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T误诊食管癌胃转移2例

CT误诊食管癌胃转移2例

CT误诊食管癌胃转移2例
CT误诊食管癌胃转移2例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和治疗常识 没有消化不良、没有胃痛、没有胀气……一切胃病的明显症状都是零,只是偶尔的咽部异物感、轻微的烧心、泛酸水,这也算胃病吗?别掉以轻心,这可是胃病中最具伪装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秋季正是养胃时,我们将帮你识破胃病的伪装号,及时“拨乱反正”。 脱下胃病“伪装衣” 提问:你是否有以下症状? A烧心——感觉心窝灼热,总想吃一块冰给它降降温。 B泛酸——不断打嗝,酸水向上滴,难受不已。 C咽喉处不适——有种想呕吐的感觉。 答案:如果上述症状每周两次甚至更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我们就有必要怀疑——自己可能有了胃病。这是一种叫做“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也许这种疾病听起来陌生,但在西方发达国家,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病率达到了20-40%,而亚洲国家的病例也在逐年增加。 置之不理?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烧心、泛酸、咽喉不适……这些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似乎都是小问题,容易被人忽视。其实,胃食管反流病只是疾患的初级阶段,置之不理,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睡眠障碍:烧心、泛酸的不适感让人辗转难眠,而夜间发生的酸反流涌向喉咙又常常会导致呛醒,使睡眠质量受损,引发睡眠障碍。 食管炎症:胃食管反流导致胃酸长时间刺激食管,令黏膜受损伤,引发食管炎症,还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溃疡和出血、食管狭窄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食管损伤,可能增加患食管腺癌的几率。 胃癌:胃食管反流长时间刺激着胃部与食管,令黏膜受到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胃癌、食管癌的几率。 胃病了,检讨糟糕的生活习惯 大家最怕惹上胃病,因为它反复纠缠,但恰巧它也是最易患的疾病。因此,你需要检讨下自己那糟糕的生活习惯——正是这些问题,让胃食管反流找上门。 饮食过饱:不懂得控制饮食量,遇到美食大快朵颐,让胃内沉积过多食物,无法消化,体重出现严重超标现象,导致腹腔压力高,促进了胃液反流,最终出现胃食管反流病。 饮酒过量:胃与食管连接处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有阻止胃内容量反流的功能,但饮酒过量和酒精浓度过高都有可能导致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 过于焦虑:当精神时刻处在紧张状态之时,胃在应激状态下胃酸分泌增加,出现泛酸病症。 碳酸饮料:爽口的碳酸饮料通过产气、打嗝把热量带出来,而打嗝恰恰对胃功能造成了一些影响。如果频繁大量的喝碳酸饮料而不断打嗝,会对下食管的功能造成一定的障碍。这时他可能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攻击目标。

胃食管癌诱导治疗策略

胃食管癌诱导治疗策略 Alexandria Phan, MD 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TX 在美国,虽然目前胃食管癌(GE)的治疗效果已有明显提高,然预后依然较差。现唯一可能治愈该病的机会仍在于手术治疗,而仅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中位总生存(OS)仅约25%。两家行960例胃癌手术切除且随访超过15年的单中心数据显示,术后复发率为42%,中位复发时间仅约12个月。复发模式主要为远处转移24-60%,局部复发11-30%,或兼而有之10-14%。因此,现急需进行提高手术疗效的研究。化疗、放化疗(CRT)、或两者结合的模式目前已于临床实施,方式包括术前(诱导或新辅助治疗)、术后及围手术期。 四项已发表及一项尚未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手术联合放、化疗相比单纯手术呈现出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化疗(POST)及放化疗模式较单纯手术已显示可提高生存情况。来自MAGIC、OEO2及ACCORD7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围手术期(PERI)及诱导治疗的证据以供临床选择。目前认为客观缓解率(ORR)超过30%的系统治疗是有效且具有可杀灭微转移灶的能力,因此可考虑与诱导治疗联合应用。在MAGIC、ACTS-GC及ACCORD-07的研究中,复发率可从37%降至24%。 与单纯放疗相比,RTOG85-01研究已证实放化疗则是更理想的选择,5年总生存(0% vs. 26%)及局部复发率(37% vs. 25%)的数据已证实患者可从放化疗中获益。放化疗联合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消灭肿瘤复发的机会而提高远处及局部控制率。 理论上说,诱导治疗(化疗、放化疗、或两者联合)具有明确的优势。通过有效的早期干预,可迅速降低肿瘤负荷及减少肿瘤相关症状。诱导治疗拥有唯一可能降期及提高根治性切除率的机会,从而提高局控率。而通过筛选未能从诱导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可使该部分患者直接转入手术治疗,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毒性反应。MUNICON I 前瞻性研究证实了早期代谢反应评价的有效性并显示正电子扫描引导下治疗的可行性。以上研究结果使得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实施多模式结合治疗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比诱导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显示出一些较明确的劣势。最主要体现在患者依从性的差别,如90%的患者可完成诱导治疗,而仅45%的患者能完成术后辅助治疗。在西方半球,患者术后首次治疗的延迟(约55%的患者不能及时开始)及难以完成术后辅助治疗(仅低于45%的患者可完成术后辅助治疗)是术后辅助治疗模式曰益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虽然已有数据表明诱导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最有效策略之一,但目前关于诱导治疗能否使患者生存获益的争议仍在持续。诱导治疗尚未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仍缺乏关于诱导治疗能够提高疗效的且设计良好及执行良好的临床研究数据。目前针对可切除的胃食管肿瘤在诱导治疗中选择化疗及放化疗均可接受。 现行诱导治疗的主要目的为(1)提供最有效的术前治疗;(2)运用靶向药物的生物学特性以提供更

食管癌护理诊断(修订版)

食管癌护理诊断及措施 1.焦虑、恐惧:与对手术及治疗效果担心,怀疑患食管Cc有关。 ①介绍病房环境及有关规章制度、主管医师及护士、同病室病友、帮助病人尽 快适应病房环境、产生安全感。 ②加强巡视病房、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给予心理安慰。 ③介绍同种病例治疗效果、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取得病人合作。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进食困难、肿瘤组织异常增生消耗体能有关。 ①能进食者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增加进食次数、 每日4~6次,增加病人体质,避免进过热、过硬的食物,细嚼慢咽,减少对食管的不良刺激。 ②提供安静的进食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3.知识缺乏:缺乏对疾病、手术及治疗方面的知识。 ①嘱病人严格戒烟,避免吸二手烟,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感染者术前应 用抗生素。 ②训练有效的咳嗽、咳痰及深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给雾化吸入tid, 减少术后呼吸道分泌物,有利排痰,预防术后肺不张肺炎,嘱患者爬楼梯、锻炼肺功能。 ③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④告诉患者及家属术前注意事项、保持病人情绪稳定、提高手术耐受性。 ⑤训练床上大小便,预防术后尿潴留、便秘。 ⑥洗澡备皮、换清洁内衣裤、预防切口感染。 ⑦术前口服1%链霉素,术前备血,12h禁饮食,术前置胃管,尿管。 4、刀口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①说明疼痛的原因及持续时间,现稳定病人情绪。 ②分散病人注意力,与之交谈、听音乐、聊天等,降低对疼痛的耐受性。 ③协助病人取合适的卧位,给予有效的胸带外固定,咳嗽、咳痰时用手捂住伤 口,拍背时避开患处,尽量减少搬动病人、操作、检查应集中,搬动时要轻稳、避免拖、拉、拽。 ④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 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刀口疼痛、惧怕咳嗽、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①指导协助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然后自胸部用力咳 出,每2~3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咳痰1次。 ②雾化吸入每日3次,稀释痰液,有利排出。 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探视、陪护、保持室内正常的温度18~20℃,湿度 50~60%,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量。 ④必要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6、低效性呼吸形态:与痰液潴留,肺组织受压有关。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②嘱患者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嘱患者吹气球,促进肺复张。 ③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④氧气吸入3L/分,避免缺氧,交待用氧注意事项,挂四防牌。

【重磅】食管癌教案

食管癌 Esophagealcarcinoma 一、流行病与病因学 (一)流行病学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每年全世界大约有20余万人死于食管癌,

其中我国有约15万人,占世界食管癌死亡率的绝大部分。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发病率可相差100-200倍以上,国外以中亚一带、非洲、法国北部和中南美为高发,发病率可达150/10万以上,如伊朗的贡巴德地区为515.6/10万,南非的特兰斯开为357.2/10万,欧洲、北美及大洋州为低发区,发病率大多在5/10万以下。 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区,其死亡率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其发病率亦有明显的地域差,高发区分布于太行山区、四川盆地、大别山区、闽南及广东潮汕地区。其中年死亡率在100/10万以上的县市有19个。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食管癌是我国男性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女性为第三位。死亡率为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肺癌死亡率的急剧上升,使食管癌在恶性肿瘤中死亡率的位置发生了变化,1997年的资料显示,中国食管癌世界调整死亡率为20.4/10万,居各种恶性肿瘤第四位,位于胃癌、肝癌、和肺癌之后,其中男性死亡率为27.2/10万,为第四位,女性为13.6/10万,位于胃癌之后为第二位。 另外,食管癌的分布还与年龄、性别、种族、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有关。 (二)病因学 食管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它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可使食管癌上皮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发展为癌。2.真菌和病毒: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病与真菌性食管炎和真菌对食物的污染有关。一些真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少数真菌还能合成亚硝胺。 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似乎也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3.遗传因素:食管癌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在高发区河南林县,食管癌的阳性家族史为60%。 4.营养因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在动物蛋白和维生素缺乏的贫穷阶层,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提示营养不良与食管癌有关。 微量元素钼、硒、铁、锌、锰等的缺乏与食管癌有关。特别是钼的缺乏受到更多重视,调查发现河南林县的饮用水中缺少钼。 5.饮食习惯:进食过热、过快,进粗食可导致食管上皮损伤,增加癌的易感性。吸烟、饮酒亦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6.其它因素:食管慢性炎症,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等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二、病理 (一)食管的解剖分段 了解食管的解剖分段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多采用1987年UICC的分段标准。 1.颈段: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缘平面。距上门齿18cm。 2.胸段食管有分为三段: (1)上段:胸骨柄上缘平面至气管分叉平面,距上门齿约24cm。 (2)中段:气管分叉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全长的上半,下界距上门齿约32cm。 (3)下段:气管分叉平面至食管胃交接部全长的下半,下界距门齿40cm,包括腹段食管。 食管癌50%发生于中段,30%发生于下段,上段食管癌少见,颈段食管癌更少。 (二)组织学类型 1.鳞状细胞癌:90% 2.腺癌:1~7%(国外报道达30%) 3.未分化癌:常见 4.癌肉瘤:少见 (三)大体病理 食管癌一经发现多为中晚期,此述为中晚期食管癌的大体病理。 1.髓质型:60%,向腔内外发展,管壁增厚,易累及邻近器官,常浸润食管全周。对放疗敏感性差,切除率低,预后不良。 2.蕈伞型:15%,为一椭圆形肿块,向腔内生长,其边缘与正常粘膜分界较清,表面长形成溃疡,外侵少,切除率高。预后较好。 3.溃疡型:15%表现为塌陷而边缘清楚的溃疡。常累及周围组织,梗阻症状轻。预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CT表现特点。方法:对我院158例经CT确诊或者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主要分布、CT表现特点等资料总结报道。结果:126例患者中共出现179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在13~37mm之间,平均直径为(26.17±7.01)mm,主要呈圆形或者浅分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有明显的强化或者出现融合、坏死;淋巴结的转移分布大体情况如下:膈上食管旁淋巴结组(8区)共有7个(3.91%),右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R区)共有46个(25.70%),隆突下淋巴结组(7区)共有55个(30.73%),左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L区)共有42个(23.46%),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L 区)共有15个(8.37%),右下段气管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早中期有治愈可能、晚期难度较大,其死亡率较高,预后差。食管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而淋巴结是食管癌转移的主要部位,浸润的肿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其淋巴引流区域主要涉及颈部、胸部和腹部[2]。虽然食管癌淋巴转移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却有一定的转移规律[3]。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诊食管癌术后有淋巴转移现象的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现将其具体的CT资料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诊的食管癌术后有淋巴转移现象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例,占患者总数的56.35%,女性患者为55例,占总患者数的43.65%;年龄在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3±10.02)岁;手术前肿瘤处于食管胸中段61例,下段13例,上段37例,腺癌10例,鳞癌5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胸部及腹部的CT扫描。 1.2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淋巴结直径不小于15mm,或者与手术前相比有新的直径不小于10mm的淋巴结。 1.3淋巴结转移时间手术后至第一次出现临床症状、病理或CT证实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并排除其它恶性肿瘤者。 1.4淋巴结的分区标准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抗癌协会(AJCC)1997年淋巴结分组标准。 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GE hispeed dual 双排螺旋CT扫描机行CT扫描检查,并且行CT检查前的10min肌注15ml左右山莨菪碱,以抑制肠蠕动,肠腔扩张良好;

食道癌肺部转移的治疗方法

食道癌肺部转移的治疗方法 食道癌是由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恶性病变,发展阶段是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阶段。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是食道癌的重要癌前病变,由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当出现肺部转移时,则要提高警惕。 食道癌肺转移转移途径主要是血行转移。食道癌肺转移症状在肺内形成多个转移结节,也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当治疗效果不佳,诊断时多处于晚期,已不能切除或只能行姑息切除。食道癌肺转移很少侵及支气管黏膜,所以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肺癌不同。初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血痰的发生率仅为原发性肺癌的一半,检查痰中的癌细胞,阳性率亦很低,往往是肿瘤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对食管产生压迫、疼痛时才就医发现。 食道癌肺部转移的治疗难度很大,一般不予手术,建议进行伽马刀治疗。伽马刀治疗是精确放疗中的一种,精确性极高,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组织,而对周围的正常组织无损伤。 人参皂苷Rh2帮助食管癌改善生活质量 经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h2通过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诱导细胞调亡,可以有效杀灭食管癌细胞。食管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增殖速度非常快。因此要通过细胞周期调控,遏制食管癌细胞的高增殖性,才能达到最佳治疗目的。细胞增殖周期一般分为G1、S、G2和M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DNA倍增和染色体复制的S期。通过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h2主要杀伤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特别是对S期和M期细胞最为敏感。 河北医科大学李丽等通过实验测定人参皂苷Rh2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增殖,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人参皂苷Rh2可影响Eca-109的细胞周期时相性分布,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G0/G1期细胞数逐渐增加,S和G2/M期细胞数逐渐减少,说明人参皂苷Rh2可以使食管癌细胞Eca-109阻滞在G0/G1期,不再增殖而进行DNA修复和细胞分化,通过阻止受损细胞进入S期进行DNA的合成而抑制癌细胞的过度增殖,诱导其分化。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研究室徐洪君等也通过实验证实,经人参皂苷Rh2处理后的食管癌Hep-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S和M期细胞数大量减少。表明人参皂苷Rh2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或直接杀伤食管癌细胞,使癌肿组织体积缩小或肿块消失。同时细胞凋亡与细胞死亡不同,细胞死亡可引起炎症反应,而凋亡可维持细胞的形态,减轻周围炎症反应。 人参皂苷Rh2不仅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的高增殖性,从根本上杀灭癌细胞。在消除癌肿,抗炎镇痛方面也效果显著,利于缓解患者痛苦。同时人参皂苷Rh2具有固元培本的作用,更利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迅速恢复,血小板、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食欲增加,同时还有止痛、安眠等良好功效,全面提高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摆脱“食不下咽”的痛苦。 总的来说,食道癌患者多数都有进食困难,有哽噎感的现象,所以生活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家人要

食管癌病例

姓名:李三出生地:江苏省盐城市 性别:男性工作单位:无 年龄:63岁家庭住址:盐城市八菱花园 婚姻:已婚供史者:患者(可靠) 民族:汉族入院日期:2009-05-15 14:16 职业:农民记录日期:2009-05-15 14:16 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三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三月前始觉进食后轻微哽噎感,因症状轻微且断续出现,故未做治疗。后症状较前明显加重,出现次数亦增加,消瘦,未 予药物治疗,症状也未见好转。进普食也发噎,伴胸骨后烧灼感, 但进半流食感觉不明显,至医院作胃镜检查示:食管中上段癌, 内镜阻止活检证实为食道鳞癌。今日入住我科进一步治疗。 过去史:既往疾病情况。否认肺结核、血吸虫,伤寒等传染病接触史。预防接种史不祥。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否认青霉素等药物及食 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当地,否认疫水区接触史,否认吸烟史、饮酒史。婚育史:已婚已育,子女及配偶体健。 家族史:否认有相关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7℃P:80次/分R:20次/分BP:130/75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未及肝掌及蜘蛛痣。左锁骨上、双侧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头皮无外伤及疤痕。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通气畅,鼻中隔无偏曲。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腹平,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卫,未及异常包块,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征阴性。全腹叩诊呈鼓音,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4次/分。外生殖器未检。直肠及肛门未检。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无叩击痛,活动度可。四肢关节活动自如,无畸形。跟、膝

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探讨

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术后放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6-02-29T12:35:18.473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曹霞杨雯娟罗凌嶸吴雯琼赵琪刘珈[导读]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410000胸中段食管癌在胸段食管癌中所占比例大,淋巴结转移早而广泛.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不同清扫术式及术后放疗选择仍存在不少争议,曹霞杨雯娟罗凌嶸吴雯琼赵琪刘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410000【摘要】目的根据胸中段食道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术后放疗适应症与放疗范围.方法收集本院胸中段食道癌根治手术病例204例做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找寻传统二野与现代二野及三野淋巴清扫术式的淋巴转移特点,为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依据.结果传统 二野清扫术淋巴结转移率32.1%(27/84),淋巴结清扫个数均值10.4(874/84),现代二野三野清扫术淋巴结转移率56.7%(68/120),淋巴结清扫个数均值16.93(2031/120),分别P=0.01,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浸润深度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浸润深度达肌层以上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大近4倍.现代二野及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双向与跳跃转移分别占25%(17/68),29.4%(20/68).现代二野及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患者颈部、上纵隔、中下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8%(10/36)、29.17%(35/120)、28.33%(34/120)、21.6%(26/120).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广泛,适宜采用现代二野或三野淋巴清扫术,对T2以上及有淋巴结转移的II、III期患者,术后放疗靶区建议包括瘤床、吻合口、双锁骨上区及上中纵隔淋巴结区域. 【关键词】食管癌; 胸中段; 淋巴清扫术; 淋巴结转移; 术后放疗【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92-02胸中段食管癌在胸段食管癌中所占比例大,淋巴结转移早而广泛.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不同清扫术式及术后放疗选择仍存在不少争议,但目前单独研究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探讨术后放疗适应症与放疗范围的报道不多,本研究予以相关探讨为胸中段食道癌术后放射治疗靶区设计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表1204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单因素结果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临床资料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胸中段可手术食管鳞癌I-III期病例204例,(AJCC/UICC2009年食管癌分期标准);男190例,女14例.年龄38-77岁,中位年龄57岁.病理鳞癌高中分化179例,低分化29例.传统二野清扫84例,现代二野清扫84例,三野清扫36例.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及其他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淋巴结清除情况全组共清除淋巴结2905个,平均每例清扫14.24个,阳性个数271个,全组淋巴结转移率47.6%(96/204),淋巴结转移度9.33%(271/2905).2.2胸中段食管癌手术病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2.2.1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结果χ2检验显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与病程长短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单因素结果见表1.2.2.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将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进一步做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浸润深度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浸润深度达肌层以上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大近4倍. 表2204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不同清扫术式淋巴结转移规律2.3.1淋巴结转移方向现代二野及三野淋巴结清扫的120例中68例有淋巴结转移,以转移方向统计,其中局部转移、上行转移(其中7例有局部转移)、下行转移(其中8例同时有局部转移)、双向转移、跳跃转移分别占36.8%(25/68)、61.8%(42/68)、13.2%(9/68)、25%(17/68)、29.4%(20/68).2.3.2将传统二野清扫术组与现代二野三野清扫术组临床基线特征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方面均无差异,P>0.052.3.2不同清扫术式淋巴结清扫个数与转移率传统二野清扫术与现代二野三野清扫术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874枚,均值10.4:2031枚,均值16.93,独立样本T 检验t值7.100,P<0.01.淋巴结转移率分别32.1%(27/84),56.7%(68/120),χ2=11.943,P=0.012.3.3120例胸中段食管鳞癌现代二野及三野清扫术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及浸润深度的比较见表3.

食管癌试题[参考提供]

1.一男性食管癌患者,既往无慢性咳嗽史,放疗中出现咳嗽,喝水呛咳,有发热,应警惕() A.放疗气管反应B.肺部感染 C.纵隔穿孔脓肿D.气管食管瘘伴肺部感染 E.放射性肺炎 2.1例下段食管癌患者,病灶长度7cm,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穿孔征象,首选治疗是() A.手术B.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D.中医及免疫治疗 E.术前放射治疗加手术 3.食管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 A.直接蔓延B.淋巴道转移 C.血道转移D.腹腔内种植 E.消化道播散 4.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处是() A.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处及左主支气管处 B.主动脉弓处、左主支气管处与左心室处 C.主动脉弓处、左主支气管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D.食管入口处、主动脉弓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E.食管入口处、左心室处以及膈肌入口处 5.食管癌的病变部位分段() A.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 B.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 C.颈段、胸段、腹段 D.上、中、下段 E.颈段、胸段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 A.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内 B.癌块直径在2cm以内 C.癌组织未侵入肌层,且无食管旁淋巴结转移 D.癌块直径在4cm以内 E.癌块直径在10cm以内 7.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晚期食管癌的大体分型() A.髓质型B.缩窄型 C.溃疡型D.蕈伞型 E.菜花型 8.早期食管癌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 A.食管腔内放射治疗B. 食管癌 A1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的手术禁忌证?A(6. 2.1) A.严重吞咽困难 B.声音嘶哑 C.气管食管瘘 D.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E.严重恶病质者 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食管癌病理分级标准?D(5.2.2) A.病变长度 B.病变范围 C.有无转移 D.消瘦和贫血程度 E.病理形态和病理切片 3.下列哪项不是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C(3.2.1) A.食管内异物感 B.食物停滞感 C.进行性吞咽困难 D.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E.进食时胸骨后烧灼感 4.下列哪项不是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C(3.2.1) A.声音嘶哑 B.进食时呛咳 C.胸骨后烧灼感 D.持续性胸背痛 E.进行性吞咽困难 5.下列哪项不是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 E(4.2.1) A.局限性粘膜皱襞增粗和断裂 B.局限性管壁僵硬 C.局限小的充盈缺损 D.小龛影 E.管腔狭窄和梗阻 6.下列哪项不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重建的常用手术方法?C(6.3.3) A.结肠代食管术 B.空肠代食管术 C.食管胃转流吻合术 D.主动脉弓上食管胃吻合术 E.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 7.食管癌多发生在C(2.2.1) A.食管上段 B.食管下段 C.食管中段 D.食管肌肉 E.食管软骨 8.食管癌主要发生于:A(2.3.1)

病例分析胃食管反流病

第三章病例分析——胃 ? 食管反流病 概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临床表现 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反流。 1.反流症状:反流物为不消化食物为反食,为酸味液体为反酸。 2.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主要有烧心、吞咽困难、胸痛。烧心为GERD的特征性表现,常在餐后60分钟出现,屈曲、弯腰、平卧发生较多。吞咽困难多为间歇性发生。反流物刺激引起食管痉挛,造成胸骨后疼痛,酷似心绞痛。 3.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包括无季节性夜间哮喘、咳嗽、睡醒后声嘶等。 4.并发症:①食管狭窄;②Barrett食管;③上消化道出血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活检:诊断GERD的一线方法。但是NERD一般无特异性的变化或者仅有极轻微的变化。

小时食管pH监测:确诊酸反流的重要手段,pH<4的百分时间对诊断病理性反流最具价值。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GERD的诊断。 3.食管测压: 诊断食管动力异常的重要手段。食管下段静息压如<6mmHg易致反流。 4.食管滴酸试验: 主要用于确定症状是否与酸敏感有关。 5.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 治疗有效则可诊断GERD。 诊断 (1)有典型症状烧心、反流,内镜发现食管炎,排除其他原因食管炎后可确立诊断。无内镜下食管炎,24h食管pH检查阳性时诊断也可确立。 (2)不典型症状如咽喉炎、哮喘、咳嗽、胸痛的患者应结合内镜、24h食管pH、PPI 试验性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鉴别诊断 1.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下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病程长。食管吞钡可见“鸟嘴征”。食管镜可见食管扩张,贲门部闭合,但食管镜可通过。 2.食管癌:多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痛,反流,呕吐,一般病程较短,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活检可明确。 3.食管瘢痕狭窄:有吞食腐蚀剂病史,多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钡餐显示食管不规则线状狭窄,管壁僵硬,粘膜消失。内镜检查可明确。 4.其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冠心病、纵隔肿瘤等,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不难鉴别。 进一步检查 消化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胆汁监测、食管下段测压、食管吞钡检查、胸部增强CT检查、食管脱落细胞检查等。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抬高床头、避免进餐后立即卧床; 2.戒烟、禁酒,避免高脂饮食、刺激性食物;

食管癌病人吞咽困难的处理

食管癌病人吞咽困难的处理 吞咽困难是指食物从口腔至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阻而产生咽部、胸骨后或食管部位的梗阻停滞感觉。吞咽困难是食管癌最常见症状,对任何有吞咽困难者,必须要及早明确是否为癌所致。查体常有体重减轻,严重者导致营养不良。吞咽苦难不仅影响食道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患者无法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影响后期治疗效果。因此食道癌吞咽困难,食不下咽等症状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食道癌吞咽苦难的治疗可在及时有效治疗食道癌的基础上,采用缓解患者食不下咽,吞咽苦难的方法治疗。 近百分之九十的食道癌病例有吞咽障碍,病员在进食较干食品时,会感觉食物在食管内下行缓慢,或有短暂的停留感。注意感觉有东西附着在食管壁上,吞咽不利的感觉。进食时胸骨后有轻微不适或疼痛,胸郁闷不适及背部沉紧感,这种症状也较为多见。疼痛较短暂,有时仅持续几秒钟。因病变部位的不同,也可以表现为颈部、胸背部或上腹部的不适。吞咽时经常嗳气,并有上腹部饱胀感。咽喉部有干燥和紧缩感,可伴轻微疼痛,有时与情绪波动有关。这时最好用中医中药的方法调理病情,对症下药,能收到比较好的疗效和效果。 吞咽困难是食物等从口腔经咽、食管向胃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产生的症状。确定吞咽困难的梗阻部位对于口腔、咽喉部和食管病变的诊断很重要。此外,患者应避免精神刺激,少食多餐,低脂肪、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宜吃得过饱,特别是晚餐;忌烟和酒,餐后不要立即平躺,睡眠时应把床头抬高,以减少胃酸反流的机会,必要时可手术治疗或扩张治疗,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及时采用食管钡透、胃镜检查和/或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从而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一半以上的食道癌患者在咽食时,就会感觉到食管内有气体阻挡。这些气体的发生多和患者食用不易嚼烂的食物有关,有时也和患者的情绪有关。据部分患者回忆说,有时自己就消失不见了,但是隔一段时间后还是会再次出现。减少体内气体下咽,避免打嗝。患者应避免食用不易嚼的肉类或粗纤维类食品,另外,还不能生气,尽可能减少情绪波动。

胃食管反流病和食管癌

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癌 一、胃食管反流病(GERO,gastroesophageal,reflexdisease)胃食管反流病就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与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临床分反流性食管炎与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我国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 (一)病因 胃食管反流病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就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与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1、食管抗反流屏障 (1)LES与LES压:LES就是食管末端3~4cm长的环形括约肌,正常人静息时此括约肌压力(LES压)为1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进入食管。食物、药物如钙通通阻带剂,地西泮等、腹内压增高、胃内压增高均可影响LES压相应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2)一过性LES松弛,TIFSR(transit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laxation)就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 (3)裂孔疝,可因加重返流并降低食管对酸的清除致病。 2、食管酸清除正常情况下,容量清除就是食管廓清的主要方式,如反流物反流,则刺激食管引起继发蠕动,减少食管内酸性物质容量。 3、食管粘膜防御食管粘膜对反流物有防御作用,称为食管粘膜组织抵抗力。 4、胃排空延迟可促进胃内容物食管反流。 (二)临床表现 1、烧心与反酸烧心就是指胸骨后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加重。反酸常伴有烧心。 2、吞咽困难与吞咽痛食管功能紊乱引起者,呈间歇性;食管狭窄引起者、持续加重。严重食管炎或食管溃疡伴吞咽疼痛。 3、胸骨后痛疼痛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此时酷似心绞痛。 4、其她癔球症(定义考生要牢记,名词解释),咽喉炎、声嘶。反流物吸入气管,肺可反复发生肺炎。 (三)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可有呕血与(或)黑粪,每日出血超过50ml,可出现黑便。 2、食管狭窄就是严重食管炎表现,纤维组织增生,瘢痕狭窄,严重影响功能。

食管癌为什么化疗期间还会转移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中_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食管癌患者因进食不畅,致使进食削减,加之肿瘤耗费,会逐步呈现消瘦、虚弱等状况。目前治食管癌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患者适合不同的方法,其中化疗非常常见,对于病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能够通过化疗获益,但也有患者在化疗期间发现了转移,那食管癌为什么化疗期间还会转移呢?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性,是肿瘤细胞脱离其原发部位,通过各种渠道到达其他组织继续生长增殖,形成新的肿瘤病灶的过程。化疗虽然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但并非每个患者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患者对化疗不敏感,或者耐受力差,化疗_效果也相对较差,化疗期间容易出现转移的情况。一般来讲,食管癌患者在2-3个周期的化疗后都要进行复查,检测肿瘤的进展情况,如果肿块缩小或者保持治有效的状况才会进行下个周期的化疗。不过化疗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副作用,随着时间的增长对机体的损伤也会加重,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给癌细胞的扩散转移创造了条件。另外患者经多次的化疗后,还易产生耐药性,达不到治的效果,也易出现转移。 当食管癌患者化疗期间出现扩散转移的情况时,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化疗的方案,或者中断治。如果继续化疗,则建议在化疗期间辅助中医药的治,以扶正补虚、健脾和胃为原则,有助于降低化疗的毒性,缓解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体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机体对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治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另外对于不能继续化疗的患者,可以选择以中医治为主,有助于修复因化疗受损的机体,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痛苦,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遵循整体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是治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三联平衡理论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30余年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经验,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并涵盖了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及基因理论等,用于治各种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其实质就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有的放矢,重点用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正如肿瘤患者用药,既不能过于攻伐,以免进一步加重元气损伤,又不能只为扶元固本,忽视对于其他病机的治,只有三者兼顾,才能更有效地抗癌。如今,在该理论的指导用药下,部分肿瘤患者成功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案例1:候美枝,女,食管癌、胃癌、骨转移,河南新乡人 2013年6月,候美枝老人因吞咽不畅,在医院检查后发现食管占位,听从医生建议做了手术。术后,老人时常感到乏力、咳嗽、低烧,吃饭后胃部不舒服,腰背部疼痛,食欲不好,睡眠差等,身体逐渐消瘦,可谓“弱不禁风”。当时西医说:“没有治的价值了,要放弃治。” 确诊复发转移后,做了一次小剂量的化疗,老人就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咳嗽非常厉害。听说中医治能够缓解化疗的副作用后,了解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一家人带着老人连忙赶往郑州寻求袁希福院长的治。在服药20付后,病人的精神体力明显改善,不再发烧,腰背部疼痛缓解。又服药20付后,病人的精神、饮食、体质、大小便都比初诊时有很大改观。服药60付后,病人不但体力改善,睡眠也好了,可以在家自己做饭了。其儿子看到母亲身体恢复得这么快,非常高兴,多次对大夫说:“中_药效果真好,整个人看上去都没啥问题!”。连续服药7个月后,精神气色俱佳,面色红润,进食顺畅。“西医大夫曾经说我母亲胖不起来了。但是袁希福院长创造了奇迹,我母亲不但身体恢复了,体重也增加了。”其儿子说道。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19T14:17:13.953Z 来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作者:许建华黄涛刘伟良[导读]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特别河南省北部地区,发病率尤其较高。 许建华黄涛刘伟良 【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探讨引起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汉中市3201医院胸外科2008年7月-2015年7月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及病理资料234例,对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病变长度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分析。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术后病理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121例,阳性率为 51.7%。年龄、性别和发病部位对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病变长度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提示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理分级和浸润深度是影响食管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应根据病变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来及时行进一步的综合治疗。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Xu Jianhua Huang Tao Liu Weilia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lymph node metasta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234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treated by surgical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Hanzhong3201 Hospital of Shanxi from July 2008 to July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factors such as age, gender, location, pathological grade, depth of invasion, and Logistic analysis of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121cases of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fou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51.7%. The age, gender and location of the disease had no obvious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The pathological grade, depth of invasion, length of the le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ogis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athological grade and depth of invas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esophage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affected by the pathological grade and depth of invasion,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should b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grade and depth of invasion. 【Keywords】 Esophageal carcinoma; Lymph node metastasis; Risk factors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特别河南省北部地区,发病率尤其较高。其治疗仍是以手术为首选;由于食管粘膜下有广泛的淋巴管,可与纵隔,锁骨上及腹腔淋巴管相交通,因此是很容易造成淋巴结的转移,而淋巴结的转移已经被认为是食管癌术后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1],所以术中淋巴结的清扫范围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较低,大多与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和复发相关,所以寻找易造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及术后采取合适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2008年7月-2015年7月312例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对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陕西汉中市3201医院胸外科2008年7月-2015年7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34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72例(男女比例2.25:1);年龄44-82岁,中位年龄为62.31岁;平均年龄61.52±8.24岁。据2009年新版UICC食管癌分期[2]及分段标准,将发病部位分为胸上段、中段和下段,胸上段癌20例,胸中段癌141例,胸下段癌73例;病变长度以术后测量病变侵犯食管纵轴的长度为准分为≤5cm和>5cm,平均为4.1cm;浸润深度为:T1、T2、T3(未及外膜)和T4(侵及外膜);肿瘤分化类别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其中高分化及中分化归为分化良好组,低分化归为分化不良组。所有病例术前检查未发现远处脏器转移,术前未接受放疗或化疗等针对肿瘤的治疗。 2.淋巴结清扫范围 其中156例患者接受左胸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25例接受左胸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53例接受右胸三切口食管胃部分起床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清扫范围包括上纵膈、气管及支气管旁、隆突下、食管旁、贲门周围,胃大小弯处,胃左动脉旁、脾动脉旁、脾门及肝总动脉旁淋巴结。每个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大于12个,所清扫淋巴结送病理检查。 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所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结果 234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共检出有121例淋巴结转移,共清扫淋巴结4012枚,平均17.1枚(12-34枚),淋巴结转移率为51.7%。将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病变长度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病变长度与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将有明显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为危险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