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督脉、腧穴讲义

督脉、腧穴讲义

督脉、腧穴讲义
督脉、腧穴讲义

督脉、腧穴

大纲要求: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督脉共29穴)

要点: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沟、印堂

一、督脉循行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行于会阴部,向后从尾骨端上行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至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系带处。

二、督脉主治概要

主治范围临床表现原理分析

脏腑病五脏六腑相关病证距离五脏六腑的背俞穴较近

神志病癫狂痫督脉入脑

热病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头面五官病头痛,口喎,面肿经络所行主治所及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脊背,腰骶疼痛经络所行,主治所及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长强络穴督脉与足少阴经、足少阳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长强穴主治】

①便血、痔疮、脱肛等肠腑病证(在肛肠附近)

②癫狂痫等神志病(督脉入脑)

③腰痛,尾骶骨痛,脊强反折(腧穴所在)

【操作】斜刺,针尖向上与髄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

2.腰阳关

【定位】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

①月经不调、带下等妇科病证;

②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③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

平大肠俞

3.命门

【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命门在督脉,旁开1.5为膀胱经第一侧线之肾俞,旁开3寸为膀胱经第二侧线之志室穴【命门穴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

③五更泄泻、小便频数、癃闭等肾虚病证;

④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4.至阳

【定位】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

①胸胁胀满,黄疽;

②咳嗽,气喘;

③腰背疼痛,脊强。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身柱

【定位】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平肺俞

【身柱穴主治】

①身热、头痛、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联系大椎穴)

②惊厥、癫狂痫等神志病证(督脉入脑)

③脊背强痛(经络所行主治所及)

④疔疮发背(特殊记忆)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感冒:何故大风缺太阳

6.大椎督脉与足三阳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大椎穴主治】

①恶寒发热、疟疾等外感病证;

②热病,骨蒸潮热;

③咳嗽、气喘等肺气失于宣降病证;

④癲狂痫、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⑤风疹、痤疮等皮肤疾病;

⑥项强、脊痛等脊柱病证。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

7.哑门督脉与阳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

①暴喑,舌强不语、聋哑(从名字推知此功效,哑!)

②癫狂病、癔症等神志病证(督脉入脑)

③头痛,项强(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操作】伏案正坐位,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8.风府督脉与阳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另一找法是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风府穴主治】

①中风、头痛、眩晕、痴呆等内风所致病证;

②恶寒发热、项强等外感病证;

③癫狂痫、癔症等神志病证;

④目痛、鼻衄、咽喉肿痛、失音等五官病证。

【操作】伏案正坐位,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头痛:百风太赫

头晕实证:白痴冲关

头晕虚证:肝肾二叔幽会三里池

脱肛:先灸长强以收肛,后就百会以升举

晕厥:百关水足

9.百会督脉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百会穴主治】

①晕厥、中风、失语、痴呆等脑病;

②癫狂、不寐、健忘等神志病;

③头风、颠顶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

④脱肛、阴挺、胃下垂等气虚下陷证。

【操作】平刺0.5~0.8寸,升阳固脱多用灸法。

10.上星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

①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

②癫狂;

③热病,疟疾。

【操作】平刺0.5-0.8寸。

11.素髎

【定位】在面部,鼻尖的正中央

【主治】

①昏迷、惊厥、晕厥、脱证等急症

②鼻渊、鼻衄等鼻病(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1/3与2/3取穴的:

水沟穴,天宗,环跳

12.水沟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水沟穴主治】

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脱证等急症,为急救要穴之一;

②癫狂痫、癔症、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

③闪挫腰痛,脊背强痛;

④口喎、面肿、鼻塞、牙关紧闭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按掐。

13.印堂

【定位】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不寐、健忘、痴呆、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

②头痛、眩晕、鼻渊、鼻鼽、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

③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操作】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督脉穴位1:

穴位定位特殊主治循经主治

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督脉之络穴)

1.脏腑病

2.神志病

3.头面五官病

4.头项腰背下肢痛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至阳穴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穴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疔疮发背

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泄热外感

哑门穴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

督脉穴位2:

穴位定位特殊主治循经主治

风府穴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治内、外风

1.脏腑病

2.神志病

3.头面五官病

4.头项腰背下肢痛

百会穴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气虚下陷

上星穴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素髎穴鼻尖的正中央危急重症

水沟穴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 腰痛,急救

印堂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第二十单元任脉、腧穴

大纲要求: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任脉24穴)

要点: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下脘、建里、

中脘、上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一、任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循腹沿前正中线上行,经关元等穴至咽喉,再上

行环绕口唇,经面部进入目眶下,联系于目

二、任脉主治概要

主治范围具体表现原理分析

脏腑病腹部,胸部相关内脏病任脉所行线路与内脏距离很近

妇科病,男科,前阴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遗精,阳痿,小便不

利,遗尿

出于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

毛部

神志病癫痫,失眠等

虚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主治虚劳,虚脱等证

经脉循行部位的病

颈头胸腹部的局部病证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中极膀胱之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下4寸,前正中线上

【中极穴主治】

①遗尿、癃闭、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病证;

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

③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不孕、带下病等妇科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应在排尿后针刺,以免伤及深部膀胱。孕妇慎用。

2.关元小肠之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关元穴主治】

①中风脱证、虚劳羸瘦、脱肛、阴挺等元气虚损所致病证;

②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男科病证;

③崩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带下等妇科病证;

④遗尿、癃闭、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病证;

⑤腹痛、泄泻、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

⑥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1.5寸,应在排尿后针刺,以免伤及深部膀胱。孕均慎用。

3.气海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

【气海穴主治】

①中风脱证、虚劳羸瘦、脱肛、阴挺等气虚证;

②遗精、阳痿、疝气、不育等男科病证;

③崩漏、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不孕、带下等妇科病证;

④遗尿、癃闭等泌尿系病证;

⑤水谷不化、绕脐疼痛、便秘、泄泻等肠腑病证;

⑥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4.神阙

【定位】在脐区,脐中央

【主治】

①中风脱证、虚脱、脱肛、阴挺、胃下垂等元气虚损证;

②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水肿等脾肾虚损所致病证;

③保健要穴。

【操作】此穴禁针,多用艾条灸或隔盐灸。

中风脱证:

元神脱了

5.下脘任脉与足太阴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上

【主治】胃痛、呕吐、完谷不化、食欲不振、腹胀、泄泻、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操作】直刺1-1.5寸。

脐上54321

---上中建下水

6.建里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上

【主治】

①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脾胃病证

②水肿、小便不利(特殊记忆)

【操作】直刺1~1.5寸。

7.中脘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任脉与手少阳经、手太阳经、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胃痛、呕吐:三中內

【中脘穴主治】

①胃痛、呕吐、完谷不化、食欲不振、腹账、泄泻、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

②癫痫、不寐等神志病;

③黄疸。

【操作】直刺1~1.5寸。

8.上脘任脉与手少阳经、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上

【主治】

①胃痛、呕吐、呃逆、腹胀等脾胃病证;

②癫痫。 ------比中脘穴少了治黄疸。

【操作】直刺1~1.5寸

脐上54321---

上中建下水

心绞痛:二戏贪官

9.膻中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在胸部,横平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上

【膻中穴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闷等胸中气机不畅病证(气会)

②心痛、心悸等心疾;(就近)

③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乳病(就近)

④呕吐、呃逆等胃气上逆证。(气会)

【操作】直刺0.3~0.5寸,或平刺

10.天突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在颈前区,胸骨上窝正中央,前正中线上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痈、胸痛等肺系病证;

②暴喑、梅核气、癭气等咽部病证。

【操作】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气管前缘缓慢刺入1~1.5寸。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11.廉泉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

【主治】中风失语、暴喑、吞咽困难、舌缓流涎、舌下肿痛、口舌生疮、喉痹等咽喉口舌病证【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

12.承浆任脉与督脉及手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

①口喎、齿龈肿痛、流涎、口舌生疮等口舌病证(位置)

②暴喑(位置)

③癫狂(特殊记忆)

【操作】斜刺0.3~0.5寸

任脉穴位1:

穴位定位特定穴特殊主治循经主治

中极穴脐下4寸膀胱募

1.脏腑病

2.男科妇科

3.咽喉病

4.神志病

5.虚证

关元穴脐中下3寸小肠募

气海穴脐中下1.5寸肓之原气虚

神阙穴脐中央元阳暴脱

下脘穴脐中上2寸

建里穴脐中上3寸

任脉穴位2:

穴位定位特定穴特殊主治循经主治中脘穴脐中上4寸胃之募,腑会哮喘

1.脏腑病

2.男科妇科

3.咽喉病

4.神志病

5.虚证

上脘穴脐中上5寸

膻中穴平第4肋间隙,前中线上气会,心包募

天突穴胸骨上窝正中央

廉泉穴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

承浆穴颏唇沟的正中暴喑

(整理)80个穴位定位主治速记.

实践技能80个穴位定位与主治【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手太阴肺经穴【5个】: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穴【6个】: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10个】: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 足太阴脾经【5个】: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手少阴心经穴【2个】:通里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穴【3个】:后溪天宗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14个】: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足少阴肾经【3个】:涌泉太溪照海 手厥阴心包经【3个】内关大陵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穴【3个】外关支沟翳风 足少阳胆经穴【5个】: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 足厥阴肝经穴【3个】:行间太冲期门 督脉穴【6个】: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 任脉穴【6个】: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 ++经外奇穴【6个】:四神聪印堂太阳定喘夹脊十宣 ---------------------------------------------------------------------------------------------- 常用针灸穴位 手太阴肺经穴【5个】: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孔最: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鱼际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鱼际:咳血咽痛肺失音,小儿疳积为第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一、督脉穴位分寸歌(28穴) 尾骨尖端是长强,二一椎下腰俞藏。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细推详。十一 椎寻脊中穴,十椎中枢穴需量。第九椎是筋缩穴,七椎之下即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一椎之下陶道当。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哑上五分取,脑户府上寸半量。强间后顶两个穴,相距俱做寸五量。百会颅顶中央取,向前寸半前顶张。顖会百前三寸是,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入发五分处,素髎乃在鼻尖上。水沟鼻下唇上纪,兑端上唇正中央。龈交门齿微上取,二十八穴已章详。 二、任脉穴位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石门 脐下二寸是,气海乃在寸半间。阴交脐下一寸是,脐窝中央神阙传。脐上上行各一寸,水分下脘建里参。中脘上脘与巨阙,气穴行至鸠尾边。中庭膻中下寸六,膻中位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穴,上行俱做寸六看。璇玑华盖上一寸,天突胸骨上凹探。廉泉喉头节上陷,承浆唇下窝中间。 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 肺经穴起于中府,华盖平去六寸处。云门璇玑旁六寸,锁骨之下外端处。天府 腋三臂内求,侠白泽上五寸渚。尺泽肘中横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属。列缺食指交叉尽,经渠腕后五分处。太渊腕后横纹头,鱼际红白肉界处。少商大指甲根旁,喉痛刺之可除苦。 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河谷虎口歧骨间。阳溪 腕上两筋陷,偏历溪上三寸端。温溜偏历上二寸,溜上一寸下廉堪。再上一寸上廉穴,池下二寸三里辩。曲池曲肘纹头陷,池上一寸肘髎探。池上三寸手五里,臂臑池上七

寸观。肩髃最好举手取,前后凹陷穴在前。巨骨肩锁两端间,天鼎扶突下寸端。扶突喉节旁三寸,禾髎沟旁五分参。迎香鼻旁五分取,大肠经穴已完篇。 五、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 胃之经系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髎鼻孔旁八分。地仓 口角四分处,大迎颔前寸三分。颊车耳下八分近,下关合口有孔寻。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分。水突人迎气舍间,气舍突外寸五分。缺盆锁骨上窝取,气户璇旁四寸平。库房华盖去四寸,屋翳库下一肋寻。膺窗玉堂旁四寸,第四肋间乳中明。中庭旁边四寸许,乳下一肋是乳根。不容承满粱门穴,关门太乙滑肉门,六穴中横均二寸,巨阙旁下一寸匀。天枢脐旁横二寸,阴交旁二是外陵。大巨石门旁二寸,水道关元二寸横。归来终极旁二寸,气冲曲骨二寸寻。髀关伏兔之上取,斜里去膝尺二平。伏兔膝上六寸准,膝上三寸阴市存。粱丘膝上二寸定,犊鼻膝下骨陷寻。膝眼三寸下三里,里下三寸上巨真。里下五寸条口论,里下六寸下巨明。丰隆外踝上五寸,解溪鞋带窝中存。冲阳二三跖骨陷,陷谷二寸到内庭。内庭中次趾间取,厉兑次趾外侧寻。 六、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寸歌(21穴)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大都称。本节之后太白穴,白后一寸是公孙。商丘 内踝微前陷,三阴踝上三寸寻。再上三寸漏谷是,膝下五寸地基真。曲膝纹头阴陵泉,血海膝上二寸寻。箕门血海上六寸,本云宜浅或禁针。冲门曲开三寸半,府舍冲门上七分。腹结横下寸三是,孕妇不宜此穴针。大横当脐外四寸,再上三寸腹哀平。食窦中庭旁六寸,乳旁二寸天溪存。胸乡玉堂旁六寸,紫宫六寸是周荣。大包腋下六寸取,脾经穴位已分明。 七、手少阴心经穴位分寸歌(9穴) 心经穴起极泉中,腋窝前端动脉冲。青灵少海上三寸,少海肘窝纹内通。灵道 腕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郄通下五分地,神门手腕纹陷中。少府握拳小四界,小指内侧是少冲。心经九穴终于此,惟有神门莫放松。

中医穴位图(精)

中医穴位图 中医穴位图 图解下载经外奇穴按摩疗法刺激疗法指压疗法 人体穴位图解 人体穴位图 经外奇穴图解

◆头部穴位图解(正面)◆头部穴位图解(背面)◆颈部穴位图解(头侧)◆胸部腹部穴位图解◆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一◆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二◆人体上肢穴位图解◆人体下肢穴位图解◆人体足部穴位图解◆脚底部反射区图◆数脊椎骨窍门图解◆更多…… ◆面部穴位图(正面)◆头部穴位图(背面)◆头部颈部穴位图◆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背部穴位图◆上肢穴位图(内侧)◆上肢穴位图(外侧)◆下肢穴位图(内侧)◆下肢穴位图(外侧)◆耳部全息穴位图◆人体骨骼名称图◆更多…… ◆头部穴位图解◆胸部穴位图解◆背部穴位图解◆腹部穴位图解◆上肢穴位图解◆手部穴位图解◆足部穴位图解◆头顶穴位图解◆腿部穴位图解◆足底穴位图解◆口内穴位图解 ◆更多……

中医按摩治病 中国的医学,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穴道的效果。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气血不顺百病生”的句子。所谓的气血,就是支配内脏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若流动混乱,就会引起各种疾病。穴位就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这种通路称为“经络”,穴道的正确称法应是“经穴”。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应在位于那有异常的内脏经络上,更进一步地会反应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因此,通过给予穴道刺激,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穴道疗法的目的了。穴道疗法对疾病极高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地被现代医学所证实。按照不同刺激穴道方法,进入下面相应专栏。

指压疗法◇常识篇◇急救篇◇美容篇◇精神篇◇治疗篇穴道刺激疗法·基本常识及治疗其它按摩疗法·有效的家庭疗法 人体穴位分类 腧穴的分类方法(一)经脉分类法经脉分类法,即根据十四经脉循行路线而排列腧穴的方法。该方法强调腧穴与经脉之间的联系。每条经脉都有若干腧穴归属其下,如手太阴肺经左右各有11穴,手阳明大肠经左右

人体穴位速记口决

一、督脉穴位分寸歌(28穴) 尾骨尖端是长强, 二一椎下腰俞藏。 十六阳关十四命, 十三悬枢细推详。 十一椎寻脊中穴, 十椎中枢穴需量。 第九椎是筋缩穴, 七椎之下即至阳。 六灵五神三身柱, 一椎之下陶道当。 一椎之上大椎穴, 入发五分哑门行。 风府哑上五分取, 脑户府上寸半量。 强间后顶两个穴, 相距俱做寸五量。 百会颅顶中央取, 向前寸半前顶张。 顖会百前三寸是, 上星入发一寸量。 神庭入发五分处, 素髎乃在鼻尖上。 水沟鼻下唇上纪, 兑端上唇正中央。 龈交门齿微上取, 二十八穴已章详。 二、任脉穴位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 曲骨耻骨之上缘。 中极脐下四寸取, 脐下三寸是关元。 石门脐下二寸是, 气海乃在寸半间。 阴交脐下一寸是, 脐窝中央神阙传。 脐上上行各一寸, 水分下脘建里参。 中脘上脘与巨阙, 气穴行至鸠尾边。 中庭膻中下寸六,

膻中位在两乳间。 玉堂紫宫华盖穴, 上行俱做寸六看。 璇玑华盖上一寸, 天突胸骨上凹探。 廉泉喉头节上陷, 承浆唇下窝中间。 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 肺经穴起于中府, 华盖平去六寸处。 云门璇玑旁六寸, 锁骨之下外端处。 天府腋三臂内求, 侠白泽上五寸渚。 尺泽肘中横纹是, 孔最腕上七寸属。 列缺食指交叉尽, 经渠腕后五分处。 太渊腕后横纹头, 鱼际红白肉界处。 少商大指甲根旁, 喉痛刺之可除苦。 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端, 二间寻来本节前。 三间节后陷中取, 河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两筋陷, 偏历溪上三寸端。 温溜偏历上二寸, 溜上一寸下廉堪。 再上一寸上廉穴, 池下二寸三里辩。 曲池曲肘纹头陷, 池上一寸肘髎探。 池上三寸手五里, 臂臑池上七寸观。 肩髃最好举手取, 前后凹陷穴在前。 巨骨肩锁两端间,

-宗筋疗法之十大要穴(附图)

宗筋疗法之十大要穴(附图) 筋疗法所用的穴位,并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面。1.大椎治清阳不升,督脉加手三阳经的汇合之处,头为诸阳之会,大椎穴为阳中之阳,调节阴阳平衡的关键点,大椎上大包是阳气上不了头堵在那里,管一切头的不舒服。推拿时要有渗透力和准确性。部位:是督脉上的穴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妇科病,前列腺炎,肾虚引起的疾病。治高血压、老年痴呆、头晕、头发沉,治颈椎病。2.缺盆走胃经,通肺。部位: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治胃、肺、心的疾病,还治胳膊疼、后背疼、颈椎病。3.肩中带穴肩胛骨上缘最鼓的地方(通常有硬结)。是多条经络的汇聚点,胆经的循行路线。主治:坐骨神经痛、屁股凹陷、干瘪。找结先对侧再同侧。点肩中带渗透传导到腰、到腿一直能到脚,还治胃和心。4.通心穴 小肠经上的奇穴,肩胛下缘上侧。心与小肠相表里,是心阳。主治:小肠引起的小腹胀痛;小肠引起的胳膊疼,按通心穴会感到胳膊酸沉。心其华在面,通心穴还能养颜美容。肝胆不好的也可以按通心穴。5.天枢穴(天之枢纽),阴阳之分界点胃经的穴,又是大肠的募穴。主治:胳膊痛、网球肘,膝盖痛(膝盖水肿引起),点天枢穴是胃经、边上是脾经,中

间是肾经。脑满肠肥形容的肚子就是头,天枢为肚子中点,所以可以治脑萎缩、脑梗塞。脑萎缩、脑梗塞的病人肚子一定很硬。 6.八髎通前后之阴阳,滋阴固肾,助阳益精,有结拨通,专治下焦诸症。主治:妇科病(子宫肌瘤)、男科病、后头痛。搓八髎点长强补肾壮阳。要通大椎八髎点刺放血。八髎穴放血治疗所有的皮肤病。委中配八髎治:肾虚、腰痛、癃闭、遗尿、二便失禁、遗精、阳萎、淋浊等病症。骶骨古代人称仙骨是藏精纳气。常揉骶骨、八髎可以激发肾精,充分生髓,生精强脊,八髎是膀胱经邻近胞宫的穴位,可调不孕不育。 7.枢纽穴阳跷脉的起点往下到申脉的中点。主治:脚踝扭伤,头痛,腰痛。8.白环俞道家养生之要穴,与脐相连,对应。 9.伏兔穴治胃酸特效。还治膝盖痛。10.失音穴治妇科,甲状腺结节。嗓子说不出话来扎失音、照海,治声音沙哑特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 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附 (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正文索引[ 隐藏]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 四、足太阳脾经循行图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图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 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 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图 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 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 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图 十三、督脉循行图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经络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 <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 wp-image-1957" alt="手太阴肺经"

src="https://www.doczj.com/doc/8319026278.html,/DownloadImg/2014/03/2 517/40230171_1.jpg" width="683" height="1024" /> 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督脉穴位各个位置:

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督脉穴位各个位置: 01、长强穴02、腰俞穴 03、腰阳关穴 04、命门穴05、悬枢穴 06、脊中穴07、中枢穴 08、筋缩穴 09、至阳穴 10、灵台穴 11、神道穴 12、身柱穴13、陶道穴 14、大椎穴 15、哑门穴 16、风府穴 17、脑户穴 18、强间穴 19、后顶穴 20、百会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督脉、膀胱经作用: 01、络却穴、玉枕穴主治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0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0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04、大杼穴、风门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0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阙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主治: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0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关穴主治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0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阳纲穴主治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0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主治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0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阴部肿痛;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主治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穴位歌诀

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穴位歌诀 1、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髎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3、足阳明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倒闭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回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4、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5、手少阴心经穴歌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6、手太阳小肠经穴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1 / 3下载文档可编辑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yixi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飘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8、足少阴肾经穴位歌 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9、手厥阴心包经穴位歌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10、手少阳三焦经穴位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穴位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亮阳辅高,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2 / 3下载文档可编辑

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 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 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 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 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

督脉穴位图,督脉循行路线,打通督脉的功效作用

督脉穴位图,督脉循行路线,打通督脉的功效作用 督脉穴位图督脉穴位:长强穴、腰俞穴、腰阳关穴、命门穴、悬枢穴、脊中穴、中枢穴、筋缩穴、至阳穴、灵台穴、神道穴、身柱穴、陶道穴、大椎穴、哑门穴、风府穴、脑户穴、强间穴、后顶穴、百会穴、前顶穴、囟会穴、上星穴、神庭穴、素髎穴、水沟穴、兑端穴、龈交穴。督脉循行路线图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督脉穴位图督脉穴位1、长强穴DU1 Ch áng qiáng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配精官、二白、百会(灸、治脱肛、痔疮。 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2、腰俞穴DU2 Yāo shū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解剖: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 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配伍:配膀胱俞(灸、、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3、腰阳关穴DU3 Yāo yáng guān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配伍: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4、命门穴DU4 Mìng

督脉穴位图及督脉的作用

督脉穴位图及督脉的作用 督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督脉掌管着人体二十八味灵药,这些灵药治疗范围广泛,疗效独特,不仅能治疗与腧穴部位相应的内脏病、头面、颈项和腰背部的病变,还能够治疗热病、神志病等疾患。 督脉管理着众多穴位 1、人体的大力丸——命门 我们在影视上,常常看到有人推销大力丸骗钱的场景,现实生活中也有人称卖假药之人为卖大力丸的。但频繁有人上当受骗,这说明大力丸是人们所需求的。其实,大力丸不用从外界获得,人体自身就拥有,如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的督脉,就掌管着人体真正的大力丸——命门。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与两侧肾俞穴相平。两肾之间的命门穴,乃生命之门户,肾气为一身之本,命门穴有培元补肾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可用于治五劳七伤、肾虚、头晕、耳鸣以及肾阳亏虚所致的手足逆冷等病症。另

外,因命门穴位于腰部,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生殖、司二便,点按命门穴还可培元补肾,治疗虚损腰痛以及肾阳亏虚所引起的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2、大椎 大椎穴为“诸阳之会”,即诸阳经交会穴,故本穴为纯阳主表之穴位。阳主表,取之通阳解表以清热,为解表退热的常用穴。此穴对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有退热作用,如在大椎穴拔罐或刮痧对外感引起的热度高,病程短的患者,退热效果特别好。因其位于项部,下邻心肺,故也是治疗项强、咳喘、气逆的常用穴。 3、风府 风府在颈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风”指风邪,“府”指聚会之处,故“风府”意指穴处为风邪侵袭的部位。 风府穴主治一切因风而引起的病症,因而得名。本穴为祛风要穴之一,内中风疾外中风所致病均可通过按摩此穴而得到缓解。

督脉、腧穴讲义

督脉、腧穴 大纲要求: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督脉共29穴) 要点: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沟、印堂 一、督脉循行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行于会阴部,向后从尾骨端上行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至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系带处。 二、督脉主治概要 主治范围临床表现原理分析 脏腑病五脏六腑相关病证距离五脏六腑的背俞穴较近 神志病癫狂痫督脉入脑 热病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头面五官病头痛,口喎,面肿经络所行主治所及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脊背,腰骶疼痛经络所行,主治所及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长强络穴督脉与足少阴经、足少阳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会阴区,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长强穴主治】 ①便血、痔疮、脱肛等肠腑病证(在肛肠附近) ②癫狂痫等神志病(督脉入脑) ③腰痛,尾骶骨痛,脊强反折(腧穴所在) 【操作】斜刺,针尖向上与髄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 2.腰阳关 【定位】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 ①月经不调、带下等妇科病证; ②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③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 平大肠俞 3.命门 【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命门在督脉,旁开1.5为膀胱经第一侧线之肾俞,旁开3寸为膀胱经第二侧线之志室穴【命门穴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 ③五更泄泻、小便频数、癃闭等肾虚病证; ④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4.至阳 【定位】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主治】 ①胸胁胀满,黄疽; ②咳嗽,气喘; ③腰背疼痛,脊强。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身柱 【定位】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平肺俞 【身柱穴主治】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 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 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 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

女性人体穴位图【正背面高清图解大全】 [导读]从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足阳明胃经,本文高清图解女性人体穴位的详细位置,以及常用穴位在身体方面和皮肤方面的作用与功效。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 01、曲骨穴 02、中极穴 03、关元穴 04、石门穴 05、气海穴 06、阴交穴 07、神阙穴 08、水分穴 09、下脘穴 10、建里穴 11、中脘穴 12、上脘穴 13、巨阙穴 14、鸠尾穴 15、中庭穴 16、膻中穴 17、玉堂穴 18、紫宫穴 19、华盖 20、璇玑穴 21、天突穴 22、廉泉穴 23、承浆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作用: 1、曲骨穴主治

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 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 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足阳明胃经作用 1、气舍穴、缺盆穴、气户穴主治 身体方面: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百日咳、食道炎、火消化不良、胸膜炎;皮肤方面:皱纹、油脂旺盛、面色苍白。2、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主治 身体方面: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胸膜炎、乳腺炎;皮肤方面: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记忆人体穴位的口诀 一、督脉穴位分寸歌(28穴) 尾骨尖端是长强,二一椎下腰俞藏。十六阳关十四命,十三悬枢细推详。十一椎寻脊中穴,十椎中枢穴需量。第九椎是筋缩穴,七椎之下即至阳。六灵五神三身柱,一椎之下陶道当。一椎之上大椎穴,入发五分哑门行。风府哑上五分取,脑户府上寸半量。强间后顶两个穴,相距俱做寸五量。百会颅顶中央取,向前寸半前顶张。顖会百前三寸是,上星入发一寸量。神庭入发五分处,素髎乃在鼻尖上。水沟鼻下唇上纪,兑端上唇正中央。龈交门齿微上取,二十八穴已章详。 二、任脉穴位分寸歌(24穴) 任脉会阴两阴间,曲骨耻骨之上缘。中极脐下四寸取,脐下三寸是关元。石门脐下二寸是,气海乃在寸半间。阴交脐下一寸是,脐窝中央神阙传。脐上上行各一寸,水分下脘建里参。中脘上脘与巨阙,气穴行至鸠尾边。中庭膻中下寸六,膻中位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穴,上行俱做寸六看。璇玑华盖上一寸,天突胸骨上凹探。廉泉喉头节上陷,承浆唇下窝中间。 三、手太阴肺经穴位分寸歌(11穴) 肺经穴起于中府,华盖平去六寸处。云门璇玑旁六寸,锁骨之下外端处。天府腋三臂内求,侠白泽上五寸渚。尺泽肘中横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属。列缺食指交叉尽,经渠腕后五分处。太渊腕后横纹头,鱼际红白肉界处。少商大指甲根旁,喉痛刺之可除苦。 四、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分寸歌(20穴) 商阳食指内侧端,二间寻来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河谷虎口歧骨间。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溪上三寸端。温溜偏历上二寸,溜上一寸下廉堪。再上一寸上廉穴,池下二寸三里辩。曲池曲肘纹头陷,池上一寸肘髎探。池上三寸手五里,臂臑池上七寸观。肩髃最好举手取,前后凹陷穴在前。巨骨肩锁两端间,天鼎扶突下寸端。扶突喉节旁三寸,禾髎沟旁五分参。迎香鼻旁五分取,大肠经穴已完篇。 五、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寸歌(45穴)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 2、 3、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 4、 5、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6、

7、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 8、 9、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 10、 11、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 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12、

13、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14、 15、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 16、 17、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18、

-人体背部经脉穴位

一、背部经脉 人体背部经脉主要为沿脊椎的督脉与分布脊椎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 二、督脉 从胞中沿脊椎至风府穴,为人体总督阳气之阳经,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督脉是人体阳气之海,阳气不足的病症都可以从督脉论治。 二、穴位详解:

长强 【定位】:在尾骨端下0.5寸,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镇痉熄风,清热利湿,固脱止泻。 【主治】:①泄泻,便血,便秘,痔疾,脱肛。②癫狂痫。 【类别】:督脉、足少阳、足太阴经交会穴,络穴 腰俞 【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作用】:调经通络,清热利湿。 【主治】:①癫狂,癫痫。②痔疾。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④月经不调。腰阳关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强腰补肾,调经通络。 【主治】:①月经不调,遗精,阳痿。②腰骶痛,下肢痿痹。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带下。③泄泻。④腰脊强痛。 悬枢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温补脾肾,强壮腰脊。 【主治】:①腰脊强痛。②泄泻,腹痛。 脊中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 【主治】:①泄泻。②黄疸。③痔疾。④癫痫。 中枢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健脾利湿,益肾强脊。 【主治】:①黄疸,呕吐,腹胀满。③腰脊强痛。 筋缩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止痉熄风,健脾调中。 【主治】:①癫痫。②脊强。③胃痛。 至阳

常用艾灸穴位彩图全

请点开本店店标下首页、艾炙穴位图栏目查看!请在图上点一下即可。 常用艾灸穴位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

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

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

最全高清人体穴位图及穴位图解大全

最全高清人体穴位图及穴位图解大全【导读】从以下女性人体穴位高清图可以看出,左侧的红线是任脉穴位,右侧的蓝线是足阳明胃经,本文高清图解女性人体穴位的详细位置,以及常用穴位在身体方面和皮肤方面的作用与功效。 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而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经络、腧穴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与人体脏腑、机体、五官的健康息息相关,能使人体气血运行畅通,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各个位置 01、曲骨穴 02、中极穴 03、关元穴 04、石门穴 05、气海穴 06、阴交穴 07、神阙穴 08、水分穴 09、下脘穴 10、建里穴 11、中脘穴 12、上脘穴 13、巨阙穴 14、鸠尾穴 15、中庭穴 16、膻中穴 17、玉堂穴 18、紫宫穴 19、华盖 20、璇玑穴 21、天突穴 22、廉泉穴 23、承浆穴 女性人体穴位图解任脉作用: 1、曲骨穴主治 身体方面:阴部瘙痒、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痛经;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暗疮。 2、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穴主治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性冷淡、内分泌失调;皮肤方面: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黄黑皮肝、体毛过多,毛孔粗大。 3、神阙穴、水分穴、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上脘穴主治 身体方面: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痛、反酸、便秘、口气重;皮肤方面:嘴周暗疮、皮肤色晦无光、鼻翼两旁充血。 4、巨阙穴、鸠尾穴、中庭穴、膻中穴主治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胸闷、心烦、健忘、反胃、呕吐;皮肤方面:面色苍白、肤色异常、粉刺。 5、玉堂穴、紫宫穴、华盖穴、璇玑穴、天突穴主治 身体方面:咳嗽、气喘、呕吐、胸中气逆、哮喘。 6、廉泉穴、承浆穴主治 身体方面:牙痛、口舌生疮、舌下肿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