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计算机软件是指程序和与程序相关的文档的集合

3)按功能可把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各种管理软件,用于工程计算的软件包,辅助设计软件4)通常把未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5)操作系统可以被看作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统管整个系统资源,制定各种资源的分配策略,调度系统中运行的用户程序,协调它们对资源的需求,从而使整个系统在高效、有序的环境里工作。

6)发展的动力:

(1)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的需要

(2)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需要

(3)硬件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4)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需要

7)操作系统是在“裸机”上加载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8)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一个大型程序

9)操作系统的功能:

处理机管理: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调度、实施CPU分配

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

设备管理: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读写管理和保护

与用户有关的接口:用户接口,程序接口,人机交互

10)操作系统另一种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统的种类:

1)单道批处理系统

特点:单路性、独占性、自动性、封闭性、顺序性

缺点:系统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2)多道批处理系统

特点:多路性、共享性、自动型、封闭性、无序性、调度性

好处:

?提高CPU的利用率

?提高内存和I/O设备的利用率

?增加系统吞吐量

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3)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配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由此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

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采用了“时间片轮转”的处理机调度策略

4)实时系统

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第二章处理机管理

1)进程是指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组机器指

令,数据和堆栈等组成的,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多个进程可以并发

执行和交换信息

2)程序是一个在时间上严格有序的指令集合

3)在单道程序设计下,系统具有的特点

a.资源的独占性

b.执行的顺序性

c.结果的再现性

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下,系统具有:

a.执行的并发性

b.相互的制约性

c.状态的多变性(不可再现性)

5)并发、并行、串行

a.从宏观上看是并行,同时在内存的多个程序都在执行着,互不影响

b.从微观上看是串行,由于CPU在任何时刻只能执行一个程序,因此这些

程序轮流占用CPU,交替执行着

c.我们把“逻辑上相互独立的程序,在执行时间上相互重叠,一个程序的执

行还没有结束,另一个程序的执行已经开始”的这种特性称为程序执行的

并发性

6)对进程的描述

a.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b.进程的运行活动是建立在某个数据集合上的

c.进程是在获得资源的基础上从事自己的运行活动

7)进程的特征

结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不同进程可以执行同一个程序

每一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进程之间具有并发性,进程间会相互制约

8)程序和进程的区别

a.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进程是程序在处理机上的一次执行过

程,是动态的。程序的存在时永久的,而进程是有生命周期的,它因创建

而产生,因调度而运行,因撤销而消亡

b.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程序是进程赖以存在的基础

c.进程具有并发性,而程序并发执行会失去可再现性

d.进程是系统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进程由程序、数据集合和进程控制块

组成

9)系统进程的使用级别高于用户进程

10)进程的状态

创建、就绪、运行、阻塞

a.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一定会引起另一个进程从就绪变为运

b.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阻塞状态,一定会引起另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

为就绪状态;这种因果变迁绝对不可能发生,因为一个CPU不可能真正

同时运行两个进程

c.一个进程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不一定会引起另一个进程从就绪状态

变为运行状态

11)进程的三个组成部分:程序、数据集合、进程控制块(PCB)

12)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示

a.作用:通过PCB,是原来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

基本单位,一个能够并发执行的进程

b.其中的信息: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13)操作系统中把做出“决定把CPU分配给谁用”的程序称为“进程调度程序”

14)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b.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为就绪队列中的每一个进程分配一个称为“时间片”

的时间段,它是允许该进程占用CPU的最长时间长度

c.优先数调度算法:优先数高的先调度,若相同则先来先服务

d.多级队列调度算法:时间片调度和优先数调度算法的结合

15)进程调度程序的主要功能

a.记录系统中所有进程的有关情况,比如进程的当前状态,优先数等

b.确定分配处理机的算法

c.完成处理机的分配

d.完成处理机的回收

16)把处理剂分配给进程后,还有一个允许它占用多长时间的问题,有两种处理方

式,一种是不可剥夺方式,另一种是剥夺方式

17)为了对进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操作系统要提供若干基本的操作以便能创

建进程、撤销进程、阻塞进程、唤醒进程,把具有这种特性的程序称为“原语”,原语的不可分割性,通常利用屏蔽中断的方法

18)程序接口:操作系统在程序一级给予用户的支持

命令接口:操作系统在控制一级给予用户的支持

19)CPU指令系统中的指令分为两类

a.操作系统和用户都能使用的指令,非特权指令

b.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的指令,特权指令

20)CPU的两种工作状态:管态、目态

a.当CPU处于管态时,可以执行包括特权指令在内的一切机器指令

b.当CPU处于目态时,禁止使用特权指令

21)访管指令

系统调用命令的程序属于操作系统,它应该在管态下执行

用户程序只有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访管指令才能实现由目态转为管态,进而调用这些功能程序的目的

访管指令属于非特权指令,功能是执行它就会产生一个软中断,促使中央处理机由目态转为管态,进入操作系统并处理该中断

22)从功能上看,可以把系统调用命令分为五大类:

a.一是关于进程管理和控制的

b.二是关于外部设备输入/输出的

c.三是关于磁盘文件管理的

d.四是关于访问系统信息的

e.五是关于存储申请与释放的

23)从形式上看,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与一般的过程调用(子程序调用)相似,

但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作业管理:

1)把一个作业提交给系统时,系统要开辟一个作业控制块JCB,以便随时记录作

业的信息

2)被系统接纳的作业,在没有投入运行之前,称为后备作业。这些作业存放在辅

助存储器中,并由他们的JCB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谓的后备作业队列

3)作业调度:按照某种规则,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挑选作业进入内存,参与处理机

的竞争,这个过程称为作业调度

4)作业的状态:

a.提交状态:进入辅助存储器,作业的信息还没有全部进入系统,系统也没

有为它建立JCB,感知不到它的存在

b.后备状态:建立起了JCB,并将JCB排到后备作业队列中

c.运行状态:(阻塞、运行、就绪)都属于运行状态

d.完成状态:也是一个暂时性的状态

5)作业的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以作业进入后备作业队列的先后次序

周转时间=完成时间-到达时间

注:若分配一定的内存,且不允许作业在内存中移动时,要考虑所占内存大小

b.短作业优先:从后备作业队列中挑选所需CPU时间最少且资源能够得到

满足的作业

注:如果所有作业“同时”到达后备作业队列,那么采用短作业优先的作业调度算法总会获得最小的平均周转时间

c.响应比高着优先:先调度响应比高着

响应比=已等待时间/所需CPU时间

6)在确定作业调度算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a.公平对待后备作业队列中的每一个作业,避免无故或无限期的延迟一个作

业的执行,使各类用户感到满意

b.使进入内存的多个作业,能均衡地使用系统中的资源,避免出现有的资源

没有作业使用,有的资源却被多个作业争抢的“忙闲”不均的情况

c.力争在单位时间内为尽可能多的作业提供服务,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能力第三章存储管理

1)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存储器:CPU寄存器,主存,辅存

2)在考虑计算机存储器的设计时,必须顾及

a.价格、容量、访问时间

b.存取时间越快,价格越高,容量越小

3)高速缓存:介于寄存器和存储器之间的存储器,主要用于备份主存中较常用的

数据,以减少处理机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提高程序执行速度

高速缓存容量远大于寄存器,比内存约小两到三个数量级左右

为了缓和内存与处理机(CPU)速度的不匹配

4)字(字长):一次传送数据的长度{16、32、64…}依系统而定

(主)内存储器和高速缓存之间是以“块”为单位传递数据的

高速缓存与CPU之间则以“字”为单位传递数据

5)存储器管理的功能:

a.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b.存储的保护和共享

c.地址定位

d.存储扩充

6)内存储器由一个个存储单元组成,一个存储单元可存放若干个二进制的位

(bit),8个二进制位被称为一个字节(byte)

7)在操作系统中,把用户程序指令中的相对地址变为所在绝对地址空间中的绝对

地址的这个过程,称为地址重定位

8)地址的定位方式:

a.绝对定位方式:是在程序装入内存之前,程序指令中的地址就已经是绝对

地址,已经正确地反映了它将要进入的存储区的位置,不适用于多道程序

设计环境

b.静态重定位(多道程序环境下)

根据内存的具体情况将装入模块装入到内存的适当位置,会使装入模块中的所有逻辑地址与实际装入内存后的物理地址不同。

这种地址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前完成的

c.动态重定位

将地址重定位的时间推迟到程序执行时再进行

所以装入内存的所有地址都仍是逻辑地址

连续分配存储方式:

1)单一连续分配(静态重定位)

a.单道程序环境下,总体上把内存储器分为两个分区:系统区和用户区

b.系统总是把整个用户区分配给一个用户使用,把分配给了用户但未被使用

的区域称为“内部碎片”

c.单一连续分区存储管理的缺点:

a)由于每次只能有一个进入内存,故它不适用于多道程序设计,工作效

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低

b)只要作业比用户区小,在用户区里就会形成碎片,造成资源浪费

c)大作业无法在小内存中运行

d.为缓解大作业小内存的情况提出覆盖技术和对换技术

a)覆盖技术:允许一个作业的若干个程序段使用同一个存储区

b)对换技术:以辅助存储器作为内存的后援(硬盘)

2)固定分区存储管理(静态):分区数目、大小固定

a.预先把内存储器中可供分配的用户区划分成若干个连续分区,每个分区的

尺寸可以相同,可以不同。每个分区中只允许装入一个作业运行,系统可

以为每一个分区设置一个后备作业队列,一个作业到达时,总是进入到“能

容纳该作业的最小分区”的那个后备队列中去排队

b.分区的分配与释放方案:

a)在队列中挑选出第一个可容纳的作业进入

i.优点:选择效率高

ii.缺点:小作业->大内存

b)在这个队列中进行搜索,找到这个分区能够容纳的最大的那个作业,

让它进入运行

i.优点:存储空间利用率高,产生内部碎片尽可能的小

ii.缺点:选择效率低

c)在系统中至少保留一个小的分区,以避免因为运行小作业而被迫分配

打分去的发生

d)为具体管理各个分区,并建立一个“分区分配表”,其中包括每个分

区的起始位置大小及状态

c.特点

a)它是最简单的,具有“多道”色彩的存储管理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

b)当把一个分区分配给某个作业时,该作业的程序将一次性的全部装入

到分配给他的连续分区里

c)静态重定位,在分区内的程序不能随意移动

d.缺点

a)进入分区的作业尺寸不见得与分区的长度相吻合,势必产生内部碎

片,引起资源的浪费

b)如果到达作业的尺寸比任何一个分区的长度都大,它就无法运行

3)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分区的边界划分随作业的需求可变,分区的数目随着进入作业的多少可变,消灭了内部碎片(可能会产生内部碎片)。

外部碎片是指无法分配给用户使用的存储区

a.基本思想:在作业要求装入内存储器时,如果当时内存储器中有足够的存

储空间满足该作业的需求,就划分出一个与作业相对地址空间同样大小的

分区,并分配给它

b.要解决的问题

a)采用一种新的地址重定位技术,动态地址重定位,以便程序能够在内

存储器中随意移动,为空闲区的合并提供保证

b)记住系统中各个分区的使用情况

c)给出分区分配算法

c.地址动态重定位过程(在程序执行时动态完成)

a)为实施地址动态重定位,硬件要增加一个地址转换机构,这个机构一

般由地址转换线路和一个定位寄存器(基址寄存器)组成

b)地址的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的比较

i.地址转换时刻:静态重定位是在程序运行之前完成地址转换的,

而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时完成

ii.谁来完成任务:静态重定位是由软件完成地址转换工作的,而动态重定位则是由一套硬件提供的地址转换机构来完成

iii.完成的形式:静态重定位是在装入时一次性集中地把程序指令中所有要转换的地址加以转换;而动态重定位则是每执行一条执行

时,就对其地址加以转换

iv.完成的结果:实施静态重定位,原来的指令地址部分被修改了,而动态重定位只是按照所形成的地址去执行这条指令,并不对指

令本身做任何修改

d.空闲区的合并

e.分区的管理

a)表格法:一张已分配表,一张空闲表(分区号,分区大小,分区起始

地址、状态)

b)单链表法:一个存放该分区的长度,另一个存放它下一个空闲分区的

起始地址

c)双链表法:还存放上一个空闲区起始地址

f.空闲分区的分配算法

a)最先适应算法:要求空闲分区链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对大作业不

利)

b)最佳适应算法:每次为作业分配内存时,总是把能满足要求,又是最

小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避免“大材小用”按其容量

c)最坏适应算法:挑选一个最大的空闲区,从中分割一部分存储空间给

作者使用,以至于存储器中缺乏大的空闲分区,照顾中小作业的需求

d)循环首次适应算法:从上次分配的位置之后开始查找

g.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特点

a)作业一次性的全部装入到一个连续的存储分区中

b)分区是按照作业对存储的需求划分的,所以不会出现内部碎片

c)为了确保作业能够在内存中移动,要有硬件的支持,实行指令地址的

动态重定位

h.缺点:

a)仍然没有解决小内存裕兴大作业的问题,只要作业的存储需求大于系

统提供的整个用户区,该作业就无法投入运行

b)虽然避免了内部碎片,但有可能出现极小的翻去暂时分配不出去的情

形,引起了外部碎片,

c)为了形成大的分区,可变分区存储管理通过移动程序来达到分区合并

的目的,然而程序的移动是很花费时间的,增加了系统在这方面的投

入与开销

4)分页式存储管理:

需要两次访问内存,目的是提高内存利用率

a.分页式储存管理是将固定分区方法与动态重定位技术结合在一起,需要硬

件支持

基本思想:首先把整个内存储器划分成大小相等的许多分区,每个分区称

为“一块”

b.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块是存储分配的单位

a)用户作业仍然是相对于“0”进行编址,形成一个连续的相对地址空

b)用户程序相对地址空间中的每一个分区被称为“页”,用户相对地址

空间中的每一个相对地址,都可以用(页号,页内位移)这样的数对

来表示

i.物理地址=页的大小*页号+页内位移

ii.页号=相对地址/块尺寸

iii.页内位移=相对地址%块尺寸

c.页与块对应关系表称为“页表”

a)快速寄存器组单独起名为“相联寄存器”,简称“快表”

b)快表与页表联合工作,先查找快表,若无再查找页表并把数据写入快

c)(访问页表时间+访问一次内存时间)*命中率+访问快表时间*命中率

=平均内存存取时间

d)页面尺寸大多选在512byte到64kb之间

d.特点:

a)内存储器实现被划分成相等尺寸的块,它是进行存储分配的单元

b)用户作业的相对地址空间按照块的尺寸划分成页,这是在系统内部进

行的,用户感觉不到

c)相对地址空间中的页可以进入内存中的任何一个空闲块,并且分页式

存储管理实行的是动态重定位,因此它打破了一个作业必须占据连续

的存储空间的限制,作业在不连续的存储区里,也能够得到正确的运

e.缺点:

a)平均每一个作业要浪费半页大小的存储块,会产生内部碎片

b)作业虽然可以不占据连续的存储区,但是每次仍然要求一次全部进入

内存。因此,如果作业很大,其存储需求大于内存,仍然存在小内存

不能运行大作业的问题

5)分段式存储管理:

a.目的:方便用户使用编程,存储共享,存储保护,动态增长,动态链接

b.要求用户将自己的整个作业程序以多个相互独立的称为“段”的地址空间

提交给系统,每个段都是一个从“0”开始的一维地址空间,长度不一,

操作系统按照段长为作业分配内存空间

c.段表:段号、段长、该段在内存的基址(起始地址){段号,段内位移}

a)物理地址=段的起始地址+段内地址

b)逻辑地址=段号+段内地址

d.分段与分页的区别:

a)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

i.分页提高内存的利用率,仅仅是系统管理上的需要,用户不可见。

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通常包括的是一组意义相对完整的信

息,分段段的目的主要在于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b)页的尺寸由系统决定,段的尺寸因段而异

i.段的长度取决于用户编写的程序,通常由编译程序在对源程序进

行编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来划分

c)页的地址空间是一维的,段的地址空间是二维的

i.分页:用户必须通过链接编辑程序,把各程序段链接成一个相对

于0编址的线性空间,程序中是通过地址编号来确定空间中的位

置的。因此用户向系统提供的是一个一维的逻辑地址空间。

ii.分段:用户不把各程序段链接成一个相对于0进行编制的一维线性空间,各程序段之间是通过{段号,段内位移}进行访问的。因

此,用户向系统提供的是一个二维的逻辑地址空间

6)段页式存储管理:(三次访问内存)

a.基本原理:分段和分页原理的结合,即先将用户程序分成若干个段,再把

每个段分成若干个页,并为每一个段赋予一个段名。

a)作业地址空间结构:主程序段,子程序段,数据段

b)地址结构:段号,段内页号,页内地址

b.系统设置了位示图、段表和页表,记录主存的使用情况和作业分配情况

a)逻辑地址=段号+页号+页内位置

b)块号*块长+页内地址

c.虚拟存储器:是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

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之和所决

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内存速度。

a)特征:多次性、对换性、虚拟性、离散性

d.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需要硬件支持)

a)是基于分页式存储管理的一种虚拟存储器

“请求分页式”是指当程序运行中需要某一页时,再把它从辅助存储

器里调入内存使用,解决了小内存与大作业的矛盾,但会产生内部碎

b)缺页中断是指在指令执行期间,若发现所要访问的指令或数据不在内

存时,便立即产生和处理缺页中断信号,以便能及时将所缺之页面调

入内存

e.缺页中断与一般中断的区别{缺页中断率=缺页次数/页面总数}

a)缺页中断是在执行一条指令中间时产生的中断,并立即去处理,一般

中断则是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当发现有中断请求时,才去响应和处

b)缺页中断处理完成后,仍返回到原指令去执行,因为那条指令并未执

行;而一般中断则是到下一条指令去执行,因为上一条指令已经执行

完毕了

f.影响缺页中断次数的因素:

a)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

b)页面尺寸

c)程序的实现

7)页面淘汰(置换)算法:

页面淘汰是由缺页中断引起的,但缺页中断不见得一定引起页面淘汰

a.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置换)算法(FIFO)

淘汰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3个内存块都为空,3次缺页中断)

b.最近最久未用页面淘汰(置换)算法(LRU)

总是把最长时间未被访问过的页面淘汰出去(需要寄存器和栈)

c.最近最少用页面淘汰(置换)算法(LFU)

总是把当前使用的最少的页面淘汰出去

为每个内存中的页面设置一个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加1

d.最优(最佳)页面淘汰(置换)算法(OPT)

把以后不再使用的或最长时间内不会用到的页面淘汰出去(理论上,不会实现)

注:对于FIFO页面淘汰算法,有时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可用内存块数,它的缺页次数反而上升,通常称为异常现象

第四章设备管理

1.“设备”泛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外部设备,外设(即主机以外的其他所有设备)在众多的I/O设备中,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是可以共享的,可以借助于磁盘,把只能独享的设备变为共享,这就是所谓的“虚拟设备”{SPOOLing技术}

2.设备是指计算机中用以在机器之间进行传送和接收信息,完成用户输入/输出(I/O)操作的那些部件。比如磁盘、磁带、打印机、显示器、鼠标、键盘······3.计算机I/O系统的组织结构:

(1)底层是具体的设备和硬件接口

(2)中间是系统软件(与设备相关软件、与设备无关软件)

(3)用户程序

4.I/O设备一般是由执行I/O操作的机械部分和执行控制I/O的电子部件组成

(1)执行I/O操作的机械部分就是一般的I/O设备

(2)执行控制I/O的电子部件称为设备控制器或适配器

①为了能够使CPU设备控制器中的各个寄存器进行通信,通常采用“单独的I/O空间”和“内存映射I/O”两种方法

②设备控制器是CPU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接口,是一个可编址设备,每一个地址对应一个设备

功能:

接收和识别命令

数据交换

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

地址识别

数据缓冲区

差错控制

组成:

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CPU)的接口

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

I/O逻辑:用于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5.设备驱动程序:

6.设备处理方式:

(1)为每一类设备设置一个进程,专门用于执行这类设备的I/O操作

(2)在整个系统中设置一个I/O进程,专门用于执行系统中所有各类设备的I/O操作(3)不设置专门的设备处理进程,而只为各类设置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供用户或系统进程调用

7.设备驱动程序的处理过程

(1)将抽象要求转换为具体要求

(2)对服务请求进行校验,即检查I/O请求的合法性

(3)检查设备的状态

(4)传送必要的参数

(5)启动I/O设备

(6)工作方式的设置

I/O接口程序:是操作系统中与设备无关的软件,它从上层接收用户对设备提出的I/O请求,然后负责吧I/O请求转变成所需要的I/O命令,调用具体的设备驱动程序去执行

系统都是用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组成“逻辑设备名”

操作系统提供的设备无关性的优点:

?方便用户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8.计算机设备的分类

(1)基于设备的从属关系

a.系统设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磁盘驱动)

b.用户设备

(2)基于设备的分配特性

a.独享设备(打印机)

b.共享设备

c.虚拟设备(SPOOLing技术)

(3)基于设备的工作特性

a.输入/输出设备(字符设备)

b.存储设备(块设备)磁盘、磁带

(4)按信息交换的单位

a.块设备:用于存储信息,属于结构设备。磁盘、磁带(以块为单位传送信息)

b.字符设备:以单个字符为单位来传送信息。键盘

9.设备管理的目标

a.提高外部设备的利用率

b.为用户提供便利、统一的使用界面

10.设备管理的功能

a.提供一组I/O命令

b.进行设备的分配和回收

c.对缓冲区进行管理

d.实现真正的I/O操作

11.输入输出管理步骤

(1)用户在程序中使用系统提供的输入/输出命令发出I/O请求

(2)输入输出管理程序接受这个请求

(3)“设备驱动程序”来具体完成所要求的的I/O操作

(4)实现设备中断处理程序来处理这个请求

设备的输入输出管理程序由3块内容组成:接受用户的I/O请求,组织管理输入输出进行,输入输出的善后处理

设备控制:

1)设备控制块DCB中存放的是一台具体设备的有关信息,找到一个设备的DCB,就

得到了该设备的特性,各种参数,使用情况等,所以DCB是设备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条数据结构

2)独享设备中具有排他性,只能采取“静态分配”的策略

a.静态分配:用户作业开始之前,由系统一次分配给该作业所需的设备,控制器

和通道,不会发生死锁

b.动态分配:在进程执行过程中进行的设备分配,可能造成死锁

对独享设备采用的分配算法:

先来先服务

优先级高者先服务

3)共享磁盘的调度

磁盘是一种典型的共享存储设备,允许多个作业进程同时使用,而不是让一个作业在整个运行期间独占。“同时使用”是指当一个作业进程暂时不用时,其他作业进程就可以使用。每一个时刻只有一个作业用

4)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并不理想)(移臂调度,减少查找时间)

以I/O请求到达的先后次序作为磁盘调度的顺序

b.“最短查找时间”调度算法

把距离磁头当前位置最近的I/O请求作为下一次调度的对象

c.“电梯”调度算法(SCAN)

总是沿着此案移动臂的移动方向选择距离磁头当前位置最近的I/O请求,作为

下一次调度的对象

d.“单向扫描”调度算法(循环扫描CSCAN)

总是从0号柱面开始往里移动移动臂,遇到有I/O请求就进行处理,直到到达

最后一个请求柱面,然后移动臂立即带动磁头不做任何服务地快速返回到0

号柱面,开始下一次扫描

对I/O设备的控制方式(数据传输方式)

1)程序循环测试方式(程序查询式)

是指用户进程使用start指令启动设备后,不断地执行test指令,去测试所启动设备的状态寄存器。只有在状态寄存器出现了所需要的状态后,才停止测试工作,完成输入/输出。

数据寄存器:用来存放传输的数据

状态寄存器:用来记录设备当前所处状态

2)中断方式

所谓“中断”是一种使CPU暂时中止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处理特殊时间的操作。

引起中断的时间称为中断源。

程序中产生的中断,由CPU的某些错误结果(如,计算机溢出)产生的中断称为“内中断”,由外部设备控制器引起的中断称为“外中断”

3)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方式)

特点:能使I/O设备直接和内存储器进行成批数据的快速传输。(单位:块数据)DMA控制器包括四个寄存器: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字节计数器

DMA控制器的组成:主机与DMA控制器的接口;DMA控制器与块设备的接口;I/O 控制逻辑

4)通道方式

通道方式能够使CPU彻底从I/O中解放出来。CPU进行善后处理和启动。

通道是一个独立于CPU的,专门用来管理输入/输出操作的处理机。

通道是通过执行通道程序并与设备控制器共同实现对I/O设备的控制的。

它规定了设备应该执行的各种操作的顺序。由一系列通道指令所构成,CPU对I/O 请求只去做启动和善后处理工作,输入/输出的管理以及数据传输等事宜,全部由通道独立完成。

缓冲:

1)原因:

a.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b.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CPU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c.解决数据粒度不匹配的问题

d.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2)缓冲的实现

a.采用专门的硬件寄存器,比如设备控制器里的数据寄存器,“硬件缓冲”

b.在内存储器中开辟出n个单元,作为专用的I/O缓冲区,以便存放输入/输出

的数据,这种缓冲区就是“软件缓冲”

c.根据缓冲区的个数:单缓冲区、双缓冲区、多缓冲区、缓冲池

3)虚拟设备

a.通过多道程序技术可将一台物理CPU虚拟为多台逻辑CPU,需要硬件的支持。

作为后援的硬盘(大容量),具有设备与CPU并行工作的能力

4)SPOOLing技术

a.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以前的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CPU

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我们把这种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的技术

称为SPOOLing技术,或假脱机技术

b.SPOOLing技术是对脱机输入/输出系统的模拟。SPOOLing系统建立在通道技术

和多道程序技术的基础上,以高速随机外存(通常为磁盘)为后援存储器

5)设备无关性:

应用程序中所用的设备,不局限于使用某个具体的物理设备。为每个设备所配置的设备驱动程序是与硬件紧密相关的软件。为了实现设备独立性,必须再在设备驱动程序上设置一层软件,称为与设备无关的I/O软件或设备独立性软件

6)操作系统中实现虚拟设备的软件功能模块由3部分组成

a.预输入程序

b.缓输出程序

c.井管理程序

7)SPOOLing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a.输入井和输出井

在磁盘上开辟出来的两个存储区域,输入数据,输出数据

b.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在内存中开辟的两个缓冲区

c.输入进程和输出进程

模拟外围控制机

d.井管理程序

特点:

提高了I/O的速度

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

实现了虚拟设备的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章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作用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OS的作用可表现为: 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用户的观点) 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资源管理的观点) c.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和SPOOLing系统(假脱机或联机输入输出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的高速性和I/O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

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反之,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称为联机(SPOOLing)输入输出方式 假脱机输入输出技术也提高了I/O的速度,同时还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3、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机管理问题、内存管理问题、I/O设备管理问题、文件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 4、OS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并发性(Concurrence),共享性(Sharing),虚拟性(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 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c. 并发特征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征都是以并发特征为前提的。 5、并行和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少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各主要功能下的扩充功能 a. 处理机管理功能: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存储管理功能:

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功能: 1. 资源管理:协调、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提高其利用率。 2. 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环境和服务。 操作系统特征:1.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共享性: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3.虚拟性: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在操作系统中,虚拟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分时使用的方法。 4.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此即进程的异步性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 1.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2.提高了OS的可靠性 3.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微内核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进程间通信、存储器管理、低级I/O功能。 第二章进程 程序和进程区别: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 程序顺序执行: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程序并发执行:间断性,无封闭性,可再现性 进程:1.进程是可并发执行的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2.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和实体; 3.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具有生命期; 它可以由系统创建并独立地执行,直至完成而被撤消 2.并发性; 3.独立性; 4.异步性; 进程的基本状态: 1.执行状态; 2.就绪状态; 3.阻塞状态; 进程控制块PCB:记录和描述进程的动态特性,描述进程的执行情况和状态变化。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进程运行状态: 1.系统态(核心态,管态)具有较高的访问权,可访问核心模块。 2.用户态(目态)限制访问权 进程间的约束关系: 1.互斥关系 进程之间由于竞争使用共享资源而产生的相互约束的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反义词 大——小多——少来——回高——矮上——下里——外早——晚 远——近来——去黑——白笑——哭出——入天——地水——火 开——关东——西来——去长——短好——坏冷——热前——后 黑——白左——右东——西南——北高——低是——非远——近 外——内无——有慢——快老——少爱——恨有——无弯——直 降——胜圆——扁死——生反——正外——内古——今私——公 熟——生歪——正虚心——骄傲 诚实——虚伪冷淡——热情黑暗——光明失败——成功安全——危险 二、多音字组词 长zhǎnɡ(长大) 乐yuè(音乐) 行xínɡ(飞行) chánɡ(长江) lè(快乐) hánɡ(行业) 少shǎo(多少) 着zhe (看着) 都dōu(都是) 只zhī(一只) Shào(少年) zháo(着急) dū (首都) zhǐ(只要)

三、同音字练习 1、公,工 ( )园( )人( )正手( ) ( )开 (1)我家有只大( )鸡。(2 )小明的爸爸是木( ) 。 2、升,生,声 ( )日( )旗上( ) 花( ) 笑( ) 大( ) (1) 在走廊(lánɡ)上要小( )说话。(2) 今天是妈妈的( )日。 3、做,坐,座,作 工( ) ( ) 业( )下( ) 位事( ) 让( ) (1) 我家门前有一( ) 桥。(2)我在家里写( ) 业。 (3) 我( ) 汽车时给老爷爷让( ) 位。 4、木,目 耳( ) ( )光( )头( )耳树( ) (1 )妈妈让我吃( )耳。(2)老师的( )光很慈祥(cí xiánɡ )。 5、字,子,自 写( ) ( )己孩( ) 舍( ) 为人汉( ) 猴( ) 爸爸说:“儿( ),你要学会自( ) 写( ) 。” 6、金,今,巾,进,近 毛( ) ( )天远( ) ( )入黄( ) 纸( ) (1).妈妈给我买了一条( ) 黄色的头( ) 。 (2). ( )年我在离(lí)家很( )的学校上学。 (3)、我最( ) ( ) 步了。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整理版本

操作系统复习 第一章概述 1、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及基本功能; 2、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 第二章进程管理 1、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相互穿插运行); 2、进程的概念、特征、基本状态及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 3、PCB的概念、前趋图与进程图; 4、原语的概念及进程控制原语的种类; 5、进程的同步与互斥的概念、临界资源与临界区的概念; 6、信号量及其应用; 7、线程的概念及种类、引入线程的目的;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调度的层次与作用; 2、常用调度算法及计算; 3、死锁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必要条件; 4、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 5、银行家算法及计算; 第四章存储管理 1、存储管理的目的及功能; 2、重定位的概念及方法; 3、内碎片与外碎片; 4、常用分区分配算法及对应的空闲区排列方式; 5、基本分页(分段、段页式)的概念、页(段)表的作用、地址变换; 6、分页与分段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 7、快表的作用、内存访问时间的计算; 8、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基本特征及关键技术; 9、页面置换算法、缺页率计算、LRU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法、抖动、Belady异常、缺页中断; 第五章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的任务、功能及目标; 2、I/O设备的分类,设备、控制器及通道的关系; 3、通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4、I/O控制方式及推动发展的因素、各自适用的场合及设备类型; 5、缓冲区的概念、分类及引入目的; 6、I/O软件的层次、各层主要功能、设备独立性的概念; 7、SPOOLING技术的概念、作用及SPOOLING系统的组成; 8、磁盘访问过程及访问时间的确定、块号与柱面、磁道、扇区号的对应关系、磁盘调度算法及其计算;扇区的优化; 第六章文件管理 1、文件系统的组成、功能; 2、打开、关闭操作的目的; 3、文件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的分类; 4、FAT表的作用、FAT表大小的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详细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数10以内的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5以内数的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5以内数的加法的含义与计算: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5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与计算: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 0与5以内数的加减: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第四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体的特征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的特征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圆柱的特征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球的特征是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虚拟机:在裸机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层新的操作系统的软件,就变成了功能更为强大的虚拟机或虚机器。 操作系统的目标:1. 方便性2. 有效性3. 可扩充性4. 开放性 操作系统的作用: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作扩充机器)。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人工操作方式的特点:用户独占全机;CPU等待人工操作;独占性;串行性。缺点:计算机的有效机时严重浪费;效率低 脱机I/O方式的主要优点: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提高I/O速度。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自动性; 顺序性;单道性 多道批处理系统原理: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可提高存和I/O设备利用率;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1)处理机管理问题(2)存管理问题(3)I/O设备管理问题4)文件管理问题(5)作业管理问题 分时系统: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时间片: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 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对处理机管理,可归结为对进程的管理:进程控制(创建,撤消,状态转换);进程同步(互斥,同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作业调度,进程调度)。 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分配(最基本);存保护;地址映射;存扩充 设备管理功能:设备分配;设备处理(相当于启动);缓冲管理;虚拟设备 文件管理功能:文件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文件读写管理;文件保护。 用户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图形接口 传统的操作系统结构:无结构OS;模块化OS结构;分层式OS结构 模块化操作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是由按其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某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规定好模块之间的接口。 微核的基本功能: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进程通信管理-I/O设备管理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最基本);并发性;异步性;独立性;结构特征(程序段,数据段,进程控制块PCB) 进程的基本属性:可拥有资源的独立单位;可独立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进程控制块的基本组成: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的状态;进程调度所需信息;进程控制信息。进程控制一般是由操作系统的核中的原语来实现 临界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等一段时间只允许一个进程进行使用的资源。

操作系统选择题整理及答案

一 .操作系统概论 1.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是(D ) A 把源程序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 B 实现计算机用户之间的相互交流 C 完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转换 D 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程序的执行 2.操作系统是一组(C)。 A 文件管理程序 B 中断处理程序 C 资源管理程序 D 设备管理程序 3.操作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处理机管理、(B )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等。 A 进程 B 存储器 C 硬件 D 软件 4. (D )指令是非特权指令。 A 启动I/O B 设置中断屏敝 C 传送PSW D trap 5.在(B )的控制下,计算机系统能及时处理由过程控制反馈的数据,并作出响应。 A 批处理操作系统 B 实时操作系统 C 分时操作系统 D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6.操作系统为用户程序完成与(B )的工作。 A 硬件无关和应用无关 B 硬件相关和应用无关 C 硬件无关和应用相关 D 硬件相关和应用相关 7.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 A 计算机系统的交互性 B 计算机系统的实时性 C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D 提高软件的运行速度 8.在操作系统中,用户界面指的是(B )。 A 硬件接口、软件接口和操作环境 B 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和操作环境 C 硬件接口、命令接口和操作环境 D 硬件接口、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 9.特权指令(B )执行。 A 只能在目态下 B 只能在管态下

C 在目态或管态下均能 D 在目态或管态下均不能 10.下列管理功能中,(B )不属于操作系统的功能。 A 处理器管理 B 软件管理 C 作业管理 D 设备管理 11.以下描述与操作系统无关的是(C )。 A 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B 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C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集合 D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 12.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是(A )。 A 交互性、同时性(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 B 可靠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 C 可靠性、交互性、独立性、及时性 D 交互性、同时性(多路性)、独立性、动态性 13.下列各项中,(C )不是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 A 并发性 B 共享性 C 确定性 D虚拟性 14.以下关于操作系统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 管理系统资源 B 控制程序执行 C 改善人机界面 D 提高用户软件运行速度 15.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A )。 A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 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 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体 16.(C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 网络 B 分布式 C 分时 D 实时 17.若把操作系统看作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下列的(D )不属于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 A 程序 B 内存 C CPU D 中断

操作系统windows知识点

1.知识要点 1.1.Windwos账号体系 分为用户与组,用户的权限通过加入不同的组来授权 用户: 组: 1.2.账号SID 安全标识符是用户帐户的内部名,用于识别用户身份,它在用户帐户创建时由系统自动产生。在Windows系统中默认用户中,其SID的最后一项标志位都是固定的,比如administrator的SID最后一段标志位是500,又比如最后一段是501的话则是代表GUEST的帐号。 1.3.账号安全设置 通过本地安全策略可设置账号的策略,包括密码复杂度、长度、有效期、锁定策略等: 设置方法:“开始”->“运行”输入secpol.msc,立即启用:gpupdate /force

1.4.账号数据库SAM文件 sam文件是windows的用户帐户数据库,所有用户的登录名及口令等相关信息都会保存在这个文件中。可通过工具提取数据,密码是加密存放,可通过工具进行破解。 1.5.文件系统 NTFS (New Technology File System),是WindowsNT 环境的文件系统。新技术文件系统是Windows NT家族(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windows 8.1)等的限制级专用的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所在的盘符的文件系统必须格式化为NTFS的文件系统,4096簇环境下)。NTFS取代了老式的FAT文件系统。 在NTFS分区上,可以为共享资源、文件夹以及文件设置访问许可权限。许可的设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允许哪些组或用户对文件夹、文件和共享资源进行访问;二是获得访问许可的组或用户可以进行什么级别的访问。访问许可权限的设置不但适用于本地计算机的用户,同样也应用于通过网络的共享文件夹对文件进行访问的网络用户。与FAT32文件系统下对文件夹或文件进行访问相比,安全性要高得多。另外,在采用NTFS格式的Win 2000中,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的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而且是批处理的,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如UNIX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操作系统,对外部的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的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⑤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整理

一、三大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任务(P7) 批处理(单道批处理和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系统是三种基本的操作系统类型。 多道批处理: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并排成一个队列,该队列被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优缺点:(1)资源利用率高;(2)系统吞吐量大;(3)平均周转时间长;(4)无交互能力 分时:多个用户分时使用主机,每一用户分得一个时间片,用完时间片后操作系统将处理机分给另一用户。使处理机能够及时响应用户请求。 实时:系统能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的运行。 二、操作系统的四个主要特征:并发性(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共享性、虚拟、异步性 三、什么是微内核?微内核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27) (1)足够小的内核(2)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3)应用机制与策略分离原理(4)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优点:提高可扩展性、增强可靠性、可移植性强、提供对分布式系统支持、融入面向对象技术 四、什么是多道程序技术?(填空)在内存中放多道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相互穿插地运行。 五、操作系统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功能、存储器、设备、文件 一、区别:进程和程序、进程和线程、用户级线程和核心级线程(估计考其中一个) 1、进程和程序(1)进程由程序段和数据段这两个部分组成,因此说进程与程序是紧密相关的。但从结构上看,进程实体中除了程序段和数据段外,还必须包含一个数据结构,即进程控制块PCB(进程存在标志)。(2)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因此是动态的;动态性还表现在进程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由撤消而消亡,即它具有—定的生命周期。而程序则只是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并可永久地存放在某种介质上,其本身不具有运动的含义,因此是静态的。(3)多个进程实体可同时存放在内存中并发地执行,其实这正是引入进程的目的。而程序(在没有为它创建进程时)的并发执行具有不可再现性,因此程序不能正确地并发执行。(4)进程是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独立分配资源和独立接受调度的基本单位。而因程序(在没有为它创建进程时)不具有PCB,所以它是不可能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独立运行的。(5)进程与程序不—一对应。 3、用户级线程和核心级线程(1)内核支持线程即核心级线程。它们是依赖于内核的,即无论是用户进程中的线程,还是系统进程中的线程,它们的创建、撤消、切换都由内核实现。(2)用户级线程,对于这种线程的创建、撤消、和切换,都不用系统调用来实现。内核并不知道用户级线程的存在。 进程特征:动态()独立()异步()并发(指多个进程实体同存于内存中,且能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运行) 二、进程的状态转换的条件三状态:就绪状态、执行状态、阻塞状态五状态:创建、就绪、阻塞、执行、终止 七状态:创建、终止、执行、活动就绪、静止就绪、活动堵塞、静止堵塞 三、什么是信号量机制及作用 P操作对信号量进行减1操作和检查信号量 V操作对信号量进行加1操作和检查信号量 (1)Wait(P操作)/ wait(s){s.value = s.value -1 ;if (s.value < 0) block(S.L);} 2)Signal(V操作)signal(s){s.value = s.value +1;if (s.value < = 0) wakeup(S.L);} 记录型信号量:typedef struct{int value;struct process_control_block*list;}semaphore;wait(semaphore*s) {S->value--;if(->value<0)block(S->list);}signal(semaphore*s){S->value++;if(S->value<=0)wakeup(S->list)} 四、什么是原语?列举不少于6个原语原语就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一个过程,他们是原子操作,对于操作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原语执行过程中不允许中断。 原语举例:阻塞原语block 唤醒原语wakeup 挂起原语suspend 激活原语active AND型信号量集P原语为Swait AND型信号量集V原语为Ssignal Send 原语Receive原语 临界资源: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共享资源临界区: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称为临界区,每次只准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进入后不允许其他进程进入。 五、进程通讯方式共享存储器系统管道通讯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直接通信方式;间接通信方式。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三种调度(填空题)作业调度:后备队列上的作业进入内存,创建进程,分配资源并进入就绪队列。也称为作业调度或长程调度,一般在批处理系统中有作业调度中级调度: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涉及进程在内外存间的交换从存储器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把进程的部分或全部换出到外存上,可为当前运行进程的执行提供所需内存空间。进程调度:也称微观调度、进程调度,从处理机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处理机需要经常选择就绪进程或线程进入运行状态。由于低级调度算法的频繁使用,要求在实现时做到高效低级调度分两种方式:抢占、非抢占 三、死锁:一组进程中,每个进程都无限等待被该组进程中另一进程所占有的资源,因而永远无法得到该资源,这种现象称为进程死锁。产生死锁四个必要条件:互斥条件:涉及的资源是非共享的。不剥夺条件:不能强行剥夺进程拥有的资源。请求和保持(部分分配)条件:进程在等待一新资源时继续占有已分配的资源。环路条件:存在一种进程的循环链,链中的每一个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同时被链中的下一个进程所请求。 处理死锁的四个基本方法: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死锁:解除死锁: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11、13、15、17、19 双数:2、4、6、8、10 、12、14、16、18、20 2、两位数 (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 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0 2 、任意取 以内的两个数 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读作:16大于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读作:9小于13(开口朝左> 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 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 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操作系统》重点知识总结 请注意:考试范围是前6章所有讲授过内容,下面所谓重点只想起到复习引领作用。 第一章引论 1、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合理进行作业调度方便 用户管理的程序的集合 2、操作系统的目标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 断更新和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4、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及优缺点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 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他们共享cpu和系统内存。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打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5、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性(最重要的特征)、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设别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存储器管理功能、处理机管理 功能 7、O S的用户接口包括什么?用户接口、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第二章进程管理 1、程序顺序执行时的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程序并发执行的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3、进程及其特征进程是资源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是能够独立运行的活动实体。 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堆栈等组成。特征:结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 立性、异步性 4、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换p38 5、引入挂起状态的原因终端用户请求、父进程请求、负荷调节需要、操作系统 的需要 6、具有挂起状态的进程状态及其转换p39 7、进程控制块及其作用进程数据块是一种数据结构,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 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使在一个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 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能够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 8、进程之间的两种制约关系直接相互制约关系、间接相互制约关系 9、临界资源是指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10、临界区是指每次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11、同步机构应遵循的规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2、利用信号量实现前驱关系p55/ppt 13、经典同步算法p58/ppt 14、进程通信的类型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通信系统 15、线程的定义是一种比进程更小,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用来提高系统内

操作系统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 1.说明分布式系统相对于集中式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什么? 答:相对于集中式系统,分布式系统的优点:1)从经济上,微处理机提供了比大型主机更好的性能价格比;2)从速度上,分布式系统总的计算能力比单个大型主机更强;3)从分布上,具有固定的分布性,一些应用涉及到空间上分散的机器;4)从可靠性上,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如果一个极强崩溃,整个系统还可以继续运行;5)从前景上,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计算能力可以逐渐有所增加。 分布式系统的缺点:1)软件问题,目前分布式操作系统开发的软件太少;2)通信网络问题,一旦一个系统依赖网络,那么网络的信息丢失或饱和将会抵消我们通过建立分布式系统所获得的大部分优势;3)安全问题,数据的易于共享也容易造成对保密数据的访问。 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分布式系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足,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个人计算机的存在和人们共同工作于信息共享的需要,这种信息共享必须是以一种方便的形式进行。而不受地理或人员,数据以及机器的物理分布的影响 2.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叫多处理机系统,不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为多计算机系统。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所有CPU共享统一的虚拟地址空间,在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计算机有它自己的存储器。 多处理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基于总线的多处理机系统包含多个连接到一条公共总线的CPU以及一个存储器模块。基于交换的多处理机系统是把存储器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通过纵横式交换器将这些存储器模块连接到CPU上。 多计算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系统。在基于总线的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CPU都与他自身的存储器直接相连,处理器通过快速以太网这样的共享多重访问网络彼此相连。在基于交换的多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器之间消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路由,而不是想基于总线的系统中那样通过广播来发送。 3.真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必须有一个单一的、全局的进程间通信机制。进程管理必须处处相同。文件系统相同。使用相同的系统调用接口。 4.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包括哪几个方面,并解释透明性问题对系统和用户的重要性。 答: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透明性是指它呈现给用户或应用程序时,就好像是一个单独是计算机系统。 具体说来,就是隐藏了多个计算机的处理过程,资源的物理分布。 具体类型:

计算机操作系统大题整理教学内容

计算机操作系统大题 整理

四、应用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在一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一组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见下表所示。 作业提交时间运行时间 1 8.0 1.0 2 8.5 0.5 3 9.0 0.2 4 9.1 0.1 计算以下二种作业调度算法的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2.考虑某个系统在某时刻的状态如下表所示。 Allocation Max Available ABCDABCD1520 P0 00120012 P1 10001750 P2 13542356 P3 00140656 使用银行家算法回答下面的问题: (1)求Need矩阵。 (2)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安全,请给出一个安全序列。 (3)如果进程P1发来一个请求(0,4,2,0),这个请求能否立刻被满足?如安全,请给出一个安全序列。 (2) 安全,安全序例为:P0,P2,P1,P3……(3分) (3)能立刻被满足,满足的安全序列为: P0,P2,P1,P3……(3分)3.桌子上有一只盘子,每次只能向其中放入一只水果。爸爸专向盘子中放苹果,妈妈专向盘子中放桔子,儿子专等吃盘子中的桔子,女儿专等吃盘子中的苹果。只有盘子为空时,爸爸或妈妈就可向盘子中放一只水果;仅当盘子中有自己需要的水果时,儿子或女儿可以从盘子中取出。用信号量机制解决该问题。 答:在本题中,应设置三个信号量S、So、Sa,信号量S表示盘子是否为空,其初值为l; 信号量So表示盘中是否有桔子,其初值为0;信号量Sa表示盘中是否有苹果,其初值为0。(2分) father(){ 。while(1) { 。P(S); 。放苹果。V(Sa); 。} } 。mather(){。while(1) { 。P(S); 。放苹果。V(So);。} } 。son(){ 。while(1) { 。P(So); 。从盘中取出桔子; 。V(S); 。吃桔 子; 。}。} 。daughter(){ 。while(1) { 。P(Sa); 。从盘中取出苹果; 。 V(S); 。吃苹果; 。}。} 4.设某计算机的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均为64KB,按字节编址。若某进程最多需要6页数据存储空间,页的大小为1KB,操作系统采用固定分配局部置换策略为此进程分配4个页框,在时刻260前的该进程访问情况见下表。 页号页框号装入时间访问位 071301 142301 222001 391601 当该进程执行到时刻260时,要访问逻辑地址为17CAH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是多少? (2)若采用先进先出(FIFO)置换算法,该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3)若采用时钟(Clock)置换算法,当前指针指向2号页框。该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答:(1) 17CAH=0001 0111 1100 1010B,且页的大小为1KB,故页号为000101B=5…(2分) (2)采用FIFO置换算法,与最早调入的页面即0号页面置换,其所在的页框号为7,于是对应的物理地址为:0001 1111 1100 1010B=1FCAH…(3分) (3)采用Clock置换算法,首先从当前位置(2号页框)开始顺时针寻找访问位为0的页面,当指针指向的页面的访问位为1时,就把该访问位清“0”,指针遍历一周后,回到2号页框,此时2号页框的访问位为0,置换该页框的页面,于是对应的物理地址为:0000 1011 1100 1010B=0BCAH。(3分) 5.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的方式组织文件的数据存放,假定在文件的i_node 中设有13个地址项,其中直接索引10项,一次间接索引1项,二次间接索引1项,三次间接索引1项。数据块的大小为4KB,磁盘地址用4个字节表示,这个文件系统允许的最大文件长度是多少? 答: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10×4KB=40KB (2分) 一次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1K×4KB=4MB (2分) 二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1K×1K×4KB=4GB (2 三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1K×1K×1K×4KB =4TB 一个文件最大=40KB+4MB+4GB+4TB (1分) 四、应用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在一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一组作业的提交时间和 运行时间见下表所示。 计算以下二种作业调度算法的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 均带权周转时间W。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 法。 答:1.(1)FCFS调度的情况如下表: T=(1.0+1.0+0.7+0.7)/4=0.85 (2分) W=(1.0+2.0+3.5+7.0)/4=3.375 (2分) (2)SJF调度的情况如下表: T=(1.0+1.3+0.2+0.2)/4=0.675 (2分) W=(1.0+2.0+3.5+7.0)/4=1.65 (2分) 2.桌上有一空盘,允许存放一只水果。爸爸可向盘 中放苹果,也可向盘中放桔子,儿子专等吃盘中的 桔子,女儿专等吃盘中的苹果。规定当盘空时一次 只能放一只水果供吃者取 用,请用P、V原语实现爸爸、儿子、女儿三个并 发进程的同步。 答:在本题中,应设置三个信号量S、So、Sa,信 号量S表示盘子是否为空,其初值为l;信号量So 表示盘中是否有桔子,其初值为0;信号量Sa表示 盘中是否有苹果,其初值为0。 father(){ 。while(1) { 。P(S); 。将水果放入盘 中; 。if(放入的是桔子)V(So); 。 else V(Sa);。}。 } 。son(){。while(1) { 。P(So); 。 从盘中取出桔子; 。V(S); 。吃桔子; 。}。} 。 daughter(){ 。while(1) { 。P(Sa); 。从盘中取出苹 果; V(S); 。吃苹果; 。}。} (2分) 若干个等待访问磁盘者依次要访问的磁道为20, 44,40,4,80,12,76,假设每移动一个磁道需要 3ms时间,移动臂当前位于40号磁道,请按下列算 法分别计算为完成上述各次访问总共花费的寻道时 间。(1)先来先服务算法;(2)最短寻道时间优 先算法。 答:先来先服务算法: 访问序列:20,44,40,4,80,12,76 访问时间 = (20+24+4+36+76+68+64*3ms=876ms 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 访问序列:40,44,20,12,4,76,80 访问时间 =(0+4+24+8+8+72+4)*3ms=360ms 4.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的方式组织文件的数据 存放,假定在文件的i_node 中设有13个地址项, 其中直接索引10项,一次间接索引1项,二次间接 索引1项,三次间接索引1项。数据块的大小为 2K,磁盘地址用4个字节表示。 问:这个文件系统允许的最大文件长度是多少? 答.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10×2KB=20KB (2分) 一次间接索引对应盘块大小=512×2KB=1MB (2分) 二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512×512× 2KB=512MB (2分) 三次间接索引应盘块大小=512×512×512× 2KB =256GB (1分) 一个文件最大=20KB+1MB+512MB+256GB (1分) 5.某进程已分配到4个页框,如下表所示。当进程 访问第4页时,产生缺页中断。请分别用FIFO、 LRU和改进的CLOCK算法,决定缺页中断服务程 序选择换出的页面。 答.FIFO 换出进入内存时间最久的页面,装入时 间20最久,故第3页换出。(2分) LRU 最近最长时间未用的页,第1页最近被访 问时间最久,故第1页换出。(3分) 改进的CLOCK 表中第1页的访问位为0,和修改 位都为0,故第1页换出。(3分) 四、解答题(共20分)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共8分) 答: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 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 (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3分)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 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以及用户接口管理。(5分) 2.操作系统中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什么 叫虚拟存储器?(共8分) 答: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内存分配,地址映 射,内存保护,内存扩充。(4分)虚拟存储器是用户 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存储空间,在这种计算机 系统中虚地址被映象成实地址。或者:简单地说, 虚拟存储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假想的特大存 储器。 3.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共4分) 答:文件的逻辑组织——用户对文件的观察和使用是从自身处理文件中数 据时采用的组织方式来看待文件组织形式。这种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见到的 文件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组织。文件的物理组织——文件在存储设备 上的存储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组织。 五、应用题(共20分) 1.(8分)某分时系统的进程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状态变化。 试问:(1)你认为该系统采用的是哪一种进程调度算法? (2)写出图中所示的每一个状态变化的原因(从①到⑥)。 解:(1)该分时系统采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是时间片轮转法。(2分) (2)状态变化的原因如下: ①进程被选中,变成运行态;②时间片到,运行的进程排入就绪队列尾 部;③运行的进程启动打印机,等待打印;④打印工作结束,阻塞的进程 排入就绪队列尾部;⑤等待磁盘读文件工作;⑥磁盘传输信息结束,阻塞 的进程排入就绪队列尾部。 2.(12分)在一个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4、 3、2、1、 4、3、 5、4、3、2、1、5,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分别为 3、4时,试计算采用下述页面淘汰算法时的缺页次数(假设开始执行时主 存中没有页面),并比较所得结果。 (1)最佳置换法(OPT)(2)先进先出法 (FIFO) 解:(1)根据所给页面走向,使用最佳页面置换算法时,页面置换情况如 下: 因此,缺页次数为7;(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因此,缺页次数为6。(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可以降低缺页次 数。 (2)根据所给页面走向,使用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时,页面置换情况如 下: 因此,缺页次数为9。(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因此,缺页次数为10。(计算过程1分,结果正确1分,共2分)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对先进先出算法而言,增加分配给作业的内存块数 反而出现缺页次数增加的异常现象。(2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 理和用户接口管理。 2.进程由程序、相关的数据段、PCB(或进程控制块)组成。 3、对于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从可靠性上看实时系统更强;若从交互性 来看分时系统更强。 4、产生死锁的原因主要是竞争资源和进程间推进次序非法。 5、一台计算机有10台磁带机被m个进程竞争,每个进程最多需要三台磁 带机,那么m为≤4时,系统没有死锁的危险。 6、实现SPOOL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辟出称为输入井和输出井的专门区 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 7、虚拟存储器具有的主要特征为多次性、对换性和虚拟性。 8、按用途可以把文件分为系统文件、用户文件和库文件三类。 为文件分配外存空间时,常用的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链接分配、索引分 配三类 1.通常所说操作系统的四大模块是指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 理、文件管理。 2.进程实体是由进程控制块(PCB),程序段和数据段这三部分组成。 3.文件系统中,空闲存储空间的管理方法有空闲表法和空闲链表法、位 示图和成组链接法。 4.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8,当前s的值为-6,则表示有6个等 待进程。 5.产生死锁的原因是竞争资源、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6.目前常用的外存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连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三种。 7.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方式,未使用快表,CPU每存取一次数据访问内存 次数是2次。 8.一个文件系统中,其FCB占64B,一个盘块大小为1KB,采用一级目 录,假定文件目录中有3200个目录项,则查找一个文件平均需要100次访 问磁盘。 1.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是阻塞状态、就绪状态、执行状态。 2.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连续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链接条件 和环路等待条件。 3.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6,当前s的值为-5,则表示有5个等 待进程。 4.目前常用的外存分配方法有连续分配、链接分配和索引分配三种。 5.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式,未配置快表,CPU每存取一次数据访问内存 次数是2次。 6.一个文件系统中,其FCB占64B,一个盘块大小为1KB,采用一级目 录,假定文件目录中有3200个目录项,则查找一个文件平均需要100次访 问磁盘。 7.实现SPOOLing系统时必须在磁盘上开辟出称为输入井和输出井的专门 区域,以存放作业信息和作业执行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2.如果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 (就绪进程数越多) 则响应时间 越长。 3.在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采用 (页表) 实现地址变换。 4.当已有进程进入临界区时,其他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以 保证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这是下列(忙则等待)同步机制准则。 5.定义:作业的周转时间=作业的完成时间-作业到达时间。现有三个 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计算时间均为1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机上按 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3小时) 6.位示图法可用于(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内存空闲块的分配和回收) 7.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就绪→阻塞) 8.在一个可变式分区管理中,最坏适应分配算法宜将空闲区表中的空闲 区按(地址递减)的次序排列。 9.用V操作唤醒一个等待进行程时,被唤醒进程的状态转换为(就绪) 10.使用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这是由设备管理的 (设备独立性)功能实现的 11.假设磁头当前位于第105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现有 一个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35,45,12,68,110,180,170,195,采用 SCAN调度(电梯调度)算法得到的磁道访问序列是。(110,170,180, 195,68,45,35,12) 12.以下(管程)技术是操作系统中用来解决进程同步的。 13.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等操作是由(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的。 14.单处理机系统中,可并行的是(II、III 和 IV) I 进程与进程 II 处理 机与设备 III 处理机与通道 IV 设备与设备 15.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优先级法) 16.死锁的预防采取措施是(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17. 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 调度,这种调度算法是指(先来先服务法) 18.某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其主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 空),采用最佳适配(Best Fit)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 15MB,分配30MB,释放15MB,分配6MB,此时主存中最大空闲分区 的大小是(15MB) 19.设有四个进程共享一个资源,如果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该资源,则 用P、V 操作管理信号量时S的可能取值是(1,0,-1,-2,-3)。 20. 目录文件存放的信息是(所有子目录文件和数据文件的FCB) 1.(网络操作系统)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2.不是分时系统基本特征的是 (实时性) 3.操作系统分配资源以(进程)为基本单位。 4.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 5.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 (代码) 6.在页式管理中,页表的始址存放在 (寄存器中) 7.在以下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适用于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是 (单一连续分 配) 8.(单一连续分配)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9.在进程状态转换时,下列哪一种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 (等待态·运行态) 10.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时间片用完) 精品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