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

概念: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

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

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

概念: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

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7.2天出现。

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GM实验检测值<0.65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0.65-0.85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0.85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原理:

G: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GM: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

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诊断:

G: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GM: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标本采集:

G: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GM: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参考范围:

G:正常值?20pg/ml

GM:≥0.5为阳性

检测标本:

G: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GM:血清标本

假阳性或假阴性:

G: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阴性。

GM: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

G: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GM: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10-19 10:58 来源:???|?收藏?|? 字号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GM常于临床症状前 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7.2天出现。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GM实验检测值<0.65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0.65-0.85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0.85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的区别 及其临床意义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教学文案

G试验和G 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 试验和GM 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 3 -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 3 -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 试验。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 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 (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 20pg/ml 。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 、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I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 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 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 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实验的区别 及其临床意义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 法及临床意义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10-19 10:58 来源:|收藏| 字号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天出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曲霉菌检测在血清学方面主要有血清曲霉特异性抗原(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简称GM试验,也是侵袭性曲霉病的早期诊断指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还有血清真菌特异性抗原(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简称BG试验,也能对临床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作出早期判断,尤其是能很好地将念珠菌的定植与感染区分开。这两种方法在欧美等国已被批准使用,但也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如GM试验只针对曲霉感染,对其它真菌检测无效,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受诸多因素影响。而BG试验虽能测得包括曲霉和念珠菌在内的更多致病性真菌,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不能检出接合菌和隐球菌,也不能鉴定具体菌属和菌种。 G试验因为针对真菌表面的3-β-D葡聚糖抗原,而3-β-D葡聚糖抗原为真菌所共有,所以G试验可用于区分真菌和细菌感染,但却无法用于具体种属的鉴定。GM试验针对的是曲霉菌特异性抗原,且可用于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国外报道GM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但似乎还需更多实验证实。 GM试验其敏感性可达1ng/ml,ELISA检测血清中

半乳甘露聚糖用于诊断曲霉具有良好的灵敏度(64.5%-100%)和特异度(80%-98.7%),可以用于曲霉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监测。而且阳性结果出现在临床症状或影像学特征之前。该试验还可以检测肺泡灌洗液和尿液标本,是目前国际上一致认可的一项侵袭性曲霉菌病的诊断方法。其缺点是某些药物和食物可以导致假阳性,假阳性率可以高达18%。因此半乳甘露聚糖常为一过性,建议对于高危人群应进行动态监测,每周采集标本两次监测。 1,3-β-D葡聚糖试验:又称为G试验,可用于对系统性真菌病的诊断筛查,该方法敏感性可达 1pg/ml,特异性高,研究显示1,3-β-D葡聚糖对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100%和74-100%,缺陷在于容易引起假阳性,而且无法区分真菌种类。1,3-β-D葡聚糖是除了结合菌属外所有真菌(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属、镰孢菌属、酵母菌、毛孢子菌属、支顶孢属等)细胞壁的特有成份,而原核生物、病毒和人类细胞壁缺乏此多糖。因此,如果在血液或其他无菌体液中检测到1,3-β-D葡聚糖,就将可能提示真菌感染的存在。1,3-β-D葡聚糖已经成为真菌感染的有效标帜物。

G试验和GM试验

G试验和GM试验临床应用 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 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 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 合菌感染。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 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 假阳性: ①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应用纤维素膜)。 ②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③某些抗肿瘤药物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 ④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⑤手术中使用棉纱、棉拭子。 7. 假阴性: 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阴性。 8. 建议: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 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5ml(红帽管)。 4. 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 6. 假阳性: ①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②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 等。 ③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④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7.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和GM试验

真菌感染的早期检测——G试验和GM试验 一.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 G试验检测的是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 2. 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3 ml(绿帽管,肝素抗凝)。 4. 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 检测标本:抗凝全血。 6. 建议:①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②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③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④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 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 原理:G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是β(1-5)呋喃半乳糖残基, 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能够作为IA(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依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IA诊断方法。 2. 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 标本采集:静脉采血3-4ml(带分离胶的促凝管,黄帽)。采血后离心,不用取出血清,直接将离心后的试管送检。 4. 参考范围:大于0.8为阳性,小于0.5为阴性,0.5-0.8为临界阳性。 5. 检测标本:血清标本。我公司采用的是法国BIO-RAD公司的试剂,结果最为准确。 6.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镰刀菌属+- 隐球菌属-+ 曲霉菌属++ 青霉/拟青霉++ 接合菌纲-- 对于初次诊断患者可考虑G试验和GM试验的联合应用 G和GM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定血液病患者是否合并真菌感染, 并将单一试验假阳性给诊疗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GM 试验和G 试验联合用于诊断侵袭性曲霉病时特异度达100 % ,阳性预测值达100 %,但需除外影响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的因素。G试验一般早于GM 试验出现阳性结果。 GM检测提高lA早期诊断阳性率 一项研究141例血液病患者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前和(或)治疗后血评价GM试验在IA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观察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前、后GM水平的变化研究,研究结果: ?GM试验阳性早于痰培养(10+4.1)d[(8-15)d]天 ?早于CT影像学(12.6+5.7)d[(6-22)d]天 GM检测可判断IA患者预后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实验的区别及 其临床意义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 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 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GM试验鉴定范围对比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与GM试验的区别 G试验 概念: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 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 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 概念: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 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7.2天出现。 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GM实验检测值<0.65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0.65-0.85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0.85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原理: G: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GM: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 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诊断: G: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GM: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标本采集: G: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GM: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参考范围: G:正常值?20pg/ml GM:≥0.5为阳性 检测标本: G: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GM:血清标本 假阳性或假阴性: G: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阴性。 GM: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精选文档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10-19 10:58 来源:???|?收藏?|? 字号 ?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G试验和G 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10-19 10:58 来源:|收藏| 字号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

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天出现。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GM 实验检测值<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精选文档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0.5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1 / 1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016-10-19 10:58 来源:医学教育网打印| 收藏| 字号 分享到: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和曲霉菌(占10%-20%)。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等。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G试验检测值<70 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 pg/m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 pg/ml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曲霉菌不入血,主要是侵袭血管壁,沿血管壁进行侵袭,进入血液。GM试验是曲霉菌病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GM常于临床症状前5-8天和影像学出现异常之前7.2天出现。GM释放量与菌量呈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若两次检测阳性即可以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GM 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GM实验检测值<0.65 ug/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0.65-0.85 ug/l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0.85 ug/l时定义为阳性,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的区别及 其临床意义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 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G试验和GM试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一、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G试验) 1、原理: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鳌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凝固故称G试验。 2、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诊断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组织胞浆菌、毛孢子菌等。不能用于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感染。 3、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 4、参考范围:正常值20pg/ml。 5、检测标本: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水等。 6、假阳性:血液透析、病人输入白蛋白、球蛋白、脂肪乳、凝血因子 ;某些抗肿瘤药如香菇多糖和磺胺类药物;某些细菌败血症(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 7、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试验呈假阳性。 8、建议:1、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阳性率。 2、2次或2次以上阳性可降低假阳性率。 3、高危患者建议每周检测1-2次。 4、高危人群动态监测 二、半乳糖甘露醇聚糖抗原检测(简称GM试验) 1、原理:是一种微孔板双抗体夹心法。采用小鼠单克隆抗体EBA-2,检测人血清中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对热稳定的水溶性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 2、诊断:侵袭性曲霉菌感染(IPA)

3、标本采集:(分离胶管或普通管)。 4、参考范围:≥为阳性。 5、标本采集:血清标本。 6、假阳性:⑴、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⑵、与其他的细菌成分有交叉反应:皮炎芽生菌、拟青霉、马尔尼菲青霉菌、链格孢等。 ⑶、谷类食物和脂质甜点中的GM抗原。 ⑷、肠道中定值的曲霉释放GM进入血液循环。 建议:高危人群动态监测,结合影像学、培养结果综合分析诊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