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视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电视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电视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电视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电视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虽有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1000多家,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国电视体制和机制、电视节目生产和经营方式,已制约了电视节目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长足发展,造成电视节目生产总量严重不足(电视节目年播出量1000多万小时,但年制作量仅200多万小时,约占播出总量的1/5),而且相互模仿、内容雷同。

目前的中国电视市场,官方数据表明,收视率正在逐年下降,电视剧的重播率正在不断提高。这一事实,除了现代传媒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电视节目产业水平低,造成电视节目质量不高,缺少创新,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电视受众市场的需求。

中国电视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我国每年制作电视节目要花费数亿元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电视节目制作必须最大限度地吸引资金、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质量,获取利润,进行再生产,实行制播分离和引入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是惟一的途径。目前,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省、市电视台,总的来看,有20%的电视剧和80%的电视栏目是由电视台自己或与制作公司共同制作的,由于电视台自制的电视节目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所以局限性大、成本高、质量低,但如果把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部门从电视台分离出来,打破其制作的节目稳获播出的优势局面,做到所有的电视节目(除新闻宣传节目之外)制作单位,都是同等的文化企业法人,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和经营市场的平等竞争,必将形成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的良好市场环境,激发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制作潜力,引来大批资金,吸引大机构和高素质人材,为电视节目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生产出更多更优秀的电视节目,满足电视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制播分离,关键在于制作的社会化,要实现制作的社会化,就必须向社会开放电视节目制作产业,颁发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鼓励社会机构和个人从事电视节目制作业务,积极推动国有、民营和合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的共同发展,实现制作主体的多样化;改革投融资体制,鼓励制作机构以集资、债券、股份及上市等多种手段,吸引民间、社会和国外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积聚社会多方智慧、资本和力量,创品牌节目,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电视节目的社会制作能力和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社会制片公司生产制作的电视剧比例从现在的80%上升到95%,投资额从现在的30亿元上升到100亿元人民币,电视播出机构自己生产的电视栏目从现在所占比例的80%下降到20%,基本形成电视节目制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中国传媒大会·2010年会于1月17日在厦门召开,以下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教授演讲实录:

由于时间关系,我的观点可能点到为止。我的题目是中国电视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先说一下哪些是不确定的因素,不确定的因素在中国的媒体市场上,我觉得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宏观的经济形势,上午已经有专家说了。第二个是政府的产业政策。第三个是产业发展的技术。所谓政策、技术、经济是我们媒体发展的三个不确定因素。政策我们媒体无法掌控,技术我们有的媒体或者是大多数媒体也无法掌控,经济形势我们也无法掌控,所以媒体的发展其实是充满了风险的,我曾经把媒体产业比作是一种依附性的产业,经济是依附媒体发展的趋势,我们的新媒体经济是为今天的经济,今天的生活对媒体的依赖产生了越来越强的趋势。谁努力开互联网媒体,谁开手机媒体,我们的政策实际上跟媒体的距离也是越来越紧密的在磨合当中,最近这几天炒得比较火的,农民工逃费368万,这个就是在手机微博媒体轮番攻势下改变了法律的判决,媒体的力量真是越来越大,让我们从事媒体的人也看到了光明。

我今天要讲的主要侧重在两个方面,既然讲趋势,我第一个讲技术的趋势。技术的趋势我想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3D,3D是阿凡达在中国的市场扔下的重大炸弹,在北美市场2009年3D的电视节目发行了一

合,我还问他们一个问题,假如三网不融合,三屏可不可以融合,他说没有关系。

三网融合这个时代可能会跳过去,我在讲一个市场发展的趋势,市场发展的第一个趋势就是我们的电视媒体也可能出现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纯电视业务的媒体,第二种是以电视业务为主的电视媒体,第三种是涉及电视业务的媒体。我们现在电视台大多数还处在纯电视业务的媒体,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是电视业务占据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主要靠电视,但多元化收入,其他收入也能占到30%左右。以报业、电台像新华社这样的单位,也涉足了电视业务,比方说人民日报也开始拍摄电影电视剧,所以传统的媒体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资本到位的情况下也可以涉足电视业务。另外,我觉得以后还会出现我们刚才说了,三种电视媒体从终端划分的角度,电视媒体不仅仅是电视机拥有的系统,还包括网络业务系统,手机业务媒体,甚至户外媒体,一分三四,一分为四。独台模式就一个孤立的电视台,一个台就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单位。

第二种是一个电视台会跟很多的电视台构成同盟,第三种是融合式模式,我们的媒体业我们的电视业引进了比方说中国石化,中国汽车等业界的老大,把他们的资源、资本引进我们的媒体行业形成融合的模式。如果把它用英文字母概况的话是3M。还有一个模式是3P,就是平台化,

媒体出现平台化的趋势,什么意思?我们原来的媒体都认为是媒体人的媒体,其实这个是误解,或者是旧观念,我们的媒体应该是一个平台,我们的员工可以使用,我们的同行可以使用,我们本地全国的资源乃至全球的资源人才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表演,可以生产,可以有所作为。所以我们的平台化会成为我们大的趋势。我们媒体的格局将会形成三个世界,在电视领域比较明显就是以中央电视台、湖南台这两个强台形成第一世界。在我们社会当中不单是一个数字,是一个哲学,甚至是一个理念。湖南台经济实力上是省级台最强的,他已经拥有3千亩的金鹰电视城。还有它的创新能力,品牌能力,制度创新,它的完备都说明湖南广电已经远远超过同行,进入第一世界。如果用数字来划分的话,超过百亿门槛是第一世界。电视媒体省级台省会城市台,或者是地级台基本上可以划到第三世界,第二世界里省级平台也有机会进入第一世界,也可以把湖南广电拉下,所以,我们所说的这三个世界就是对中国电视媒体格局最简单,最形象的划分。这个就是我主要的观点,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展开。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小杨

成熟的全球市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广电产业的竞争与重组并购,使得在不长的时间内,全球的媒介市场已经成为9至10个最大的跨国媒介公司的天下。

美国广电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企业更趋巨型化,广电产业的垄断加剧。在全球化的市场中,通过并购等手段扩大公司规模能赢得巨大的经济优势。小公司在市场中基本上是没有竞争力的,除非他们是某媒介巨头的子公司。

要在全球市场中竞争,一个公司必须达到可以在欧洲,特别是美国市场立足并成为主要竞争者的规模。

公司规模的扩张,市场的垄断以及并购交易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全球媒介市场体系成为了没有竞争的市场。许多最大的媒介集团相互持有对方的主要股份,或者相互向对方的董事会中派驻成员。市场也极大地推动了各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各个媒介巨头分别拥有该公司的部分资产。这样,媒介集团之间的竞争减弱了,各集团承担的风险相应降低,赢利的机会也相对增加。全世界10个最大的媒介集团中的每一个,平均都与另外9个集团中的6个,成立了合资公司。各大媒介集团从这种联合投资中受益匪浅。

全球的媒介市场是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市场。媒介巨头们在某些垄断性的市场中激烈竞争,又在某些市场上是其竞争者的主要供应商,或者在其他市场中成为合作者。在这一市场体系内的主导精神是赢利,而非竞争。未来真正的竞争主要在海外市场,媒介巨头加快全球化扩张。一位美国的分析家说,美国广电媒体巨头未来竞争99%的胜利都来自于海外市场的成功。

国内发展概况

回顾我国电视业的发展阶段,可分为:

创始阶段:这段从1958年开始,一直到“文化革命”结束,政府有计划地在中央和各个省创建电视台。

蓬勃发展阶段:“文革”结束,各项事业恢复发展,方兴未艾,被压抑了十年的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积极性,爆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冲击力。“四级办电视”的口号应运而生。

无序竞争与重复建设阶段:90年代初期,有线网络与卫星技术应用在电视上,出现了有线与无线、事业与企业、综合与专业的种种电视台,还有许多县以下的村镇也办电视的局面。于是全国一下子涌现了几千个电视台,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带来的后果是,硬件重复建设,一城几个电视台,几十个电视台同时播放一个节目、广告收费互相压价、盗版偷播不断出现,还有的电视台(站)落在私人手里,播出一些危害社会、毒害青少年思想,甚至为私人婚丧助兴的节目,荧屏出现脏、乱、差。

整合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育,电视业新一轮改革启动了。这一轮改革的特征是整合分散实体,解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的内耗,组建电视集团,打造电视业的“航空母舰”。

中国电视行业要想适应加入世贸的环境并能与国际上的媒体“巨无霸”抗衡,也需要采取资本重组这种集团化发展的运行方式,实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别的经营;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革命正迅猛展开,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异军突起,卫星因数码技术和直播手段的采用使得覆盖面更宽

更远更大,从而加剧了电子媒体间的竞争与较量,其中为积聚资产,壮大实力,扩充影响,引发并推动了行业内外的横向兼并;信息资源、频道资源作为广电行业的特殊资源,其开掘和使用大量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需要实施行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决策。

广电资源进行集团化整合,最早可算是无锡了。它的模式是局、广电集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典型的政事合一。它的做法遭到许多责难,不过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现在也发现了弊端。以后陆续有山东模式:局长兼任总台台长;湖南模式:频道制、相对独立,内部竞争力度颇大;浙江模式:局、台分离,下设频道;上海模式是:“小局大集团、两块牌子分头挂”,强调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与媒体产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严格区分。根据中央关于广电改革的精神,在坚持基本原则前提下,“大胆创新,探索各种模式,不要求一刀切”的要求,肯定还会有其他模式出台。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必须遵循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改革、结构高效为主线,以集团化为重点,深化电视改革。

潜流涌动

中国电视产业集团化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前提条件,就是政府主管部门是否已为它制定出一个明确的符合产业实际和特点的,有利于充分释放其内在能量的发展战略。而这种发展战略,应该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的要求,具有前瞻性。

华东地区的六省(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江西、福建)无一例外地在其集团规划蓝图中,基本上都认可或选择了局与集团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起挂的运作模式。唯一稍有例外的是上海文广局,在多年行政整合的基础上,突显了政企、政事分开的目标,实施“小局大集团、两块牌子分头挂”的运行模式,当中强调了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与媒体产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严格区分,这给多年来中国广电系统一直处于缓慢胶着状态的改革进程,带来了一股涌动的潜流。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主办主管媒体的政府是资产重组极为重要的主体,其所使用的行政手段对于集团的国有资本重组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是在媒体发展中,实体自身完全由市场机制来促其发展成为一个有规模有影响的产业集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不利于当前主动参与国内、国际的竞争以及赶超目标的实现,而现时国有资产所有者一元化的结构,保证了政府有条件也有必要,对有关媒体进行重组,并适当集中资源予以重点扶持。二要视“行政整合”手段为市场作用的助推器,主要提供政策导向和创造法治环境,帮助消除资产重组中非资产因素,必须以媒体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出发点。

中国的广播电视产业或企业以社会效益为追求的终极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电视产业或企业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高准则,追求社会效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可见,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产业中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及维护公益是改革必然要触及的核心问题。

世界广播发展史

世界广播电视史 一、广播事业的诞生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于是,这个日子被认 为是电报的诞生日。电报是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是广播的先驱。 在马可尼时代,人们只使用“无线电”(wireless)一词。在“泰坦尼克”号惨剧(1912年4月)发生后不久,“无线电”(radio)一词开始使用,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adius,是“射线” 的意思。“广播”(broadcasting)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14-1918年)开始使用。 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 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西屋电 气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利用美国总统竞选的大好时机,围绕选情通 报这一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定期广播。KDKA成为历 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 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第一个广告于1922年8月28日晚间播放,是昆斯堡公司促销 房产的10分钟广告,宣传纽约附近某乡村公寓的种种优越性。 英国于1922年12月开办了正式商营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法国和苏联于1922年,德国于1923年分别开办了广播。日本 于1925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办了广播电台。澳大利亚于1923年开办了广播。 1926年9月,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1月15日开始全国性联播。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 一个广播网,被NBC称为“红网”。 萨尔诺夫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1926年,在他担任美 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1940年,他又缔 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称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广播电视制造者联合会赞扬他为“美国电视之父”。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 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 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英文的“电视”名称来 自希腊语,是“远处”(tele)和“景象”(vision)两个部分的 结合。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一、我国电视的诞生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现在,"中国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101 型43 厘

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 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及走向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 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兼行政、事业和产业为一体的混合体,既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事业单位。事业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新闻媒体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自由地出入市场,不能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企业管理意味着经济上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这种模糊的体制长期影响制约了广播电视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新的体制,促进广播电视生产力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一、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与体制任何一个社会机构的体制都是由其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国体就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属性,即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因此,广播电视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阵地,它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又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这也同时决定了宣传和引导舆论是我国广播电视的首要任务。经济上由政府全额拨款,以政治宣传为中心任务,发展规模、办台宗旨都是由上级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决定。政府在管理方式上,完全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片面强调广播电视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属性,忽视了广播电视作为文化消费品的商品属性。改革开放20 多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经过以“广播电视事业”为基本特征的初期发展阶段和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探索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大整合、大汇流的全新产业化发展时期,并成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具体体现:1、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与政府展开广播电视资源配置权的争夺。2、广播电视局(台)已经形成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个体,渴望拥有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呼吁政事(政企)分开。3、政府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广播电视改革实践发生摩擦与冲撞。 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政府应转变其管理广播电视的职能和角色。实现两个转变:1、由传统型行政管理体制向过渡型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2、由过渡型行政管理体制向成熟型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设想:党委、政府经营综合频道,对分众化频道实行商业经营。综合频道保证了对主流思想方向的把握,商业分众化频道保证了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并有利于频道专业化的形成,又能对综合频道形成竞争而促进其不断发展。而广告上也可以根据产品的特征和频道受众的特征选择投放点,从而促进电视业的良性循环。所有的改革措施都不能违背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性质,即坚持社会主义路线不变,坚持党管媒体不变,坚持喉舌功能不变。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的国家产业政策,在完善的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政府才能实施对广播电视业变革的宏观调控和有效主导,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也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广播电视产业化的现状与困境关于“产业化” 一、关于“产业化”的概念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解释,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一个产业可以由多个企业的同类经济活动组成,一个企业也可以不只是从事单一经济类型活动,可能从事多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即从事多产业经营(跨行业经营)。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如果有人要写中国游戏行业发展史,20xx年可能是具有节点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移动游戏的市场份额第一次超过客户端游戏,成为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关于中国游戏产业的分析报告,欢迎阅读!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如果有人要写中国游戏行业发展史,20xx年可能是具有节点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移动游戏的市场份额第一次超过客户端游戏,成为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 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伽马数据(CNG 中新游戏研究)、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了《20xx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报告总结了游戏行业这一年的发展状况,覆盖市场份额、代表性产品、典型企业以及游戏相关文化等方向。 报告体现了一些趋势和变化,有些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比如端游份额的负增长、电竞行业的快速发展;有些虽然不算太意外但可能来得快了很多,或是程度上出乎意料,比如直播的迅猛上升、比如普遍认为卡牌手游日渐式微的时候出现了《阴阳师》这样能引起广泛话题性的产品。 以上数据及观点出自伽马数据(CNG中新游戏研究)撰写的《20xx 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摘要版)》。

819亿元,手游份额首次超过端游 按细分市场划分,20xx年移动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为819.2亿元,占比超过客户端游戏市场,达到49.5%,成为份额最大、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 与此同时,端游销售收入在近20xx年中首次出现负增长,相比20xx年的611.6亿元,20xx年端游市场582.5亿元的收入下降了4.8%。 不论是近几年移动硬件的发展、移动端原生用户的增长,还是国内厂商的普遍布局、以及产品和用户日益明显的硬核趋向,都在清晰地告诉我们----手游的份额超过端游只是时间问题。只不过,对于非移动端原生用户和从业者来说,这个时间也许比主观上预想早了些。 尽管国内游戏市场还远未饱和,但“此消彼长”的状态还是切实存在的。移动游戏较短的投入-回报周期展现了更多的商机,相比之下端游的高投入高风险势必会成为更谨慎的大厂玩法。而腾讯网易之类的典型厂商都将重心转移到了移动端,这些业内有目共睹。不少端游IP改编的手游也分流了一些用户,这也对已成存量市场的端游领域造成了一定冲击。 此外,纵观全年能在国内游戏行业引起热议的几个现象级新品,诸如《Pokemon Go》《阴阳师》《王者荣耀》和《守望先锋》等,也多以手游为主,一定程度上也从侧面反映了端游领域后继乏力的事实。 占比30%的电竞市场和正在兴起的移动电竞 最近几年,电子竞技的快速发展并不是什么让人意外的事儿。对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你不得不知道的中国电视机历史 从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以来,我国的电视机发展从未停止过脚步,至今为止,国产电视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大件,到如今家家必备的大众小件;从以前的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到如今高智能的激光影视机,无一不证明了我国电视机行业的发展。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8年,中国的天津无线电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电子管电视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现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出 而就在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国营无线电厂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之后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0年10月22日,中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天津无线电厂建成,并举行试生产开工仪式。这条彩电生产线是从日本胜利公司引进,并参照中国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这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大批量生产彩色电视机的开始。 1985年~1993年,我国电视机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从1953年3月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到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中国人仅用了29年便实现了这一伟大壮举。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再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受众。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商从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再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一分钱,这种局面知道2002年才通过技术才得以扭转。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浅谈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有了 长足进步,促进了广电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意义上的广电行业造成了巨大冲 击,也带来无限潜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其未来发展 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现状;趋势 一、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蓬勃多元的良好势头 广播电视的产生使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深度得 到了空前发展。中国的无线电广播始于 1923 年,虽然较世界同期水平较晚,但自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深入贯彻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共同发展的战略方针,极大地调动了地方广播 电视建设的积极性。经过几十年的开拓与发展,我国广播电 视行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集卫星直播、有线、无线网络为一身的现代电子传播媒介,并深刻影响大众的生 活。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广电行业自身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这就要求广播电视 行业不断优化和调整自身,开拓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化广播电视发展道路。 广播电视行业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助力,具

有宣传教育、传递信息、导向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众多功 能。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取得了显著发展,建 设了立体、高覆盖率的广播电视网络。在高清互动电视方面, 先进电视技术的推广使用使电视节目质量和观众体验不断升级。与此同时,我国还形成了有线网络城乡无缝覆盖,确保我国广播电视网络走上高效和高质覆盖的道路。国家为了推动广播电视行业更好更健康发展,还在监测网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财力与技术人员支持,在全国县级以上网络机房安装了“安全播出预警系统” ,构建了全方位的广播电 视监管系统,有力保证了电视网络传输的安全和质量。 (二)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猛,但在快速发展的势头之下,许多弊病也日益展现。例如: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规模与技术实力在国际水平中还处于落后位置,广播电视 技术在地区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人才不足,过于重视传统媒体技术,忽略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受传统媒体观念影响,广播电视行业与新兴的媒体行业融 合不足;政策不完善导致广电行业及网络新媒体行业缺乏有力监管,消极事件时有发 生等等。 二、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多面化发展,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国家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一、我国电视的诞生 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1958 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 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 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现在,"中国 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 101 型 43 厘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 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 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 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 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2002年9月28日,上海试播30套数字电视节目(全国第一)。(实际可收44套视 音频节目及气象、股票、新闻等;2019年起开始收费,每月37元)。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讲课稿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 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到1990年底,中国有电视台509座,比1980年增长了13.4倍,电视覆盖率达到了79.4%。各地建起的卫星地面收转站,使边远地区的人民群众都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198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转播的世界杯足球赛,成为了中国球迷的盛大节日。1984年,在传统的旧历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形式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给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带来了全面发展的政策指引和机遇,对于中国这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来说,的确是普及广播电视的一种好办法,迅速提高了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将党中央的声音传遍全中国。 三、市场竞争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视剧的发展 从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播出,到如今的据不完全统计的三十四家卫视、三百多家电视台并存的局面,中国电视业发展步入 了第56个年头。自1958年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到如今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国电视剧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走向成熟。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 来的,如今毫无疑问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休闲消遣方式之一。而电视剧,作为电 视产业的重心,相当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的缩影,折射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反映着人们的思 想生活观念,见证着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 一、题材演变与社会发展 按照电视剧艺术形式在社会系统中功能角色定位及其艺术自觉与生产规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宣传工具阶段(1958—1977)。二,审美自觉阶段(1978—1989)。三,文化产业阶段(1990至今)。 (1)宣传工具阶段 从电视剧艺术诞生的1958年到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中国电视剧基本上是作为个年代政治宣传工具而存在的。虽然说在这个阶段,包括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在内的艺术形式家族,都要受制于当时左倾政治文化形势的强力影响和左右,但由于电视传播的新兴大众传媒属性,相比前几种艺术形式,电视剧这一文化形式的作用,更加受到政府、把关人系统以及从业人员重视。 1958年到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草创时期,8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北京电视台90部,上海电视

台35部,广州电视台30多部。但由于电视接收机在当时是稀有物,影响力、起到的宣传效果并不大。 (2)自觉审美阶段 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标志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1979年,邓小平出席了中国作家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将党的文艺方针由“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这预示着对文学艺术功能认识的重新定位,也标志着对全社会对文学艺术自身独特规律的尊重。 作为整个文化艺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视剧艺术在这一阶段获得了审美意识的自觉,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电视剧艺术规律的探索和开拓。电视剧艺术在新时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年产量由1978年的10余集发展到1979年的30余集,再发展到1980年的80余集。中国电视剧送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年产量,由1981年的110集激增到1986年的1500集。 数量在激增,电视剧的艺术品种和类型也日趋多样,质量在明显提高。不仅出现了一批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制作精致的短篇电视剧,而且产生了一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长篇连续剧,问世了一批样式新颖的戏曲电视剧和专为少年儿童录制的电视剧。特别是1984年以来荣获“飞天奖”一批优秀电视剧,如《今夜有暴风雪》、《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希波克拉底誓言》、《太阳从这里升起》和《寻找回来的世界》、《四世同堂》、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河北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8年,北京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

中国广播业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中国广播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分析陆地 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经风云变幻: 曾经有过第一强势媒体的风光无限,后在其他媒体的挤压之下几有寿终正寝之危,而近年来的发展显示,广播又呈异军突起之势。对于国内广播业的现状与未来,我们究竟应作何思?显然,在本文作者看来,过喜或过忧都非明见。 挑战是巨大的,机遇也一样。那么光明在何方?开放市场,走技术之路,类型广播,集团化经营,这些也许是前路所在。文章作者从这些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建设性思考。 一、电台,再次成为强势媒体 自从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匹茨堡KDKA电台)开播以来,广播业的发展一直红红火火,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在80多年的历程中,电台广播先后经历了两次危机: 一次是50年前大张旗鼓的电视广播的冲击,一次是20年前开始的互联网络的冲击。这两种电子媒体不但使电台广播的时效性和音响优势大为减弱,而且具备许多电台广播匮缺的优势,如电视的声画并茂,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和非线性点播等。与此同时,在印刷技术和商业理念的推动下,传统的报纸和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与时俱进”,在广告和受众两个方面同时挤压电台广播的空间。一时间,电台风声鹤唳,四面楚歌,大有被世人遗忘和被其他媒体取代之虞。在一些广告商、社会机构甚至学者的眼里,电台似乎成了无可争议的弱势媒体。有的人甚至预言电台行将寿终正寝。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表 一、"图一和图二): 表一: 部分国家和地区电台广告市场份额(单位:

亿美元) 国家/地区 美国 日本 新西兰 澳大利亚 新加坡 韩国 印尼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广告花费2000 550 10 64 10亿 70亿 10亿 4 5."9亿 17亿电台广告

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这是史学家们习惯使用的从事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分析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外人”对电视的看法。假如,我们把中国电视的一开始就作为竞争格局下的媒体形式,或者说,从中国电视的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把之作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竞争的媒体形式。那么,这46年5个月17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分析的角度和方法,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说的主题:中国电视的频道化进程。 我更愿意从竞争的角度将中国电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

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案例: 中国彩电业的发展历程 一、案例内容 中国的彩电生产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0年长虹从日本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但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进入普通百姓家,买得起彩电的人是极少数。统计资料显示,1985年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仅有17.2台,农村居民每百户彩电拥有量为0.8台。到了八十年代后半期,人们开始进行电视更新换代,于是彩电开始走俏。随着价格管理逐步放开,彩电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到1989年底,20寸上海牌彩电卖到3500元一台。(购买者还要找关系,走后门,先弄到票才能买到)。彩电价格的持续上涨,引发了彩电生产热,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众多生产厂家从国外购进彩电生产线。到九十年代初,全国有97家企业共引进彩电生产线120条。到1995年已形成彩电生产能力4467万台,而当年的实际产量只有2058万台,当年的市场销售量不足2000万台。(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进口彩电)。生产能力严重过剩,1995年彩电生产能力平均利用率为46.1%,个别厂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0.8%。而1995年又有14个新投资项目上马,其设计生产能力为541.5万台。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产品供过于求。到1998年全国彩电库存超过1500万台。于是引发了彩电业一轮又一轮的降价风。1996年3月26日,长虹首先刮起降价风,以后,一年强似一年。到2000年21寸彩电从3000多元跌到了1000元以下,个别品牌已降到了600—700元,而29寸彩电则从7000多元跌到了2000元以下。彩电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彩电生产厂家的利润率越来越低,众多厂家经不起降价的打击,纷纷

改行、停业,甚至破产。2001年彩电业出现行业亏损。 在一片“无奈”声中,2001年6月9日,全国九家较大的彩电生产厂家,包括康佳、TCL、创维、乐华、夏华、海信、金星等,在行业老大长虹缺席的情况下,在深圳的五洲宾馆召开了“中国彩电企业高峰会”,试图通过企业联盟形式,共同控制彩电销售价格,会议规定了各类型彩电销售的最低限价,如21寸普通直角平面彩电的最低限价为1050元。 然而,时隔不到一个月,7月8日中央电台午间新闻报道:彩电生产企业联盟被夏华自身彩电降价所打破。至此,6月9日刚刚成立的所谓彩电企业联盟不攻自破,彩电降价之风再起。从1996年3月开始,彩电业的竞争几乎都是围绕着价格展开的。价格战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降价幅度之大,对整个家电市场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有分析家指出,中国彩电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无数次价格之战,目前,彩电价格下降的空间已极其有限,靠价格战明显拯救不了中国的彩电业。 二、案例讨论题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你如何理解市场经济的作用与缺陷,为什么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自发性: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秦——宏大叙事的练兵场 秦朝可悲在只有三代帝王就寿终正寝,无法产生更多的故事。但即使这样,秦朝还是一个产生“大题材”的朝代。陈凯歌、张艺谋、周晓文分别用《刺秦》、《英雄》、《秦颂》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在那些恢宏的大场面和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当中,展现的是母题式的终极关怀。 相比之下,电视剧唯一可以通俗利用的似乎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所以张铁林、宁静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基本上成了爱情与江山的平衡。另一部历史正剧则有硬汉张丰毅主演的<秦始皇>秃显了秦始皇的那种一统天下的帝王霸气和儿女情长的百转千回. 至于电影《神话》和香港电视剧《寻秦记》,那基本上与秦朝无关,古天乐阴差阳错生了个儿子叫做项羽,观众不过是当搞笑片来看而已。 汉——文化输出的发源地 1997年,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全国收视率最高达到46.7%,这意味着一天之中,中国至少有4亿6千7百万人观看了这部电视剧。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娱乐特征,也代表着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平。《三国演义》的情节编制、人物表演等迄今都没有遭受过指责,文白夹杂的对白到现在都还被誉为最贴切的处理手法,相比现在那些动辄被挑毛病的电视剧,它要优秀得多也幸运得多。 吴宇森的《赤壁》则是最近、最大的一部三国题材历史剧,他说:“《三国》这本书最能反映中国人的智慧,而《赤壁》是其中最精彩的一节”。周润发、梁朝伟、渡边谦等豪华阵容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新闻不断,最后出来的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林志玲会是腿最长的一位小乔。 前不久的《昭君出塞》被质疑改编离奇,而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更是被挑出众多细节毛病,诸如后人典故前人用、司马迁留胡子等等。而<大汉天子>纯粹是以若干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汉代的青春偶像剧.最有趣的还是日本式化妆的问题,主创人员的解释是日本的服饰妆容是我国汉代流传过去的。电影《夜宴》同样也被人指责日本式美术设计,那是五代十国的背景。可能从此以后,我们的汉唐背景影视作品都会采用日本式化妆了。 唐——奢华美学的样本体 唐朝是奢华的朝代,似乎电视剧导演们也因此都在美学上下功夫了。这个时代背景的作品中,不再有让编剧们挠头的人物评价和历史观问题,倒是美术设计和化妆师煞费苦心。 1993年,刘威、林芳兵主演的《唐明皇》几乎就是爱情故事;1994年林祖贤版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管在剧情服饰道具还是演员演技方面都很到位,而且也不回避唐太宗与其李建成的关系,也突出了李建成的才能这是至今很多电视都故意丑化李建成的形象而是特别超前的,2003年,唐国强主演的《大唐歌飞》再次演绎唐明皇,更加是个爱情故事。1995年的电视剧《武则天》轰动全国,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刘晓庆的化妆效果,化妆师毛戈平因此一举成名。2006年,刘晓庆在《日月临空》中再次演武则天,还是化妆的卖点最引人注目。而2006的《贞观长歌》它的立意则有所创新主要是秃现民族大融合与和平崛起的主题思想借以此片从一个侧面回击西方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回给世界带来灾难.从而表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除此之外,似乎唯有《大明宫词》可以用台词和布景打出一片天地。对台词的唯美主义追求,被一些人认为是历史剧的一种新意,而又让另外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 把“戏说”做到底,更会让很多人感到不满。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罗成与秦叔宝成了情敌,唐太宗变成时尚美男,不仅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发出愤怒的声音,连普通观众也觉得有点扯淡。而〈至尊红颜〉则完全是批着唐朝服饰的青春偶像剧而且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也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事业属性与产业属性 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兼行政、事业和产业为一体的混合体,既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事业单位。 事业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新闻媒体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自由地出入市场,不能自定方针,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企业管理意味着经济上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 这种模糊的体制长期影响制约了广播电视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新的体制,促进广播电视生产力的发展是必由之路。 一、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与体制 任何一个社会机构的体制都是由其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的国体就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属性,即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共产党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因此,广播电视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阵地,它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又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这也同时决定了宣传和引导舆论是我国广播电视的首要任务。 经济上由政府全额拨款,以政治宣传为中心任务,发展规模、办台宗旨都是由上级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决定。 政府在管理方式上,完全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片面强调广播电视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属性,忽视了广播电视作为文化消费品的商品属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经过以“广播电视事业”为基本特征的初期发展阶段和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探索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大整合、大汇流的全新产业化发展时期,并成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 具体体现: 1、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与政府展开广播电视资源配置权的争夺。 2、广播电视局(台)已经形成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个体,渴望拥有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呼吁政事(政企)分开。 3、政府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广播电视改革实践发生摩擦与冲撞。 二、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 在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政府应转变其管理广播电视的职能和角色。实现两个转变: 1、由传统型行政管理体制向过渡型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2、由过渡型行政管理体制向成熟型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设想:党委、政府经营综合频道,对分众化频道实行商业经营。综合频道保证了对主流思想方向的把握,商业分众化频道保证了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并有利于频道专业化的形成,又能对综合频道形成竞争而促进其不断发展。而广告上也可以根据产品的特征和频道受众的特征选择投放点,从而促进电视业的良性循环。 所有的改革措施都不能违背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性质,即坚持社会主义路线不变,坚持党管媒体不变,坚持喉舌功能不变。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的国家产业政策,在完善的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政府才能实施对广播电视业变革的宏观调控和有效主导,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也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广播电视产业化的现状与困境 一、关于“产业化”的概念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解释,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产业是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一个产业可以由多个企业的同类经济活动组成,一个企业也可以不只是从事单一经济类型活动,可能从事多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即从事多产业经营(跨行业经营)。 因此,从宏观角度来说,所谓的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必然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中国传媒的属性问题(事业还是企业);其二,规模问题:产业化的高级阶段是集团化,但集团化的主体只能是企业组织。 关于“产业化”的概念,研究者的表述虽然各有不同,但基本意思是比较一致的。有学者认为“中国电视产业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节目生产、流通和播出体系及其相应的管理体制。就是要把电视业纳入中国市场经济的大体系。” “中国电视产业化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企业化的过程。”所谓企业化,就是针对中国各级广播电视台的“事业”性质而言的,指的是各级广播电视台从事业性质向企业性质转化或者说转型的过程。 而集团化,则是单一企业(或产品)的经营向多企业(或产品)集成经营转化的过程,是企业经营的高级阶段,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市场成熟的产物。 另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媒介产业化”的概念,是指从单纯的文化、精神生产事业的媒介单位沿着经营和理性的轨迹向企业状态过渡的一种现象。媒介经营的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向独立的企业法人过渡,并以市场平等、竞争的原则建构内外关系,从而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同类企业的集合体——媒介产业。 二、广播电视产业化之路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介绍与推销参桂补酒的广告片,这是我国内地的第一个电视广告。 同年12月,央视同时在两个频道中出现了商业广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