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学生版

第六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学生版

第六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学生版
第六讲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学生版

第六讲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二)【阶段特征或史实】

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第二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或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一、政治:

1. 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清王朝不断衰落,并走向覆亡:⑴侵略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1894—1895);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1900—1901),。

3.中华民族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①黄海海战(邓世昌)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军③戊戌变法;④义和团运动⑤辛亥革命)。

二、经济:

1、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洋务运动和洋务经济发展和破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出现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逐步进入中国,中国的近代教育与交通运输业在这一时期开始起步:①西菜馆开办、西餐成为时尚;②服饰:中山装③习俗:断发易服、维新派人士发起女权运动—废止缠足;婚姻自由;社交礼仪和称呼;西方节日。④行:铁路——唐胥铁路;辛亥革命前,奠定基本格局;公路——20世纪初期,上海出现汽车;民航——1909年,冯如第一架飞机;航运业——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邮政开办——1896大清邮政局;⑤通讯:无线电报——20世纪初期,上海崇明;1877年有线电报开办;电话——1882年电话传入;20世纪初期,南京第一部市内电话⑥报刊——1883《昭文新报》、维新派办报—《强学报》《中外纪闻》《事务报》、《民报》、《新青年》;⑦电影——1896年放映西洋影戏;《定军山》(1905年)

三、思想: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君主立宪。革命思潮,民主共和。农民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第三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从中华民国建立—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一、政治:

1. 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国侵华),半殖民地半封建会形成和深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列强侵华政策从“瓜分”转为“以华制华”,先后扶植清王朝、袁世凯和多派军阀作为殖民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正式合流;清政府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主共和制确立;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达到高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开始北洋军阀统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连遭挫败: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进行反袁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连遭挫败:;

二、经济:

1、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实业救国”成为时代的潮流,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2、社会生活: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婚姻自主;丧礼简化;增加国庆、元旦等节日;改阳历;公路修筑技术传入。自行车大街小巷出没;有轨电车;铁路—京张铁路修建;中华邮局开办;航空业起步—福建马尾造船厂研制水上飞机;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京-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报纸发展——《民报》;杂志—《新青年》;电话领域发展;国产电影发展;

三、思想

1.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成历史主流。

2.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No.1 高频考点讲练

热点考向一西方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

【临考视窗】(1)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

(2)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综合考查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高考例析]

(2013·海南高考·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宏观思考] 1.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

一个“主题”:救亡图存。近代中国,不管是哪一阶级或阶层,面临的主题都是救亡图存。

两个“重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影响;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三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三是中国政治近代化。

2.近代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

(1)发动侵华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2)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3)侵犯中国主权: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等。

(4)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政权:控制清政府、操纵北洋军阀政府、扶植蒋介石反动政府等。

(5)割占中国领土: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台湾等地区以及东北、西北的大片领土。

(6)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

(7)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及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针对训练]

1.(2017·海南高考·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

2.(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热点考向二新潮冲击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临考视窗】近年随着现代化史观的兴起,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成为高考的重点之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出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的特点。由于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还体现出中西交融的特色。在复习时注意,社会生活的变化,无不打上政治、经济、思想发展变化的烙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起步,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

[高考例析]

2.(2015·四川高考卷)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宏观思考] 1.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4)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No.2 模块链接讲练

热点考向三从政治、经济、思想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

【临考视窗】(1)运用政治史中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现象与本质、理论与实践关系原理去解释三民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关系,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研讨的热点之一,也是值得关注的命题切入点。

(2)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能力思考点。

[高考例析]

3.(2014·新课标全国高考Ⅱ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宏观思考] 1.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满清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针对训练]

3.(2017.4·浙江高考·11)20世纪使革命的世纪,一场故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A.“民主共和”B.“革命统一战线”

C.“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D.“工农武装割据”

No.3 中外关联讲练

热点考向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彰显中外先进思想的演进

【临考视窗】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权、平等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旗号,开展思想启蒙运动,所以前期仍然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可以说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但在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民主主义的曙光开始显现。因此,新文化运动既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失败的终点,也是中国人学习俄国的起点,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突出特点。围绕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彰显中外先进思想的演进,寻找高考对接点,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

[高考例析]

4.(2017.4·浙江高考·10)《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

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 .倡导民主科学

B .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 .反对愚昧迷信

D .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宏观思考] 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主要特征

(1)一个主题: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双重性质: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结合,体现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三个阶段: 地主阶级学“器物”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魏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派

资产阶级学“制度”和思想文化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前夕????? 学习君主立宪——维新派 ↓学习民主共和——革命派 ↓学习“民主”、“科学” ——资产阶级激进派

?“走俄国的路”?“走自己的路”

(注: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单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能挽救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同样也不能挽救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

2.新文化运动的“新”

No.1 规范答题通关

(1)基础把握不牢→迁移知识不准

对基础知识把握不牢主要是由于忽视对重大史实发生的时间的识记;对史实的前因后果理解不清;对史实的认识不科学;对历史的阶段性特征不能形成宏观的认知。由于以上欠缺,在考查对基础知识再现再认类能力时就不能准确迁移所学导致错选。

(2)材料理解不透→脱离题干主旨

材料型选择题要求在对历史材料透彻解读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缜密的思维,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答

题技巧,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由于对材料理解不透,在望文生义的情况下迷茫决断,就会脱离题干主旨而错选。

(3)获取信息不全→片面推断结论

对题干材料丰富的选择题,往往对材料读不完整而顾此失彼。

例:(2014·新课标全国高考Ⅰ卷)

No.2 随堂演练通关

1.(2014·重庆高考·7)《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 C.光绪帝D.宣统帝

2.(2014·海南高考·14)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2012·海南高考卷·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4.(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5.(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

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6.(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答案】D

7.(2014·海南高考·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8.(2013·海南高考·15)图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A.日本B.德国C.苏俄D.法国

9.(2013·上海高考·21)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

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

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

最可能坐落于()

A.北京附近B.广州附近

C.西安附近D.成都附近

10.(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高考·40)(25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

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17分)

11.(2013·海南高考·27)(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7分)

小学版少年中国说(节选)拼音-小学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天ti ān 地d ì苍c āng 苍c āng ,乾qi án 坤k ūn 茫m áng 茫m áng 。中zh ōng 华h u á少sh ào 年ni án ,顶d ǐng 天ti ān 立l ì地d ì当d āng 自z ì强qi áng 。故g ù今j īn 日r ì之z h ī责z é任r èn ,不bù在zài 他tā人rén ,而ér 全quán 在zài 我wǒ少shào 年nián 。少shào 年nián 智zhì则zé国guó智zhì,少shào 年nián 富fù则zé国guó富fù,少shào 年nián 强qiáng 则zé国guó强qiáng ,少shào 年nián 独dú立lì则zé国guó独dú立lì,少shào 年nián 自zì由yóu 则zé国guó自zì由yóu ,少shào 年nián 进jìn 步bù则zé国guó进jìn 步bù,少shào 年nián 胜shèng 于yú欧ōu 洲zhōu ,则zé国guó胜shèng 于yú欧ōu 洲zhōu ,少shào 年nián 雄xióng 于yú地dì球qiú,则zé国guó雄xióng 于yú地dì球qiú。红hóng 日rì初chū升shēng ,其qí道dào 大dà光guāng ;河hé出chū伏fú流liú,一yì泻xiè汪wāng 洋yáng ;潜qián 龙lóng 腾téng 渊yuān ,鳞lín 爪zhuǎ飞fēi 扬yáng ;乳rǔ虎hǔ啸xiào 谷gǔ,百bǎi 兽shòu 震zhèn 惶huáng ;鹰yīng 隼sǔn 试shì翼yì,风fēng 尘chén 翕xī张zhāng ;奇qí花huā初chū胎tāi ,矞yù矞yù皇huáng 皇huáng ;干gàn 将jiāng 发fā硎xíng ,有yǒu 作zuò其qí芒máng ;天tiān 戴dài 其qí苍cāng ,地dì履lǚ其qí黄huáng ;纵zòng 有yǒu 千qiān 古gǔ,横héng 有yǒu 八bā荒huāng ;前qián 途tú似sì海hǎi ,来lái 日rì方fāng 长zhǎng 。美měi 哉zāi ,我wǒ少shào 年nián 中zhōng 国guó,与yǔ天tiān 不bù老lǎo !壮zhuàng 哉zāi ,我wǒ中zhōng 国guó少shào 年nián ,与yǔ国guó无wú疆jiāng !

什么是中国剩余定理

什么是中国剩余定理?

剩余定理详细解法 中国数学史书上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古代算书《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及其解法: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意思是说:现在有一堆东西,不知道它的数量,如果三个三个的数最后剩二个,如果五个五个的数最后剩三个,如果七个七个的数最后剩二个,问这堆东西有多少个?你知道这个数目吗? 《孙子算经》这道著名的数学题是我国古代数学思想“大衍求一术”的具体体现,针对这道题给出的解法是:N=70×2+21×3+15×2-2×105=23 如此巧妙的解法的关键是数字70、21和15的选择: 70是可以被5、7整除且被3除余1的最小正整数,当70×2时被3除余2 21是可以被3、7整除且被5除余1的最小正整数,当21×3时被5除余3 15是可以被3、5整除且被7除余1的最小正整数,当15×2时被7除余2 通过这种构造方法得到的N就可以满足题目的要求而减去2×105 后得到的是满足这一条件的最小正整数。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 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后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后,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少年中国说小学生版

少年中国说小学生版 gù jīn rì zhī zé rèn ,bù zài tā rén ,ér quán zài wǒ shào nián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shào nián zhì zé guó zhì,shào nián fù zé guó fù;shào nián qiáng zé guó qiáng ,shào nián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dú lì zé guó dú lì;shào nián zì yóu zé guó zì yóu ,shào nián jìn bù zé guó jìn bù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shào nián shèng yú ōu zhōu zé guó shèng yú ōu zhōu ,shào nián xióng yú dì qiú zé guóxióng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yú dì qiú。hóng rì chū shēng ,qí dào dà guāng 。hé chū fú liú ,yī xiè wāng yáng qián lóng 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téng yuān ,lín zhǎo fēi yáng 。rǔ hǔ xiào gǔ bǎi shòu zhèn huáng 。yīng sǔn shì yì ,fēng chén xī zhāng 腾渊, 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qí huā chū tāi ,yù yù huáng huáng 。ɡān jiāng fā xíng yǒu zuò qí máng tiān dài qí cāng ,dì lǚ qí huáng 。zòng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 Shào nián zhōng guó shuō 少年中国说 Gùjīn rìzhīzérèn ,bùzài tārén , 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ér quán zài wǒ shào nián 而全在我少年。 shào nián zhìzéguózhì,

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孙子定理) 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简单点说就是,存在一个数x,除以3余2,除以5余三,除以7余二,然后求这个数。上面给出了解法。再明白这个解法的原理之前,需要先知道一下两个定理。 定理1:几个数相加,如果存在一个加数,不能被整数a整除,那么它们的和,就不能被整数a整除。 定理2:两数不能整除,若除数扩大(或缩小)了几倍,而被除数不变,则其商和余数也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余数必小于除数)。 以上两个定理随便个例子即可证明! 现给出求解该问题的具体步骤: 1、求出最小公倍数 lcm=3*5*7=105 2、求各个数所对应的基础数 (1)105÷3=35 35÷3=11......2 //基础数35 (2)105÷5=21 21÷5=4 (1) 定理2把1扩大3倍得到3,那么被除数也扩大3倍,得到21*3=63//基础数63 3、105÷7=15 15÷7=2 (1) 定理2把1扩大2倍得到2,那么被除数也扩大2倍,得到15*2=30//基础数30 把得到的基础数加和(注意:基础数不一定就是正数) 35+63+30=128 4、减去最小公倍数lcm(在比最小公倍数大的情况下) x=128-105=23 那么满足题意得最小的数就是23了。一共有四个步骤。下面详细解释每一步的原因。 (1)最小公倍数就不解释了,跳过(记住,这里讨论的都是两两互质的情况) (2)观察求每个数对应的基础数时候的步骤,比如第一个。105÷3=35。显然这个35是除了当前这个数不能整除以外都能够被其他数整除,就是其他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当于找到了最小的起始值,用它去除以3发现正好余2。那么这个基础数就是35。记住35的特征,可以整除其他数但是不能被3整除,并且余数是2。体现的还不够明显,再看下5对应的基础数。21是其他数的最小公倍数,但是不能被5整除,用21除以5得到的余数是1,而要求的数除以5应该是余1的。所以余数被扩大,就得到了相应的基础数63。记住这个数的特征,可以被其他数整除但是被5除应该余三。同理,我们得到了第三个基础数23,那么他的特征就是:可以被其他数整除,但是不能被7整除,并且余数为2。 (3)第三步基础数加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利用就是上面提到的定理1。 35+63+30=128。对于3来说,可以把63+30的和看作一个整体,应该他们都可以被3整除。看着上面写出的三个数的特征,运用定理1来说,就是在35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可以被3整除的倍数,那么得到的结果依然还是满足原先的性质的,就是128除以同样还是余2的。同理,对于5还说,这个数被除之后会剩余3;对于7来说,被除之后剩余2。所以说,我们当前得到的这个数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一个数。但是这个数是不是最小的,那就不一定了。 (4)应该不能确定是不是最小的数,这个时候就要用到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了。最小公倍数顾名思义,一定是一个同时被几个数整除的最小的一个数,所以减去它剩余下来的余数还是符合题

小学生少年中国说朗诵稿

小学生少年中国说朗诵稿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少年说朗诵稿,欢迎阅读! 少年说朗诵稿一女领:昨天,有多少华夏儿女用血和泪谱写出一篇篇爱国诗篇; 或壮怀激烈,或气吞山河。 男领:今天,我们新时代的少年来学习和诵读, 用它来唤起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齐:明天我们传承和发扬,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女领:这是一个承前起后的时代。 男领: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齐领: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女领: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 男领: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齐: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男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齐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齐2: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齐3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齐4: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齐: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女领:美哉,我少年,女齐:与天不老! 男领:壮哉,我少年,男齐:与国无疆! 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女领: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齐: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男领:潜龙腾渊,鳞爪飞扬。齐: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女领: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男领: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齐领: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齐: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女领:美哉,我少年,齐:与天不老! 男领:壮哉,我少年,齐:与国无疆! 齐:美哉,我少年,与天不老!

小学奥数:中国剩余定理

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 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 解:除以3余2的数有:2, 5, 8, 11,14, 17, 20,23…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2,5,8,11,2,5,8,11… 除以4余1的数有:1, 5, 9, 13, 17, 21, 25,29… 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1, 5, 9, 1, 5, 9,…. 一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唯一的.上面两行余数中,只有5是共同的,因此这个数除以12的余数是5。如果我们把①的问题改变一下,不求被12除的余数,而是求这个数.很明显,满足条件的数是很多的,它是5+12×整数,整数可以取0,1,2,…,无穷无尽.事实上,我们首先找出5后,注意到12是3与4的最小公倍数,再加上12的整数倍,就都是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是把“除以3余2,除以4余1”两个条件合并成“除以12余5”一个条件.《孙子算经》提出的问题有三个条件,我们可以先把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然后再与第三个条件合并,就可找到答案. ②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解:先列出除以3余2的数:2, 5, 8, 11, 14, 17, 20, 23,26… 再列出除以5余3的数:3, 8, 13, 18, 23,28… 这两列数中,首先出现的公共数是8.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就是8+15×整数,列出这一串数是8, 23, 38,…,再列出除以7余2的数 2, 9, 16, 23,30… 就得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一个:被105除余23. 那么韩信点的兵在1000-1500之间,可能是105×10+23=1073人 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术曰: 三三数剩一置几何?答曰:五乘七乘二得之七十。 五五数剩一复置几何?答曰,三乘七得之二十一是也。 七七数剩一又置几何?答曰,三乘五得之十五是也。 三乘五乘七,又得一百零五。 则可知已,又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

中国剩余定理问题的解题技巧

【问题】有1个数,除以7余2.除以8余4,除以9余3,这个数至少是多少? 这种问题称为“中国剩余定理”问题。 我一般用两种方法解决这类问题。 第一种是逐步满足法,方法麻烦一点,但适合所有这类题目。 第二种是最小共倍法,方法简单,但只适合特殊类型的题目。 还有“中国剩余定理”的方法,但它不完善且解法较为复杂,普及应用有一定难度,还不稳定。所以一般不用。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常用的两种方法。 通用的方法:逐步满足法 【问题】一个数,除以5余1,除以3余2。问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把除以5余1的数从小到大排列:1,6,11,16,21,26,…… 然后从小到大找除以3余2的,发现最小的是11. 所以11就是所求的数。 先满足一个条件,再满足另一个条件,所以称之为“逐步满足法”。 好多数学题目都可以用逐步满足的思想解决。 特殊的方法:最小公倍法 情况一 【问题】一个数除以5余1,除以3也余1。问这个数最小是多少?(1除外) 除以5余1:说明这个数减去1后是5的倍数。 除以3余1:说明这个数减去1后也是3的倍数。 所以,这个数减去1后是3和5的公倍数。要求最小,所以这个数减去1后就是3和5的最小公倍数。即这个数减去1后是15,所以这个数是15+1=16. 情况二

【问题】一个数除以5余4,除以3余2。问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这种情况也可以用特殊法。 数除以5余4,说明这个数加上1后是5的倍数。 数除以3余2,说明这个数加上1后也是3的倍数。 所以,这个数加上1后是3和5的公倍数。要求最小,所以这个数加上1后就是3和5的最小公倍数。即这个数加上1后是15,所以这个数是15-1=14. 多个数的,比如3个数的,有时候其中两个可以用特殊法,那就先用特殊法,用特殊法求出满足两个条件的数后再用通用的方法求满足最后一个条件的数。 所以有时候特殊法和通用法混合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能灵活运用余数问题的技巧,会非常有利于解题。 我们接下来分析最开始的那个问题。 【问题】有1个数,除以7余2.除以8余4,除以9余3,这个数至少是多少? 这道题目不能用特殊法,我们用通用法,解题过程中注意余数知识的运用。 除以7余2的数可以写成7n+2。 7n+2这样的数除以8余4,由于2除以8余2,所以要求7n除以8余2。(余数知识) 7n除以8余2,7除以8余7,要求n除以8余6(余数知识),则n最小取6。 所以满足“除以7余2,除以8余4”的最小的数是7×6+2=44. 所有满足“除以7余2,除以8余4”的数都可以写成44+56×m。(想想为什么?) 要求44+56×m除以9余3,由于44除以9余8,所以要求56×m除以9余4。(余数知识) 56×m除以9余4,由于56除以9余2,所以要求m除以9余2(余数知识),则m最小取2。 所以满足“除以7余2,除以8余4,除以9余3”的最小的数是44+56×2=156.

少年中国说演讲稿

第一幕: 背景音乐:沉思(演奏时间5分钟) 开场白: 甲(张):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 乙(申):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丙(瞿):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丁(濮):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甲乙丙丁:我们肩负沉甸甸的嘱托,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 甲(张):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挥笔成就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 乙(申):中华经典的铿锵(kēng qiāng )音韵在我们耳边回响。 丙(瞿):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 丁(濮):请欣赏《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第二幕: 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三分钟) 齐:《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齐:天地苍苍,乾坤(qián kūn )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甲(张):少年中国者, 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乙(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丙(瞿):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丁(濮):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甲乙丙丁: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甲: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zh ǎo)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乙:鹰隼(yīnɡsǔn )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yùyù)皇皇。 丙:干将(gān jiāng)发硎(fāxíng),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丁: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齐: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甲:美哉(zāi)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甲乙丙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齐: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打印版)

Shào nián zhōng guóshuō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 tiān dìcāng cāng ,qián kūn máng máng ,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 zhōng huáshǎo nián ,dǐng tiān lìdìdàng zìqiáng 。 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shǎo nián zhōng guózhě, zézhōng guóshǎo nián zhīzérèn yě。 少年中国者, 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gùjīn rìzhīzérèn ,bùzài tārén ,ér quán zài wǒshào nián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shào nián zhìzéguózhì, shào nián fùzéguófù;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shào nián qiáng zéguóqiáng ,shào nián dúlìzéguódúlì;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shào nián zìyóu zéguózìyóu,shào nián jìn bùzéguójìn bù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shào nián shèng yúōu zhōu zéguóshèng yúōu zhōu ,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shào nián xióng yúdìqiúzéguóxióng yúdìqiú。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hóng rìchūshēng ,qídào dàguāng 。héchūfúliú, yīxièwāng yáng 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 qián lóng téng yuān ,lín zhǎo fēi yáng 。rǔhǔxiào gǔ, bǎi shòu zhèn huáng 。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yīng sǔn shìyì, fēng chén xīzhāng qíhuāchūtāi ,yùyùhuáng hu áng 。 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ɡān jiāng fāxíng ,yǒu zuòqímáng。tiān dài qícāng , dìlǚqíhuáng 。 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 地履其黄。 zòng yǒu qiān gǔ,héng yǒu bāhuāng。qián túsìhái, lái rìfāng cháng.纵有千古, 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měi zāi wǒshào nián zhōng guó,yǔtiān bùlǎo!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与天不老!

六下奥数1中国剩余定理

六下奥数1 论述中国剩余定理的形成及对教育的影响 摘要:“中国剩余定理”是由秦九韶从“孙子定理”的基础上推广而来的,本文从论述中国剩余定理的形成到中国剩余定理的主要方法和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来写。中国剩余定理在高中有初步的基础应用,在大学中的初等数论中该定理得到了仔细的讲解。中国剩余定理的思想方法和原则不仅有光辉的历史意义,而且在近代数学中仍然有着重大影响和作用。 引言 随着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方面的知识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强化。 在数学发展史上,剩余问题(即:在整数除法里,一个数同时除以几个数,整数商后,均有剩余;已知各除数及其对应的余数,要求适合条件的这个被除数。这类问题统称剩余问题)曾经困扰过人们很长一段时间。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我们中国人迈出了开拓性的第一步。 如果说,一部中国数学发展史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那么几千年来祖先们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这河流中耀眼的浪花。在祖先取得的成就中有一个“中国剩余定理”。大家都知道,“勾股定理”最早是由我国西周时期的商高发现的,但国外却称其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法国称为“驴桥定理”,埃及称为“埃及三角形”等。还有“增乘开方法”,最早是由我国宋代的贾宪发明的,但现代数学却称其为“霍纳法”,贾宪的发明比霍纳早了800年。而中国剩余定理则是唯一一个以我国国名命名的定理,大家一定对这个定理很感兴趣,很想知道关于这个定理的故事。现在我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剩余定理”。 1、中国剩余定理的简介及形成 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中,长期流传着“隔墙算”、“剪管术”、“秦王暗点兵”等数学游戏。有一首“孙子歌”,甚至远渡重洋,输入日本:“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这些饶有趣味的数学游戏,以各种不同形式,介绍世界闻名的“孙子问题”的解法,通俗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数学一项卓越的成就。“孙子问题”在现代数论中是一个一次同余问题,它最早出现在我国公元四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孙子算经》是算经十书之一,又作《孙子算术》。现有传本《孙子算经》分上、中、下共3卷。该书作者和确切成书年代均无法考证,大约成书于公元400年前后。中国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组(见同余)的方法。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又称中国剩余定理。 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这个数。《孙子算经》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巧妙解法。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一百五减之,即得。 在中国数学史上,广泛流传着一个“韩信点兵”的故事: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卓绝的功劳。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也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保住军事机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部队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然后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又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自己部队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的部队究竟有多少名士兵?因为《孙子算经》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初具雏形,还远远谈不上完整,其不足之处在于: (1 )没有把解法总结成文,致使后人研究多凭猜测;

部编版《少年中国说》教案3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少年中国说(节选)人教部编版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泻、鳞”等6个生字,“泻、潜”等7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难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1.品读与感悟相结合,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读中悟,悟后促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质。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学中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引入资料、抓重点词语等教学方法突破重点,采用朗读、想象等教学方法解决难点。 3.排比、设喻,连珠喷发。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描述少年中国时,就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像这样集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表现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4.激情滚滚,一气呵成。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则得力于激情,激情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烈的情感,文章才有了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1.预习提纲 (1)激情导入,简介作者。 (2)疏通文义,质疑问难。 (3)细读课文,品悟感情。

(4)再读课文,学习写法。 (5)探究异同,励志豪情。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资料;教师准备本课的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泻、鳞、惶、胎、履、哉”6个生字,会写“泻、潜、试、胎、皇、履、疆”7个生字,熟练认读、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时代背景。 3.读通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少年英雄》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 2.在100多年前,20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就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 (板书课题)。 3.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课件出示时代背景) 20世纪末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大清帝国处在崩溃的边缘,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通过

2019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公开课教学设计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课文多为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大量引用典故。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设计说明: 本文表现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设计就把体会作者对国家前途满怀信心的豪迈感情作为教读的主线,借助文言文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汲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有气势。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4、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2、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正值少年。有人说,少年是一首诗,浪漫隽永,明秀悠长;也有人说,少年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课件出示课题】 【课件圈出“说”】同学们,“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

少年中国说讲课版

少年中国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2理解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教学难点: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二.教学设想 1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内容,可以重温一下1840年之后中国遭受列强凌辱的历史和进步知识分子探求救国图强道路的过程。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并且多有恰当的比喻,这些语言特点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 三教具准备:音频朗读图片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导入新课: 听歌曲《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交流)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㈡知人论世:看视频《戊戌变法》走近梁启超 提到梁启超,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895年,中日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也刺激爱国知识分子干预国事,要求维新变法,拯救国家。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是变法运动的领导人物,时人称“康梁”,建议支持光绪皇帝实行新政。由于维新派的政治制度的改革触犯了封建官僚的利益,而且威胁到慈禧太后的权威,因此,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也由天津东渡逃亡日本。 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康梁等爱国知识分子怎么会产生变法思想呢?105年后的今天,我们来拜读他写的一篇《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我们或许会明白他的满腔热血,

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组(见同余)的方法。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又称中国剩余定理。 注释:三数为a b c,余数分别为m1 m2 m3,%为求今年余计算,&&是“且”运算。 孙子定理 孙子定理 1、分别找出能被两个数整除,而满足被第三个整除余一的最小的数。 k1%b==k1%c==0 && k1%a==1; k2%a==k2%c==0 && k2%b==1; k3%a==k3%b==0 && k3%c==1; 2、将三个未知数乘对应数字的余数再加起来,减去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整数倍即得结果。 Answer = k1×m1 + k2×m2 + k3×m3 - P×(a×b×c); P为满足Answer > 0的最大整数; 或者Answer = (k1×m1 + k2×m2 + k3×m3)%(a×b×c) ; 解题思路: 令某数为M,令素数为A,B,C,D,…,Z,已知M/A余a,M/B余b,M/C余c,M/D余d,…,M/Z余z。求M=? 因为A,B,C,D,…,Z为不同的素数,故,B*C*D*…*Z不可能被A整除,有等差数列(B*C*D*…*Z)+(B*C*D*…*Z)N中取A个连续项,这A个连续项分别除以A的余数必然存在0,1,2,

3,…,A-1,所以,从这A个连续项中能寻找到除以A余1的数。再用除以A余1的这个数*a其积必然除以A余a,这个除以A余a 的数,为能够被素数B*C*D*…*Z整除的数,为第一个数; 再按同样的道理,从A*C*D*…*Z的倍数中寻找除以B余b的数,该数具备被素数A,C,D,…,Z整除的特性,为第二个数; 因为,第一个数除以A余a,第二个数能被素数A,C,D,…,Z整除,即能被A整除,所以,第一个数+第二个数之和,仍然保持除以A余a; 同理,第二个数除以B余b,因第一个数能被B整除,所以,第二个数+第一个数之和,仍然保持除以B余b。即,第一个数+第二个数之和,为满足除以A余a,除以B余b。 依此类推,按上面的方法寻找到除以各素因子的余数的数之总和,为满足除以各素因子余数的条件的数。总和再减去能被这几个素数共同整除的数(A*B*C*D*…*Z)N后,其差仍然保持除以各素因子余数的条件的数。由此构成孙子定理的解法。 (中国剩余定理CRT)设m1,m2,...,mk是两两互素的正整数,即gcd(mi,mj) =1,i≠j,i,j = 1,2,...,k 则同余方程组: x≡b1 (mod m1) x≡b2 (mod m2) ... x≡bk (mod mk)

中国剩余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 孙子定理是中国古代求解一次同余式组(见同余)的方法。是数论中一个重要定理。又称中国余数定理。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问题最早可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世纪)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叫做“物不知数”问题,原文如下: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即,一个整数除以三余二,除以五余三,除以七余二,求这个整数。《孙子算经》中首次提到了同余方程组问题,以及以上具体问题的解法,因此在中文数学文献中也会将中国剩余定理称为孙子定理。 中文名 孙子定理 外文名 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CRT) 分类 数学 提出 孙子 问题 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 又名 余数定理 目录 .1公式 .2文献 .3交换环上推广 .?主理想整环

.?一般的交换环 .4数论相关 .5例题解析 公式 用现代数学的语言来说明的话,中国剩余定理给出了以下的一元线性同余方程组: 有解的判定条件,并用构造法给出了在有解情况下解的具体形式。 中国剩余定理说明:假设整数m1,m2, ... ,m n两两互质,则对任意的整数:a1,a2, ... ,a n,方程组 有解,并且通解可以用如下方式构造得到: 设 是整数m1,m2, ... ,m n的乘积,并设 是除了m i以外的n- 1个整数的乘积。 设 为 模

的数论倒数( 为 模 意义下的逆元) 方程组 的通解形式为 在模 的意义下,方程组 只有一个解: 证明 [1]: 从假设可知,对任何 ,由于

,所以 这说明存在整数 使得 这样的 叫做 模 的数论倒数。考察乘积 可知: 所以 满足: 这说明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高三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特征”,指示物的显著特色。“建筑”一 词界定了作者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开阔,表现了作者作为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课文 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 一、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有以下可注意者四点: (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更因此结构而产生 其形式上之特征。世界它系建筑,多渐采用石料以替代其原始之木构,故仅于石面浮雕木质构材之形,以为装饰,其主要造法则依石料垒砌之法,产生其形制。中国始终保持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故其形式为木造结构之直接表现。其在结构方面之努力,则尽木材应用

小学版少年中国说全部拼音

中国少年说(节选) 天ti ān 地d ì苍c āng 苍c āng ,乾qi án 坤k ūn 茫m áng 茫m áng 。中zh ōng 华h u á少sh ào 年ni án ,顶d ǐng 天ti ān 立l ì地d ì当d āng 自z ì强qi áng 。故g ù今j īn 日r ì之z h ī责z é任r èn ,不bù在zài 他tā人rén ,而ér 全quán 在zài 我wǒ少shào 年nián 。少shào 年nián 智zhì则zé国guó智zhì,少shào 年nián 富fù则zé国guó富fù,少shào 年nián 强qiáng 则zé国guó强qiáng ,少shào 年nián 独dú立lì则zé国guó独dú立lì,少shào 年nián 自zì由yóu 则zé国guó自zì由yóu ,少shào 年nián 进jìn 步bù则zé国guó进jìn 步bù,少shào 年nián 胜shèng 于yú欧ōu 洲zhōu ,则zé国guó胜shèng 于yú欧ōu 洲zhōu ,少shào 年nián 雄xióng 于yú地dì球qiú,则zé国guó雄xióng 于yú地dì球qiú。红hóng 日rì初chū升shēng ,其qí道dào 大dà光guāng ;河hé出chū伏fú流liú,一yì泻xiè汪wāng 洋yáng ;潜qián 龙lóng 腾téng 渊yuān ,鳞lín 爪zhuǎ飞fēi 扬yáng ;乳rǔ虎hǔ啸xiào 谷gǔ,百bǎi 兽shòu 震zhèn 惶huáng ;鹰yīng 隼sǔn 试shì翼yì,风fēng 尘chén 翕xī张zhāng ;奇qí花huā初chū胎tāi ,矞yù矞yù皇huáng 皇huáng ;干gàn 将jiāng 发fā硎xíng ,有yǒu 作zuò其qí芒máng ;天tiān 戴dài 其qí苍cāng ,地dì履lǚ其qí黄huáng ;纵zòng 有yǒu 千qiān 古gǔ,横héng 有yǒu 八bā荒huāng ;前qián 途tú似sì海hǎi ,来lái 日rì方fāng 长zhǎng 。美měi 哉zāi ,我wǒ少shào 年nián 中zhōng 国guó,与yǔ天tiān 不bù老lǎo !壮zhuàng 哉zāi ,我w ǒ中zhōng 国guó少shào 年nián ,与yǔ国guó无wú疆jiāng !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培养善于透视关键语言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由透视“特征”内涵入手,探究文本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普遍兴趣不高,学习本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本文作者梁思成,家学渊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浸染,且学贯中西,养成了谨严的治学风格,探究这篇小论文的语言运用,学习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可作为本课学习重点。对于忽视汉语基本功训练的同学,是学习品味语言,锤炼文字的典范教材。善于透视关键语词所传递的语言信息,逐渐形成简洁、严密、清晰的语言风格,对提高阅读和写作小论文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重点难点: 1.探究“特征”的外延、思想内核与美学价值。 2.学着用中国建造的词汇来介绍建筑。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中华民族世代生息于亚洲大陆东部,东观沧海,北依大漠,西有高原,南接丛林,经过数千年文明的演进,创造了光辉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中国建筑就是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一种。对于这种中国式的建筑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感性的认识,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岳麓书院,爱晚亭,天心阁,火宫殿),谈谈这些建筑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岳麓书院:兴建于公元976年建成于北宋1015年,至今有千年历史了。建在岳麓山上,临市不喧,环境清幽,门柱上有著名的楹 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由若干座相联系性建筑组成,而我们看到的这张图片是大门,是中心。) (火宫殿:火宫殿实际是祭祀火神的庙宇,建于清乾隆时期,红墙 飞檐脊兽这些明显的中国式建筑特征。) (爱晚亭: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源于杜牧的《山行》,爱晚亭朱红的底色,翘起的檐角,檐上琉璃瓦装饰,瓦面弯曲,掩映在绿树丛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亭之一,是我国亭台建筑的经典) (天心阁:始建于明末,得名“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由台基,阁身,屋顶三部分构成,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 以长廊。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 2. 获得普里兹克建筑大奖的王澍常在公开场合说:“如果一个城市的建筑是庸俗的那么这个城市的人也将是庸俗的”很庆幸我们 生活在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存了颇多中国古建筑,还有贾谊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