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法律 第五章

思修法律 第五章

思修法律 第五章
思修法律 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道德规范,是对基本道德要求进行的高度概括,是人们判别是非善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选择中应当怎样做与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当代概括。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爱国守法,是要求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2. 明礼诚信,是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信守承诺。

3. 团结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

4. 勤俭自强,是要求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愤图强。

5. 敬业奉献,是要求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业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

一、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概念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2.特点

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P124

二、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2.特点

(1)基础性;(2)全民性;(3)相对稳定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的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这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5.遵纪守法。这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6.文明上网。

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一)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二)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三)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

第三节遵守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事业

立足职业,成就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一)职业及其形成

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

(二)立足职业,成就事业

事业,是一种蕴涵着人生理想和信念、具有一定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工作。

职业和事业有区别有联系。

(三)职业和事业的关系

二者的联系:职业和事业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

以劳动为基础的工作。

二者的区别在于:成就事业的人通常要具备几个条件:其一,对所从事的某一方面的工作有超过一般人的造诣;其二,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某种程度的声誉,影响大大超过了相识的人群;其三,要有功于社会,有功于人民,其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比人均贡献大。从事职业的人一般不需要满足这些条件。

二、职业道德规范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特点

(1)规范性和专业性

(2)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

(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注:(爱岗和敬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敬业是爱岗意识的升华,是爱岗情感的表达。敬业通过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表现出来,通过乐业、勤业、精业表现出来)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其中包括:

1.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2.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优良的职业品质,是指在个体的职业活动中产生积极影响的职业品质特性的组合。)

3.努力锻炼实行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第四节遵守家庭美德

恋爱、婚姻、家庭是人类同一序列社会生活的三个阶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形式和特殊领域。

一、珍惜人生的爱情

(一)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的高度文明的体现”。爱情把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联结在一起,它是生物关系和社会关系,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综合的产物。

爱情的本质是基于一定自然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物质和文化因素的互相爱慕、担当责任的精神。

爱情在性爱中内蕴着的丰富社会属性,即一系列思想、文化、道德等因素,是最本质的属性。

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二)爱情的特征

1.平等互爱性。(单相思、一相情愿不是爱情,勉强凑合甚至一方强制另一方的结合也不是爱情)

2.专一排他性。(陶行知说:“……”)P143

3.强烈持久性。强烈的情感是爱情持久稳定的重要基础。

4.纯洁严肃性。爱情是纯洁的,道德的纯洁性是爱情最本质的同义语。

(三)恋爱的道德要求

恋爱包括恋爱对象的选择、恋爱标准的选择、恋爱方式的选择以及爱情的维系。

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1.真诚负责;

2.平等互尊;

3.文明相爱。(作家丁玲说……)

注:(恋爱双方主动践行义务,是恋爱关系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重要道德基础)。

二、婚姻和家庭美德

(一)婚姻和家庭

人类历史的早期,无所谓婚姻和家庭,只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了男女结合的社会形式——家庭。

恩格斯根据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概述了家庭发展从低级到高级的四种历史形式,即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

以婚姻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家庭发展的高级阶段。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

美满婚姻的基本要求是婚姻自主。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形成的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体现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部分。

(二)家庭美德

1. 概念

家庭美德,是调节人们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关系和行为的道德准则,涵养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2. 主要内容

(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家庭美德中最基本的要求。(3)夫妻和睦。这是夫妻之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家庭美德建设的关键所在。(4)勤俭持家。勤俭持家的生活方式,是兴家之本,富家之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邻里团结。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关系的要求。

三、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2.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二)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2.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五节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一、个人品德及其基本要求

(一)个人品德的含义

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二)良好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良好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自觉遵守,如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践行,对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具体实践,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自觉遵守。

良好个人品德的表现特征有:正直无私(正直无私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高贵品质),忠诚守信,友爱善良,勇敢进取,敬业好学,勤劳节俭,谦虚谨慎,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二、个人品德的形成及其意义

(一)个人品德的形成

1. 形成条件

(1)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2)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3)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2.其它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一般来说,都包含心理上或行为习惯上几中基本成分的相应发展,如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等。

道德习惯,是指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之积淀于心理中,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道德习惯的形成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二)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1.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3.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4.总之,良好个人品德的培养既是个人修养的目的,也是社会教育的任务。

三、良好个人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可以通过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感情、锻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实践道德行为、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来培养的。

(一)道德修养的含义

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又称个人品德修养。

(二)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这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

提高道德认识的修养方法有:学思明理(这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第一个方法);择善而从;学习榜样。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这是进行道德修养、锻炼个人品德的根本途径。

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的修养方法有:知行统一;积善成德。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这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重要途径。

完善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有:省察克治;陶冶情操;慎独自律。

道德情感内容丰富,包括爱心、同情心、感恩心、义务感、名誉感、自尊感等。

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第五章)

【课程学习】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六) 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学习要点 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4.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6.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7.网络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8.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9.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0.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 11.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正确的恋爱观 1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13.个人品德及作用 14.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15.高尚道德品格的锤炼 16.道德修养与引领的路径 感谢陪伴

二、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自古以来,人们在探讨道德起源这一重大问题时提出了多种见解和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是()。 A.天意神启论 B.先天人神论 C.情感欲望论 D.生产方式论 2.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 A.实践 B.自我意识 C.社会关系 D.劳动 3.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 B.自我意识 C.生产方式 D.生产力 4.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A.人的自我意识

C.思维能力 D.判断能力 5.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的特殊调节方式。 A.社会经济关系 B.社会利益关系 C.社会政治形态 D.社会意识形态 6.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反映()的特殊意识形态。 A.社会政治关系 B.社会经济关系 C.社会文化关系 D.社会舆论关系 7.人类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B.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C.人类道德的发展与法律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D.人类道德的发展是进步与落后、善良与邪恶斗争的历史 8.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中华传统道德的诸多论辩中,其核心和本质的论辩是()。

思修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abd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 【答案】D A、法律权利 B、民主权利 C、法定权利 D、宪法权利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答案】C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勤劳勇敢精神 C、自强不息精神 D、艰苦奋斗精神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指的是() 【答案】D A、人文精神 B、科学精神 C、民主精神 D、时代精神 4.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 【答案】B A、本质体现 B、集中体现 C、统一体现 D、必然体现 5.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是() 【答案】A A、热爱自己的国家 B、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 D、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一种() 【答案】C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B、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 7.真正的爱国者是() 【答案】D A、爱国情感强烈的人 B、爱国思想深刻的人 C、具有爱国行为的人 D、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 8.人才的本质特征是() 【答案】D A、社会性 B、进步性 C、相对性 D、创造性 9.现阶段,()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答案】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和谐社会 D、建设现代化强国 10.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 【答案】C A、平等原则 B、宽容原则 C、互助原则 D、真诚原则 11.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是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的是()人生观 【答案】A A、享乐主义

大一思修第五章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是() A.道德规范 B.艺术规范 C.宗教规范 D.法律规范 2.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在于其() A.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B.有约束力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 D.规定制裁措施 3.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国家和阶级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A.私有制 B.公有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混合所有制 4.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大法是()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5.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A.人民政府 B.人民政协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6.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共中央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的多数通过。 A.1/2 B.1/3 C. 2/3以上 D.3/4 8.( )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 A.平等权 B.政治权利和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人身自由权 9.()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 A.遵守宪法和法律 B.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0.我国的国体是() A.民主集中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11.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类推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适用法律人人平等原则 12.下列不属于刑法附加刑的是() A.管制、拘役 B.罚金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体现出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有() A.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B.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D.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 E.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2.下列机构中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简答题第一至第五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简答题第一至第五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706)复习资料 三、简答题(▲模拟试题★考试真题) 绪论和结束语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2、什么是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3、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010.1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 4、简述“四有”的含义。# 5、简述“四有”的内在关系。 简述“四有”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 6、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2009.1 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2009.4 7、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8、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9、什么是社会主义信念?▲ 10、简述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 为什么要确立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怎样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11、理想信念在人生实践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 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作用? 简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2009.10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意义? 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12、与宗教信仰相比,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简述与宗教信仰相比,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的显著特点。 1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1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16、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请结合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联系实际论述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如何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2010.4(论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作业第五章答案.doc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大众秩序 1.当代社会大众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大众生活秩序?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大众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人们在大众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大众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大众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大众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大众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 大众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大众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在大众生活中,道德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大众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2.大众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大众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大众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大众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有序的大众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大众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基本特征: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大众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等。 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5.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最新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大学生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使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大众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它指导人们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上网习惯。 6.谈谈法律规范在大众生活中的作用。 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趋向与后果。 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对其行为的评价标准就是合法与不合法。 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知识改变命运 1 / 1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简答题第一至第五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学内容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706)复习资料 三、简答题(▲模拟试题★考试真题) 绪论和结束语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2、什么是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3、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010.1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 4、简述“四有”的含义。# 5、简述“四有”的内在关系。 简述“四有”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 6、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2009.1 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2009.4 7、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8、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9、什么是社会主义信念?▲ 10、简述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 为什么要确立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怎样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11、理想信念在人生实践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 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作用? 简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2009.10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意义? 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12、与宗教信仰相比,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简述与宗教信仰相比,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的显著特点。 1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1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16、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请结合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联系实际论述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如何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2010.4(论述)

思修法律 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道德规范,是对基本道德要求进行的高度概括,是人们判别是非善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也是人们在行为选择中应当怎样做与不应当怎样做的基本标准。 第一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第一次系统明确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当代概括。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爱国守法,是要求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2. 明礼诚信,是要求公民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应该文明礼貌,与人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信守承诺。 3. 团结友善,是要求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 4. 勤俭自强,是要求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愤图强。 5. 敬业奉献,是要求公民应该恪忠职守,兢业工作,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第二节遵守社会公德 一、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概念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2.特点 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P124 二、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2.特点 (1)基础性;(2)全民性;(3)相对稳定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2.助人为乐。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的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这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5.遵纪守法。这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6.文明上网。 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一)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二)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三)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 第三节遵守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事业 立足职业,成就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一)职业及其形成 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 (二)立足职业,成就事业 事业,是一种蕴涵着人生理想和信念、具有一定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工作。 职业和事业有区别有联系。 (三)职业和事业的关系 二者的联系:职业和事业的联系在于二者都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内容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道德不是芝麻绿豆的小事,那是做人的大事。 ——柏拉图 凡是公民,谁都不能逃避责任。 ——马克吐温

学习导引 学习目标 公共生活的高度发达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社会的公共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社会文明程度重要标志,个人的公共生活素质的重要标志。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能够: 第一,了解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了解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自觉增强公共意识、实践公的规范。 第三,理解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强化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重点·难点·热点 本章学习重点 第一,理论方面的重点是人类公共生活的领域的形成、发展、运作的特点,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手段。 第二,重点方面的重点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相关法律规范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 本章学习难点 用所知的社会公德规范和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本章学习热点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公共领域中的无序和不规范现象大量存在。有些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也同样存在,比如招生问题、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网络文明问题等等。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如何规范这些方面的秩序,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促进公共生活领域的整体文明程度?对这些问题,需要思考,更需要行动。 学习方法 1.通过教材和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公共生活的含义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2.阅读相关公共领域的法律规范,理解立法精神和基本内容,用以分析现实生 活中的相关事件。 3.身体力行,做一名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社会生活法律规范的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处罚方式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A.罚款 B.罚金 C.拘役 D.剥夺政治权利 2.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订相应方案。这在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方面称为()。 A.环境监测制度 B.限期治理制度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3.在公共场所,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一些突发性灾祸,如车祸、火灾、溺水、急病等。这就需要人们见义勇为,临危不惧,积极为他人排忧解难,甚至不怕牺牲生命。这是社会生活中()。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业道德的要求 C.家庭美德的要求 D.环境道德的要求 4.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家庭道德 D.政治道德 5.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员,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尊师敬贤,对待师长和贤者,示以尊重和钦佩亲敬。这是社会公德中( )。 A.遵纪守法的要求 B.保护环境的要求 C.诚实守信的要求 D.文明礼貌的要求 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际交往中互助原则的是( )。 A.“我今天帮助你,你明天必须报答我” B.“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C.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D.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7.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8.个人的言行合乎社会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朴素大方,举止端庄文雅。这是良好道德品质中( )。 A.文明礼貌的体现 B.正直无私的体现 C.谦虚谨慎的体现 D.敬业好学的体现 9.游行、示威、集会是宪法赋予革命的权利,因此,公民可以()。 A.没有任何限制的行使 B.必须依法行使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第五章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 第五章 29、什么是法律?如何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法律是由国家指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 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30、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亦是的体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经济建设方面、政治建设方面、社会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法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作用: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 31、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包括哪些环节?如何全面理解法律的遵守? 环节:1,法律制定。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和关键性环节。2,法律执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3,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

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4,法律遵守。守法意味着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同时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法律遵守并不仅仅意味着履行法律义务,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力,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在法律运行的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32、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3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5,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7,文化教育权8,特定主体权 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作业第五章答案

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如何维护公共生活秩序?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公共秩序日益重要和复杂化,人类便愈加自觉地采用各种手段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主要的两种力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公共生活中,道德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不仅深入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还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基本特征: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让座,离开教室时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