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闻史 方晓红 考试大纲

中国新闻史 方晓红 考试大纲

中国新闻史 方晓红 考试大纲
中国新闻史 方晓红 考试大纲

1.本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首先应当确立“史”的概念,“史”的线索的把握是基础的,也是重要的。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的新闻现象、新闻活动及新闻思想,应当特别要求掌握。新闻史学的作用,重在继承与借鉴,所以对于在新闻史上产生了重大作用、重大影响、对于后世有奠定之功的个报、报人的发展脉络、生平事迹等也要求掌握。

2.在“识记”部分中提到的个报,凡属“第一”、“最早”之类的(例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或对当时及后世有影响的(例《新青年》)等,均应掌握其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创办宗旨、主要内容、停刊时间和原因(正常停刊则不必回答原因)。在“识记”中出现的其他个报,对“创办时间”、“创办宗旨”、“主要内容”、“停刊时间或原因”可不作要求。

3.在“领会”中出现的人物,必须有简要的生平、较重要的报刊活动、重要的新闻思想以及在新闻史上的地位的评价等。在“识记”中出现的人物则只须了解该人物与他相关的重要的报刊活动。

二、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

一、识记

1.邸报

2.开元杂报

3.敦煌邸报

二、领会

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情况。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

一、识记

1.小报

2.京报

二、领会

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

第一节概说

一、识记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蜜蜂华报》

3.《中国丛报》

二、领会

I.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外国传教士来华办报

一、识记

1.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南洋、澳门、广州等地出版的六种中文报刊

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3.《万国公报》

二、领会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内容特点,它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异同。

2.《万国公报》的变法宣传与西学介绍,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3.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华的报刊活动有何变化?

三、理解运用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怎样创刊的?它的宗旨和特点?借鉴与启示?

2.如何看待《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

3.对在华外报的评价。

第三节在华外商报刊

一、识记

1.香港四家有影响的英文报纸

2.《字林西报》

3.《京津泰晤士报》

4.《上海新报》

5.《申报》

6.《新闻报》

二、领会

1.《申报》创办宗旨,《申报》与《上海新报》的竞争。

2.《申报》的改革。

3.《新闻报》办报与经营特点。

三、理解、运用

1.怎样看待《申报》的改革。借鉴与启示。

2.《新闻报》的办报特点给予的启示,有何借鉴作用?

第三章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高潮的兴起

第一节国人对报刊功能的思考与初期的办报活动

一、识记

1.《昭文新报》

2.《香港中外新报》与《香港华字日报》

3.《循环日报》

4.王韬

二、领会

1.国人对近代报刊功能的思考。

2.《循环日报》创办的意义。

三、理解、运用

1.改良派主张办报的原因及办报主张。

2.王韬的办报思想。

3.王韬的《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第二节政论报刊与维新变法运动

一、识记

1.康有为

2.《中外记闻》、《强学报》

3.《湘学新报》、《湘报》、《国闻报》

二、领会

1.近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报刊。

2.梁启超与《时务报》。

3.时务文体。

4.唐才常、谭嗣同、严复与维新报刊的关系。

三、理解、运用

1.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创办报刊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新闻思想。

2.何谓政论报章时代?此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3.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

第三节维新派在港澳及海外的报刊活动

一、识记

1.《知新报》

2.《清议报》

3.《新民丛报》

二、领会

1.《清议报》的办报宗旨。内容。

2.《新民丛报》的影响。

3.这个阶段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在报刊思想上的体现?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发展与《中国日报》

一、识记

《中国日报》

二、领会

1.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发展概况。

2.《中国日报》的内容、作用。

第二节上海等地区的革命报刊

一、识记

1.《苏报》

2.《中国女报》

3.《神州日报》

二、领会

1.苏报案。

2.沈荩案。

3.“竖三民”。

4.苏报案后,上海的革命报刊活动。

5.革命派在武汉的报刊活动。

6.《大江报》的创办及停刊原因。

7.于右任创办的四份革命报刊。

三、理解、运用

简述“苏报案”的成因、结局与意义。

第三节《大公报》与《时报》

一、识记

1.《大公报》

2.《时报》

二、领会

1.英华主持《大公报》期间,该报在华北地区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

2.获楚青在《时报》的改革和创新。

第四节海外的革命报刊

一、识记

1.《民报》

2.章太炎

二、领会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运用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及局限性。

第五节报刊出版法律的制订

一、识记

1.《大清印刷物专律》

2.《报章应守规则》

3.《报馆暂行条规》

二、领会

1.《大清报律》的主要内容。

2.对《大清报律》的评价。

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识记

1.《民权报》

2.《中华民报》

3.《民国新闻》

二、领会

1.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的繁荣。

2.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得以繁荣的原因。

3.袁世凯怎样对新闻界进行控制和摧残的?

4.“癸丑报灾”。

5.“横三民”。

第二节北洋军阀统治前期的新闻事业

领会

1.北洋军阀是怎样对新闻界进行控制和摧残的?

2.新闻业务的改变与发展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民初新闻界第一批著名的专业新闻记者

一、识记

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

二、领会

1.黄远生

2.邵飘萍

3.名记者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4.远生通讯

5.黄远生的新闻思想

6.邵飘萍的采访与写作艺术

7.邵飘萍的新闻思想

三、理解、运用

1.从邵飘萍的记者生涯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辛亥革命后,政论报刊为何被新闻报刊所取代?主要标志是什么?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一、识记

《新青年》

二、领会

1.《新青年》的主要内容。

2.《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3.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

4.陈独秀

三、理解、运用

1.《新青年》是怎样创办的?它对新文化运动有何贡献?

2.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新青年》创办过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第二节《每周评论》及五四时期的学生报刊

一、识记

1.《每周评论》

2.《湘江评论》

3.《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二、领会

1.《每周评论》的内容、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2.五四时期的革命学生报刊。

三、理解、运用

《每周评论》内部关于“问题”和“主义”的论战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节无产阶级新型报刊的诞生

一、识记

1.《新青年》改组的标志

2.《共产党》

3.《劳动界》

4.《劳动音》

5.《劳动者》

二、领会

1.改组后的《新青年》,在组织成员与内容上的变化。

2.《共产党》月刊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运用

1.改组后的《新青年》,在理论宣传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2.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代表性的刊物有哪些?

3.《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四节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的发展

一、识记

1.新闻编译社

2.申时通讯社

3.国闻通讯社

二、领会

1.民国初年,政论报刊退居次要位置的原因。

2.四大副刊。

3.《新青年》在报刊文体革命中的作用。

4.五四时期前,中国新闻史上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三、理解、运用

1.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2.为什么说大报企业化是我国近代报纸向现代化报纸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五节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教育

一、识记

1.蔡元培

2.“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徐宝璜1.中国最早创办的若干个新闻系

二、领会

1.《新闻学》的主要内容,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2.《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主要内容,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第七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共产党领导创办的报刊

一、识记

1.《劳动周刊》

2.《工人周刊》

3.《真报》

4.《向导》

5.《中国青年》

二、领会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人运动中的工人报刊。

2.《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3.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等人的报刊活动与贡献。

4.此阶段《新青年》的宣传重点。

第二节国共合作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识记

1.《政治周报》

2.《中国军人》

3.《热血日报》

二、领会

1.《热血日报》在五卅运动中的作用,瞿秋自对《热血日报》创办的贡献。

2.“诚言”事件。

3.《申报》与《新闻报》在“诚言”事件中的态度与表现。

第三节民营大报的企业化发展

一、识记

1.吴鼎昌

2.胡政之

二、领会

1.“四不”办报方针。

2.新纪《大公报》的新闻业务。

3.张季鸾

三、理解、运用

1.《申报》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你对这一举措的评价。

2.简述《新闻报》的特点以及它给你的启示。

3.如何评价新纪《大公报》和《世界晚报》的成功?

第四节中国广播事业的萌芽及新闻教育与研究的发展

一、识记

1.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时间与地点、创办人

2.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

3.中国南北方新闻教育的发展

二、领会

1.戈公振

2.《中国报学史》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3.简述二十年代我国广播事业的萌芽状况。

第八章十年内战中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一、识记

1.《中央日报》的创办及发展

2.《扫荡报》

3.中央通讯社的创办及发展

4.中央广播电台的创建及发展

二、领会

1.国民党的新闻法令。

2.“新生事件”。

3.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地下报刊。

三、理解、运用

简述十年内战中地下报刊的活动,试评它的历史功绩和教训。第二节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一、识记

1.红色中华社

2.红色中华通讯社

3.《红星》报

4.《青年实话》

5.《红色中华》

二、领会

1.《红色中华》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2.《青年实话》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3.《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三、理解、运用

1.概述革命根据地的军队报刊。

2.根据地革命报刊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九一八”前后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一、识记

1.《生活》周刊

2.史量才

3.《民生报》

4.《立报》

二、领会

1.邹韬奋

2.范长江

3.史量才与《申报》的改革

4.范长江的西北通讯

5.成舍我(参阅第七章与本章)

三、理解、运用

1.简述邹韬奋的报刊活动,试评其活动特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2.范长江的西北通讯创作成因给我们的启示。

3.评价成舍我创办小型日报的成绩及其意义。

第九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抗战初期国统区的新闻事业

一、识记

1.《救亡日报》

2.《抗日》三日刊

3.《群众》周刊

4.《新华日报》

二、领会

1.上海新闻界的报刊活动。

2.武汉新闻界的报刊活动。

3.《新华日报》的性质、内容、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4.“青记”与“国新社”。

第二节国统区新闻界的联合与斗争

一、识记

二、领会

1.国民党新闻事业的扩张。

2.国民党的新闻检查。

3.桂林新闻界的报刊活动。

三、理解、运用

1.《新华日报》在重庆时期的报刊内容及反国民党新闻检查的斗争。

2.《新华日报》的办报作风、工作经验对今天的借鉴作用、给予的启示。

第三节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识记

1.《解放》周刊

2.《新中华报》

3.《八路军军政杂志》

4.《边区群众报》

5.新华通讯社

6.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7.《解放日报》

二、领会

1.新华通讯社的发展。

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建过程及其意义。

3.《解放日报》的创办及其内容。

4.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发展概述。

5.抗日战争时期其他根据地新闻事业的发展概述。

三、理解、运用

延安整风运动期间。《解放日报》的改版及其意义。第四节沦陷区的新闻界

一、识记

1.《译报》

2.《每日译报》

3.《文汇报》

二、领会

1.日伪新闻业概况。

2.沦陷区爱国报刊的出版发行概况。

第十章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国统区的新闻事业

一、识记

1.《文萃》和“文萃三烈士”

2.《新民报》

3.民营报纸得到发展

二、领会

1.国民党以强权扩张新闻事业。

2.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新闻事业受到压制。

3.新闻界联合拒检。

4.羊枣事件。

5.较场口事件。

6.下关事件。

7.沈崇事件。

8.“五二○”惨案。

第二节解放区的新闻事业

一、识记

1.解放区新闻事业的两大宣传

2.新华社形成的新闻通讯网

3.《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4.《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二、领会

1.1946年以前解放区报刊发展对新闻事业和新闻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

2.土地改革宣传与反“客里空”运动。

3.“客里空”。

4.新华社在解放战争时期所发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1.什么是“客里空”?反“客里空”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与意义。反“客里空”在今天有何现实作用与意义?

2.简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

3.新华社创办伊始,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变化及其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4.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及时纠编工作,这给予今天的新闻工作有何启示与借鉴?

第三节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的瓦解

一、识记

1.《观察》

2.1947年5月18日在上海三报停刊

二、领会

1.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2.鼓吹“第三条道路”的主要报刊及主要观点。

3.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崩溃。

4.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各对“第三条道路”的宣传所持的态度。

5.你对解放战争时期宣传“第三条道路”的报刊产生的认识与看法。

第四节共产党全国新闻事业的建立

一、识记

各大中城市相继创建的报刊、新华社分社、广播电台

二、领会

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网的建立概况。

2.中共中央对于新解放城市中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等的处理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决定和指示。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5个20分) 1、孙樵,晚唐时期。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人”。他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这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物,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 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4、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5、中国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昭文新报》。 6、《循环日报》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7、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8、黄远生,他是我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通讯。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9、1918年12月,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赴法国采访巴黎和会。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派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胡政之是采访这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10、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 12、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无线电日讯》创刊,现在《参考消息》的前身。 13、抗战时期国统区两个重要的新闻团体和机构: “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国新社”——国际新闻社 1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10月14日成立。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和新闻教育机构。 会长:蔡元培 导师:徐宝璜邵飘萍 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2020年中山市小学六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2020年中山市小学六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公司有员工700人,元旦要举行活动,如图是分别参加活动的人数的百分比,规定每 人只允许参加一项且每人均参加,则不下围棋的人共有() A. 259人 B. 441人 C. 350人 D. 490人2.在浓度为25%的盐水中,水比盐多()。 A. 200% B. 75% C. 50% D. 25% 3.下面百分率可能大于100%的是()。 A. 发芽率 B. 成活率 C. 增长率 4.计算如图阴影部分面积,正确的列式是() A. 62×3.14﹣()×3.14 B. ×62×3.14﹣()2×3.14 C. ×[62×3.14﹣()2×3.14] D. ×(6×2×3.14﹣6×3.14) 5.小方每天上学先向北偏东40°方向走200米,再向正东方向走300米到学校,他每天放学先向正西方向走300米,再向()方向走200米到家。 A. 北偏东40° B. 南偏西40° C. 西偏南40° 6.某小学有教师70人,这个学校男、女教师人数的比不可能是()。 A. 1:6 B. 1:2 C. 2:3 D. 3:4 7.一种服装原价105元,现在降价,现价比原价少多少元?正确的列式为()。 A. 105×(1- ) B. 105× C. 105÷ D. 105÷(1- ) 8.修一个如图的羊圈,需要()米栅栏。

A. 25.12 B. 12.56 C. 20.56 D. 50.24 9.一个大于0的数除以,就是把这个数()。 A. 缩小到原来的 B. 扩大到原来的5倍 C. 缩小 D. 除以5 二、填空题 10.试验一批种子的发芽率,第一次取100粒,有75粒发芽,第二次取25粒,全部发芽。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________。 11.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长1cm和3cm,当时针走了45分时,分针走了________°,分针扫过的面积是________。 12.从1984年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开始,到2004年第28届奥运会为止,中国代表团共获得112枚奥运金牌.各个运动项目获得金牌的情况如下. 历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情况统计图 (1984~2004) (1)射击在历届奥运会上共获得________金牌? (2)截止到2004年,中国代表团在跳水、乓乒球、羽毛球、举重、体操、射击等6个项目上获得的金牌总数占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总数的________ 13.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 9÷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0.75=________%. 14.“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竿头一只钩,一水一拍似一唱,一翁独钓一江秋。”这首诗中“一”字约占总字数的________%。(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15.若李明走到陈红的位置要向北偏西25°的方向走450米,那么陈红要走去李明的位置要向________偏________、________°方向走。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章 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圣才出品】

第三章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 一、概念题 1.王韬[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山东大学2008年研;人大2004年研] 答: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1867年,王韬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1869年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1883年,王韬将其部分政论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循环日报》[人大2007年研;南京大学2007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华中师大2004~2005年研;山东大学2005年研] 答:《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在香港创刊。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是该报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笔。在王韬的主持下,《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该报取名“循环”,是因为其创办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奉者。王韬先后在该报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作为一份政论报刊,《循环日报》还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

中国新闻史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选) 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 (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特征:内容:刊登皇帝谕旨、臣僚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形式: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和文字体裁划分,没有广告 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选)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选) 邸报: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 内容: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开降奖惩、战报等。 性质: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内容:以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是一个不定期的非宫方报纸。 性质: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作用:它突破了宫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宫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选) 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性质:它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抄。 作用: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近代报刊提供转载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选) 印刷: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 清代的官方邸报,继续采用手写传抄的办法; 始于明代中后期民间报房的京报,最初可能是手抄的,但很快就有了刻印的。此后出现“黄皮京报” 发行:自唐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从中央发往各地的,因此,邸报又称驿报; 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复抄或翻印)的邸报,历代都是自行销售的; 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从收集材料、编印或复抄到发行,都是自行办理的; 京报有人专送 6.邸报与现代报纸的区别。(主观) 第二章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1.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消极作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活动中的作用,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 积极作用:①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②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梁发、王韬、钱昕伯)受到新闻 工作的职业训练; ③在印刷设备和技术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最早的中文铅字和印刷 机,都是从国外进口,首先在外报使用的) 2.简要评述王韬的主要贡献。 ①鼓吹国人办报。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还要办西文报 ②重视报刊政论。《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论文集 ③致力于革新文风。采用浅显的文言,议论时政 3.外报和中国古代报纸的区别。 ①在内容上,外报可报道百姓日常生活琐事;古代报纸只记载朝廷政事 ②在板报思想上,外报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宗旨;古代报纸却没有一篇直接阐述办报思想与方针的

(2020年7月整理)中国新闻史试题.doc

第一章 1.最早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 2,两汉和魏晋时期。首都长安设有工地方官员和周边属国通奏报,待朝宿的____ 3,3为了能几时的获得信息和加快信息的传播魏蜀吴十分重视______ 4. 为了及时的传递军事信息,_____这种船舶报进的媒介被进一步的发展5两份_______的价值,在于为我们十足的的提供研究进奏院的关键物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木铎2、露布3、开元杂报4、敦煌进奏院状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7、邸报8、小报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6分)1露布主要用于_______法令C 战争的胜利的消息D报道征兵的名单2_____是发出高皇帝谕旨奏章的机关A 通政司B进奏院C提塘D六科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清代管报的读者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 B 清代官报基本上有们抄和上谕两部分组成 C 清代官报通常被称为邸报 D 六科由户,礼,兵刑工的六科组成四.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三国使其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有____A 木简B竹简C简牍D帛和纸 2戈公振十分肯定两汉时期有邸报的根据是_____ A 他发现文献记载B他推测其肯定性C汉以有唐代以后你刊发邸报的邸D 汉书中有记载燕王在封地获知首都的与领军的调动的记载3报部主要内容有_____ A 皇帝的起居,召旨B管吏的任免事项C臣僚的奏章D其他重要的军事信息方面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开元杂志实际上称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两份报纸B敦煌进奏院状在外国的图书馆里C进奏院状近似与16世纪欧洲诞生的新闻纸但比大遭遇800年D唐代的进奏院状与宋代的有很大的差别5唐代的传播活动主要用于军事的是____ A 武士传播活动B官方传播晃动C士人们的传播活动D民间传播活动 五.解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2宋代邸报的管辖机构是什么?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3宋代邸报有哪些主要内容?4宋代" 小报" 有哪些基本特点? 5明代邸报的传递和发行主要通过哪些环节? 六.论述题(10) 1、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答案 一(1)甲骨(2)邸(3)驿传活动(4)烽火(5)敦煌进奏院状 二(1)他是我国特有的古代传播媒介(2)、汉代皇帝制书用玺封,但媒介(2)、汉代皇帝制书用玺封,但赦令赎令均露布下州郡,《文心雕龙》所谓“露版以宣众,不可使义隐”公代臣民上书于君主,不缄封的都称为露布,是别于封缄而言的;汉末也把军中檄文称为露布;、北魏迄唐代,用兵获胜向上奏捷的文书也称为露布. (3)开元年间,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4)。《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原件为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这份报纸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长97公分,宽28.5公分,无报头,共2000余字,用毛笔抄写,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当时朝廷所在地陕西凤翔发回敦煌的。内容以报告张淮深派出的官员在朝廷为自己申请旌节的进展情况为主。发报人自称夷则,是张淮深派驻朝廷负责官报抄传工作的进奏官。这份报纸被封存在敦煌石窟达1000年之久,1907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1983年经中报纸,并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新闻史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史》课程研究的是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衍变规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二)学习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了解邸报、民报等的发展与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 一、识记:

1.邸报 2.开元杂报 3.敦煌进奏院状 二、领会: 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与特点。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 一、识记: 1.小报 2.京报 二、领会: 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与主要报刊。 (二)学习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掌握《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新闻报》等主要报刊。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说 一、识记: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蜜蜂华报》 3.《中国丛报》 二、领会: 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2020年中山市小学五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2020年中山市小学五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三角形底边为a,高为h,则面积为()。 A. ah B. 2ah C. ah÷2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与这条高对应的底是()。 A. 1.5厘米 B. 3厘米 C. 6厘米 D. 9厘米3.方程1.2x+3=5.4的解是()。 A. 0.2 B. 0.7 C. 2 D. 20 4.方程(0.5+x)+x=9.8÷2的解是()。 A. 2.2 B. 4.4 C. x=4.4 D. x=2.2 5.盒子里装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球,安安从中摸出一个球后再放回去摇匀,重复20次并记录下球的颜色,情况如下表。如果安安再摸一次,下面哪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 A. 一定摸到黑球 B. 一定摸到白球 C. 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比较大 D. 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较大 6.下列算式得数小于1的是()。 A. 3.04÷0.25 B. 1.01÷0.99 C. 0.15÷0.25 D. 6.5÷1.5 7.7.3除以0.3,商是24,余数是()。 A. 1 B. 0.1 C. 0.01 8.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2,5),B点用数对表示数(5,1),C点用数对表示为(2,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9.王彬坐在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 A. (4 ,2) B. (4 ,4) C. (2 ,4) 10.1.24×0.24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A. 0.29 B. 0.30 C. 0.3 D. 0.03 11.某日,中国银行外汇牌价如图。这一天,同一块手表在美国标价80美元,在香港标价610港元,在法国标价62欧元。换算成人民币()的标价最低。 A. 美国 B. 香港 C. 法国 D. 无法判断12.盒子里装有3个红球、2个黑球和1个白球,每次摸出一个后都放回摇一摇再摸。小东第一次摸出一个红球,第二次又摸到一个红球,第三次摸到球()。 A. 一定是红球 B. 一定是黑球 C. 一定是白球 D. 三种颜色都有可

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在中国的历史考察

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在中国的历史考察 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念是在近代民主国家形成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 l644年,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作为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权利的强大武器。18世纪,西方新闻出版自由从理论斗争逐步进入实践范畴,持续 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如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和同年经国会通过、1791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它们激励着人们同集权专制 政治进行不懈斗争,持续取得胜利。“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 到19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号。随着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扩张 热潮,商人和传教士接踵而至,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念逐渐在古老中 国打开了思想的缺口,持续萌发成长。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西方自 由主义新闻理念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过程的研究,却因为研究者资 料和视野的差异,学术纷争持续,需要利用新史料和新视野对它重新 进行历史考察,以修正对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 史认识。 一、两种相异的新闻自由起源观点 目前,学术界关于西方自由主义新闻理念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过程 有两种相异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刊登 的文章《新闻纸略论》最早在中国传播了出版自由理念,如《中国新 闻事业通史》记载:《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12月所载《新闻纸略论》是中文书刊第一篇介绍西方报纸情况和新闻自由观念的专文”。在目前人大版和复旦版中国新闻史教材以及诸多专著,如《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中国新闻史新修》《中国 新闻史》等支持该观点,但修正了该文发表的时间为1834年1月。第 二种观点认为:《广州纪录报》所载的《印刷自由论》是东方报刊上 第一篇介绍西方出版自由理念及天赋人权学说的文章,如台湾政治大 学新闻学系赖光临先生《中国新闻传播史》认为:“马礼逊在《广州 纪录报》(CantonRegister)发表了一篇《印刷自由论》,申论天赋 人权,所有人均得享有发表及印行自己意见的自由。强调政府无权减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汇编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一)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传播渊源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1.非文字形式:口头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大铃) 2.文字:利益(西周)甲骨文、金器、刻石 3.竹、露布 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进奏院状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手抄新闻——开元杂报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1.古代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周朝说、汉朝说、东晋说 二.孙樵和开元杂报 三.敦煌的进奏院状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有关邸报的制度。 宋太宗设都进奏院正式发行邸报。快件:急脚递,摆铺“定本”制度:经过官方审定的邸报。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意义: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2.冲破封建王朝对新闻体制的专制。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明代邸报的发行日刊,小册 传播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2.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 3.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 急选报:中国最早的印刷报纸(现存) 4.起义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 竹筹、揭帖、旗报、排报 第五节清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 清代官方新闻转播制度 1.发行渠道:通政使司——六科——提塘 (收受)(发抄)(抄传发行) 2.清代提塘分京塘和省塘 3.官报的内容:官门抄:朝廷的动态消息。 上谕:臣僚章奏: 4.提塘报房:雍正 5.小报(小抄):非法报纸(被禁)清何遇恩、邵南山 二. 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民间报房出现在乾隆中叶以后的事,以“公慎堂”为最早,聚兴,公兴两家开业最早,创于咸丰年间。 三. 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四. 古代报纸没落的原因 主观: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采取压制政策。

中山市期末统考模拟测试题

中山市期末统考模拟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填入第二卷的表格中。)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3题。 A.0.775% B.0.675% C.0.885% 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读下表,完成4~5题。 4.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乙国可能是 A.坦桑尼亚 B. 中国 C.巴西 D.荷兰 5.国家丙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增长过快 B.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C.就业困难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读下图①~④四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图。判断6~7题。

D 图例: B 人口出生数 人口死亡数人口迁移数 6.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则自然增长率按递增排序为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7.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关于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总数 B.人口容量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 C.正确估计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D.人们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不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9.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图。(不考虑其它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国人口达高峰值的时间是② B .该国人口达高峰值的时间是④ C .②到④期间该国总人口在减少 D .②到④期间该国总人口在减少 10.图中中心城区的城市形态及其形成的原因分别是 A .组团状、河网密集 B .集中团块状、平原地形 C .组团状、山地地形 D .放射条带状、河谷地形 下图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的景观图”,读图分析回答11~12题。 A B C E D 11.商店和住宅位于 A.D 区和A 、C 区 B.A 区和B 、C 区 C.C 区和A 、E 区 D.B 区和E 、D 区 12.如下图,某城市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面四种布局较合理的方案是 时间

2020年中山市九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2020年中山市九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BC 与⊙O 交于点D ,连结OD .若50C ∠=?,则∠AOD 的度数为( ) A .40? B .50? C .80? D .100? 2.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 A .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 B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C .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D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3.已知一次函数()10y kx m k =+≠和二次函数()2 20y ax bx c a =++≠部分自变量和对 应的函数值如表: x … -1 0 2 4 5 … y 1 … 0 1 3 5 6 … y 2 … -1 5 9 … 当y 2>y 1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2 B .4<x <5 C .x <-1或x >5 D .x <-1或x >4 4.将抛物线y=2x 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 ) A .y=2(x ﹣3)2﹣5 B .y=2(x+3)2+5 C .y=2(x ﹣3)2+5 D .y=2(x+3)2﹣5 5.甲袋里有红、白两球,乙袋里有红、红、白三球,两袋的球除颜色不同外都相同,分别往两袋里任摸一球,则同时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 A . 1 3 B . 14 C . 15 D . 16 6.若将抛物线y=x 2平移,得到新抛物线2 (3)y x =+,则下列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向左平移3个单位 B .向右平移3个单位 C .向上平移3个单位 D .向下平移3个单位 7.如图,在方格纸中,随机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⑤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与图中阴影 部分构成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三章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与新闻事业曲折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与新闻事业曲折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大跃进”[清华大学2007年研] 答:“大跃进”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大跃进”运动是建国后的中国所经历的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 2.《海瑞罢官》[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不同场合提出要学习海瑞精神,时代需要直言敢谏、刚正不阿的忠臣。6月,明史专家吴晗应胡乔木之约,根据毛泽东的精神为《人民日报》写《海瑞骂皇帝》一文,发表于6月16日的《读书札记》栏目。庐山会议之后,胡乔木又约吴晗为《人民日报》再写一篇关于海瑞的文章,这便是9月21日发表的《论海瑞》一文。同年北京京剧团请吴晗写一部关于海瑞的戏。吴晗于1960年年底将剧本写成,初名《海瑞》,后接受别人的意见改为《海瑞罢官》,于1961年正式演出。 3.《红旗》杂志 答:《红旗》杂志是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于1958年6月1日在北京创刊,中共中央

主办,总编辑是陈伯达。该刊是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出版的中央理论刊物,旨在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阐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理论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1988年6月,《红旗》杂志停刊。 4.穆青[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研] 答:穆青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他的新闻通讯报道浓缩了伟大时代,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叙写了时代激流,因而读来引人入胜。1986年,国家创办中国新闻学院,穆青兼任新闻学院院长,为中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 5.左叶事件 答:左叶事件是1957年新闻界积极“鸣放”、帮助共产党整风的时候,发生的轰动新闻界的事件。当时,左叶是农业部部长助理,4月17日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陪同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北京参观全国农业展览会时,左叶在场维持秩序与记者发生争吵,出言不逊,引起各报记者的反感。第二天,《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均以“记者专电”的形式报道了这件事。5月11日,新华社又发了通稿,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并由此引起了全国新闻界关于新闻工作者的地位和反官僚主义的大讨论。以“左叶事件”为契机,新闻界自身的“鸣放”和整风运动逐渐升温。反右派斗争开始后,曾就“左叶事件”发表批评意见的报纸和个人纷纷公开作了检讨。

中国新闻史整理01

中国新闻史重点 *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是: ㈠金石碑刻 ㈡写经修史 2.“露布”——古代军事长官发布战报的手写新闻形式。 1 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那时的露布是指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官文书。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露布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方式不变,传播的内容主要用 于宣传战绩和发布捷报,即具有了军事新闻的性质。 3 露布的书写方式及传递形式,能保证其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 传播,因此,露布可以称得上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 3.邸报: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的通称。名称起源于“邸”。“邸”是我国古代地方政 府机关在京城设置的办事处。邸报的产生最迟不晚于唐代。 *邸报的内容及其意义 邸报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 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 2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 3 臣僚的奏、疏 4其他信息。包括一些军事信息。明代始,也出现过一些社会新闻类信息。 所以我们将之称为原始形态的报纸,即古代报纸。 邸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之一。 清代邸报与明代内容相似。从形式上来看由三部分组成:宫门钞、皇帝谕旨、臣僚奏疏。 *邸报的作用及价值 作为封建时期产生的中国古代报纸,邸报自始至终都是封建王朝维护其专制制度的工具。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邸报仍然起到了传播信息的作用,他所提供的主要是政治方面的信息。这与控制它的机关有关,同时与读者群也有一定关系。 由于邸报大量登载官方文件,他在政治和学术上也就具有一定的价值。 *小报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民间私自发行的非法报纸。估计约产生于北宋,盛于南宋,直至元、明清各朝,仍有小报存在。 小报并非报名,只是宋代读者对区别于邸报的非法传播物的称谓。是比邸报更具新闻时效性的、被政府查禁的非官方报纸。 小报的内容以新闻与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也主要等在皇帝谕旨、大臣奏议、台谏章疏、官吏升迁任免等。 不同于官报之处在于:一是其时效性比较强;二是传播信息中有许多是官方尚未公布或禁止公布的消息。 小报的发行人有两种:一种兼职者,主要为邸吏等政府官员。二为专职者,大多为印卖书籍者。两种发行人,目的均是商业性的,这是小报有别于邸报的一个重要特点。小报的发行,受到士大夫知识分子、在野的官僚等读者的欢迎。一来因为小报在发行速度上比邸报快,时效性强,迎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而来因为有些不可能从官方邸报中获得的机密,有时能从小报中了解。 小报在中国新闻史上的意义:打破了官报垄断地位,开始了中国民间办报历史。 *京报 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报纸。大约在明朝末期出现。 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最高形式。 *第一份在华出版的外文报纸是《蜜蜂华报》,该报1822年9月12日创刊于澳门,葡萄牙文,周刊,主编安东尼奥。 *中国境内的外文报刊在这一时期发展远超过中文报刊。其中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83年主编的《中国丛报》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也是中国近代报刊史开始的标志。 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米怜主编。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1日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 13《万国公报》(1868——1883,1889——1907) 鸦片战争后的宗教报刊中,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周刊。 1868年9月5日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并任主编。 《万》最早将马克思和他的《资本论》介绍到中国另外,在促进中国教育西式化方面,《万》也起了很大作用。《万国公报》的变法宣传和西学介绍,启迪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新思想,推动了中国的维新运动,促进了西式教育的兴起,在当时的确起到了将西学传播到东方的媒介作用。 *《遐迩贯珍》 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也是中国境内第一份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 1853年8月由香港马礼逊教育协会出资在香港创办的一份月刊,主编麦都思。 *《六合丛谈》 上海地区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 1857年1月创刊。月刊。主编是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1858年终刊。 *《中外新闻七日录》 中国近代最早单张发行的中文周报。1865年英国传教士湛约翰在广州创办。1868年停刊。 内容以新闻、西方科学知识为主。 *《益文录》 1879年3月创办于上海。主编李木大,是第一个担任外国教会报刊主编的中国人。该刊以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时事新闻为主。 *香港四家有影响的英文报纸 1《中国之友》周报。1842年3月17日由英商奥斯威尔德在澳门创办。同月24日迁香港。并《香港公报》。1869年停刊。 2《香港纪录报》 周报。 前身为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的《广州纪录报》。《广》是中国境内出版的 第一份英文报纸。创办人英商马地臣,第一任主编美商伍德。1839年迁澳门,1843年迁香港,并更名。1863年停刊。 3《德臣报》(一译《中国邮报》) 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刊。 1845年2月20日,英商肖锐德在香港创办,并自任主笔。英商德臣任发行人, 故得名。1862年2月1日改为日报。1874年8月17日停刊。 4《子子剌报》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张英文日报,也是发行时间很长的英文报纸之一。1857年10月1日美商赖德在香港创办。英商子子剌任主笔。1941年停刊。 *《北华捷报》 上海第一份近代外文报刊。 1850年8月3日创刊。周刊。创办人英商奚安门。 *.《字林西报》 外文报刊中,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 1866年开始由字林洋行经营,发行到1951年3月31日止。 《京津》以英国在华舆论代表自居,天津英租界当局亦默认其为非正式的机关报,并给以资助。凡有政府公告及消息,也先送该报登载。 *《上海新报》 上海第一张中文商业报纸。 该报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开中国报纸两面印刷之始。 *《申报》 《申报》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由美国商人美查等四人合资创办,后资本归美查一人所有。首任主笔蒋芷湘。早期《申报》的内容大致有:本馆高柏、本馆条例、论说;本埠新闻、外埠新闻; 广告及货物价表、船期。而且创刊不久就开设了文艺栏目。 2针对商业报纸不足所进行的改革 第一,重视言论,每日一篇“言论”,且都在头版。 第二,也重视新闻。 第三,改进新闻报道与写作。 第四,申报注重文艺与广告。且刊登的文艺作品内容渐次扩大,趋于综合性,成为副刊之祖。 第五,创刊后几天,就刊出长篇文章,宣传报纸广告作用,此后它刊登的广告,在版面上占有相当大的篇幅。 第六,扩大报社业务 *办白话新闻报《民报》。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白话报。 *《申报》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申报》是上海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到1949年5月26日,《申报》停刊,前后共历时78个年头。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申报》是以营利为宗旨的报纸,《申报》的主人将报纸作为企业来办。因此,他们把商业经营原则运用于报纸管理,这是我国近代商业报纸的一个重要发展。*《申报》与《上海新报》的竞争 1《上》用上等白纸印刷,成本高。《申》用廉价的毛太纸印刷,成本低,售价 不到《上》的三分之一。 2《上》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航运消息、商业信息、货价及一部分新闻。相对枯燥 单调,可读性不强。 《申》很快开设文艺栏目,受读者欢迎。 3《上》极少发表论说。《申》则每天一篇“言论”。而且都发在头版。 竞争结果:《上》难以为继,1872年12月31日自动停刊。 《申》和《上》的竞争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具有影响力的报业竞争。 *《新闻报》 1893年2月17日创刊于上海,有中外商人合办。 福开森时期的《新闻报》 《新》确定自己的读者对象为工商界,提出“在商言商”、“经济独立”的办报口号,它密切注意商情的报道,努力适应商业需求,使得《新闻报》发行量不断上升。在上海报界成为极具特色的报纸,从而对《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当时《申》逐渐实现了出版系列化、企业化,实力日渐雄厚时,《新》也明确提出报纸企业化的口号与之对抗。同时,《新》率先开设“经济新闻”专栏,在商业界赢得了大量的订户。 *“澳门新闻纸” 我国新闻史上翻译外国报刊的开端。 *《昭文新报》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刊。1873年8月由艾小梅创办于汉口。 *《香港中外新报》 前身为《香港船头货价纸》。 是中国第一家以商业新闻为中心的报纸。 *《香港华字日报》 前身为《中外新闻七日报》 《中外新闻七日报》作为《德臣报》的中文专页,1871年3月11日创刊于香港。1872年4月停刊,改出《香港华字日报》,由华人陈蔼亭任主笔。 *《香港中外新报》和《香港华字日报》均由华人主持笔政,可以说是国人自办报纸的学步,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循环日报》 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国人自办报刊中第一家影响最大的报纸。

《中国新闻史》100个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重点报刊76个名词解释 1.“朝报”(附开元杂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消亡,宋朝报和明清宫门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唐朝政简报的继续。 2.进奏院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专门提供给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资料。内容有军政情报、地方驻京官员的表现。唐代进奏院状新闻内容很多,但只送节度使(观察)使本人阅读,无复本。因此,从唐代进奏院状只是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情报,与宋代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3.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始于唐宋、明清有所发展,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军事战报等。 4.小报---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传播媒介,是宋代信息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最早出现于北宋末,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由部份胆大官吏透露出人们迫切想了解的信息,以朝报形式叫卖于街市。作为非法信息载体,一直受到政府压制打击,却始终未能根绝。 5.“京报”---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与近代报刊最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始于乾隆,清中叶后日趋盛行。内容仍局限于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但有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公开销售于民间,与以前邸报只在官员各衙门中传阅全然不同,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 6.《察世俗每月统计考》---1815年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米怜,马六甲,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作为他协助马礼逊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解释教义,介绍天文地理、各国概况和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宣传上“附会儒学”,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期刊封面印:“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主编署名“博爱者”。1821年因主编米怜病重而年终停刊。 7.《东西洋考》---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广州,宗教内容已退居其次的宗教性报刊。为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宣传中外人士间的行为准则,介绍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情况。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文字通俗,文章简短,又作连载,重视贸易活动,刊登过中外进出口贸易的物价表。所载《新闻纸略论》是中文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每期有目录,栏目较固定。宣传上处处附会儒学,封面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主编的署名是“爱汉者”。1838年停刊。 8.《蜜蜂华报》(A Abelha da China)---1822年葡文周刊,主编安东尼奥,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的政府机关报,我国第一份外文报纸。附数种增刊,一年后因执政党被**而停刊。 9.《广州记录报》/《广东纪事报》(Canton Register)---1827年英商马地臣和美商伍德,广州,商业性报纸。双周刊~周刊。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广泛刊登政治时事新闻评论,关于中国的新闻和材料占相当多的篇幅,影响很大。有强烈政治色彩。竭力为鸦片战争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政策。迁往澳门出版,鸦战后迁往香港,改名《香港记录报》,1863年停刊。 10.《遐迩贯珍》(Chinese Serial)---1853年,英国传教士麦杜斯,香港。马礼逊教育会出版, 香港中环英华书院印刷。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 报刊,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仍沿用线 装书的装祯形式,发行到广夏福宁上等地。刊有 中英对照目录。内容不同于鸦片战争前中文期刊 的地方在于重点放在时事新闻方面,其次是文化 知识介绍,宗教宣传所占比重很小。总体上站在 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但报道中国内部消息 不必顾忌清政府干涉,能较客观、公正。广泛介 绍西方政治历史地理和科学知识,副刊《布告篇》 上刊登的各类广告是我国中文报刊上首次出现 收费广告。在《遐迩贯珍》上消息、短讯、通讯、 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也出现连续 报道的形式,与以前的中文期刊相比,在新闻业 务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11.《北华捷报》(North China Herald)—《字 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1850年, 英商奚安门(Shearman)创办并任主编,字林洋 行发行。商业性周刊,周六出版,对开一张,上 海的第一份近代报刊。主要刊登商业性材料,后 被指定为英国驻沪领事馆公署文告发布机关。反 映英商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的观 点,被视为“英国官报”。1864年《字林西报》 创刊后,《北华捷报》转而成为该日报的星期副 刊,继续出版,影响减小。《字林西报》十分重 视新闻报道,在中国边远地区聘有通讯员,曾一 度获得独享路透社电讯的特权,报道面广,信息 及时,内容丰富。重视言论,经常对中国政局与 中国关系发表意见。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社会 影响较大。此二报政治上反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 业,恶毒攻击和歪曲报道太平天国革命与小刀会 起义,既为英美侵华活动辩护也为其他外国侵略 者辩护。 12.《六合丛谈》--- 1857年上海,英国伦敦会 传教士亚历山大&S226;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墨海书馆出版,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 月刊,非纯粹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刊物,综合性期 刊。本意似乎想把它办成新闻性刊物,又想使所 有人成为自己的读者,宗教宣传、自然科学、商 业行情、中外新闻都有一些,结果弄成了大杂烩。 发行区域大,但实际发行量非常有限,一年后停 刊。 13.《上海新报》---1861年,字林西报馆,伍 德、傅兰雅、林乐知等,上海最早商业性中文报 纸。初为周刊,两个版面,一版商业信息和新闻, 二版全为商业性内容。后改周三刊,扩为4版, 二版刊有新闻偶尔有言论,其余三版全是广告、 船期、行情等商业信息。将商业信息放在首要地 位。当时正是太平军进军上海之际。江南地主乡 绅纷纷避难于上海租界,特别关心太平军的进 展。该报于是刊登了许多有关太平天国的报道, 使报纸销路日增。言论不多,但曾长篇连载吹捧 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外国雇佣军为“常胜 军”“功绩”的文章,反动立场昭然若揭。 14.《万国公报》---前身是1868年《中国教会 新报》周刊,(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任主编, 宗教内容为主,教友中影响。)1874年9月第301 期改名《万国公报》,读者扩展到社会各界人士, 内容改以时事为主,针对当时出现的洋务运动和 维新思潮,殖民势力希望社会变革沿着列强期望 的道路发展,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科技知识。尽 管很难左右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但对中国知识 界的影响很大。 15.《申报》---旧中国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第 一家在外国人所办的报刊中一直由中国人主持 笔政的。1872年初创两日刊,与《上海新报》 的时效竞争中改日刊。英商美查(Ernest Major) 办报目的完全为赚钱因此毫不犹豫让中国文人 做编辑。经营上采取销售的营销策略。业务上作 了改革①重视报纸言论。认为“利”和“义”并 不完全对立。申报有些言论,或为中国富强献计 献策,或对鄙规苛政口诛笔伐,从启迪民智角度 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②重视新闻真实性。申 报在一系列战争中报道的真实信息为自己赢得 声誉。③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在版面上特辟文 艺类作品的篇幅。 16.《字林沪报》和《新闻报》---《字林沪报》 创刊于1882年,字林洋行主办。《新闻报》创刊 于1893年中外合资到后来股权全部归英商丹福 士所有。两报吸取《申报》经验,聘中国人为主 笔,吸引读者《字林沪报》创办我国报纸第一个 副刊《消闲报》,开报纸副刊的先河。《新闻报》 则采取低于申报的价格推销和赠送石印画报的 办法争取读者,形成“申、新、沪”三报鼎立的 格局。不仅在上海,而且在全国占据着报业的龙 头地位。 17.《澳门新闻纸》---1838林则徐广东禁烟, 选澳门“探访夷情”,派人搜集外报,聘通外文 的国人,秘密翻译《广州周报》和《广州纪事报》 两家英文周报以及新加坡、孟买、加尔各答、伦 敦、悉尼等地出版的报纸中有关鸦片贸易和其他 方面的消息、言论,提供给清廷和军方,作为制 定对外政策的参考。翻译材料汇集成册,被称为 《澳门新闻纸》。现存6册,有人称之为我国最 早的译报。 18.《沙架免度新录》---1856年加利福尼亚萨 克拉门托(Sacramento),大量华侨聚居于此。 此前,旧金山出版过美国人主办的华文报刊。为 真正为华人说话,广东籍华侨司徒源集资创办中 国人自己的报纸,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华人 日报,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 但此报出版时间不长,1858年已停刊,又远离 祖国,因而对国内的影响甚微。 19.《昭文新报》---1872年汉口艾小梅创办, 一直被视为第一份国人自办报刊。“仿香港、上 海之式而作”,白鹿纸印刷,最初是日刊,但因 销路不畅,三月后改为五日刊,所载“奇闻逸事 居多,间有诗词杂作”。 20. 《汇报》于清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三(1874 年6月16日)在上海创刊。日刊。由招商局总 办唐景星(廷枢)、上海县知县叶廷眷“捐款首 倡”,以官民集资入股形式创立报社,拥有资金 银1万两。入股人多为广东籍,广东人邝其照(容 阶)主持报务。主笔管才叔,编辑有黄子,贾 季良等,同年9月1日改名为《汇报》,期数另 起,改由英文翻译葛理出面主持报务兼主笔。原 主笔管才叔因意见不合去职。清光绪元年(1875 年)春夏间停刊。目前所见《汇报》最后一期出 版于光绪元年四月初十(1875年5月14日)。 《汇 报》是中国人自筹资金创办的报纸。该报宣称 “本局为中华日报,自宜求有益中华之事而言 之”。改名《汇报》后又重申:“凡事之有关时 务者,上则国计民生,下则日用行习;大则人心 风俗,小则事物细微,无不博采旁搜,登诸日报。 间取其尤关紧要者为论辩,相与发明。” 该报 初期日出2张8版。设三大栏目:“京报全录 栏”、“中外近事栏”和“告白栏”。 21.《循环日报》---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 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之一。1874年,香港,王 韬。评论时政、鼓吹变法,主张政治上建立军民 共治国,经济上实现国家富强,外交上维护国家 主权独立,反对列强侵略中国。这是中国报界首 创的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既有别于我国古代报 纸(以传抄上谕、刊发奏章为主要内容),又有 别于近代外报(以传播教义、刊载商情为主要内 容的),为近代报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