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教学内容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学法、懂法、守法

教学内容

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2、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内容。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远离犯罪。

知识技能

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进行预防。

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

一、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无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

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1999年6月2 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 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1、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3.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4、针对案例相互交流

例: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案例,分组讨论并总结,最后每组推选一人发表意见。

5、教师总结: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教师寄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

四、布置作业

大家就本节课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感想,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等。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2014年3月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一、课题: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三、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4.对偷盗行为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①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四年级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 教案 红柳沟镇学区 赵炳会

第一课做守法的小公民 教学目的: 使学生懂得:法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法律面全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人人要遵守法律,无论谁违法都要依法追究责任,生活处处离不开法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法律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难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过程: (一)、法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1、法的含义 2、法的种类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是谁违反了法律都要依法追究 (三)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违反了法律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人人都要守法 实施依法治国的方针,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教学反思: 第2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了解宪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最高准则。 教学重难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学生接触宪法知识不多,且有些概念不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和社会最根本的问题。 3、宪法是国家一切立法活动的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宪法 5、确认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协商制度。(政体) 三、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38901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 教案 2014.9 教师:刘文珊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 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 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 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六年级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时间:2018年5月16日 活动地点:六年级班教室 活动主题:遵纪守法,预防青少年犯罪参加人数:21人 活动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活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活动过程: 一、导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 2 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法律知识检测 判断题 (1)保护在学校中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只是学校的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表明我国用专门法律保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法制教育备课资料 班级:四年级 班主任:胥海清 2014年秋季

平昌县元沱小学四年级 1 班法制教育备课资料 第 1 周时间: 201 4 年 9 月 3 日教师:胥海清 一、本周主题: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 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 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 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 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刑法 (一)范罪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犯罪的构成和什么叫犯罪; 2.知道犯罪的两种形式;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犯罪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犯罪形式中的第二种形式不作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安静的课堂、井然有序的校园,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2.校门口接送低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在校门口的两侧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等学生?又是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3.我校门口的马路上,有横过马路的斑马线,学生为什么要走他呢? 过渡学校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的井然的秩序;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法律的作用这么大,我们要多学习一些法律,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很好的遵守法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宪法中的刑法。 二、学习刑法; (一)、犯罪的构成

指行为人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必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行为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1)作为用积极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2)不作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具有履行这种义务的能力,而有意识的不实施该种行为,从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例如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不作为违反的是刑法的命令性规范,即当为而不为。比如,负有扶养义务的行为人对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而情节恶劣的,就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刑法中的由不作为的行为形式实现的犯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遗弃罪等;一种是既可以由作为实现,也可以由不作为实现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不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故意杀人罪、决水罪等。 3.犯罪主体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是主体 (1)必须是实施犯罪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但主要是自然人)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教育内容: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无限,对没趣的法律条文 的理解比较通俗,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留意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优良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 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 1、(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

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 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 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 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 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 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 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 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 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 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剧烈的震撼,他们会感 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新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义井小学 栗慧蓉

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法律素质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教学目标: 1、通过法制教育,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确保普法任务。 2、增强学生辨别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我防范能力。 课程要求: 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普及法律基木常识。增强学生的爱国 主义意识。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国家与法的相关知识。 难点:义务教育法的相关知识。 课程实施设想: 1、通过思品课、法律常识课、法制专题讲座,向学生进行系统的,针对性法制教育。 2、通过墙报、宣传橱窗、图片展览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 1、组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辩论等教育活动。 2、挖掘法制教育要素,自然而有机地将法制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评价方法设计: 将现有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争做规范学生,创规范班级。 课题:我也是名小公民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2、使学生知道公民必须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3、知道小学生要当好国家的小主人,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 知道公民必须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情境导入观察导入:森林而积缩小,全不气候变暖,物种迅速 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人类要快快重视环境问题,保护这唯一的地球, 避免无可挽回的灾难。(电脑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 容易破碎了!〃)同学们,这是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时发出的感叹。你 们又有怎样的感叹呢说说你的心理话。向同学们介绍你收集的资料并谈谈 你的感受。1、观察教室四周的资料。 2、展示介绍:出示收集的有关资料,上讲台进行讲解,大胆发表自己的 感受。通过设置情境和收集的材料展示,引发学习兴趣和思考。交流收集 的环境调查资料。我们怎么办? 二、小组交流: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我们是不是公民? 2我国的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找生回答。 三、出示小博士: 学生读小博士的话: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国宪法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同学们年纪虽小, 但也都是我国的公民。 《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 由、受教育权等各项权利与自由,其中与同学最密切相关的是受教育的权 利和义务。 四、我们参与: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第1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板书:第3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本课时力求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通过人物在不同环境的角色转变,让学生接受“公民”这一特殊的身份,结合课文案例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实例,学会运用。 二、课前准备 1.教师本人生活照一张; 2.查一查,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并制作资料卡。 二、教学过程 (一)角色转换,理解“公民”概念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从一张照片开始。 出示:教师本人生活照 师:你们认识他吗在课堂上他是老师,你们是------你知道,在家中,他还担任什么角色 学生交流:爸爸儿子弟弟 师:以后,还会成为什么角色呢 学生交流:爷爷曾祖父 2.师:从出生到学生到成年人到老年人,我有一个身份永远不会变。这个身份,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大家都共同拥有,知道是什么吗

------公民 请选择: A.满18周岁后 B.出生的那一刻学生选择 出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我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宣言”。 3.板书课题:我是共和国的公民自豪的齐读。 (二)案例分析,了解公民基本权利 我们都是幸运的,一出生就获得了爸爸妈妈的爱!而一个刚出生的小公民,却没有那么幸运。让我们来看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出示:1. 1997年5月,江西省兴国县凤凰村一户人家生下一个女孩,取名谢志英。小志英出生前两个月,父亲谢秋生搭乘摩托车外出时,与一辆汽车相撞,跌入十几米外一座正在施工的水井中,溺水身亡。母亲肖启凤悲痛万分,小志英的出生又使日子更加穷困。为了将来的生活,肖启凤把架车员王国元、水井所有方蕉坑林场以及水井施工者塔下村村民小组告上法庭,要求他们作出赔偿。女儿谢志英作为原告之一,成为全国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原告。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认为:谢志英既然已经出生了,她就应该具有作为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这种权利始于公民的出生,终于公民的死亡,因此,承认了小志英的诉讼权利。 1997年6月19兴国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小志英获得8640无抚养费。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 第一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

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四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1) 旷课、夜不归宿; (2) 带管制道具; (3)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 强行向他人索要 财物; (5) 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 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 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 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 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 为的进一步发展 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 犯罪事实。 4. 针对案例相互交流 例: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 案 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 神出 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 组成。 这些人有的从& 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但又 得不到及时的 教 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案例,分组讨论并总结,最后教 学 过

每组推选一人发表意见。 5. 教师总结: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 良好 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 防微杜渐的 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的关键环节。 三、 教师寄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观、 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 接班人。《小学生日 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 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 要做到:自尊自 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 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 守公德。将来 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 用的好公民。 四、 布置作业 大家就本节课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 感想,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 青少年 等。 教 学 过

法治教育教案

法治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法律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宪法》、《刑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法律。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法律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法律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通过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环境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主动接受好的成长环境,第一,要交朋友慎重,拒绝不良交往,第二,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上网吧、电子游戏厅,远离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 师:同学们,都看过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吧,孙悟空触犯天条有什么后果吗? 生:孙悟空被压在巨石下面,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当引导) 师:动画中的人物触犯天条会受到惩罚,那么,如果人做了扰乱社会秩序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呢?? 生:被警察带走…… 师出示课件:关于人们触犯法律的后果的图片,引出什么是法?学生讨论和交流。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培养法律意识

师: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告诉我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是一种生活的标尺。你对法律有什么了解吗?(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法律的材料) 生:宪法民商法行政法刑法等。 师出示课件重点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诉讼法(规范诉讼活动),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 师:你们都是未成年人,你们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师出示课件:主要有: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家庭法》《收养法》《民法》《刑法》等。 师:你们认为未成年人不应该有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各组学生讨论完毕后汇报。 师出示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生对照并自查自纠。 师:你们知道哪些犯罪行为和特征? 教师列举犯罪的特征和犯罪后的惩罚以此来警示学生预防犯罪行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师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如何遵守法律。 师总结学生汇报:第一,育爱心;第二,勤学习;第三,拘小节;第四,抗诱惑;第五,慎交友。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课: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教学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 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 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

2017秋季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六年级上学期安全法制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安全法制教案

第1课遵守校规校纪,杜绝校园欺凌学习目标: 1.使学生明白校内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在校内应注意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2.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3.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 4.使学生明白在学校我里参加游戏、运动、劳动等活动也会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要防止危险的发生。懂得课间活动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学习重点: 使学生生知道校内活动守秩序应该怎样做。 学习难点: 为什么校内活动要守秩序。 学习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可请学生举手,让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哪些事在楼梯上是不能做的。)(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2.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同桌互相说说:你还知道课间活动应注意

些什么吗? 课间活动的时间短,全校同学同时活动,人很多,因此,大家都要守秩序。按顺序走出教室是课间活动守秩序的第一个要求。 (三)总结: 学校安排在两节课之间休息是想让同学们休息一下,上上厕所、喝点儿水;也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换换脑筋,以便下一节课能精神饱满地学习。大课间设置的目的是让同学能一天有足够的活动时间。校内安全不容忽视,希望每个同学今后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第2课食品安全真重要,小摊食品莫贪吃学习目标: 1.知道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相关知识。 2.了解在学校注意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 学习过程: 一、请同学们汇报对学校周围小摊进行实际调查的结果。 老师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炸火腿肠等的桌子又黑又脏,食用油反复高温沸腾,产生致癌物质。2.制棉花糖的机器都是污垢,还不时会有脏东西掉进去,卖主自身也很脏,根本不讲卫生。3.袋装食品没有明确的产地、商标,有的已过保质期。 老师小结: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调查得很全面,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这样的食品我们同学吃了能不生病吗? 二、下面我们来看视频:爱吃零食的他。 主要内容:上课时,一个男生突然肚子痛,送到医务室。经校医诊断是得了急性肠胃炎。经过了解,他早上上学时吃了小摊上的油炸鸡腿。 全班讨论:1.这位男生得的是什么病? 2.他为什么会生病? 老师归纳:学校规定不能到小摊上去买零食吃,可有的同学偷偷地去买,不听老师的劝告,刚才的这位男生就是因为吃了小摊不卫生的食品而生病的。那么究竟什么的食品才是安全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己从大超市买的食品和我手里的小摊上的食品进行比较,看看安全的食品必须有哪些标识。

法制教育教案四年级

法制教育教案四年级 法制教育教案四年级范文推荐,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可以借鉴的哈。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选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选 篇一小学法制课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

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

五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大水小学谢杰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计算方法。 5、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2)《xx垃圾管理办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

(二)计算:268÷4224÷4256÷6345÷15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重点说一说224÷4怎样算。 3、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20表示什么?24表示什么? 二、教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暑假期间,老师也参加了清晨健身行列。在广场老师四天跑了22.4千米的路程。你能算一算老师每天跑多少远吗?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出示: 《全民健身条例》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 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 (5)教师点拨。

小学二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二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1、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方法: 事例引入,激发兴趣。抓住重点环节,深入领悟。问题讨论,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 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1、当你独自一人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你该不该开门呢? 2、路上,如果有陌生人尾随你,你该怎样办呢? 3、当陌生人送你连环画,说是送礼物时,你该怎样做? 4、一个人自己回家,开门如发现屋内凌乱,或有味异时,你应该怎样做? 5、当你一人在家,有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去单位,你去不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