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定

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定

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定
工艺安装设计统一规定

目录

1 工厂布置设计工程规定

2 管道布置设计工程规定

3 管道应力设计规定

4设备和管道的隔热

5工艺安装与其它有关专业的设计分工

6 工艺安装图出图要求

1.工厂布置设计工程规定

1.1 常用名词定义

本规定中有关布置的常用名词定义如下:

1.1.1 界区:整个装置或各个单元包括装置内所有设备的边界。

1.1.2 工艺装置:指整个工艺装置区。

1.1.3 辅助装置:工艺装置之外的装置。

1.1.4 设备:一般指塔、容器、换热器、泵等单项设备。

1.1.5 管廊:管道集中敷设空间,包括管廊和管墩。

1.1.6 工厂:一般指整个装置(工艺装置和辅助设施)。

1.1.7 工段:按操作划分的工艺装置的一部分。

1.2 装置说明

1.2.1 工艺装置区:主要工艺装置

1.2.2 辅助装置区

1.2.2.1 储运设施

1.2.2.2 公用工程系统设施

1.2.2.3 其他

1.3 现场条件

布置规划应注意下列现场条件

1.3.1 地质条件

1.3.2 风向

1.3.3 环境条件

1.3.4 公用工程

1.3.5 气候条件

1.3.6 今后的需要

1.4 布置的基本原则

装置布置时要考虑安全原则、操作原则、维修原则、施工原则、物流原则、经济原则以及外观等因素。

1.5 装置区的布置

装置的设备布置原则上是按流程顺序布置,满足工艺要求,布置整齐、紧凑,同时考虑安全、操作、检修、施工的方便,设置平台、梯子及检修通道,吊车通道。

1.5.1 装置内通向设备的所有道路可作为消防通道,其净空不低于4.5m。

1.5.2 需为装置的操作和维修设计操作人员通道。通道上方净空一般可以设计为

2.5m,但某些区域有限时可以设计为2.1m。

1.5.3 装置的通道最小宽度为0.8m,不常通行的局部地方最小为0.65m,横跨管墩的过桥可设计成0.6 m~ 0.8 m。

1.5.4 需要经常巡视、操作、维修的区域必须设置平台,并有楼梯和出入通道。无栏杆的平台、爬梯不被采用。

1.5.5 除了在平台的进出口和出口位置,一般平台皆有栏杆或脚踏板,梯子皆有扶手或设带护栏的直爬梯。

1.5.6 热的设备和管道应位于操作工不能触及的地方或采取保温及人身防护措施。

1.5.7 装置内要有通道,便于事故时人员的疏散。安全通道上不得有障碍物。1.5.8 对有抽芯要求的设备,如加热炉、换热器等要考虑有足够的场地检修。1.5.9 道路的出入口要方便吊车的出入,同时对于吊装及搬运要考虑所需的空间和占地面积。

1.5.10 室内铺砌,工艺装置区铺砌,操作通道铺砌。

1.5.11 设备基础标高的确定要考虑重力流管线的走向,卧式设备的基础标高应按设备底部排液及出入口配管的具体情况而定。

1.6 各类设备布置的要求

1.6.1 换热器

布置在地面上的换热器应设置就地检修的通道。对于重叠换热器,应在换热器的前后两端设有足够的检修空间,以利于封头的拆除和管束的抽芯。

1.6.2 塔

塔上人孔和平台的布置必须设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于塔盘、填料、塔内件及安全阀的拆装并卸往地下。地面上应考虑吊装检修用空地。

1.6.3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的布置应考虑检修时所需的拆卸空间或吊装空间,对于重型设备还应考虑吊装设备的进入。

1.6.4 容器的管口通道

容器上的管口有操作要求时应设置操作平台,但这不包括设有梯子,以便能接近仪表连接点,有特殊要求的情况按特殊情况处理。

1.6.5 泵

泵的间距应充分考虑操作空间,泵间操作通道不得设置管道及管道附件。泵的安装高度应考虑过滤器的拆卸空间。泵应尽量靠近工艺设备布置,尽量缩短泵入口管道长度,以降低入口流体阻力降。

1.6.6 空冷器

空冷器不宜布置在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设备的上方。若布置在其上方,应用非燃烧材料的隔板隔离保护。

1.6.7 管廊

工厂管路一般架空敷设在管廊上,管廊配管一般不超过三层,贮罐区管子可敷设在管墩上。通常情况下管廊应提供一定的预留空间,其高度在不同的区域要满足移动设备所需的净空、叉车通行所需空间、马路上汽车通行所需的空间。

2 管道布置设计工程规定

2.1 总则

2.1.1 管道布置设计必须符合工艺流程图(PID)的设计要求,并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2.1.2 管道布置必须遵守安全及环保的法规,对防火、防爆、安全防护、环保要求等条件进行检查,以便管道布置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2.1.3 管道布置应满足热胀冷缩所需的柔性。

对于动设备的管道,应注意控制管道的固有频率,避免产生共振。

2.1.4 管道布置严格按照管道等级表选取管道组成件。

2.1.5 管道布置应符合“工厂布置工程规定”的有关要求。

2.2 管道布置

2.2.1 一般要求

2.2.1.1 管道布置的净空高度,道路上方应遵守总图专业规定。操作通道的最小净空为2100mm。

2.2.1.2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中许用最大支架间距的规定进行管道布置设计。

2.2.1.3 管道尽可能架空敷设,如必要时,也可埋地或管沟敷设。

2.2.1.4 管道布置应考虑操作、安装及维修方便,不影响起重机的运行。在建筑物安装孔的区域不应布置管道。

2.2.1.5 管道布置设计应考虑便于做支吊架的设计,使管道尽量靠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但应避免使柔性大的构件受较大的荷载。

2.2.1.6 在有条件的地方,管道应集中成排布置。裸管的管底与管托底面取齐,以便设计支架。

2.2.1.7 无绝热层的管道不用管托或支座。大口径薄壁裸管及有绝热层的管道应采用管托或支座支承。

2.2.1.8 在跨越通道或转动设备上方的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上,不应设置法兰或螺纹连接等可能产生泄漏的连接点。

2.2.1.9 管道穿过隔离剧毒或易爆介质的建筑物隔离墙时应加套管,套管内的空隙应采用非金属柔性材料填充。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并距套管端口不小

于100 mm。

2.2.1.10 埋地管道应考虑车辆荷载的影响,管顶与路面的距离不小于0.6m,并应在冻土深度以下。

2.2.1.11 对于“无袋形”,“带有坡度”及“带液封”等要求的管道,应严格PID的要求配管。

2.2.1.12 从水平的气体主管上引接支管时,以应从主管的顶部接出。

2.2.2 平行管道的间距及安装空间

2.2.2.1 平行管道间净距应满足管子焊接、隔热层及组件安装维修的要求。管道上突出部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0 mm。例如法兰外缘与相邻管道层外壁间的净距或法兰与法兰间净距等。

2.2.2.2 无法兰不隔热的管道间的距离应满足管道焊接及检验的要求,一般不小于50 mm。

2.2.2.3 有侧向位移的管道应适当加大管道间的净距。

2.2.2.4 管道突出部或管道隔热层的外壁的最突出的部分,距管架的支柱或框架的支柱、建筑物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00 mm,并考虑拧紧法兰螺栓所需的空间。

2.2.3 排气与排液

2.2.

3.1 由于管道布置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应设置排气和排液口:

(1)高点排气口最小管径为DN15,低点排液口最小管径为DN20(主管为DN15时,排液口为DN15)。高粘度介质的排气、排液口最小管径为DN25。

(2)气体管的高点排气口可不设阀门,采用螺纹管帽或法兰盖封闭。除管廊上的管道外,DN小于或等于25的管道可不设高点排气口。

(3)非工艺性高点排气和低点排液口可不在PID上表示。

2.2.4 管道的热(冷)补偿

2.2.4.1 管道由热胀或冷缩产生的位移、力和力矩,必须经过认真的计算,优先利用管道布置的自然几何形状来吸收。作用在设备或机泵接口上的力和力矩不得大于允许值。

2.2.4.2 管道自然补偿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管系的适当位置安装补偿元件,如“∏”形弯管;当条件限制,必须选用波纹膨胀节或其它型式的补偿器时,应根据计算结果合理选型,并按标准要求考虑设置固定架和导向架。

2.2.4.3 当要求减小力与力矩时,允许采用冷紧措施,但对重要的敏感机器和设备接管不宜采用冷紧。

2.3 阀门的布置

2.3.1 一般要求

2.3.1.1 阀门应设在容易操作、便于安装、维修的地方。成排管道(如进出装置

的管道)上的阀门应集中布置,有利于设置操作平台及梯子。

2.3.1.2 有的阀门位置有工艺操作的要求及锁定的要求,应按PID的说明进行布置及标注。

2.3.1.3 塔、立式容器等设备底部管道上的阀门,不应布置在裙座内。

2.3.1.4 需要根据就地仪表的指示操作的手动阀门,其位置应靠近就地仪表。2.3.1.5 调节阀和安全阀应布置在地面或平台上便于维修与调试的地方。

2.3.1.6 阀门应设在热位移小的地方。

2.3.1.7 阀门上有旁路或偏置的传动部件时(如齿轮传动阀),应为旁路或偏置部件留有足够的安装和操作空间。

2.3.2 阀门的位置要求

2.3.2.1 立管上阀门的阀杆中心线的安装高度宜在地面或平台以上0.7m至1.6m 的范围,DN40及以下阀门可布置在2m高度以下。位置过高或过低时应设平台或操纵装置,如链轮或伸长杆等以便于操作。

2.3.2.2 极少数不经常操作的阀,且其操作高度离地面不大于2.5m,又不便另设永久性平台时,应用便携梯或可移动式平台使人能够操作。

2.3.2.3 布置在操作平台周围的阀门手轮中心距操作平台边缘不宜大于400mm,当阀杆和手轮伸入平台上方且高度小于2m时,应使其不影响操作人员的操作和通行安全。

2.3.2.4 阀门相邻布置时,手轮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00mm。

2.3.2.5 阀门的阀杆不应向下垂直或倾斜安装。

2.3.2.6 安装在管沟内或阀门井内经常操作的阀门,当手轮低于盖板以下300mm 时应加装伸长杆,使其在盖板下100mm以内。

2.4 安全阀的布置

2.4.1 一般要求

2.4.1.1 安全阀的阀杆应垂直安装。

2.4.1.2 安全阀应安装在便于调整和维修的地方。必要时应设置平台。

2.4.1.3 从设备接管口或流体管道的分支点至安全阀进口的管道的压降不应超过安全阀整定压力的3%。

2.4.2安全阀入口管道

2.4.2.1 安全阀应安装在容器顶部或容器的出口管道上,要求配管尽量短。

2.4.2.2 安全阀设置位置应考虑尽量减少压力波动的影响。

2.4.2.3 气体安全阀的入口管不应有下凹的袋形管。

2.4.3 排入大气的安全阀出口管道

2.4.

3.1 安全阀的排入口不宜对着操作面设置。对于水蒸汽、空气等无毒介质的

安全阀排入口,应高出室外平台3m或以上。

2.4.

3.2 对于气体安全阀出口管,应在弯头的最低处开一泪孔(φ6-φ10mm),必要时接上小管道将凝液排往安全的地方。

2.4.

3.3 安全阀出口管弯头多,压降过大时应进行核算,以免影响排放量。

2.4.

3.4 排入大气的安全阀出口管带有弯头时,应使受反力时垂直管不至于因受力矩过大而被推倒。

2.4.

3.5 对于安全阀排放压差较大的管道,应设置合理的支架,必要时需设置减振支架。

2.4.4. 排入封闭系统的安全阀出口管道

2.4.4.1 安全阀出口管排入封闭系统的总管时,应坡向总管及分液罐,并避免有袋形的配管。

2.4.4.2 对于干气系统,出口管道不一定要有坡度。对于非干气系统,安全阀应安装在高于排入总管的位置。

2.5 调节阀组的配管

2.5.1一般要求

2.5.5.1 调节阀宜直立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应布置在地面、楼面、操作平台上或通道两旁,并尽量靠近与其操作有关的现场检测仪表等便于调试、检查、拆卸的地方。公称通径DN≥80mm的调节阀,其阀前后管道上应设有永久性支架。2.5.5.2 调节阀组旁路的管径应于PID一致,避免选用过大直径不利于调节。2.5.2 配管要求

2.5.2.1 一般水平安装的调节阀其管底距地面或平台的高度最低为450m。执行机构上方要至少有200 mm净空。调节阀膜头与邻近设备或墙壁之间最少净距为200mm,也不应于本阀组的组成件相碰。调节阀组的切断阀手轮或阀杆(对明杆式闸阀按全开考虑)与邻近设备或墙壁之间的最小维修用净距为700 mm,相邻两手轮之间的最小净距为75 mm。

2.5.2.2 在有热膨胀的管道上,应按阀组连接的管道合理选择固定点。通常,整个阀组仅设一个固定架,其余为滑动架或导向架。对差压大的阀门及两相流的管道,应控制管道的固有频率,防止振动。

2.5.2.3 在调节阀入口前管道低处应备有排液口及阀门,排液口距地面或楼面不小于150 mm。

2.5.2.4 调节阀出、入口处宜选用偏心大小头并且底平安装。

2.5.2.5 带指挥阀的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安装,阀前应安装过滤器。取压点与调节阀之间距离不小于10倍管径。

2.6 疏水阀组的配管

2.6.1一般要求

2.6.1.1 疏水阀组的组成件应符合管道等级的规定。

2.6.1.2 一般疏水阀均要求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并直立敷设。液体膨胀式恒温疏水阀可卧式安装。当疏水阀管口是上下方向时,管道应由水平向变为垂直向与其相接。

2.6.1.3 疏水阀组的安装地点应便于操作和检修。

2.6.1.4 阀组的支架,应按有利于管道柔性要求而设置。每一阀组只设一个固定架,其余为导向架或滑动架。

2.6.1.5 符合PID图要求,并注意除热动力式疏水阀本身已带过滤器外,疏水阀前应设置过滤器,通常选用Y型过滤器。

2.6.1.6 疏水阀入口管宜设置低于设备、管道的排液口。

2.6.1.7 疏水阀入口管不应有上凸的袋形管。

2.6.1.8 如出口管有向上的立管时,设置止回阀,但采用热动式疏水阀时不需要设止回阀。

2.7取样点的配管

2.7.1管道上取样引出口的方位

2.7.1.1 气体取样:在水平敷设的管道上时,取样口应从管顶引出;在垂直敷设的管道上时,可设在任意侧。

2.7.1.2 对于垂直敷设的管道,如流向是由下向上,取样引出口可设在管道的任意侧;如流向是由上向下,且不能保证液体充满管道时,管道上不宜设置取样点。水平敷设的液体管道在压力下输送时,取样引出口可设在管道的任意侧。如介质是自流时,取样引出口应设在管道的下侧。

2.7.2 阀门设置:按双阀设置,靠近设备或管道根部的阀门,一般选用DN15的切断阀,取样阀宜选用DN10或DN15的针型阀。

2.8 管道上仪表的布置

2.8.1 流量测量管道布置要求

2.8.1.1 孔板应装在不变径的两段直管段之间。

2.8.1.2 直管段要求

(1)孔板上下游侧的最小直管段长度,应按照自控专业提出的条件设计。在管道规划阶段可暂按孔板前15~20D,孔板后5~6D进行配管。

(2)在孔板直管段内不得有任何支管连接件。

(3)孔板的安装位置应尽量便于操作和检修。管带上水平管道的孔板应安装在管架梁附近,避免安装在两管架中间。

(4)当孔板安装在水平管道上时,气体管道接管宜由管子上方、斜上方45

度、引出或侧面引出;蒸汽管道由侧面、斜上方45度、或上方引出;液体管道由侧面、斜下方45度、或下方引出。当孔板安装在垂直管道上时,液体流向一般由下往上流(当管道充满液体时,也可由上往下流),气体流向一般由上往下流。

(5)工艺安装图上需表示出孔板的取压方向,如上取压,下取压,北上450取压等。

2.8.2 就地指示温度计

2.8.2.1 刻度盘温度计最理想的位置是在操作人员的视野内,高于地面或平台1.2m至1.4m处。如果在管道上的高于地面或平台0.3m或2.5m处安装温度计,则温度计盘面应朝向操作位置安装。

2.8.2.2 必须观察温度计操作手动阀门时,温度计应与阀门协调布置,以便操作。

2.8.2.3 检测用的温度计管口应布置在容易触及到和容易接近的范围,以便移动式仪表检测。

2.8.2.4 玻璃温度计宜设在地面或平台以上1.2m至1.4m的范围。

2.8.3 压力仪表接口的要求

2.8.

3.1 所有压力仪表接口都应配置根部阀。

2.8.

3.2 阀门及接头应露在主管道隔热层的外面。

2.8.

3.3 在有压力脉动的管道,接口应有防振补强措施。

2.8.

3.4 试验用压力表接口的切断阀须用管帽或法兰盖堵住。

2.8.

3.5 接口应位于对操作有利的位置,并便于安装及维修。

2.8.

3.6 试验用压力表接口应布置在从地面或平台上能接触到的位置。

2.8.

3.7 差压仪表接口,在PID上表示测量一台设备的压差,而接口布置在管道上时,接口应尽量靠近这台设备。

2.8.

3.8 接口不要靠近节流元件如限流孔板、节流阀等。

2.8.

3.9 就地压力表接口宜将压力计接口布置在管廊柱子附近。

2.9 管道支吊架的位置

管道支吊架的位置,除在管线允许跨度内设置外,还应考虑以下事项:

2.9.1 靠近管系的两端,当管系与设备相接时,尽量靠近设备管嘴,以减少其受力(和弯矩);

2.9.2 管系中有阀门、小型管道设备等集中荷载时应设在集中荷载的附近;

2.9.3 弯管附近,大直径三通式分支管附近;

2.9.4 管系有垂直管段时宜在垂直管段上部或下部设承重支架,垂直管段很长时,中间应设导向支架;

2.9.5 尽可能利用建筑物、构筑物的梁、柱设生根结构,且不使梁柱弯曲变形;

2.9.6 检查附近的管线,看看是否可以合用一个管架;

2.9.7 支吊架位置应不妨碍管系与设备的连接和检修。不得设在经常拆卸、清扫和维修的部位上;

2.9.8 弹簧支吊架应设在位移量小的地方,对人工补偿器两侧的导向支架应按有关规定。

3 管道应力设计规定

3.1 应力分析原则

3.1.1 管道应力分析应保证管道在设计条件下具有足够的柔性,防止管道因热胀冷缩、管道支承或端点的附加位移造成应力问题。

3.1.2 管道应力分析的目的主要为:

3.1.2.1 保证管道和管件内的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值;

3.1.2.2保证与管系相连的设备的管口荷载在制造商或国际规范(如NEMA SM-23、API-610、API-617等)规定的许用范围内;

3.1.2.3 计算管系中支架和约束的设计荷载;

3.1.2.4 为进行操作工况碰撞检查而确定管子的位移;

3.1.2.5 优化管系设计。

3.2 管道柔性设计程序:管道柔性分析适用的程序为美国COADE公司的CAESARⅡ。

3.3 柔性设计计算条件

3.3.1 管系计算压力的确定

3.3.1.1 管道计算压力应根据工艺管道数据表确定;

3.3.1.2 管道计算压力应不低于正常操作中预期的最高压力或在最苛刻温度下同时发生的内压或外压,取其最危险工况。

3.3.2 管系计算温度的确定

3.3.2.1 管道计算温度应根据工艺管道数据表确定;

3.3.2.2 管道计算温度应不低于正常操作中预期的最高温度或在其它工况条件下的最苛刻温度,取其最高值,或二者均要考虑进行计算;

3.3.2.3 管道柔性分析的安装温度采用5℃。

3.3.3 摩擦系数的确定

除非另有规定,在进行管道柔性分析时摩擦系数应如下考虑:

钢对钢0.3

不锈钢对聚四氟乙烯0.1

聚四氟乙烯对聚四氟乙烯0.08

钢对混凝土0.6

3.3.4 允许腐蚀裕量:碳钢及低合金钢的腐蚀裕量一般为1.0~1.5mm,对于要求更大的裕量要另外说明并参照管道等级规定,对于不锈钢一般不考虑腐蚀裕量。

3.4 需要计算机作应力分析的管系

3.4.1 离心式压缩机(API617)—DN80及以上的进、出口管道;

3.4.2 膨胀机(API617)进出口管道;

3.4.3 往复式压缩机的进出口管道(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3.4.4 泵(API610)—DN100及以上且温度100℃及以上或温度-30℃及以下的吸入、排出管道;

3.4.5 空冷器(API661)—DN150及以上且温度120℃及以上的进、出口管道;

3.4.6 冷箱进出口管道;

3.4.7 其它设备制造厂提供许用力和力矩的与管口相连的管道;

3.4.8 进出加热炉的高温管道;

3.4.9 DN150及以上且温度250℃及以上管道;

3.4.10 DN700及以上的大口径管道。

3.5 冷紧

3.5.1 对连接转动设备的管道,不宜采用冷紧。

3.5.2 冷紧值通常不得高于计算线位移的50%。

3.5.3 冷紧值应由计算人在轴测图上表示出来。

3.6 波纹膨胀节和金属软管

在轻烃介质和操作压力不低于0.6MPa的天然气介质的管道上,尽量不使用波纹膨胀节,以防止由于膨胀节的损坏而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金属软管禁用。

3.7 应力分析报告的内容

应力分析报告列在设计说明书中,包括以下内容:

3.7.1 关键点的热位移

3.7.2 热态和冷态的管架受力及约束形式

3.7.3 最大一次应力和最大二次应力

3.7.4 设备管口及端点的热态及冷态的力和力矩(由冷紧时)

3.7.5 设备管口及端点的热态力和力矩

3.7.6 弹簧吊架(或支架)的安装荷载、工作荷载、垂直方向的热位移及方向和水平位移

3.7.7 导向架及限位架的间隙值

3.8 注意事项

3.8.1 为了防止管线设计太柔,以免发生振动,建议不采用过多的吊架(刚性吊架或弹簧吊架),根据计算人的经验,控制管道固有频率,在合适的位置也可增加导向架或限位架。

3.8.2 尽量少用弹簧架,以节省建设投资。经过计算,若一次应力过大,可用增加支架的方法解决;若二次应力或对设备管嘴的力和力矩过大,按下述方法的先后顺序修改并复算:

3.8.2.1 设限位架改变管系特定方向的位移量;

3.8.2.2 必要时加弹簧架;

3.8.2.3 与配管设计人员协商,为增加管系的柔性而改变管系走向。

3.8.3 计算完毕应将非标设备管嘴受力条件提交机械专业校核局部应力。

3.8.4 离心泵应遵循API610规范的规定。

3.8.5 离心压缩机和膨胀机应遵循API617规范的规定。

4 设备和管道的隔热

4.1 在PID图和管线表中表示的隔热分类和符号如下:

H 保温 C 保冷P 防烫

ET 电伴热HWT 热水伴热ST 蒸汽伴热

4.2 隔热形式和厚度规定见保温保冷统一规定(SZ-ES-011)。

4.3 隔热厚度的计算,保温及防烫,采用正常操作流体温度;保冷及防结露,采用最小操作流体温度。

4.4 保温

4.4.1 保温一般应用在操作温度100℃及以上的设备和管道上,允许有热损失的地方除外。当需要严格限定热损失量时,采用充分保温,即使操作温度低于100℃,也要考虑。

4.4.2 当设备和管道带有耐火材料或保温材料衬里时,不需要外部保温,金属温

度必须被控制时除外。

4.5 防烫

4.5.1 防烫保温应用于操作温度在60℃及以上,在下述操作区域内不保温的设备和管道上,因操作人员作业时可能会偶尔与这些区域接触。

4.5.1.1 从地面或楼面2000mm高以内。

4.5.1.2 超出平台或走道边缘600mm以内的距离

4.5.2 当需要消耗热量时,护罩或挡板也可用来代替防烫保温。

4.6 防结露

4.6.1 防结露应用于操作温度高于10℃,又低于环境温度时,且设备和管道湿气冷凝表面将产生下述影响时:

4.6.1.1 表面冷凝,滴液对电气设施有危害时。

4.6.1.2 表面冷凝,滴液对某些设备有危害时。

4.6.1.3 表面冷凝使工作人员不舒服。

4.7 隔热范围

4.7.1 设备和管道

4.7.1.1 除非另外规定,下列设备及部件将不隔热:

(1)泵的操作温度低于230℃,且没有蒸汽伴热;泵的操作温度在230℃及以上时需保温,否则将引起不良影响;泵的操作温度在0℃及以上时,不保冷。

(2)有可移动的部件如膨胀节、金属软管等。

(3)压缩机及鼓风机

(4)柔性接头、软管活接头、蒸汽疏水器、吹扫接头、过滤器、安全阀的出口管道。

(5)临时过滤器的法兰

(6)管道支架、导向架、吊架。

(7)防烫保温区域内的人孔和手孔。

4.7.1.2 管口、法兰和阀门(包括放空及排净阀)的隔热与所在管线相同,除4.7.1.1说明之外。阀门的阀盖和填料压盖也应隔热。除了压盖垫圈应留出可调节部分外,球阀和旋塞阀的隔热不能覆盖止动器和销,无论是阀门本身的隔热还是邻近管道和附件的隔热层均不能限制手柄操作。

4.7.2 人孔和手孔

4.7.2.1 从70℃至177℃,人孔和手孔盖上应保温。

4.7.2.2 大于177℃,应全部保温,且人孔和手孔盖可拆卸。

4.7.3 管壳式换热器

4.7.3.1 ≤70℃的法兰和管箱不保温。

4.7.3.2从70℃至177℃法兰体不保温,壳盖法兰表面、管箱筒体段、壳体应保温,需要拆卸法兰的螺栓允许露在外面,不保温。

4.7.3.3 温度高于177℃保温将覆盖整个设备,且壳盖法兰和管箱可拆卸。管箱的冷凝段如温度低于177℃,将按上述4.7.3.2保温。

4.7.4 其它

4.7.4.1 蒸汽疏水器和其出口管线,其排放的热量要回收时,需要保温。当需要做防冻保护时其在图中有规定的管线也应保温。

4.7.4.2 对支架、裙座、支腿转弯处,以及保冷管和设备不保温的支管,隔热将从设备及管子表面延伸至隔热层厚度大约4倍的距离。

4.7.4.3 容器裙座保温应用如下:

(1)防火裙座,保温应紧接到邻近的防火层上。

(2)不需防火裙座,保温应从容器切线以下0.3m处支撑环开始。

4.7.4.4 在管道和设备上的检验牌、铭牌等,应露出来以便观察,所有开孔和边缘部分必须做防风雨处理

5 工艺安装与其它有关专业的设计分工

5.1 工艺装置内的地下循环水管道由给排水专业负责,工艺负责地上部分,分界点为地面以上100mm。

5.2 流量计、调节阀的接管配对法兰由工艺专业配,仪表专业须向工艺专业提供法兰标准。

5.3 计量孔板及其它需要有直管段的流量计的前后直管段由工艺专业配,仪表专业须向工艺专业提出设计条件。

5.4 压力变送器在设备、管线上的开口由工艺专业配,工艺和仪表专业各配一个阀门,工艺与仪表专业的分界点为工艺专业所配根部阀外端。

5.5 调节阀仪表风气源由工艺专业接至阀处,仪表专业负责气源阀及气源阀与调节阀的接管。

5.6 就地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由工艺专业负责。

5.7 电伴热由工艺或仪表专业负责,工艺须向供电专业提供配电设计条件。

5.8 与工艺管线共架的热工管线安装由工艺专业负责,PID由热工专业负责,热工专业须向工艺专业提供相应的管径、管材及其它特殊要求的设计条件。

5.9 工艺管架上的电力、仪表、通信电缆桥架用预埋件或支架由工艺专业统筹考虑,电力、仪表、通信专业向工艺专业提供预埋件或支架设计条件,电缆桥架、电缆由电力、仪表、通信等相关专业负责。

5.10 仪表保温(保护)箱的详细位置在工艺安装图上体现出来,仪表专业须提供仪表箱尺寸及其它详细要求。

5.11 机泵工艺管嘴接管的配对法兰、成撬设备的撬外接管配对法兰一般由工艺专业配,要求供货商提供法兰标准和螺栓长度。

6 工艺安装图出图要求

按分区的形式出工艺安装图,各区一般按以下形式出图:

设备表

材料表

工艺管线规格表

各不同标高层管道平面布置图

视图及详图

支吊架图

01-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为保证结构施工图设计质量,加快工程设计进度,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反复改动的返工现象,特此制定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本技术规定是以国家标准、规范、规定为基础,结合以往工程项目的设计实践经验,对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求和习惯做法进行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 1.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的原则并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时 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和同类结构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化结构设计。 1.2结构方案应合理优化,设计应兼顾质量和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 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小值。 1.3结构设计须在方案设计阶段积极参和,并进行结构初步试算,综合考虑安全、合 理、经济、先进等因素,对建筑方案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为后续设计的顺利进 行提供保证。 1.4重视结构的选型,经过方案优化选用抗地震作用及抗风力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 构布置方案,应使选用的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应选取经济合理的结构 方案,尽量避免不利的结构体系。学校、幼儿园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抗震等级的 选取。 1.5结构形式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有特殊要求或需要而采用钢结构时,应坚 持节省成本的原则,全面考虑结构方案、选材用材、节点设计、施工便捷等方面 的因素进行设计。 1.6结构构造设计必须从概念设计入手,加强连接,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延性、 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1.7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对于重要的高层结 构、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至少用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进行计 算,分析比较,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确认其可靠性,保证结构的安 全。 1.8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计算输入参数可详《结构设计计算参数的统一规定PKPM201 2.8 版本》。

工艺设计统一规定

潍坊科达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工艺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以纯碱工程为例) 施工图设计 工程代号:K10000

前言 本规定以纯碱工程施工图设计为例的工艺专业统一规定,本规定以化工部颁布的“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深度统一规定”为依据,并参照其它有关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不妥或错漏请及时联系。 所有的施工图图纸成品一律应用AutoCAD2004绘制。表格成品一律应用Word 或Excel表编制。 所有成品文件均为电子文档,根据需要再制成纸质文件。 所有的同各专业往返条件关系都应执行科达公司管理体系文件中“施工图设计的基本程序”文件。

目录 一、设计标准及规定 二、设计原则 三、工艺流程图的内容及深度 四、设备一览表的内容及要求 五、工艺设备位号的编法 六、管道一览表的内容及要求 七、管道标注的规定 八、工艺说明的内容及要求 九、首页图

一、设计标准及规定 1 设计标准 设计标准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 本工程设计规定 2.1 工程名称 纯碱工程, 工程代号:K1000 2.3 主项名称及代号 盐水工段501 石灰工段502 蒸吸工段503 碳化工段504 轻灰工段505 重灰工段506 压缩工段507 全厂外管083 2.4 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 2.5 设计系数: 1.15 2.4 设计质量执行专业有关规定。 2.5 设计进度控制执行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设计调度有关计划进度要求。 2.6 专业设计计算书,执行各专业各类计算规定。 2.7 设计过程中专业之间设计条件的内容深度与格式,执行《设计条件内容深度与格式的规定》 2.8 设计成品文件编号,执行《项目文件格式与编号规定》。 2.9 设计过程中应建立的质量记录和实施记录。 2.10 施工图图纸成品一律应用AutoCAD2004绘制,表格成品一律应用Word或Excel 表编制。

工艺设计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3、工程主要管材 3.1 无缝钢管(标注代号:A1) (1)围:DN15~DN300 (2)标准号:GB/T8163-2008 (3)材料牌号:10#、20#、16Mn (4)主要规格: φ18×3,φ25×3,φ32×3.5,φ45×3.5,φ57×3.5,φ76×4,φ89×4,φ108×4,φ133×4,φ159×4.5,φ219×6,φ273×8、φ325×8 3.2 镀锌钢管(标注代号:A2) (1)使用规格围:DN15~DN80 (2)标准号:GB/T3091-2008 (3)材料牌号:Q235B镀锌 (4)主要规格:φ1/2”,φ3/4”,φ1”,φ1 1/2”,φ2”,φ2 1/2”,φ3”。 3.3 不锈钢无缝钢管(标注代号:J1/J2/J3) (1)使用规格围:DN15~DN150 (2)标准号:GB/T14976-2012 (3)材料:304/316L/321 (4)主要规格:φ18×2,φ25×2,φ32×2.5,φ45×2.5,φ57×3,φ76×4,φ89×4,φ108×4,φ133×5,φ159×5。 3.4 钢衬四氟管(标注代号H1) (1)使用规格围:DN40~DN150 (2)标准号:HG/T21562-94 (3)材料:CS/四氟乙烯 3.5 增强聚丙烯管(标注代号N1)

(1)使用规格围:DN25~DN250 (2)标准号:HG20539-92 (3)材料:增强聚丙烯 3.7 螺旋电焊钢管(标注代号:A1) (1)围:DN200~DN400 (2)标准号:SY5037-2000 (3)材料:Q235B 4、管材选用规定 选用原则:一般按照管道所输送物料的特性、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来选用管道材料。详见管道材料等级表。 4.1管道壁厚计算 低压管道选用 4.1 放空管、排放管 (1)一般情况下使用无缝钢管;(1A1); (2)含腐蚀性介质的物料的放空管、排放管:H1、N1; 4.2 蒸汽(2A1/4A1)、压缩空气管(2A1)、氮气(4A1)、循环水(1A1)、新鲜水管(1A1):一般情况下使用20#钢无缝钢管; 4.3 生活用水管 车间自来水管采用PPR塑料管. 4.4 清下水:一般使用无缝钢管(0A1/1A1). 4.6 排污管或废气 一般情况下使用无缝钢管(1A1/2A1),有腐蚀性介质采用增强聚丙烯管或钢衬四氟管(1H1) 4.7工艺主物料管材选用规定:见管道等级表 4.8钢制三通、弯头选用补充规定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

目录 一. 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二. 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三. 剪力墙截面厚度 四. 剪力墙墙身配筋 五. 剪力墙边缘构件 六. 控制剪力墙平面外弯矩 七. 小墙肢设计 八.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设计 九.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 十. 梁截面宽度 十一. 梁分析模型 十二. 梁主筋构造 十三. 梁箍筋构造 十四. 梁腰筋构造 十五. 梁附加箍筋和吊筋 十六. 楼板厚度 十七. 楼板配筋 十八. 板式楼梯 十九. 梁式楼梯 二十. 楼梯平台板 二十一. 双跑楼梯平台梁 二十二. 剪刀楼梯平台梁 参考资料

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一.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 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大于8的剪力墙。 2.下列情况的剪力墙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a)T、L、H等形状的剪力墙,其中一肢的h w/b w大于8时; b)当墙肢的h w/b w=5~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墙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度之比 l b/h b≤2.5)相连时(1); c)当墙肢的h w/b w=5~8,但有翼墙(翼墙长度不小于翼墙厚度的3倍)相连时(1)。 二.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1.判别标准: 符合下列两款中的任一款,则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 b)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1/2时(1); 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2/3时(1)。 2.注意事项: a)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部大于 100m和60m; b)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中应设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一般剪力墙 共同抵抗水平力; c)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 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规范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无翼墙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对于多层剪力墙结构 (1),不论是否属于短

设计输出文件的统一技术规定

设计输出文件的统一技术规定 为加强对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各阶段设计文件的深度和完整性,并做到设计文件制式的规范统一,特制定本规定。 一、设计深度的要求 设计深度的要求执行住建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及各专业的国家统一制图标准。 为便于操作、力求简化,针对设计项目,本院采用并执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与图样要求不一致的部分以本院技术规定为准。 二、设计文件标准制式 设计文件的制式充分考虑了设计文件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1、设计图签(院统一制定) 2、方案/初步设计封面、扉页(院统一制定) 3、施工图封面(院统一制定) 4、规划文件封面、扉页(院统一制定) 5、各专业图纸目录(院统一制定) 6、设计变更通知单(院统一制定) 7、设计计算书封面(院统一制定) 8、设计说明书(院统一制定) 三、电子文件的管理 1、工作文件夹、图纸名称的管理

为便于识别、查找,设计人员及管理人员在设计院局域网工作组里的电脑名称一律采用汉字实名制。 规划设计人员应在适当、安全的硬盘区域建立工作文件夹。 工作文件夹先按年度划分,建立文件夹:如2016设计(规划)文件、2017设计(规划)文件…,再按项目划分,建立文件夹:如湖南路道路排水工程,下可设: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条件交接等子文件夹(根据专业不同可自行调整)。 效果图由专人负责存档,保存在初步设计文件夹中,并应按时间标明修改顺序。 施工图文件夹下可按单项工程分别下设文件夹,如:1#厂房、综合楼、6#楼等,文件夹中依次存放:平立剖.dwg、楼梯详图.dwg等。也可按此单项工程,将本专业的全套图纸集中在一张图纸上,此张CAD图纸的名称应完整表述图纸内容,如:1#厂房水施…等 单张CAD图纸的文件名称不得用1.dwg…等指代,结合文件夹名称,其标识应具体、明确、清晰、完整、唯一。 2、设计变更的电子文件管理 设计变更的方式:(1)整张图纸重出、替代原图。(2)出设计变更通知单局部补充、修改。 上述修改原因、主要修改内容简述、修改过程和时间顺序都应在原图的基础上体现和标识,以保证对设计变更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有效。具体办法见示范图例(院统一制定) 3、归档验收管理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项目名称:×××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工程号:××× 编制: 校核: 审核: ××年××月××日 目录

1执行标准 (1) 2图形及符号: (1) 3图纸目录: (1) 4设计说明内容: (1) 5仪表索引 (2) 6仪表数据表 (2) 7管件加工明细表 (2) 8综合材料表 (2) 9联锁系统逻辑图 (2) 10端子接线图 (2) 11报警器灯屏布置图 (2) 12仪表点及电缆敷设平面图 (3) 13其他 (3) 13.1图纸编号: (3) 13.2常用设计文件图幅: (3) 13.3线形: (3) 评审确认: (4)

1 执行标准 1)《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SH3005-1999; 2)《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63-1999; 3)《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20513-2000; 4)《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HG/T20512-2000; 5)《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定》 GB50093-2002; 6)《自控安装图册》HG/T21581-95; 7)《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700-2000; 8)《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HG/T20505-2000。 2 图形及符号: 参照《过程测量和控制仪表的功能标志及图形符号》HG/T20505-2000执行。 3 图纸目录: 详细列出本专业的工程图纸的名称、编号、图幅及页数,空三行后再填写复用图的名称及编号,空三行后或另起一页填写标准图的名称及编号。 4 设计说明内容: 1)设计总说明 a)列出设计依据; b)说明设计范围; c)说明特殊工艺介质特性。 2)仪表选型说明 a)说明仪表选型原则; b)仪表选型要求; c)列明仪表采购注意事项。 3)施工说明 a).施工安装及验收执行的标准规范或规定;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学习要点及理解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学习要点及理解 一、前言中关于修订内容的说明(相对原《建筑结构统一标准》 (GBJ68-84)) 1、标准的适用范围:鉴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上有一定特殊性,从原标准要求的“应遵守”本标准,改为“宜遵守”本标准; [1.0.3 条] 2、根据《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92)的规定,增加了有关设计工作状况的规定,并明确了设计状况与极 限状态的关系; [3.0.3 条、3.0.4 条] 3、借鉴最新国际标准JSO2394:1998《结构可靠度总原则》,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1.0.5 条] 4、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中,对于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增加了永久荷载效应为主时起控制作用的组合式; [7.0.2 条(7.0.2-2)式] 5、对楼面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原则和结构 构件的可靠指标以及结构重要性系数等作了调整; [4.0.6 条、3.0.11 条、7.0.3 条]

6、首次对结构构件正常使用的可靠度做出了规定,这将促进 房屋使用性能的改善和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发展; [3.0.12 条] 7、取消了原标准的附件。 [原标准有五个附件:附件一荷载的统计特性、代表值及其效应组合;附件二结构抗力的统计特性;附件三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附件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及其分项系数的确定;附件五结构材料的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此五个附件对正确理解本标准仍具有重要作用,有精力的专业技术骨干,特别是技术把关人应该一读。] 二、标准的主线 可靠度设计原则(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影响建筑结构可靠性的各种因素都是随机因素,只能用概率来度量。以极限状态为目标的设计方法为公认的合理的设计方法)“比心变通为多系数表达式(这是为广大设计人员所熟悉和乐于接受的形式。使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具有实用性。) 三、条文理解 1、总则 1.0.3 (原文略) [明确规定《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薄壁 型钢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砌体设计规范》、

化工设计工作专业分工规定

(JLM08-2/3)《设计工作专业分工规定》 1.目的范围 为加强对JPEC 各专业工作的管理,明确各专业的设计分工,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工程设计中的JPEC各专业间的分工与协作。 本规定只列出相关专业的界面,并非规定各专业的全部工作。 2.职责 本规定由各专业室组织执行。 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和技术质量部负责协调。 3.内容 3.1 工艺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设计分工 3.1.2 工艺专业与工艺安装专业 1)工艺应在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图)中表示生产过程要求的排液、放空、和吹扫点。由于管道布置的原因需要增加的高点放空、底点排液由工艺安装确定,一般不表示在PID图上。异径管和拌热介质的供给、返回点、服务点的具体位置由工艺安装根据PID 图和布置需要确定。 2)工艺应在PID 中表示工艺特殊要求,如自流设备的相对标高或位置的要求,工艺安装 按照PID 图进行设备平、竖面布置和管道设计。如果工艺安装要求改变PID 图中管道的连接位置和方式,需和工艺商定。工艺应在公用工程PID 图的施工图版中表示出工艺安装实际布置的管道分支先后次序,管径变化和连接方式。 3)管道说明表由工艺编制,其中的“管道等级”、“保温厚度”要根据《管道等级表》、《设备和管道隔热材料及厚度选用规定》选取,工艺安装应对照管道等级进行确认并会签。表中未列入的管道等级,应共同确定等级号,并补充编制这些管道等级表的具体内容。管道设计和管道级(类)别由工艺确定。有特殊要求的管道清洗由由工艺提出、由工艺安装在设计中说明。 4)工艺设备简图中工艺开口尺寸、数量、标高由工艺提出,方位由工艺安装确定。设备安装标高由工艺提出最底要求,工艺安装可进行适当调整。 5)管道设计中有工艺要求的特殊配件应经工艺确定并签署后,工艺安装才能用于管道设计中。 6)因管道布置原因需适当放大、缩小的管径,应取得工艺的同意。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工程编排: 一、文件管理、分门别类,文件夹: 1、2014——项目名称——收甲方、发甲方、方案、施工图 2、收甲方——几月几号,甲方发的什么文件(例:06、30-会议纪要或06、30-电梯样本)——收到文件(如若就是纸质文件,要自己保存好,能扫描的扫面成图像保存) 3、发甲方——几月几号,发甲方内容(例:06、30-1-8#楼面积或06、30-车库方案)——发送文件 4、方案——第几次汇报——cad、su、ps、jpg——几月几号,修改内容——文件(例:06、30-8#或06、30-车库) 5、施工图——几号楼——几月几号,修改内容——cad文件(例:0 6、30-08#或06、30-车库) 6、施工图——收其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条件)——cad文件 7、施工图——发她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过图)——cad文件 绘图标准 一、图层 绘图时,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设置详见下表,附cad。(绘图时所用颜色不可以就是暗色系) 1、平面: 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 轴线DOTE 1(红) 0、09 点划线(DOTE) 墙WALL 2(黄) 0、4 直线 (Continuous) 结构柱COLUMN 9(灰) 0、4 直线 (Continuous) 墙体保温及装修线SURFACE 6 0、13 直线 (Continuous) 平面图 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斜线 (ANST31) 填充比例 1:60 单元详图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40 墙身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 1:20 门窗WINDOW 4 0、13 楼梯STAIR 4 0、13 洁具、风道、 排气道、楼板 开洞、空调、 空调洞 LVTRY 161 0、05 家具FURN 33 0、05 除打印单元 打样时均隐 藏 栏杆栏杆69 0、09 建筑轮廓线(面积计算) AREA 231 60 直线 (Continuous) 图层设置 打印隐藏 散水、屋面排 水、雨水管 排水 4 0、13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 一规定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国内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设计院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目次 1 总则..................................................... 2 栏目和图章................................................. 3 图纸的图幅和图面 ........................................... 4 工程项目文件号的编制 ....................................... 5 设计文件版次的编制 ......................................... 6 设计文件目录的编制 ......................................... 7 设计文件字体及排版的编制.................................... 7.1非表格类文本文件的编制 .................................... 7.2表格类设计文件的编制 ...................................... 7.3 CAD设计图纸中字型、字高、图幅及线宽的规定................. 8 CAD文件图层规定............................................ 9 CAD文件线型颜色设置........................................

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一、基本概况 1、结构类型,采用框架结构。 2、基础等地勘出来根据地勘结合上部实际确定,初设可先按浅基础。 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第二组),场地类别按地勘。 二、荷载 楼面荷载(单位KN/m2) 楼面恒载(楼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 1)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降板350时为6.5,降板增加时,按实际计算。不采用同层排水时取2.5。蹲坑按实际抬高计算。 2)商铺 1.7 3)露台、屋面4.0 4)种植屋面和覆土,取荷载时覆土容重按20 KN/m3取值。 其他按实际输入。 楼面活载(楼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 1)卫生间 2.5 2)楼梯间3.5 3)露台3.0 4)上人屋面2.0,不上人屋面0.5; 其他按相关规范取值。 楼梯荷载按板厚为零恒载9,活载3.5输入,同时按对边倒荷载计算。墙体荷载(单位KN/m2)

采用加气砼砌块,200厚的墙体取值2.7,内部120厚隔墙取值3.1。实际输入时应考虑开门窗洞口时的扣减。 三、材料: 1、砼强度等级 1)剪力墙C35~C30;梁、板、柱C35~C30,楼梯同梁、板。 2)构造柱、门窗过梁C25 2、钢筋 1)梁、柱、剪力墙主筋及纵筋、箍筋均采用HRB400级钢筋,f y=360N/mm2; 2)板钢筋主筋采用HRB400级钢筋,f y=360N/mm2;最小配筋率为max(0.2%,45ft/fy)。 分布筋采用一级钢f y=270N/mm2 四、计算输入参数 1、软件:建科院pkpk系列SATWE软件内力分析。 2、参数输入 1)选“模拟施工加载3”计算上部结构, 2)考虑偶然偏心计算,当位移比大于1.2时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3)周期折减:框架结构取0.75 6)振型数根据有效质量参与比例调整到最小值90%。 7)中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 8)柱墙活荷折减:计算上部墙柱配筋时不折减,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

5脱硫系统工艺管道设计统一规定

大唐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脱硫系统工艺管道 设计统一规定(试行) 1. 设计必需遵循的导则和使用的设计手册 (1)《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程》(DL/5196-2004); (2)《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烟气脱硫流化床法》(HJ/178-2005); (3)《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DL/T 5054-1996); (4)《电力工程制图图例》(DL5028-1993); (5)《87GD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零部件典型设计手册》; (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 2. 设计的原始数据 (1)介质的最大工作压力:吸收塔浆液循环泵入口PN0.6,GGH高压冲洗水泵出口PN16,其它浆液和工艺水管道均按PN1.0进行设计。 (2)设计采用的管材型号; (3) 本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技术组织措施; (4) 脱硫岛司令图(工艺PID图和布置图)和设备清册等; (5) 厂家资料:辅机制造厂的样本、说明书、图纸资料及技术协议书等; (6) 本工程中自定的应遵守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规定等; (7)司令图阶段已提供给土建专业的管道荷重、孔洞和埋件等资料; (8)土建专业提供的脱硫岛的厂房建筑图和结构图; (9)与电气、热控专业、暖通专业和水工专业的互提资料。 3 设计图纸的内容和设计深度 3.1 设计图纸的内容 本卷册包括如下图纸: (1) 图纸目录; (2) 管道PID图 (3) 管道布置图; (4) 支吊架安装明细表; (5)零件制造图; (6 综合材料表。 3.2 设计图纸的设计深度 3.2.1 图纸目录 图纸目录按如下顺序排列:

1、管道PID图 2、管道平剖布置图; 3、管道立体图(如有); 4、支吊架明细表、 5、支吊架制作图; 6、零件制造图、 7、综合材料表。 除开列本卷册新制的图纸外,还需将不属于加工订货卷册的活用图纸开列出来 3.2.2 管道PID图 1)管道PID图包括:工艺流程的系统图、说明和图形符号表。 2)管道PID图上应将所设计的管道系统完全表示出来,用设计界限区分设计范围内和 设计范围外的管道,系统的连接应与布置图上的连接相一致。设计界限应表示清楚, 用“xx xx”表示设计界限,注出接口分册号,便于查找接口;接口应配合好。 接口定位尺寸、接口分册号应表示清楚。 3)不出安装图的小管道(注:DN65mm以下的水管道可不出安装图,DN65及以上的水 管道、浆液管道均应出安装图),应有零件编号,此编号应与零件明细表的编号相一 致。图面上出现的图形符号应与图形符号表上的一致。 4)图上应表示放气点、放水点和疏水点的位置,并标以符号,放气点用Q表示,放水 点和疏水点用S表示。应标示出从主管道引入或引出介质的名称和来向或去向,统 一图形符号如下:引出管道的图形符号:→ ,引入管道的图形符号: →。 5)图中的说明统一规定如下: 注: (1) 本系统管道的设计参数如下:设计压力 MPa;设计温度 0C ;公称压力PN (单位为MPa,按国标规定不写单位);管系严密性水压试验压力为PN1.0;介质 名称、含固量、温度等说明。 (2) 本管道的设计依据是:主要叙述的依据为工艺系统图和厂家资料等,应写明图 号。 (3) 有关本卷册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如本卷册多大直径的管道不出安装图,这些 管道的支架间距多少,这些管道的零件编号所见的图号或综合材料表等。 (4)说明阀门、流量计、压力表等的安装注意事项。(如浆液阀门阀杆应水平安装, 水平浆液管道上的阀门开启时阀板下半部分的动作方向应与介质流向一致,不出 图的阀门应安装在容易操作的地方)。

建筑专业工程设计统一规定

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统一规定 1. 目的 为保证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度,完善设计程序,在施工图设计中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做法,协调建筑专业的技术设计工作,特编制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新建工程项目中各个单体建筑物的设计;规定了企业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建筑等工程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防腐、防火、防爆和抗震设防等要求;并就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及材料做法、建筑装修标准及工程做法等诸多方面作出统一规定。对有关湿陷性黄土、膨胀、软土、溶洞、严寒冻土、地下岩空区、滑坡、洪水淹没或地震等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在设计中补充完善。 3. 建筑设计规定 3.1 图纸、文字统一规定 文件和图纸的编号规定,详见《安徽华塑100万吨PVC项目一期工程总体 设计协 调和统一规定内容》 图纸采用A1?A2图幅,必要时可加长,对A1图加长时尽量不超过1.5 倍。尽量不采用A0 图幅。 3.2 标准规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规定只在此列出工程设计(含施工验收)的主要标准规范,在项目设计、施工及采购活动中须遵照的其它标准规范应参照相关的规范执行。 在所要求的标准规范中,如果不同规范之间出现要求不一致或者偏差或者矛盾时,应执行较严格的标准规范。 对于所列石化行业(SH系列)与化工行业(HG系列)规范与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优先采用石化行业标准规范,当石化行业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时,执行相应的化工行业标准规范。 对于所有使用的标准规范,在施工图设计时如果有新版本(包括修改单)发布,应执行新版本(包括修改单)。 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如下:

《安徽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现行)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其他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 所涉及的行业规范或标准由各设计院分别补充列出。 4. 建筑工程一般技术规定 4.1建筑设计 4.1.1设计原则 (1)建筑设计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2)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充分采用绿色建材及节能构件利于厂区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国家现行的节能方针政策,打造新型节能建筑。 (3)建筑设计应尽量做到标准化、定型化与系列化。 (4)建筑设计应注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5)建筑设计在满足工艺流程、便于安装、检修、生产操作与管理的条件下,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厂房布置力求联合露天一体化、轻质化,使整个建筑设计平面布置紧凑、空间组织合理、建筑造型简洁明快、整个厂区风格协调一致。

结构设计规范

结构设计规范 1.PCB LAYOUT规范 1.1.设计输入:PCB厚度、相关器件SPEC、后行为器件排序、 灯数量及种类、天线数量及种类、模具信息 1.2.设计输出:PCB尺寸、定位孔、限位孔、正反面限高、 禁布区域、后行为器件具体LAYOUT、灯位信息、天线位置、相关器件有过孔的必须加上,以方便EDA定位。 1.3.设计规范: 1.3.1.PCB定位孔做到对称并尽量分布在稍靠边一些,已节 省EDA LAYOUT空间 1.3. 2.为组装方便及限位,需要在PCB上增加限位孔,位置 位于靠近灯位一边的定位孔旁边,开孔尺寸为1.6MM,对应底壳定位柱直径为1.5MM 1.3.3.正面限高参考器件SPEC最高高度,通常限高16MM;底 面限高通常3.0MM,极限2.5MM(主要针对单面贴片PCB,双面贴片需要按照器件SPEC定义限高区域) 1.3.4.禁布区域:定位孔周边直径7MM区域、 1.3.5.后行为I/O接口 .外观面与外壳齐平;RESET按键内陷,壳体开孔尺寸统一为 2.4MM;WPS按键外凸,壳体开孔尺寸统一为4.2MM;ON/OFF 按键开孔尺寸按照通用按键(料号:)统一为9.0MM;若WAN+4LAN口,则尽量连在一起,以节省后行为空间;PCB端

面距离器件外表面或后行位外表面距离统一为:3MM 1.3.6.灯分为插件灯及贴片灯,其中插件灯又分为单色及双色灯。常用单色插件灯。插件灯间距统一为:MM;注意双色灯定位孔与双色灯得差异!插件灯距离PCB板边距离统一为:MM。贴片灯可以结合ID或硬件LAYOUT适当调节间距及位置。 1.3.7.天线位置:外置天线1T1R通常放在后行为的右侧(正对灯位看过去);2T2R分立后行为两侧。 内置天线:通常位于PCB两侧,要求距离PCB板边5MM 以上,空间位置位于PCB平面之上,此状态RF功能影响最小。小结及建议:统一标准化设计,针对PCB分为3个尺寸:大、中、小板;不同项目根据功能及后行为器件多少,选取3种中的1款尺寸,节省结构及硬件PCB LAYOUT时间,缩短开发周期。大中小板建议参考尺寸如下: 小板:长X宽X厚=114X104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中板:长X宽X厚=148X105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大板:长X宽X厚=153X105MM;主要接口: 适用机种及场合: 1.4 PCB LAYOUT标准图档参考--OK

工艺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1.1 工艺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1.1.1制图统一规定 (1)图纸图签 设计经理需确定图纸的图签,图签内容中的项目名称、单体名称、项目编号、图纸编号、日期、项目阶段等信息都需确认无误,图签确定后发送项目所有参与人员。 (2)图幅和图纸比例 设计图纸可以选用的标准图框及加长图框 单体比例优先顺序:1:50>1:80>1:100,最高不超过1:100。 单体图幅优先顺序:A2>A1>A0,单体图幅不能采用A3。 比例>图幅,即比例选定后再定图幅。 PID:采用A2图幅。 节点详图:优先采用A2,节点详图数量少,也可采用A3。 材料表:采用A3或者A4。 (3)线型 DN50及以下管道用单线绘制,DN50以上管道用双线绘制。 1.1.2管道设计 1.1. 2.1 管道介质图例

1.1. 2.2 管道内介质压力流流速

1.1. 2.3 管道内介质重力流流速 重力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 重力流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0m/s;非金属管道为5.0m/s; 重力流管道在检查井处变换管径时,采取管顶平接。 1.1. 2.4 管道材质 (1)生产给水 碳钢SS304 UPVC HDPE (2)生活给水 碳钢SS304 UPVC HDPE (3)生活污水(排水) 碳钢SS304 UPVC HDPE (4)雨水 水泥管玻璃钢夹砂管双壁波纹管 (5)工业废水

碳钢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6)回用水 ?碳钢?碳钢衬塑?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7)浓盐水 碳钢碳钢衬塑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8)除盐水 碳钢碳钢衬塑SS304 SS316 SS316L UPVC HDPE 1.1. 2.5 埋地管道防腐 埋地管道防腐按照《SY-T0447-96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对埋地管道防腐等级规定如下: 中性土壤中的埋地管道均采用普通级防腐; 酸性土壤环境中的埋地管道采用加强级防腐; 位于底板下方不易维修和更换的管道采用特加强级防腐。 1.1. 2.6 管径系列 (1)钢制管道外径系列表 参考《HG/T20553-2011化工配管用无缝焊接钢管尺寸选用系列》所述内容,Ⅰa系列为优先选用系列。 (2)UPVC管道外径系列表 1)国标UPVC管道外径系列:参考《GB/T10002.1-2006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2)美标UPVC管道外径系列:参考《ASTM_D1785-SCH40-SCH80-SCH120聚氯乙烯塑料管规格标准》。 (3)钢制管道不推荐使用管径:DN8、DN10、DN32、DN65、DN125、DN550 1.1. 2.7 管件标准

工艺包规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 (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规定 SHSG-052-2003 2003-05-23发布2003-08-01实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 (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规定 SHSG-052-2003 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设计院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批准部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实行日期:2003年8月1日 2003 北京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文件 中国石化科[2003]246号 关于印发《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 工艺包)内容规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是重要的研究开发成果和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为了明确研究开发阶段的责任,规范工艺设计包的文件内容,做好研究开发与工程设计的衔接,现将修订后的《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的规定》(中国石化[1998]技字88号)同时废止。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规定》亦作为集团公司工程设计标准(标准号为SHSG-052-2003),可与《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SHSG-033-2003)和《石油化工装置详细工程设计内容规定》(SHSG-053-2003)等配套使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二○○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前言 本规定是根据“中石化建设函[2002]213号”《关于编制和修订石油化工装置有关设计内容规定的通知》及《石油化工装置有关设计内容规定编委会纪要》的要求,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主编的。 本规定共分4章和1个附则。主要内容为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工艺包)、工艺手册、分析化验手册编制的范围和内容要求;附则是对部分条文的进一步说明。 本规定在实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主编单位(地址:北京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21号楼,邮编:10010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定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参加编制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设计院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编制委员会: 主任:赵金立 委员:初鹏张勇范承武李国清汪炘平周家祥 王子宗闫观亮华峰李永红龚建华 编制核心组: 组长:赵金立 副组长:范承武 成员:孙丽丽肖雪军李苏秦曹森 主要起草人:孙丽丽王励端陈明辉张鹏肖雪军李苏秦

最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统一技术规

剪力墙结构统一技术规定 第一节、一般规定 1.剪力墙布置原则 2. 1.一般与短肢剪力墙的判别 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为5~8的剪力墙,一般剪力墙 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h w/b w大于8的剪力墙。 2.下列情况的剪力墙不认为是短肢剪力墙: a)T、L、H等形状的剪力墙,其中一肢的h w/b w大于8时; b)当墙肢的h w/b w=5~8,但墙肢两侧均与较墙的连梁(连梁净跨与连梁截面高 度之比l b/h b≤2.5)相连时(1); c)当墙肢的h w/b w=5~8,但有翼墙(翼墙长度不小于翼墙厚度的3倍)相连时 (1)。 2.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1.判别标准: 符合下列两款中的任一款,则可判定为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 a)短肢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倾覆力矩的40%~50% (2); b)高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 于1/2时(1);多层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负荷的楼面面积与全部楼面面积的比值大于2/3时(1)。 2.注意事项:

a)最大适用高度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适当降低,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 部大于100m和60m; b)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中应设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 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 c)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倾覆力矩不宜小于 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规范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 高一级采用; 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对于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无翼墙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对于多层剪力墙结构 (1),不论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3、0.3和0.5; e)用SATWE进行抗震分析时,应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和指定短肢剪力 墙的抗震等级,以便程序按《高规》第7.1.2条第5款进行内力调整; (待证实) f)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对于高层剪力 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对于多 层剪力墙结构(1),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0%,其他部位不宜小于 0.8%; g)高层剪力墙结构的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多层剪力墙结构 的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80mm(1);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整理版)

碧桂园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标准 一.总则 一.【目的】 1.为更有效的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加强图纸审查,明确及强调我司的相关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在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和地方相关设计规程的前提下,以保障实现结构设计最优、经济利益最大为工作目标; 3.对设计中的有关做法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 4.总结项目开发的经验,指导设计更加合理; 二.【适用的范围】 1.本系列产品适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二级城市:如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城市。 2.本技术要求仅对集团住宅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对于国家设计规范及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标准已有的要求本技术要求不再列出,设计时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广州市有关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 3.在执行本技术要求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做法及审图单位意见等,灵活掌握。对和本技术要求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或有改善建议,请报设计中心备案。【实施日期】2013.11.25 二、结构原则 1.1.本指引是遵照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图等编制的。 1.2.本指引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抗震设计的钢筋砼结构。 1.3.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概念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加强构造措施。 1.4.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计算结果是结构设计的依据,“需要设计的结构构件、节点”必须进行计算,且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保证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符合实际的受力情况。对于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节点,应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计算。 1.5.施工图设计时,均应执行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现行版)”要求,各阶段设计尚要考虑设计指导书的有关技术要求。 1.6.设计院应参与分项工程验收项目。 1.7.施工图的钢筋实际测算重量不允许超过计算书配筋重量的10%。 1.8.对本指导书中相关条文如有不同意见,应提前与我方沟通。 1.9.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单方含量应控制在设计合同指标范围内。 三、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沟通的事宜及设计应提交的资料 2.1前期设计必须把结构方案向我司汇报,经过我司认可方可进行下一步设计。 2.2对于有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在建立地下室底板、顶板、梁模型时,应将人防墙考虑 入计算模型。 2.3施工图设计之前,设计院必须将自认为合理的结构计算模型发送给我司确认。

HG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第1部分一般要求 HG/T 20519.1-2009 条文说明 1总则 本规定主要适用于中小设计院(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按通行的设计体制分为工艺系统、设备布置、管道布置、管道机械和管道材料等部分,其它设计院(工程公司)也可参照采用。 2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成品文件组成 此章节沿用原标准HG20519.1,对施工图内容按所属子规定进行分类,并增加内部文件和发业主文件分类。 3图纸目录 此章节沿用原标准HG20519.2。 表3.0.3增加折A1栏,便于统计图纸数量。 第4条取消填写“地点”。 4设计说明 此章节沿用原标准HG20519.3。 本次修订中将原标准中“隔热”均改为“绝热”,比“隔热”涵盖面更广泛。 将原管道设计说明中关于设备布置设计说明的内容单独列出,并增加第3款设备维修空间设置及固定式维修设备的说明及第4款采用的国家及部颁标准。 第1款第3项针对涉外工程增加国外采购的ASME标准等,增加第5款管道脱脂、吹扫、清洗。 取消隔热、隔声设计说明中主隔热材料性能。 5设计规定 此章节为新增内容。 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6图纸的图线宽度及文字规定 此章节沿用原标准HG20519.28。 6.1图线 由于目前普遍采用计算机制图,图线的清晰度和分辨率比原手工制图大大提高,因此将粗线、

中粗线和细线的图线宽度适当减少,调整为粗线0.6~0.9mm;中粗线0.3~0.5mm;细线0.15~0.25mm。 表6.1.3中将设备管口方位图的线型单独列出。 6.2文字 将原标准中关于手写的规定取消。 将表6.2.2中“图纸中的数字及字母”减小为“2~3mm”,“表格中的文字(格高小于6mm时)”减小为“3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