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体系

微观经济学体系

微观经济学体系

微观经济学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细微的经济单元及其行为的学科,是经济学的基础部分。它将经济问题分解为个别参与者的决策问题,探讨个体的经济行为、市场机制和资源分配等问题。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经济学分析工具,如需求和供给函数、成本函数、边际分析等,深入理解市场机制的作用和规律。

一、需求理论

需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顾客在不同物价水平下对商品的需求情况。需求曲线是体现需求理论的核心要素,它描述了在某一时间段内,商品价格变动对人们购买该商品的影响。需求曲线的下降性说明了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越小,反之亦然。在实际市场中,需求曲线的形状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收入、人口、相关商品价格等。

二、供给理论

供给理论和需求理论一样重要,与需求理论一起构成了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企业在不同物价水平下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曲线描述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某一商品或服务供给量的变化。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说明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数量随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增加。

三、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指的是由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竞争力量决定商品价格和数量的机制。市场机制基于需求和供给曲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上交易货物和服务。市场经济以协调经济决策和分配资源的方式进行,利用价格等信息使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相互影响,以实现最大社会利益。市场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市场价格随着需求和供给的影响而变化,不断向着均衡状态靠近。

四、成本理论

成本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研究生产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成本曲线描述了某一商品或服务的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它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组成。固定成本是那些随着产量变化但固定不变的成本(如房租、设备等),而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增加而递增的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曲线的特征是上升的,当产量增加时,成本随之增加。

综上所述,微观经济学涵盖了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市场机制和成本理论四个主要方面。这些理论互为关联,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微观经济学体系,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工具。只有深入理解微观

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做出准确的决策,获得最大的收益。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一、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是希腊文“μικρο”的意译,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Pareto)有效的。 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和微观经济政策。 三、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四、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

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缺陷

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缺陷 摘要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在几百年之前建立的,虽然经过不断的修正与发展,但其中的缺陷不可避免。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觉得其中的很多内容并不是十分合理。比如经济人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合理性,忽略对自然规律和生产关系的研究等。下面我将就这些问题开展讨论。由于水平有限,有的观点与想法难免会有不合理之处,希望老师指正! 关键词 经济人假设完全竞争市场自然规律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 假设条件的不合理及其脱离现实性 在学习中,我发现微观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的假设之上的。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它的假设是否合理?如果假设是错误的,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那么它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就有待商榷。下面我以经济人假设和完全市场假设为例进行分析。 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所谓经济人,是完全利己的人,就是随时随地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为此不择手段的人。

这一理论最早由斯密提出,他指出:“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已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真的符合“经济人”的假设吗?我们人类真的如斯密所说是“经济动物”吗?我看未必,除了金钱,人类还有其他追求的东西,如安全、自尊、情感、社会地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等等。如果把现实中的人看做是经济人,那么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下面,我将从管理学的角度阐述经济人假设的不合理性。 早期管理学理论中,将人作为“经济人”。认为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唯一的激励办法就经济报酬和强制管理。但在实践中,这种管理方式激起了工人的反抗,纷纷以罢工和离职来表达不满。 这说明,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目的,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将这一理论推广到经济活动中也一样。 经济人假设还有一个观点是人是完全理性的,即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掌握完全信息,能够做出最优决策。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要掌握完全的信息,做出最优决策是不可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也明确指出:“经济学家们给经济人赋以一种全智全能的荒谬理性。这种经济人有一个完整而内在一致的偏好体系,使其能够在他所面临的备选方案当中做出抉择,他总是完全了解有哪些备选的替代方案,他为择善而进行的计算,不受任何复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 课程代码:22110100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学期:第1学期 总学时: 54(讲课:54) 总学分:3 考核方式:闭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机考)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及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类其他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是价格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在微观经济学里商品的价格是由其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在本门课程的讲授中,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寡头市场与博弈、生产要素定价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及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门课程,是和模型分析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理论研究,并用到高数中的相应知识,微观经济学也是宏观经济学以及相应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门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较好地把握微观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及价格决定,掌握本门课程所涉及的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尤其是认识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并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引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第三节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 第四节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由来和演变,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教学难点: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3.需求定理 第二节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2.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3.供给定理 第三节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均衡的含义 2.均衡价格的决定 3.均衡价格的变动 4.供求定理 第四节经济模型 1.经济模型的含义 2.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第五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弹性的一般含义

微观经济学体系探究

微观经济学体系探究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及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框架 1.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又称现代微观经济学,主要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即在给定资源稀缺程度或生产力条件下,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同时也将古典经济框架下的一些问题:分工与专业化及组织结构重新引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加以分析和讨论,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科斯定理等,当然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现实解释的需要也引进一些新的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选择等),是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进行重要的补充的一门社会科学。 1.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机制亦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形成单个市场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本主义现

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基本问题及其根本解决方法 一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二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三是基本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有:第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在资源配置时既要考虑其目标也要考虑其效率,因为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第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计划、市场、风俗习惯等。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研究方法 3.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资源的稀缺。资源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消费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 (2)理性人。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都充满理性,所追求的经济目标体现着最优化原则。具体地说,消费者追求满足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

微观经济学总结(平狄克)

第一章绪论 经济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工人和投资者的行为——以及由这些个体组成的市场本身的行为 微观经济学还特别关注经济个体之间怎样通过互动形成更大的经济单位——市场和行业 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支,主要研究总量经济指标,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是关于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学科 微观经济学的主题有权衡取舍、价格的作用和决定机制、市场的核心作用、理论和模型 实证分析:描述因果关系的分析(客观) 规范分析:解析“应该如何”一类问题的分析(主观) 市场:买方和卖方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价格市场界定:确定一个具体的市场应包括哪些买者、卖者以及产品范围 套利: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的市场,没有任何买者或卖者能够影响价格 市场价格:竞争性市场中通行的价格 市场范围: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 名义价格: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绝对价格 实际价格:一种按照总体价格指标衡量的价格,就是通过膨胀调整后的价格 实际分析中,我们应该利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或生产者价格指数把名义价格转换成实际价格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衡量半成品和批发品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名义价格 实际价格膨胀前 膨胀后 章节练习: 1、人们常说,一个好的理论是可以用实证的、数据导向的研究来加以证伪的。试解释为什么一个不能用经验事实来验证的理论不是一个好理论。 2、下面两个陈述哪个是实证分析,哪个是规范分析?这两类分析有什么不同?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精选5篇)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新挑战;进展趋势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 济学重要是讨论经济资源的利用,包含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 货币理论等,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整个经济体系的进展与走向; 而微观经济学则是讨论个体经济和活动,譬如独立的生产个体户如 何合理调配资源,才略使得单位资源所制造的利益最大化或者独立 的消费者个体如何利用有限的收入条件购买到更多实惠的产品。讨 论显示,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受数量分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 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进展的。 1微观经济学数量分析思想概述 微观经济学指的是以资源稀缺为前提,讨论个体或企业的资源 调配方式,并分析这种调配方式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微观经济 学的讨论重要分成三个部分:经济部分、市场福利部分以及策略部分。经济部分重要包含消费者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经济理论;市场福利部 分重要包含市场局部均衡理论、市场一般均衡理论以及社会福利理论;策略部分包含信息经济学、拍卖设计论、博弈概念论等。所以,微观经济学从内容上更多地体现了数字化趋势,而非文字化趋势, 尤其是对于高级的微观经济学,基本是用公式和方程来进行假设和

结论。方程公式相比几何语言虽然不足直白,但是其逻辑严谨性和推理应用性都比较强,得到的结论也精准牢靠、有理有据。所以微观经济学在进展过程中所用到的讨论方法一直都是数量分析方法,数量分析思想早已经渐渐融入到微观经济学讨论当中[1]。 2微观经济学在现代碰到的新挑战 微观经济学自建立进展到现在,理论已经特别丰富,其讨论的内容也很多而杂。假如抽丝剥茧,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方面:(1)市场经济方面: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供求关系理论、市场势力分化和结构理论、市场核心理论、市场不确定性理论。这个系统中的市场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都是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讨论范围。(2)个体经济行为:从个体经济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重要包含消费者理论、企业经济理论、企业竞争理论。这个系统中的个体决策理论、社会福利理论等都是在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讨论范围。微观经济学进展至今,其理论内容已经特别丰富,但是现代社会经济进展的多而杂程度也不可轻视,所以现代微观经济学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2.1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 微观经济学里面有很多种定理和公式,还有很多种经济模型和经济原理等,这些定理公式都是通过对多种经济问题的讨论总结出来的,是微观经济学的精华所在,具有非凡的学术价值。但是在讨论这些经济学定理公式时,都是预先设立了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只

微观经济学简介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有时也被称为价钱理论(Price Theory),要紧研究个体消费者,企业,或产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生产和收入分派。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分支,要紧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派在各类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派在各类商品消费上以取得最大知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本钱、利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信;生产要素供给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钱如何确信等等。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或价钱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钱理论。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切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互换进程,它研究的大体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大体理论确实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钱的理论。因此微观经济学的要紧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派。 “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钱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钱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互换往往使资源取得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形下,资源配置被以为是帕累托(Pareto)有效的。 西方不完备的经济学理论 非白即黑的矛盾论辩证法已经受到时刻、空间和博弈实体特性的极大限制,而博弈论、矛盾论、概率论和西方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一样都不是

资本市场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资本市场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在当今市场经济体系中,资本市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有效地促进 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也可以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方便,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参与其中。那么,资本市场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机制进行探讨。 一、资本市场定义与功能 资本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为各类投资者提供资产买卖、价格信息 和投资组合建议等服务的市场。它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部分,也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资本市场有四个基本功能:第一是为公司融资,通过股票和债券等证券的发行,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使得公司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投资和持续发展;第二是资产重分配,为投资者提供交易机会,让他们购买和卖出证券,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实现资产重分配;第三是价格发现,资本市场是一个开放透明的市场,价格的变动可以让市场反映出对企业的看法,也可以促进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最后,它还可以起到引导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IPO,能够募集更多的资金,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和经济产出。 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 资本市场中的参与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证券发行方、投资银行、证券分 析员、交易员、投资者等。 证券发行方是指携带债券或股票向公众发行的公司或金融机构,主要依赖IPO 发行、股票增发、债券发行等途径融资。 投资银行主要是Certified professional的银行,直接面向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证券交易和投资管理服务。

证券分析员是对证券市场有一定预测能力的专业人员,他们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司经营业绩的研究和分析,预测和评估证券价格的变动趋势,向投资者发出建议和意见。 交易员是商业银行、券商等机构的专业人员,他们通过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和投资者情绪变化的观察和判断,执行个人或机构的证券交易策略。 投资者是指各类机构和个人,他们根据自己的个人或团体利益,购买或卖出证券,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 三、资本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资本市场价格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受到大量宏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区域和个别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情绪等微观因素的影响。资本市场主要有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种机制,具体如下: 1. 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股票市场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市场,通过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投资和融资。股票市场的价格是由市场投资者根据其对公司经营业绩、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预期的变化,作出投资决策的结果。 2. 债券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债券市场是一种通过债券交易进行融资、投资和风险转移的市场,一般由一些金融机构或企业发行债券。债券市场上的价格一般由市场参与者根据债券券面利率以及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四、资本市场的风险和监管 资本市场的交易风险主要分为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两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整个股票市场或债券市场的不确定性及异常波动,导致投资者蒙受的损失;信用风险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3“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 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试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摘要: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进行简要论述,阐述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基本问题、方法等,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最后简要指出当前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理论发展。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框架;缺陷与发展

试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框架 1.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又称现代微观经济学,主要以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即在给定资源稀缺程度或生产力条件下,以单个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要素所有者和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同时也将古典经济框架下的一些问题:分工与专业化及组织结构重新引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加以分析和讨论,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科斯定理等,当然随着理论的深入发展和现实解释的需要也引进一些新的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选择等),是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为框架进行重要的补充的一门社会科学。 1.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机制亦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各自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行为,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形成单个市

场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微观经济学进一步说明在所有单个市场的供求都相等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条件下所实现的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及为克服资本主义现实经济中的“市场失灵”所制定和执行的微观经济政策。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基本问题及其根本解决方法 一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二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等。 三是基本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有:第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在资源配置时既要考虑其目标也要考虑其效率,因为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第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计划、市场、风俗习惯等。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研究方法 3.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资源的稀缺。资源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消费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

《微观经济学》框架式教学分析论文

《微观经济学》框架式教学分析论文 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其主体内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的两次革命(第二次和第三次)。其中“边际革命”(第二次革命)产生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凯恩斯革命”(第三次革命)产生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二战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对这两大理论体系进行了综合,将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归纳为《微观经济学》;将主要研究总体经济运行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归纳为《宏观经济学》,由此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体系引入国内后,为了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相区分,我国理论界称之为《西方经济学》。 在我国大学本科高等教育阶段,《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逻辑、思维范式。当前,《微观经济学》已成为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经济基础课,甚至成为很多其他专业本科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由于《微观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性理论体系,对逻辑推演和数理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该课程教学中,普遍感觉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对这样一门体系严密、逻辑关联性强的基础理论性课程,教师通过框架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理论体系,掌握各部分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思路,为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研究稀缺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涉及的概念、理论繁多。国内本科教学中该课程课时安排一般在48~72课时之间,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普遍感觉课时不够,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不降低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提纲挈领的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主要理论框架的搭建,而不是一味地追究某些具体理论问题的细节。从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结构的整体来看,《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内容包含“七大主要理论”。 1.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以微观主体行为分析为出发点。经济运用涉及两类市场:产品(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市场交易双方是相同的两个微观主体:消费者和企业。在产品(商品)市场上,企业生产并销售产品(商品)是产品(商品)市场的供给方;消费者购买并消费产品(商品)是产品(商品)市场的需求方。在要素市场上,消费者拥有并销售原始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类),是要素市场的供给方;企业购买并使用要素进行生产是要素市场的需求方。两类市场上这两个微观主体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 2.七大主要理论。《微观经济学》内容丰富,包含众多的经济学理论,但如果围绕“微观主体理 __及其结果”这一逻辑主线,本

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学知识框架[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教学框架 2009.9 一、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目标 1.学说。指人们为解释自然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经济学则是解释经济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 ①解释,是对体系化理论的定位。我们一般描述人们对复杂现象了解、认识,按其认识深度分别采用说明、解释、揭示三个概念。解释居中,高于说明,低于揭示。意味其体系化理论仍然可能是不完备的,存在发展空间。经济学远没有达到揭示经济社会复杂现象的水平。 ②解释,通过体系化理论实现人们对现象认识的描述。解释与体系化理论等价。体系化理论不是现象本身,不能创造现象。但在体系化理论指导下可形成技术、规则、政策等行为, ③体系化,意味构成其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范畴、概念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并联系在一起组成完备的系统。 2.经济学研究目标。是对解释的目的即体系化理论界定。目标不同,构成解释的理论不同。目前经济学研究目标的描述; ①解释资源如何配置。表述为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②解释行为主体的行为和结果。主体包括个体、企业、国家。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③解释市场的运行机理。行为主体在市场的行为和结果。 经济学是从行为主体的市场选择、决策行为方面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其提出行为主体市场选择行为依据的目标和条件。 二、经济学体系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沿革 《高级微观经济学》第十四章“西方经济学主题演进评述”提要这里不是对经济学说的发展作系统地介绍,而是通过简要的勾勒出一个

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的框架,提供一些背景分析材料,同时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并追索一下他的发展轨迹。这是我们深刻认识与把握理论并有所创新的基础。 所谓经济学主题思想,反映人们对经济活动的一种理性认识。不同时代、不同的经济活动水平,形成不同的主题背景。但有一些思想内容是超越时代的、跨时期的。按照拉卡托斯科学方法论的观点,这些主题构成了经济理论的内核。从历史角度考察,很多经济学主题向古典回归,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1.人类经济与经济思想是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基础。 2.近代科学方法为形成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大环境。 3.导向的早期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理论。 4.经济学说的诞生:亚当.斯密《国富论》。 5.李嘉图的经济学方法与古典经济学派。 6.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三、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主题 通过建立行为主体市场(交易)选择行为的目标和依据条件的理论体系,解释经济活动现象。该理论包括; 1.界定行为主体概念、市场概念、各行为概念、各行为目标的概念、实现选择目标的条件概念等理论;按概念内涵可定义相关要素(因素)、设定相关变量。 2.建立描述各概念逻辑(决定)关系的理论模型,关系的决定要素与决定机制。 3.建立分析偏离各概念标准内涵逻辑(决定)关系的理论模型。 4.基于理论模型给出经济现象的解释结论与政策空间。讨论①:各概念的界定可以是非独立的,交叉的。按概念内涵可设定出的相关变量,可以是数量的、也可以是序列的、定性的。讨论②:变量的逻辑关系也可以称为决定关系,反映其关系的模型称为理论模型或决定模型。如反映产出与投入关系的生产函数y=f(x1,x2),称产出y为被决定变量,两种投入要素x1和x2为决定变量。两者的关系f则称为

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思考论文

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思考论文 一、山西工商学院学生现状的分析 (一)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没 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大量的模型都存在假设前提,比如:微 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前提就是“经济人”假设,在讲到寡头市场古诺模型时,它的一个假设前提是“成本为零”,这与现实生活是极其不相符的,这些与现实生活脱离的假设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学校学生基础不扎实,在理性思维环节存在着欠缺。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一般在大一的下半学期开设,由于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社会经验,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起来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学知识,这对于数学知识薄弱的学生提出了挑战。大多学生对各个章节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通过图形分析经济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较多的问题。 (二)学习兴趣方面。大多数学生表示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程度 一般,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只停留在课堂,多数学生表示,不会主动学习和参阅有关微观经济学的相关书籍。 (三)学习目标方面。在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微观经济 学的理由是找工作时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帮助很大,在考研时微观经济学很有用。以此可以看出,学校学生选择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功利性很强,并不是单纯想多了解微观经济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四)学习方式方面。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而课外的其他教材、报刊涉及较少。除了上课与老师做一定的互动以外,课下与老师的沟通交流较少。通过分析图书馆提供的借阅数据,学校学生对经济学等相关书籍的借阅量、电子资源的下载量都比较少。 (五)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方面。大多数学生表示比较困难和很难。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比如:在高鸿业版的《西方 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就包括了消费者理论、生产轮、成本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博弈论、福利经济学等内容,这对于学生全面掌握该本书籍增加了难度。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是文理兼收,其中相当部分的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存在欠缺,然而微观经济学的重点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微观经济学中的经济问题,这无形中给学习增加了许多困难。文科学生学起来会更加吃力。比如: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对“弹性”、“边际”等相关概念的理解不深入,导致做题时频繁出错。学习内容的较大难度使得学生不愿意主动学习本门课程,更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调查反映大多数学生除了上课学习微观经济学以外,其余每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间都在六小时以下。 (六)学习内容的喜好程度方面。将微观经济学划分为供求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其余理论等选项,让学生选择。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选择了供求理论和消费者理论。从选项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喜欢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比如说消费者理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消费者,因为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消费,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定的学科,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 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分 析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宏观经济学则研究整个经济体系 的运行,探讨国民经济总体的增长和波动规律。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它关注 小范围内的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研究个体决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需求和供给、价格理论、消费者和生产者 行为等。 需求和供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需求表达了消费者对商品或 服务的购买意愿,供给则表示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数量。通过 需求和供给的交互作用,市场上形成了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价格在市场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价格理论,价格的变动会 引发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供需失衡时,价格会向均衡价格调整,使市场重新达到供求平衡。 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消费者的行为 涉及需求决策、消费倾向以及消费者剩余的概念。生产者的行为则包 括成本理论、产量决策和利润最大化等。通过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 行为,可以深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经济体系中的总量变量和相互关系,探讨国民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等。 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国民收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总价值,而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总量指标。通过对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的研究,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研究经济体系长期内的增长趋势,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条件。经济增长对于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货币与通货膨胀也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议题。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对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控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联系的。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个体经济主体

微观经济学核心知识体系

核心知识体系 前面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接下来就是具体知识的剖析了。 说到知识的学习,就离不开对知识的核心知识体系的概括与分析。那么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知识体系是什么呢? 依我看来,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知识体系主要有 第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与基本分析分析方法; 第二就是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 第三是,微观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微观经济学有两大基本研究工具——供求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市场机制是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最重要的方式。理解市场活动如何进行就是分析市场双方的行为,所以,经济学研究中第一种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就是供求分析,所谓供求分析就是在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时,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价格是交换关系下各种利益和力量的焦点所在,同时也是他们利益最直接的体现,无论涉及的方面如何多,所有力量都是通过这两个渠道表现出来的,这就是供给与需求。 而成本分析的方法也是从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引出的。我们知道稀缺资源约束下人们必须做出选择,选择一种就意味着放弃其他。这样引出的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而放弃其他?换句话说,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正面临

一种选择事实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决定的呢?这就引出来经济学最基本的另一种分析工具——成本收益分析。(而这种成本收益以分析则又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整体成本和整体收益的分析与边际成本分析) 其次就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基本方法。微观经济学具体采用什么样的理念来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呢?简言之就是运用自然可选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人们的经济行为。从基本的做法来看,经济学采用的是相同的过程,即:做出假定——建立模型——进行检验——改进模型。通过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进行观测,建立理论模型进行解释,然后又在将模型运用于经济现实和修正已经建立的模型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方法。但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社会特性的人,这一点一方面决定看经济学的社会科学的性质,另一方面有使得经济学的研究处于一种不可控的状态,所以经济学常常会寻找一些人类社会历史上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时间来检验现存理论。接下来就是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了。以下的知识框架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微光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与脉络。 微观经济学脉络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