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摘要: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行并完善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意义存在问题完善建议

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是围绕着教学活动而展开的一系列计划、组织、监督、服务等工作,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和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的,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强化二级学院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研究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意义

1.1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毕业生是其义不容辞的义务。实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后,由学院根据社会需求自行安排各自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拓宽专业口径,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学院教学二级管理细则.doc

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为强化院、系(部)二级教学管理职能,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则 (一)学院教学工作由院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有关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在院长领导下,研究决定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定期组织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其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二)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包括院、系两级。教务处是在院长领导下的院级教学管理职能机构,各系、部由系、部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工作。 (三)教务处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主要负责全院的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工作。系级教学管理主要负责本系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并根据各系具体情况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一)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教务处职责:

1.负责拟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2.负责布置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组织对各系制定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论证并提交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主管院长审批。 3.编印全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 4.负责指导、监督各系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并完成对调整报告的审批。 5.负责审核各专业课程标准,并指导、监督各系执行。 系、部职责: 1.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以及教务处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原则性意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体系,制、修订本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论证,经系主任审核通过后报教务处审核。 2.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落实学期教学任务。如需调整,须事先报教务处审批。 3.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原则,组织编写各课课程标准,报教务处审核后编印成册,并组织实施。 (二)教学运行管理 教务处职责: 1.开课计划: (1)编制学院学年校历和学期教学进程表。 (2)根据培养方案,每学期第12周下达下学期各系各专业教学任务。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冯鑫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特点,分析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并对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校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 1、忽视理论学习与研究。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在客观上存在着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大多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在主观上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忽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学生管理教育的基础规律很少加以研究,故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的要求,人们对学生管理工作普遍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于是采取观望等态度者有之;凭老经验应付日常工作者有之;认为只要采取习惯性做法就可以不出差错者有之,由于教育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再加上缺乏教育理论的熏陶,高校学

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2、重管理轻服务。受传统习惯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学生工作常常重管理,轻服务。“管好学生”经常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口头禅。在这种管理的约束下学生就好像是生活在襁褓中的孩子不能独立,个性得不到发展,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口号。从学生工作本质上看,它应该是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应重视并相应确立学生学校的主体地位,相应满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愿望,在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强调自律与他律的同时,将管理变为更深层次的服务,真正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日常学生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地提高服务质量。 3、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可概括为: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等,除了“两课”教育是在课堂上完成,其他工作都是在课堂以外时间进行的。例如,为了摸清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比如,高雅的艺术活动、高品位的学术讲座也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举办,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认同方可收效。可见,学生工作的弹性很大,工作的情况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衡量,关键在于建立学生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量化考核,建立档案,搞好综合测评,推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处在逐渐深入阶段,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校园实际情况存在误差,因此,系统的适用性与功能性均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程度也亟待提升。同时,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速度存在过快现象,无法与现有教学资源对接,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高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却无法得到相应回报。在实际应用角度来看,教学管理体系服务与校园教学工作,若系统脱离教学环境,将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真正的辅助功效。可见,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提升[1]。 二、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1.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组织 构建一支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可为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保障。该组织应保证具有整体性、完善性、权威性,且其中应包括学校信息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小组、内部信息化教学技术职称服务部门等。该组织机构应立足于校园整体,同时,该组织机构应为校园最高决策机构,以此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促使其与校园实际接轨。

2.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有关规范 高校应准确定位信息化教学,并对其保持清晰的认知。将信息化教学在校园有关政策中体现出来,并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规范的内容应包含机构、工作规范、人员管理规范等。机构规范主要包括对信息化教学管理性质的定义,职责权限定义等。而工作规范则主要针对信息化教学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如硬件资源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校园实践等。总之,规范应立足长远目光,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有关规范。 3.构建科学的信息处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结合的根本手段。信息化教学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为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利用该系统,构建更加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践路径 1.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主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并运用当代教学方法、理念进行学习。传统思想观念认为信息化教学管理仅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信息化教学管理不再仅局限于技术的使用方式,还要包括当代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利用。因此,要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转变思想观念,进而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实践途径

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汇编

学校扁平化管理模式——年级部管理 李金池 管理是质量的保障,创新是进步的灵魂。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师生人数快速激增,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学校的超常规发展。实现学校管理的扁平化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宝。我校拥有学生六千余名,教职工四百余名,2010年李金池校长上任伊始,在我校推行年级部管理,通过良性竞争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突破。级部体系更新管理模式 学校的发展带来办学规模的扩大,而学生的增加又使学校管理的压力逐渐变大。实行低重心管理是缓解学校管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优质教育的必行举措。我校确定“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思路,即实施以级部主任为核心的级部管理负责制,改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传统管理模式,以此来实现学校管理模式的全面更新。我校在每个年级成立年级部,设立级部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级部主任处于全年级管理的中心地位,对年级部的整体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从教学一线遴选不但业务素质高而且教学成绩突出的级部主任,他们都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一个年级部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由级部主任在竞聘上岗时聘任。在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年级部主任在这些教师中再任命各学科组组长,并安排组长负责组织本学科的具体教学工作。对于本级部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选拔,级部主任也遵循“重师德、看能力、讲成绩”的原则,并依照高三、高二、高一的顺序进行教师的选拔。 实施级部主任负责制,使年级部具有了相对独立的管理权,有利于本年级教育教学任务的统筹安排。各位年级部主任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工作起来更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实施级部主任负责制,简化了学校各处室职能,其只负责对各年级部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评估,能够将本职工作开展得有的放矢。学校则通过处室管理级部或直接抓年级部,做到宏观调控,统筹帷幄。 实施级部主任负责制的改革实践,是对传统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创造性地发挥了年级部的团体作用,变个人激励为整体激励,使学校管理走向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系列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竞争链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处于高效运转的竞争网中。教学工作各环节展开的良性竞争激发了教师个体的竞争意识,推动教学工作的动态运行。严密完整的竞争网络,是对以往线形教学模式的颠覆,为实现教学工作的动态运行提供着动力保障。我校通过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打团体战。在教学评价中,学校关注个人成绩的同时,更多的重视团体成绩,如重点研究分析平行的级部之间、学科组之间、班级之间成绩的差距,并督促提高。良好的合作导向使学校形成众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小团体”,在团结协作中良性竞争。 合作是基础,竞争为手段。以“双轨制动系统”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竞争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学活动随时充满生机与活力。学校引导教师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种不断的借鉴与超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动力源。 环环相扣实现动力运行 管理的创新使得学校各方面工作实现动力运行,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决策系统,各处室、年级部相互配合支持的执行系统,由教育处、教务处、课改处等落实的开放式监督系统,学校校长行政办公会、处室例会、级部例会有机结合的反馈系统。通过这四个动力系统,学校各项工作犹如装上了动力装置,实现高速、高效运行。 制定计划,展开目标。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着如何实现管理目标而展开。学校管理的首要内容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以此制约、引导、凝聚、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而获得办学的成功。 学校确定总目标,年级部在执行过程中把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子目标。因此,学校的管理

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与思考

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与思考 主要对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比较。希望在与国外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时能发现国内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加以改进,挖掘国内教学管理模式的长处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了人文管理和科学管理融合、国际性和中国特色等建议。 标签: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是高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而对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与外国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寻找到我国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独有的特点。不足之处要进行改进,而独有特点要发扬光大。 一、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异同点探寻 对各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比较会发现一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改正自身错误更好地向前发展。 从时间的发展顺序看中国高校管理模式的发展,会发现有着明确的阶段性变化。反观国外亦是如此。又因为地域、观念的不同,各地又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但仔细观察研究会发现现存不同教学管理模式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多或少又都遵循着同一条规律发展。只要摸清了这条规律,就能在我们自身发展中做到有所借鉴,少走弯路。 国内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有一种较多人提及的分类方法是以理论基础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把我国现有教学管理模式分为经验型、行政型和科学型等三种。而国外现有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因各国历史、地缘等多种原因又有不同的分类:以英国为代表的社团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以欧洲大陆(法、德)为代表的科层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国外最为明显的三种分类。两者表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联系,用心比较思考会发现其中的微妙关联。本文试着从以下几点进行比较。 (一)经验型教学管理模式与社团型管理模式 虽然这两者一个是从管理理论理念命名,一个是以管理者命名,但深究其本质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共同点。两者可以说都是最早出现的现代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经验型早于其他两者最早出现在中国高校中;而社团型更是可以说有着最悠久历史的现代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不管是人类思维模式大致相同,还是各种社会发展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都选择了大致相同的起点。之所以说两者是大致相同的可以从分析其本质见得。 所谓经验型教学管理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以经验为中心的教学管理

简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简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针对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暴露出的培养学生目标不明确、师资水平较低、管理模式落后、不能及时把握最新信息、转变自身管理模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以完善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 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1],同时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下面,通过对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深入研究以促进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转变,顺应时代发展,适应京津冀协

同发展需要,从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河北省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问题及成因 培养目标不明确,发展定位不准确。教育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京津冀各个高校承担着人才输出的重要责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应该是以培养出时代需要社会需要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也应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可是当下河北省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不太明确,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学生管理模式自然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培养出的人才自然就不能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从而阻碍京津冀协同发展。师资水平较低,直接导致管理模式落后。北京、天津的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他们的老师都是处于各个学科前沿或者在该专业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决定了他们制定出的学生管理模式是最先进的,是处于教育最前沿的。他们也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而与北京、天津两地的师资相比,河北省高校的师资力量较弱,优秀教师数量较少,大多数教师水平与京津地区相比水平较低,创新精神和能力也相对较低。他们的自身的水平决定由

构建高校管理模式探析.doc

构建高校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综合型高校的发展需要高效的管理能力,结合新型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以技术促管理从而达到高效服务的目标。信息技术作为提升高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提高各部门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促使高校管理模式的合理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数据的精确化、管理效果的最优化、管理效率的最大化、管理质量的标准化,为高校教育管理实现整体信息化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信息化系统有助于当前校园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高校管理;管理制度 1引言 高校的大规模发展促使管理事务具有跨部门、跨系统的特点,并且随着校园发展逐步和社会应用需求相契合,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高校管理部门的业务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如何应对管理系统不断新增相关业务的变化,促进管理部门持续发展,提高服务能力,是高校进一步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探究高校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是单纯的安装、运营一套应用软件,这个信息化管理方式要迎合新型高校管理制度的梳理、管理体系的优化、管理方法的确立。任何信息系统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必需要与已经存在的校园其他数字系统相整合,这样才能长期合理的运行。在信息化服务刚刚兴起的时候,在校园里运营改进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容易得到及时的应用反馈和修正,对未来其它社会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起到借鉴的效果。 2信息化管理的价值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经济时代,作为信息化的主要推

手计算机网络,它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将各个独立的资源连接在一起,最大化利用共享信息,实现事务的集中管理和分类处理。实施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形成一套管理标准,打破信息闭塞,提高服务效率。信息化服务的基础就是管理的标准化,依托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系统工具等环节的支持,在业务流程中不断重复正确的操作。在同一流程的相关岗位共享进度、任务、文档等信息,降低信息查询的时间,提高沟通效率,减少差错。信息化可以突破信息孤岛,加快管理信息的提取、汇总、上报、分析、反馈的速度,对于高层管理者可以更好的掌控全局,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3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益 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管理,所有信息资源可以存放在网络云中。首先,以往纸质文件或是独立的数字系统,容易导致文件丢失或存档错误。遗漏重要信息等情况,在网络信息中可以大幅降低甚至消除错误造成的损失。其次,信息化可以提高业务流程中的可视化程度,所有服务岗位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在服务流程中的角色,并且可以确切地了解业务在办理过程中所处的状态。这样既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又明确了职责,所以人都可以在网络终端服务器上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应当完成的工作。这样可以减少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延误、疏忽或推脱现象。第三,信息化管理可以极大的提高办公效率。分散在不同办公场所的各个部门在处理事务时,所需上报和待审批的文件都可以在网络终端上完成,这样就实现了审批流程网络化:如当前多数业务审批流程是,主管管理者需要当面审批办公文件,管理者往往工作繁重,职员无法及时向主管的上级反映情况,这样职员在处理业务时,容易造成事务堆积现象,这样既耽误时间又耽误工作。如果高校实现信息化

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

高校教学管理新方向和发展模式 在高校管理中,教学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关系着高校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高校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期在创新发展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教学管理的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分析,提出高校教学管理的发展模式与新的方向,从而提升高校教学的整体质量,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标签:高校教学管理;管理新方向;发展模式 一. 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情况 通常来说,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了两个部分,即过程管理与计划管理,它与学生未来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将会由大众化教学模式取代精英化教育模式,为此,高校无论是生涯结构还是招生数量均产生了一些变化。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管理的管理制度与行政机制并未给予及时的创新与完善,传统精英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依然存在,社会发展需求与教育发展之间也将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教学中实施的管理工作效率并不能达到预期要求,这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高校招生的总人数也持续增加,教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管理工作人员较为欠缺,而一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缺乏致使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同时,由于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还未形成规范性的标准,不恰当与不合理的问题也将由此体现,最终阻碍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 二.高校教学管理的新方向 (一)创新教学理念,强调分级教学管理。 各高校要想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完善到位,首要条件是与时俱进,对教学管理理念加以创新,使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让教师与教学计划设定者提升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以此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统一好战线后才能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工作才能落至实处。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开展于教研室,所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重心则需放在专业考研室上,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运用分级教学管理的方式让高校教师以主体的地位呈现于教学管理中,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可更好的增加教师的感染力,学生则能更加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高校队伍建设,展开民主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持续扩大在提升其管理工作效率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还须强调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以集中培训的基本方式提升管理人员互相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此来提升高校教学

教学管理模式概念的界定

教学管理模式概念的界定 “模式”一词是中西方科学研究中极其常见的,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都有体现,在牛津字典中对“模式”的解释为“方式方法、样式风格”的意思。在我国早年的版本的《辞海》中并没有对模式一词的解释,在最新版的《辞海》中,对“模式”的解释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等”意思。而在我国的《汉语大词典》中对“模式”的解释为“事物变准的样式”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双向词典》中对“模式”的解释为“某种实物的标准形式或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在对国内外专业词典的查阅可以看出,关于“模式”一词的解释基本都出现了“样式”也就是说“模式”为“样式”的意思。而样式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形式。模式和样式一样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和具体的表现形式,但是也体现为一种发展状态和规则。当然所谓的“模式”也有作为它发展形势和状态的限制,都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用标准来规范“模式”,换一种形式说就是“模式”的具体形式为标准性的表现形式。所谓的标准性的表现形式实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合理额度表现形式。具有符合当前标准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结构稳定性和精华所在,而标准形式也必须具备可塑造性和不断的演化和进步。从以上对“模式”的解释,我们大概以基本明确“模式”的含义,它是某一事物在发展运行过程所变现形式的简化和简要特征。“模式”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标准的表现形式,而且具有稳定的示范性和操控性。在所有的领域中,都会有自身的模式,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学管理的模式的表现形式为教学管理额度方式和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中协调师生关系的方法所形成的标准形式。它也是一种管理形式和管理方式,每个教学管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说都是以教学效果为目的。是教学与管理的有效结合,总结整理出一套有利于管理的体系和规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将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易于操作的策略,是将教学、方法、手段、管理形式融为一体,是反映一定教学和管理思想与规律的结构体系,诸如教学管理方法体系、原则、程序等。 日常我们说所的教学管理是指,教学教师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促进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达到培养有效人才的目的。保证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秩序和纪律。教学内容的管理包括:教学内容的规格管理、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管理和教学结果评价的管理。教学环境设施的管理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教对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沿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而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1]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 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抵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2.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变革 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以课程为纽带的、多变的听课群,使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选修课程形成的其它专业或其它学校的学生。同时,学生管理除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思想生活管理外,还需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构造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定向学习变为自主选择性学习,学生管理工作由学年制下的指令性管理变为指导性管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寻找和构建新的“平台”。 3.90后学生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谈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及改革分析

教学管理是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尤其是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教学管理一直成为困扰中职教育教学的难点。本文在总结和反思中职教学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成败与得失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强化中职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 一、目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现状 (一)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建国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下,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当干部型技术人才,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培养的是自主择业的技能型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部门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有统一的课程安排,每一门课程都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只要认真贯彻这部“王法”,就等同于走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不会有任何风险和偏差。在那个年代,任何一个自然人都可以搞教学,都可以当教育处长。很多中职学校只能沿袭“王法”照搬照抄过去老一套做法。直到现在,有很多学校仍然走不出那种教学管理模式的阴霾。缺乏对现代职业教育趋势的了解和驾驶现代职业教学管理的能力。在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观念陈腐,凭主观意志,教学管理没有明确目标,就像在黑夜中走路一样,走到哪里算到哪里,使中职教育的管理滞后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教师能力不强,教学管理缺乏推助器。就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状况看,严重断层已是普通现象。相当部分老教师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学管理思想的束缚,教学方式方法多是沿用过去旧的教学管理模式,加上不肯动脑筋,不善于探索和总结,造成很多老师从事一辈子的教育教学,到头来没有总结和发表属于自己独到见解和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和教学论文。教师“关门教书”学校“封闭管理”,不仅使中职教学管理缺乏推助器和时代气息,而且成为严重制约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瓶颈。 (三)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随机性大。自从中职教育进入自主择业的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部门对各类中职学校的管理和要求也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扩大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自主权。随之而来由于缺少过去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加上中等职校招生政策放开,各类职业学校纷纷面向市场办学,“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致使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鞭长莫及。 (四)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教学管理顾此失彼。中职学校扩招,不仅带来繁重的学生管理和繁杂的教学压力。而且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比普遍超过1:30的比例,严重的学校达到1:50以上。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16的师生比例标准。究其原因,一方面受编制的限制,学校进不了教师,也留不住教师;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没有编制,骋请的编外人员全靠学校本身的办学收入支付他们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为了减轻学校经费支付压力,学校在用人上,能减就减,能不请就尽量不请。因此出现了很多学校一个教师上

试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

试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 王杨1宋晓颖2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70)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工作都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体系虽相对独立,但二者有较多的工作交叉,也或多或少存在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相脱节的情况。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工作联动机制的建立,对于高校二级学院管理的顺利运行及育人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意义。结合现状和经验,通过深入访谈,尝试探索二者联动机制建立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一、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工作的运行关系现状 1.各自独立但有工作交叉 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地来说,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系统大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工作系统,从工作机构到工作队伍都各自独立。机构设置上,一般高校在学校层面设置教务处,在二级学院设置教学管理办公室,作为校院两级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学校层面设置学生处(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心理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在二级学院设置学生工作办公室或分团委,作为校院两级的学生工作部门。从工作队伍和系统来看,教学管理系统主要由学校主管教学校领导、教务处干部、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和教学秘书组成;学生工作系统主要由学校主管领导、学生处干部、校团委干部、心理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干部、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分团委干部、专职辅导员等组成。 因此,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工作系统是各自独立的,目前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管理重心下移。在二级学院的具体工作实施中,由于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的工作对象都是学生,因此在很多方面是存在工作交叉的。例如,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工作归口,应当归口于教学管理,但是学籍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与学生入学教育、学生班级管理等学生工作密不可分,存在交叉。又如,学风建设通常是归口学生工作,但是学风建设的实施实际上与教学检查与督导、考试管1王杨,(1981-)女,辽宁丹东人,汉族,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专职辅导 员,思想政治教育讲师。 2宋晓颖(1979-)女,山东临沂人,汉族,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讲师。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保证学生安全。管理者需要认真研究当前我姑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塑造德才兼备,遵纪守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就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400/https://www.doczj.com/doc/833238778.html,ki.kjdks.2015.04.074 On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Innovation Model LI Qifeng,ZHANG Zizhen (Hu'nan Polytechnic of Environment and Biology,Hengyang,Hu'nan 421005) Abstract Student manag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university management,management of students to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 and growth,to ensure the safety of students. Managers need to carefully study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my aunt problems and issues for innovation management,update management concepts,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level,shaping ability and integrity, law-abiding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employment development,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commun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model 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好学生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和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才能保证学生安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走向大众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对高校管理提出更多的挑战,高校不仅要重视教育管理,更应重视学生管理,注重管理模式创新。 1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校学生管理必须靠完善的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学生管理目标,明确管理权限、责任和义务,

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建设教育理论研究·注:本文为湖南城市学院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研究论文之一。文号:湘城院发[2008]49号。收稿日期:2010-4-28 作者简介:黄金莲(1968-),女,湖南沅江人,副研究馆员,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务秘书,主要从事教学与档案管理研究。 中国建设教育C hina Construction Education September 2010Vol.5,No.9~10 2010年9月第5卷第9~10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黄金莲,龙 飞,莫艳云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新形势下,教学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中心地位的具体体现。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规范教学秩序,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系统控制的过程。与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一样,其目的就是要根据相应的制度、程序和方法,设计和保持一种和谐共进、运转有序的教学环境,确保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教学管理工作及其模式是在动态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完善的,但又普遍滞后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高校教学管理应当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更新理念,完善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推进教学管理的创新。这需要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模式,努力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紧跟高校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这既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高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它强调按照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具有集中统一、有章可循、易于操作的特点,可以避免政出多门、任意行事,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后来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缺点和弊端,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归根结底表现为“机械性”。我们把它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管理系统的封闭性。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 教学管理过程中,强调行政权威性,在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改革措施和教学评估标准,编排、安排授课人员等环节中,缺乏民主性和人性化,透明度低,人为因素明显,缺乏必要的变通,呈现为 [摘要]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进步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 新已成为时代必然。本文论述了现代新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要从科学合理分权,提高院系的管理权限;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增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明确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增强决策的开放性、民主性、计划内容的多元性、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建构。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弊端;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9723(2010)05-0021-03 21

教学管理模式

“三足鼎立”分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一、模式的提出 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实力才有竞争能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办学就是竞争。在学校与学校办学的良性竞争过程中,给学生、给家长、给社会带来的是实惠。因为竞争,给了学生好的学习环境;因为竞争,给了家长放心;因为竞争,服务了社会,培养了人才。怎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怎样壮大自己的实力,在竞争张显能力?这要看我们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做的。2001至今的这几年中,我们学校提出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和谐的竞争环境,在办学过程中壮大自己的实力,不至于在竞争中失败,努力把学校办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盘县响水镇中学成立于1937年,回首往事,沧海桑田,风云变换,几经沉浮变迁,但学校的发展始终满足不了学生、家长、社会和上级的要求。1996年前,学校升学人数一度6年为零。那段时期,可以说响水镇的教育确实凄凉,各级领导在担心,家长们也纷纷将孩子送到外地去求学。这一现状,给响水镇的广大父老乡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96年教育局和党委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更换了当时的辅导站站长和学校领导班子,于是学校开始走上了逐步良性发展之路。当年,虽然全校只300名不到的学生,教师20名不足,但在当年的中考中,有8名学生升学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革命的火种”,加之大专毕业生不断分来,学校的办校一年比一年好了起来。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这段时间里,因大部分教师工作不积极,整天不是参与赌博就是采取不同形式地喝酒,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课只要“混过、熬过”45分钟就行了,没有学生发不发展的概念,若领导管管、问问,还有威胁领导的现象发生。在这种形势下,党委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学校曾实行了“优化组合,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方式,制止了部分“不合格”教师的气焰,扭转教师们很多不良的行为,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996至今,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第八次课程改革,我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学校经历1996至2001年的发展变化,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师的观念和思想有了大的变化,大家开始纷纷致力于课堂教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学校曾实行的“优化组合,末尾淘汰”制的管理方式也开始再适应学校的发展,老师们的思想转变了,这种管理方式就开始不人性化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了。2001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又一次的更换,新一届的领导班子针对当时的学校发展情况,果断提出了分组教学的管理模式。 二、分组操作 2001至2007年,我校的分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把学校的师生平均分成两组,实行两组拔河竞争式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是: 一、确定组长 通过学校行政会和教师民主测评推选出两名教学组长。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摘要】近年来,高校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高校教育正迈入大众化阶段,如何提高教学办学效率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热门问题。为此根据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确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理念,明确定位和划分校、院两级的管理目标,从而增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意识,明确定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职能和任务,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管理作用,使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规化。它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欠缺,管理方法落后等问题值得我们去不断改善。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随着高校学生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础,其各项工作都是紧贴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的,其最终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二级学院如何配合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使教学管理工作具有科学的管理工作

机制,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去探讨的课题 一、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必然性 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强化其教学管理职能,是由高等学校办学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因学校总体规模较大,不易统一直接管理所需要的。大多数高校办学的主题层次是大学本科,高校按照培养人才的任务通过学科或专业设置了二级学院。因此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人才发展的方向主要依靠二级学院的教学工作和专业学术水平。同时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是高校的基本建设,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保证。二级学院在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显露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不足。而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科和专业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更为良好的基础综合条件和操作实践。 二、确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理念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应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并提供优质服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就是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尊重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