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训练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训练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训练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训练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训练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CD=90°,AB=BC+AD,∠DAC=45°,E为CD 上一点,且∠BAE=45°.若CD=4,则△ABE的面积为()

A.B.C.D.

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DA=DC,BD=BA,则∠B的大小为()

A.40°B.36°C.30°D.25°

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对于命题“若a2>b2,则a>b”,下面四组关于a,b的值中,能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a=3,b=2 B.a=﹣3,b=2 C.a=3,b=﹣1 D.a=﹣1,b=3

5.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③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④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6.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

A.∠A=∠D B.AB=DC C.∠ACB=∠DBC D.AC=BD

7.如图,给出下列四个条件,AB=DE,BC=EF,∠B=∠E,∠C=∠F,从中任选三个条件能使△ABC≌△DEF的共有()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8.如图:①AB=AD.②∠B=∠D,③∠BAC=∠DAC,④BC=DC,以上4等式中的2个等式不能作为依据来证明△ABC≌△ADC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9.如图,在△ABC中,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l交AC于点D,则∠CBD的度数为()

A.30°B.45°C.50°D.75°

10.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

A.50°B.80°C.50°或80°D.20°或80°

11.如下图所示,D为BC上一点,且AB=AC=BD,则图中∠1与∠2的关系是()

A.∠1=2∠2 B.∠1+∠2=180°C.∠1+3∠2=180°D.3∠1﹣∠2=180°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13.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

14.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FB=CE,AC∥DF,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ABC≌△DEF.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中:

①∠ABC=∠ADC;

②AC与BD相互平分;

③AC,BD分别平分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角;

④四边形ABCD的面积S=AC?BD.

正确的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16.如图,已知△ABC≌△BAD,若∠DAC=20°,∠C=88°,则∠DBA=度.

17.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对角线AC、BD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对.

18.命题“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是命题(从“真”或“假”中选择).19.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0.已知:如图,∠BAC=∠DAM,AB=AN,AD=AM,求证:∠B=∠ANM.

21.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上,∠BCE=∠ACD=90°,∠BAC=∠D,BC=CE.

(1)求证:AC=CD;

(2)若AC=AE,求∠DEC的度数.

2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

(2)若∠1=42°,求∠BDE的度数.

23.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AB=CD,

求证:△AOB≌△DOC.

24.如图,已知∠A=∠D,有下列五个条件:①AE=DE,②BE=CE,③AB=DC,④∠ABC=∠DCB,⑤AC=BD,能证明△ABC与△DCB全等的条件有几个?并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证明.

25.我们知道,只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如何处理和安排这三个条件,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请你仿照方案(1),写出方案(2)、(3).

解:设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方案(1):若这角恰好是直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方案(2):.

方案(3):.

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请你添加一条线把它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并给出证明.

27.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

BC边上,且BE=BD,连接AE,DE,DC.(1)求证:△ABE≌△CBD;

(2)若∠CAE=30°,求∠EDC的度数.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BCD=90°,AB=BC+AD,∠DAC=45°,E为CD 上一点,且∠BAE=45°.若CD=4,则△ABE的面积为()

A.B.C.D.

【解答】解:如图取CD的中点F,连接BF延长BF交AD的延长线于G,作FH ⊥AB于H,EK⊥AB于K.作BT⊥AD于T.

∵BC∥AG,

∴∠BCF=∠FDG,

∵∠BFC=∠DFG,FC=DF,

∴△BCF≌△GDF,

∴BC=DG,BF=FG,

∵AB=BC+AD,AG=AD+DG=AD+BC,

∴AB=AG,∵BF=FG,

∴BF⊥AF,∠ABF=∠G=∠CBF,

∵FH⊥BA,FC⊥BC,

∴FH=FC,易证△FBC≌△FBH,△FAH≌△FAD,

∴BC=BH,AD=AH,

由题意AD=DC=4,设BC=TD=BH=x,

在Rt△ABT中,∵AB2=BT2+AT2,

∴(x+4)2=42+(4﹣x)2,

∴x=1,

∴BC=BH=TD=1,AB=5,

设AK=EK=y,DE=z,

∵AE2=AK2+EK2=AD2+DE2,BE2=BK2+KE2=BC2+EC2,

∴42+z2=2y2①,

(5﹣y)2+y2=12+(4﹣z)2②

由②得到25﹣10y+2y2=5﹣8z+z2③,

①代入③可得z=④

④代入①可得y=(负根已经舍弃),

=×5×=,

∴S

△ABE

故选D.

2.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DA=DC,BD=BA,则∠B的大小为()

A.40°B.36°C.30°D.25°

【解答】解:∵AB=AC,

∴∠B=∠C,

∵CD=DA,

∴∠C=∠DAC,

∵BA=BD,

∴∠BDA=∠BAD=2∠C=2∠B,

设∠B=α,

则∠BDA=∠BAD=2α,

又∵∠B+∠BAD+∠BDA=180°,

∴α×2α+2α=180°,

∴α=36°,

∴∠B=36°,

故选B.

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解答】解:A、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故错误;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

D、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正确,

故选D.

4.对于命题“若a2>b2,则a>b”,下面四组关于a,b的值中,能说明这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a=3,b=2 B.a=﹣3,b=2 C.a=3,b=﹣1 D.a=﹣1,b=3

【解答】解:

在A中,a2=9,b2=4,且3>2,满足“若a2>b2,则a>b”,故A选项中a、b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

在B中,a2=9,b2=4,且﹣3<2,此时虽然满足a2>b2,但a>b不成立,故B 选项中a、b的值可以说明命题为假命题;

在C中,a2=9,b2=1,且3>﹣1,满足“若a2>b2,则a>b”,故C选项中a、b 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

在D中,a2=1,b2=9,且﹣1<3,此时满足a2<b2,得出a<b,即意味着命题“若a2>b2,则a>b”成立,故D选项中a、b的值不能说明命题为假命题;

故选B.

5.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③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④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答】解: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错误.

②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正确.

③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错误.

④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正确.

故选D.

6.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

A.∠A=∠D B.AB=DC C.∠ACB=∠DBC D.AC=BD

【解答】解:A、添加∠A=∠D可利用AAS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添加AB=DC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添加∠ACB=∠DBC可利用ASA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添加AC=BD不能判定△ABC≌△DC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图,给出下列四个条件,AB=DE,BC=EF,∠B=∠E,∠C=∠F,从中任选三个条件能使△ABC≌△DEF的共有()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解答】解:第①组AB=DE,∠B=∠E,∠C=∠F,满足AAS,能证明△ABC≌△DEF.

第②组AB=DE,∠B=∠E,BC=EF满足SAS,能证明△ABC≌△DEF.

第③组∠B=∠E,BC=EF,∠C=∠F满足ASA,能证明△ABC≌△DEF.

所以有3组能证明△ABC≌△DEF.

故选C.

8.如图:①AB=AD.②∠B=∠D,③∠BAC=∠DAC,④BC=DC,以上4等式中的2个等式不能作为依据来证明△ABC≌△ADC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解答】解:A、由AB=AD,∠B=∠D,虽然AC=AC,但是SSA不能判定△ABC ≌△ADC,故A选项符合题意;

B、由①AB=AD,③∠BAC=∠DAC,又AC=AC,根据SAS,能判定△ABC≌△ADC,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由①AB=AD,④BC=DC,又AC=AC,根据SSS,能判定△ABC≌△ADC,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②∠B=∠D,③∠BAC=∠DAC,又AC=AC,根据AAS,能判定△ABC≌△ADC,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如图,在△ABC中,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l交AC于点D,则∠CBD的度数为()

A.30°B.45°C.50°D.75°

【解答】解:∵AB=AC,∠A=30°,

∴∠ABC=∠ACB=75°,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

∴AD=BD,

∴∠A=∠ABD=30°,

∴∠BDC=60°,

∴∠CBD=180°﹣75°﹣60°=45°.

故选B.

10.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

A.50°B.80°C.50°或80°D.20°或80°

【解答】解:①当顶角是80°时,它的底角=(180°﹣80°)=50°;

②底角是80°.

所以底角是50°或80°.

故选C.

11.如下图所示,D为BC上一点,且AB=AC=BD,则图中∠1与∠2的关系是()

A.∠1=2∠2 B.∠1+∠2=180°C.∠1+3∠2=180°D.3∠1﹣∠2=180°【解答】解:∵AB=AC=BD,

∴∠1=∠BAD,∠C=∠B,

∠1是△ADC的外角,

∴∠1=∠2+∠C,

∵∠B=180°﹣2∠1,

∴∠1=∠2+180°﹣2∠1

即3∠1﹣∠2=180°.

故选: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5.

【解答】解:当腰为3时,3+3=6,

∴3、3、6不能组成三角形;

当腰为6时,3+6=9>6,

∴3、6、6能组成三角形,

该三角形的周长为=3+6+6=15.

故答案为:15.

13.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30°或150°或90°.

【解答】解:①BC为腰,

∵AD⊥BC于点D,AD=BC,

∴∠ACD=30°,

如图1,AD在△ABC内部时,顶角∠C=30°,

如图2,AD在△ABC外部时,顶角∠ACB=180°﹣30°=150°,

②BC为底,如图3,

∵AD⊥BC于点D,AD=BC,

∴AD=BD=CD,

∴∠B=∠BAD,∠C=∠CAD,

∴∠BAD+∠CAD=×180°=90°,

∴顶角∠BAC=90°,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ABC的顶角度数为30°或150°或90°.

故答案为:30°或150°或90°.

14.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FB=CE,AC∥DF,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A=∠D使得△ABC≌△DEF.

【解答】解:添加∠A=∠D.理由如下:

∵FB=CE,

∴BC=EF.

又∵AC∥DF,

∴∠ACB=∠DFE.

∴在△ABC与△DEF中,,

∴△ABC≌△DEF(AAS).

故答案是:∠A=∠D.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中:

①∠ABC=∠ADC;

②AC与BD相互平分;

③AC,BD分别平分四边形ABCD的两组对角;

④四边形ABCD的面积S=AC?BD.

正确的是①④(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解答】解:①在△ABC和△ADC中,

∵,

∴△ABC≌△ADC(SSS),

∴∠ABC=∠ADC,

故①结论正确;

②∵△ABC≌△ADC,

∴∠BAC=∠DAC,

∵AB=AD ,

∴OB=OD ,AC ⊥BD ,

而AB 与BC 不一定相等,所以AO 与OC 不一定相等,

故②结论不正确;

③由②可知:AC 平分四边形ABCD 的∠BAD 、∠BCD ,

而AB 与BC 不一定相等,所以BD 不一定平分四边形ABCD 的对角;

故③结论不正确;

④∵AC ⊥BD ,

∴四边形ABCD 的面积S=S △ABD +S △BCD =

BD?AO +BD?CO=BD?(AO +CO )

=AC?BD .

故④结论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①④;

故答案为:①④.

16.如图,已知△ABC ≌△BAD ,若∠DAC=20°,∠C=88°,则∠DBA= 36 度.

【解答】解:∵△ABC ≌△BAD ,

∴∠D=∠C=88°,∠DBA=∠CAB ,

∴∠DBA=(180°﹣20°﹣88°)=36°,

故答案为:36°,

1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D ,AD=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4 对.

【解答】解:∵在△ABD和△CDB中,

∴△ABD≌△CDB(SSS),

∴∠ADB=∠CBD,∠ABD=∠BDC,

∵在△ABC和△CDA中,

∴△ABC≌△CDA(SSS),

∴∠DAC=∠BCA,∠ACD=∠BAC,

∵在△AOB和△COD中,

∴△AOB≌△COD(ASA),

∵在△AOD和△COB中,

∴△AOD≌△COB(ASA),

故答案为:4.

18.命题“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是真命题(从“真”或“假”中选择).【解答】解:对顶角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从而可得命题“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是真命题.

故答案为:真.

19.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解答】解:题设为:对顶角,结论为:相等,

故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0.已知:如图,∠BAC=∠DAM,AB=AN,AD=AM,求证:∠B=∠ANM.

【解答】证明:∵∠BAC=∠DAM,∠BAC=∠BAD+∠DAC,∠DAM=∠DAC+∠NAM,∴∠BAD=∠NAM,

在△BAD和△NAM中,

∴△BAD≌△NAM(SAS),

∴∠B=∠ANM.

21.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上,∠BCE=∠ACD=90°,∠BAC=∠D,BC=CE.

(1)求证:AC=CD;

(2)若AC=AE,求∠DEC的度数.

【解答】解:∵∠BCE=∠ACD=90°,

∴∠3+∠4=∠4+∠5,

∴∠3=∠5,

在△ABC和△DEC中,,

∴△ABC≌△DEC(AAS),

∴AC=CD;

(2)∵∠ACD=90°,AC=CD,

∴∠2=∠D=45°,

∵AE=AC,

∴∠4=∠6=67.5°,

∴∠DEC=180°﹣∠6=112.5°.

2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

(2)若∠1=42°,求∠BDE的度数.

【解答】解:(1)证明:∵AE和BD相交于点O,

∴∠AOD=∠BOE.

在△AOD和△BOE中,

∠A=∠B,∴∠BEO=∠2.

又∵∠1=∠2,

∴∠1=∠BEO,

∴∠AEC=∠BED.

在△AEC和△BED中,

∴△AEC≌△BED(ASA).

(2)∵△AEC≌△BED,

∴EC=ED,∠C=∠BDE.

在△EDC中,

∵EC=ED,∠1=42°,

∴∠C=∠EDC=69°,

∴∠BDE=∠C=69°.

23.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AB=CD,

求证:△AOB≌△DOC.

【解答】证明:在△AOB和△DOC中,,

所以,△AOB≌△DOC(AAS).

24.如图,已知∠A=∠D,有下列五个条件:①AE=DE,②BE=CE,③AB=DC,④∠ABC=∠DCB,⑤AC=BD,能证明△ABC与△DCB全等的条件有几个?并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证明.

【解答】解:共5个:①或②或③或④或⑤.

若选①AE=DE,则证明如下:

在△ABE和△DCE中,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教案1新版华东师大版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总结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使他们自觉运用各种全等判定法进行说理;通过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归纳,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存在着的因果关系和制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归纳,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存在着的因果关系和制约的关系.习题分析与解答先由学生完成,教师解答疑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通过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的归纳,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存在着的因果关系和制约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识别三角的哪些元素能用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因而可用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各种判定法识别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法学法设计 一、基础知识复习 1.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 2).全等三角形性质: 例.如图, 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105=∠=∠AED ACB , 25,10=∠=∠=∠D B CAD ,求DFB ∠、DGB ∠的度数. 二.导入课题,研究知识: 本节课我们来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明确要研 究,探索的问题 是什么,怎样去 研究和讨论。. 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回顾知识的时间。 为学生创设表现才华的平台。

三.归纳知识,培养能力: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2)、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 ) 3)、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AS ) 4)、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SS ) 5)、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H L ) 四.运用知识,分析解题: 例:如图,在ABC 中,∠ACB=90?,D 是AC 上一点,A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又 AE=2 1 BD ,求证:BD 是∠ABC 的平分线。 五.课堂练习:请见教材 六.课后小结:《全等三角形》复习 七.课后作业:. 复印给学生. 基础知识复习由学生们以成语接龙的方式完成。教师做最后补充。 教学时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鼓励学生探索,适时渗透类比的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 方法由学生回忆,例题分析由学生完成后,书写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 必须手写,是检查备课的重要依据。 D E C B A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1章 数的平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二、平方根的性质 1.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 0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 3. 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 ”;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因此,正数a 的平方根可以记作±,其中a 称为被开方数。 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四、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 概念不同; 2. 表示方法不同; 3. 个数及取值不同。 五、开平方 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六、立方根 1. 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 2. 性质:任何数(正数、负数和0)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3. 表示:数a 的立方根,记作,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 称为被开方数,3是根指 数。 4. 一个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只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七、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1.2实数 一、无理数 1. 无线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实数及其分类 1. 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a a a 3a

2. 实数的分类 (1)按概念分类 正整数 整数 0 有理数 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实数 负分数 正有理数 无理数 负有理数 (2)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实数 正分数 正无理数 实数 0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实数 负分数 负无理数 三、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意义对应。 四、实数的有关概念 1.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 ???<-=>=0,0,00,a a a a a a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第12章 整式的乘除 12.1幂的运算 12.1.1同底数幂的乘法

华东师大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1——“边边边”,和判定方法2——“边角边”; 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一、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 A B=AB,'' A C=AC,'' B C=BC,则△ABC△△''' A B C. 二、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 1.全等三角形判定2——“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要点诠释:如图,如果AB ='' A B,△A=△'A,AC ='' A C,则△ABC△△''' A B C. 注意:这里的角,指的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 2.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如图,△ABC与△ABD中,AB=AB,AC=AD,△B=△B,但△ABC与△ABD不完全重合,故不全等,也就是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 知识梳理

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 例1、如图,在△ABC 和△ADE 中,AB =AC ,AD =AE ,BD =CE ,求证:△BAD =△CAE. 【答案与解析】 证明:在△ABD 和△ACE 中, AB AC AD AE BD CE =??=??=? △△ABD△△ACE (SSS ) △△BAD =△CAE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变式】已知:如图,AD =BC ,AC =BD.试证明:△CAD =△DBC. 证明:连接DC , 在△ACD 与△BDC 中 ()AD BC AC BD CD DC ?=?=??=? 公共边 △△ACD△△BDC (SSS ) △△CAD =△D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类型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边角边” 例2、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 证明:如图,延长AD 到点E ,使AD =DE ,连接CE . 在△ABD 和△ECD 中,AD =DE ,△ADB =△EDC ,BD =CD . △△ABD△△ECD . △AB =CE . △AC +CE >AE , △AC +AB >AE =2AD .即AC +AB >2AD . 例3、已知,如图:在△ABC 中,△B =2△C ,AD△BC ,求证:AB =CD -BD . 证明:在DC 上取一点E ,使BD =DE 例题讲解

(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 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 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4522--x x x x 235-+2 3+x

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华东师大版)

19.1 命题与定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二.教学要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三.教学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四.教学难点及突破措施:命题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多说,多讲,多练习。 五.教学时间:第九周第3节 六.教法设计:讲练结合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图形的特性,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根据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特性,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5、直角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一)命题、真命题与假命题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判断出句子1、2、5是正确的,句子3、4水错误的。像这样可以判断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句子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教师:在数学中,许多命题是由题设(或已知条件)、结论两部分组成的。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常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用“如果”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而用“那么”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例如,在命题1中,“两个角是对顶角”是题设,“这两个角相等”就是结论。有的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十分明显,可以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就可以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了。例如,命题5可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二)实例讲解 1、教师提出问题1(例1):把命题“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命题的题设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教师提出问题2: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再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对顶角相等;(2)如果a> b,b> c, 那么a=c;(3)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学生小组交流后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

八年级数学华东师大版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复习资料

初二(上)数学期末测试题(华东师大版)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细心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 满分30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以下四家银行行标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有 ( ) 2. 如图1所给的4个正方形网格图形中,黑色部分只用..平移可以得到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64的平方根是( ) A. 4 B. 4± C. 8 D. 8± 4. 8a 可以写成( ) A. 44a a + B. a 4·a 2 C. 62 ()a - D. (-a)7·(-a) 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555a a a +-=- B. () 2222x x x x +÷=+ C. ()2 222a b a ab b +=-+ D. ()()2 2 a b b a b a ---=- 6. 若2 6(3)(2)x kx x x +-=+-,则k 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1 7. 下列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不一定相等的是( ) A. 正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等腰梯形 8. 已知ΔABC 的三边分别是3,4,5cm cm cm ,则ΔABC 的面积是( )2 cm A. 6 B. 7.5 C. 10 D. 12 9. 如图2,在菱形ABCD 中,6cm,8cm AC BD ==,则菱形AB 边上的高CE 的长是( ) A. 24 5 cm B. 48 5 cm C. 5cm D. 10cm

新版华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 小时,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 (3)x与y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 , 分式: , , 2.(1)x≠-2 (2)x≠ (3)x≠±2 3.(1)x=-7 (2)x=0 (3)x=-1 七、1.18x, ,a+b, ,; 整式:8x, a+b, ; 分式:, 2. X = 3. x=-1 课后反思: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11章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 1、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即: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2、平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2)零的平方根是零;(3)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且为正;(2)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3)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4)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a ≥0。 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是记号:平方根±a(读作:正负根号a);算术平方根a(读作根号a) 即:“±a”表示a的平方根,或者表示求a的平方根;“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或者表示求a的算术平方根。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负数没有平方根,∴被开方数a必须为非负数,即:a≥0。 四、开平方: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实质就是:已知指数和二次幂求底数的运算。 五、立方根 1、立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即:若x3=a,则x叫做a的立方根。 2、立方根的性质:(1)一个正数的立方根为正;(2)一个负数的立方根为负;(3)零的立方根是零。 3、立方根的记号:3a(读作:三次根号a),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 3a中的被开方数a的取值范围是:a为全体实数。 六、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实质就是:已知指数和三次幂求底数的运算。 七、注意事项: 1、“±a”、“a”、“3a”的实质意义:“±a”→问:哪个数的平方是a;“a”→问:哪个非负数的平方是a;“3a”→问:哪个数的立方是a。 2、注意a和3a中的a的取值范围的应用。 如:若3 x有意义,则x取值范围是。(∵x-3≥0,∴x≥3)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含答案.docx

八年级数学华师版 全等三角形章节测试 学校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班级 60分钟)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 如图,在△ ABC 和△ BDE 中,点 C 在边 BD 上,边 AC 交边 BE 于点 F .若 AC=BD ,AB=ED ,BC=BE ,则∠ ACB=( ) A .∠ EDB B .∠ BED C . 1 AFB D .2∠ABF 2 A E A A F C P B C D O D B B D C 第 1 题图 第 2 题图 第 4 题图 2. 尺规作图作∠ AOB 的平分线的方法如下:以点 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 画弧,交 OA , OB 于点 C ,D ,再分别以点 C , D 为圆心,大于 1 CD 长为 2 半径画弧,两弧在∠ AOB 的内部交于点 ≌△ ODP 的根据是( ) A .SAS B .ASA P ,作射线C . AAS OP .由以上作法得△ D .SSS OCP 3. 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B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 .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两条边和其中一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如图,在△ ABC 中, AB=AC ,D 为 BC 中点,∠ BAD=35 °,则∠ C 的度数为 () A .35 ° B .45 ° C . 55 ° D .60 ° 5. 如图,在△ PBC 中,D 为 PB 上一点, PD=PC ,延 B 长 PC 到点 A ,使得 PA=PB ,连接 AD 交 BC 于点 D O ,连接 PO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 O A .1 对 B . 2 对 C . 3 对 D . 4 对 P C A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自学提纲: 1、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什么叫开平方? 三、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5 3 )2 五、 测评 1、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1、什么叫做平方根? 2、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零的平根有几个?负数的平方根呢?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重难点专训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重难点专训 专训一:命题与定理 名师点金:命题贯穿于数学始终,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时,要会判断一句话是不是命题,能找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判断命题的真假,会用证明的方法去证明一个真命题. 命题的定义及结构 1.下列句子是命题的有() ①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多少度? ②垂线段最短,对吗?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⑤同旁内角互补. A.1个B.2个C.3个D.4个 2.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命题的真假 3.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若是假命题,请说明理由.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1>0; (3)如果AC=BC,那么点C是AB的中点;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

命题的证明 类型1 证明真命题 4.如图所示,AB ∥CD ,直线EF 与AB ,CD 分别交于点M ,N ,∠BMN 与∠DNM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求证:MG ⊥NG. 请补全下面的证明过程: 证明:∵MG 平分∠BMN(____________), ∴∠GMN =12∠BMN(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理∠GNM =12∠DNM. ∵AB ∥CD(____________), ∴∠BMN +∠DNM =________(____________), ∴∠GMN +∠GNM =________(____________), ∵∠GMN +∠GNM +∠G =________(________), ∴∠G =________, ∴MG ⊥NG(____________). 类型2 证明假命题 5.已知命题:“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度数之和一定等于180°”,请你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如果是假命题,请你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它是假命题. 专训二: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三种类型 名师点金: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四种:S .S .S .,S .A .S .,A .S .A .,A .A .S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的判定方法除了上述四种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即“H .L .”.具体到某一道题目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进行观察、分析,选择合适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解题. 已知一边一角型 题型1 一次全等型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能通过回忆 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 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 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完整版)华师大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精选练习题.do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1、如图 1, AB=AD , CB=CD ,∠ B=30 °,∠ BAD=46 °,则∠ ACD 的度数是 () A.120 ° B.125 ° C.127° D.104 ° 2、如图 2,线段 AD 与 BC 交于点 O,且 AC=BD , AD=BC ,?则下面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ABC ≌△ BAD B. ∠CAB= ∠ DBA C.OB=OC D. ∠ C=∠ D 3、在△ ABC 和△ A1 B1C1中,已知AB=A 1B1, BC=B 1C1,则补充条件____________,可得到△ ABC ≌△ A 1B1C1. 4、如图 3,AB=CD ,BF=DE ,E、F 是 AC 上两点,且 AE=CF .欲证∠ B=∠ D,可先运用等式的性质证明AF=________ , 再用“ SSS”证明 ______≌_______ 得到结论. 5、如图, AB=AC ,BD=CD ,求证:∠ 1= ∠2. 6、如图,已知AB=CD , AC=BD ,求证:∠ A= ∠D . 7、如图, AC 与 BD 交于点 O, AD=CB , E、 F 是 BD 上两点,且AE=CF , DE=BF. 请推导下列结论:⑴∠D=∠ B;⑵ AE ∥ CF. 8、已知如图, A 、 E、 F、 C 四点共线, BF=DE , AB=CD. ⑴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C≌△ BFA ; ⑵在⑴的基础上,求证:DE ∥ BF.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1、如图1, AB ∥CD , AB=CD ,BE=DF ,则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 ) A.3 B.4 C.5 D.6 2、如图 2, AB=AC , AD=AE ,欲证△ ABD ≌△ ACE ,可补充条件 ( A. ∠1=∠ 2 B.∠ B= ∠C C.∠ D= ∠ E D. ∠ BAE= ∠ CAD 3、如图 3, AD=BC ,要得到△ ABD 和△ CDB 全等,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A.AB ∥CD B.AD ∥BC C.∠ A= ∠ C D.∠ ABC= ∠ CDA ) ) 4、如图 4, AB 与 CD 交于点 O,OA=OC ,OD=OB ,∠ AOD=________ ,?根据 _________可得到△ AOD ≌△ COB,从 而可以得到AD=_________ . 5、如图 5,已知△ ABC 中, AB=AC , AD 平分∠ BAC ,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 ∵AD 平分∠ BAC ,∴∠ 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 ABD 和△ ACD 中, ABD ≌△ ACD 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BD ≌△ ACD () 6、如图 6,已知 AB=AD , AC=AE ,∠ 1= ∠2,求证∠ ADE= ∠ B. 7、如图,已知AB=AD ,若 AC 平分∠ BAD ,问 AC 是否平分∠ BCD ?为什么? B A C D 8、如图,在△ ABC 和△ DEF 中, B、 E、 F、C,在同一直线上,下面有 4 个条件,请你在其中选 3 个作为题设,余下 的一个作为结论,写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① AB=DE ;②AC=DF ;③∠ ABC= ∠ DEF;④ BE=CF.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13年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四川省射洪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华师大版第17章分式 §com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二概括 形如 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 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

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即有理式整式分式 三例题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2 3 4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中a≠0在分式中m≠n 当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分析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0即≠1 所以当≠1时分式有意义 2分母2≠0即≠- 所以当≠-时分式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五小结 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六作业 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 七教学反思 §com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约分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2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httpx kb1com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vip免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教案

第12章数的开方 12.1平方根与立方根(1) 知识技能目标 1.从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进平方根概念,体现从实际到理论、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从求二次幂的平方运算引出求平方根的运算,突出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的互逆性; 3.扣住定义去思考问题,重视解题技巧; 4.以旧引新,以新带旧,从旧知识引进新知识,讲新知识时尽可能复习一些旧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认识平方根;正确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关系;会用计算器求任意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 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 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 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2,求圆的半径长. (学生探索,回答问题) 二、探究归纳 问题1解设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x cm,依题意有:x2=25, 求出满足x2=25的x值,就可得正方形纸片的边长. 因52=25,(-5)2=25,故满足x2=25的x的值可以是5,也可以是-5,但正方形边长只能取正值.所以x=5. 答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5cm.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找一个数,这个数的平方等于25. 问题2解设圆的半径为R cm,依题意有: πR2=16π,即R2=16, 求出满足R2=16的R的值即可求出圆的半径. 因42=16,(-4)2=16,故满足R2=16的R的值为4或-4,但圆的半径只能取正值.所以数R=4.答圆的半径为4cm.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找一个数,这个数的平方等于16. 刚才具体的二个例子,从数学意义上都是要解决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用式子来表示就是如果x2=a,求x的值.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square root)(也叫a的二次方根).三、实践应用 例1求100的平方根.

华东师大数学八上《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 Ⅱ.导入新课

利用投影片演示 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将△ABC旋转180°得△AED.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不难得出:△ABC≌△DEF,△ABC≌△DBC,△ABC≌△AED.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问题:△OCA≌△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 将△OCA翻折可以使△OCA与△OBD重合.因为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所以C和B重合,A和D重合. ∠C=∠B;∠A=∠D;∠AOC=∠DOB.AC=DB;OA=OD;OC=OB.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例2]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和△ACD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解:对应角为∠BAE和∠CAD. 对应边为AB与AC、AE与AD、BE与C D. [例3]已知如图△ABC≌△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由学生讨论完成)

初二数学华东师大版

和苑学习吧(初二数学下4) 一、函数概念: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惟一的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此时也称y 是x 的函数.(唯一性,同二元一次方程的区别) 1、下列解析式中,不属于函数关系的式子是( ) A 、y=1-x (x ≥1) B 、 y=-1-x (x ≥1) C 、y=1-x (x 《1) D 、 y=±1-x (x ≥1) 2、在C=R π2的圆周长公式中, 是常量, 是变量, 是自变量。 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4)零指数幂底数不为零。(3)应用问题里的实际情况。 3、函数3-=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函数1 32--=x x y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为: ;函数0)2(1-+=x 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三、函数解析式:(利用列方程的思想找到相等关系,在整理成函数形式y=..........,最后根据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方法找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某公司现年产量为100万件,计划以后每年增加2万件,则年产量y (万件)与年数(x )的函数关系式是 ; 5、某文具店出售书包和文具盒,书包每个定价30元,文具盒每个定价5元,该店制定了两种优惠方案:(1)买一个书包赠送一个文具盒子;(2)全部总价九折付款。某班须购8个书包,文具盒若干(不少于8个),设购买文具盒数为x (个),付款为y (元) (1)分别求出两种优惠方案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购买文具盒60个,两种方案中哪一种更省钱? 四、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特点: (1)点),(y x P 在第一象限,则0,0>>y x ,即),(++。 (2)点),(y x P 在第二象限,则0,0>0,ab<0,且|a|>|b|,则点A (a ,b )在第 象限; 12、点P (-5,3)在第 象限,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P 1的坐标是 。 13、已知点M (3,-4),它到x 轴的距离是 ,到y 轴的距离是 。到原点的距离是 。 五、函数的图像:(1)列表(一边均匀找出5-6个点)。(2)画出合适的坐标。(3)描点。(4)连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