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剧的“四大”

京剧的“四大”

京剧的“四大”
京剧的“四大”

京剧的“四大”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旦合影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1931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以565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540分,荀慧生获530分,尚小云获505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梅兰芳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梅兰芳1926年出演《贵妃醉酒》剧照

程砚秋

程砚秋(1904.1.1 - 1958.3.9),男,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21日的《华北日

报》上刊登了一条消息:“今晚不登台演戏——平市名伶程艳秋,原定今晚在中和演《文姬归汉》,唯因国难当前,既挽救之不及,何忍再粉墨登场,显露色相!遂于昨日通知该园,今晚决不出演云。”

尚小云

尚小云是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中国现代京剧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

尚小云名德泉,字绮霞;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宫县。1900年1月7日出生,他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京剧尚派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尚小云天赋极佳。其嗓音宽亮,扮相俊美,身材适宜。尤以中气充沛、调门高亢、久唱不衰为难能可贵。由于其声高劲圆亮,以刚为主,很适宜传统青衣的唱法,是以早年初搭各班,以“二祭”——《祭江》、《祭塔》及《玉堂》、《探母》等唱工剧青衣戏享名于时,故有“铁嗓钢喉”之誉。1962年,尚小云赴山东讲学,这使他留下了一篇《我赴山东教学的讲稿》。其中对京剧艺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颇多精辟之论。比如,在四功五法的表述中,尚小云

明确指出五法为“口、手、眼、身、步”,将口法列于京剧表演五法之首。尚小云是程砚秋以外唯一如此明确、系统阐述的京剧艺术大师。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

荀慧生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

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的美誉。

四大须生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

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前四大须生

余叔岩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余叔岩与弟子孟小冬、李少春合影

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原名锡,北京人,蒙古族。曾在清廷蒙藏院任职。因酷爱京剧,业余参加清音雅集、春阳友会等票房。演老生。

言菊朋早年经常观摩谭鑫培演出,并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向红豆馆主、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唱、做、念、打均有基础。1923年,在梅兰芳、陈彦衡等鼓励下,正式参加

戏班。以演《汾河湾》、《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法场换子》等著名。

高庆奎

高庆奎(1890—1942),原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

高庆奎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清末京剧著名丑角演员。20世纪30年代,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被誉为老生“三大贤”。

马连良马连良(1901.2.28 - 1966.12.16),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

马连良是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3岁

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

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1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后四大须生

马连良

谭富英

杨宝森

奚啸伯

“四大名丑”

萧长华

萧长华是著名的京剧丑角,戏曲教育家。他出身梨园世家,

自幼学戏。12岁登台,15岁专攻丑行。27岁应富连成科班之聘任总教习。除主教丑行外,生、旦、净诸行戏也遍为教授。任职36年,中间一度为了专心教学曾舍弃丰厚收入辍演8年。从第一科到第七科经他开蒙指导的学生不计其数。京剧界杰出人才雷喜福、马连良、李盛藻、小翠花、李世芳、侯喜瑞、刘连荣、袁世海、马富禄、叶盛章、叶盛兰、艾世菊、曹世才等等都出自他的门下。在科班,萧长华主持编剧、整理和教排了大量传统剧目,计约400余出。建国以后,曾经任中国戏曲学校副校长,校长。为京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富禄

马富禄是富连成第三科的学生,七岁入“鸣盛和”习老旦,后因科班报散,十岁经刘喜益介绍转入“富连成”科班习艺。,先工老旦,后改丑行。从师萧长华、郭春山。由于他天赋条件好,尊师好学,刻苦勤奋,在科班里就小有名气,常与马连良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出科后随杨小楼、梅兰芳、于连泉等赴上海天蟾舞台献艺。载誉归京后,他继续从萧长华、王长林学艺深造。后又与诸多名家鼎立合作。并曾与老生张春彦、小生金仲仁、旦角赵桐珊被誉为荀慧生剧团的四大金刚。长期为筱翠花、马连良配戏,是“三小戏”和做派老

生戏中不可多得的丑角人才。马富禄的嗓音响堂,天赋条件奇绝,他口齿清晰爽脆,以唱念的绝对优势胜出,每每一个清脆响亮的闷帘“啊哈”,就能掌声四起,拢住台下所有观众的神。他所演的角色,不论是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还是彩旦、丑婆,都非常有光彩。他戏路宽广,念白流利,身手矫捷,文武皆通,能戏颇多,除去文武丑角应工戏外,他还能兼演老旦应工戏及花脸应工戏。

茹富蕙

茹富蕙出身梨园世家,祖上茹莱卿、父亲茹锡九、兄长茹富兰都是著名的京剧演员。9岁与兄同时入富连成,工丑行,师承萧长华、郭春山等。袍带丑、方巾丑、茶衣丑及丑婆子无不娴熟。其嗓音宏亮,口齿清晰,诙谐而不庸俗。曾与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诸多名家合作。其蒋干、汤勤得萧长华精传,曾独步一时。1949年仅46岁即英年早逝。

朱斌仙

朱斌仙7岁入俞振庭创办的斌庆社学艺,与孙毓堃、徐碧云、徐斌寿、杨斌昌、毛庆来、刘庆义、李庆才等为师兄弟。初

习老生后改丑角,15岁出科后拜郭春山为师。17岁即随梅兰芳剧团赴日演出。由于他嗓音响亮又极擅刻画人物,所饰<孔雀东南飞>之焦母、《梅玉配》之黄婆、<凤还巢>之程雪艳、《牧虎关》之高来、《李七长亭》之解子、<钓金龟>之张义、<金玉奴>之金松等极负盛名。他演《逍遥津》之华歆,把那为虎作张的阴险狡诈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次傍高庆奎演出此剧,竟激怒观众要到后台揍他,他闻讯后忙从后门溜走。由于他戏路宽又有人缘,各班社争相聘请,有时不得不数处赶场。在日寇侵华之时,演员处境艰难,靠演戏已不能维持全家生活,便与东安市场雅美利珠宝工艺品商店订约,绘制泥人头脸谱,极为畅销。后为人仿效流传至今,这就是泥人脸谱的来历,首创人即朱斌仙。他一生曾与孟丽君、王玉蓉、新艳秋、雪艳琴、朱琴心、赵啸澜、筱翠花、孟小冬、金少山、奚啸伯、李多奎、言慧珠、李玉茹、童芷苓等诸多名家合作演出。1946年夏声戏校迁至上海,朱斌仙应聘到校执教,直至1949年该校停办。1960年又执教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其母亲为梅兰芳堂姐,妻室裘效兰为裘盛戎之姐,长子朱锦华,女婿毕英琦均为著名京剧演员。

萧、马、茹、朱,四大名丑的说法产生比较晚,又因为茹富蕙的早逝和朱斌仙曾经常驻上海,所以没能很广泛的流传开来。

四大花脸京剧四大花脸:是指裘派花脸裘盛戎,袁派花脸袁世海,金派花脸金少山,郝派花脸郝寿臣。

金少山京剧净行演员。本名义(一说作仲义),又名少山。满族。北京人。清末民初时京剧名净金秀山之三子。诞辰:1890年,光绪十六年(庚寅);逝世:1948年8月13日,农历戊子年七月初九日郝寿臣郝寿臣(1886~1961),京剧演员,工架子花脸。原籍河北香河,幼年随父迁京。7岁学艺,从师吕福善学铜锤花脸,艺名小奎禄。曾从唐永常、朱子久、阎宝恒等学艺。熔铜锤、架子花脸于一炉,唱念上自成一格,世称郝派。以气魄取胜,唱念韵味浑厚,工架凝练,表演浑然一体。他艺术态度严谨,善于刻画人物,数十年艺术生涯中,在220余个剧目中扮演过160多个主要和次要角色。裘盛戎裘盛戎,净角演员。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擅演剧目有《姚期》、《将相和》、《杜鹃山》等

袁世海

袁世海,原名瑞麟,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成功地塑造了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他主演的十余出扮演曹操的剧目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喜爱,被观众美誉为“活曹操”,开创了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形成了袁派表演艺术的风格体系。是第二届金唱片奖获奖艺术家,第四届全国

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代表作:《盗御马》、《论英雄》、《将相和》、《李逵探母》、《坐寨盗马》等。

教师资格证:音乐《京剧“四大名旦”》知识点详解

教师资格证:音乐《京剧“四大名旦”》知识点详解来源:凯程教师资格证,跟着徐影考教师。 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 梅兰芳,原籍江苏泰州。他在辛亥革命时就上演了《邓霞姑》等时装新戏和《洛神》等古装新戏。近代,他又对《宇宙锋》等传统剧目进行了新的加工改造,编演了《木兰从军》等爱国戏。 代表剧目:《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他还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其演唱凝重而流畅,对旦角音乐艺术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声腔,配合其新创的融旦角与青衣于一身的“花衫”新行当,成为京剧舞台上深受人们欢迎的新艺术。 以梅兰芳的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 梅兰芳对京剧伴奏音乐也有改革。在琴师徐兰沅等人的帮助下,他首先在京剧伴奏中加用了二胡、月琴;在一些新戏中采用了新的配乐手法。 梅兰芳还曾赴美国、苏联演出,获得了成功,为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和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他的表演艺术被誉为可与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相媲美的表演艺术体系。抗日战争八年中,梅兰芳蓄须辍演,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程砚秋 程砚秋,满族,北京人。他的京剧艺术活动,尤其是唱腔的改革,在近代京剧艺术中有重要的意义。 30年代它曾为筹组“中国戏曲音乐院”做出许多努力,并担任北平分院院长,努力用新文化知识培养新的戏曲人才。 他对声腔和演唱有许多钻研和独到的见解,如“以腔就字”的创腔原则和“声、情、美、永”的演唱要求等。他广泛地向其他戏曲、说唱学习,也向西洋音乐学习,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 代表剧目:《荒山泪》《春闺梦》等新戏。

程砚秋还曾赴欧洲考察各国戏剧,扩宽了自己的艺术视野。抗战期间,他躬耕青龙桥不为日寇演出,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尚小云 尚小云,河北南宫人。自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就被评为“第一童伶”。 他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唱腔以刚劲著称,字正腔圆,善于使用颤音,崤拔高昂。念白爽朗明快,流利大方,做功身段寓刚健于婀娜,武功根底深厚,嗓音宽亮,世称“尚派”。他把“杨派”的武生技艺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戏里,使“尚派”唱法以刚劲见长,且武功出众,表演别具一格,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和《梁红玉》等。 ▼荀慧生 荀慧生祖籍河北东光。出身贫寒,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 “荀派”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唱腔柔媚婉约,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动作美、媚、脆,尤其要讲究眼神的运用,一举一动、一指一看节奏鲜明,讲究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 代表剧目有:《玉堂春》《大英节烈》《钗头凤》和《红楼二尤》等。

京剧的角色

京剧的角色 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服装,都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有四百多个。 "生"分为: "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旦"分为: "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京剧的特点 (1)舞台和时空方式 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有时在演出过程中又拉上一道幕,称为“二道幕”,用它把摆设桌椅、演员换装等准备工作挡在幕后,幕前可同时有演员表演,使京剧的演出更加紧凑。

京剧舞台的时间、空间是非常自由的,它不受实际生活的时空限制。大幕拉开后,在演员没上场之前,舞台并不表示任何时间、地点。京剧舞的时空是靠演员的活动来确定的。比如,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当一个人在自己家里闲坐无事,想到朋友家走走,便在舞台上走一个圆圈(叫做“圆场”),他的家也就转换成他朋友的家了。又如,当剧中人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感到震惊,这本是个瞬间的心理反应,但是为了刻画人物,可以用很长的时间来歌唱。相反,像写信、看信、饮酒过程,本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是为了简炼,只表演一下姿态,同时吹奏一支唢呐曲牌,就完成了。 因此,观众在欣赏京剧时,需要随着演员的念白、歌唱和表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理解戏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2)角色类型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的。京剧的行当划分,是从昆曲和徽汉等古老剧种衍变而来。起初分生、旦、末、外、净、丑、杂、上手、下手、流行等十门角色。后来由于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剧目的丰富,严格的行当界线被打破了,综合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如生行中有: 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有些唱打兼有的武将,如花云、岳飞、黄忠等,则属于“靠把老生”,亦归老生行)、武生(勇猛战将或绿林英雄)、小生(主扮演英武气盛、风流倜傥的人物,如周瑜、吕布,以及英俊的青少年人物)、红生(如关羽、赵匡胤一类人物),剧中的儿童一类角色,则称娃娃生。 旦行中有: 正旦(或称青衣)(端庄娴静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巾帼女将,绿林侠女及神话中的妖女灵仙等)、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性格爽朗风趣的妇女或刁顽的恶婆等)。

京剧资料

京剧知识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京剧角色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流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戏曲剧种中国国粹艺术)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名词解释 工尺,戏曲音乐名词。泛指戏曲曲谱上曲词右侧所注音阶符号。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合、四、上、尺、工、凡、六”等字作为音阶的符号,相当于西洋音乐的“56712345”。习惯上把这些符号统称为“工尺”。有的曲谱,曲词旁只注板眼(拍子),不注工尺。有工尺的曲谱,名为工尺谱。

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谁

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谁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你知道京剧四大名旦指的是谁吗?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京剧四大名旦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梅兰芳;;"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浪" 尚小云;;"棒"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1961),原籍江苏泰州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攻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

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程砚秋简介 程砚秋(1904~1958),满族,北京人。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永"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

京剧的“四大”

京剧的“四大”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 1921 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旦合影 四大名旦的表演艺术各有特色,每人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 上世纪“四大名旦”: 1931 年由上海《戏剧月刊》发起征文评论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兰芳以 565 分的成绩名列榜首,程砚秋获 540 分,荀慧生获 530 分,尚小云获 505 分。次年,长城唱片公司约请“四大名旦”联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他们这次珠联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称得到社会的公认。 梅兰芳 梅兰芳( 1894 年- 1961 年),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梅兰芳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八岁学艺, 11

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 1918 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 梅兰芳 1926 年出演《贵妃醉酒》剧照 程砚秋 程砚秋( 1904.1.1 - 1958.3.9 ),男,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程砚秋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 1932 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民国二十年(193 1年)9月2 1日的《华北日报》上刊登了一条消息:“今晚不登台演戏——平市名伶程艳秋,原定今晚在中和演《文姬归汉》,唯因国难当前,既挽救之不及,何忍再粉墨登场,显露色相!遂于昨日通知该园,今晚决不出演云。”

戏曲角色简介

角色行当: 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举例来说,老生就是一个形象系统,其中包容着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刚毅的男性人物形象。如京剧《空城计》中充满智慧的军事家诸葛亮,京剧《四进士》里的宋士杰等。这些人物的性格气质比较接近,在表演上也有一整套相应的程式。如念韵白、用真声演唱;风格刚劲、质朴、淳厚;动作造型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由于这类人物必须戴象征着胡须的髯口,因此又有一套髯口上的功夫。某些剧种还为戴纱帽的人物创造了一套耍帽翅的特技。再如净行,又是另一类形象,包拯、项羽、曹操等都属于这个系统。这是戏曲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性格造型。它有两个突出的表现:一是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净又俗称花脸;二是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或豪迈,因而在表演上要求音色宽阔洪亮,动作造型也是粗线条的。由此可见,行当既有性格的内涵,又含有相应程式化的表现方式,是形象类型和程式的统一体。由于戏曲人物思想情感的内在特征必须加以外化,并从程式上对其进行提炼和规范,这就会使唱念做打各类程式无不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经过长期的艺术磨炼,一些性格相近的艺术形象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演程式、表演手法和技巧便逐渐积累、汇集且相对地稳定,这就是

行当的形成。而当一个行当形成以后,它所积累的表演程式又可作为创造新的形象的手段。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促使了行当体制的逐步丰富和完善。可以说,行当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表演程式创造形象的结果,又是形象再创造的出发点。 1、主要类型 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下面对主要行当作个简要的介绍。 生是戏曲小生(《孟丽君》陈芳饰演) 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老生生行的一个分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动作造型庄重、端方。\ 小生生行的一支,与老生相对应,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高腔和地方小戏系统剧种多用真声演唱。昆曲和皮簧系统剧种多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

京剧四大名旦的传奇人生(八)

京剧四大名旦的传奇人生(八) ●博收广采自如挥洒 ☆荀慧生轰动上海 1919年9月,上海天蟾舞台约请杨小楼组班南下,老生约定谭小培,青衣尚小云,刀马花旦一角,杨小楼力排众议,指定了荀慧生,认为唱梆子的白牡丹(荀当时的艺名)“很有前途,是青年中的佼佼者,将来会不亚于梅兰芳的”。时称“三小一白下江南”,这是荀慧生头一次到上海,年纪也不过19岁。 “三小一白”于9月9日在天蟾登台,头天打炮戏开锣及前场由上海方面的班底承当,依次是费应奎《五雷阵》,张宏声《黄金台》,沙香玉《游西湖》,张德俊、李永利、王益芳《双收关胜》,赵君玉《千金一笑》,白牡丹(荀慧生)、李桂芳、何金寿《花田错》,谭小培、尚小云《汾河湾》,杨小楼等《新长坂坡》(带汉津口),第二天主要戏码是荀慧生的《贵妃醉酒》,谭小培《秦琼卖马》,尚小云《苏三起解》,杨小楼《盗御马·连环套·盗双钩》,第三天则是荀慧生、林树森《梅龙镇》,谭小培《打棍出箱》,尚小云《玉堂春》,杨小楼《状元印》。演出极为轰动,其他剧院纷纷动足脑筋,争取观众。新舞台排出了描写欧战的时装戏,大舞台则约请了老生名家刘鸿声唱对台戏。 40天期满,杨小楼于10月19日至21日贴出临别纪念,留下“二小一白”一直演到4个月期满。荀慧生却因“在上海有特殊号召力”,被天蟾“园主依为台柱,坚留订约”,一直演到1920年6月15日。除了演出传统的刀马花旦戏外,受上海观众和海派的影响,荀慧生还排出了一系列的新戏,其中《荀灌娘》、全本《拾玉镯》(又名《双姣缘》,荀前饰孙玉姣,后饰宋巧姣,兼演花旦、青衣)、《西湖主》等均成为他后来常演的剧目。 ☆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名列“四大名旦”,荀慧生德艺双馨,而且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他一生命运多舛,经历了许多常人所没有过的人生磨难。但在他崎岖坎坷,又多姿多彩的舞台生涯中,胸中始终充满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此国难家仇、民族存亡之际,深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义的荀慧生,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亲赴前线演出,慰问29路军抗日将士。在炮火纷飞的前沿阵地,他一曲高亢嘹亮、慷慨激昂的《荀灌娘》,令浴血奋战的战士们热血沸腾、精神振奋。鬼子敌机袭来,有一战士身负重伤。这位战士表示他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听一段荀慧生的《红娘》。荀慧生满含热泪,抱着这位伤员演唱。 阵地上的许多战士用嘶哑的声音,与荀慧生合唱着:“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在自己喜欢的戏曲中,在荀慧生的怀抱中,这位战士为国捐躯。当荀慧生从战士口中了解到,我们的战士因为没有战斗机抵抗不了日军飞机的狂轰烂炸,而伤亡惨重时,他悲愤交加、激动不已。回到北京后,他连续义演七天,将全部演出收入捐献给了29路军。荀慧生为了支援抗战,多次通过义演捐献飞机,帮助前线战士消灭日本鬼子。 【人物名片】 荀慧生(公元1900―1968年),工花旦、闺门旦。河北东光县人。首次于天津登台。1910年人京,师从梆子演员侯俊山。19岁时(公元1918年),参加喜群社,从此专演京剧。旬慧生功底深厚、戏路宽广,又出身于梆子班,所以能吸取梆子旦角艺术之长,将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的表演熔于一炉,兼收京剧小生、武生等行当的技艺,从唱腔、念白、身段到化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造,并逐渐形成风格新颖、独树一格的“荀派”艺术。

京剧四大名旦的最后生涯

京剧四大名旦的最后生涯 程砚秋:鞠躬尽瘁殉艺术 解放后,面对国内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程砚秋也不甘人后地要为她增色添彩。 1952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上,程砚秋献出了自己的成名作之一《三击掌》,获得了荣誉奖。 1956年,他拍摄完成了《荒山泪》一片,表现了他艺术追求的决心和毅力。可惜,这是他最后一次艺术创作。 1957年春天,不满足于仅是一个党的追随者的程砚秋,渴望成为这伟大行列中的一员,他正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当时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大赛即将拉开帷幕,程砚秋作为评委之一也将出席。这时正好周总理也在那里访问,这位联系人便建议他是否在那里找总理面谈一下。 实际上,周总理对他的想法也已知晓。所以,两人见面后总理便关切地问:“砚秋同志,你为什么还没入党呀?”程砚秋答道:“我最近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缺点太多了。”谁料周总理却一连串地摆出了他的许多进步事例,又严肃地表示:“砚秋同志,如果你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做你的入党介绍人。” 回到北京,贺龙元帅知道后也托人捎来话,愿做他的第二入党介绍人。 国庆节后的一天下午,总理办公室来电话,约程砚秋夫妇去

总理中南海住所吃螃蟹,贺龙夫妇也到了。 饭后,总理和贺龙在另一间屋里和程砚秋严肃地谈了对党的认识、现在的优缺点和今后奋斗目标等问题。程砚秋凝视着总理炯炯的目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和期待。戏曲研究院党组织很快讨论通过了他的入党问题。 1958年新春伊始,文化部领导亲自约他谈话,把率中国艺术团到法国参加国际戏剧节的重要任务交给他。 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戏剧艺术,程砚秋抓紧指导安排团员编排一些精彩剧目。当他突然昏倒被送进北京医院抢救时,大家才知他早已患了严重的心脏病。病情稍稳定,田汉等人来看望他,他焦急地要求出院。经大家劝慰,他才稍稍安心。不料1958年3月9日,他的心脏病又因突发性梗塞加剧,仅几分钟便夺去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年仅55岁。 梅兰芳:夙愿未了身先去 梅兰芳在旧中国已经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梅派”一书以“少而约、静而动”的特点开创了京剧艺术高峰。梅兰芳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解放后,又追随时代的潮流,捧出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理所当然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极大尊敬。 前苏联是梅兰芳早年留有美好记忆的国度,他在北京寓所书桌上的一尊列宁塑像,是当年从莫斯科携回的,陪伴了他30年。 1957年是十月革命40周年,中国组织了劳动者友好代表团参

(完整版)我国京剧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1、谭派。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0 nk0219 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昆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新剧夺魁"[“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拓展知识京剧四大名旦素材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7《京剧》拓展知识京剧四大名旦素 材冀教版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昆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新剧夺魁”(“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一、梅兰芳 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二、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

京剧旦角

京剧旦角 基本介绍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 正旦 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花旦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娇等。 刀马旦 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武旦 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花衫 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老旦 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梅兰芳——“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浪” 尚小云——“棒” 梅兰芳(1894—1961),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先生对京剧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饰,做了很多创造性的改革和创新。梅先生的优美大方的唱腔,雍容华贵的表演,对京剧的影响是极大的。梅先生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世界的欢迎。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派的形成,是梅先生对京剧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而形成的。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程砚秋(1904—1958),演青衣,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京剧角色划分

生旦净丑1、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扇子是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一种特殊道具。如《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等。翎子生,又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将或文武兼备的人物。演翎子生要有武功,凭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许多舞蹈动作。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吕布与貂蝉》中的吕布、《穆柯寨》中的杨宗保等等。穷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书生,“表演上特别注重做功,以表现人物的酸腐气为主,习惯于把鞋后帮踩倒在脚下,以示其潦倒之状,故又称“鞋皮生”,身穿富贵衣是其主要标志。富贵衣,是补缀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补丁的青褶子,意思是说这些人现在虽然很穷,衣着褴楼,但将来仍要腾达,故有“富贵衣”之名。如《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连升店》中的王明芳等。 武小生,大多扮演年青英武的人物,表演著重武功,也兼重唱功、念白和做功从武打功夫上看,武小生与武生差不多,但是唱与念全用小生方法。如《八大锤》中的陆文龙、《借赵云》中的赵云、《石秀探庄》中的石秀等。

京剧四大名旦介绍

京剧四大名旦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 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锟阁程克四大金刚。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 、程砚秋、 尚小云、荀慧生 。另有越剧四大名旦、豫剧四大名旦、评剧四大名旦、话剧四大名旦、腔四大名旦、电影四大名旦、连环画“四大名旦”等。 四大名旦简介 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人, 1894年生于,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广和楼演出《天 仙配》,攻 花旦, 1908年搭喜连成 班,1911年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

探花。 1913年他首次到演出,在四马路大 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 玉堂春》、《 穆柯寨》等戏,初来就风靡了整个 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 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了《四五花洞》、《真假金莲》 、《 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 34天。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 》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 年后,移居,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 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 、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

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 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 天女散花》、《玉簪记 》等戏。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 》。1922 年主持承华社。1927年《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在纽约 、芝加哥、旧金山 、洛杉矶等市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报纸评论称,中国戏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是一种有规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间,他被美国波莫纳大学和南加利 福尼亚大学授予文学 博士学位。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先暂住

脸谱人物介绍

1 典韦京剧《战宛城》中人物,曹操手下猛将曹操征伐中原典韦领兵战于宛城。宛城惧怕典韦之勇,用计将其兵器双戟盗走,夜袭曹营,典韦战死,曹军大败。典韦是忠勇、凶猛之将,故以正黄色表示其凶猛,配以三块瓦表示其忠勇。眉间勾双戟,表示所用兵器。 2夏侯惇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坡与刘备交战,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惇交战,并故意败退,而后又烧毁自军营寨。种种迹象使夏侯惇误判刘备无力再战,决定追击,李典劝谏,夏侯惇认为是李典判断有误,故与于禁追击。然而,当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刘备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夏侯惇应对不及,遭伏兵攻击。夏侯惇的角色,以蓝色为主,做成三块瓦脸,反映其粗莽而勇猛的性格,而左眼有一红条,代表其左目受伤。 3土行孙,小说《封神演义》中虚拟人物,玉虚十二仙之一惧留孙的大弟子,其妻成汤大将邓九公之女邓婵玉。土行孙身材矮小,本领高强,以铁棍为武器,以遁地术称雄诸神,可日行千里,他听从申公豹的劝说,偷了惧留孙的仙丹和捆仙绳,以捆仙绳力克天下英雄。 4宇文成都京剧《车轮战》中的角色。《说唐全传》中的虚构人物,在真实历史上并不 存在。他在作者笔下是大隋天宝大将,天下第二条好汉,隋唐十八好汉中排名第二。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隋文帝封为镇殿大将军,号天宝大将,御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金牌。黄色脸寓意人物骁勇剽悍、凶暴残忍。 5张郃京剧《长坂坡》人物。中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6巴若里京剧《状元媒》北宋时期,辽邦兴兵犯境,宋太宗御驾亲征在铜台关。一日,太宗大喜,亲率御林军去至郊外林中行围射猎,不想辽邦征南大将巴若里得知此情,暗设伏兵将护驾女将柴郡主拿获。太宗也被打下马来,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幸得杨延昭回京为母祝寿,路过此地将太宗救起。因六郎急于赶杀敌兵,太宗未看清延昭面目,恰逢宋小将付丁奎将太宗救起,太宗承诺付丁奎若救回郡主就将郡主招为驸马。

京剧人物造型图片解析

《京剧人物造型》展 “京剧人物造型”是立体微缩的京剧舞台人物造型,它是鲜活生动的表演形象瞬间的凝固,它使精美独特的京剧服饰再现辉煌。 展品取材于优秀的传统京剧剧目。从造型艺术的角度,追求国粹京剧的真善美。一出戏、一个人物都有一段故事。它的内容反映出两三千年的历史、政治、哲学、伦理、文学、美学等的知识,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展览中塑造的对象包括生、旦、净、丑各行当各种角色。表现其唱、念、做、打(四功)与手、眼、身、法、步(五法)的诸多形象。精工制作冠、盔、帽、巾等不同盔头。巧妙设置蟒、帔、靠、褶、衣等各类形制的服饰以及靴鞋配件、刀枪剑戟等。 “京剧人物造型”由60件展品组成,平均高度约60公分,选自37出剧目。由中国文化部委托“天津市元蒂京剧人形创作室”研制,用多种材料,经上百道工序制作完成。这些首创的京剧人形“小使者”,于21世纪第一春始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一切热爱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京剧的朋友们致意。 生 剧中男主角。包括端庄的老生,英武的武生,文雅的小生,以及娃娃生,纱帽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 人物:刘备 三国时期汉(俗称蜀国)开国君主。刘备占据了荆州。东吴之主孙权为夺回荆州,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刘备在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下,将计就计,到东吴相亲。结果弄假成真,由孙权之母做主,与孙权之妹成就了姻缘。 剧名:《龙凤呈祥》

人物:关羽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赤壁之战中,关羽被派入华容道阻截兵败逃跑的曹操。但因为曹操过去曾对他以礼相待,在曹操的苦求下,关羽出于一个“义”字放走了曹操。 剧名:《华容道》 人物:赵云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为救出刘备的家眷,赵云在长坂坡独闯曹操大军重围。最终他怀抱刘备之子,力战脱险。 剧名:《长坂坡》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1927 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XX --- 样” XX――唱” XX --- 浪” XX --- 棒” 梅兰芳(1894—1961),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先生对京剧旦角的唱腔,表演和服饰,做了很多创造性的改革和创新。梅先生的优美大方的唱腔,雍容华贵的表演,对京剧的影响是极大的。梅先生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世界的欢迎。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派的形成,是梅先生对京剧的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而形成的。 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程砚秋(1904—1958),演青衣,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 尚小云( 1900—1976),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 1900—1968),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京剧角色划分

生旦净丑 1、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①老生.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 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人物。 人物形象以挂“黑髯口”(黑胡子)为主。 按照表演艺术特点的不同,老生又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 安工老生,又称“唱切老生”、“王帽生”、大部扮演帝王、书生一类人物,以唱功为主,在舞台上安详稳重,动作较少,故称“安工”,如《上天台》中的汉光武帝刘秀、《捉放曹》中的陈宫等。 衰派老生,又称“做功老生”。 “做工老生”,大都扮演衰老或精神状态衰颓的人物,以做功为主,故称“衰派”,如《四进士》中的宋土杰、《卖马》中的秦琼、《坐楼杀惜》中的宋江等。 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将一类的人物,由于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枪把子(剧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军山》中的老将黄忠、《战太平》中的花云、《镇潭州》中的岳飞等。 无论是哪类老生,都是以唱为主,全用本嗓。 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扬婉转,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愤颓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另外,京剧史上有一些老生演员,文戏、武戏都擅长,唱功戏、做功戏、靠把戏都能演,后来就把这种戏路宽的老生演员称为“文武老生”,如程长庚、谭鑫培等。 ②小生.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 小生使用的假嗓与旦角不同,小生的唱法应该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清跪但不柔媚,刚健但不粗野。 根据人物性格、身分的不同特点,小生又分为袍带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和武小生。 袍带小生,又称“纱帽小生”,扮演做官的青年男子,头戴纱帽是其主要标志,这些角色大部分是文人,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奇双会》中的赵宠、《陈三两爬堂》的陈魁等。 扇子生,多扮演年青的书生、风流儒雅的公子,手拿扇子,头戴文生巾,身穿褶子,所以又称“褶子生。 ”扇子是帮助角色表现风流潇洒、文质彬彬的一种特殊道具。 如《拾玉镯》中的傅朋、《西厢记》中的张君瑞等。 翎子生,又称“雉尾生”,头插翎子(雉尾)是其主要标志,大都扮演武将或文武兼备的人物。 演翎子生要有武功,凭工架、舞蹈,用翎子耍出许多舞蹈动作。 如《群英会》中的周瑜、《吕布与貂蝉》中的吕布、《穆柯寨》中的杨宗保等等。 穷生,大部扮演落魄不第的文人、书生,“表演上特别注重做功,”以表现人物的酸腐气为主,习惯于把鞋后帮踩倒在脚下,以示其潦倒之状,故又称“鞋皮生”,身穿富贵衣是其主要标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