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得

——2016级物理1班刘明瑞本章学习的内容针对对象是童年期儿童,一般是指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大致相当于现行的小学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并发展各种能力。因此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比较重要,我们需要学习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来更方便的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章首先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儿童的身体以及大脑结构和机能都有相应的发展。

其次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童年期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方面都有相应的发展。譬如说童年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由初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为后期的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初入学的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还不全面,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例如,一年级儿童上学时常常会由于匆忙而忘记带学习用品,这时父母应该多多帮助他,提醒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提出努力学习的要求,要求儿童有意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到必要的对象上,有意注意就逐步发展起来。根据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上利用可以引起儿童兴趣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要锻炼儿童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从而使儿童以自觉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习。

再次介绍了童年期儿童学习活动的发展与教育。学习作为儿童入学后的主导活动,它不同于游戏和劳动,既具有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该阶段的特点:第一,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学校的各项要求得以贯彻落实。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不仅要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要学习己不感兴趣但必须要学的东西。总之,进入小学后,儿童开始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渐代替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小学阶段也就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就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不让学生在转折的道路上走偏了。第二,从年龄发展上看,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和幼儿、青少年的学习也不一样。学前期儿童也有学习,但这种学习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是在游戏或其他实际活动中进行的。只有在童年期之后,学习才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但是童年期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较差,从内容上讲,童年期儿童主要学习的是有关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参加学校集体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作为教师应当加强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与行为规范。

余下内容还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以及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学习了这些,我认为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作为孩子心目中的传导者,应从一颗爱心,一份挚情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且做到以下方面:

1.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尊重理解儿童学习兴趣,创造主动学习气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的提高。(同样,教师也一样需要有这样的领导者。)

2.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创设一个文明,健康,温馨的心理环境,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的自尊心和白信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许多大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无意中伤害了他

们的自尊心,令他们愈来愈没有自信最后成为孤独自卑的人。我看过一个案例,一名教师为训练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一个故事,并在集体中讲。未料,能力较差的孩子却把这样的讲故事方式当成接受惩罚的方式,紧张到哭了。我认为这种做法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方式确实能锻炼到部分儿童,但并不代表全部儿童都能接受,最终都选择了逃避。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儿童积极愉快地参加活动。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独一无一”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集体活动,创设良新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读后感 密云县第六幼儿园付寒兵 打开《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写在前面”的话,它将我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在这里,作者虞永平教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本书是他对幼儿生活、幼儿生命、童年幸福及其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立场,虽然策略和方法是有变化的,但虞永平教授的基本观点却始终如一而不曾改变。他认为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幼儿重要的生活内容,所以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充实幼儿的生活,促进幼儿的生命,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现实基础。所有幼儿园的课程是能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一切活动,它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但又不失死板,而是有灵活性的,是预成与生成相结合的。在这些话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幸福之间的关系。 书中的文章中明确的指出了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生命成长,提倡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幼儿生活的本职,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对“竞争观”进行了批评,自里行间感受到了幸福对与学前课程的重要性,也深刻的探讨了幼儿教育与幸福的关系,对幼儿园课程存在不良现象进行了分析,帮助我们找出了学前教育质量低的真正原因。 看了此书以后,让我对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要全面的进行课程建设的基础是要以幼儿为主,以幼儿发展的出发点为

主。幼儿园课程和幼儿的幸福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想想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园为了追逐利益,过多的进行课程的过度开发,对幼儿进行“轮番轰炸”,让幼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的课程是与幼儿发展相违背的,也是我们坚决杜绝的课程;还有书中提到的“竞争观”,也引起了我的思索。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好的世界,幼儿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一个能得到积极支持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教师的幸福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幸福的理念与味道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幸福: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环境中,他们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天性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充分关注,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与真正感兴趣的课程。作为幼教工作者,只有有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念才能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结合自身工作来说,园所进行课程建设的时候,虽然能够较全面的考虑诸多因素,但是有时对课程观的原始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工作起来事倍功半,严重影响了课程的建设,也影响了幼儿的发展,通过此书,给我们一个提醒,让我们在经过探寻之后,有回到了幼儿园课程应走的道路上,对课程的全面诠释让我们清晰的找寻到课程建设应该走的“幸福”路程,明确了所追寻的儿童幸福是什么,也让我们这些从事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者有了开成开发的依据,指导我们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让幼儿获得幸福的童年。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

1030童年期 Childhood 个体从6、7岁到11、12岁的时期。相当于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身体在继续增长,进入学校以后主导活动起了根本变化,促使儿童在心理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童年期的生理发展脑的重量由6~7岁的1280克到9岁增到1350克,12岁时达到l 400克,和成人一样。6岁后,脑的任何一叶都迅速生长,内抑制和分化抑制显著发展。中国学者对儿童脑电渡的研究,证明了童年脑功能的迅速发展,到13~14岁趋向成熟。 童年身体发展的特点,主要是内部成熟,特别是在l0~12岁时期。而身高体重方面都要比幼儿期和少年期增长缓慢.但身体变得更结实了。8~9岁时,白细胞数目增加到最高数值,抵抗力提高,一般生理的适应能力增强了。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童年期心理发展具有与幼儿期和少年期不同的特点和趋势。其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幼儿的认知活动以不随意性为主导,儿童进入小学后,在学习读、写、算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的随意性不断得到发展,同时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强,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认知水平则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幼儿认知事物以具体形象为主导,上小学后,儿童大脑神经系统不断完善,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越来越多的概念,在进行记忆、想象和思维活动中,概括能力逐渐提高。在童年期,儿童的集体意识也逐渐形成。儿童在班集体、少年先锋队等集体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逐渐形成对集体的情感和意识,这对其个性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认知活动的发展童年期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感觉、知觉迅速发展。研究材料表明:儿童视敏度增长速度,童年比幼年缓慢,增长速度最高是在7岁。但是童年儿童的差别感受性比幼儿有显著提高,l0岁时视觉的调节能力最大。童年期儿童的听觉能力已有较高水平,能区别本旗语言中语音的细微差别。据研究,如果6岁儿童辨音能力为单位1,则7岁为1.4,8岁为1.6,9岁为2.6,10岁为3.7,19岁为5 .2。声音听觉敏锐度在13岁以前比成人略低。 童年期儿童的空间知觉在不断提高。皮亚杰对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进行了实验,后来,美国的D.埃尔金德和中国的朱智贤都验证了皮亚杰的这一实验。中国学者试验结果为:儿童在5~7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和脚;7~9岁能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岁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这与皮亚杰的实验结果大体相符。1982年中国学者又进一步作了验证,认为儿童的左右方位知觉有提高趋势。 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只能凭借其他分析器或标尺感知.苏联有人调查小学各年级学生确定1分钟能力的材料表明能较为正确判断的:1年级为11.5%,3年级为24.8%,5年级为31.1%。由此证明儿童随年龄增长,对1分钟知觉逐渐接近正确。中国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在5岁不会使用时间标尺,7岁才开始使用时间标尺,到8岁基本上能主动使用标尺。 童年期儿童的观察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这时期的一般特点为:在观察目的选择上,容易抓住表面细节而忽略本质部分:在观察时容易笼统而不精确;缺乏系统性和顺序性。这些特点年龄越小越明显。 ②记忆能力大大提高。有意识记在童年期儿童记忆发展中逐渐占主导地位。实验证明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随年龄增长而产生不同变化(表1)。起初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后来有意识记逐渐赶上无意识记,最后超过无意识记。表1只表示一般的发展趋势,两种识记的变化还会受各种条件的支配。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

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其中,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这类表演中,角色的选择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并且随着活动的进程可以进行转换、改变。一个剧本是否好,应该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我们班有一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老师,我们怎么不表演XXX啦?好久没有表演了。”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 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然而,对于课程设计中,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是教师应当去思考的。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仍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中英互联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教材(3)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6、7――12、13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掌握) 一、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二、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三、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 小学低年级通过直接抽象的方式学习物理经验;小学高年级运用抽象逻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四、“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五、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是在主导活动中进行的,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并不断内化,引起智力、个性和社会诸方面结构的变革,以促进心理的发展。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掌握) 长时记忆效果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的策略。学龄前儿童主要记忆策略有: (一)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大部分儿童都能自发运用复诵策略,幼儿末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易接受这训练,而且这种训练是必要的。 (二)组织策略指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低年级不能运用,中年级不大会用,高年级自发运用。6-8岁进行组织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10以后已是组织策略者,无须提示。 (三)系统化策略指对记忆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将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组成知识系统以帮助记忆的策略。 (四)、巧妙加工策略是指对没意义联系上的信息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使其变成活生生的意义,以助记忆。 2011.05 98、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包括( )。AC244-3 (A)复述(B)大脑风暴法(C)组织(D)谐 音记忆法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重点掌握) 童年期的思维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一)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童年期是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质变过程。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2011.05 100、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AC)。P245-3 (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 (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按如下三个阶段划分:(1)直观形象水平(小学低年级儿童居于这一水平) 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2)形象抽象水平:(小学中年级儿童居于这一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

给孩子一个最有价值的童年

给孩子一个最有价值的童年 摘要: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将儿童尽快地社会化,尽快完成儿童向社会人的过渡;另一方面是让儿童无忧无虑地生活,享受童年所特有的快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当下的儿童教育中,许多儿童的“当下的幸福”被牺牲,用于获取“未来的幸福”。那么,到底怎样权衡教育目的,才能给孩子一个最有意义的童年呢? 关键字:教育目的;功利主义;自然生长;童年价值;儿童幸福; 当代教育随着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已然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话题。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关系着莘莘学子的未来,家长的期望,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本文将主要探讨怎样的教育目的对于儿童的发展是最有意义的,同时对儿童也是最幸福的。 一、教育目的的理论流派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是使年轻一代经系统的社会化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在对教育不同的理解层面下,就有了对教育目的不同的理解。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外在目的以洛克的教育即预备论为代表,内在目的以杜威的教育即生长论为代表。 (一)洛克:教育即预备 功利主义者认为活动的目的和手段是可以分离的,活动的意义在于目的的合理性。如果一个活动的目的是合理的,那么这个活动就是有意义的,在这个前提下,为了达到活动目的所采取的任何手段都是合理的。 个人功利主义认为幸福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东西,不管一个人欲求什么,不管具体的行动是为了什么,最终都是为了欲求幸福。由于幸福已经从具体的生活中分离出来了,独立于个体、时间,因而是可以积聚的,因而应当追求的是个人的最大可能的幸福。 就儿童而言,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相比,是没有价值的。牺牲了童年15年的幸福,去换取后几十年的幸福是正确的,并且我们可以用以后的幸福来弥补童年的幸福。因此孩子必须接受“知识改变命运”的童年生活,因为从理性上讲这种生活是最正确的,所取得的效果是最大值的。 因此,在成人理性的思考下,不管孩子是否高兴,他们都要接受成人安排的童年生活,达到成人社会为他们设定的标准。在这些条件下,学习成了儿童的负担,是为了完成成人的任务而不得不做的苦役,而教育是为了遥远的将来作准备。 (二)杜威: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从活动内部产生的目的,作为指导活动的计划,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区别只是为了方便。目的是我们在特定情境下有所行动,能够预见不同行动所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从外界强加给活动过程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喜欢自己正在从事的活动,那么他的整个活动过程便是有意义的,活动的每一阶段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在每个阶段,他都会积累实现目的的经验和下一阶段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会使他的活动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下去。 就教育而言,教育本身是不附加什么目的的,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儿童所能预见的奋斗目标,它能使儿童专心致志的钻研学习,一步步向前迈进,一步步获得进步,“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因此,儿童是教育过程中全心全意的参加者,而不是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更不是迫于威力的搪塞者,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的生长。 二、童年的价值 教育目的的不同,根本而言是对童年价值的不同判断。功利主义者认为童年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卢梭认为,童年是理性的沉睡期,是大自然给予儿童的,其本身就是善的;杜威认为,儿童从小就爱玩,但能够通过活动结果带来的苦乐调整和控制自己,童年期的儿童最具有可塑性。那么,童年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最独特的,是每个人最青涩也是最珍贵的回忆。童年期的孩子不懂人情世故,从他们独有的视角看待着社会,在他们心里掩藏着自己的小秘密。儿童是世界总是区别于成人的,在他的世界里所有的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童年就像乡间随处生长的小草,随心所欲,生机勃勃;成人的世界就像温房的花朵,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虽在生长,但难以像乡间的小草一样随心生长。

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 (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可见,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发展时期。8、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增高;

观看《为孩子快乐童年和幸福人生奠基》有感.doc

观看《为孩子快乐童年和幸福人生奠基》 有感 让爱洒满阳光 ——观看《为孩子快乐童年和幸福人生奠基》有感 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卢国星 2020年6月4日晚上,我们全体教师按照教体局的统一安排,在家观看了武际金老师的讲座《为孩子快乐童年和幸福人生奠基》,收益匪浅,感触颇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正式的学校教育中,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对此我谈一下我的浅显认识。 一、给孩子幸福的童年 当下,无论是家庭还是教师都在困惑:为什么孩子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得到的宠爱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为什么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而求知欲越来越少?为什么孩子的分数越来越高,创造力却越来越弱?太多的为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在全社会都在喊素质教育、都在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的工作方向应该着眼于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孩子的幸福原点在哪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如果我们再用《孔融让梨》

的故事教育他们尊大爱小,他们会想把大梨小梨连同苹果一起全让,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东西是不屑的。显然,用这样古老的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的方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对新时期孩子的教育。他们有着天生的孤独感,背负着所有亲人给予的希望与爱所带来的沉重的情感负担,以及空前的学习压力与个性化需求的束缚。如此这般,孩子们实在难言幸福! 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要克服成年人的思维定势去看待孩子。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观,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减少孩子身上的种种束缚,给他们创造美好、有趣、健康、活泼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自由的呼吸、快乐的生活。教育在遵循自然、顺应儿童天性的同时,有要促进儿童心智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情境,让儿童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力量,包括自尊、自信和自我接纳。当然,培养积极的自我信念对于孩子的心智健康的成长也非常重要。,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积极评价,可以促使孩子更加勤奋和自信,孩子需要这种积极的评价,他们可以从中获得积极的经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智。因为,心智的健康成长才是孩子的幸福原点。 二、需要阳光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就教师而言,其自身的心理将康奖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的时候,或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讲话,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学习心得

《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学习心得 福清市虞阳中心幼儿园方秋珍这篇文章的核心词是“幸福”,本人通过阐心阅读,我有如下感悟:文章提出幼儿园课程应抛弃“竞争观”,论述了幼儿园竞争的实质是什么。我想说的是,应对成人想让孩子从小提高竞争力的意义,最好的回答是清晰讲出什么是幼儿阶段应学的,幼儿以什么方式学习最有效。这我们行内人都知道,但家长不知道,在幼教行业折腾的外行更加不知道。所以,普及工作非常重要。何时这些常识变成了一种信念,我们再去讨论教育的时候,才会不那么费劲。阅读儿童发展心理学著作,就是要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什么是童年最有价值的发展内容。 一谈到幸福,自由,就会有人反驳说,难道孩子不需要纪律吗?现在的孩子不是没自由,是太自由了,都是小皇帝了。其实,他们不知道,历来的皇帝,哪有得过自由的呢?对于学龄前儿童,纪律是外在的约束,而兴趣才是内在的动力。优秀的老师不应该依靠严苛的纪律和肤浅的奖励来约束和塑造孩子的行为。而是通过发现和支持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去。我相信很多妈妈和老师都曾经见到过孩子不需要纪律的时刻,我们想一想,可曾享受过孩子专注的目光,可曾欣赏过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如果那一刻你感动了,你就知道什么叫幸福,什么叫儿童的学习。 关于幼儿园课程必须回归经验,我结合最近入园观察的经验,有了很多新的反思,就不写在这里了。期待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反思,你的某一次教学,是不是考虑到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你的目标拓展了幼儿的什么经验,你为孩子提供了什么材料、设计了什么活动,为他们创造了什么与材料互动的机会,又是如何用表征活动帮助孩子把这些经验表达和抽象的?我们说,只有老师的目标明确,活动设计才可能清晰。凡是在活动设计中犯错误的,往往是违背了生活的逻辑或者幼儿认知的规律。 在设计课程时,我们要进行系统的考虑,不要把一次活动孤立的看待,我们在考虑目标时要思考幼儿这个年龄阶段发展的关键经验是什么,当前的兴趣是什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环境资源有哪些;然后考虑我们为孩子提供什么材料和活动,或者说机会去发展这些经验;再考虑我们如何在教学、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现这些经验和活动。这本书罗列了研究中设计的一系列专题活动,我更关心的是专题活动与集体教学的关系,专题活动对幼儿发展促进的评价,对小学学习的准备等。 作者说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应该发展幼儿的能力,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的儿童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一)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 在整个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 (一)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二)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步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三)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逐渐降低 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发展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是一种理解记忆,当儿童对所有识记的材料有了理解并有了时行意义加工的能力,他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意义记忆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 1.复述(背诵)。是指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材料的过程(5岁儿童10%有复述行为,7岁有60%,10岁达到85%) 2.组织。组织是要把识记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期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组织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1)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年龄小的儿童往往按简单联想归类,年龄大的儿童按关系归类 (2)系列化: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方式 二、思维的发展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速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经过童年期就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一转变是思维发展过程的质的变化 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

读《学前课程和幸福童年》有感

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有感 孤山镇第二幼儿园 xxx 童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岁月,也许长大以后他不会记得童年发生的事情,哪怕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会记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长经历都会影响他未来的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在现代一个高负荷的信息时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孩子们所渴望的,是家长、社会应当给与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应当配合的。 读了虞老师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并结合工作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幼儿园的表演区 一位学者说过,幼儿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练。对于这句话我并不赞同,但是我认为幼儿需要通过表演来感受、认知、理解这个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会以及其中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幼儿园有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机会和条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儿园比较注重幼儿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动中?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语言、动作、表情等发展尚属于初始阶段,我认为该阶段幼儿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其中,表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准备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剧本,让幼儿去感受,从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在这类表演中,角色的选择应当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并且随着活动的进程可以进行转换、改变。一个剧本是否好,应该观察幼儿的表现。如:我们班有一个剧本大约一个月没

有进行表演了,一个幼儿问我,“老师,我们怎么不表演XXX啦?好久没有表演了。”我问:“你还想表演那个吗?”幼儿很用劲的点头,说,“恩!”因此,我认为,一个经典的剧本应该让大多的幼儿想要去表演。 二、关于课程设计 书中提到“在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班级和幼儿园实际的课程,应该是未来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课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认为课程设计的关键是关注幼儿的反馈。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的基本范畴应该是幼儿喜爱的、乐于参与的课程。然而,对于课程设计中,有效反馈和无效反馈是教师应当去思考的。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仍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关于幼儿教师知识 虞老师认为,幼儿园教师知识具有广博性,但并不是浅显的。幼儿园课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多,音乐、美术、体育、语言、数学、自然、科技、社会、健康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幼儿老师的必备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知识就是浅显的。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必须对这些内容进行深究,才能够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复杂的语言明了化。我刚入园的时候,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卡壳”的现象,和幼儿说着说着就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幼儿明白我的想法。这些看似“浅显”的语言其实是需要老师去思考、锤炼的。

观看《为孩子快乐童年和幸福人生奠基》有感

观看《为孩子快乐童年和幸福人生奠基》有感 让爱洒满阳光 ——观看《为孩子快乐童年和幸福人生奠基》有感 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卢国星 2020年6月4日晚上,我们全体教师按照教体局的统一安排,在家观看了武际金老师的讲座《为孩子快乐童年和幸福人生奠基》,收益匪浅,感触颇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辅导,已被纳入正式的学校教育中,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对此我谈一下我的浅显认识。 一、给孩子幸福的童年 当下,无论是家庭还是教师都在困惑:为什么孩子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得到的宠爱越来越多,快乐却越来越少?为什么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而求知欲越来越少?为什么孩子的分数越来越高,创造力却越来越弱?太多的为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在全社会都在喊素质教育、都在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的工作方向应该着眼于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孩子的幸福原点在哪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如果我们再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他们尊大爱小,他们会想把大梨小梨连同苹果一起全让,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东西是不屑的。显然,用这样古老的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的方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对新时期孩子的教育。他们有着天生的孤独感,背负着所有亲人给予的希望与爱所带来的沉重的情感负担,以及空前的学习压力与个性化需求的束缚。如此这般,孩子们实在难言幸福! 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要克服成年人的思维定势去看待孩子。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观,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减少孩子身上的种种束缚,给他们创造美好、有趣、健康、活泼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自由的呼吸、快乐的生活。教育在遵循自然、顺应儿童天性的同时,有要促进儿童心智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情境,让儿童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力量,包括自尊、自信和自我接纳。当然,培养积极的自我信念对于孩子的心智健康的成长也非常重要。,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积极,可以促使孩子更加勤奋和自信,孩子需要这种积极的评价,他们可以从中获得积极的经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智。因为,心智的健康成长才是孩子的幸福原点。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得 ——2016级物理1班刘明瑞本章学习的内容针对对象是童年期儿童,一般是指六七岁到十一二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大致相当于现行的小学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并发展各种能力。因此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比较重要,我们需要学习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来更方便的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章首先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儿童的身体以及大脑结构和机能都有相应的发展。 其次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童年期儿童在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方面都有相应的发展。譬如说童年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具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由初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为后期的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初入学的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还不全面,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例如,一年级儿童上学时常常会由于匆忙而忘记带学习用品,这时父母应该多多帮助他,提醒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提出努力学习的要求,要求儿童有意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到必要的对象上,有意注意就逐步发展起来。根据小学儿童注意的特点,小学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上利用可以引起儿童兴趣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要锻炼儿童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从而使儿童以自觉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习。 再次介绍了童年期儿童学习活动的发展与教育。学习作为儿童入学后的主导活动,它不同于游戏和劳动,既具有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该阶段的特点:第一,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学校的各项要求得以贯彻落实。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不仅要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品质: 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要学习己不感兴趣但必须要学的东西。总之,进入小学后,儿童开始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渐代替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小学阶段也就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就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不让学生在转折的道路上走偏了。第二,从年龄发展上看,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和幼儿、青少年的学习也不一样。学前期儿童也有学习,但这种学习还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是在游戏或其他实际活动中进行的。只有在童年期之后,学习才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但是童年期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较差,从内容上讲,童年期儿童主要学习的是有关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参加学校集体生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作为教师应当加强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与行为规范。 余下内容还介绍了童年期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与教育以及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学习了这些,我认为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作为孩子心目中的传导者,应从一颗爱心,一份挚情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且做到以下方面: 1.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要尊重理解儿童学习兴趣,创造主动学习气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的提高。(同样,教师也一样需要有这样的领导者。) 2.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创设一个文明,健康,温馨的心理环境,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的自尊心和白信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许多大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无意中伤害了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发表日期:2013-6-1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 一、为指导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建立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保障幼儿获得基本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二、《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相对划分为身体健康与动作、语言与交流、社会性与情感、认知与探究、美感与表现、学习品质六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支持性策略与活动两个部分组成。 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是对幼儿在3—4、4—5、5—6岁阶段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程度的期望;支持性策略与活动部分是依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所提出的教育建议。 三、《指南》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参照依据和指导。实施《指南》应持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指南》的六个领域及其所包括的学习和发展目标共同构成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完整内容,在实施保育保教工作时应该注重各领域之间联系和内容的整合,不应只关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幼儿的学习是在生活、游戏及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行动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过程。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超前教育和机械训练不仅会剥夺幼儿童年的幸福,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 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指南》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提出的期望可作为幼儿学习和发展过程的阶梯。每个幼儿都会沿着相似的进程发展,但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目标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要求所有幼儿同步达到《指南》提出的期望水平,应该在了解和尊重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他们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一、身体健康与动作 健康包括身心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美状态及良好的适应力。本领域主要涉及身体健康,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在社会性与情绪领域表述。 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制、协调的动作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健康的幼儿表现出情绪愉快、精神饱满、喜欢探究、容易与同伴友好相处。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充分的锻炼是幼儿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既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一种使其终身受益的文明生活方式。

儿童成长和发展心得体会

《三到六岁儿童成长与发展指南》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指南,我受益匪浅。《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五大领域:语言、健康、科学、社会、艺术,各领域之间是环环相扣的,不可分割的,每个领域都有要按照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让家长也能转变自己观念,孩子的童年就短暂的,是不能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你播下一粒什么样的种子,它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收获。让每个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每个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语言方面:选择一些适合孩子读的书,有时我还会和孩子去读同一本儿童图书,尽可能的多与孩子交流,每晚我还会和孩子聊每天所发生有趣的事;尽可能的认真倾听,并积极的与孩子互动交流。总之,在以后的语言教学方面,我会结合《指南》的这些建议,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 社会方面: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教育孩子父母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做为父母孩子就会成为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我的孩子牙牙学语、蹒跚走路时,我都会和孩子做一些适合他年龄段做的事情。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经常带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并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学会礼让并与人沟通,不做为我独大自私的孩子。在生活中只要是儿子可以做的,我都会让他自己做,让他体会劳动的快乐,家中的孩子大多与妈妈接触多一些,我建议爸爸也适当地加入进来,因为有些东西是妈妈身上所没有的,

常与爸爸在一起的孩子身上,男孩子有一种王者风范,女孩子有一种大气刚毅的气度。 健康方面:由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我就与他沟通让他自己来选择他所喜欢的体育项目,看着儿子满头大汗那个认真劲儿,我是又高兴又心疼,但每天我都会给他鼓励,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儿子取得了很大进步,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好,我心中是无比的喜悦。 科学方面:只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我就会让他多认识事物,多懂知识,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让他从小把学习知识当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做为父母也尽可能多抽出一些时间带孩子去户外玩,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艺术方面: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指南》中提出建议幼儿画画时不要提供范画,要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相信只要我们善与总结好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也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思维组织能力。给孩子一片蓝天,让孩子在蓝天下自由翱翔,享受七彩般的童年。 昌邑区第三实验小学学前二班 温杰霖妈妈:初影 2013年6月22日

(完整word)《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B),推荐文档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参照国内外现行的年龄阶段划分方式,我们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1)新生儿期,(2)乳 儿期,(3)婴儿期,(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5)童年中期,(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7)青年早期。 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加工经历这几个阶段:感觉登录、注意、知觉、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 3、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对抗性条件作用、系统脱敏法、模特塑造法、认知 疗法。 4、在有关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中,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自我是伊底和超我的奴仆; 埃里克森更强调自我的作用,相信超我能引导心理性欲向着社会所规定的方向发展。 5、按照进行的目的性分类,幼儿的游戏分为:(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游戏,(3) 教学游戏,(4)活动性游戏等几类。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通过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观察与模 仿范性获得的。 7、儿童获得道德认识上的发展必须摆脱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理解到别人有着与自己不同的看 法,从而发展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自我概念。 二、选择: 1、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儿童心理学家(2)。 (1)肖孝嵘(2)陈鹤琴(3)黄翼 2、(3)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 (1)染色体(2)DNA (3)基因 3、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3—7岁儿童处于(3)阶段。 (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器 4、(1)是儿童个性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1)家庭(2)幼儿园(3)儿童游乐场所 5、(3)可以帮助儿童克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利他行为的实践。 (1)观点或角色的采择(2)交往技能的训练(3)角色扮演 三、判断: (√)1、儿童的先天素质不是单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前往后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后天环境的优劣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特点。 (√)4、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5、儿童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带着自身已有的特点在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 (×)6、男女两性认知差异的年龄倾向反映了男女儿童在认知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发展)-试卷1.doc

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发展)-试卷1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儿童进入学校后,其主导的活动为( )。(分数: 2.00) A.学习活动 B.社交活动 C.游戏活动 D.班集体活动 2.狭义的学习是指( )。(分数:2.00) A.在生活中逆行的 B.包括动物和人的学习 C.经验的获得受行为的变化 D.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系统的学习 3.童年期,又称小学期或学龄初期。该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童年期是从( )。(分数:2.00) A.5岁~11岁 B.8岁~14岁 C.6、7岁~12、13岁 D.8~11岁 4.有研究表明,在学习障碍的儿童中有( )的人生理发育比较迟缓。(分数:2.00) A.60% B.45% C.70% D.30% 5.学习障碍出现的主要年龄阶段是( )。(分数:2.00) A.青少年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婴儿期 6.儿童采取他人向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认知技能称为( )。(分数:2.00) A.社会认知 B.角色采择 C.自我意识 D.换位思考 7.塞尔曼认为,儿童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分为( )个阶段。(分数:2.00) A.6 B.5 C.3 D.4 8.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按照塞尔曼的观点,7岁的儿童处于阶段( )。(分数: 2.00) A.1 B.2 C.3 D.4 9.儿童能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此阶段属于( )。(分数:2.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