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体解剖-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体解剖-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体解剖-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体解剖-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系统解剖(图文)

大脑半球的深部为白质,称髓质。在大脑半球的基底部,包埋于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半球内的室腔称侧脑室。

(1)基底核位置靠近脑底,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尾状核呈马蹄铁形,全长与侧脑室的前角、体部和下角伴行。尾状核的前端膨大部称尾状核头,背面突入侧脑室前角。尾状核中部向后行,稍细称尾状核体。尾状核体的后部很细,弯向腹侧,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豆状核位于岛叶的深方,分为3部,外侧部称壳,内侧两部称苍白球。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和壳之间。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钩处。

基底核

(2)大脑髓质位于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囊。

内囊模式图

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属于投射纤维。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形,可分为3部,通常把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脚),有额桥束及丘脑前辐射的纤维通过;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脚),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纤维通过;前、后肢的结合部称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3)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侧脑室形状和大脑半球形状相适应,分为前(额)角、中央部(体部)、后(枕)角和下(颞)角4部。前角自室间孔向前,伸向额叶内,短而宽,额状面上呈三角形;中央部位于顶叶内,是一狭窄的水平裂隙,额状面上呈三角形;前角与中央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两透明隔之间有一窄小间隙称透明隔间腔。中央部的后端与后角和下角相连接的部分为三角区,是侧脑室最宽之处;后角自三角区伸入枕叶,两侧可不对称,额切面上呈圆形;下角自三角区向前下伸入颞叶,最长,向前略宽扁,额切面上呈半月形。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

侧脑室

4.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大脑半球表层的灰质,称大脑皮质。大脑皮质是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它由大量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有完成某些反射活动的相对集中区,称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身体各部在此区内的投影如一个倒置的人形(头面部不倒置)。中央前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与下肢的运动有关,中央前回下部管理头面部骨骼肌运动。运动区某一局部损伤,会引起对侧半身相应部位的骨骼肌运动障碍。

1/21

大脑皮质主要功能区

(2)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接受对侧半身感觉纤维。身体各部在此区的投影如一个倒置的人形(头面部不倒置)。传导下肢感觉冲动的纤维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传导头颈部感觉冲动的纤维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下部。感觉区某部位受损,会引起对侧半身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

(3)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4)听区位于颞横回。每侧听区接受双侧听觉冲动的传入。

(5)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皮质区。其功能是能理解他人的语言、文字,也可以用说与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能把字、词组成有意义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维活动;书写中枢在额中回后部,紧靠手的运动区,能完成写字、绘图等精细动作;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缘上回,能调整人的语言和听取、理解别人的语言;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角回,能看到并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

2/22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系统解剖 解剖结构 大脑半球的深部为白质,称髓质。在大脑半球的基底部,包埋于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基底核。半球内的室腔称侧脑室。 (1)基底核位置靠近脑底,是大脑半球髓质内灰质团块的总称,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尾状核呈马蹄铁形,全长与侧脑室的前角、体部和下角伴行。尾状核的前端膨大部称尾状核头,背面突入侧脑室前角。尾状核中部向后行,稍细称尾状核体。尾状核体的后部很细,弯向腹侧,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豆状核位于岛叶的深方,分为3部,外侧部称壳,内侧两部称苍白球。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和壳之间。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钩处。 基底核 (2)大脑髓质位于皮质的深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囊。

内囊模式图 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属于投射纤维。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向外开放的“><”形,可分为3部,通常把豆状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脚),有额桥束及丘脑前辐射的纤维通过;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脚),主要由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纤维通过;前、后肢的结合部称内囊膝,有皮质核束通过。 (3)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侧脑室形状和大脑半球形状相适应,分为前(额)角、中央部(体部)、后(枕)角和下(颞)角4部。前角自室间孔向前,伸向额叶内,短而宽,额状面上呈三角形;中央部位于顶叶内,是一狭窄的水平裂隙,额状面上呈三角形;前角与中央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两透明隔之间有一窄小间隙称透明隔间腔。中央部的后端与后角和下角相连接的部分为三角区,是侧脑室最宽之处;后角自三角区伸入枕叶,两侧可不对称,额切面上呈圆形;下角自三角区向前下伸入颞叶,最长,向前略宽扁,额切面上呈半月形。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并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

脑血液循环的解剖与生理

脑血液循环的解剖与生理 第一部分脑血液供应及循环障碍 大脑血液供由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组成。颈内动脉系统包括颈内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为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约以顶枕沟为界)供血,包括额叶、颞叶、顶叶皮质及深部白质、基底节及部分间脑;椎-基底动脉系统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包括颞-枕区、脑干、小脑、丘脑底部、部分丘脑、迷路、耳蜗。

大脑供血动脉有3条: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 小脑供血动脉有3条:小脑后下动脉(PICA)、小脑下前动脉(AICA)、小脑上动脉(SCA)。供应纹状体及丘脑的穿通支有3组:ACA近端的内纹A,MCA的外纹A、PCA的后纹A。DWI示双侧Heubner返动脉(ACA近端深穿支)受累。 (一)脑动脉系统 脑动脉根据走行、分布,两个动脉系统可分为:1)皮质支:主要营养皮质及髓质;2)中央支:穿入脑实质,营养白质及核团。中央支多发自Willis环和大脑前、中、后相邻的动脉主干,几乎垂直地穿入脑实质,供应间脑、纹状体与内囊,称为深穿支动脉,如纹状体动脉或豆纹动脉。中央支与皮质支之间几乎无侧枝循环。 【主动脉弓与颈外动脉】 1.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3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为一粗短干,向右上方斜行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左侧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两侧颈总动脉均经胸锁关节后方,沿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3.颈外动脉: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后经其前方转至外侧,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两个终支。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和咽升动脉等。 【颈内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ICA)或称前循环 ICA起自颈总动脉(CCA),在C4(下颌角)或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成颈外动脉(ECA)与颈内动脉(ICA)。 (1)在解剖上根据动脉走行及毗邻关系,ICA分为4段: 1)颈段:无分支,由颈总动脉分叉处延伸到颅底,在颞骨岩部经过颈动脉管入颅,呈S形弯曲,该动脉穿过破裂孔进入海绵窦。 2)岩骨段:发出颈鼓支(至鼓膜)、翼管支(至翼管)。 3)海绵窦段:位于海绵窦内,此段颈内动脉与海绵窦外侧壁内Ⅲ.Ⅳ.Ⅵ及Ⅴ第1、2支。4)前床突上段/虹吸部上段/颅部颅内段:位于前后床突上方。临床上海绵段与前床突上段合成ICA虹吸部,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之一。然后ICA穿过前床突内侧的硬膜,在此转变为鞍突上段。在前床突水平发出ICA第一条主要分支-眼动脉,再发出眶支、眶外支及眼支。眼支最重要的是中央视网膜动脉,其他包括睫后长动脉、睫后短动脉与睫前动脉。在眼动脉与颈外动脉分支间存在丰富的吻合支。 (2)临床上正常ICA血管造影分为5段 1)岩骨段(C5):又称颈动脉管段、神经节段。行于颞骨岩部内,走行方向由后外至前内。

从端脑断层解剖学认识大脑结构试题答案

从端脑断层解剖学认识大脑结构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大脑皮层的细胞结构组成包括() ? A.分子层和外颗粒层 ? B.外锥体层和内锥体层 ? C.内颗粒层和多形层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不属于从大脑外侧面可看到的大脑分叶? A.额叶 ? B.岛叶 ? C.颞叶 ? D.顶叶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不属于大脑白质的神经纤维 ? A.连合纤维 ? B.投射纤维 ? C.衔接纤维 ? D.联络纤维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不属于内囊的组成部分 ? A.豆状核 ? B.前肢 ? C.后肢 ? D.膝部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5 . 与语言功能有关的皮质区包括() ? A.额下回的后部第44区 ? B.额中回后部第8区 ? C.角回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不属于大脑底侧面的组成部分 ? A.脑干、脑桥 ? B.中脑 ? C.小脑 ? D.延髓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大脑皮质的第一躯体感觉区定位于()? A.中央后回 ? B.中央旁小叶后部3区 ? C.中央旁小叶后部1区 ? D.中央旁小叶后部4区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听觉皮质定位于() ? A.中央后回 ? B.颞横回 ? C.中央旁小叶 ? D.中央前回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属于连合纤维的组成结构 ? A.胼胝体 ? B.前连合 ? C.穹窿 ? D.以上都是

人体解剖生理学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否则无分 .................. 姓名:班级: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血型 2、心率 3、基础代谢 4、脊休克 5、内囊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 6、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为,其中中性粒细胞占。 7、心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主要区别在于。 8、心脏位于胸腔的内,上方。 9、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周而复始的循坏流动称。 10、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 11、胸导管最后汇入。 12、体温是指的平均温度。 13、视器又称眼,由和两部分组成。 14、神经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 15、垂体由和两部分组成。 三、选择题(16~29单选题每题1分,30~35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8分) ( )16、关于血小板功能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 A.参与止血 B.参与凝血 C.维持渗透压 D.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 )17.左心室的入口是: A.左肺静脉口 B.冠状窦口 C.左房室口 D.上腔静脉口 ( )18、窦房结位于: A.房间隔下部 B.冠状窦前方 C.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心外膜深层 D.上腔静脉根部心内膜深面( )19、弹性动脉是指: A.中动脉 B.中小动脉 C.小动脉 D.大动脉 ( )20、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储存少 C、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 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 )21、正常腋温测试时间为: A.5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 )22、角膜内含有丰富的: A.血管 B.色素细胞 C.淋巴管 D.感觉神经末稍 ( )23、视觉中枢位于: A.颞横回 B.额下回 C.角回 D.距状沟两侧 ( )24、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 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 C.性激素 D.盐皮质激素 ( )25、输精管结扎的部位是: A.附睾尾部 B.穿腹股沟处 C.入骨盆口处 D.阴囊根部,睾丸的上方 ( )26、关于脊柱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8块颈椎 B、有4块骶骨 C、胸部运动最灵活 D、腰曲突向前 ( )27、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酶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28、凝血过程的内源性与外源性的区别在于: A、凝血酶元激活物形成的始动过程不同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血小板3因子是否参加而不同 ()29、下列哪一项属于胆碱能受体: A、M,,a B、M,β C、M,,a和β D、M,a1和β2 E、M、,N1和N2 ()30、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是由于: A、肾小球虑过率增加 B、血凝胶体参透压降低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醛固酮分泌减少 E.血容量增加 ( )31、血型为A的人有: A.红细胞膜上有A凝集原 B.红细胞膜上有B凝集原 C.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D.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 E. 血清中无凝集素 ( )32、眼球内容物包括: A.房水 B.晶状体 C.睫状体 D.玻璃体 E.角膜 ( )33、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间化学传递的下列特征中,正确的是: A、单向传递 B、不衰减 C、时间延搁 D、节律改变 E、易疲劳 ( )34、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A.腮腺 B.甲状腺 C.垂体 D.肾上腺 E、胰腺 ( )35、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最密集的是: A、皮肤血管 B、冠状动脉 C、骨骼肌血管 D、脑动脉 E、胃肠道血管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 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提出。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Brodmann Area 1, BA1 Brodmann Area 2, BA2 Brodmann Area 3, 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 (postcentral gyrus) 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基本体感功能(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Brodmann Area 4, 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沟(central 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 somatic motor area),包含“运动小人”(motor homunculus )。 控制行为运动,与BA6 (前)和BA3 、BA2 、BA1、(后)相连,同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 )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如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来表示。 Brodmann Area 5, 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 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 Area 7, 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后方,视觉皮层(visual 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 Areas---------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方(BA5、BA7)

脑的解剖示意图

脑的解剖示意图:

常见脑出血部位: (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①壳核出血( putamen hemorrhage ):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 50%~60% ,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

身感觉障碍等。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内囊外型出血 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2.多由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 3. 内囊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偏瘫) +失语 ②丘脑出血( thalamic hemorrhage ):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 内囊内型出血 偏身感觉障碍

③ 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 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 见复杂,可有肢体偏瘫、癫痫发作、失语、头痛、尿失禁、视野缺损等等。 3) 脑干出血( brain stem hemorrhage ) 2)脑叶出血:发生率较少,约占脑出血的 烟雾病等患者常见, 血肿常见于一个脑叶内, 见,因为出血位置较为表浅,血肿一般较大, 5%~10% ,一般合并有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病、 有时也会累计两个闹叶, 临床上以顶叶最为常 根据不同的部位以及出血量, 临床表现较为多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罗德曼分区系统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将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的组织方式。 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医生(KorbinianBrodmann)提出。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BrodmannArea1,BA1 BrodmannArea2,BA2 BrodmannArea3,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postcentralgyrus)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基本体感功能(firstsomaticsensory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 BrodmannArea4,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gyrus),中央沟(central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somaticmotorarea),包含“运动小人”(motorhomunculus)。 控制行为运动,与BA6(前)和BA3、BA2、BA1、(后)相连,同 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Homunculus)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如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homunculus)来表示。 BrodmannArea5,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 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Area7,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后方,视觉皮层(visual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Areas---------SomatosensoryAssociation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方(BA5、BA7) 功能:整合各种感觉传入触压觉、其它感觉;利用以往储存的感觉体验。 BrodmannArea6,BA6 位置:位于额叶(frontallobe),中央前回(precentralgyrus)前端区 功能:与BA8共同构成前运动皮层;指导感官运动;辅助运动区SMA(控制身体的近端和躯干肌肉)

大体解剖-端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端/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系统解剖(图文) 大脑半球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大脑沟,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大脑回。每侧大脑半球有3个面,即内侧面、上外侧面和下(底)面。每个半球上有3个极:额叶前端为额极;枕叶后端为枕极;颞叶前端为颞极。每个半球上都有 3条主要的脑沟,即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 中央沟起于半球上缘中点的稍后方,沿上外侧面斜向前下方;外侧沟在半球的上外侧面,自下斜行向后上方;顶枕沟位于半球内侧面后部,并转至上外侧面。 大脑半球以3条脑沟将之分为5个叶,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额叶为外侧沟之上,中央沟之前的部分;顶叶为中央沟以后,顶枕沟以前的部分;颞叶为外侧沟以下的部分;枕叶位于顶枕沟后方;岛叶位于外侧沟的深部。 大脑半球的上外侧面观 大脑半球的重要沟回 (1)上外侧面在额叶上,中央沟前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前沟,两沟之间的脑回称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区。自中央前沟的中部向前发出上、下两条沟,分别称额上沟和额下沟。额上、下沟将额叶中央前回以前的部分,分为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在顶叶上,中央沟后方有一条与其平行的中央后沟,两沟之间的大脑回称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区。包绕外侧沟后端的大脑回称缘上回。围绕颞上沟末端的大脑回称角回;在颞叶上,外侧沟的下方有与其平行的颞上沟和颞下沟,两沟把颞叶分为颞上回和颞下回。自颞上回转入外侧沟的部分有2条横行的大脑回称颞横回。(2)内侧面额、顶、颞、枕4叶均延展到半球的内侧面。其中,中央前、后回延展到半球内侧面的部分称中央旁小叶,前部为躯体运动区,后部为躯体感觉区。在间脑上方有联络左右半球的胼胝体的耳轮状切面。胼胝体自前向后分为嘴、膝、干、压4部。胼胝体沟环形于胼胝体的背面,此沟的上方有与之平行的扣带沟,两沟之间的大脑回称扣带回。在胼胝体的下方有穹窿,也是连接两半球的纤维。胼胝体与穹隆之间为透明隔,左右两隔之间有透明隔间腔。在胼胝体后下方自顶枕沟前下走向枕叶的弓形沟称距状沟,把枕叶分为楔叶和舌回。距状沟的下方,自枕叶向前伸向颞叶的沟,称侧副沟。侧副沟前部上方的大脑回,称海马旁回。其前端向后弯曲的部分

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头部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课题: 头部解剖结构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理论课 目的及要求: 通过讲解使学生懂得 头部的内在结构和外形的关系,要求学生在素描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头部结构的练习。 重点与难点: 头部骨点、骨骼和外形特征的关系。头部骨骼和比例的关系。头部骨骼和个性特征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人体骨骼 教程及内容: 第一节 头 部 的 骨 骼 头部的骨骼可分为二大部分:脑颅和面颅,脑颅由1块额骨、1块枕骨、2块顶骨、2块颞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蝶骨、1块筛骨构成。面颅由2块鼻骨、2块上颌骨、2块颧骨、1块下颌骨和隐形于内部的1块犁骨、2块泪骨、2块腭骨、2块下鼻甲骨构成。 头部的骨骼对于刻划人物形象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头部肌肉较薄,骨形很明显,无论多胖的脸,从颧骨到头顶这一段骨形仍然是很清晰的,否则就是病态。头部的骨点和对应关系是研究头骨的两个重要方面。 ? 成人颅骨由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组成,除下颌骨外,都借软骨或缝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间不能活动 ? 面颅骨:15块,位于前下部。 ? 脑颅骨: 8块,位于后上部。

(出示头骨并讲解头骨的结构和骨点)

一、头部的主要骨点: 1. 额结节2. 眉弓3. 眶上缘4. 额骨颧突5. 鼻骨6. 颧结节7. 颧弓8. 下颌角9. 颏结节10. 颏隆凸11. 犬齿隆凸12. 斜线13. 颞线14. 乳突15. 顶丘16. 顶结节17. 上项线18. 枕外隆凸

每个人的不同长相即个体特征,主要取决于以上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骨相决定肉相,头骨决定人的脸型和个体特征。骨点是皮下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形体结构的转折点,抓不住骨点就抓不住形体,画面就会出现松散零乱或轻浮等毛病。 (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并讲解面部特征和骨点的关系) 二、头骨各部位的对应关系 从侧面看:耳孔大致位于头骨的中间;下颌骨将头骨分为前后两半;颧弓上缘将头骨分为上下两截;从顶丘到颏结节画一根直线即相当于给头部穿上一根轴;额结节到耳孔的连线将脑部和面部分开;耳孔对眶下缘;颧弓位于头骨中间;眶下缘到颏唇沟可以画一弧线;颞线经颧骨到斜线可画一条弧线。 从正面看:颧下缘弧线与眼眶下缘弧线相似;颧下缘齐鼻切迹(鼻孔下缘);眶内缘经犬齿窝到斜线再经眶外缘画到颞线形成一“V”字形,

脑血液循环的解剖与生理

脑血液循环得解剖与生理 第一部分脑血液供应及循环障碍 大脑血液供由颈内动脉系统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组成。颈内动脉系统包括颈内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为眼部与大脑半球前3/5部分(约以顶枕沟为界)供血,包括额叶、颞叶、顶叶皮质及深部白质、基底节及部分间脑;椎-基底动脉系统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包括颞—枕区、脑干、小脑、丘脑底部、部分丘脑、迷路、耳蜗。 脑动脉供应区域 颈内动脉 脉络膜前A 海马、苍白球、内囊下部 大脑前A 额叶内侧与顶叶皮质及其下方白质、胼胝体前部 大脑中A 额叶外侧面、顶叶、枕叶与颞叶皮质及其下方白质 豆纹A 尾状核、壳核、内囊上部 椎动脉 小脑后下A 延髓、小脑下部 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A 脑桥中下部、小脑中部 小脑上A 脑桥上部、中脑下部、小脑上部 大脑后A枕叶与颞叶内侧面皮质及其下方白质,胼胝体后部与中脑上部丘脑穿通支丘脑 丘脑膝状体支丘脑 大脑供血动脉有3条: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 小脑供血动脉有3条:小脑后下动脉(PICA)、小脑下前动脉(AICA)、小脑上动脉(SCA)。供应纹状体及丘脑得穿通支有3组:ACA近端得内纹A,MCA得外纹A、PCA得后纹A。 DWI示双侧Heubner返动脉(ACA近端深穿支)受累、 (一)脑动脉系统 脑动脉根据走行、分布,两个动脉系统可分为:1)皮质支:主要营养皮质及髓质;2)中央支:穿入

脑实质,营养白质及核团、中央支多发自Willis环与大脑前、中、后相邻得动脉主干,几乎垂直地穿入脑实质,供应间脑、纹状体与内囊,称为深穿支动脉,如纹状体动脉或豆纹动脉、中央支与皮质支之间几乎无侧枝循环、 【主动脉弓与颈外动脉】 1。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凸侧从右向左发出3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为一粗短干,向右上方斜行至右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 2、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左侧发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两侧颈总动脉均经胸锁关节后方,沿食管、气管与喉得外侧上行,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 3、颈外动脉:初居颈内动脉前内侧,后经其前方转至外侧,上行穿腮腺至下颌颈处分为颞浅动脉与上颌动脉两个终支。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与咽升动脉等。 【颈内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ICA)或称前循环 ICA起自颈总动脉(CCA),在C4(下颌角)或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成颈外动脉(ECA)与颈内动脉(ICA)。 (1)在解剖上根据动脉走行及毗邻关系,ICA分为4段: 1)颈段:无分支,由颈总动脉分叉处延伸到颅底,在颞骨岩部经过颈动脉管入颅,呈S形弯曲,该动脉穿过破裂孔进入海绵窦、 2)岩骨段:发出颈鼓支(至鼓膜)、翼管支(至翼管)、 3)海绵窦段:位于海绵窦内,此段颈内动脉与海绵窦外侧壁内Ⅲ、Ⅳ、Ⅵ及Ⅴ第1、2支、4)前床突上段/虹吸部上段/颅部颅内段:位于前后床突上方、临床上海绵段与前床突上段合成ICA虹吸部,就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之一、然后ICA穿过前床突内侧得硬膜,在此转变为鞍突上段。在前床突水平发出ICA第一条主要分支-眼动脉,再发出眶支、眶外支及眼支、眼支最重要得就是中央视网膜动脉,其她包括睫后长动脉、睫后短动脉与睫前动脉、在眼动脉与颈外动脉分支间存在丰富得吻合支、 (2)临床上正常ICA血管造影分为5段 1)岩骨段(C5):又称颈动脉管段、神经节段。行于颞骨岩部内,走行方向由后外至前内、就是颈内动脉经颈动脉管外口进入颅内,在颈动脉管内口处,位于交叉神经节下面得一段。 2)海绵窦段(C4):颈内动脉在海绵窦内沿颈内动脉沟向前行得一段,走行方向由后向前。 3)前膝段(C3):又称虹吸段,由海绵窦段移行为床突上段得转折处,呈C字形走向,在C3或C3与C2交界处发出眼动脉,穿视神经管入眶、 4)床突上段(C2):又称就是交叉池段,位于前、后床突连线得稍上方,恰好在交叉池内,走行方向有前向后、 5)终段(C1):又称后膝段,该段参与Willis环组成,并发出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该段再稍向前即分出大脑前动脉(A1)与大脑中动脉(M1),C1+A1+M1称为颈内动脉交叉部。在颈内动脉造影前后位片上,C1、A1与M1三部呈T字形,当T字形态改变时有临床意义。在侧位片上,C2、C3、C4三段共同组成C字形,即虹吸部。虹吸部流体力学时相经常发生变化,动脉管压强随之发生变化,就是动脉硬化得好发部位之一。 2、颈内动脉分支 (1)眼动脉OA:在ICA虹吸部之前发出,就是ICA入颅后在蛛网膜下腔第一条较大得分支,经视神经孔入眼眶,在视神经上方走行至眼眶内侧,至内眦处分为眶上动脉与鼻背侧动脉。中心视网膜动脉供应视网膜血液,就是眼动脉最重要与恒定得分支,在眼球后穿入视神经鞘内,沿视神经中轴前行,至视神经乳头处穿出,分为4条终末支,即视网膜鼻侧及颞侧上、下动脉,就是全身唯一能借助检眼镜直接窥见得小动脉,可观察就是否存在动脉硬化、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本章节目录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病人的护理 头皮损伤病人的护理 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 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病人的护理帕金森病病人的护理 癫痫病人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 病毒性脑膜脑炎病人的护理 小儿惊厥的护理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 组成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分布 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脑的解剖 概念幕上腔大脑镰分左右大脑半球幕下腔脑桥、延髓和小脑

小脑幕 小脑幕切迹裂孔中脑在小脑幕切迹裂孔中通过 枕骨大孔颅腔与脊髓腔相连处的出口 脊髓位于椎管内,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新生儿约平第3腰椎下缘。 脑和脊髓表面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内含脑脊液。

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 附: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脑分化特点 沟回较浅且发育不完善,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对外来刺激反应缓慢且 易泛化。皮质下中枢较成熟,皮质及新纹状体尚不成熟 耗氧量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更差 脊髓发育胎儿第2腰椎下缘

脊髓末端新生儿第3、4腰椎下缘,故腰穿时在第4、5腰椎间隙进针4岁第1腰椎上缘 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病人 的护理 概述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

颅内压 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 颅腔一个骨性的半封闭的体腔,借枕骨大孔与椎管相通 正常值70~200mmH2O(成年);50~100mmH2O(儿童) 三主征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 脑疝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亡的主因,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 一、病因 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脑水肿脑的创伤、炎症、脑缺血缺氧、中毒引起(最常见)脑积水脑脊液分泌或吸收失衡 脑血流量增加二氧化碳蓄积和高碳酸血症时脑血管扩张导致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血肿、肿瘤、脓肿等 颅腔容量缩小凹陷性骨折、狭颅症、颅底凹陷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