个政府部门都任命一名相当于计划管理司司长位置的妇女政策官,协调和加强政府各部门有关妇女政策的执行与合作。

建立性别平等促进委员会,调查和处理性别歧视问题。韩国还依照《妇女发展法案》的规定成立了由专家组成的性别平等促进委员会,其职能是调查性别歧视问题,包括性骚扰;审理、商议、调解、强制执行性别歧视的案件;对有关反歧视的法律和政策提出修改建议。

韩国还在一些具体方面推行性别平等政策。例如,加强妇女研究和性别研究,任用一些有妇女研究和妇女运动背景的高级官员;在社会福利方面,部分青少年保护支援中心、儿童福利院专门为女童开设。这些社会福利设施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享受政府投入的资金。

在就业方面,女性就业率大幅提高,2001年,韩国政府大约拨款380万美元用于鼓励女性创业,鼓励措施包括开办培训基地、提供培训以及举行研讨会。在参政方面,韩国女性政治影响力也趋于上升,数位女性担任内阁部长和总理,朴槿惠于2012年12月19日当选韩国的首任女总统。

在教育方面,韩国将男女平等的思想体现在学校课本及课程中,从小培养人们的性别平等意识。

(五)日本

二战前,日本的刑法典(1880年)、明治宪法(1889年)、教育敕语(1890年)、明治民法典(1898年),这些法律都显示了妇女在社会中地位低下,从属于男性。战后的日本,妇女的地位逐步提高,美国军事占领期间,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迫使日本政府制定了新宪法《日本国宪法》(1947年施行),确立了男女在法律面前平等,同年成立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局,并制定了《劳工标准法》。《劳工标准法》禁止妇女过度超时劳动,不得在节假日安排妇女工作,不得在晚10点到早5点之间从事夜班劳动,妇女不得从事危险或者有毒工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深化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的迅猛,我国的女性人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在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自然科技、等领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建设队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女性发展过程中仍存着对自身气场不足、职场中受性别歧视和家庭婚姻压力及男女平等各方面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女性人才发展和性别平等进行深入调研。下面就我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女性贡献性别歧视法律建议 一、中国女性人才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人们常言道:“女人能顶半边天”,无论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女性贡献力量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护家庭,促社会和谐安定 (1)家是什么?家是什么概念你知道吗?曾记得数学说:“'家'是一个和,家=成员+爱心+诚心+孝心+理解。一个充满真情的家才是一个实数。”恩,是的,家,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字,一个充满奥秘的字,千言万语说不尽它的意义。是千上万的家庭构成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家才是我们唯一停泊的宁静的港湾,在这个港湾里不能缺少守护使者,那就是母爱。 顺应着新时代的主流,女性在家庭构建中已逐步占有主导地位。老人要安度晚年,孩子要培育成长,事业之舟要起航。作

为新一现代女性,要办演母亲、妻子、媳妇等多角色,实质不易,要教导小的,要照顾老的,还要打理更多的家务劳动,其价值应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可见,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女性的辛劳的汗水。然而,家庭的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作为女性在家庭中身兼母亲和妻子的重重要角色,对家庭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业绩,为经济建设添光彩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大有作为。在亿万中国人民前行的伟大征程上,展现了一大批内外兼修、涵养素质的巾帼队伍,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于“巾帼建功,共筑中国梦”中,在各自的事业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和谐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献计出力,并参与公益,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为老弱病残提供帮助,为民办实事,进一步为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女性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人才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中的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但现实中却并非尽如人意,是仍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要问题表现在: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 2

浅谈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及对策[摘要]中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男女两性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 不断地缩小,但是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本文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男女趋于平等的对策,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男女不平等;现状;原因;对策 [Abstract] Nowadays, China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The gap of the sex in every field is reducing constantly, but the phenomen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still exists.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about China,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explored countermeasures which would be used to make the men and women tending to be equ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a;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纪主题之一。其中,男女平等是人们所追求的各目录种平等中最为根本的一项平等。西方国家在这一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男女平等也仅是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更为平等而已,这并不表示他们已实现了完全的男女平等。那么,作为东方国家代表之一的中国在这一方面又做地如何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国女性的地位不断地提高,男女在各个领域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然而,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虽然中国在其《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是法律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女性与男性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因此,针对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有必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现阶段中国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一)男女平等的含义 回望历史,中国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就已经出现了“女子解放”、“男女平等”的口号。尽管人们经常提到男女平等,作为一个概念,男女平等的意思却往往不是很清楚。因此,人们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如,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应当指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1]。一种观点认为“男女平等的概念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男女平等是价值观的体现,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而不应该存在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另一方面,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2]等。1975年第一次世妇会《墨西哥宣言》对“男女平等”所下的定义是指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1985年第二次世妇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则进一步强调人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以便参与国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深化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的迅猛,我国的女性人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在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自然科技、等领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建设队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女性发展过程中仍存着对自身气场不足、职场中受性别歧视和家庭婚姻压力及男女平等各方面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女性人才发展和性别平等进行深入调研。下面就我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女性贡献性别歧视法律建议 一、中国女性人才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人们常言道:“女人能顶半边天”,无论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女性贡献力量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护家庭,促社会和谐安定 (1)家是什么?家是什么概念你知道吗?曾记得数学说:“'家'是一个和,家=成员+爱心+诚心+孝心+理解。一个充满真情的家才是一个实数。”恩,是的,家,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字,一个充满奥秘的字,千言万语说不尽它的意义。是千上万的家庭构成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家才是我们唯一停泊的宁静的港湾,在这个港湾里不能缺少守护使者,那就是母爱。 顺应着新时代的主流,女性在家庭构建中已逐步占有主导地位。老人要安度晚年,孩子要培育成长,事业之舟要起航。作

为新一现代女性,要办演母亲、妻子、媳妇等多角色,实质不易,要教导小的,要照顾老的,还要打理更多的家务劳动,其价值应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可见,构建和谐家庭离不开女性的辛劳的汗水。然而,家庭的和谐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作为女性在家庭中身兼母亲和妻子的重重要角色,对家庭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业绩,为经济建设添光彩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光荣而伟大的事业,是光明和灿烂的前景。一切有志于这项伟大事业的人们都可大有作为。在亿万中国人民前行的伟大征程上,展现了一大批内外兼修、涵养素质的巾帼队伍,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于“巾帼建功,共筑中国梦”中,在各自的事业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和谐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献计出力,并参与公益,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为老弱病残提供帮助,为民办实事,进一步为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女性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人才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中的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但现实中却并非尽如人意,是仍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要问题表现在:

李傲:《我国性别歧视状况的调查报告》

(二)婚姻家庭领域的性别歧视1 1、公民遭遇家庭暴力、性骚扰的现实情况 家庭暴力、性骚扰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消歧公约》将家庭暴力和性骚扰作为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加以规范。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规定了妇女不受家庭暴力和性骚扰的权利。调查中,20.6%的人承认自己遭受到家庭暴力,这让调查者感觉到了调查此类问题的难度。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家庭暴力是家事、私事、丑事,往往努力掩盖。而其他家庭成员在场,也可能成为获得真实回答的障碍。在对“是否遭受过性骚扰”的回答中,9.8%的人做出肯定的回答,6.4%的人说不清楚,其余的人做了否定回答。 上述数据与我们所掌握的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真实情况出入较大。以性骚扰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妇女的工作机会增多,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生活,活动空间逐步拓展,两性接触的机会相应增多,“性骚扰”现象也逐渐成为职场上的一大公害。然而,人们对性骚扰的受害者并不都持同情态度,有时受害者甚至受到谴责。这种外在的道德氛围和社会评价,使大多数人认为遭受性骚扰不光彩,不肯承认自己是受害者。此外,“性骚扰”一词属于舶来品,它通过西方百年的妇女运动普及开来。而在我国,性骚扰虽已明确载入法律,但尚没有明确的内涵,对其界定存在很大争议,导致对性骚扰行为的评判没有统一标准。2因此人们对于性骚扰的认识可能存在模糊和差异,可能存在自己遭受了性骚扰却不知道的情形。调查表明,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是性骚扰最主要的发生地。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和性骚扰,我们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统计结果显示(见表5),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在性骚扰的调查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遭受性骚扰的女性明显比男性多。在家庭暴力和性骚扰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比男性更需要保护。 表5:是否遭受过家庭暴力、性骚扰和性别的百分比分布表(%) 遭受过家庭暴力的性别比例遭受过性骚扰的性别比例 男女男女 有过没有说不清楚(n) 20.9 22.7 76.9 74.7 2.2 1.9 (455)(435) 7.0 12.9 85.3 78.6 5.0 7.0 (455)(435) 2、反家庭暴力、性骚扰的障碍及个人选择 家庭暴力和性骚扰都经历了由私领域转移到公领域的发展变化。虽然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家庭暴力和性骚扰不再是个人的私事、小事,而是对人权的侵犯,但大部分人在遭遇家庭暴力和性骚扰时,却常常不敢说出来或者不敢反抗。数据显示(见表6),绝大多数人(70.0%)认为遭受性别歧视“不光彩”。“不光彩”,涉及个人的观念和社会的评价,“认为不光彩”表明,个人在观念上对家庭暴力和性骚扰遭遇有羞耻感,一旦有此遭遇,出于维护个人和家庭的名誉、脸面考虑,便不愿启齿,更不愿反抗,而选择隐忍。这说明对于家庭暴力和性骚扰的反抗,个人观念和社会评价是个人行动的重要阻力。 在遭遇家庭暴力和性骚扰后的个体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个人的反性别歧视意识。经分析发现(见表6),假设遭遇了家庭暴力或者性骚扰,近半数(42.7%)的人选择反抗,另有31.9%的人选择寻求帮助。在假设的情景之下,更多的人面对家庭暴力和性骚扰,选择了积极应对的方式。 表6:家庭暴力或性骚扰受害者不敢说出或反抗的原因及相应的反应模式 1李傲、罗旋:“性别歧视的理论与实证”,《求索》2006年第12期。 2《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草案)》中,将“性骚扰”定义为:违背妇女意愿,以含有淫秽色情内容或者性要求的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方式骚扰女性的行为。

如何处理男女平等与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男女平等与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 “男女平等”历来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1979年,联大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指出“国家充分和完整的发展、世界的福利以及和平的事业需要妇女与男子平等地、最大程度地参与所有领域。”明确规定这些原则适用于一切社会中的一切妇女。 我国在宪法里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提倡“男女平等”,但也不能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一样能做到”,这显然是一种忽视两性生理差异的机械的看法。毕竟性别之间,在智力、体力、生理结构等等许多方面都是有差异的。因为在先天条件下,女性和男性相比有所不同,所以在不少方面都不可能和男人一样。就拿这个让女人站着撒尿的厕所来说吧,就有女网友嘲笑道:“平等倒是体现了,把裤子也尿湿了。”这样说,并不是我就反对女性不能站着撒尿,我只是觉得女人蹲着撒尿、男人立着撒尿,这是一个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适合自己的生理习惯而已,于歧视无关。如果说,为了实现男女在入厕方面的平等,何不让男人蹲着撒尿呢?这样会比让女人站着撒尿更方便,也更容易操作一些。可是这样就真的能体现出男女平等吗?我看未必。 生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男女平等”必须建立在充分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因为有差别,才互有优劣,才可能对现实中男女不平等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办法与对策。同时,“男女平等”更多的应体现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那才是真正的平等,更有意义的平等。 要争取男女平等,仅仅取得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权利是不够的,还应在精神上、道德上、社会义务上达到平等。社会上对男女平等的追求逐步从依赖社会转向关注个体,从权利意识上升到价值实现层面,逐步人性化。我们应正视性别差异,不应把它看成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消除两性之间的社会差异是不可能的,因此,“男女平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它只能是某些方面的、具体的、特定的平等,它承认一定范围内合理的不平等,对男女平等理论的讨论中更关注社会因素。生产力因素固然重要,但男女平等的实现也不能忽视其它因素,更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城乡、阶层、地域等范畴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平等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 我们都知道, 过去的时候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是有差别 的,那是谈男女平等仿佛就是天方夜谭,如今,随着时代 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在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平 步实践着。世界女权运动起源欧美国家,女权运动的发展 紧紧跟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进步,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带来 年代后,新女权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以及加拿大、日本 等国。联合国曾宣布 1975 年为国际妇女年。 作为一种社会 文化现象,女权运动牢牢建立在相应的社会物质文明的基 础上, 同时它也带动了社会文化, 特别是人权运动的发展。 然而我们还知道,在中国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影 响下,在我们亲身经历男女不平等的种种事例下,我们感 觉到了男女的真正平等还是任重道远。 性别平等,顾名思义,是指男女的地位平等,也就是 说女性和男性拥有的机会平等,可实际上,尽管女性做出 了一定的牺牲,社会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排斥着女性,很 难达到上诉的理想地步,女性拥有的发展机会普遍低于男 性,似乎男性就是注定了拥有优先权。现在我们在用宏观 等意识的增强,平等已不再是“昨日黄花”,并且在 rH 步 女权运动的飞跃式发展。 19 世纪末,第一次工业 20 世纪 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 70

的眼光来看待性别平等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 发展需要真正的性别平等,中国的强大需要实实在在的性 别平等。 、经济发展需要性别平等 现在的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社会在进行着生 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多的消费者,而女性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现有劳动力和消费者,也就不得不纳入市场经济当中。更何况,市场经济的时代是资源优化配臵 的时代,女性中的一些佼佼者当然会被看做优势资源。特 别是在21 世纪,中国的发展、国人步入小康社会都离不开 女性,性别的平等,男女的合作成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使然。 2010 胡润女富豪榜》显示,玖龙纸业的张茵家族以财富 380 亿元蝉联榜首,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家族以财富280 亿 元排名第二,富华国际的陈丽华以财富270 亿元排名第三。 51 位上榜女富豪总财富高达4388 亿元,其中身家百亿元以上的女富豪达13 位,这些例子证明女性也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能创造经济价值。 、政治稳定需要性别平等 自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很长时间女性一直承受 着政治上的歧视,她们被禁止参与任何涉及政治的活动,政治的活动似乎天生就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女性却也天生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日期:2015-01-06 12:19:00作 者:|打印 在中小学开设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就是把性别平等的理念介绍给孩子,把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开始体验男女齐头并进的“好”字才是男女平等和人类社会的本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壁垒,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性别平等光彩,让具有性别平等信仰的孩子成为托举“中国梦”的未来力量。 我们的脚步即将迈入2015年。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时任国家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年来,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历史地融入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逐步得到传播。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中国性别文化的发展状况,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促进性别平等法律政策体系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性别平等发展的历史进程。 落实国策应培育儿童男女平等文化信仰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探索先进性别文化的大众化途径,既要从完善国家法律制度上着手,通过政策引领使先进性别文化落地生根,更要从文化观念的积极改革上着力,通过观念更新对“男尊女卑”的腐朽性别文化进行反思,强化“男女平等”先进性别文化的精神价值,增强先进性别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男女平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内化于民众之心、外化于民众之行,成为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此,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在全社会持续广泛深入地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不断改造成人思想观念中不

性别平等教育-青春男女大不同

性別平等教育- 青春男女大不同

青春期的特徵 年班號姓名一、請找出青春期的男、女會有的特徵,填入代號。 ○1 長鬍鬚○2 聲音低沉○3 喉結突出 ○4 肩膀變寬○5 長腋毛○6 乳房開始發 育 ○7 陰部長出陰毛○8 臀部變大○9 皮下脂肪變 厚 1.男生的特徵有: 2.女生的特徵有: 二、青春時期,男生的注意事項是什麼?請在()中打ˇ。()遊戲或運動時要避免碰撞生殖器。 ()每天清潔身體各部位。 ()不穿太厚或太緊的褲子,保持透氣與通風。 ()穿最流行時髦的衣服。 ()出現夢遺現象時,要自己清洗自己的內褲。 三、月經來時,女生要注意什麼?請在()中打ˇ。 ()充分休息。 ()多吃冰和冰涼的飲料。 ()正確使用衛生棉。 ()用淋浴代替盆浴。 ()多吃含鐵質的食物,避免貧血。

青春舞曲 年班號姓名 一、我們總是常聽到,不可做這,不可做那;這是對的,那是錯誤 的。到底對不對呢?請在對的在()中畫○,錯的打╳。()1.月經來潮是有週期性的。 ()2.月經是男孩青春時期的正常現象。 ()3.男生要穿緊身褲才時尚、流行。 ()4.青春期男生可利用運動來發洩精力。 ()5.男生是在睪丸製造精子的。 ()6.男生也會懷孕。 ()7.一般有婦產科,女生可以有專門醫生問診;男生沒有,所以不必關心生殖器官的健康問題。 ()8.可以和同學以生殖器官來互相開玩笑。 ()9.身體不適,只要不想它,自然就會好。 ()10.月經期間要多吃冰、喝冰水。 ()11.月經期間可以洗頭,但要用吹風機吹乾頭髮。 ()12.月經期間仍然可以上體育課。 ()13.男生每天要清洗包皮內外,保持清潔、衛生。 ()14.女生月經期間,使用衛生棉後要包好再丟垃圾筒,才是有禮貌的行為。 ()15.為了避免手髒感染,洗澡時應盡量不要洗到生殖器。二、請寫一寫,正值青春期的你會從哪些管道得知有關青春期的正 確訊息?

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及对策

谈谈我国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原因 字体大小:大中小小蕊发表于 2010-06-08 16:27评论0条阅读154次性别歧视是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从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对我固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本毕业论文范文来源于专业提供职称论文发表等服务的中国毕业论文网,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一、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女性人口就业率较低、下岗失业比重大和职业报酬差距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而城镇就业人口中女性就业比重仅占总就业人数的37.8%,明显低于男性就业率,且低于女性的自然人口比。在失业率方面,全国实际失业人口中女性的失业率普遍高于男性失业率。2003年男性失业者下岗的占37.7%.女性失业者中下岗的占42.1%。另外,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男女要同工同酬,反对歧视女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根据我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资料,在一些服务业的一线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入的53%左右,而在管理和技术行业中.该比例为74%左右。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 二、我国就业市场中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 目前我国性别歧视的原因主要存在市场因素和传统文化两方面。 1.企业在市场上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性别歧视产生的经济原因在社会生活中女性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一般来讲,在女性就业生涯中,存在着一个就业生涯低谷期(生育期)。由于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的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女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会比较雇佣男性和女性的收益,倾向于选择雇用男性就业。从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使用资源的成本降到最低,企业必定会对男女预期成本进行比较.比较之下。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择男舍女”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理性“雇主的决策。虽然国家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在雇佣方面存在性别歧视,但这是对所有的用人企业而盲的,对于个别企业来说,即使其不这么做,通常也不会受到惩处或遭受损失。所以每个用人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承担因为女性生育问题或体力差别给本单位所带来额外成本,就拒绝使用女性人才。 2,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性别歧视存在的根本原因 传统文化对女性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市场歧视和市场中歧视两方面;所谓前市场歧视指在就业未进入市场前就存在的歧视;市场中歧视(后市场歧视或当前市场歧视)指就业在就业市场中所受的歧视。前市场歧视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在我国,尤其是在农村,赡养父母的责任基本由儿子承担。父母(家庭)更愿意在儿子身上进行教育投资。他们将受教育的机会给男性而不是女性,其结果是降低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使得女性获得技能的机会少于男性,因而女性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业比较困难。 假定雇主对女性劳动者存在个人偏见,认为女性是不如男性的.在相同条件下不愿意雇佣女性劳动者,只有在女性劳动者的薪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才会雇佣她们。其具体表现就是在同一行业的同一职位中女性的工资低于其男性同事。雇主偏见的另一表现就是女性劳动者即使被雇佣.在同样条件下.男性培训进修以及升职的机会更大一些。 3.就业市场严重供大于求是我固性别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

性别与性别不平等

《社会学》第七讲 性别与性别不平等 一、性与性别 1、相关概念 性(sex):自然的、生理的 性别/性别角色:被定义为社会所期望的男性与女性适当的行为表现、态度及活动。因此性别角色具有文化性、社会性及人为性。 性欲取向: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 性别的几个层面:①性别是一种解剖学的事实,现代医学的客观难题即兼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婴儿性别如何认定;②性别是一种心理状态,包括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及中性;③性别是一种相互协商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人际互动的外表展示,包括他人认定与自我认同,世俗认定与专业认定;④社会是一种文化规范,包括规定和角色指派;⑤性别是一种制度,是社会对于性别的规定,如初生婴儿的服装选择、公共厕所的选择、性别隔离学校、婚姻对象的选择、职场的性别歧视、性骚扰等 PS:传统观念中特有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质”行为是产生同性恋恐惧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它还可能导致对同性恋的惧怕和歧视。 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传统观念、家庭结构、大众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使女性的性别角色变成消极的、无能的、需要保护的。 对性别角色的社会调查显示出在欧美和亚洲持续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被要求出嫁并成为一位母亲,婚姻变成她们成人的标志。 与女性基本相同,男性的角色也是由社会环境建构而成的。家庭、同事、媒体都在影响男孩和男人们如何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合角色。布莱农和道耶尔归纳出

男性角色的五个方面: 反女性元素——不会表现任何女性行为,包括任何率真或脆弱的表现 成功元素——在工作和运动中表现男子气概 侵略性元素——用武力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性元素——接受并控制各种性关系 自主元素——随时保持冷静、微笑 3、性别的社会学视角 (1)功能论视角:男性统治的社会比女性扮演决定性角色的社会更常见。这样的性别角色分化对社会整体稳定有积极的影响。 帕森斯和贝尔斯提出,为了发挥最大的有效性,家庭需要在某些角色上有特别的分工,他们认为,传统的性别角色安排是夫妻间劳动分工的一种表现。 帕森斯和贝尔斯认为,女性扮演富于表达、情感支持的角色,而男性扮演实用的角色,两者能够实现更好的互补。工具性指的是对任务的强调,关注更长远的目标,更在意其家庭与社会机构的外部关系。表达性指的是对维持家庭和睦和内在情感事件的关注。 根据这种理论,女性对情感事物的热心能够使男性更专注于工具性工作,反之亦然。女性在母亲、妻子、家庭管理者等角色上更加称职,同时男性在事业上也会更加稳固。这种理论提供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社会框架,虽未明确支持传统性别分工,但却暗示了夫妻间的分工对家庭来说是实用的。 (2)冲突论视角:性别差异的方法掩盖了男性与女性之间潜在的权力关系,男女关系一直是不平等的,因为男人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在前工业时代,男人已变得强大,因为他们的身材、体力,而且没有生养孩子的责任使他们在身体上控制了女人。在工业时代后,这种因素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关于性别的文化信条已经长久地存在了,这种信条支撑着男人占统治地位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 因此,冲突论将性别的不同看作是一个群体(男性)对另一个群体(女性)的征服的一种反映。按照马克思阶级冲突的分析方法,男性就类似处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或资本家,他们控制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威信和权力,而女性就类似于无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年9月)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 年9 月)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5 年9 月) 目录人民日报》(2015 年09 月23 日22 版) 前言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二、妇女与经济三、妇女与教育四、妇女与健康五、妇女与 决策管理六、妇女与环境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 八、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结束语 前言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 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中国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男女平等作为促 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 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今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 20 周年, 中国政府特发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 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所做的不懈努力。 妇女发展既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进步,也是对全球平等、发展 与和平的历史贡献。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国家建立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是充分利用政府资源, 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重要保障。 成立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负责组织、 协调、 指导、 督促有关部门,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国务院妇女 儿童工作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部级领导组成,主任由国务 院领导担任。 20 年来,成员单位从成立初的 19 个增至目前 的 35 个,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29 个部 门和 6 个群体组织。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中国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 中国性别平等与 20 年来, 不断完善提高妇女地位的政府工作机构。 中国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不断健全, 作用日益凸显。 1990 年, 中国 负责日常工作, 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 全国 31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图文稿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 抓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日期:2015-01-06 12:19:00 作者:| 在中小学开设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就是把性别平等的理念介绍给孩子,把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开始体验男女齐头并进的“好”字才是男女平等和人类社会的本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壁垒,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性别平等光彩,让具有性别平等信仰的孩子成为托举“中国梦”的未来力量。 我们的脚步即将迈入2015年。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时任国家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年来,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历史地融入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逐步得到传播。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中国性别文化的发展状况,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促进性别平等法律政策体系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性别平等发展的历史进程。 落实国策应培育儿童男女平等文化信仰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探索先进性别文化的大众化途径,既要从完善国家法律制度上着手,通过政策引领使先进性别文化落地生根,更要从文化观念的积极改革上着力,通过观念更新对“男尊女卑”的腐朽性别文化进行反思,强化“男女平等”先进性别文化的精神价值,增强先进性别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男女平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内化于民众之心、外化于民众之行,成为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此,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在全社会持续广泛深入地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不断改造成人思想观念中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另一方面要将男女平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塑造儿童思想观念中的先进性别文化。

中国经济的性别歧视

所谓性别意识是指从性别的视角观察社会的 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环境,并对其进行分析,以便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我们用性别意识来审视男女两性在经济领域中的性别差异,不难发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对女性的性别歧视问题一直都普遍地存在着,且难以根治。性别歧视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就业歧视,进而带来经济地位的差别,并引发一系列的生育、教育、社会保障等歧视。2005年8月,我国重新修订了《妇女权益保护法》,为进一步加强妇女权益保护,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目前在经济领域的性别歧视 建国以来,我国妇女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 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用性别视角来审视女性的地位,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 (一)“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普遍存在。由于成年女性的经济地位普遍不如男性,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出于养老的考虑和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普遍偏好于生养男孩,教育投资也倾向于男孩。据统计,我国的新生儿男女比例高达119.86:100,远远高于正常的104—107:100。我国 大、中、小学的男女就学率都是女的偏低,这些表明我国的多数父母对后代的性别偏好趋向男性。(二)就业歧视问题严重。近年来,我国的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于女性的就业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一是,女性在下岗、失业中占的比重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机制表现为竞争就业。我国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许多行业仍以体力劳动为主,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许多岗位不适合女性。据统计,2000年末,城镇18岁至49岁女性在业率为72%,比1990年降低了16.2%。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2000年6月调查,在全国下岗职工中女性所占比重为60%,有的城市占73%,超过半数。调查显示除教育行业外,其他行业吸纳女性就业人员的绝对数相当少,下岗女工再就业难度比较大。二是,表现在女性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集中表现在部分单位不招用女毕业生或者对招聘女毕业生有严格条件限制。例如在婚育方面的限制,甚至公务员招录中都有排斥女毕业生的现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62个定点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另据《中国妇女报》上《80万女生的就业前 中国经济的性别歧视 伍少霞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广东广州511450) 【摘要】我国目前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为:“重男轻女”的家庭观念普遍存在,就业歧视问题严重,社会性别 意识严重偏离社会现实。性别歧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法律等原因。加大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宣传;采取各种措施将“ 性别亏损”转为由社会承担;实行消除性别歧视立法,依法根除性别歧视;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等是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性别歧视;性别意识;男女平等【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06)03-0114-03 【作者简介】伍少霞(1976-),女,广东高明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助讲,主要从事德育、邓小平理论、政治经济 学等方面研究。 2006年5月总第123期第3期 黑河学刊 HeiheJournal May,2006SerialNo.123No.3 114??

性别差异

摘要: 语言与社会相依相存并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各种观念。性别差异不仅反映在社会的其他方面, 而且也反映在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上。性别差异在英语语言中广泛存在, 本文从文化学视角、语篇分析视角、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语用学视角等来审视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男人和女人共同肩负起人类生存和繁衍、建设和发展的责任, 从本质上说, 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说过: “人类生命的基础,在于内心神的灵魂, 神的灵魂在所有的人的心中,都是相同的。因此, 所有的人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 [1 ] 然而,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封建思想曾长期禁锢着人们的头脑, 以致古今中外许多民族都经历了一段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曲折历程。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至今还残留在某些人的头脑里, 在人类的语言里更是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一、社会文化视角内的性别语言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 文化对语言起着约束作用, 因此, 性别文化差异必定导致性别语言差异。性别(gender)文化是指“社会为不同性别( sex)所规定的信仰、价值和行为的体系, 它是社会为不同性别的人们所分别限定的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范围” 。性别文化中有两个重要方面影响着性别语言: 一是性别歧视, 二是性别文化交际。 (一) 从性别歧视来看 语言的性别歧视首先表现在某些表示“女性”概念的词语多呈贬义, 而同一词表示“男性”概念时, 则多呈褒义, 或者男性词与女性词相对应时,分别是褒义和贬义。如She is a porfessional 和He isa professional 这两句话中, professional 一词指女性时为妓女, 指男性时为职业运动员, 文化内涵完全不同。有些英语词语指男性时为中性, 但指女性时为贬义。如t ramp (男性) 流浪汉, (女性) 妓女,群居的女子。还有些成对的词语, 男性为褒义或中性, 女性为贬义, 如bachelor (单身汉) Ospinster(老处女) , governor (州长, 总督) O governess (受雇于私人的女教师) 。另一方面, 社会文化因素对词汇选择方面的性别差异具有明显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某些词是女性专用语, 而某些词又是男性专用语。这些词乍看起来显得男女相当平等, 如gentleman/ lady , man/woman , boy/ girl 等等, 但仔细一研究, 这些词在实际使用中并不能显示男女平等。比如“lady”与“gentlemen”本为相对应的词, 但在实际使用中,lady 一词在许多情况下被用作是“man”的对应词。许多操英语的人教育他们的孩子称指某人为“a woman”是不礼貌的, 而称指某人为“a man”则不然。在英国商店女性服务员被称为“salesladies”, 而男性服务员则不被相应地称为“salesgentlemen”, 而叫做“salesmen” 。之所以这样,Robin Lakoff 认为是因为“1ady”一词是“woman”的委婉语。由于妇女社会地位之低以及“woman”一词有些别扭、不快, 于是使用委婉语成为必然。同样, girl 和boy这对对应词在实际使用中决非绝对平等。boy一词当然指男性青年, 但如果用它来指十好几岁的男子, 人们会觉得有些别扭, 而它来指二十多岁的男性更为少见。在研究英语词义学时发现女性词的这种贬降现象相当普遍, 这不能不说是性别歧视在英语词汇里的一种体现。不过, 性别语言歧视现象也表现在语言中的贬男因素中。英语中有很多专用男性的贬义词, 如scoundrel (坏蛋) , bastard (私生子) , rascal (无赖) 等, 而drunkard (酒鬼) , ganster (匪徒) ,criminal (罪犯) 等词也多用于男性, 尽管女性中也有酗酒和犯罪。 (二) 从性别文化交际来看 (1) 在文化定势中的体现。性别文化定势(stereotype) 使得男女形成不同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 二者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女性的性别角色为“情感型”, 而男性的性别角色为“工具型”(好为了某种目的) 。这样势必产生两性之间文化冲突和碰撞, 这可通过语言或言语行为得到具体体现。语言学家们调查研究表明, 男女两性所处的亚文化交际圈不同, 导致女性交际是为了寻求“一致”,彼此包容, 追求关系的和谐, 因此, 在公共场合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平等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平等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时候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是有差别的,那是谈男女平等仿佛就是天方夜谭,如今,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在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平等意识的增强,平等已不再是“昨日黄花”,并且在一步步实践着。世界女权运动起源欧美国家,女权运动的发展紧紧跟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进步,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带来女权运动的飞跃式发展。19世纪末,第一次工业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70年代后,新女权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以及加拿大、日本等国。联合国曾宣布1975年为国际妇女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女权运动牢牢建立在相应的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同时它也带动了社会文化,特别是人权运动的发展。然而我们还知道,在中国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在我们亲身经历男女不平等的种种事例下,我们感觉到了男女的真正平等还是任重道远。 性别平等,顾名思义,是指男女的地位平等,也就是说女性和男性拥有的机会平等,可实际上,尽管女性做出了一定的牺牲,社会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排斥着女性,很难达到上诉的理想地步,女性拥有的发展机会普遍低于男性,似乎男性就是注定了拥有优先权。现在我们在用宏观

的眼光来看待性别平等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发展需要真正的性别平等,中国的强大需要实实在在的性别平等。 一、经济发展需要性别平等 现在的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社会在进行着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多的消费者,而女性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现有劳动力和消费者,也就不得不纳入市场经济当中。更何况,市场经济的时代是资源优化配臵的时代,女性中的一些佼佼者当然会被看做优势资源。特别是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国人步入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女性,性别的平等,男女的合作成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使然。《2010胡润女富豪榜》显示,玖龙纸业的张茵家族以财富380亿元蝉联榜首,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家族以财富280亿元排名第二,富华国际的陈丽华以财富270亿元排名第三。51位上榜女富豪总财富高达4388亿元,其中身家百亿元以上的女富豪达13位,这些例子证明女性也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能创造经济价值。 二、政治稳定需要性别平等 自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很长时间女性一直承受着政治上的歧视,她们被禁止参与任何涉及政治的活动,政治的活动似乎天生就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女性却也天生

性别歧视

第1页(共30页) 女应届生起诉“只聘男生”或成性别歧视第一 案 2012年07月12日07:19 来源:京华时报 昨天,山西籍女大学生曹菊(化名),因在应聘中遭性别限制,将招聘单位北京巨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诉到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同时以“平等就业权被侵害”为由向海淀区法院提起诉讼。知名就业歧视法律学者、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负责人刘小楠副教授表示,这可能是《就业促进法》生效后全国性别就业歧视第一案。 曹菊是北京某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之际,她在智联招聘网站看到了巨人教育发布的行政助理职位招聘启事,投递简历后她发现,对于该职位的描述中有一条“仅限男性”的条件。曹菊称,她随后致电巨人教育进行询问,对方总机的一位女士拒绝帮她转到人力部门,并答复称该职位只招男性,即使曹菊各项条件都符合,也不会予以考虑。 曹菊称被拒录后,通过咨询她意识到用人单位因为性别原因拒录自己的行为属于性别歧视,违反了《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于是,她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昨天上午,在律师的陪同下,曹菊向北京市海淀区法院递交了诉

第2页(共30页) 状。在诉状中,曹菊写道:“巨人教育违反了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中有关公民享有平等就业权和用人单位不得歧视女性的规定,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请求贵院依法裁判以维护女性的合法权益。曹菊要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向她赔礼道歉,并赔偿5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昨天,法院收下了起诉材料,表示审查之后再决定是否立案。 针对曹菊的维权行为,刘小楠副教授说:“用人单位的性别限制已经成为女大学生求职的主要门槛之一。但由于歧视行为往往表现得比较隐蔽而间接,以及反歧视法律知晓度低,女大学生通常选择忍气吞声。2008年生效的《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就业歧视案件可以向法院起诉,但迄今尚无女性求职者因性别限制而起诉,本案很可能将是第一起此类案例。”(记者李秋萌) 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sex discrimination,或sexism)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两性之间的不平等,造成社会的性别歧视。但也可用来指称任何因为性别所造成的差别待遇。 简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