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例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3
产时胎心监护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分娩的孕妇1500例,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在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影响结果。
结果:两组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新生儿预后差异显著。
结论:产时胎心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指导临床正确处理产程,从而改善新生儿预后,并不增加剖宫产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不大。
关键词胎心监护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异常图形连续胎心监护目前已在产科临床上广泛应用,成为最常用的胎儿监护手段。
妊娠晚期胎儿处于低氧环境中,临产后,因头盆不称、胎盘功能下降、脐带绕颈等因素,可使胎儿宫内严重缺氧,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
因此临产后进行胎心监护可作为了解胎儿在宫内安危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在第二产程中对胎心监护更为重要[1]。
现将分娩的孕妇1500例随机分组为监护组和对照组,来探讨产时胎心监护与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分娩孕妇1500例,随机分为连续监护组(简称监护组)和对照组各750例。
所选样本均为单胎头位,正常妊娠,排除各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发育异常、羊水异常、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年龄19~38岁,平均27.2岁;孕31~42周,平均38.5周;初产妇1260例,经产妇240例。
仪器和方法:胎心连续监护组采用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CADENCE Ⅱ型胎心监护仪,监护仪的结果(胎心率、宫缩曲线)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可储存也可随机调出。
对照组不使用监心监护仪,而是按照规定每5分钟用多普勒检测胎心,每次1分钟。
将1500例样本随机分为胎心监护组750例和对照组750例,在宫口开大7~8cm后开始进行监测。
判断标准:胎心监护判断标准参考胎心电子监护学[2]。
异常图形为早期减速、变异减速(轻度可变减、中度可变减、重度可变减)、晚期减速。
孕晚期胎心监护对产妇产程与母婴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妇实施孕晚期胎心监护后,对其产程与母婴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分娩的产妇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入观察组(n=500)和对照组(n=500)。
对照组采用常规胎心监测干预,观察组采用孕晚期胎心监护予以干预。
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
结果对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观察组各产程时间要显著均对照组短(P<0.05);对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产妇母婴结局对比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羊水吸入、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以及尿潴留等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
结论对孕晚期产妇实施孕晚期胎心监护予以干预,效果显著,且自然分娩率高。
关键词:孕晚期胎心监护;产妇产程;母婴预后;影响孕晚期是指从孕妇28周开始就算起,直到分娩结束(到40周),其中包括了怀孕8月、9月、10月3个月份。
(30—32周)—进入孕晚期后,胎动强度会逐渐减弱,但由于不少孕妇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生怕胎动减弱是由于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所致。
然而这种想法会使孕妇在无形中产生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对胎儿的发育极为不利,因此,对该类产妇实施有效的胎心监护十分重要[1-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对产妇采用孕晚期胎心监护经后,对其母婴结局的影响,现选取到我院接受分娩的产妇(1000例)为此次实验研究样本,现做如下报告。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接受分娩的产妇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000例产妇分入观察组(n=500)和对照组(n=500)。
观察组产妇年龄最大与最小分别为21岁-36岁;其均值为(25.12±3.35)岁;孕周31-40周,平均孕周(35.21±0.12)周;体重50-75kg,平均体重(60.50±2.30)kg,对照组产妇年龄最大与最小分别为22岁-35岁;其均值为(25.05±3.24)岁;孕周32-40周,平均孕周(35.47±0.56)周;体重52-74kg,平均体重(60.50±2.30)k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P >0.05),所以可纳入分析。
700例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胎心监护对围产儿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700例孕妇,从妊娠36周起每周行无应激试验检查,根据有无反应,把有反应660例为对照组,无反应4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
结果本组700例次孕妇无应激试验检查中,反应型660例次(94.3%);无反应型40例次(5.7%)观察组40例中共有1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其发生率为45%,有1例为重度窒息,1例死产;而对照组660例中仅有9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都为轻度窒息,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孕36周起每周进行产前胎监,发现胎心监护评分异常者及时处理,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新生儿窒息无应激试验(non stress test,NST)是最常用的产前胎心监护方法,可使胎儿宫内异常得到早期处理,不会给母儿带来负担,又易于施行,可接受性强,是判断胎盘功能及胎儿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文选择本院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700例孕妇NST监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700例孕妇,产科门诊定期检查,均为单胎妊娠,年龄22~35岁。
从妊娠36周起每周行NST检查,直至临产。
评分>8分为有反应,有反应的产妇每周做胎监1次,直至分娩。
评分≤7分的排除胎儿睡眠,孕妇仰卧综合征,吸烟,使用中枢神经抑制药等情况,经吸氧后再做20 min,胎监仍评分≤7分为无反应。
无反应组需积极处理,尽早终止妊娠。
将有反应的产妇设为对照组,无反应的为观察组。
1.2 方法从妊娠36周起每周行NST检查,直至临产。
先向孕妇说明NST 的意义,争取孕妇合作,使之情绪稳定,血压平稳。
监护前避免饥饿状态及避免使用镇静药。
保持室内安静、通风。
孕妇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查清胎方位,确定胎心音位置。
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结局的预测作用探讨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结局的预测作用。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产检持续到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产妇100例进行研究,所有产妇产前均进行胎心监护,产科医生根据产妇的产前胎心率曲线和宫缩曲线对其进行评价,胎心率曲线正常产妇57例作为正常组。
胎心率曲线异常产妇43例作为异常组。
对于胎心监护异常的43例产妇,视情况给予吸氧、宫内复苏、阴道助产缩短产程或剖宫产等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比较两组分娩及新生儿情况。
结果:异常组产妇的羊水过少和脐带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产妇轻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妊娠贫血、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发生率略高于正常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产妇顺产率显著高于异常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产妇阴道助产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羊水污染、缺氧缺血性脑病及肺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胎心监护在预测产妇分娩结局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可及时掌握胎儿是否发生宫内窘迫,在及时干预新生儿窒息、预防各类新生儿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标签:胎心监护;产妇;分娩结局;预测作用胎心监护指的是采用胎心率电仪对宫内胎儿的状态实施评估的一种产前检查方式。
目前,随着胎心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1]。
目前已经证实,在产前对产妇实施胎心监护,对于准确评估宫内胎儿状况,及时发现宫内胎儿存在的一些异常情况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利于临床早期对宫内异常胎儿采取干预措施,对于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就胎心监护对产妇分娩结局的预测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笔者所医院2014年8月-2015年5月接收的进行持续产前检查并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头位,入组的产妇按照其产前胎心监护的情况进行分组,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两组,其中正常组57例,异常组43例。
胎心监护在新生儿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探讨目的:探讨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的800例孕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胎心监护仪监护,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监护。
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
结果:两组分娩方式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胎心监护不增加剖宫产率,且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新生儿预后。
标签:胎心监护;新生儿窒息;剖宫产连续胎儿监护(continuous cardiotocography,CTG)作为临产时的一种监护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及时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且其对胎儿及产妇均无危害,故较受广大医护人员和产妇的欢迎[1]。
本文中笔者就连续胎儿监护对判断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探讨,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的800例孕妇,年龄21~42岁,平均(25.8±3.2)岁,初产妇628例,经产妇172例,平均孕周39周。
均为单胎头位,高危妊娠(包括胎膜早破、妊高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羊水过少、脐带绕颈等)122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0例,两组在年龄、孕周、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宫口开大至7~8 cm进入产房的产妇,观察组采用PM-9000A便携式监护仪进行监护,对照组未进行监护仪监护,而是按常规每5分钟用多普勒检测胎心,1 min/次。
1.3判断标准新生儿结局采用Apgar评分法,为评价新生儿出生时的有无缺氧情况的评分方法,包括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等五个评分项目,满分为10分,一般以7分以上表示新生儿无缺氧等状态,3~7分为轻度窒息,<3分为重度窒息。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自妊娠36周起进行无应激试验检查,将有应激反应的2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将无任何应激反应的2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意外情况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均无新生儿死亡。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68.00%高于对照组16.00%,意外发生率72.00%高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及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意外发生率具有较大的意义,能及时有效的监测胎儿情况,避免意外发生,为临床提供了理论支持,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前胎心监护;新生儿预后;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prenatal heart guardianship for prognosis of newborn NIU Ning,LI Qiang,LUO L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Jiangsu Taizhou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zhou 225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renatal heart guardianship for prognosis of newborn. Methods A total of 50 pregnant women as study subjects received non-stress test since the 36th gestational week,25 cases with stress reactions as control group,and 25 cases without stress reactions as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newborn asphyxia rate and incidence of accident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newborn deaths in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er newborn asphyxia rate as 68.00% than 16.00% in control group,a higher incidence of accidents as 72.00% than 20.00% in control group,and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Prenatal heart guardianship show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gnosis of newborn,decreasing asphyxia rate and incidence of accident,which also can monitor fetal situation effectively,avoid accident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in clinical. So 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on.【Key words】Prenatal heart guardianship;Prognosis of newborn;Clinical significance胎心监护对孕妇来说具有较大意义,通过胎心监护可以判断胎儿发育情况,有效发现胎儿出现任何不适情况,并及时给予相应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胎儿发生窒息的情况和死亡情况。
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9-23T09:27:50.05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1期作者:刘安碧[导读] 两组新生儿结局中脐带因素、新生儿缺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 Apgar≤7分、羊水污染等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产前与产时对孕妇进行胎心监护有利于诊断胎儿窘迫,能够确保孕妇及胎儿的安全。
刘安碧重庆市荣昌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重庆荣昌 402472 【摘要】目的:研究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3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胎心监测结果作为依据,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对两组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
结果:300例孕妇中,一共有30例孕妇的胎心监测结果出现异常,胎心异常率为10%;观察组孕妇的手术介入率为40%,对照组的手术介入率为7.41%,观察组孕妇的手术介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结局中脐带因素、新生儿缺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 Apgar≤7分、羊水污染等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产前与产时对孕妇进行胎心监护有利于诊断胎儿窘迫,能够确保孕妇及胎儿的安全。
【关键词】胎心监护;新生儿结局;影响【中图分类号】R7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205-01 本研究主要对我院300例孕妇进行研究,分别在产前与产时给予其胎心监护,积极处理异常,以此来将新生儿的存活质量提高,获得了一些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300例孕妇进行研究,以其胎心监护结果是否异常作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异常)与对照(正常)两组,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8.5±2.5)岁,平均孕周为(34.7±2.4)周,其中100例为经产妇,200例为初产妇,所有孕妇胎位均正常,均为单胎妊娠。
其中30例胎心异常,将其归为观察组,270例胎心正常,将其归为对照组。
胎心监护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目的研究分析胎心监护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收治进行分娩的98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听诊胎心法,观察组在整个过程中采用胎心监护,对比两种方法对新生儿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经诊断,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的轻度窒息率以及重度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4种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必要的产前胎心监护,可对胎儿的宫内情况进行明确评估,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发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生命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标签:胎心监护;临床方面;无刺激试验胎心监护为胎儿胎动宫缩图简称,是采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记录胎心率曲线以及宫缩压力波形,可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该技术采用的是微波技术,不会对胎儿造成损伤。
对孕产前对胎儿进行必要的胎心监护,可有效减少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出现,提高胎儿生存率。
为研究有效诊断胎儿功能情况的有效方法,现选取该院于2012年9月—2013年6月收治进行分娩的98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其中胎心监护诊断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进行分娩的98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听诊胎心法,观察组在整个过程中采用胎心监护。
所选取的980例产妇均为头位妊娠、单胎、足月,无其他并发症,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6±1.1)岁,平均孕周为38周。
1.2 方法全产程期采用的胎心监护仪,德国万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标准为(2001)B210437/B《TJY-系列胎儿监护仪》Q/AEXK2-2000,生产单位为上海星宇电子仪器厂。
观察组全产程期间均采用胎心监护仪,在孕妇无饥饿感状态下,取左侧位或半卧体位,常规外监护20 min,若出现异常,重复延长30~60 min,或及时对患者进行复查,排除孕妇精神方面因素、孕妇体位以及胎儿睡眠等影响。
产前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分析发表时间:2019-05-06T16:33:05.44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2期作者:杨蓉殷晓颖[导读] 本文将对产前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结局关系进行分析。
东部战区总院(原八一医院) 210000摘要:胎心监护作为一项有效的监测手段,可及时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在产前实施胎心监护可在第一时间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采取科学处理手段使围产儿死亡率降到最低,提高优生率。
本文将对产前胎心监护异常与新生儿结局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前胎心监护异常;新生儿结局;关系研究产前胎心监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可使临产后剖宫产指征更具科学性,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1]。
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将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428例产妇展开分析研究,自孕32周对孕妇进行胎心监测。
胎心监测评分>8分有反应、评分≦7分排除孕妇仰卧综合征、胎儿睡眠等情况。
吸氧处理后再进行胎心监测20分钟,如若胎心监测评分≤7分则表示产妇无反应。
其中有反应产妇为对照组、无反应产妇为观察组,对胎心监护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1.1.1纳入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孕产妇的孕期都是14-23周;②所有孕产妇都予以唐氏筛查有关孕早期检测项目;③所有检测都要于孕产妇知情这一基础上实施有关检测,且孕产妇要签订知情同意书。
1.1.2排除标准排除标准:①排除罹患了重型心脏、肝肾一类器官功能型障碍的孕产妇;②排除无法配合有关检测的孕产妇;③排除基础资料不完整的孕产妇。
1.2护理措施①收集资料在孕产妇进行产前筛查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做好监测工作,要收集好孕妇资料。
做好统计、分析和核对工作,对于孕妇和家属追踪随访进行加强,补全缺失的资料,将完好的资料反馈给医生,保证能够对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
②登记信息护理人员要做好筛查和登记的工作,为孕妇设置号码记录在病历卡中,随时进行核对。
产程胎心监护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摘要目的:讨论产程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1110例足月单胎产妇分为高危妊娠组500例和正常妊娠组610例,进入产程后行胎心监护并对其监护图形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结果:高危妊娠组CST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CST阳性组羊水污染率(Ⅱ度~Ⅲ度)、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CST阴性组(P<0.05)。
结论:对临产后产妇常规行CST检测,是判断胎儿安危的重要指标,尤其加强对高危产妇的监护,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产程胎心监护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是利用胎心监护仪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优点是不受宫缩影响,能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1],监护图形能反映胎心率与胎动及子宫收缩的关系,及时发现胎儿缺氧,评估胎儿安危并做出正确处理方案,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资料与方法2010年1~12月经阴道分娩并在进入产程后进行监护的产妇1110例,按入院诊断分为高危妊娠组500例和正常妊娠组610例。
监测方法:监护前向产妇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告诉她们胎心监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其紧张情绪并积极配合;有规律宫缩后(宫缩持续30秒,间歇5~6分钟),常规行胎心监护,至胎儿娩出。
判断标准:按《妇产科学》第7版标准进行[2]。
新生儿评分采用Apgar评分法,≥8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3分为重度窒息。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结果高危妊娠组CST阳性率23.8%(119/500),正常妊娠组CST阳性率13.9%(85/61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CST阳性组羊水污染率(Ⅱ度~Ⅲ度),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CST阴性组(P<0.05)。
胎儿监护异常图形与新生儿Apgar评分:基线率异常85例,Apgar评分≥8分60例(70.59%),4~7分24例(28.24%),≤3分1例(1.17%);早期减速201例,Apgar评分≥8分183例(91.04%),4~7分18例(8.96%),≤3分0例(0%);变异减速63例,Apgar评分≥8分43例(68.25%),4~7分18例(28.5%),≤3分2例(3.18%);晚期减速5例,Apgar评分≥8分1例(20.00%),4~7分1例(20.00%),≤3分3例(60.00%)。
产前胎心监护对评价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周利娟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3(6)23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胎心监护对评价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220例分娩产妇按胎心监护情况分为胎心监护异常组100例和胎心监护正常组120例,胎心监护异常者视情况给予吸氧、宫内复苏、剖宫产等。
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
结果 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胎心监护异常组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胎心监护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胎心监护异常组新生儿出生1minApgar评分低于胎心监护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胎心监护异常对产妇宫内环境恶化的预测价值较高,尤其是对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肺炎等情况,能够及早发现。
【总页数】2页(P125-126)
【关键词】胎心监护,产前;新生儿预后;评价
【作者】周利娟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7
【相关文献】
1.产前胎心监护在新生儿预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 [J], 刘芳菁;
2.分析460例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 [J], 郭妍芬
3.1200例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分析 [J], 单淑凤
4.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 [J], 牛凝;李强;罗莉
5.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 [J], 许静梅;刘艳霞;陈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张金玉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胎心监护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323例无规则宫缩的孕妇,行NST检查,根据有无反应将有反应型285例为对照组,无反应38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
结果本组323例孕妇无反应试验检查中,反应型285例,剖宫产95例(33.3%),胎吸助产1例,轻度窒息2例。
无反应型38例,37例剖宫产结束分娩,1例胎吸助产,其中轻度窒息4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孕妇产前行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监护异常者及时处理,对改善围产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胎心监护 NST(无应激实验) 新生儿窒息【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242-01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分娩无规则宫缩的孕妇,其胎心监护图形共323例,孕妇年龄16~41岁,孕周36+2~43+4周。
初产妇217例,经产妇106例。
1.2 方法孕妇取左侧卧位,在宫底及胎心最响亮处置多普勒探头,弹性绑带固定,监测20分钟。
监护图形共323例,分为二组:I组为NST(无应激实验)反应型共计285例,II组为无反应型共计38例。
并将I组设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分娩方式与围产儿结局。
1.3 判定标准① NST反应型胎心率基线120bpm—160bpm,变异为6bpm,20min胎动≥2次,同时伴有胎心率加速≥15bpm,持续15秒。
② NST无反应型胎心率基线120bpm—160bpm,变异≤5bpm,无胎动或胎动后无加速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果表1.二组资料统计表2.1 二组资料统计分娩方式:反应型285例,剖宫产95例(33.3%),胎吸助产1例;无反应型38例,37例均剖宫产结束分娩,1例胎吸助娩。
产时胎心电子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方法随机将90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450例和对照组450例。
分析两组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预后、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及监护异常图形之间的关系。
结果剖宫产率和阴道正常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阴道手术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胎心电子监护不增加剖宫产率,可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了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产时胎心监护;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预后产前胎儿监护是指分娩发动前对胎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的实时动态监测起到预警作用。
目前临床上胎心电子监护应用最为广泛,是实时反映胎儿生物物理活动的主要指标之一,通常被人们作为“胎儿监护”的代名词。
胎儿监护可使胎儿宫内异常得到早期处理,维持胎儿在宫内的正常发育获得健康新生儿,连续胎心监护作为一种临产时监护的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1]。
妊娠晚期胎儿处于低氧环境中,临产后若孕妇本身有高危因素或产时有些因素可使胎儿宫内严重缺氧,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
临产后进行胎心监护可作为了解胎儿在宫内安危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在第二产程中对胎心监护更为重要。
现将我院施行胎心电子监护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1994年6~9月在我院待产的孕妇450例作为对照组,2005年7~9月的孕妇450例作为监护组,年龄21~39岁,平均26.5岁。
孕周32~42周,平均39周。
初产妇708例,经产妇192例。
正常妊娠790例,高危妊娠110例。
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14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5例,胎膜早破20例,胎儿窘迫8例,过期妊娠11例,早产10例,羊水过少12例,羊水过多4例,前置胎盘10例,高龄初产9例,妊娠合并心脏病4例,妊娠期糖尿病3例。
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预测产时胎儿情况的调查
路明;张林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7(024)002
【摘要】目的对孕妇临产前后行胎心率监护,预测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以降低胎儿或新生儿的病死率.方法对孕龄在37~41周的750例住院孕妇临产前后进行常规的胎心率监护,包括无应激试验(non-stress test,NST)、宫缩应激试验(contraction stress test,CST)和缩宫素应激试验(oxytocin challenge test,OCT)试验,并分析胎心监护与胎儿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生长受限之间的关系.结果胎心率监护750例中,出现频繁的变异减速与胎儿脐带绕颈关系显著;胎心率评分与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生长受限关系显著(P<0.01).结论临产前后行NST、CST 或OCT试验,可预测产时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并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等不良反应,从而尽快改善围产儿的预后.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路明;张林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60;武汉市第三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临产胎心率监护对预测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的意义探讨 [J], 陈水仙;翁云钦
2.临产后胎心率监护预测产时胎儿缺氧289例分析 [J], 李英;宋玉真
3.临产后胎心率监护预测产时胎儿缺氧362例分析 [J], 颜仙;吴淑芳
4.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中的应用 [J], 岳洋
5.临产前后胎心率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监测在预测产时胎儿情况中的影响研究 [J], 黄春英;齐金菊;方喜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00例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胎心监护对围产儿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700例孕妇,从妊娠36周起每周行无应激试验检查,根据有无反应,把有反应660例为对照组,无反应4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
结果本组700例次孕妇无应激试验检查中,反应型660例次(94.3%);无反应型40例次(5.7%)观察组40例中共有1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其发生率为45%,有1例为重度窒息,1例死产;而对照组660例中仅有9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都为轻度窒息,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孕36周起每周进行产前胎监,发现胎心监护评分异常者及时处理,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新生儿窒息
无应激试验(non stress test,NST)是最常用的产前胎心监护方法,可使胎儿宫内异常得到早期处理,不会给母儿带来负担,又易于施行,可接受性强,是判断胎盘功能及胎儿状况的重要指标。
本文选择本院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700例孕妇NST监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700例孕妇,产科门诊定期检查,均为单胎妊娠,年龄22~35岁。
从妊娠36周起每周行NST检查,直至临产。
评分>8分为有反应,有反应的产妇每周做胎监1次,直至分娩。
评分≤7分的排除胎儿睡眠,孕妇仰卧综合征,吸烟,使用中枢神经抑制药等情况,经吸氧后再做20 min,胎监仍评分≤7分为无反应。
无反应组需积极处理,尽早终止妊娠。
将有反应的产妇设为对照组,无反应的为观察组。
1.2 方法从妊娠36周起每周行NST检查,直至临产。
先向孕妇说明NST 的意义,争取孕妇合作,使之情绪稳定,血压平稳。
监护前避免饥饿状态及避免使用镇静药。
保持室内安静、通风。
孕妇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查清胎方位,确定胎心音位置。
打开监护仪,调定走纸速度为3 cm/min,将涂有耦合剂的腹壁探头放置于胎心音区后用弹性腹带固定。
在描记胎心率的同时,孕妇凭自觉有胎动时,手按机钮在描记胎心率的纸上作出记号。
连续记录20 min为1单位,如20 min 内无胎动,再延长20 min监护时间,以等待睡眠中的胎儿醒来,避免胎儿睡眠中的错判。
1.3 评判标准反应型:在20 min内,基线变异频率>6 bpm,伴随胎动的胎心率加速>3次,每次持续时间>15 s,振幅增加>15 bpm。
如果在20 min内没有胎动及胎心率加速的变化,经触诊或其他方式唤醒胎儿后重复20 min监护而出现了胎动及胎心率加速的变化,仍可诊断为反应型;若在监护的20 min内恰
好观察到频频胎动及胎心频频加速,而后又呈现胎动停止,胎心率平稳不变,应判定为胎儿醒睡周期明显,也属反应型的重要标志;如NST无反应或反应差者经吸氧后恢复反应者仍视为正常。
无反应型:至少监护记录40 min以上,基线变异频率<6 bpm,没有出现胎动或有胎动而无胎心率加速或加速振幅及持续时间达不到反应型的标准,才能进行无反应型的判断。
1.4 新生儿结局采用Apgar评分法[1],3~7分为轻度窒息,<3分为重度窒息。
1.5 观察指标①胎心监护无反应发生率;②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700例次孕妇无应激试验检查中,反应型660例次(94.3%);无反应型40例次(5.7%)。
2.2 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见表1。
观察组40例中共有1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其发生率为45%,有1例为重度窒息,1例死产;而对照组660例中仅有9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且都为轻度窒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产妇患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新生儿先天畸形或发育不良,以及胎盘功能低下,脐带异常,羊水异常等都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或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引起胎心率的改变。
传统的胎心听诊法虽在临床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听诊无法获得连续的和详细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性。
胎儿电子监护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胎儿外监护方法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实时反映胎儿生物物理活动的主要指标之一。
从孕24周开始,胎儿出现胎心率变异功能,随妊娠的发展,胎心率呈一定幅度的摆动,主要由交感和副交感2个自主神经系统
控制,维持胎心率于120~160次/min动态变化。
当外界刺激如声音、宫缩等,血液内氧、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及血压波动,均可通过各种相应的感受器传到调节中枢引起胎心率的变化。
而大脑皮层对胎动和睡眠功能作出相应反应。
胎动时心率加速,变异性增加,而睡眠时则相反。
但在28周前30%以上胎儿尚未建立起成熟的缺氧应激的心率变化,研究发现,28~30周的胎儿在胎动后出现胎心率增加。
研究还发现,妊娠30周前胎儿宫内死亡发生概率基本稳定在l‰左右,胎儿在妊娠30周前出生的死亡概率和中、重度残疾发生概率均超过15%:在对产前监护预测胎儿死亡的假阳性率进行分析后提出,在妊娠32周后启动胎儿监护既可较好地。
NST己广泛用于产科临床来监测胎儿宫内安危,若有正常的基线变异和胎心加速则意味着胎儿神经系统对胎心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胎心储备功能良好。
若胎心基线变异持续减少或消失,监测时间大于30~40 min,超过胎儿正常的生理性醒睡周期时,常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尤其是胎心无加速甚至出现减速者常提示胎儿处于危险状态。
NST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状态或测试胎儿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判断的金标准是胎儿出生后有无新生儿窒息或有无酸中毒。
本研究将产前胎心监护评分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有反应组新生儿结局良好,无反应组新生儿结局较差,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达45%。
故孕36周起每周进行产前胎监,发现胎监评分异常者及时处理,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凤珍,赵玉.产前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基层医学论坛,2005,9 (12):1149-1150.
[2]杨亚洲,王滟.产前胎儿监护.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