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一、体制类型

按照当前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根据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与政府和社会其

他组织的关系等方面的区别,可以将目前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分为五大类。(一)国有国营体制。

国有国营型盛行于社会主义世界。在奉行这种体制的国家,电视台、电波频道被视为国家

财产,广电从业人员是国家干部,广电台是执政党、政府重要的宣传机构,并被置于执政

党的严格管理之下。广电传播与政府、执政党的高度一致。前苏联是国营体制传播制度的

代表,这一传播制度主要有如下特点: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公有财产,不允许私

人占有;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该满足广大群众的愿

望与需求;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在国营体制下,媒介的

资金来源多是政府,政党的拨款或资助,一般不做广告或少有广告,不受控于商业利益媒介,自觉地站在政府或政党立场上。其核心使命就是使政府或政党的政策、政令能够“上

情下达”。媒介在受众心中有很大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来自其身后的政党权威。

国有国营型体制下的媒体制作的节目品位高,严肃,少或无刺激性内容;广电传播配合政

治动动、经济建设的展开,使媒介的社会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形成民主讨论的政治气氛;党委、政府对广电传播的管理过于严格,使广电从业人

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作用;过分重视政治宣传与政治功能,忽略其他功能;内容过

分严肃,削弱了广电的社会作用。总结如下:

1、代表国家或媒体: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少数发达国家的国营台。

2、体制主要特点:(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2)政府将其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直接领

导和管理;(3)媒体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活动受政府监督;(4)媒体运作经费大

多由国家拨款。

3、主要优势:(1)便于国家实施统一管理,有计划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2)合理安

排各台设置,协调互补;(3)使广播业务更符合国家需要,从而使社会效益得到保证。

4、主要劣势:(1)广播事业受政治干预多,业务侧重于对政府、领导负责,忽视对受众

多样化需求的满足;(2)行政化管理,高度集中,缺少激励机制,缺乏活力。

(二)国有公营体制。

1、代表国家或媒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台,如西欧的BBC、日本的NHK。

2、体制主要特点:(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2)电台保持相对独立性,实行企业化

管理和运作;(3)媒体领导者是该媒体的董事会,其成员由政府提名、国家元首批准;(4)媒体受到政府规范和监督,具体业务由电台自主决定;(5)媒体运作经费来自受众

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款,辅之以广告收入。

3、主要优势:(1)便于国家宏观调控,使广播业务符合国家整体需要;(2)媒体具有

相对的独立性,避免了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运作有活力;(3)董事会成员来自社会各界,有利于实现媒体的社会化管理;(4)收入来源以视听费为主,一方面使媒体经营运作有财政上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媒体始终受到受众监督,为受众服务意识强。

4、主要劣势:(1)由于国家介入媒体组织管理,媒体运作仍会或多或少有“行政化”倾向;(2)由于受到政府保护,财政来源有保障,因此媒体容易在社会上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不利于自身的改进,经营活力也会减小。

(三)社会公营体制。

1、代表国家或媒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公共台,如德国的公共广播。

2、体制主要特点:(1)国家对媒体进行宏观调控管理;(2)媒体一般是独立的法人单位;(3)广播事业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独立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5)资金来源多元化。

3、主要优势:(1)媒体不受政府、政党的直接干预,能较好地体现创办者的独立意愿;(2)媒体不受商业集团控制,更注重社会效益,有利于提高节目品位;(3)一定程度上

同时避免了纯国营和纯私营体制的缺陷。

4、主要劣势:(1)媒体实际上难以真正保持独立性;(2)媒体经营运作缺乏有力的经

济后盾,易出现财政危机。

(四)私有私营体制(民有民营制)。

这是传统的所谓最自由的一种广电制度。在这种体制下,广电事业向民间开放,允许民间

自由经营、自由转让。除负责频道的分配、秩序的维持外,政府对于广电传播不加任何干预。广电以赢利为目的,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广告收入。以美国为代表的私营传播制度与

公营体制截然不同,其主要特点是媒体为私人所有,广告收入是支持媒体运作的主要来源。美国大多数广播组织都是由私人拥有并以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的观点占据

主导地位——观众是一个市场,媒介信息的目标是那些有明确社会经济特征的潜在消费者

的集合体。电视的首要目标是制作一些能吸引广告商目标顾客的节目,在美国,广告商是“高贵的宾客”,作为母公司的巨型财团的利益通常广涉电器、军工、娱乐等多种行业对

本集团其他行业的报道不可避免地会对其构成利益增值,新闻媒体成为财团自身的广告牌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媒体本身就是财团。这种体制的直接后果是,新闻的目的和经典定义

产生了错位,新闻商品化越来越多地追踪观众的兴趣。

民营体制下,媒介为讨好广告主取悦受众而形成了“逐利”、“媚俗”的形象,同时“中立”也是它们重要的一个形象特征,民营媒体没有接受公共资金资助,除了遵守相应的法

规外,不必像接受资助的媒介组织那样来回应政治力量。因此在形象上表现出更多的自由性,容易树立“客观中立”的形象,“与政治保持距离、与受众紧密联系、以商业利润最

大化为目标”通常是私营体制下媒介组织的处世方式,于是“逐利、媚俗、中立”就成了

民营体制下媒介形象的传神描述。

1、代表国家或媒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私立台,如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NBC、CBS。

2、体制主要特点:(1)媒体资本为私人所有;(2)媒体在法律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行

决定业务方针;(3)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进行宏观调控,不加行政和经济干涉;(4)媒体

通常以营利为目的,采取商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

3、主要优势:(1)媒体不受政府干预,可以千方百计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要;(2)媒

体在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善于在激烈竞争中改善经营管理、更新技术。(3)媒体自主运作的空间大,有利于形成激励机制,使媒体动力、活力十足。

4、主要劣势:(1)媒体以营利为目的,为追求经济利益常常忽视社会效益;(2)一味

迎合受众需求,“惺、星、性”现象严重;(3)以广告收入为经济命脉,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上容易受广告商、赞助商牵制。

(五)公私合营体制(公商并营)。

公商并营是西方自由主义国家广电体制的一个主要类型。为国家所有但由公司在社会各界

参与下自主经营的电台、电视台。主要特点是:资产为国家所有,但电台、电视台保持相

对独立性,作为“特殊法人”存在,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根据法律规定,组成董事会

或管理委员会进行领导管理,其成员有较广泛的社会代表性;政府依法加以规范和监督,

但具体业务由电台电视台自主进行;经费来自受众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款,有的辅以广

告收入。公商并营的媒介具有“政党喉舌”与“商人逐利”相结合的双面形象,我国现阶

段媒介制度具有独特的混合性特征:一方面,我国新闻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

功能,我国新闻事业大多采用企业化经营的方式参与市场活动,媒介产品不但要符合它的

政治属性,还要能获得经济回报。这种混合特质的媒介制度,决定了媒介组织的“二元特性”,一方面,媒介作为政党资源、国家资源,天生拥有政治权威;同时,媒介为了在市

场情境下更好地生存、发展,又受制于向往“经济利益”的内心驱动。媒介产品因此带有“政治”与“商业”的双重气息。“财政拨款”与“广告收入”成为这种混合传播制度下

媒介组织的双重收入,媒介一方面可以用国家及政党赋予的这种“权威性”获取资源(特

别是体制内媒介),一方面又可以借助市场力量、广告收益实现经济利益增长。媒介的属

性与定位是混和的,既不完全屈从于市场利益,又不像国营、公营体制下的媒介组织那样

有清晰可界定的公益诉求,媒介因此而表现出一种“政党喉舌”与“逐利商人”相结合的

双面形象。如中央电视台,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政党属性,作为中国电视媒介的领军者,

向国内外受众树立了国家权威的媒介形象。在各项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总是能

够凭借独有的政治地位而获得最好的报道机会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其权威形象,而这些报道

也始终贯彻着“政治性”体现出党的领导;但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也呈现出“追逐利益”的形象特征,每年的广告、竞标,总是搞得轰轰烈烈“央视标王”的归属常常是一个时期

的热门话题。此外,央视众多节目采取短信参与赢利的形式,甚至给受众留下了“中央电

视台是中央短台”的逐利印象。

公商并营体制下,不仅可享有商业广电网络娱乐性的好处,同时也能发挥公营广电的教育

性功能。但是由于接收广电的排他性以及教育性节目不能与娱乐性节目竞争,以至于公营

广电难以维持其广大的观众,从而难以发挥公营广电的主导作用。

1、代表国家或媒体: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法国、德国的部分广播电台。

2、体制主要特点:(1)国家通常处于主导地位;(2)媒体既实行商业化经营,又受到

国家宏观控制和相关机构的制约。

3、主要优势:(1)国家可通过多种方式对电台进行调控制约,保证节目内容符合国家利益;(2)媒体实行自主经营,能重视受众需要,使节目贴近听众,争取高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

4、主要劣势:媒体经营运作也奉行商业化、市场化方针,可能会导致私有私营体制内容媚俗、受制于广告商等缺陷。

在以上五种体制中,国有国营、国有公营和社会公营的广播机构,通常被称为公共广播;私有私营、公私合营两种机构通常被称为商业广播。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这五种经营管理体制中,国有公营体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该体制是欧洲各国多年来在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方面奉行的标准模式,从而与美国广播电视业奉行的私有私营体制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两大模式。而我们这里研究的英国广播业正是国有公营体制的典范,因此,英国广播研究在世界广播事业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二、实况广播与录音剪辑的区别

(一)与报道对象的关系不同。实况广播:同步,播出时间与实际过程一致;录音剪辑:非同步,播出时间比实际过程短。

(二)音响利用情况不同。实况广播:量多,取舍余地较小,强弱可控制;录音剪辑:经过剪裁,较精炼。

(三)播出方式不同。实况广播:现场直播;录音剪辑:录音播出。

(四)时效性不同。实况广播:最强,与现场过程几乎不存在时间差;录音剪辑:录音播出。

(五)播出次数不同。实况广播:一次,重播则为“实况录音”形式;录音剪辑:可多次播出、重新剪辑。

框架理论地传播学解释

框架理论的传播学理解 本题目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讲解: PART Ⅰ: 框架的基本概念 框架的定义是什么? 1、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 , 1955),由高夫曼(Goffman , 1974)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2、对于Goffman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戏剧主义理论中的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家,他用戏剧性的比喻来分析人的行为。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关于框架如何而来,高夫曼认为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简单说来,框架是人们对世界进行主观思考和解释的一个结构 其来源是:过去的经验+社会文化意识影响 框架(Frame):指在某个特定时间用来理解社会境遇的一套特定的期望。 3、加姆桑(Gammson)在高夫曼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框架定义可分为两类:

界限:包含了取舍的的意思,代表了取材的范围 框架 架构:人们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 n & v. (这里可以把框架概念理解为一个名词和动词的复合体) 作为名词:就是形成了的框架(臧国仁,1999) 作为动词:是界限外部事实,并心理再造真实的框架过程 对于作为动词的框架,学者们对于它的具体机制作了许多的研究,并且有不同的说法:eg:基特林(Gitlin , 1980)认为是选择、强调和排除 恩特曼(Eentman)指出是选择与凸选 而台湾的钟蔚文与藏国仁认为是选择与重组等 PART Ⅱ:框架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 框架研究(framing research)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被有的学者称之为“研究媒介与民意关系的新典范”。20多年来,框架理论被广泛引用.

美国教育体系概况

美国教育体系概况 美国的教育制度,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那就是: (1)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2)初等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 (3)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 (4)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 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属于大学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保育学校 (nursery school)及幼儿园(kindergarden)、小学、初中 (junior high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美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结构上相互衔接,上下沟通。按照法律规定,美国公民不分男女、宗教信仰、民族、阶级,也不论居住地点和年龄,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生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这是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称为单轨制。 一、学前教育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种类繁多,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大致可以分为保育学校(招收3-5岁的儿童)与幼儿园(招收4-6岁儿童)两类。学前教育的宗旨在于:辅助家庭;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儿童在饮食起居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身体,发展体育技能,了解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学会一些读写算的基本常识,具有一定的表达情意、观察、尝试、思考和概括的能力,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身心准备。 二、初等教育

美国把5岁以后幼儿学前教育纳入公立小学系统,孩子凡到5岁一律强迫入学,5岁可进小学的预科班,6岁上小学1年级。美国初等教育的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的“视导和课程编制学会”曾把小学教育宗旨概括为六条,具有广泛影响。这六条是:(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4)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的民主生活价值观。 (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小学开设的课程一般有:语文(阅读、说话、拼写、书法),算术,社会(把历史、政治、社会学、心理学等科目综合在一起),科学(主要是自然常识),美术和应用艺术,音乐,体育,卫生和劳作等。美国小学德育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行为规范教育。 (2)道德教育。 (3)公民教育。 (4)纪律教育。当儿童入学时,校方就将学校的纪律和校规向儿童和家长交代清楚,以便保证课堂纪律和校园秩序。 三、中等教育 按照美国学制,中学主要有四年制、六年一贯制和三三制三种。美国的中学以综合中学为主体,兼施普通和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单独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比较 按照当前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根据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与政府和社

在以上五种体制中,国有国营、国有公营和社会公营的广播机构,通常被称为公共广播;私有私营、公私合营两种机构通常被称为商业广播。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这五种经营管理体制中,国有公营体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该体制是欧洲各国多年来在广播电视经营管理方面奉行的标准模式,从而与美国广播电视业奉行的私有私营体制形成鲜明对比,二者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两大模式。而我们这里研究的英国广播业正是国有公营体制的典范,因此,英国广播研究在世界广播事业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英国选择了公共服务广播, 而美国却确立了完全不同的商业广播。英国虽然在50年代引入了商业电视( 70年代引入商业广播)与公共台竞争, 但仍然以公共体制为主导。英国公共广播强调“服务”观念。 对于两国广播制度的起源, 学者们进行了分别的论述。斯坎内尔从文化角度分析了19世纪中后期在中产阶级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服务观念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兴起的公共广播事业, 强调的是历史文化对广播制度形成的作用。克里塞尔则认为频率资源的有限性对英国广播制度的制约, 强调的是技术的决定作用, 同时他也承认广播事业兴起之前的公共事业组织模式对广播事业的资鉴作用。麦克切斯尼从社会阶层对广播利益的不同期许及其矛盾的角度探讨了美国商业广播制度形成的决定因素。当本文作者对两个国家广播电视体制形成的原因做对比探讨时, 发现上述分析尚不足以解释它们之间差异的根源。作者认为, 把它们放在特殊的社会语境下加以观照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语境下, 商业力量和经济逻辑在形成美国广播制度中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这正是美国不同于英国的地方。在20年代的英国, 准商业化的英国广播公司还没有形成今天意义上的广告经营形式, 广播只是用来促销收音机的手段, 走不走靠广告作为经济来源的纯商业化路线, 对组成广播公司的电器制造商销售收音机获取利益并没有实质性影响。同时对广播电台经济收入的影响也不大, 因为电台一旦得到广告收入, 就意味着失去公共服务广播的身份和地位, 从而失去执照费和专利权税收入, 因为从理论上讲广告费和执照费是不可兼得的。甚至对广播电台来说, 执照费相对而言更稳定, 更有保障。而美国的情况却不一样, 在1934年通讯法颁布之前, NBC和CBS都在从事广告业务, 广播运营已经离不开广告支持, 广告已经成为广播网的经济基础。特别是在广播制度最终确立的大萧条期间, 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广播网得以生存的经济命脉。这就意味着, 如果一旦按照教育家、宗教领袖们设想的那样开办一定数量的具有公共性质的广播, 广播网就会失去部分宝贵的经济来源, 这是他们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所以他们通过游说活动力阻公共广播运动目标的实现。同时, 受大萧条打击的广告代理商、广告赞助商等也会蒙受经济损失, 前者将失去营利的主要途径, 后者将得不到扩大商家及其产品社会影响的机会。同样备受打击的好莱坞电影明星也在新兴的商业广播行业得到了再就业的岗位,获得了新的经济机会。政府也不愿意在大萧条时期把紧缺的资金用在广播事业上, 况且电台已经发现了维持生存的经营之道。所以, 经济利益因素决定了美国最终坚定地走上商业化广播的路径, 在英美广播制度差异的形成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是两者差异的主要根源。

美国的教育制度

美国的教育制度 在美国,人们普遍认识是,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受教育,人们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教育有助于塑造社会,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修养及减少犯罪率。同时,通过实施优质的高等教育,提高科研及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国家实力。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国,他的富强、文明、开放、创新科研能力及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那先进的教育制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美国教育制度的先进性。 首先,从教育行政体制来看;美国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责任,以州为主体承担主要责任,地方承担具体责任,联邦政府具有广泛的影响。 联邦教育行政:美国联邦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内阁级的联邦教育部,部下设14个职能机构。教育部还设有若干顾问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向教育部提供制定、实施、检评、修改有关教育计划决策的建议,并且每年要向部长和国会提交年度报告、总结和建议汇编。这种体制的好处是在给各州充分权力、保证有差别教育的同时,联邦教育局又对教育进行统筹规划,有力的保障了教育的持续发展。 州教育行政:州政府的教育责权来自于州宪法,也是来自于州立法机关和法院。它与联邦教育部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州教育委员会是州教育决策机关。它的职责是:对全州公立学校系统进行监督;依据有关法令确定州教育政策;在某些州还指派州教育专员,根据专员的推荐确定人员任免;批准由专员制定的预算;提供教育咨询服务和教育资料;就本州的教育问题向州长和立法机关提出建议等。 高等教育行政:原则上各州拥有领导和管理高等教育的职权。但由于各州高等学校的类型、性质和传统不同,决定了各州高等教育立法和州介入高等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决定了管理体制的多样化,从本州高校的实际出发,确立本州高校管理体制,不拘泥于某一种模式。二、从州立大学系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管理体制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管理 体制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管理体制 按照当前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根据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与政府和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等方面的区别,可以将目前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分为三大类。 体制类型代表国 家或媒 体 体制主要特点主要优势主要劣势 国有体制前苏联 等社会 主义国 家,发 展中国 家的国 营台 (1)媒体资产 为国家所有; (2)政府将其 作为国家事业 单位直接领导 和管理;(3) 媒体领导成员 由政府任命, 业务活动受政 府监督;(4) 媒体运作经费 大多由国家拨 款。 (1)便于国家 实施统一管 理,有计划地 安排人力物力 财力;(2)合 理安排各台设 置,协调互 补;(3)使广 播业务更符合 国家需要,从 而使社会效益 得到保证。 (1)广播事业 受政治干预多, 业务侧重于对政 府、领导负责, 忽视对受众多样 化需求的满足; (2)行政化管 理,高度集中, 缺少激励机制, 缺乏活力。 公共体制发达资 本主义 国家和 发展中 国家的 公共 台,如 西欧的 BBC、 日本的 NHK。 (1)媒体资产 为国家所有; (2)电台保持 相对独立性, 实行企业化管 理和运作; (3)媒体领导 者是该媒体的 董事会,其成 员由政府提 名、国家元首 批准;(4)媒 体受到政府规 范和监督,具 体业务由电台 自主决定; (5)媒体运作 (1)便于国家 宏观调控,使 广播业务符合 国家整体需 要;(2)媒体 具有相对的独 立性,避免了 政府过多的行 政干预,运作 有活力;(3) 董事会成员来 自社会各界, 有利于实现媒 体的社会化管 理;(4)收入 来源以视听费 为主,一方面 (1)由于国家 介入媒体组织管 理,媒体运作仍 会或多或少有 “行政化”倾 向;(2)由于 受到政府保护, 财政来源有保 障,因此媒体容 易在社会上处于 “垄断”地位, 缺乏竞争,不利 于自身的改进, 经营活力也会减 小。

世界广播发展史

世界广播电视史 一、广播事业的诞生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于是,这个日子被认 为是电报的诞生日。电报是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是广播的先驱。 在马可尼时代,人们只使用“无线电”(wireless)一词。在“泰坦尼克”号惨剧(1912年4月)发生后不久,“无线电”(radio)一词开始使用,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adius,是“射线” 的意思。“广播”(broadcasting)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4-1918年)开始使用。 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 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西屋电 气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利用美国总统竞选的大好时机,围绕选情通 报这一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定期广播。KDKA成为历 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 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第一个广告于1922年8月28日晚间播放,是昆斯堡公司促销 房产的10分钟广告,宣传纽约附近某乡村公寓的种种优越性。 英国于1922年12月开办了正式商营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法国和苏联于1922年,德国于1923年分别开办了广播。日本 于1925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办了广播电台。澳大利亚于1923年开办了广播。 1926年9月,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1月15日开始全国性联播。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 一个广播网,被NBC称为“红网”。 萨尔诺夫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1926年,在他担任美 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1940年,他又缔 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称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广播电视制造者联合会赞扬他为“美国电视之父”。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 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 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英文的“电视”名称来 自希腊语,是“远处”(tele)和“景象”(vision)两个部分的 结合。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一、框架理论的概念界定 框架是源于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美国学者高夫曼(Goffman)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后,再度被引入到大众传播领域,并成为其定性研究中的 一个重要观点。 戈夫曼:“框架就是个人将社会生活经验转变为主观认知是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所谓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所有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经验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框架能使我们确定、理解、归纳、指称事件和信息。因此,框架可被视为个人或组织(包括新闻媒介)对社会事件的主观解释和思考结构 一、心理学角度,认为框架是“心灵的内在结构”。“个体体验的事件和经历同已有的框架发生联系,从而被理解,这些已有的框架是固定的、隐含的。” 二、社会学角度,认为框架是“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 综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就形成了对于框架概念的两种理解:一类是指“界限”,可引申为对社会事件的规范,人们藉以观察客观现实,凡纳入框架的实景,都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中的部分;另一类则是指人们诠释社会现象的“架构”,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论外在世界的活动。 框架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事件如何被新闻媒介主观呈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受众如何主观地解读新闻报道。 二、框架与受众认知 现在传媒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生活在三种不同的现实中:客观现实,即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媒介现实,媒介所呈现出来的媒介世界;受众现实,即受众通过媒介对客观现实的认知。 受众在阅听新闻报道的时候,会依照过去的经验表现出一定的倾向,这就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并实现三种现实之间的转换。(从马航事件发生早期一系列假消息的发布辟谣发布再辟谣就可以看出,在重大灾害性事件面前,主流媒体应该运用及时、准确、全面的新闻框架对事情进行报道,这有利于受众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否则大道不通就为小道消息、谣言、流言提供了空间,产生更大的社会危机。) 怀疑性认知方式:第一步我碰到的是什么内容。 第二步信息完整吗?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 第三步信源是谁?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 第四步提供了什么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 第五步其他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 第六步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

美国教育体制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教育体系早在其建国时就初具规模,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逐步完美,美国的教育是先有教会和私立学校后有公立学校,故传统的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制和公私并举制。 美国立国时的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无权干涉各州的教育。1865年南北内战结束后美国开始感到设立中央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 1868年才在内政部中设教育总署,也只是管理很少的联邦教育经费,为各州的学校提供帮助和咨询,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立了联邦教育部。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和下属的地方学区委员会,与基层学区委员会仍然分别掌握各地的教育大政,发展计划,经费分拨等实权。但联邦政府由于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和1958年以来几部教育大法(如<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天才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等)的颁布实施,使中央政府的教育政策逐步渗透到州和地方,对全国施加有力的影响。 美国教育制度和大多数其它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不同点,是美国的教育为社会上每一个人而办,不是专为少数人而设。教育既以全民为对象,并涉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未来,故教育既是国家的大事,又是各州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的大事,大家都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到教育上,使形成教育多轨制,调动起多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办" 三全"(全民,全面,全程)教育,这是美国教育体制的最大特色。这比单纯靠政府出资(单轨制)办学,按计划经济规律去办教育有更高的效率和良好的效果。美国众多的社会团体(宗教,工会,企业)和教育团体(教育基金会,协会,研究会)对推动美国的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如天主教,卡内基,福特,洛克菲勒等基金会,以其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舆论来推动教育的各项实验,教改,科研及设立新专业,传播先进经验,提出教育宗旨与政策建议等,其影响力和潜能往往超过政府部门。 美国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是美国教育的国策,多元文化教育是使多民族移民融入美国主体文化的最大途径。" 归化主义" 是用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去压迫,消灭或混合别的文化。而" 多元文化主义" 则是把一国中的多种民族文化接受为特色的,独立的成份,在平等的基础上认同与互补。 美国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在美国人看来,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美国的法律规定儿童6-16岁必须入学。美国的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用税款兴办的免费教育,学生免费入学,除了设立一般学校的科目如数学、历史、语文外,还有缝纫、打字、无线电与汽车修理等科目。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个人未来的计划和才能,从许多科目中自行选修;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美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孩子的才能,不管它高或低到什么程度,同时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管理体制演示教学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管 理体制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世界广播电视三大管理体制 按照当前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根据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与政府和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等方面的区别,可以将目前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分为三大类。 体制类 型 代表国 家或媒 体 体制主要特点 主要优势 主要劣势 国有体 制 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 家,发 展中国家的国营台 (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2)政府将其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直接领导和管理;(3)媒体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活动受政府监督;(4)媒体运作经费大多由国家拨款。 (1)便于国家实施统一管理,有计划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2)合理安排各台设置,协调互补;(3)使广播业务更符合国家需要,从而使社会效益得到保证。 (1)广播事业受政治干预多,业务侧重于对政府、领导负责,忽视对受众多样化需求的满足;(2)行政化管理,高度集中,缺少激励机制,缺乏活力。 公共体 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台,如西欧的BBC 、日本的NHK 。 (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2)电台保持相对独立 性,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3)媒体领导者是该媒体的董事会,其成员由政府提名、国 家元首批准; (4)媒体受到政府规范和监督,具体业务由电台自主决定;(5)媒体运作经费来自受众 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款,辅之以广告收入。 (1)便于国家宏观调控,使广播业务符合国家整体需要;(2)媒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避免了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运作有活力;(3)董事会成员来自社会各界,有利于实现媒体的社会化管理;(4)收入来源以视听费为主,一方面使媒体经营运作有财政上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媒体始终受到受众监督,为受众服务意识强。 (1)由于国家介入媒体组织管理,媒体运作仍会或多或少有“行政化”倾向;(2)由于受到政府保护,财政来源有保障,因此媒体容易在社会上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不利于自身的改进,经营活力也会减小。 私营体 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私 立台, 如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 、 (1)媒体资本为私人所有;(2)媒体在法律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行决定业务方针;(3)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进行宏观调控,不加行政和经济干涉;(4)媒 (1)媒体不受政府干预,可以千方百计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要;(2)媒体在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善于在激烈竞争中改善经营管理、更新技术。(3)媒体自 (1)媒体以营利为目的,为追求经济利益常常忽视社会效益;(2)一味迎合受众需求, “惺、星、性”现象严重;(3)以广告收入为经济命脉,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上容易受

框架理论.

在传播学界,许多学者认为“框架”并不是一个发育完全的理论范式(Scheufele,1997),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相当模糊的、充满矛盾的概念,在新世纪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框架理论起源于两方面的研究:首先是社会学方面,Heider的归因理论和Goffman的框架分析认为,世界纷繁复杂,个体为了洞悉事物的因果关系,往往采用“主体框架”来认知世界。用Goffman(1974)的话来说,框架作为一种认知的结构,帮助个体去“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周遭的环境和信息。另一个方面是认知心理学,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和Kahneman、Tversky的预期理论认为,个体的判断和认知是在一个参考框架下进行的,而框架则是一套控制感性认识、逻辑评价或社会行为的标准、信仰或预期。这两种起源的区别在于,后者认为框架是“心灵的内在结构”,而前者则认为框架是“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Pan & Kosicki,1993)。 框架理论与传播学结合起来,强调框架就是选择事实的某些方面,使被选择的部分在传播文本(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中更为显著(Entman,1993)。也就是说,框架按照某种特定的规范和惯例,简化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实,有选择地迅速将其整合到新闻报道中,这个框架隐含在采写、编辑、组织等过程——当然,这是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框架理论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新闻生产角度,研究媒体框架如何被建构;其次是从媒体内容的角度来考察媒体框架是什么;最后是从效果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受众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即受众框架(陈阳,2007)。如何和框架理论的两个起源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前两个角度(新闻生产角度和媒体内容角度)是与社会学联系起来的,该方面研究往往站在一个批判的立场,比较典型的就是讨论新闻生产与权力的关系、媒体内容与社会偏见的关系;而效果研究的角度则与心理学结合,则往往处于相对保守的立场,关注的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基于研究选题的需要,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媒体内容这个方面,也就是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新闻文本的研究。框架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为新闻事件赋予意义”(Gamson,1987)。正如前面提到的,框架就是对新闻事件的选择、强调或排除,是某些信息在新闻文本中更加突出,从而影响受众对世界的感知,乃至态度。建构框架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选择和重组——选择就是一种“边界”,就像李普曼所说,新闻就像是探照灯射出的光束,光束之外的社会事实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框架确定了某种边界,边界之内的事实被强调,边界之外的事实则被“无视”。重组是建构框架另一种方法,它通过从新排列新闻素材的报道顺序并赋予新的含义,从而形成一套解释社会现象的内在结构或角度。但无论是采用选择还是重组,框架都是通过符号和修辞而建立起来的。因而,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些在新闻文本中构成特定框架的符号和修辞。 McCombs等人(1997)认为,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关系密切,是“议程设置的第二个层面”。该看法正确与否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但他们提出来的frame building和frame setting两个概念得到了其他学者的广泛认同。用这两个概念,结合Entman(1993)提出的四种框架类型①Problem definition②Causal interpretat ion③Moral uation④Treatment recommendation, Zhou & Moy(2007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对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关于“宝马案”的新闻报道和网络民意的内容分析研究)的模型: 这个模型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还必须根据选题的需要进行修改。从框架类型的方面来说,有学者在对美国和欧洲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五种新闻框架类型(Semetko & Valkenburg,2000)——①Conflict frame②Human interest frame③Economic consequences frame④Morality frame⑤Responsibility frame。结合上述模型和这个五种新闻框架类型,根据将要进行的、具体对新闻文本的内容分析,建立一种适用于该研究的模型,是我们下一步的讨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2. Pan, Z., & Kosicki, G. M. (199 3. Framing analysis: An approach to news discours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3. Scheufele, D. A. (1999. Framing as a theory of media effect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 Entman, R. M. (1993. Framing: 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美国广播电视体制特点

美国广播电视体制特点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美国广播电视体制特点 1. 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耍赢利就要争取广告客户;那些大的广告客户即大企业、大银行花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电视台的成败命运;那么,电视台必须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利益。 2. 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电视台把节目播给观众看,然后把观众卖给广告商”,这是美国电视台运作的基本规则。要争取广告,节目必须有相当的收视率;收视率越高,那么广告客户越多,广告收费也越高。所以,收视率是美国电视台所有节目的第一生命。比如美国一年一度的元旦超级杯橄榄球比赛,每30秒的广告费从90年的75万美元一路攀升,到1999年每30秒的广告费高达190万美元,且条件苛刻,但仍旧应者如云,原因就在收视率高,全美估计有50%左右家庭收看,全球有15亿人收看,奇货可居。 3. 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美国各电视台娱乐性节目的比重大大高于严肃的时政节目。而且,新闻节目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一是爆炒政界、社会名流的绯闻案、暴力案,像近几年人们耳熟能详的“辛普森杀妻案”、“戴安娜王妃之死”、“克林顿丑闻”等等,美国各大电视台全力以赴,连续数月,各种细节不嫌其详。二是新闻的故事化倾向。新闻本来是以传播信息为主的,但90年代初以来,为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美国电视新闻尽可能故事化,一批“基于事实”加上许多“合理想象”的杂志性新闻节目纷纷出笼。像CBS的《街头故事》,以犯罪、毒品、卖淫等都市生活的阴暗面为背景,每周播出一个新闻故事。ABC和NBC则播出《没有公开的故

框架理论 脉络梳理

框架理论——梳理 一、框架的定义及其发展 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由高夫曼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高夫曼社会学家 代表作:《框架分析》 【主要观点】 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她对于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以分为条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 高夫曼对于框架的定义: 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框架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源自过去的经验,二是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美国西北大学政治系学者丹尼斯&詹姆斯 传播学者和政治学家所称的“框架”一词主要涉及两种情况: ①媒介框架(或称传播框架):当有关议题或事件的信息传递给某听众时,讲述者所使用的字词、图像、短语和讲述风格,强调讲述者想要突出的重点。 ②受众框架(或称思维框架):指某受众对事件情况的认知性理解,强调受众所认定的事件最重要的部分究竟是什么。 美国天普大学学者Zizi Papacharissi&Maria de Fatima Oliveira 框架即是选取已知事实的某些因素,并使之在用于沟通的文本中更加引人注目,目的是促使人们对被描述事件产生某种特定的认知,因果判断,道德评价、应对措施。 美国学者加姆桑 在高夫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框架的定义,认为框架定义可以分为两类: 界限: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取材的范围 框架 架构:人们通过架构的方式来解释外在世界 n.&v. 作为名词:即形成了的框架(臧国仁,1999) 作为动词:是界限外部事实,并心理再造事实框架的过程 对于动词的框架,其具体机制有以下几种说法: 基特林:认为是选择、强调和排除 恩特曼:认为是选择和凸显 钟文蔚&臧国仁:认为是选择与重组等

广播电视概述(1)

第二章广播电视的发展进程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技术发展史+传播发展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 广播电视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规律 一、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 1、有线通信技术: 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最早源于电子通信技术的出现。广播是在现代电子技术特别是有线电声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发明的基础上发明和产生的。 187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实现了通过有线电传送声音。 1893年,匈牙利人西奥多?普斯卡把布达佩斯市700多条电话线连接起来,定时报告新闻,被称为“电话报纸”,有线广播从此诞生。 2、无线电通讯技术: 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麦克斯威尔以及赫兹的贡献。为无线电通讯进入实用阶段作出重要贡献的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1895年,他们几乎同时分别完成了无线电收发报的发明。 3、无线电声音广播: 1906年12月25日晚上8点左右,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并任西屋电气公司工程师的费森登成功实现了第一次实验性广播,无线电声音广播从此诞生。 4、第一家电台: 随着广播发送与接收技术的发展与改进,从1909年开始,美国就相继出现了各类不同性质的实验性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由于它是第一个取得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所以它就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座正式的广播电台,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的广播电台。 5、功率最强电台: 1922年夏,前苏联在莫斯科建立了世界上功率最强的广播电台,并于11月开始播音。 6、广播事业兴盛发展:20世纪30年代 就世界范围来讲,20世纪20年代是广播事业的开创时期,30年代广播事业蓬勃兴盛发展起来。

美国教育体系

第七章美国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 美国教育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学前教育、小学、 中学及高等教育。美国公共教育制度规定,凡是在美国合法居留的人,都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教育。 (一)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 美国各州对入学年龄段的要求各有不同。多数人从小学 一年级的前一年(通常5-7岁)开始接受初等教育,6-7岁 开始上一年级,直到12年级(通常18岁)完成中等教育。 一般来说,美国中学从六年级起算,到八年级为中学(middle school )或初级中学(Junior High School ),共三 年;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为高级中学( High School ),共四年。美国高中生申请大学以及准备各种考试,通常在第十二年级之前完成,因此,第十二年级的学生所修的课程与能否毕业有关,但已不影响他们考取大学。第十二年级的毕业舞会是学生的重要事件,男女学生往往盛装与会。在较穷的学区,有些学校会低价或免费将礼服租借给学生。 美国的50个州都有免费的公立中小学。尽管不少私立学校每年都需缴纳高昂的学费,一些家庭还是会选择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去。有少部分父母会选择在家中教育子女 (Home Schooling ),但他们必须向所属学区政府提出申请,

并提出教学计划,以便日后取得学历。 1、初等教育体系 美国小学一般指学前一年到五年级(k-5),但也有一部 分小学实行六年制,或是合并中学教育,实行八年制。大部分美国小学采取班级制度,由一位班导师负责带教一个班的大部分主要课程。在多数小学里,学生除了午餐时间,或是上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可能到体育馆或特别教室上课以外,整天留在导师的教室内。美国小学一般没有固定的下课时间,但是在教室里导师可以给学生自由时间,有些教师会以自由时间的拥有或剥夺作为学生行为的奖惩。 美国公立小学的课程由学区政府或学校自行安排,但需遵守州教育部门制订的课程要求。除了极少数学校或私立小学对某些学科有特别的要求以外,美国绝大部分的小学并不要求教师必须按照教科书的进度或内容授课。教科书往往只作为参考之用。 2、中等教育体系 美国中学一般是初中三年和高中四年。但是,有些学校会将八年级也编入高中阶段;也有些学校的中学只有四年,这意味着该学区的小学实行的是八年制。无论如何分类,初、中等教育必须保证学生接受12年义务教育。美国的初中和 高中阶段设有为升学做准备的学术课程、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课程以及学习基础知识的普通课程。美国中学实行教师分 科授课制,一般由一名教师负责2-3个班同一科目的教学

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麦克斯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4年起,德国科学家海泥瑞基·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1888年,发表了《电磁波及其反应》的研究报告,为了纪念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贡献。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确定以“赫兹”为无线电波波长的计算单位。 西方国际普遍认为,无线电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 首次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的是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顿和李·德福雷斯特。1906年的圣诞夜,费森顿实验室通过无线电波将声音成功地传送到太平洋的船只上。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传声实验,它已达到广播工程技术的基本标准,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法国:1922年2月,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开始从埃菲尔铁塔上用长波定时广播。这是法国官方建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一、硒元素具有光电效应这一现象的发现是电视诞生的基础。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具有将光能变为电能的的特性。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发明了机械性的电子扫描盘,被称为“尼普科盘”。 第三节当今广播电视技术 广播电视传播领域的巨大变化: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提出;通信卫星与有线电视相结合的发展;直播卫星频道的大量出现;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与网络的结合。 一、有线电视 1975年12月,美国无线电公司发射了同步卫星“通信卫星一号”,标志着现代化有线电视业的开始二、直播卫星电视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整套播出卫星直播电视的国家。1984年1月,日本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实用电视直播卫星“樱花二号”。 ◆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有美国的A TSC,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 第四节当今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 美国之音(VOA)是西方对华广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电台。其次是英国BBC世界广播电台。 二、电视的国际传播 国际电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北美是国际电视的发源地。1980年6月,美国亚特兰大特纳广播公司创立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开始通过卫星向邻近国家的电缆电视系统播送新闻,这标志着国际电视业的正式诞生。 第三章广播电视的特点和功能 无线电波以30万公里/秒的速度传播。1997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直播年”。 ◆广播电视教育功能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教学对象具有专一性和广泛性(2)知识传授者具有权威性 (3)传授内容具有多样性、专业性、新闻性(4)教学方式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形象性 广播电视的社会教育节目(简称社教节目)包括广播电视教学节目和社会教育类节目。 第四章广播电视语言 电视画面的主要内容:屏幕文字语言;电视造型符号 屏幕文字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标题式或提要式;一类是插入式、行进式字幕;再一类是整屏文字阅读式。 电视造型符号包括:形体符号;表情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图表符号;纪实照片屏幕符号,其中形状体态符号最为基本,色彩作为一种传播符号,使电视画面产生强烈的现实感。 ◆电视画面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1)连续性(2)再现性(3)现场性(4)选择性(5)多义性 广播电视传播大众化以及用口头语言与受众交流的特性,决定了广播使用有声语言的要求。

美国教育体系介绍

美国教育体系介绍 美国教育体系介绍 美国教育环境介绍 (一)美国教育制度 ▲公私立教育体系 美国学校分为公立、私立两类,公立学校系统规模庞大,是因为背后有美国政府资助,所以美 国九成的学生大多在公立教育系统内就读。联邦政府也设有教育部,不过功能不同于我国的教 育部,美国教育部是教育政策研究&咨询的机构,负责制定教育政策,但不参与执行工作,也 不监管地方学校,也因此对国家的教育素质、教育问题研究、通过教育法案...等都起很大的 作用。美国教育都由各州州政府去做规划、制定,联邦政府并不具备监管约束的权力,『公立 学校』受到州政府&联邦政府的拨款,也因此受到各州州政府的监管,并遵守各州议会制定的 有关教育的法律。『私立学校』基本上不受任何政府的监管,

不过对学校政策有影响力的是家 长和教师联合会PTA(Parent and Teacher Association),以及较具有专业性质的一般坊间教 育机构。 ▲美国教育体制 美国的6~18岁是属于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部份。教育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学前教育、小学 、中学及高等教育。在高中毕业前是属于通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院、大学和研究所)才分职 业教育和一般教育。美国学制没有学力测验、大学联考,学生凭着在校成绩及SAT/ACT分数, 自行申请大学入学。 和许多国家不同的是,美国没有国立大学这种名称,义务教育由州政府来承担。且在义务教育 的部份,只要你是合法居留人(Green Card),就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且在美国受义务教育都 是免费的,不必缴交学杂费、课本。美国所有的中小学都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课本,多数的课本 都是上届学生传给下届学生,一直到不能用为止。此外,还有些学校练习本、作业本也不用买 ,而是由学校发的。不过,学生就要自己买铅笔、橡皮擦、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世界广播电视五大管理体制 一、体制类型 按照当前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根据资金来源、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与政府和社会其他组织的关系等方面的区别,可以将目前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分为五大类。 (一)国有国营体制。 国有国营型盛行于社会主义世界。在奉行这种体制的国家,电视台、电波频道被视为国家财产,广电从业人员是国家干部,广电台是执政党、政府重要的宣传机构,并被置于执政党的严格管理之下。广电传播与政府、执政党的高度一致。前苏联是国营体制传播制度的代表,这一传播制度主要有如下特点: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的公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传播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该满足广大群众的愿望与需求;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在国营体制下,媒介的资金来源多是政府,政党的拨款或资助,一般不做广告或少有广告,不受控于商业利益媒介,自觉地站在政府或政党立场上。其核心使命就是使政府或政党的政策、政令能够上情下达。媒介在受众心中有很大的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来自其身后的政党权威。 国有国营型体制下的媒体制作的节目品位高,严肃,少或无刺激性内容;广电传播配合政治动动、经济建设的展开,使媒介的社会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形成民主讨论的政治气氛;党委、政府对广电传播的管理过于严格,使广电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作用;过分重视政治宣传与政治功能,忽略其他功能;内容过分严肃,削弱了广电的社会作用。总结如下: 1、代表国家或媒体: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少数发达国家的国营台。 2、体制主要特点:(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2)政府将其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直接领导和管理;(3)媒体领导成员由政府任命,业务活动受政府监督;(4)媒体运作经费大多由国家拨款。 3、主要优势:(1)便于国家实施统一管理,有计划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2)合理安排各台设置,协调互补;(3)使广播业务更符合国家需要,从而使社会效益得到保证。 4、主要劣势:(1)广播事业受政治干预多,业务侧重于对政府、领导负责,忽视对受众多样化需求的满足;(2)行政化管理,高度集中,缺少激励机制,缺乏活力。 (二)国有公营体制。 1、代表国家或媒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台,如西欧的bbc、日本的nhk。 2、体制主要特点:(1)媒体资产为国家所有;(2)电台保持相对独立性,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3)媒体领导者是该媒体的董事会,其成员由政府提名、国家元首批准;(4)媒体受到政府规范和监督,具体业务由电台自主决定;(5)媒体运作经费来自受众缴纳的视听费和国家拨款,辅之以广告收入。 3、主要优势:(1)便于国家宏观调控,使广播业务符合国家整体需要;(2)媒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避免了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运作有活力;(3)董事会成员来自社会各界,有利于实现媒体的社会化管理;(4)收入来源以视听费为主,一方面使媒体经营运作有财政上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媒体始终受到受众监督,为受众服务意识强。 4、主要劣势:(1)由于国家介入媒体组织管理,媒体运作仍会或多或少有行政化倾向;(2)由于受到政府保护,财政来源有保障,因此媒体容易在社会上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不利于自身的改进,经营活力也会减小。 (三)社会公营体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