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第一工程FAST射电望远镜有什么用.doc

中国第一工程FAST射电望远镜有什么用.doc

中国第一工程FAST射电望远镜有什么用.doc
中国第一工程FAST射电望远镜有什么用.doc

中国第一工程FAST射电望远镜有什么用__

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持,正在贵州平塘建设的500米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今天将完成吊装。

FAST通过接收宇宙天体的射电信号完成科学任务观测,反射面单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一个30个足球场大小的“观天巨眼”经历二十余年的设计、施工,最终揭开神秘面纱。

FAST将大大提升我国空间探测能力首先寻找脉冲星

FAST射电望远镜到底有多牛?独门绝技一:大口径看得远

射电望远镜最重要的指标参数就是灵敏度。灵敏度越高,望远镜探测微弱无线电的能力越强。而要想提高灵敏度,就需要扩大射电望远镜的口径。FAST的口径达到了世界之最——500米。理论上说,FAST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于宇宙的边缘。

400年前人类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口径仅有4.2厘米,FAST 的口径是它的12000倍。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的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

合性能提高约2.25倍。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望远镜家族的掌门人。

中国这个世界第一的工程今天竣工独门绝技二:灵活自如的巨眼

根据FAST的工作原理,当它观测天体时,会随着天体的方位变化,在其500米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上实时形成一个300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并通过这个300米的抛物面来汇聚电磁波。

形象地来说,如果把FAST比作一只巨大的眼睛,那么这只巨眼的眼球直径就有500米,而负责接收光线的眼珠直径就有300米。FAST就是靠这个巨大灵活的眼珠来汇聚电磁波、观测深空。

中国这个世界第一的工程今天竣工独门绝技三:毫米精度

FAST的设计目标,是把覆盖30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否则,就无法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500米的结构,处处都是头发丝般毫米级的精度要求。用来编织索网的7000多根手臂般粗细的钢缆,每一根的加工精度都被控制在一毫米以内;最终的500米口径的天线精度是三个毫米,每一块小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个毫米。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陆峰博士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 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

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中国重要的观测站

中国重要的观测站 2016年7月3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建设,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根据建设规划,FAST将在2016年9月全部建成并初步投入使用,届时,FAST成为世界上现役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始建于1957年,原名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1987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2001年4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2011年1月更名为现名。新疆天文台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之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简称长春人卫站)始建于1957年10月,原

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1974年迁至长春市净月潭西山。2001年4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长春人卫站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目标精密测定轨、卫星动力学、天文地球动力学和天体物理学。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成立于1950年5月20日。前身是1928年2月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紫金山天文台是以天体物理和天体力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所,1999年3月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成立于2001年4月,系由中国科学院天文领域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包括总部及4个直属单位,总部设在北京,直属单位分别是:云南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新疆天文台和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继续保留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为国家天文台的组成单位。 1938年,原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从南京迁到云南省昆明市东郊凤凰山(现云南天文台台址)。抗战胜利后,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迁回南京,在凤凰山留下一个工作站,该站隶属关系几经变更,197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01年,经中央机构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基于FAST望远镜建成对于贵州的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411395401.html, 基于FAST望远镜建成对于贵州的发展研究作者:刘兴军张金榕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3期 摘要: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省内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石漠化较严重,处于贫困山区,经济发展落后,但是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民族多样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保存良好。随着FAST望远镜(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Telescope,FAST)在贵州的正式落户并建成,所以本着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本课题致力于提高贵州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以FAST望远镜的建成为催化剂,推动贵州经济发展,提高贵州省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使贵州加快发展,加快脚步,在2020 年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深入研究FAST望远镜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本课题将要分析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FAST望远镜;贵州省;经济发展 一、FAST望远镜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从美国人G.雷伯在1937年制造抛物面型射电望远镜成功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0米望远镜和中国世界最大FAST望远镜,科学家们用尽心血,战胜困难终于取得成功。在当代也是一样,FAST望远镜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中国科学家不断努力,不断创新,展望未来的成果。中国科学家把造价和效能结合起来考虑,利用贵州平塘喀斯特地貌的天然优势,设计并打造了直径500米的大射电望远镜,这在世界上是绝无竟有的,也是很多国家难以企及的目标,其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0 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FAST望远镜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在未来20 - 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其将为中国的天文事业和外太空事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加快中国的外太空水平走上新台阶的脚步,并且会在接收外星信号、发现地外文明和探索宇宙奥秘等方面为中国和世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其他的射电望远镜难以比拟的。 据研究表明,单个中等孔径厘米波射电望远镜的用途越来越少。主要单抛物面天线将更普遍地并入或扩大为甚长基线、连线干涉仪和综合孔径系统工作。随着设计、工艺和校准技术的改进,将会有更多、更精密的毫米波望远镜出现。中科院科学家南仁东:“天体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目前只能利用射电波即无线电波寻找地外文明。一旦在遥远的某个恒星上有理性社会及文明存在,他们的活动所产生的无线电波(电磁波的一种)向外发送,并很可能会传到地球,从而就可能接收到外星射电波,从而获得地外文明存在的信息。”根据地球接受地外文明信号的原理,将来很有可能会增加望远镜的球面直径,提高灵敏度,为世界探索地外文明迈出更关键的一步。 二、贵州省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天眼-FAST资料

观天巨眼--FAST 一、什么是FAST FAST口径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英文全称为(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 ①它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 ②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望远镜 ③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灵敏度高10倍 ④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高10倍 ⑤它将在未来至少20年领先世界 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为什么选址在大窝凼(dang) 影响射电望远镜的因素由几个 一是口径大小。射电望远镜,跟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用过‘锅盖天线’的人知道,锅盖口径越大,电视画面也越清晰。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

射电望远镜灵敏度。”王枫说,简而言之,就是“锅”越大,“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越多。 二是地形及施工影响。大家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们要做深山里做‘天眼’,是不是在其他地方挖一个坑也可以。但如果是人工挖的坑,一下雨就变成水库了”,而利用天然的喀斯特地貌非常有利于排水,另外如果不选择天然的直接开挖的话抛开建造时间不说,挖掘类似大小的至少耗资60亿。 三是电磁环境。因为射电望远镜是“被动地”接受从宇宙深处来的电磁波,没有辐射,没有污染,没有噪声。因此他要求周围的电磁环境要求非常高。周边严禁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严禁建设(使用)产生辐射电磁波的设施,其中就包括手机、电视机、微波炉、电磁炉等。“禁止携带相机、手机、手表、充电器等电子产品进入景区。”)(所以想去天眼旅游发朋友圈的朋友要失望了) 为此早在2013年,省人民政府就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了《省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电磁波宁静区保护办法》,规定以射电望远镜台址为圆心、半径5公里的区域为核心区,5至30公里的环带为协调区,其中5至10公里的环带为中间区,10至30公里的环带为边远区。2016年9月颁布实施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情况介绍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情况介 绍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情况介绍 (开场白)概况:本次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情况介绍由本团队担任,介绍分为4个板块,了解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怎么诞生、发展的。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了解互联网在美国发达国家的发展及应用。今天的我们是怎么利用互联网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分别有组员依次介绍。让我们穿越一下,回到19世纪50年代,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么创造出互联网并应用互联网。 了解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怎么诞生、发展的。 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了解互联网在美国发达国家的发展及应用。 今天的我们是怎么利用互联网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什么是互联网 打个比方,互联网就是高速公路,网站就是连接各高速公路的城区,电脑就是汽车,人就是司机,信息就是南来北往的货物。 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和计算机通过电话线、卫星及其他远程通信系统互连而成的超大型计算机网络,也称为国际互联网,英语为internet,中文译名为“因特网”。 互联网的起源:商务概论第19页。 互联网的发展 阿帕网(APPANet)------以太网(Ethernet)-------TCP/IP协议--------“word wide web”万维网 互联网的诞生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这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封包交换的研究。 而美国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通信联络,所以建立了阿帕网。 1960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建立的ARPA网引发了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中心。 插入人物介绍:利奥纳德·科仑洛克他在其博士论文中最早用排队论证明分组交换网络的优越性(1961)。并在1969年12月,参与了美国四所大学使用接口消息处理器(IMP)建立起阿帕网。 . 以太网(Ethernet)在1980年在全世界开始普及,也是目前因特网中数量最多的局域网络。 曾在施乐公司工作的迈特考夫博士(DR·METCALFE)于1973年发明了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现方法完全不同的局域网络——以太网(Ethernet)1970年末,APPA开始了一个称为Internet的研究计划,主要研究如何将各种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互联起来,这个研究项目的成果就是 TCP/IP协议。1973年ARPA网扩展成互联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计算机。

天文望远镜技术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 【关键词】天文设备,天文望远镜,天文技术 1天文学研究与天文技术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1 天文学研究成果极大丰富了现代知识体系天文学研究宇宙中各种不同尺度天体的运动、结构、组成、起源和演化,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自古以来,天文学知识和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历法的制订、测绘、授时、导航等都应用了天文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例如,地球气候变化记录中的天文周期,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在全球变化中怎样发生作用,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恐龙灭绝,地球上多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所呈现出的周期性可能与 太阳系穿越银河系旋臂的周期有关。此外,对太阳系和空间环境的研究,在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活动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 1.2 天文技术方法是高技术发展的创新源头之一天文学家为探测宇宙最暗弱信号而发展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已在关乎国家战略发展的诸多高科技领域得到重要应用,成为高技术发展的创新源头之一。例如,为发展 X 射线天文学而组建的小型高技术公司美国科学与工程公司(American Science & Engineering,AS&E)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国际著名企业,其X 射线成像技术和X 光检测仪器等工业产品被广泛用于科学、国防、教育、医药和安全领域。该企业创建者之一,里卡尔多·?贾科尼博士,因其对X 射线天文学发展的先驱性贡献,获得了20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再如,为克服大气湍流对天文望远镜成像干扰而发展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已迅速向其他领域推广,在我国也已成功应用于激光核聚变装置波前校正系统,以及人眼视网膜成像。另外,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将傅里叶变换用于射电天文数据分析,从而得到更清晰的黑洞观测图像,这种处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通讯领域,成为无线上网技术WiFi的核心技术。1.3 天文应用观测强力支撑国家导航与空间探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等发达国家最具影响力的宇航与空间探测项目,几乎都与天文观测密切相关,并依靠地面观测手段给予强大支撑。例如,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均承担重要空间探测活动的精密测定轨任务;天文学家发明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综合孔径射电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遥感、雷达等领域,赖尔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我国天文学研究的长期积累以及设备发展,在服务国家导航与空间探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天文事业是伴随着国家在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中的战略需求任务,特别是“两弹一星”任务而发展起来的。通过一系列工程建设,国家授时、航天历算、卫星动力测地、人造卫星观测网等服务体系分别在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台、陕西天文台、新疆和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等单位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为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我国天文学家自主提出并验证了基于通信卫星的转发式卫星导航系统,综合利用天体精密测定轨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中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网络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 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射电天文及太赫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射电天文及太赫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目录: 1. 射电天文学的介绍; 2. 太赫兹波段的特点; 3. 太赫兹科学技术与应用发展; 4. 高度灵敏探测技术和超导技术的发展; 5. SMA及ALMA计划,后端频谱处理技术,南极天文台太赫兹望远镜计划介绍。 摘要:射电天文学理论认为由于地球大气的阻拦,从天体来的无线电波只有波长约1毫米到30米左右的才能到达地面,绝大部分的射电天文研究都是在这个波段内进行的。射电天文学以无线电接收技术为观测手段,观测的对象遍及所有天体:从近处的太阳系天体到银河系中的各种对象,直到极其遥远的银河系以外的目标。在宇宙中,大量的物质在发出THz电磁波。炭(C)、水(H2O)、一氧化碳(CO)、氮 (N2)、氧(O2)等大量的分子可以在THz频段进行探测。而这些物质在应用THz 技术以前一部分根本无法探测而另一部分只能在海拔很高或者月球表面才可以探测到。 关键词:射电天文太赫兹超导 正文: 一:射电天文: 对于研究射电天体来说,测到它的无线电波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人们还可以应用颇为简单的原理,制造出射电频谱仪和射电偏振计,用以测量天体的射电频谱和偏振。研究射电天体的进一步的要求是精测它的位置和描绘它的图像。一般说来,只有把射电天体的位置测准到几角秒,才能够较好地在光学照片上认出它所对应的天体,从而深入了解它的性质。为此,就必须把射电望远镜造得很大,比如说,大到好几公里。这必然会带来机械制造上很大的困难。因此,人们曾认为射电天文在测位和成像上难以与光学天文相比。可是,五十年代以后,射电望远镜的发展,特别是射电干涉仪(由两面射电望远镜放在一定距离上组成的系统)的发展,使测量射电天体位置的精度稳步提高。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前期,在英国剑桥,利用许多具射电干涉仪构成了“综合孔径”,系统,并且用这种系统首次有效地描绘了天体的精细射电图像。接着,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发展了这种设备。到七十年代后期,工作在短厘米波段的综合孔径系统所取得的天体射电图像细节精度已达2″,可与地面上的光学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媲美。射电干涉仪的应用还导致了六十年代末甚长基线干涉仪的发明。这种干涉仪的两面射电望远镜之间,距离长达几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用它测量射电天体的位置,已能达到千分之几角秒的精度。七十年代中,在美国完成了多具甚长基线干涉仪的组合观测,不断取得重要的结果。

《国际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际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 为了争取国际最大规模的射电望远镜合作计划来华,中国正在贵州省“筑巢引凤”,建设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这是中国2007年批准立项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日前已经在贵州省开始基建,项目总投资6.27亿元,建设期5年半,预计2014年开光。FAST建成后,不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天文望远镜,并将在未来20年至30年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探测遥远的“地外文明” 这座巨大的望远镜外形与卫星天线相似,单口径500米,犹如一只巨大的“天眼”,将探测遥远、神秘的“地外文明”。千百年来人类大多是通过可见光波段观测宇宙。事实上,天体的辐射覆盖整个电磁波段,而可见光只是其中人类可以感知的一部分。该射电望远镜可以用来监听外太空的宇宙射电波,其中包括可能来自其他智能生命的“人工电波”;在电力充足的条件下,这只巨大的“天眼”还能发送电波信号,几万光年远的“外星朋友”将有可能收到来自中国的问候。 可寻找第一代诞生的天体 据FAST工程办公室研究人员介绍,项目建成后,它将使中国的天文观测能力延伸到宇宙边缘,可以观测暗物质和暗能量,寻找第一代天体。其能用一年时间发现数千颗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而且无需依赖模型精确测定黑洞质量就可以有希望发现奇异星和夸克星物质;可以通过精确测定脉冲星到达时间来检测引力波;还可能发现高红移的巨脉泽星系,实现银河系外第一个甲醇超脉泽的观测突破。 用于太空天气预报 FAST还将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脉冲星到达时间测量精度由目前的120纳秒提高至30纳秒,成为国际上最精确的脉冲星计时阵,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同时,可以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以1Hz的分辨率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作为被动战略雷达为国家安全服务。还可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 带动中国制造技术发展 FAST研究涉及了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天线制造、高精度定位与测量、高品质无线电接收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超宽带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FAST关键技术成果可应用于诸多相关领域,如大尺度结构工程、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大型工业机器人研制以及多波束雷达装置等。FAST的建设经验将对中国制造技术向信息化、极限化和绿色

从2016年中国科技八件大事看中国科技发展

从2016年中国科技八件大事看中国科技发展 决胜“十三五”靠什么?靠创新发展。其中,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整体水平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领域的科技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谁掌握了先进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2016年我国在高新科技方面取得了八项举世瞩目的成就 1 “实践十号”将发射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已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计划4月发射。 这颗卫星将成为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平台,为我国空间微重力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这个临时太空实验室将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在为期15天的飞行中完成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六大领域19项实验。 2 中国航天60周年今年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梁小虹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得到数十名两院院士联名支持。提案提交以来,得到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推进。“中国航天日对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推动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向全民普及科学知识。 3 三代“长征”齐登场,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大火箭2016年完成首秀!今年,新一代大、中型和固体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火箭将先后亮相,“老前辈”长征二号丙火箭以及步入“青壮年”的长征三号甲系列、长征二号F火箭也将集体登场。“长征五号火箭已完成首飞前的‘实战演练’,长征七号火箭正在总装。‘两兄弟’分别预计于今年9月份和6月份首飞。” 4 天宫二号将飞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验证未来空间站关键技术。目前天宫二号已完成总装,各系统正在紧张备战。今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飞船将乘载两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完成对接,并在太空驻留30天。今年的载人航天任务将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在天宫二号上进行多项实验。 5 量子“魅力”大爆发。量子是什么?它来自拉丁语quantum,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在物理学中,指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量子科学家的本领在于,可以对量子纠缠进行某种意义的“控制”,甚至异地“控制”。这种“控制”,能帮助不是科幻作家的你不敢想的很多事。比如,超级计算和加密通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完成载荷、平台产品研制,正在对发射星集成测试;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已完成1554公里主干线光缆勘查和改造,将进行二期现场实施建设……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团队担纲的两大量子项目进展顺利,将于今年建设完成。 6 C919将翱翔蓝天。中国人的大飞机终于要展翅高飞了。 7 “高分”家族将添新丁。“天眼”看地球,“慧眼”识九州。中国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中有一个“天眼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专项,简称“高分专项”。今年下半年,高分项目将再添新丁——具有1米分辨率,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的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据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介绍,我国力争到2020年形成具有时空协调、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范围观测能力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我国在贵州省黔南建设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重要设备——反射面单元面板第一批1000个单元“就位”,这只被誉为中国“天眼”的超级望远镜单口径500米,接收面积相当于近30个足球场。 遥望百亿光年星际 射电望远镜,可不是肉眼观测的普通望远镜,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级的太空望远镜。 射电,是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电磁波段。射电望远镜,跟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 “宇宙空间混杂各种辐射,遥远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没有超级灵敏的‘耳朵’,根本就分辨不出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说。 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尚翻不动一页纸。 要想获得更远、更微弱的射电,“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需要更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简言之,就是“锅”越大,星际穿越的距离就越远。 专家们指出,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这意味着,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FAST也有可能“捕捉”到。中国“天眼”“眼窝”深 打开卫星地图,贵州平塘县的地貌好似布满褶皱的大象皮肤。再提高分辨率,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漏斗”——“天坑”群。其中有一个就是科学家寻觅十载为这个最大望远镜找的“家”。

天文学家在思考:如何利用天然的洼地作为支架,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 199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倡议,旨在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学中的众多难题。1995年底,射电“大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提出了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球反射面的“喀斯特工程”概念。 此后,科学家们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跋山涉水勘察选址。经过反复筛选,最终在平塘县克度镇找到了“大窝凼”——最适合硕大“天眼”的深深的“眼窝”。 被“天眼”吸引,新华社记者深入黔南“探营”FAST工程进展。 FAST项目馈源支撑系统总工程师孙才红告诉记者,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FAST周围三座山峰呈三足鼎立之势,每座距离都在500米左右,中间的洼地犹如一个天然的锅架,刚好稳稳地盛下FAST这口‘大锅’。 “变形金锅”随天动 来到“大窝凼”,你会发现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反射面看起来像一口超级“大锅”。总长度超过1.5千米的钢圈梁,将上万根钢索牢牢固定住。若想一览FAST工程全貌,必须爬上附近的山顶。而那里正在建设的观景台,正是今后游客观赏FAST的地方。 反射面单元面板将固定在上万根钢索上,安装完成后整个反射面其实是悬在

我国贵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原理和技术指标(多图),进汇总

我国贵州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原理和技术指标 (多图),进度和介绍

罔量坊科 1 .反.甑中毀 冋生|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 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利用 贵州喀斯特地区的洼坑作为望远镜台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 望远镜,其拥有30个标准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FAST 作为世界最大 的单口径望远镜,将在未来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全新的设 计思路,加之得天独厚的台址优势,使其突破了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 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 三项自主创新: 1、利用独一无二的贵州天然喀斯特洼地台址 * GPS 卿鮒A 旳制] *??| 俺昭如

2、应用主动反射面技术在地面改正球差 3、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将万吨平台降至几十吨 项目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项目共建部门:贵州省人民政府 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科学目标: 1、F AST有能力将中性氢观测延伸至宇宙边缘,重现宇宙早期图像。 2、能用一年时间发现数千颗脉冲星,建立脉冲星计时阵,参与未来脉冲星自主导航和引力波探测。 3、主导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 4、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检测微弱空间信号。 5、参与地外文明搜寻。 6、参与子午链工程,提高非相干散射雷达双机系统性能。 7、将深空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外缘行星,将卫星数据接收能力提高100 倍。 应用目标: 1、空间飞行器的测控与通讯 2、脉冲星计时阵和自主导航 3、非相干散射雷达接收系统 4、高分辨率微波巡视 技术指标: 1、球反射面:半径—300m, 口径—500m

中国射电望远镜(FAST)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某学校举办了关于射电望远镜的科普知识展览,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FAST实景 中国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一】中国射电望远镜(FAST)简介:中国射电望远镜(FAST——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是高灵敏巨型射电望远镜,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是采用独创设计,利用贵州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的天然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建设的500米口径球冠状反射面射电天文望远镜,其反射面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约30个足球场地大。主要的用途是将我国空间测控范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和观测脉冲星,搜索地外文明和生物等。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越多,从理论上来看,FAST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于宇宙的边缘。FAST能检测的信号频率为70兆赫~3千兆赫,这意味着几乎所有波段的射电波都逃不过FAST的眼睛。FAST通过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的几率比现有设备提升了5至10倍。FAST 灵敏度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提高约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300米射电望远镜提高约2.25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并且在观测时会变换角度,接收更广阔、更微弱的信号。预计在未来20—30年内,FAST将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材料二】世界主要射电望远镜介绍

【材料三】FAST 发展历程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对中国参会代表提出:“咱们也建一个吧。” 1994年我国提出在贵州黔南州喀斯特洼地建设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构想; 2005年11月,FAST申请立项; 2007年,国家批复FAST工程项目正式立项,台址确定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大窝凼”洼地,总投资约12亿人民币; 2011年3月,村民搬迁完毕,FAST工程正式动工建设; 2014年1月,FAST工程实现圈梁顺利合拢; 2014年7月17日,第一根主索安装,FAST工程反射面索网安装正式步入工程实施阶段; 2015年8月2日,FAST首块反射面单元吊装成功,标志着FAST施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2016年25日,落成启用。 FAST从预研到建成再到调试,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核心技术遭遇封锁,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历经20余载,克服诸多困难,才能自豪说出“FAST既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 10.根据【材料一】,为帮助初中学生更快捷理解中国射电望远镜(FAST)特点,请用简明、生动、得体的语言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3分) 答: 11. 阅读【材料二】,归纳概括人类在研究发展射电望远镜方面有哪些特点。(3分) 答: 12.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代王之涣《登颧雀楼》中的诗句,随着堪称中国“天眼”——FAST在贵州某洼地的正式落成启用,这句诗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从上述各材料中提取信息,解释说明这句古诗如今包含怎样的新时代意蕴。(2分) 答: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几大网站的发展史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和几大网站的发展史 今天又把咱们国家的互联网历史翻出来研究了,每一次看都有不少发现,干脆复制这里来,下次不需要搜了 一、中国互联网产生 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相当于现在的INTER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由于当时中国尚未正式连入Internet,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 二、互联网泡沫 泡沫的幽灵很早就在地球上游荡。用他的魔力导演着“一夜成乞丐,一夜成富翁的”的人间悲喜剧。 1993年,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杨致远创建雅虎搜索网站,1998年总收入达到2.03亿美元,利润总额2500万美元。进入1999年后,Yahoo的股票市值已经接近380亿美元,超过波音公司。1994年,31岁的贝索斯决定在互联网上销售产品,亚马逊网站诞生。到1999年,亚马逊网上书店成为全球第三大图书销售商,拥有450万长期顾客。截止到1999年10月,收入达到3.56亿美元,自1997年公开上市到1998年底,其股票价格飙升了2300%。而网景,一个从成立到上市不到两年,没有挣过一分钱的公司,居然站到巨人微软的对面!一些人在比较雅虎和波音之后,甚至下了这样的定义:网络经济3年等于工业经济70年! 网络就这样让人美梦成真。互联网制造的“暴富速成”神话,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后来者追随。而网民队伍的日渐扩大,决定了其后续发展空间永远无限。 这种泡沫示范作用迅速蔓延到中国,尽管中国的网民当时也不过600万左右。1998年,被称为中国网络三雄(搜狐、新浪、网易)之一的搜狐盈利40万美元的消息,居然被各家媒体抢发。据调查,迄今还没有几家网络公司站出来,声称自己投资网络有了盈利。 随着2000年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的崩盘和“网络泡沫”的破灭,全球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严冬”,“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IT产业整体下滑,市场一片低迷。根据Webmergers统计,自2000年泡沫破灭以来,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或者关门。2001年3日19日的一篇报道称:裁员像一场瘟疫,正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中蔓延。裁员的问题已经从高科技“食物链”的底层辐射到顶层,这正是前几年股市过热和高科技公司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的结果。直到2002年10月互联网业追踪公司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申请破产保护或倒闭的网络公司,已较上年同期和前季大幅减少,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才接近尾声。

中国第一工程FAST射电望远镜有什么用.doc

中国第一工程FAST射电望远镜有什么用__ 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持,正在贵州平塘建设的500米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今天将完成吊装。 FAST通过接收宇宙天体的射电信号完成科学任务观测,反射面单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一个30个足球场大小的“观天巨眼”经历二十余年的设计、施工,最终揭开神秘面纱。 FAST将大大提升我国空间探测能力首先寻找脉冲星 FAST射电望远镜到底有多牛?独门绝技一:大口径看得远 射电望远镜最重要的指标参数就是灵敏度。灵敏度越高,望远镜探测微弱无线电的能力越强。而要想提高灵敏度,就需要扩大射电望远镜的口径。FAST的口径达到了世界之最——500米。理论上说,FAST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于宇宙的边缘。 400年前人类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的口径仅有4.2厘米,FAST 的口径是它的12000倍。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的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

合性能提高约2.25倍。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望远镜家族的掌门人。 中国这个世界第一的工程今天竣工独门绝技二:灵活自如的巨眼 根据FAST的工作原理,当它观测天体时,会随着天体的方位变化,在其500米的球冠状主动反射面上实时形成一个300米直径的瞬时抛物面,并通过这个300米的抛物面来汇聚电磁波。 形象地来说,如果把FAST比作一只巨大的眼睛,那么这只巨眼的眼球直径就有500米,而负责接收光线的眼珠直径就有300米。FAST就是靠这个巨大灵活的眼珠来汇聚电磁波、观测深空。 中国这个世界第一的工程今天竣工独门绝技三:毫米精度 FAST的设计目标,是把覆盖30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否则,就无法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500米的结构,处处都是头发丝般毫米级的精度要求。用来编织索网的7000多根手臂般粗细的钢缆,每一根的加工精度都被控制在一毫米以内;最终的500米口径的天线精度是三个毫米,每一块小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个毫米。

中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有不少重大成就令世界惊叹

中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有不少重大成就令世界惊叹 这是扬眉吐气、扭转乾坤的一刻!中国正扮演着时代“领跑者”,震惊世界! 一、中国方案入选世界5G标准破欧美垄断 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主导推动的Polar码被3GPP(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采纳为5G eMBB(增强移动宽带)控制信道标准方案。中国叩响了5G世界大门。 对比以往2G、3G、4G时代来看,所有的专利技术,都几乎被高通、爱立信垄断!就算是自主研发的TD-SCDMA,与别人也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即便到了4G时代,中国 TD-LTE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其核心长码编码Turbo码和短码咬尾卷积码,都不是中国原创的技术。 中国主导推动的Polar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在通信标准从追随、持平到引领的跨越,代表中国通信真正崛起! 又一个振奋人心消息从美国传来!11月17日,超级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在美国盐湖城颁发,

中国团队一举夺魁。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中国此次入围的三个项目都是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应用。这是我国超算应用团队近30年来首次获得有着“超算应用诺奖”之称的全球最高奖。 捷报频传,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面对登月成功,有人却认为“登月无用,不如拿来改善民生”,真的是这样吗? 二、登月无用,不如改善民生?这个网友的回答亮了 600年前,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舰队。但当时中国人认为探索海洋无用。我们失去了海洋,让给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这些未来的海洋霸主。 结果我们今天在海洋上顶着压力拼命补课,只为交上晚了几百年的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