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锅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锅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锅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锅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内容摘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是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重大危险源控制和管理的前提。锅炉也是相关规定中列举的重大危险源种类之一。所以对锅炉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一件必须的工作。

本文在对锅炉事故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锅炉系统得危险有害因素,运行事故及故障处理。运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方法(FMEA)对锅炉的主要工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故障或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安全对策措施。运用重大事故后果分析方法对锅炉爆炸事故进行了事故后果模拟计算,给出了锅炉爆炸事故的伤害半径。

针对《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中给出的锅炉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用当量法对其进行计算并修正。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后果分析;伤害半径;临界量;危险性评价

目录

引言 (3)

第一章文献综述 (4)

1.1前言 (4)

1.2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概念 (3)

1.2.1定义 (4)

1.2.2分类 (5)

1.3重大危险源研究现状 (6)

1.3.1国内外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技术 (6)

1.3.2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评价技术 (7)

1.4锅炉的特点 (8)

1.4.1锅炉的分类 (8)

1.4.2锅炉的燃料 (9)

1.4.3锅炉的危险性 (9)

1.5本文的研究内容 (9)

第二章锅炉系统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 (2)

2.1危险及有害因素辨识原则 (2)

2.2锅炉事故统计分析 (3)

2.3锅炉及其辅助设备危险及其有害因素分析 (3)

2.3.1物料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3)

2.3.2输煤系统、煤仓火灾爆炸危险性 (5)

2.3.3炉外管道爆破危险性分析 (5)

2.3.4汽水系统爆炸危险性分析 (6)

2.3.5锅炉爆管危险性分析 (6)

2.3.6锅炉爆炸的危险性分析 (6)

2.3.7制粉系统危险性分析 (7)

2.3.8烟风系统危险性分析 (8)

2.3.9电气伤害危险性 (8)

2.3.10机械伤害危险性 (8)

2.3.11高处坠落伤害 (8)

2.3.12噪声危害 (9)

2.3.13粉尘危害 (9)

2.3.14高温危害 (9)

2.4锅炉运行事故及故障处理 (10)

2.4.1锅炉超压事故 (10)

2.4.2锅炉缺水事故 (11)

2.4.3锅炉满水事故 (13)

2.4.4锅炉汽水共腾事故 (14)

2.4.5锅炉爆管事故 (15)

2.4.6过热器管爆破事故 (17)

2.4.7省煤器管爆破事故 (18)

2.4.8空气预热器管损坏事故 (19)

2.4.9锅炉水锤事故 (20)

2.4.10锅炉受热面变形事故 (22)

2.5锅炉系统主要工段的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23)

2.5.1危险模式风险分级 (23)

2.5.2锅炉运行系统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23)

第3章重大事故后果分析 (25)

3.1锅炉爆炸的种类 (25)

3.1.1超压爆炸 (25)

3.1.2缺陷导致的爆炸 (26)

3.1.3锅炉缺水导致的爆炸 (26)

3.2锅炉爆炸的机理及原因分析 (26)

3.2.1爆炸的机理 (26)

3.2.2锅炉爆炸的原因分析 (27)

3.3锅炉爆炸事故计算模型 (28)

3.3.1锅炉爆炸的能量计算 (28)

3.3.2爆炸伤害准则 (30)

3.3.3锅炉爆炸冲击波及其伤害、破坏作用 (31)

3.3.4伤亡半径及财产损失半径的计算 (34)

3.3.5 锅炉爆炸的碎片打击 (36)

3.3.6锅炉爆破时产生的水蒸汽体积计算 (37)

3.4锅炉爆炸事故后果模拟 (38)

3.4.1锅炉爆炸事故后果模拟步骤 (38)

3.4.2锅炉爆炸后果模拟实例 (38)

第四章锅炉重大危险源辨识 (40)

4.1锅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研究 (40)

4.1.1TNT的爆炸能量 (40)

4.1.2锅炉重大危险源临界量的计算 (40)

引言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人类在创造财富、享受成果的同时,总是会遇到愈来愈复杂的危险和事故的威胁。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又隐藏着非常严重的事故危害。例如:(1)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当时这种异氰酸甲酯毒气覆盖25平方公里,造成2500人死亡,20万人双目失明,67万人处于毒气威胁之下的社会性灾难。(2)我国1995年8月5日,深圳发生的危险品库大爆炸事故,造成死亡15人,伤873人,损失2.54亿元。(3)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发生火灾爆炸,死亡8人,受伤40人,炸毁、烧毁储罐17个,储料20000t 以及损坏罐区大部分设施。(4)1998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储罐区的5个100-500m3储灌发生泄漏燃烧爆炸,迫使近10万人紧急疏散,造成11人死亡(其中消防官兵7人),伤27人,损失惨重。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重大工业事故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或两者一起发生;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在大范围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当代事故所带来的灾难性和社会性,所表现的技术复杂性已经超过了事故本身,成为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人类安居乐业的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重大事故的不断发生使人们痛苦地认识到,现代工业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潜在着巨大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工厂内部,而且相邻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都遭到巨大的危害。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随之产生了“重大危险”、“重大事故”“重大危险控制”等概念。1993年6月第

80届国际劳动工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定义为: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的、突发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害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近期的严重危害。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隐藏着众多的潜在危险。工业生产事故对人类的威胁也在扩大,特别是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回顾人类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正是技术的突破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工业革命和人类社会的日益繁荣。但是人类所经受的灾难事故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惨重,更从根本上危及人类的生存。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重大、特大事故。例如:1912年4月14日夜,北海纽芬兰大浅滩以南150km处,一艘8层楼高的英国超级豪华邮轮“泰贝尼克”号与冰川相位,并于4月15日凌晨2时20分沉没,1513人在这次事故中框难,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次海难。1974年英国夫利克斯保罗化工厂发生的环丙烷蒸汽暴涨事故,死亡29人、受伤109人,直接经济损失700万美元;1976年意大利塞维索环乙烷泄露事故,造成30人伤亡,迫使22万人紧急疏散;1978年西班牙一辆丙烷槽车因充装过量发生暴炸,烈火浓烟造成150人被烧死、120多人烧伤、100多辆汽车和14幢建筑物被烧毁的悲剧;1984年12月印度博帕尔农药厂

发生一起甲基异氰酸酯的恶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中毒受伤,67万人受残留毒气的影响。1988年英国北海石油平台因天然气压缩间发生大量泄漏而暴涨,在平台上工作的230余名工作人员只有67人幸免遇难,使英国北海油田减产12%。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乌克兰首府基辅以北150km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动力机组发生事故,释放出铯和锶等大量放射性物质,其辐射剂量曾高达2.58×10-2~3.87×10-2C/kg/h,使半径80km地区受到严重放射性污染,造成31人死亡,203人患放射疾病.方圆30km内的2万人受到放射照射危害,至2006年已造成死亡75000人,事故造成经济损失20亿卢布以外,并波及东欧邻国从西欧一些国家,给前苏联造成的经济损失,轻则要用几十亿美元清理污染,重则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次核事故给数百万人埋下了致命的祸根。几年后该地区出现第一批白血病患者,10年后在500km的范围内使1万人患肺癌死亡,放射性尘埃将在今后80年内使数10万人患甲状腺癌。

我国近年来也不断地发生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特大事故。例如;1993年深圳化学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2000年3月11日,江西萍乡上栗县鞭炮厂发生爆炸事故,33人死亡。2002年2月22日,河北保定市乳化炸药生产线发生爆炸,死亡13人。2005年11月13日下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 70人受伤,其中2名重伤。为避免中毒,处于工厂下风口的两个居民小区的居民和北华大学北校区、吉林化工学院部分学生共数万人被警方疏散。同时,爆炸给松花江两岸的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哈尔滨市三百多万人口停水长达四天,整座城市顿时陷入极度缺水甚至无水的困境,市民处于极大的恐慌之中。而且,事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并不会随着污染带的流逝而消失,它将长久地存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并继续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命和

健康。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共发生两亿五千万起工伤事故,导致33万人死亡。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NP)的4%。2000年统计表明,在1141起事故中,火灾、爆炸事故占4.8%,毒物泄漏和中毒事故占1.8%。事故共死亡2938人,伤2080人;死亡人数中火灾、爆炸事故占6.1%,毒物泄漏和中毒事故占1.6%;受伤人数中火灾、爆炸事故占9.6%,毒物泄漏和中毒事故占7.7%。

重大、特大事故的不断发生,使人们认识到,现代工业生产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在工厂内,而且在相邻地区,人员生命、财产和环境都将遭受到巨大的损失。重大、特大事故的频繁发生,沉痛的教训告诫我们: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迅速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发生。减小它对人类的伤害以及由此带来的重大损失。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重大、特大事故不断发生,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已经成为当今公众和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和技术发胀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目前,尽管我国安全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伤亡人数仍居高不下,特别是重大火灾,爆炸和有毒物质泄漏事故伤亡人数。由于我国现代工业生产的规模集中、设备庞大、单位时间的能量消耗大、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设备老化日益严重、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的设备大量存在,特别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危险物质,这些物质一旦意外释放,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是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预防工业重大事故的具体体现。实践表明,通过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可以掌握安全生产状况,明确安全整顿目标,提高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因此,对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的研究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1.2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安全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等概念。对于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分类,采用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但是,究竟什么是危险源、重大危险源,他们有哪些种类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无理论上的确切界定。

1.2.1定义

1.2.1.1危险源的定义

顾名思义,危险源就是危险的根源。在安全工程中所谓的危险,是指发生事故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危险。因此,安全工程中所谓的危险源,是指各种事故发生的根源,即通常人们所一说的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或称事故原因因素。

对危险源定义大致包括以下几种:陈宝智教授认为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8/T28001-2001)定义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织的根源或状态;何学秋教授认为是产生和强化负效应的核心、危险能量的爆发点。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危险源是指可能引起事故的根源,它指系统、过程或设备的可能造成事故、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危险物质、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以及个人作业的不安全行为或组织管理失误等。

1.2.1.2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锅炉岗位危险源辨识

锅炉岗位风险点及危险源辨识 1、高空坠落、摔伤。 如:锅炉本体护栏缺失、平台漏洞、爬梯扶梯的损坏。 防护措施:及时修复损坏的护栏、平台,爬梯上下口处设置“上下楼梯,注意安全”安全标志牌;对未及时修复的缺陷挂警示牌,及警戒线。 2、高温烫伤 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阀门的泄露或保温的缺失;冷渣机的喷渣等。防护措施: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具,减少就地逗留时间,禁止触碰保温缺失的高温高压的管道阀门并远离泄露管道阀门。 3、机械伤害 如:运行中的风机、渣机、输渣设备等; 风机运行时轴套损坏; 巡检风机时人员违规跨越转轴; 戴手套擦洗运行中的风机轴承座; 巡检风机用手试测轴承温度时误碰转轴。 工作人员在清理输渣设备卫生时将肢体碰触转动的渣斗; 防护措施: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现场张贴防止机械伤害的安全标识。 4、物体打击、高空坠物 如:锅炉本体、爬梯、管道及操作平台上堆积的杂物; 防护措施:及时清理杂物,禁止高空抛物,正确佩戴安全帽。

4、噪音、粉尘、危害 如;运行生产中产生的扬灰,煤粉等; 锅炉及转动设备运行中产生的噪音等; 防护措施:正确佩戴防尘口罩、耳塞等劳保用品 5、化学伤害 如:氨水,次录酸钠危害,柴油 氨水: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会直接引起灼伤;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等危险 防护措施:必须由专业的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 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次录酸钠: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经常用手接触本品,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释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防护措施;操作时严格按要求佩戴劳保用具;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柴油: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发布时间:2012-01-31 字体大小: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采掘业; d) 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

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 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 生产场所 work 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 贮存区 store 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

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对公司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对照GB18218-2009,储存危化品的量超过临界量是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 + q2/Q2 + … + qn/Qn ≥1,q为实际用量,Q为临界量。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公司危险化学品储存明细 液氯储存区内储存有氯气瓶,每瓶1t,最大储存20瓶。所以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氯气最大储存量是20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内容,氯气的临界量是5t,q/Q值>1。 所以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液氯储存区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1)、分级原则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

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注: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4)、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3: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1) 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原理,进行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一、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1、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与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两类。对危险和有害因数的辨识应从人、料、机、工艺、环境等角度入手,动态分析识别评价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的种类和危险程度,从而找到整改措施来加以治理。 2、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存在于人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主要集中表现在那些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因此应严禁“三违”。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1)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等局部结构工程失稳,造成机械设备倾覆、结构坍塌、人亡等意外; (2)施工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因安全防护不到位、人员未配系安全带等原因造成人员踏空、滑倒等高处坠落摔伤或坠落物体打击下方人员等意 外。 (3)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临时电漏电遇地下室积水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4)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易发生堆放散落、高空坠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存在于施工自然环境中的重大危险源 (1)人工挖孔桩、隧道掘进、地下市政工程接口、室内装修、挖掘机作业时损坏地下燃气管道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中毒意外。 (2)深基坑、隧道、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施失稳,坍塌,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意外。 (3)海上施工作业由于受自然气象条件如台风、汛、雷电、风暴潮等侵袭易发生翻船人亡且群死群伤意外。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2) 3、临建设施重大危险源 (1)厨房与临建宿舍安全间距不符合要求,施工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窒息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卫生标准,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意外。 (2)临时简易帐篷搭设不符合安全间距要求,易发生火烧连营的意外。(3)电线私拉乱接,直接与金属结构或钢管接触,易发生触电及火灾等意外。 (4)临建设施撤除时房顶发生整体坍塌,作业人员踏空、踩虚造成伤亡意外。 4、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主要危害 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事故危害主要有:高处坠落、坍塌、物体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2)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中,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安全生产法》解释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掘业; d)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危险物质hazardous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重大事故major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生产场所work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贮存区store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4.2.1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1.爆炸性物质 2.易燃物质 3.活性化学物质 4.有毒物质 4.2.2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具体数值见表1~表4。 4.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表3及表4规定的临界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本章学习要点 ◆熟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熟悉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相关制度 ◆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客 ◆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一、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单元指一个(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 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其中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存;贮存区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 144

我国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申报、普查工作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七大类: (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 (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 (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4)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5)压力管道; (6)锅炉; (7)压力容器。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称危险源辨识,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场的特征。危险源辩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只有识别出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导致故的根源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一)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1)辨识危险源的种类、危险性质、损害能力。在进行危险源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如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等。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需考虑危险源从哪个方面对身体进行伤害,能够对多大的范围内造成多大的伤害伤害的持续时间有多长等。 (2)辨识危险源的数量。危险与安全之间经常在于量的差别,

锅炉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锅炉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源辨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构成特种设备的承压锅炉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包括燃气、燃油和燃煤作业安全要求,包括司炉、水质化验岗位作业的安全要求,不包括煤场起重机械作业岗位的安全要求。 2 锅炉设备和安全装置 3 岗位安全作业职责 ●负责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包括班前、班中、班后的检查处置等; ●负责本岗位设备操作或其他作业,在作业和故障排除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安全操作, 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负责本岗位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的日常保养,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确保本岗位 使用的设备设施及其安全装置完好有效,本岗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修; ●负责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 4 锅炉作业共性安全要求 4.1外部取证要求 4.1.1锅炉操作人员应获得质检部门颁发的锅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4.1.2锅炉水质化验人员应取得质检部门颁发的锅炉水质处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4.1.3 煤场构成特种设备的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取得质检部门颁发的起重机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 4.2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要求 4.2.1做好本班运行记录,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正确处置,并在运行记录内登记。 4.2.2 当班作业人员接班时,向前一班作业人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等,并认真查阅交接班记录,发现设备异常情况,应立即察看、报告,并采取措施。 4.2.3 锅炉运行时,锅炉房人员应两人当班。 4.3劳防用品通用要求 4.4.1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 4.4.2 进入噪声区域应佩戴耳塞; 4.4.3 接触高温设备管道、阀门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帆布手套。 4.4禁止性要求 4.4.1进入生产区域不得吸烟; 4.4.2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锅炉现场;参观、检查等外来人员有企业人员陪同时,登记后方可进入现场。 4.5其他 4.5.1操作机组的人员必须取得该岗位操作证后方能上岗操作;取得实习操作证的人员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方能上岗操作; 4.5.2 不准随意打开、拆卸、桥接和损坏锅炉安全连锁装置;锅炉运行时,禁止擅自调整锅炉上各种仪表的数据和阀门的位置; 4.5.3 严禁将手、工具和抹布伸入机器运转部位、高温部位; 4.5.4 人员离开岗位时,应与同机组其它人员联系,严禁设备在无人看管状态下运转。 5 各岗位危险源和安全操作要求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记录

菏泽市XXXX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过程记录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来进行的。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一个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 q1/Q1+q2/Q2+…+q n/Q n≥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 n———各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公司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边缘距离均不超过500m,按一个单元进行辨识。 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公司1,3-丁二烯、丙烯腈和过氧化二异丙苯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且已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见下表: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2011]40号)的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如下: 1.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 作为分级指标。 2.R 的计算方法 ???? ? ?+???++=n n n Q q Q q Q q R βββα22 2111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 —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的取值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2和表3: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修订版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修订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军事设施;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重大危险源辨识 辨识依据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0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采掘业; d) 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 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 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

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 生产场所 work 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 贮存区 store 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4.2.1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a)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1。 表1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 ——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2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

(精选文档)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I)

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 1术语和定义 1.1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公司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由丙酮、乙酸、盐酸、硝酸、草酸、磷酸、硫酸、乙醇、甲醇、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醚、甲醛、过氧化氢、碘、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硫尿、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氯化铵、亚硝酸钠、二氯甲烷。 1.2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依此划定,公司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分为:三酸车间、酒精库。 1.3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辨识依据 本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丙酮、乙酸、盐酸、硝酸、草酸、磷酸、硫酸、乙醇、甲醇、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醚、甲醛、过氧化氢、碘、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硫尿、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氯化铵、亚硝酸钠、二氯甲烷,辨识

依据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在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均为达到临界量。 3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3.1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介绍 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均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性及数量。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危险物质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211Q q Q q ……+Qn qn ≥1 式中:q 1,q 2……q 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 Q 1,Q 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 3.2重大危险源辨识 对重大危险源的判定首先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当达不到重大危险源标准时,再采用《关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 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见重大危险源辨识表1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表2。 表1 危险物质名称及其临界量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表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表 1 术语和定义 1.1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 辨识依据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关于开展重点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相关规定进行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及数量。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危险物质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q2/Q1+……+q n/Q n ≥1 式中:q1,q2,……q 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1,……Q 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 存区的临界量,t 《关于开展重点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锅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属重大危险源: ①蒸气锅炉额定蒸气压力大于,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 B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 ——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0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掘业; d)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危险物质hazardous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重大事故major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生产场所work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贮存区store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

宜昌力能液化燃气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对宜昌力能液化燃气有限公司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根据宜昌力能液化燃气的生产实际,重大危险源为液化天然气罐区。对本公司储存的液化天然气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液化天然气储罐区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本单元内只有一种危险化学品,且存量大于临界量,故构成重大危险源。 辨识结果:液化天然气储罐区为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1)、分级原则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 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 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1、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采掘业; d) 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 生产场所work 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 贮存区store 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 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4.2.1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a)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1。 表1 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