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运动处方

个人运动处方

个人运动处方
个人运动处方

个人运动处方

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二、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1、体现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由于各不相同,预先不可能准备好适应各种情况的运动处方。因此,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因人制宜,个别对待。同时,一个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所制定的。 2、及时修订调整运动处方 由于每个人在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其身体或者客观条件经常不断的发生变化,如机体能力或心肺功能随着运动锻炼而发展、提高。今天制定的运动处方明天就不一定完全适合,因此,初定的运动处方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一次或者多次性的微调整,使之成为适合自己条件的运动处方。 3、制定运动处方耐力是基础 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尤其身体素质的差别比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更为重要。因此,在制定运动处方的过程中,应该以身体素质(全身耐力)基础状况为基础,作为首要考虑的条件,同时结合性别、年龄等具体情况,这样制定出的运动处方才是适宜的。 4、确保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 为了提高全身耐力水平,必须达到改善心血管和呼 吸功能的有效强度。如果运动超过机体上限,就可能有危 险,这个运动强度或运动量界限,称之为安全界限。这个 最低效果的下限为有效界限。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之间, 就是运动处方安全而有效的范围。对于身体条件差的,在 制定运动处方时,应该严格规定运动内容等各个方面;反 之,自由度较大,练习时,不必严格规定内容。 5、体质基础和运动效果的特异性 锻炼前运动基础较差,体质不强的人,他们从事小运动量就能收到显著效果,而锻炼前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体质较好的人,则要求更高的运动强度的刺激才能见效,这就是体质基础的特异性。运动效果的特异性是指运动时身体的生理适应

运动处方模板49674

运动处方 姓名:陈超性别:男年龄:19(一)第一阶段运动情况简述: 在将近一个月的实践过后,个人觉得上回制定的运动处方运动量过大,不太合理,很容易疲乏,比较难坚持下来。 在跑步方面,因现在天气转冷,而且常刮风,有时候不太适合跑步,所以今后一周的跑步次数视天气情况而定,保持一周2~3次吧,下午或傍晚比较合适。同时因天气干冷,身体很难热起来,在跑步前要注意多花时间做热身。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跑楼梯比跑步更累,对呼吸要求更高,对脚踝的冲击力更大。可能是因为热身做的不太够,同时也太用劲跑,导致效果不是太好,每回都特累。所以,今后在跑楼梯前一定要先把身体活动开来,而且不要猛地一股劲往上冲,保持一定的速度即可。 室内的力量训练开展的还不错,身体挺适应,一周2,3次也比较合理。可以适当增加组数。 (二)活动安排 前言:因现在天气变差,一周保持2~3次的跑步即可。可适当增加跑楼梯的次 数,但一定要注意控制速度。并且,不管是跑步还是爬楼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热身上,等身体热开,舒展开了再运动。 跑步: ●跑步之前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活动全身的关节,如头部运动、腰部运动、 膝关节运动、手脚腕运动,压压腿等,慢走操场一圈, ●跑步时间控制在9分钟左右(个人步子较大,平常速度一般会在9分钟左右), 跑操场5圈2000m,中间有适当的速度训练。 ●跑完之后再抖抖腿,压压腿,慢走一圈,放松肌肉, 跑楼梯: ●跑之前同样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同上。 ●六号楼B座,12层,上下来回两趟,控制速度。 ●跑完之后做一些的活动,放松肌肉。 力量训练:每周2~3次,简单的力量训练。时间定于晚上睡前三小时或者下午。 ●训练之前同样做热身,如原地高抬腿、原地慢跑及些活动关节的运动。

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运动处方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的。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例如,对冠心病康复训练),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所谓运动处方是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康复患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或者进行康复活动的一种方法。 1 合理良好的运动处方可以有效增进身体健康。其一,可以预防疾病,例如由肥胖引发的高血脂、冠心病等;其二,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态,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采用合理良好的运动处方,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例如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水平,进而提高锻炼者的综合运动能力。 3 运动处方最初是为康复医疗服务的,因此在康复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制定并实施运动处方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大大提高康复治疗的安全性。 第一节体能锻炼处方的基本要素 一运动处方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目前运动处方的应用主要可分为4大类。 表1 运动处方类型及其特点 运动处方类型特点 预防健身类 此类运动处方适合大部分人群,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为主要目的的处方。 竞技运动类 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竞技水平为目的的处方。此类运动处方特别适合于希望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的广大青少年。竞技运动列运动处方具有运动负荷相对较大的特点,需要特别注重锻炼后的恢复活动。 医疗康复类 用于康复患者以及残障人士治疗疾病、康复机体为目的的处方。此类运动处方更加注重康复锻炼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注重康复锻炼的有效性。康复医疗类运动处方其练习手段以及练习方法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个体针对性更强。 塑身健美类 以健美形体为目的的运动处方,适合于为健美身材而持续锻炼的人群。以塑身为目的的运动处方具有练习时间较长,体能消耗较大的特点,更需要练习者有坚韧的意志力,同时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起居等。 随着运动处方研究与应用的逐步深入和完善,发展趋势在广度上,趋向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在深度上,趋向多学科交互渗透,对运动处方各要素(运动种类、强度、时间、频率、周期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如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内分泌学、免疫学等学科最新技术和成就,解决运动生理的实际问题。如应用有关受体、递质、细胞水平氧化代谢等技术,研

个人运动处方的制定

个人运动处方的制定 1.运动处方概念 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简单理解运动处方其实是一套针对个人的身体体能状况,即个人需要而设计的有系统的运动计划。 2.运动处方的分类 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⑴健身运动处方: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以提高,促进健康,预防运动缺乏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为目的。主要包括:有氧适能运动处方,肌适能运动处方和控制体重运动处方。 ⑵竞技运动处方:专业运动员进行运动处方锻炼,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为目的。 ⑶康复运动处方:对患者应用运动处方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 3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3.1运动处方的要素 任何一类运动处方都应包括以下内容: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频度、持续时间,(及注意事项)被称为运动处方的四要素。 3.2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与原则 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包括:一般调查、临床检查、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制定运动处方、实施运动处方及运动处方的修改等。 3.3运动处方的原则 因人而异的原则,有效的原则,安全的原则,全面的原则 3.4运动处方的实施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每一次锻炼的安排、运动量的监控及医务监督。每次锻炼的安排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次锻炼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准备部分使身体逐渐从安静状态进人到工作(运动)状态,逐渐适应运动强度较大的训练部分的运动,基本部分运动处方的主要内容,是达到康复或健身目的的主要途径和结束部分每一次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时,都应安排一定内容和时间的整理活动。 3.5 个人有氧适能运动处方 以发展和保持健康成年人有氧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具体运动处方为例。 3.5.1运动频率:每周3—5次。 3.5.2运动强度:大强度运动时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70%--80%VO 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25次/分--165次/分;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即;50%--60%VO2 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10次/分--135次/分;小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以下(即;< 40%VO2 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00次/分--110次/分。体适能较低者,其强度可降低为40%以下。3.5.2运动持续时间:20~60分钟持续或间歇(每次最小10分钟,全天累计达此值)有氧活动。运动时间取决于运动强度。因此,低强度活动每次必须超过较长

个人运动处方

个人运动处方 姓名 性别男 年龄20 专业 体育爱好游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 健康体质检查身高1.73m,体重57kg,握力79kg,肺活量4200ml,一千米平均成绩3'50",仰卧起坐63个/分,游泳有400m达标记录。体质良好,爆发力强,灵活,但是体能较差,容易感到疲劳 运动目的作为男生,173cm的身高配上57kg应该属于偏瘦,所以呢,我的运动处方主要是针对肌肉的生成和锻炼。因为身 体瘦弱,所以在制定好相关的饮食处方和养成良好的生活 规律的基础上,想通过制定这个运动处方解决个人的身体 瘦弱问题。希望能借此让自己成功增肥的同时,得到具有 审美性质的体形 运动项目①中等速度的跑步②俯卧撑③仰卧起坐④仰卧飞鸟 ⑤悬垂举腿⑥每周一篮球,一羽毛球⑦负重提踵 运动计划1、中速跑2000m 大约耗时10min 预计运动强度50~60% 每周3次(早晚做均可) 2、俯卧撑每天50个(早晚做均可) 3、仰卧起坐每天 80个(早晚做均可) 4、仰卧飞鸟(8~10组,每组8~12次)每组间隔时间 1min 每周3次(早晚做均可) 5、悬垂举腿每天12~15个(早晚做均可) 6、每周抽空进行球类运动2~3个小时 7、负重提踵。 练习方法:肩负杠铃或负沙袋等重物两脚稍分开,两脚后跟用力充分踮起,稍停再慢慢还原。主要练习小腿三 头肌每周2次,每次4组,每组15~20次

注意事项 1. 开始跑步前期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次跑太久,或者跑的太快了,要让自己呼吸跟得上自己的步伐;慢慢 的加上去。 2.跑步前不宜进食,且在锻炼后及时补充水分。 3.做好准备运动,并在跑步后按摩酸痛肌肉。 5. 打羽毛球和篮球就是我个人的兴趣爱好,所以这中球 类锻炼方式可以让我身心愉悦 6. 注意能量的消耗与摄取,特别是对于我这种身子瘦小 的男生更要注意。每次锻炼的过程中由于运动量比较 大,消耗体内的能量比较多,因此,每次运动完后要 及时的补充能量。可适当补充一些对增肌有帮助的蛋 白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亦可多吃些肉类食品(如牛 肉,猪瘦肉等),对维生素的需求也不容忽视,多吃 些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7. 注意安全第一,锻炼时避免危险的动作 处方者刘斌伟(于2012年12月3日)

运动处方模板

运动处方 姓名:陈超性别:男年龄: 19(一)第一阶段运动情况简述: 在将近一个月的实践过后,个人觉得上回制定的运动处方运动量过大,不太合理,很容易疲乏,比较难坚持下来。 在跑步方面,因现在天气转冷,而且常刮风,有时候不太适合跑步,所以今后一周的跑步次数视天气情况而定,保持一周2~3次吧,下午或傍晚比较合适。同时因天气干冷,身体很难热起来,在跑步前要注意多花时间做热身。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跑楼梯比跑步更累,对呼吸要求更高,对脚踝的冲击力更大。可能是因为热身做的不太够,同时也太用劲跑,导致效果不是太好,每回都特累。所以,今后在跑楼梯前一定要先把身体活动开来,而且不要猛地一股劲往上冲,保持一定的速度即可。 室内的力量训练开展的还不错,身体挺适应,一周2,3次也比较合理。可以适当增加组数。 (二)活动安排 前言:因现在天气变差,一周保持2~3次的跑步即可。可适当增加跑楼梯的次 数,但一定要注意控制速度。并且,不管是跑步还是爬楼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热身上,等身体热开,舒展开了再运动。 跑步: ●跑步之前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活动全身的关节,如头部运动、腰部运动、 膝关节运动、手脚腕运动,压压腿等,慢走操场一圈, ●跑步时间控制在9分钟左右(个人步子较大,平常速度一般会在9分钟左右), 跑操场5圈2000m,中间有适当的速度训练。 ●跑完之后再抖抖腿,压压腿,慢走一圈,放松肌肉, 跑楼梯: ●跑之前同样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同上。 ●六号楼B座,12层,上下来回两趟,控制速度。 ●跑完之后做一些的活动,放松肌肉。 力量训练:每周2~3次,简单的力量训练。时间定于晚上睡前三小时或者下午。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应用 20042315 邹磊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机会也是越来越少,即使偶尔有时间锻炼也会由于锻炼方法的不科学而不能产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作用。如何协调,使人们在有限的运动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呢?这就要根据锻炼者的实际情况特点制订属于自己的运动处方了。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锻炼内容或方式)、运动强度、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计划地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关键字:运动处方制定应用实施 前言:体育锻炼可强身、健体,不同的身体状况应采取不同的锻炼方法。制订“运动处方”,能安全地确定:个人有效的锻炼强度,最节省时间的健身方式,使运动器械增值,看到你锻炼的进步等,是科学健身的依据。“运动处方”面向的人群:减肥人群,家庭健身一族,身体康复人群等。在有效的运动处方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可增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预防、治疗疾病等。 1.运动处方的制定: 制订运动处方时,首先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较系统的身体检查,对健康 状况进行较客观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选择运动试验方法进行运动试验,对身体机能进行评价。对于健身运动处方的评定,尤其是心血管机能的评定,尽可能的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确定是否可以进行体育锻炼。然后进体质测试,评定身体素质和体力等级,确定其运动的负荷的范围。在制订运动处方时一定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免运动事故的发生。制订运动处方的步骤(1)了解锻炼者的基础情况这是制订运动处方最基础的依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疾病史、身体锻炼习惯和现状以及睡眠、食欲等。 (2)健康诊断通过健康诊断,了解锻炼者的健康状况,为制订运动处方提供准确依据。可采用医学检查诊断健康,如有近期的身体检查证明,可直接应用。(3)运动负荷实施这是对锻炼者身体机能和运动承受能力的检测和评定。一般要进行安静状态和在定量负荷状态下的生理机能测试。主要测试指标有安静心率、血压、运动时最大吸氧量等。定量负荷多采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这是利用活动平板或功率自行车等进行的测试。 (4)体力测定 这主要是对锻炼者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检查评定。测定的内容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 (5)制订运动处方 在完成上述调查、测定及结果评价后,可依据身体锻炼的原则、方法,根据锻炼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内容的 锻炼方案。 (6)实施锻炼方案 实施锻炼方案是指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值得注意的是,在锻炼一个时期 以后(约4~6 周),应该再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运动负荷和体力测定,目的有二:一方面是用以评价运动处方锻炼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锻炼中的实际,提

运动处方的制定

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制定 一、运动处方的内容 运动处方的内容大体上包括七项:运动的目的、运动种类、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以及注意事项和调整。 (一)运动的目的 依据性别、年龄、爱好和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的不同,运动的目的也是多方位的,它包括:强身保健、防治疾病、健美减肥、消遣娱乐以及提高运动的成绩等等。 (二)运动种类 运动种类大体上可以分为日常运动、劳动和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形式,如:走、跑、跳、投;利用工具、将对象物间接移动而助自身运动的运动,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等一些项目和种类。 1.对外界,利用运动器官移动的运动(跑、走等)。 2.将对象直接移动、以便帮助自身活动的运动(投掷、篮球、足球、排球等)。 3.在固定器械上的运动(双杠、单杠等)。 从运动生理学中氧的代谢程度上来看,可以将运动分为三种:有氧运动、无氧运动以及混合运动。 图表1—2 有氧、无氧以及混合项目 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混合运动 步行短距离跑足球 慢跑举重橄榄球 自行车拔河手球 网球跳跃项目篮球 排球投掷冰球 高尔夫球肌力训练间歇训练 在运动实践中,由于个体机能的差异,在同一项目的运动中,如短距离加速跑,体力强的人就是有氧运动,而体力较差的人则有可能变成无氧运动。再如按照运动形式,长跑运动、放松慢跑都是有氧运动,但是在正式的比赛中即为无氧运动。所以,运动项目的辨别不能一概的评判是有氧还是无氧运动。 (三)运动项目 运动项目是指根据不同体育运动参加者不同的目的,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制定活动内容。例如,为了健身或改善心脏功能和代谢,或者为了预防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亚健康”、“文明病”、老年病而选择的耐力性项目,主要包括有氧代谢为主的走、慢跑、游泳、自行车等活动;为了增强肌肉,宜选择力量性项目;为了松弛精神,预防高血压和神经衰弱,可选择太极拳、保健按摩、散步和放松体操等。 (四)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动量。运动量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乘积。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定量化和科学化的核心问题,而运动量也是取得锻炼效果与安全性的关键。同时,由于运动强度对锻炼者的机体影响最大,因此,它的安排恰当与否是影响运动处方效果的重要环节。 (五)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每次运动所持续的时间,即达到对方要求强度的持续时间。运动时间的长

运动处方的制定

第二章运动处方的制定 第一节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一、个性化原则。二、循序渐进与可调整原则。三、以全身耐力为基础的原则。四、安全性与有效性原则。五、体质基础与运动效果的特异性原则。第二节确定运动处方目标的依据。一、体适能。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定义为:“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锻炼事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并且还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国学者将其定义为:“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体适能是以体适能商的高低评价。体适能商是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的综合反应,体适能商的得分是两者之和,即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各占50%为记分依据,也就是身体成分、肌力和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和柔软素质总共占50分,而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亦总共占50分。体适能商越高就代表身体机能越好。二、体适能的内容及提高健康体适能的意义。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身体成分。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一)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二)肌肉力量和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三)柔韧性。柔韧性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四)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是指身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肪组织(瘦体重)重量的百分比。目前,我国健康体适能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测试钖指标包括:形态指标、机能指标、素质指标3个部分。包含了健康体适能中的耐力、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研制的,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并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该标准体系中,也包含健康体适能所要求测定、评价的内容,可作为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三)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主要适用于20-59岁的成年人群,补充了我国成年人锻炼标准的空白。该锻炼标准的测试项目包括了耐力指标、速度指标、柔韧性指标、灵敏指标和力量指标5大类,其评价标准也可作为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四)其他。除了以上3个评价标准体系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还包括《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军人体能标准》、《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等。其中有关健康体适能的评价结果,也可作为制定运动处方的参考。 第三节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 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包括:一般调查、临床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及体力测试、制定运动处方、实施运动处方、运动中的医务监督、运动处方的个性与微调等步骤。一、一般调查。(一)询问病史及健康状况。(二)了解运动史。(三)了解健身或康复的目的。(四)了解社会环境条件。二、临床检查。(一)运动系统的检查。1、肌肉力量的检查和评定。肌肉力量的检查方法主要有:手法肌力测试、器械测试、肢体围度的测试等。(1)手法肌力测试:手法肌力试验是最早应用的肌肉力量测试方法。基本方法是:让受试者在适当的位置肌肉做最大的收缩,使关节远端做自下而上的运动,同时有测试者施加助力或阻力,观察其对抗地心引力或阻力的情况。(2)器械测试:当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可利用测力计等进行测试。目前用较多的器械有:握力计、捏力计、背力计、手提测力计、专门的等速测力仪器等。(3)肢体围度的测试:肌力的大小与肌肉的横断面积有关,当肌肉出现萎缩、肌力下降时,肢体的围度减小,通过测量肢体的维度间接了解肌肉的状况。采用的指标有:上臂围度、前臂围

运动处方文字版(1-3章)

第一章运动处方概论 运动处方就是在身体检测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身体要求,按科学健身的原则,为锻炼者提供的量化指导方案。简而言之,就是以处方形式规定运动以参加者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这是一种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身体练习形式。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是,运动处方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医药处方是为了治疗疾病;二是使用终点不同,医药处方在病人痊愈后来即停止用,而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以发近重要作用。为了获得良好的体适能水平,必须终身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按照运动处方进行科学的锻炼,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可以在短期内达到强身健体和疾病康复治疗的双重目的。 运动处方的发展史和研究现状 世界上最早的运动处方可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作品《行气玉佩铭》。《黄帝内经》中有“形劳而不倦”、“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劳倦伤脾”。我国古代还有许多丰富的运动形式。最早的资料有汉代(公元前168年)的《导引图》。《五禽戏》是三国时期的华佗(公元141-208年)提出的一套既可合又可分的医疗体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 西方的运动医疗法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最早用体操来治疗疾病,他的论著《运动疗法》、《健身术》是运动处方的萌芽。 近代运动处方从19世纪开始,瑞典的Petet.H.Ling(1776—1839年)创造了利用肋木,配合徒手操进行康复锻炼的方法,创编了专门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医疗体操,从而使运动处方治疗系统化。 现代运动处方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仅有60年左右时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运动处方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发展趋势为:由应用于康复领域,发展到预防和健身领域;由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发展到各种慢性疾病的防治的运动处方;由单一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处方,发展到多方位的力量处方、耐力处方、柔韧处方等;功能评定方法由繁到简;处方程序由手工发展到信息化处理等。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运动处方的要领和理论,近30年来在应用推广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分类 一、按目的分类 (一)健身运动处方 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的。 (二)竞技运动处方 是针对从事专项运动的运动员,为增强其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为目的而制定的运动处方。 (三)康复治疗运动处方 用于慢性病患者和残疾者,以辅助治疗疾病、提高康复医疗效果为目的。 二、构成体质的要素分类 (一)改善身体形态的运动处方。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通过锻炼身体形态得到改善。如增加身高运动处方、控制体重运动处方,改善胸围运动处方等。 (二)增强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 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能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健康水平。如增强心血管功能运动处方、增强肺功能运动处方、促进消化功能运动处方等。

运动训练计划与运动处方的制定

第5章运动训练计划与运动处方的制定 本章主要内容: 1. 训练计划的制定 2.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3. 训练管理 4. 运动康复与运动处方 1.训练计划的制定 客户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私人教练对训练计划的组织和准备,而计划执行得好坏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与客户的关系。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生活方式的科学化改变是根本的原因。教练与客户都必须认识到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一个短期的活动,而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活动。对这个过程的计划就象计划一次旅行,首先选择目的地(即了解客户想去哪儿和该去哪儿),然后做一个预定,(调查然后决定该去哪儿和怎样去),最后开始旅行(计划程度,并开始行动),中间,拿一份地图(估计一下进程和成功的程度),然后计划下一步去哪儿。 客户——教练训练旅程图 那么可谓“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就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教练对训练内容、负荷安排、训练手段选择、周期划分等训练要素的周密安排。制定训练计划的目的是使客户的训练过程能够保持连续性和可控性,从而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1.1目的选择 是什么使得一个人决定去雇一个私人教练?更重要的,是什么动机促使他由不爱活动变的喜欢活动,而且要请一个教练改变他的生活方式?有人提出一个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健康简化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该模型指出,一个人由不爱活动变的要去运动,是基于他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知觉。他们担心患病后要忍受痛苦。一般地,人类面对痛苦时的行为取向有两种:一是获得快乐,二是避开痛苦。那么在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是知道自己的健康存在某些危险因子的时候,他会产生情绪上的不快,为了改善健康状况,也为了改善情绪,他们会产生参加俱乐部训练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私人教练

我的健身运动处方

我的健身运动处方 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提高生活素质,预防疾病,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于健身运动中去,我也不例外。我现在是大三的学生,打算考研,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怎么吹响战场的号角,拿什么去和别人拼,因此必须得有一个好的身体状况,才会在起跑线比别人有更多的优势,因此,我制定了一个关于我个人的健身运动处方,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一.健康状况和体能评定 没有任何不良因素,能进行大多数的运动,除了长跑,耐力不够。体能测试的基本情况:800M用时3分钟43秒,但是跑完后,觉得很辛苦(由于长时间没运动过了),跳远是1.89m,健康状况良好,体型标准,身高1.55m,体重49,体育爱好:羽毛球,柔韧测试能达到第三格,整体感觉良好! 二.运动处方 运动时间:每天晚上晚自习后,睡觉前以及每天上下楼梯的时间,15~30分钟。运动频率:视具体项目而定。 实际情况:耐力差,跑步500米以上就跑的很吃力,跑800米要用3分钟43秒。目标:希望达到跑800米在3分30秒之内的成绩,提高耐力,并且达到跑完后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运动项目:1.跑楼梯(1楼到5楼) 2.跳绳200个 3.慢跑800米 4.转呼啦圈15分钟 5.仰卧起坐 三.具体实施: 首先,由于我是住在5楼,每天都要上下楼梯6次左右,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每次走两个或三个台阶,达到锻炼的机会。另外,平时也可以进行跑楼梯的训练,以跑5楼为一组,进行4组,这样有利于增强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 然后是跳绳,每周的一,三,五晚自习后,回到寝室,在寝室外面进行跳绳训练,以50个为一组,做4组,可进行单脚跳,或双脚其跳。 接着是慢跑,由于这个是室外运动,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初步定为每两天跑一次,一个月不少于15天,下雨的天可不跑,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多跑点。地点是14舍旁的田径场。 接着是转呼啦圈,地点是寝室外面,由于经常在图书馆坐着,腰上很容易积累赘肉,影响美观。每周的二,四,六,以5分钟为一组,做三组,其中每组做完休息1~2分钟。 最后是仰卧起坐,每天睡前做,起步是20个,适应后每次加5个,依次往后加,到后面稳定在80个,稳定后就以20个为一组,做3~4组。 四.总结 以上是我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的健身运动处方,由于我个人的毅力不够,很难坚持一个计划,但是我深知体育运动对我们大学生的重要性,因为体育锻炼在生理上,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可以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

最新运动处方教案

运动处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学会如何制定运动处方,对于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有指导作用,使他们能够科学、有计划、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锻炼。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避免了锻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运动处方,对自己健康状况和体能评定 2、怎样确定自己的运动强度、锻炼时间、锻炼次数。 3、学会如何制定运动处方。 三)、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对身体状况的分析,确定锻炼内容。 2、难点:制定运动处方 四、教程 (一)前言导入 (二)正课: 1、教法: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给运动处方下定义。 1、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听到过“处方”这个词吗?什么是处方呢? 生:医生开的药,看病的时候医生写的纸条。 处方是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方,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 2、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处方,那什么叫运动处方呢?提示:我们在参加体育锻炼的 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目的和内容及运动量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个概念中有什么重要内容呢?你找到了什么? 3、评价,找出组成运动处方的几项重要内容。 2、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 1、出示一位同学的测试数据,一起来了解这位同学的身体状况 师:我们怎么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呢?大家一起来看一位同学的体质健康数据,你在这张表格中找到了哪些信息呢? 2、讨论、分析这位同学的身体状况 3、制定锻炼目标与锻炼内容 1、根据这位同学的身体状况,一起帮他来制定锻炼目标和锻炼内容。 师:你们了解了这位同学的身体状况了吗?好,那我们一起来帮他制定一下锻炼目的与锻炼内容吧。 师:根据这位同学的身体状况,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给他制定什么锻炼目的呢? 2、讨论、分析,一起来制定锻炼目的。 师:知道了锻炼目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帮他制定几个锻炼内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吗? 3、师生一起来帮这位同学制定几项锻炼内容。 4、师:你们觉得这项运动安排多少的运动量才是合适的呢?

对高血压病人运动处方及营养处方制定

对高血压病人运动处方及营养处方制定 1、前言 高血压病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并且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而长期大量服用降压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患者机体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怎样能减少服药量,并能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众多高血压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治疗经验都已肯定,体育运动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辅助方法。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促进机体代谢还能产生明显的降压效果[1]。 高血压病对心、肾等重要脏器有严重损害,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和肾硬化的罪魁祸首。对高血压病并发的心脑肾病症,如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目前国内外不论采用什么疗法,均不可避免地留下后遗症。因此,积极治疗高血压病,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治疗高血压病除了中西药物外,药膳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2] 2、病人情况 病人的情况:病人男性,身高175cm,体重73kg。 病人经常出现一下症状:耳鸣、头晕、头疼等高血压典型症状,其舒张压平均值在98mmhg,病人有轻微的四肢麻木症状,手指活动不灵活,很少参加体育运动。 3、高血压运动处方制定意义 运动处方与普通的体育锻炼和一般的治疗方法不同,运动处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运动处方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运动处方主要是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运动,即:有氧运动。正常情况下,有氧运动对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代谢产物的清除,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等有明显的作用。按运动处方锻炼可使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心输出量增加,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增强等。但注意在有心脏疾病的情况下要慎重,如:在儿童中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运动后易出现疲劳,有氧运动能力降低。若勉强运动可发生昏厥、胸痛,少数甚至发生猝死。 3.2、运动处方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实施运动处方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机能,加强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增进食欲,促进胆汁合成和排出,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等疾病。 3.3、运动处方对人的心理作用

运动处方作业

运动处方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何谓体适能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 答:体适能是指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健康体适能包括有氧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和柔韧素质。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 3.何谓运动处方其四要素是什么 4. 答:运动处方是健身活动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条款,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运动处方的四要素为: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 5.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如何分类? 6. 答: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分类为: (1)健身运动处方健康人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预防运动缺乏病为目的。(2)竞技运动处方专业运动员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为目的。 (3)康复锻炼运动处方患者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 7.何谓靶心率法如何应用靶心率来确定运动强度 8. 答:靶心率是由卡沃南提出的一种用贮备心率和安静时心率同时来确定运动时的心率,从而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 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心率 0.6~0.8为适宜强度系数,在此强度下运动能有效地提高有氧适能 论述题 1.如何控制运动处方的强度?为什么说确定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最核心和最 困难的部分? 答:可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运动处方中的强度: (1)心率 ①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最大心率=220-年龄 ②靶心率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静时心率 (2)代谢当量(梅脱) (3)自感用力度( RPE) (4)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通过运动强度的设计可以将运动处方定量化。 只有合理的设计运动处方的强度才能达到运动处方所要达到的目的,强度过小不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强度过大还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不同目的和实施对象的运动处方其运动强度亦不相同。可见确定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最核心和最困难的部分 2.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和原则如何? 答: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第一步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AR-Q筛选问卷;第二步推测有氧适能水平;第三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第四步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第五步实施运动处方。 原则:因人而异的原则、有效的原则、安全的原则、全面的原则 2

如何制定运动处方

如何制定运动处方 一、运动目的: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运动处方的目的有健身的、娱乐的、减肥的、治疗的等多种类型。 二、运动项目:在运动处方中,为锻炼者提供最合适的运动项目关系到锻炼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选择运动项目,要考虑运动的目的,是健身的、还是治疗的;要考虑运动条件,如场地器材、余暇时间、气候等;还要结合体育兴趣爱好等。 三、运动强度:是运动时的剧烈程度,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每分钟的心率次数来表示大小。一般认为学生心率:120次/min以下为小强度,120~150次/min为中强度,150—180 次/min或180次/min以上为大强度。测量运动强度的简单办法是:测量运动后10s脉搏X6,就是lmin 的运动强度。 ①适宜运动强度范围,可用靶心率来控制:以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的强度作为标准。 靶心率=(220—年龄)X(70%—85%)。如20岁的靶心率是140—170(次/min)。 ②最适宜运动心率,计算公式: 最大心率=220—年龄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最适宜运动心率=心率储备X75%+安静心率 如学生20岁,安静心率70(次/min),他的最大心率为220—20=200(次/min),心率储备为200—70=130(次/min),最适宜运动心率为130X75%+70二167.5(次/min)。 四、运动时间:指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它与运动强度紧密相关,强度大,时间应稍短,强度小,时间应稍长。有氧锻炼一般在30min左右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五、运动频度:指每周的锻炼次数。 关于运动频度,日本的池上晴夫研究表明,1周运动1次,肌肉酸痛和疲劳每次发生,运动后1—3 天身体不适,效果不蓄积;1周运动2次,酸痛和疲劳减轻,效果有点蓄积,不明显;1周运动3次,无酸痛和疲劳;效果蓄积明显;1周运动4—5次,效果更加明显。可见,1周运动3次以上,效果才明显。 运动处方示例: (一)、男人保持年轻的运动处方 三十多岁,对于男人来说,正是年富力强,衰老,似乎还很遥远。但是,这个年龄段也是男人从青年走向中年的过渡时期,其生理技能已出现微妙的衰退迹象,如体力下降、肌力减弱、肺通气量降低等。因此,男士们从三十多岁开始,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运动了。 处方1:收腹举腿 练习方法:身体仰卧躺在斜板上,两臂伸直,双手握住头后的支撑物,上体固定不动,双腿伸直向上做收腹举腿运动。两腿尽量贴近胸部再放下,再举腿,依次进行。 要求:斜板固定的角度可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如腰腹力量较好,斜板的坡度可大一些,力量小,坡度可小些。收腹举腿时,两腿伸直;膝盖不要弯曲;腿放下时,速度减慢,可拉伸腹部肌肉;一组做10-15次,做完后休息1-2分钟,再做下一组练习,可做2-3组。每周做2-3次。 作用:提高腰腹肌力,扩展胸部,增强呼吸机能。 处方2:仰卧两头起 练习方法:平躺于地板或床上,两腿并拢自然伸直,两臂于头后自然伸直。起坐时,两腿两臂同时上举下压,向身体中间靠拢,以胯为轴使身体形成对折,然后恢复原状,再继续做两头起的运动。连续做l0-15次,每次练习做2-3组,每周锻炼3-5次。可利用早晨起床后或进行其他运动后,以辅助练习进行锻炼。 要求:两头起坐时,四肢要自然伸直,不要弯曲膝盖,要同时动作,不要有先后;两头起时吸气,腿放下时呼气,不要有意憋气;初练时,协调性可能较差,手脚不能同时起或对折角度小(手脚碰不到一起)。这没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使动作做得完满。 作用:增加腰腹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处方3:负重踢腿 练习方法: 1、身体直立一腿支撑(体质较弱的可扶支撑物),另一小腿绑上沙袋或别的重物,做前踢腿动作,踢

运动处方理论与应用第一、二章

第一章运动处方概论 第一节运动处方概述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北京体育大学王瑞元教授主编的《运动生理学》指出 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得周期性锻炼计划,即根据对体育锻炼的测试数据,按其健康状况,体力状况及运动目的,以处方的形式制定适当的运动的类型、强度、时间及频率,使体育锻炼者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运动的指导性方案。 运动处方与医疗处方的差异: 一是目的不同,前者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后者是为了治疗疾病; 二是使用终点不同,临床药物处方在病人痊愈后即停止使用,而运动处方在人的一生都可发挥重要作用。 二、运动处方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运动处方的发展 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人就有用运动治疗疾病的一套理论和经验,例如他们称之为“运动疗法”、“健身术”等。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这一概念,揭开了运动处方研究的序幕。 西德是较早研究运动处方的国家之一,1953年,西德的黑廷格和缪拉首次发表了不同法人运动强度、持续运动时间和频率对人体产生不

同的影响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1953年,英国利兹大学的摩根和亚当逊也研究巡回锻炼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而美国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始于军医肯尼斯。 日本是亚洲最早研究运动处方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就注意学习西方国家的运动处方研究成果。 (二)国内运动处方的发展 三、运动处方的研究 (1)重视运动处方安全性的研究 (2)加强运动处方健心效应的研究 (3)注重运动处方的特异性研究 (4)应重视残疾人群运动处方的研究 (5)加强运动处方的信息化、自动化研究 (6)加强运动处方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第二节运动处方的分类与特点 一、运动处方的分类 (一)按目的分类:1、健身运动处方2、竞技运动处方3、防治与康复运动处方 (二)按作用分类:1发展力量运动处方2发展心肺功能运动处方3发展速度运动处方4发展灵敏协调性运动处方 (三)按构成体制的要素分类:1改善身体形态的运动处方2增强身

运动处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处方:是指由医生或体育工作者给锻炼者按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 和心肺或运动器官的机能水平等,用处方的形式,制订的系统化、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2、运动能力:是指在进行增强耐力的锻炼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 3、体适能: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 够的活力和精力 4、梅脱:每千克体重,从事1分钟的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气,其运动强度即为1梅脱。 5、体脂百分比:脂肪组织占总体重的百分比。 6、高血压运动处方原则:运动强度宜小不宜大,强调用中小强度,以放松性质的练习为主。 7、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组织重量的百分比。 8、ETT:用来测定机体对运动耐受能力的运动负荷试验,统称为“运动耐量试验” 1、是指由医生或体育工作者给锻炼者按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和心肺或运 动器官的机能水平等,用处方的形式,制订的系统化、个性化的健身方案。 2、有氧运动:运动时可以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功能的主要物质-糖可以完全分解为二氧化 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给人体长时间运动。 3、肥胖程度:是指一个人的实际体重占其同性别、同年龄组标准体重的百分比。 4、柔韧性的评定法:可分为简易评定法和仪器评定法。仪器评有“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各 种量角器”和等速测试系统等。 5、功能能力:机体在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 6、THR:是指在经过心脏功能能力评定之后确定的,锻炼者在进行锻炼时所应达到和保持 的心率。 7、身体成分:是指人体总体重中的脂肪组织和去脂组织重量的百分比。 8、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药物引起的肥胖3种。其中单纯性肥胖,为减肥 运动处方的适应症。 1、体适能:指身体有足够的活力和精力进行日常事务,而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足 够的活力和精力 2、有氧运动:运动时以有氧代谢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也成为耐力运动。 3、运动成瘾症:是指人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产生了心理、生理依赖。 4、周期性运动:包括走、慢跑、跑、骑自行车(自行车记功器)和上下台阶等。 5、功能能力:机体在尽量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梅脱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