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19874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19874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19874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19874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护理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护理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测定常用临床生化项目,并能分析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及医疗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设课,该课程是本科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和学会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生物化学实验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生物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生产应用。 二、课程目标 1.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 2 .通过性质试验,验证各类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基本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pH计等仪器的使用,并掌握层析、电泳、离心、光谱光度等生物化学基本技术。 4.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处理、创新能力。 5.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实验课的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学科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技能给予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理解的学科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术,说明、解释、类推同类学科知识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 √”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号的内容为选做实验或开放性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做实验的内容,并鼓励微生物学兴趣爱好者进行既定的开放性实验或自己设计开放性实验。

医学开题报告ppt模板

医学开题报告ppt模板 篇一:开题报告模板 以“xxx”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综合改革 开题报告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学科分类卫生职业教育 课题名称以“xxx”为核心的职业 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综合改革 课题负责人 xxx 负责人所在单位xxxxxxxxxx 开题日期 xxx年xxx月xxx日 《以“xxx”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综合改革》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我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在省同类学校中位居首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作为一所卫生职业学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加快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是今后一个时期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 目前,北京、南京、青岛、广西等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组织实施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工作,

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就卫生职业教育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从实践看,以往的质量评估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质量标准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教学质量标准不清晰、评估体系分项与学校实际工作分工结合不紧密、材料组织困难以及条目权重分配不够合理等;二是评估方式不科学。表现为评估过程缺少临床工作人员的参与,或使参与流于形式,同时也没有注重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三是质量评估监控缺乏有效性。多偏重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而对其他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强有力的保障。 本研究借鉴各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从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实际出发,根据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功能要求,在分析反映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和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宗旨,试图构建一个更为适合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特点的、比较完整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建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确立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中等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

————————————————————————————————作者:————————————————————————————————日期: ?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护理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护理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护理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测定常用临床生化项目,并能分析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及医疗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讲解--实用.docx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 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 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 病的发病机理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 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 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和专题生化等四大 模块共十二个章节。医学检验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理论 54 学时,实验 10 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防治措施。 2.能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基本知识和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操作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对 临床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续医学检验专业课的学习及医学检验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14-《人际关系学》课程标准

《人际关系学》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普通高考和对口高考升学学生 二、适用专业 护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限选课,在第二学期开设。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基础护理学》同步课程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后续课程为《护理管理学》。 四、设计思路 《人际关系学》设计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护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强调打牢护理理论基础,科学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办法,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规律; (2)理解人际关系的理论和交往原则; (3)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意义; (4)具有人际关系的基本技能; (5)运用人际关系对病人进行护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会分辨外科常见疾病; (2)学生会做临床病例分析。 (3)学生学会护患关系冲突的调式及护理人员与其他义务工作者之间的伦理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外科护理学理论课,充分意识到人际关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应用具体的操作中去;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备用于钻研、善于合作、交流的协作意识; (3)树立爱岗敬业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 六、参考学时30 ,参考学分 2 七、课程内容 1.课时分配表 2.项目/单元设计

八、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建议 本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发展学生的理论与知识视野。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实训室教学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较强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动物生物化学试题 (A) 2006.1 一、解释名词(20分,每小题4分) 1. 氧化磷酸化 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3. Km 4. 核糖体 5. 联合脱氨基作用 二、识别符号(每小题1分,共5分) 1.SAM 2.Tyr 3.cDNA 4.PRPP 5.VLDL 三、填空题(15分) 1. 蛋白质分子的高级结构指的是(1分), 稳定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有(2分)。 2. 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是由 (1分)基因, (1分)基因及其下游的若干个功能上相关的(1分)基因所构成。 3. NADH呼吸链的组成与排列顺序为 (3分)。 4.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产生的不完全分解产物,包括(1分),

(1分)和(1分),在肝外组织中利用。 5.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首先要(1分)转变成脂酰辅酶A,从胞浆转入线粒体需要一个名为(1分)的小分子协助;而乙酰辅 酶A须经过 (1分)途径从线粒体转入胞浆合成脂肪酸。 四、写出下列酶所催化的反应,包括所需辅因子,并指出它所在的代谢途径 (10分) 1.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 2. 谷丙转氨酶 五、问答题(50分) 1. 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构作用(4分),请举例说明(4分)。(8分) 2. 以磺胺药物的抗菌作用为例(4分),说明酶的竞争抑制原理(4分)。(8分) 3. 一摩尔的乙酰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分解可以生成多少ATP?(3分)请说明理由(5分)。(8分) 4.比较在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III和聚合酶I作用的异同。(8分) 5.真核基因有什么特点,简述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方式。(8分) 6.简述由肾上腺素经PKA途径调控糖原分解代谢的级联放大机制。(10分)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 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码:413041150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学分数:2 一、课程性质 分子生物学属于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是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系列课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们前期系统学习的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为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从宏观到微观,对生物信息的传递、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并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员、检测员等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一条主线,注意两个对比,形成三种意识”,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 1、抓住“一条主线”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中心法则从信息角度论证了生命世界在分子水平的统一,分子生物学知识基础就是以中心法则为主线介绍生物信息的传递,以及生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要引导学生以中心法则为主线梳理构建出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 2、注意“两个对比”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基因组成、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有许多的差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分子水平的统一性之外,还要注意对比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的不同,利用比较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形成“三种意识” 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物学的共同语言,应认识到其交叉性、前沿性、应用性,学生要建立这三种意识 分子生物学现已迅速渗入到生物学的各个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的共同语言,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所有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分子生物学涉及面广,学科交叉内容丰富,也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应反映分子生物学的交叉性、前沿性,同时也要注重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运用能力的培养,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方法原理相结合,尤其特别注意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原理及其应用范围的讲解,培养学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或观念,对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意义有较全面的理解,能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解释如转基因技术等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具有从分子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选用适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型学习,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通过增加学生讲授、课堂讨论、课外拓展等学习形式,尤其要引导学生从课本上原有的经典实验着手,体会前人如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理解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方法与新成果及其在解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猖獗、能源资源匮乏、生态平衡破坏等重大难题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三、课程目标 1、总目标 通过介绍染色体与DNA、生物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使学生获得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规律性等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其在

护理管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管理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6 适用专业:高职护理 先修课程:文化基础课及医学基础课 开课单位: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护理系 1、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护理管理主要研究护理管理的现象和规律,通过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管理、指导 与领导、控制)达到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就护士工作过程而言,促进病人 康复过程本身即是管理过程。因此本课程是护理专业和助产专业的必修课程,它与护理学的许多 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是现代护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通过对护理管理的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技巧和方法,提 升职业能力。 护理管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密切相关,它从各级人员任职资格及职责、护理管理制度及各 护理单元的质量要求,帮助护生了解护理人员专业行为规范。与护理专业课同步进行。(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护理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提高护士工 作能力为要求来构建相关知识体系:①护理管理的焦点问题,即护士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应起的作 用——基于病人的症状、体征出发,关注由此而引发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家庭、

社 会支持等各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护理的中心工作是减轻病人的生理不适,提高病人应对 和自我护理能力,建立良好生活习惯;②护理质量形成要素,即人群健康需求、法规、指征、政 策、标准形成护理行为规范,达成护理质量要求;③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即患者满意度,患 者症状缓解率,患者是否有被精心照护感,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和家属的知识,患者对医务人员 的信任程度,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程度,护士所给予治疗和护理的类型和频率等专业特性,让学 生了解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护理管理与护理行为的相互关系,突出学生在工 作过程中处理各类事件的能力。 ·145· 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如护理专业思想的培养,护理专业 与临床医学关注点的不同等,按照解决护理工作的实际问题来开展,在讲授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护 理质量要求过程中,把相关的护士素质要求及法律法规、护理规章融入其中,以工作中实际案例 (情景)为基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30学时,学分为2分。 二、课程目标 学生熟知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职能,结合护理工作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 同角色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处理护理工作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培养 学生以下职业能力: 1.能运用管理基本原理和职能有序高效地做好护理工作。 2.能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分析、设计护理工作过程。 3.自觉执行护理规章和法律法规,进行质量自我控制。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动物生物化学(1)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1、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要点? 答:在与羧基相连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称为α-氨基酸。α—碳原子不是手性碳原子的是哪个氨基酸? 答:甘氨酸 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氨基酸有哪些? 答: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80nm 核酸的紫外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60nm 2、全酶包括哪几部分? 答:酶蛋白与辅助因子 辅基与辅酶的异同点? 答:与酶蛋白结合梳松,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者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发分离的称为辅基。 正常情况下,大脑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糖酵解是在细胞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答:细胞的胞液中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答: 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意义:由非糖物质合成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可协助氨基酸代谢。 生糖氨基酸、丙酮酸、乳酸、乙酰COA哪个不能异生成糖? 答:乙酰COA 4、什么是呼吸链? 答: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底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后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 答:B-C1-C-AA3-O2 两条呼吸链的磷氧比分别是多少? 答:NADH呼吸链:P/O~2.5(接近于3) FADH2呼吸链:P/O~1.5(接近于2) 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答:Cytaa3(细胞色素氧化酶) 5、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的β-氧 化,所需要的载体是什么? 答:肉碱

6、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答:谷氨酰胺 参与尿素循环的非蛋白氨基酸有哪几种? 答:瓜氨酸和鸟氨酸 7、RNA 和 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哪些不同? 答:D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脱氧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核糖核酸,鸟嘌呤,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 双链DNA 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碱基含量高的是哪几种碱基?答:C和G(胞嘧啶和鸟嘌呤) 8、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 答: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什么键? 答:肽键 9、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哪些变化? 答:破坏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酶失去活力,激素蛋白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护理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生物化学》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糖类的化学 1、糖、异头物的概念 2、记忆β-D-葡萄糖Haworth结构式 3、糖苷键的种类有哪两种 第二章脂类和生物膜 1、皂化反应、皂化值、脂质体的概念 2、皂化值的计算(作业) 3、试述生物膜的结构 4、膜脂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什么?除了脯氨酸外,左右的氨基的a碳上都连接结构? 2、蛋白质中的含氮量为定值,是多少? 3、氨基酸等电点定义,会判断高于或者低于等电点时氨基酸带电荷情况 4、酸性氨基酸及碱性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 5、含巯基氨基酸、含羟基的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分别是哪些 6、决定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氨基酸有哪些 7、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的颜色变化 8、蛋白质α-螺旋的基本特点(各个参数) 9、蛋白质变性作用、盐溶、盐析的基本概念 10、维持蛋白胶体溶液稳定性的两个因素 11、变性蛋白质有哪些变化。 第四章核酸化学 1、DNA变性、DNA熔点的定义,影响DNA熔点高低的因素 2、构成DNA的基本结构单位、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核苷酸三个组分(磷酸、核糖及 碱基)之间的连接类型 3、tRNA二级及三级结构的形状 4、tRNA的二级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5、RNA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

第五章酶化学 1、米氏方程、米氏常数意义 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3、酶、同工酶基本概念 4、酶活性中心的结构 5、可逆性抑制剂的种类 6、蛋白质的辅因子有哪两类 7、决定酶专一性的2个机制的具体内容: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 第八章糖代谢 1、糖酵解、糖异生的概念;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发生的部位 2、糖酵解中有哪几步不可逆反应,各由什么酶催化,产物是什么?整个过程能量产生情况 3、糖酵解与糖异生过程的差异 4、糖的有氧氧化过程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及能量产生情况? 5、三羧酸循环中的催化3个限速步骤的酶各是什么 第九章脂类代谢 1、脂肪酸的转运蛋白、脂肪酸合成的多酶复合体的构成、脂肪酸β氧化定义 2、β-氧化包括哪几步反应 3、以软脂酸为例,其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是多少 4、脂肪酸氧化分解及生物合成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哪里,在这两个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第十一章核酸代谢 1、半保留复制、复制原点的概念 2、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II的组成和功能 3、DNA复制的方式有哪些 4、原核生物复制叉上发生的反应有哪些 5、DNA复制过程中,需要哪些酶类,这些酶先后作用的顺序。 6、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亚基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7、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种类及功能 8、启动子、操纵元、终止子的概念 9、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终止子的种类、结构、作用机制。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范文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45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医护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护理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护理的专业建设汇报

突出特色,团结合作,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护理专业年度建设汇报 (2009.6-2010.8) 2009年护理专业被确立为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这一年来,护理专业的建设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系领导和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护理专业不仅通过了河北省卫生厅护理专业技能考核且取得了“优秀”的考核成绩,圆满完成了08护理学生的实习安排工作,各方面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面对师资严重匮乏的难题,护理专业通过引进师资、聘用兼职教师、加强现有师资培训与管理等途径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1、引进师资。2009年聘用马晓卿老师担任实训室管理员,负责护理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工作;2010年1月,聘请张军老师担任专业带头人,张军老师有着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多次参加省卫生厅的评估,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两名教师的积极工作,促进了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也为我院参加2010年省卫生厅考核取得优秀成绩奠定了基础。 2、聘用高质量兼职教师。为确保教学质量,满足教学需要,我系有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20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17人。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试讲制,保证了教学质量。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的组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师资难题。 3、加强现有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通过说课,达标课、听评课等形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安排年轻教师参加临床技能考核培训工作,增进了基础课教师对技能课的理解,为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增强理论课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做出有益探索。 二、教学条件建设基本完善 (一)校内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在学院大力支持下,2009年3月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形成了以模拟实训中心为主、融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实训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动物生物化学(1)

一.绪论与酶 1.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简称生命的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有机体化学本质的一门学科。 酶——由生物活细胞产生,具有高度专一性和极高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 酶原——在细胞内最初合成或分泌时并没有催化活性,必须经过适当物质的作用才具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酶原的激活——使无活性的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 维生素——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但需要量很少,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酶活性部位——酶分子中能直接与底物相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部位。 活化能——从反应物(初态)转化成中间产物(过渡态)所需要的能量。 必需基团——直接参与对底物分子结合和催化的基团以及参与维持酶分子构象的基团。 诱导契合学说—— 酶活力——酶催化底物化学反应的能力 2.酶催化作用的特征(P2) 答:1.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2.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3.反应条件温和 4.体内的酶活性是受调控 5.酶易变性失活 3.单纯酶和结合酶 单纯酶:只含有蛋白质成分,如:脲酶、溶菌酶、淀粉酶、脂肪酶、核糖核酸酶等。 结合酶:除蛋白质组分外,还有非蛋白质的小分子物质,只有两者同时存在才有催化功能。 4.维生素与辅酶(P3) 名称辅酶形式主要作用缺乏病 B1 TPP 丙酮酸脱氢酶的辅酶脚气病 B2 FMN FAD 脱氢酶的辅酶,递氢口角炎等 B3 CoA 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B5 NAD+、NADP 脱氢酶的辅酶,递氢、递电子作用癞皮病 B6 磷酸吡哆醛氨基转移的载体 B7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B9 FH4 一碳基团的载体巨红细胞贫血 B12 变位酶的辅酶,甲基的载体恶性贫血 5.酶催化机理(P4) 答:过渡态和活化能: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中间产物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阐明生命现象。 《生物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生物化学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但也融入了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的理论和技术,使之与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人们通常将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基因的结构、表达与调控的内容称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在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而从广义上理解,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作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无疑为生物化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生物化学学科,研究成果累累,促进了相关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物制剂等的发展,已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有机化学等。 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 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重要的专业词汇;理解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理;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血液生化和肝脏生化的基本内容;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为药物制剂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以后从事医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化学习,模块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的结构与功能;注意了解研究前沿:蛋白质组学。模块二:物质代谢及调节,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调节,学员注意联系临床应用,如糖脂代谢与肥胖,感受生化知识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模块三:遗传信息传递,包括: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了解研究前沿,基因表达调控理论介绍,从中感受到生物化学的奇妙与乐趣。学生通过参与课程学习,加强心理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化、框架化、网络化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基本技能:学生通过系统生物化学实验训练,不但能掌握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方法,而且可以锻炼灵活运用本门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对各章内容进行的结构化和整体化总结和采用讲、议、练等方式,训练面对看似零散的大量信息进行整理并找出规律以及进行知识结构化和整体化的能力。学生归纳为主,每章教师讲授后学生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以调动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归纳、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实验课分为两类,第一类验证、综合实验,每次实验前,学生应充分预习,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提高实验课质量。第二类设计性实验,学生

《宴会设计》课程标准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宴会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宴会设计(02211060) 总学时数:30(理论课学时数:22 实践课学时数:8) 学分数:2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中餐零点接待的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能力;以宴会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和运作流程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和技能,是学生的管理理论的提高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及酒店职业岗位对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选取适用于酒店、餐饮企业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内容,强化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包括对宴会业务认知、宴会部组织管理、宴会预订、宴会菜品设计、宴会酒水设计、宴会台型与环境设计、宴会台面设计、宴会服务流程设计与管理、宴会菜品生产与价格管理等内容,力求达到知识和技能与工作岗位相适应。 四、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酒店专业的认识,能掌握较为全面的宴会设计与管理的知识和基本理论,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也为从事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职业技能目标:掌握酒店行业和社会餐饮企业的宴会基础理论和设计的知识,了解宴会的发展动态,具备行业服务能力和从业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宽容 的合作意识,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 五、先修课程 本课程为第五学期开设,前续课程主要有《饭店管理实务》《餐饮服务与管理》《插花》《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烹饪知识》《酒店财务管理》等,无后续课

生物化学-护理学专业复习用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是指在一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破坏(但不涉及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破坏),从而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的过程。 2.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3.分子病:分子病是指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二.简答题 1.何谓蛋白质变性?变性因素有哪些?实际工作中是如何应用的? 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空间结构破坏而导致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造成蛋白变性的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加热、加压、紫外线、超声波、X射线等。 化学因素:强酸、强碱、浓乙醇、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苦味酸,三氯乙酸,钨酸)等。 临床应用举例: 1.加热、加压,应用:消毒灭菌。 2. 75%乙醇,应用:消毒灭菌。 3.紫外灯照射,应用:消毒灭菌。 4.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应用:检测蛋白尿。 5.重金属离子沉淀蛋白,应用:中毒后高蛋白洗胃。 6.蛋白质制剂(如疫苗,酶制剂等)的低温保存。 2.以镰刀型红细胞贫血为例解释说明分子病。 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正常成人血红蛋白β亚基的一级结构中第6位氨基酸是谷氨酸,而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β亚基的一级结构中,由于遗传密码的改变,即DNA碱基顺序的改变,第6位谷氨酸就被缬氨酸取代,使原本正常的在低氧状态下溶解性较好的血红蛋白聚集成丝,相互粘着,导致红细胞变形成为镰刀状而极易破碎,继而产生贫血。 3.请说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蛋白质一级结构是其特定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一级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空间结构。而蛋白质的功能又依赖着特定空间结构的形成,既没有空间结构就没有蛋白质的功能。因此,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特殊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以一级结构为基础,而功能又与其空间结构结构密切相关。 第三章核酸化学 一、名词解释 1.核酸分子杂交:将不同来源的DNA经热变性后,降温,使其复性,在复性时,异源的DNA单链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序列,它们就可以结合形成杂交的DNA分子,DNA与互补的RNA之间也能形成杂交分子。形成这些杂交分子的过程,统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2.解链温度:在DNA解链过程中A260的值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 3.信使RNA:由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而来的、携带遗传信息的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一类单链核糖核酸。 第四章酶 一、名词解释 1.酶原: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没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2.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3.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能够直接和底物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特定空间区域叫作酶的活性中心。 二、简答题 1.简要介绍什么是同工酶,并说明对疾病诊断的利用价值。 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以乳酸脱氢酶为例。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有五种同工酶形式:LDH1;LDH2;LDH3;LDH4和LDH5。不同类型的LDH同工酶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比例是不同的。LDH1在心肌中含量最高而LDH5在肝中含量最高。临床上检测血清中LDH1或LDH5活性有助于心肌梗死或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 或答:

护理管理学教学计划

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说明 教学时数按学期分配(学时) 大纲/ 课程标准 本课程总时数60 已完成学时数0 教材护理管理学本学期学时数60 本学期学时分配 本学期教学周数17 参考教材本课程周学时数 4 本课程学期学时数60 课 程 其 中 讲授58 课堂作业 实验 考试 2 测验 实训 机动 一体化 必 要 说 明 剩 余 学 时 小计

周次 授课日期授课章节(课题)与内 容提要 理 论 学 时 实训 实验 学时 一体 化学 时 重点、难点 课堂验收 测试项目 备注 第预备周第 1 次 第一章绪论(一) 2 管理的定义、要素、性质、基 本原理 复习思考题2 第 2 次 第一章绪论(二) 2 管理的职能与作用,护理管理 的概念与特点 复习思考题 4、5 第 3 次 第 4 次 第1 周第 1 次 第二章卫生服务体系 (一) 2 医院的概念、基本职能复习思考题 2、3 第 2 次 第二章卫生服务体系 (二) 2 我国护理组织的组成 社区护理的任务 复习思考题 6、7 第 3 次 第 4 次 第2 周第 1 次 第三章计划工作(一) 概述 2 计划的概念、分类、表现形式、 原则 复习思考题 1、3 第 2 次 第三章计划工作(二) 2 计划工作的一般步骤 目标管理的概念、基本思想 复习思考题 4、5 第 3 次 第 4 次

周次 授课日期授课章节(课题)与内 容提要 理 论 学 时 实训 实验 学时 一体 化学 时 重点、难点 课堂验收 测试项目 备注 第3 周第 1 次 第三章计划工作(三) 2 时间管理的概念、目的、基本 程序 复习思考题6 第 2 次 第四章护理组织管理 (一) 2 组织的概念、基本原则、职能 与作用 复习思考题 1、2 第 3 次 第 4 次 第4 周第 1 次 第四章护理组织管理 (二) 2 我国医院护理组织系统 护理部的地位与职责 复习思考题5 第 2 次 第四章护理组织管理 (三) 2 护士长的素质、岗位职责、角 色模式、培养与训练 复习思考题6 第 3 次 第 4 次 第5 周第 1 次 第五章护理人力资源 管理(一) 2 护理人员编配原则 护理人员的排班 复习思考题 1、2、3 第 2 次 第五章护理人力资源 管理(二) 2 护理人才的识别、选聘、培养 和教育 复习思考题 4、5 第 3 次 第 4 次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学时:54学时理论学分:4.5学分 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二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动物学、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要求:平时20%(小测、实验)、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生物化学》(第二版),天津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4月 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黄锡泰、于自然主编(第二版),〈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 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十月 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可以掌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必备基本理论和技能。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 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清楚、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酶 糖类代谢 生物氧化 脂类代谢 含氮小分子的代谢 核酸的结构 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膜和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 8 6 6 4 5 8 5 5 6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的发展; 3.生物化学与畜牧和兽医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