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长和等张

等长和等张

等长和等张
等长和等张

等长和等张-肌肉不同的收缩方式

肌肉最大的功能就是收缩,对于人体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收缩产生的力量来维持或者完成动作。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肌肉之道也是一张一弛,肌肉的功能就是在收缩和放松的过程中实现的。

肌肉的收缩方式有多种,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但都是完成人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姿势所必须的,哪一种收缩方式有了障碍都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

肌动蛋白的三维模式图:),肌肉的收缩功能就是靠这些超微结构实现的!

在伤病或者手术后的康复功能练习中,更是必须全面考虑到不同的伤病情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肌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或者综合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进行练习,才能安全有效逐步恢复功能。

肌肉收缩方式的分类是这样的:

等长收缩:

所谓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长度不变,不产生关节运动,但肌肉内部的张力增加。

听起来还是不好理解,其实就是咱们俗话说的肌肉“绷劲”。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收缩方式。比如我们现在能坐在电脑前保持一定的姿势,就是髋关节和腰背颈部脊柱周围的相关肌肉一直在“默默地辛勤工作”着,一直在做等长收缩,才能对抗重力维持坐着的姿势不瘫倒下来。所以虽然是坐着不动,但是时间一久一样会觉得腰部的肌肉疲劳酸痛,就是因为只是看起来不动,实际一直在收缩做功(不是错别字,不是工作,就是做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

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就更容易理解了。倒立,在倒立的时候肢体和关节并没有活动,但是上肢胳膊的肌肉,还有肩部的肌肉,甚至腰腹部,腿部的肌肉都要很强力地做这种等长收缩,才能保持姿势不倒下来。虽然不动,但是很快就会累得肌肉发抖。

等长收缩的训练,是伤病和手术后最早可以开始的练习,因为不引起关节的活动,同时力度的大小自己可以随时调节和控制,条件允许就多用一点力,疲劳或者疼痛了就可以随时放松停下来。所以是非常安全的常用肌力练习方法,即使是肌肉或者肌腱本身的断裂缝合,在手术之后的2-3天后,也一样可以进行轻柔的等长肌肉收缩放松练习,好能够维持基础肌力,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和损伤局部的组织生长。

等长收缩方式的肌力练习特点就是强度小,安全,力度可以很自如地控制,可以随时练习,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器械辅助就可以随时进行。但是因为强度小(这里说的是大部分,特殊的象倒立之类强度还是非常大的!),所以练习效果也相对差,见效缓慢,在练习的时候要长时间多次数地进行才会有作用。象在膝部手术之后进行的等长股四头肌收缩放松训练,要每天做500-1000次,才会逐渐看出效果。

等张收缩:

和等长收缩相对应的就是等张收缩。可以把上面的定义反转过来,就是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但长度缩短(或者延长),引起关节活动。

咱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肌肉等张收缩完成的。比如我们用力弯胳膊的时候,肱二头肌就会鼓起来,这就是肱二头肌在做等张收缩,内部的张力没变,但是肌腹的长度缩短(所以凸起来),同时引起了肘关节的屈曲运动。

(有关引起关节运动的肌肉参看《运动各个关节的肌肉》那篇)

等张收缩本身还可以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再分类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向心性收缩:

收缩的时候肌肉起点和止点相互接近,就是肌肉的向心性收缩,收缩的过程中肌肉的长度变短。这个好理解,上面说过的弯胳膊的例子就是。

在上楼梯的时候,支撑腿(脚踩在上面一层台阶上,准备向上蹬起来的那条腿)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就是在做向心性的等张收缩,发力的同时缩短,让膝关节从屈到伸,把身体蹬起来上一层台阶。

离心性收缩:

和向心性收缩相反,收缩的时候肌肉的起点和止点相互分离,就是肌肉的离心性收缩,收缩的过程中肌肉的长度变长。

这个比较费解,肌肉收缩怎么还会变长?还用上下楼梯这个例子,下楼的时候股四头肌肯定是要收缩发力的(不然就会腿一打软从楼梯上摔下来了),但是这个时候支撑腿(脚踩在台阶上,准备弯腿的那条腿,好向下让另一条腿去踩到下面一层台阶上)的膝关节是从伸直到弯曲的(这样才能弯腿让身体重心下降,踩到下一层台阶上),所以这个时候就是肌肉收缩的时候变长,是肌肉的离心性收缩。

和向心性收缩相比较,离心性收缩更难以控制,所以在下肢的伤病和手术后的恢复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力量恢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先是能够上楼了,但是下楼的时候还是力量不够,腿会发抖打软,甚至是害怕不敢下楼。原因就是肌肉的离心性收缩需要更强的控制,而且恢复得相对要慢一些。当然,也就需要更专门的康复功能练习啦!

总的来说,肌肉的等张收缩因为肌肉本身长度有变化,又引起关节的活动,对于周围的组织刺激会比等长收缩大很多,所以在伤病和手术后的康复功能练习中,会晚一些才开始,要有一定的基础肌力,而且组织要有一定的愈合强度才可以,不能自己随便尝试。

还有一种,叫做等速收缩,也有叫做等动收缩的。

所谓等速收缩:

就是肌肉收缩时速度不变。它是80年代发明出来之后,在运动康复中,被认为非常好的一种肌力练习方法。

但是这种收缩不是人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完成的。等速收缩是必须要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来提供可以随着肌肉收缩,同时产生相应的阻力,保持肌肉收缩时的角速度不变。

象最造的Cybex等等设备,就可以用于测定和训练任意关节角度的肌力。但是第一因为设备过于昂贵专业,便宜的也要至少50万,功能强一点的得80-100万以上;第二操作相对复杂,不要哑铃之类拿起来就能练,要有专门知识的工作人员操作才可以;所以虽然好,但是根本没法在家里作为常规练习。

还有一点就是,做等速练习必须具备很好的基础肌力,才能开始进行强化训练,前面说过的等长和等张肌力练习是必经之路。所以就算是非常凑巧的家里正好有一台机器,又有人会操作,也一样需要必须的等长和等张肌力练习。

“张之洞与武汉”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张之洞与武汉”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活动目的: 1.以了解“张之洞在武汉的建设成就”为例,通过对教材中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延伸,引导学生客观地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深入挖掘武汉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知乡、爱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学生个人体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设计海报,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2.联系武汉音乐学院院办、武汉方志馆等处,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 3.联系有关专家、学者,以获得支持。 活动过程: 201×年×月×日,张贴暑期海报,学生报名。7月7日,报名参加活动的同学在学校多媒体室集合,由教师简要地介绍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地方上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毛泽东曾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所办洋务在武汉取得的成就最多。武汉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能够感受到现实与历史的交融。由此确定以“张之洞与武汉”作为这次假期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一、收集、整理相关材料。

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这次活动,计划进行实践活动的第一步,即师生分头搜集相关资料。同学们有的在校图书馆借阅到《末代名臣张之洞》,有的同学在武汉方志馆借阅到《张之洞评传》及《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有的同学在武汉档案馆借阅到《大武汉旧影》并对相关内容、图片进行了翻印,有的同学还通过因特网查阅到了史学界对张之洞研究的最新成果。接下来,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集,初步了解史学界对张之洞的研究状况及张之洞在武汉活动的基本情况,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汇编,制成了宣传栏。在这一过程中,有学生提议绘制一幅清末武汉三镇图,将张之洞创办的厂矿企业及学校标于图中,可以增加立体方位感。于是使用学校所拨经费购买了木板、油漆、排笔等工具,由学生主笔,在地理老师、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以《武汉历史》上的清末武汉地图为底稿绘制了放大后的清末武汉地图,并且进行了配色、着色,从而使张之洞在武汉兴办的工厂、学校等跃然图上。 二、寻访历史遗迹、遗址,比照今昔,感受变化。 在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连续三天头顶烈日,冒着酷暑对武昌、汉阳、汉口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因为目的明确,所以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如在参观汉阳铁厂旧址时,有一学生提出了:“张之洞为何要将铁厂建在龟山下、汉江边?”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面对眼前依稀能辨认出旧貌的历史遗址,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对这一处工厂的选址进行了论证。在各地的考察中,同学们还纷纷拿起照相机记录了他们初中生活中的这一段旅程。实地考察后休息了两天,29日学生到校交流各自的体会。因为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学生们在交流中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虽不见高明但其思想已开始进发出理性之光。有些问题虽然提出来,但学生们一时无法解决,对此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大家不要回避疑难问题,同时表示将帮助学生联系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来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三、访问有关学者,解析疑难。 由老师出面分别联系《张之洞评传》的作者、湖北大学文化学院的何晓明教授以及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研究员吴明堂先生,由学生进行访谈。学生们的

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方法

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方法 股四头肌是由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四条肌肉组成, 四条肌肉的肌腱共同汇合成股四头肌肌腱,通过髌骨连接髌腱作为膝关节的起动肌,是膝关节伸直的主要动力. 股四头肌的训练主治对于膝关节疾病的预防,治疗,术后康复都至关重要。下面重点对股四头肌的训练方法介绍一下. 一. 从肌肉力量的训练方面有以下四个步骤. 1. 股四头肌收缩情况下的非负重直腿抬高训练: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尽量背伸, 缓慢抬起整个下肢大约15CM, 保持5秒钟,再保持同样姿势,缓慢直腿放下. 2.负重的直腿抬高训练:一般使用2KG 的沙袋开始,将沙袋固定在踝关节,重复第1步的动 作.第1.2 步锻炼方式我们称为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 3. 床上股四头肌等张收缩训练:仰卧床上, 双膝并拢屈曲90度, 保持健膝屈曲90度, 患膝大腿与健侧持平, 快速伸直膝关节保持5秒, 并缓慢放下. 4.床边股四头肌等张收缩训练:坐在床边, 双小腿自然垂下, 双小腿伸直, 缓慢落下. 二. 股四头肌等动力的力量训练 一般需要特殊的抗阻力收缩的器具. 但家庭中简易操作的方法之一是床边屈膝,双足蹬住床头, 将双膝伸直,身体后移, 方法之二是床边放置一个自制的弹簧装置(两个木板中间夹弹簧), 双足用力将弹簧压缩, 然后抗阻力缓慢放开弹簧. 三.股四头肌灵活性的训练

四.简便易行的方法有3个, 一是原地单车训练, 二是床上蹬车训练, 三在健身器械中, 双足并立站的旋转转盘. 中老年人膝关节由于磨损,造成骨性关节病。此病多表现为行走时有膝关节疼痛,有时伴有膝关节囊内积液肿胀,反复发作。常用青壮年的活动方法,中老年人练习起来,有诸多不便。现介绍一种适用于中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仅供参考。 患者正坐在椅子上,双足踩地,令患侧足尖抵住一固定物(如桌腿、墙壁)。用力伸膝,让足尖顶固定物。(注意:足跟不能抬起。)随即放松,为一次,反复进行即可。量力控制,时间长短应量力而行。再次提醒应注意的是,每一次伸膝时,必须让大腿肌肉紧张,再放松。 如操作有困难,您亦可正坐椅子上,患侧之足做反复踩刹车动作,每一次活动,必须让大腿肌一紧张、一放松。 这种方法,既可锻炼肌肉,又不磨损关节,还有助关节积液的吸收。

2肌肉收缩

第二章肌肉收缩 (一)单选题 1.在完整机体内各种形式的躯体运动得以实现,都依赖于()。 A.骨骼肌的紧张性收缩; B.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C.中枢神经系统的精细调节; D.神经系统控制下的骨骼肌活动。 2.细胞具有兴奋性,表现为在有效刺激作用下产生()。 A.局部反应; B.局部兴奋; C.电位变化; D.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3.评价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简易指标是()。 A.刺激强度; B.阈强度; C.时值; D.时间阈值。 4.评价神经与肌肉兴奋性的常用指标是()。 A.基强度; B.利用时; C.时值; D.阈强度。 5.与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相比,短跑运动员股四头肌的时值()。 A.较长; B.较短; C.无区别; D.先短后长。 6.细胞兴奋性维持是因为()。 A.安静时膜对K+有通透性; B.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加; C.Na+和K+的易化扩散; D.膜的Na+-K+泵作用。 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8.若减少细胞外液中Na+浓度,可导致()。 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B.动作电位幅度降低; C.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少。 9.下列有关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是()。 A.局部兴奋由阈下剌激引起; B.局部兴奋可实现时间或空间的总和; C.局部兴奋可向周围传播,且幅度不变; D.局部兴奋向邻近部位呈电紧张性扩布。 10.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传与钾平衡电传之差。 11.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动作电位;

洋务运动张之洞

对xx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的思考 评价张之洞这个人,我想我是没有太大的资格的,只因为以我的学识,还没有达到能完整地评价一个人的地步。我这里想说的,只是关于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的一些个人的看法。 直接接触的有关洋务运动的文本,首先肯定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在第二章的第二节的第一小点的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系带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这里我曾有一个疑惑,在列举部分成员时,不是按照姓氏笔画为序。那么,编者又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来列举这些人的呢?按照他们在洋务派中重要地位?是他们的官位大小?还是仅仅是列举,没有做其他的考虑。我想这个问题在结束时可以解决。 后文还有一处提到张之洞,在列举1890年前洋务派兴办的近代企时,“1890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机炮厂。”这句话出现在所有被列举的军事工业之后。 此外,这本书再无关于张之洞任何描述。对于这章的内容,我的理解是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员,参与洋务派的洋务事业。 当然,了解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其人其事怎么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呢?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一书中,简要的介绍了他的生平。可以说他是一个官二代了,父亲是知府。他在十六岁高中乡试解元,后来会试取中为一甲第三名。此后,便开始了他的仕途,最初是在京中的翰林院供职。光绪七年十一月,补授他为山西巡抚。他在山西工 ①作三年后,也就是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朝廷命令其取代两广总督张树声。其实中法战争对张之洞的影响很大,不仅仅是实授张之洞为两广总督那么简单,中法战争对张之洞内心触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做了六年的两广总督后,他被调补为湖广总督,自此一直坐镇武汉。

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 所谓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长度不变,不产生关节运动,但肌肉内部的张力增加。 听起来还是不好理解,其实就是咱们俗话说的肌肉“绷劲”。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收缩方式。比如我们现在能坐在电脑前保持一定的姿势,就是髋关节和腰背颈部脊柱周围的相关肌肉一直在“默默地辛勤工作”着,一直在做等长收缩,才能对抗重力维持坐着的姿势不瘫倒下来。所以虽然是坐着不动,但是时间一久一样会觉得腰部的肌肉疲劳酸痛,就是因为只是看起来不动,实际一直在收缩做功(不是错别字,不是工作,就是做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 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就更容易理解了。倒立,在倒立的时候肢体和关节并没有活动,但是上肢胳膊的肌肉,还有肩部的肌肉,甚至腰腹部,腿部的肌肉都要很强力地做这种等长收缩,才能保持姿势不倒下来。虽然不动,但是很快就会累得肌肉发抖。 等长收缩的训练,是伤病和手术后最早可以开始的练习,因为不引起关节的活动,同时力度的大小自己可以随时调节和控制,条件允许就多用一点力,疲劳或者疼痛了就可以随时放松停下来。所以是非常安全的常用肌力练习方法,即使是肌肉或者肌腱本身的断裂缝合,在手术之后的2-3天后,也一样可以进行轻柔的等长肌肉收缩放松练习,好能够维持基础肌力,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和损伤局部的组织生长。 等长收缩方式的肌力练习特点就是强度小,安全,力度可以很自如地控制,可以随时练习,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器械辅助就可以随时进行。但是因为强度小(这里说的是大部分,特殊的象倒立之类强度还是非常大的!),所以练习效果也相对差,见效缓慢,在练习的时候要长时间多次数地进行才会有作用。象在膝部手术之后进行的等长股四头肌收缩放松训练,要每天做500-1000次,才会逐渐看出效果。 等张收缩: 和等长收缩相对应的就是等张收缩。可以把上面的定义反转过来,就是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但长度缩短(或者延长),引起关节活动。

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论

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论 1)统治阶级的危机意识和洋务运动:自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国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迫使中国人以新的思维方式认识政治,统治阶级也迫切地想制造一个能够维持现存秩序的更加有效的思想武器。在朝廷内部尽管存在一些顽固的闭门主义分子,但经过同治时代(1862-1874)洋务派势力逐渐壮大了.曾国藩(1811-1872)、李鸿章(1823-1901)和张之洞(1837-190 9)代表了洋务派.他们以太平天国运动为起点承认西方武力的优越性,接受与此有关的机器和技术以此来要寻找中国自强之路.这样在维持中华自尊的同时,学习西方的军事工业,以此来寻找中国自强之路的运动,这就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也是像魏源、林则徐和龚自珍等一批先知们对西方认识的实践. 2)洋务运动的实际情形和局限性:中国社会内部从整体上开始形成了一股促使政治上的反省和改革的新风气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新风气,尤其是士大夫阶层最先认识到世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直接引起了思想界风气的变化。一直担心着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爆发和社会秩序混乱的传统士大夫们主张儒学的本质在于经世致用,从而掀起了一股新风气,并且他们也认为实行洋务从而可以改良社会和解决社会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洋务运动逐渐取得了相当大的势力。但是在西方帝国主义者剥夺中国内部的资本蓄积机会的情况之下, 洋务运动自身却无法脱离多局限性. 在政权斗争的过程中,洋务派代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汉族绅士们的保守主义,这也导 致了洋务运动的主体存有局限性.因此洋务运动是由洋务派在中体西用论的立场上促进的.1当然在朝廷外也有一些人士将中国的传统纲常名教摆在首位来看待,这是他们与洋务运动派相同的,但是与洋务运动派的情况不同的是,他们认为要从西方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甚至涉及到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在这一点上与洋务运动有着很大的区别.2但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能够摆脱洋务运动派的中体西用论的局限。因此可以说洋务运动没有带来社会政治上一点点振作的士气。所以洋务运动作为在制度圈内进行的运动即将面临着诸多批判。这场改革的内在局限性终于在189 4-1895年的清日战争中中国败给日本的结局中呈现出来。3 (1)洋务派认识西方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与发起这场运动的洋务派们对西方的认识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首先考察他们对西方的认识地平线.洋务派认为中国对思想方面来说是完整的国家,对文化和政治方面来说是一个世界, 因此洋务论,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没有一种平等对待别的国家的意识.这样看来,洋务论在思想史上保持中华思想的对外表现即夷务论。当然至少他们承认西方即外国的存在和取之所长,虽然有些范畴是受到限制.在这个问题上,传统的华夷思想出现了一定的动摇。但尽管如此,以中体西用论为标志的洋务论依然没有脱离想使西方国家追随中国的强烈的中华意识。4 (2)洋务运动思想的局限性:洋务派对外部世界的实践程度受到了他们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制约。但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是由于受到了他们内部认识体制的影响,内部认识结构也无法脱离影响内部认识结构形成的文化。因此了解一下影响洋务派内部认识体制的最深刻的思想。洋务运动只是把改革的重心局限在军事化和工业化的改良上。具有这样局限性的改良运动与它的理论支柱即中体西用论的局限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洋务运动的基本思想是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体西用出发引进西方的技术(用)来增强和维持道(体)。换句话说,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 1朴赫淳著:< 关于洋务运动>,<讲座中国史V>,汉城大学东洋史学研究室编出版,1999年,第197页. 2朴忠錫著: <淸末公羊學派的思想特点>,<中国研究(`78.10),檀国大学校附设中国研究所出版,第55-56页. 3孔輔卿著: < 关于清末革命思想形成的研究>,<论文集9,2(`88.9), 慶星大學校出版,第159页. 4裵永東著: <关于中國近代政治改革的考察-康有爲的變法論> , <院友论文集>4(`76.12), 延世大学校院友会,第10-11页.

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

洋务运动与山西近代化 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各地区大都相继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僻处内地的山西,虽说起步较迟,但在洋务运动时期同样开始近代化。 一 由于交通阻隔等原因,相对沿海省区来说,山西比较闭塞。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洋务派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各省兴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并已得到发展时,山西仍未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直到光绪三年(1877),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到山西赈灾,会见山西巡抚曾国荃,并向他提出一个“西化”山西的方案,山西这才有了一个开风气的动议。但是,李提摩太的包括开矿、兴实业、办学校在内的大规模“西化”山西方案,却被曾国荃拒绝了。四年以后,张之洞由京官出任山西巡抚。这个名闻一时的清流派健将,却在山西这块相对封闭的土地上,开始了他的洋务生涯,山西也由此而迈开了近代化的步子。 光绪七年十一月,张之洞怀着满腔抱负来到山西。他一到任,就和怀揣西化山西方案的李提摩太交上了朋友,决心借助李提摩太的指导,在山西尝试举办洋务事业。经过多方考察,张之洞认为山西的各项事业中,“洋务最为当务之急”(见《张文襄公公牍稿》。)。光绪十年四月,张之洞发表了《延访洋务人才启》。在这个招徕洋务人才的公启中,他希望全国各地的洋务人才前来山西,不管是熟悉洋务的哪一方面,或是钻研精通天文、算术、历算、地理,或是通晓各国语言文字;或是熟悉沿海险要之地;或是多见机器运用得宜;或是根据洋法能自己制造;或是研究船舰大炮;或是精通开矿之学;或是能阐述新旧条约的变迁;或是能剖析公法西法之异同,都将受到欢迎,并根据其才能给予优厚薪金。这里充分昭示了张之洞渴求洋务人才的焦急心情,也说明了张之洞的确要在三晋大地上大干一番洋务事业。 在招徕洋务人才的同时,张之洞开始具体筹办洋务事宜。他在发给下属的《札司局设局讲求洋务》中强调,“直省各局林立,取精用宏,裨益甚多,关系甚重”,山西“亟宜仿照兴办,极力讲求”(见《张文襄公公牍稿》。)。他指示属下在省城东门内设立洋务局,选派提调、正佐、委员等办洋务官员,先就本省中熟悉洋务之人和已购来的各种洋务书籍研究试办,详立章程。他还指示,洋务局要设在地势宽阔之处,以便将来在附近添修院落,作为制造之所;立即筹集经费,派员去江苏雇募机匠,并在上海购买若干种外国新式织机、农器,运到山西作为山西洋务局厂的发端;举办洋务事业的一切费用,就在河道库提存。 张之洞虽然有在山西大办洋务的设想,但由于他在山西只待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他的努力也只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编练军队。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练兵。张之洞认为山西绿营“军律日即荡弛”,“整顿营规莫急于此”(见《张文襄公公牍稿》。),于光绪九年正月开始留意山西练军,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洋务运动企图在不损害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自己的特权利益,于是发动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希望你喜欢!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1860年后,在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和近代性的官僚和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年),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封为恭亲王。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訢留守北京,“督办和局”。10月24日、25日,奕訢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

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1861年1月,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奕訢、桂良、文祥受命为总署大臣。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死。11月,奕訢与慈禧勾结,利用领有重兵驻扎北京一带的胜保,发动政变,摘掉了当权的以肃顺为核心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奕訢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衙门。奕訢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学。1853年,咸丰帝任命他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装;以战利品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1854年2月,湘军练成水陆两军约一万七千人。 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对镇压太平天国军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曾国藩被太平天国军称为“曾剃头”。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1864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成功。曾国藩为首的湘系成为地方上势力最大的实力派。1870年,他在直

肌肉牵拉后即刻收缩与延时收缩对肌张力的影响

第30卷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Vol.302004年第3期Journal of Chengdu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No.3.2004 第一作者简介:聂东(1968-),男,四川绵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 收稿日期:2003—12—21 肌肉牵拉后即刻收缩与延时收缩对肌张力的影响 聂 东,徐 明 (绵阳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系理论教研室,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肌肉初长度与肌张力关系密切,而肌肉受牵拉后延时收缩产生的肌张力明显小于即刻收缩产生的肌张力。目前对此多从肌肉力学的粘弹性角度进行解释,而对在体肌的研究,特别是神经中枢在这一生理现象中的调控作用尚不甚明确,因此就下蹲即刻纵跳和延时5秒纵跳进行对比实验,对净跳高度和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同步观测和比较,对肌肉牵拉后延时收缩表现出肌张力下降这一现象是否存在中枢机制的参与做初步性的探讨。 关键词:SEM G;肌张力;肌肉牵拉后延时收缩;肌肉牵拉后即刻收缩 中图分类号:G 80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04)03—0072—03 Affect On The Muscle T ension By Muscle Instant Contract And Delay Contract After Pulling N I Dong ,et al (Theory Teaching &Research Sectio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ianyang 621000) Abstract :There exist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first lengths of muscles and the muscle tension ,and after pulling ,the muscle tension caused by the muscle delay contract is clearly smaller than that of caused by the muscle instant contract.So far ,much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from the angle of muscular dynamic flexibility.However ,we have not done enough research on the body muscles ,especially on the conditioning role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This article has briefly probed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uscle pulling time and the changes in muscle tension by analyzing the electromyography of the instant squatting jumping and the delay squatting jumping in 5seconds.The primary purpose is to find out that whether there exists a participa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the lower muscle tension caused by the muscle delay contract after pulling. K ey w ords :SEM G;muscle tension ;muscle delay contract after pulling ;muscle instant contract after pulling C LC number :G 8041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1—9154(2004)03—0072—03 1 前言 骨骼肌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牵拉长度与肌张力大小成正相关,并且牵拉后的延时收缩与牵拉后即刻收缩相比较,其表现出肌肉收缩的张力减小,这一现象已为广大运动生理学家所熟知。关于其发生的机制目前普遍认为与肌肉松弛的特性[1,2]和肌纤蛋白微丝接触的横桥数目多少有关[3]。然而,这一现象的发生,其肌电活动情况如何,是否也存在中枢机制的参与呢?从目前所了解到的资料来看,很少有这方面的报道。因此笔者对12名大学生做下蹲后即刻纵跳和下 蹲后延时纵跳的实验,同步观察了两者的纵跳高度和 肌电活动,对神经系统的参与情况进行探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对象 以12名体育系二年级大学生为测试对象,性别:男性,年龄:21.3±1.2岁,身高:176.7±5.9cm ,体重:79±4.6kg ,健康状况良好,无肌肉疲劳症状。均选取右腿股四头肌为肌电图测试对象。2.2 实验步骤 1)每人在纵跳测高仪上,先做三次下蹲后延时起 ? 27?

最新骨折出科考试试题

骨折(共100题) A1(16题) 1.当上肢旋后伸直时,肘关节提携角(即外翻角)应为多少度?()(1.11) A、1°~5° B、6°~9° C、10°~15° D、16°~20° E、21°~25° 答案:C 2.测量下肢真实长度时,可以髂前上棘和胫骨内踝作为骨性标记,若定位准确,一般误差应不超过()(7.11) A、0.5cm B、1.0cm C、1.5cm D、2.0cm E、2.5cm 答案:A 3. 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是()(1.11) A、屈100°~110°,过伸15°~20° B、屈120°~150°,过伸5°~10° C、屈90°~110°,过伸5°~10° D、屈100°~110°,过伸5°~10° E、屈130°~150°,过伸15°~20° 答案:B 4. 肘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是()(1.11) A、屈135°~150°,过伸10° B、屈90°~110°,过伸10° C、屈135°~150°,过伸15 °~25° D、屈115°~130°,过伸10° E、屈115°~130°,过伸15°~25° 答案:A 5.测量上肢全长时往往常用的骨性标志为()(7.11) A、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B、肩峰至桡骨茎突 C、肩峰至尺骨茎突 D、C7棘突至桡骨茎突 E、C7棘突至尺骨茎突 答案:B 6.骨折刚达到临床愈合时,此时骨折的愈合过程正处于那一阶段()(2.11) A、血肿机化演进期 B、骨折后2周以内 C、原始骨痂形成期 D、骨痂改造塑形期 E、永久骨痂形成期 答案:C 7.在骨折复位中,以下哪项正确()(6.11) A、骨折部分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不必完全矫正 B、复位后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必须完全 C、允许成人下肢骨折存在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的侧方成角 D、若无骨骺损伤,可允许儿童下肢骨折短缩2㎝以内 E、肱骨干骨折必须达到解剖复位 答案:D 8.骨筋膜室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中哪项是不正确 ...的()(2.11) A、肢体严重的局部压迫 B、四肢骨折时小夹板包扎过紧 C、软组织严重的挫伤及挤压伤 D、小腿的剧烈运动

股四头肌肌力练习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肢经典肌力练习 股四头肌(大腿前面的肌肉群)的作用对于下肢来说至关重要,下肢的很多动作都是要靠股四头肌的力量才能完成的(相关内容写在《运动各个关节需要的肌肉》里面了),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就会使很多象走路之类的日常生活必须的功能受到影响。 但是下肢伤病或者手术之后,股四头肌又是萎缩最明显最快的(肌肉萎缩的机制写在《为什么肌肉会萎缩》里面)。原因大概是因为股四头肌平时的任务太重,经常需要支撑体重才能完成本职工作,所以一旦突然停止下来,没有这么大的应力刺激了,就会萎缩得特别明显。 因此,能够尽早地对股四头肌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就是恢复功能和防止废用性肌萎缩等等并发症发生必须要做的了。 问题是在伤病和手术的早期,必须有一定的制动保护,才能让组织安全的生长愈合,又要制动关节不能明显地活动,又要练习肌肉让肌肉收缩,就必须采用等长肌力练习的方式了(等长肌力练习的知识写在《等长和等张-肌肉不同的收缩方式》里面)。简单地说,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就是大腿前面肌肉群的绷劲练习。所谓等长收缩,指的就是肌肉在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变,不会产生关节的运动,只是肌肉内部张力增加。因为肢体和关节不用动,所以又叫做静力性收缩。是最常用的伤病和手术后早期的肌力练习,可以保持肌肉的张力,维持或者是增强肌肉的力量(主要是耐力,相关知识写在《关于肌力需要了解的知识》里面)。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因为不用移动下肢,不必活动关节,所以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练习。同时力度的大小自己可以随时调节和控制,可以多用一点力,疲劳或者疼痛也

可以随时减小力度甚至停下来。所以对于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下肢的骨折,关节臵换之类的各种手术都是适用的,手术当天麻醉消退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即使是肌肉或者肌腱本身的断裂缝合,在手术之后的2-3天,也可以进行轻柔的等长肌肉收缩放松练习。 在伤病和手术后的早期做这种股四头肌等长康复练习,不但可以改善股四头肌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避免肌肉的“失用”,就是长时间不动之后忘了怎么去控制肌肉,脑子在想,但是腿就是不会动),尽可能减少股四头肌的废用性肌萎缩,同时还有一项好处最大的副产品,就是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能把髌骨拉向上运动,防止膝关节手术之后了髌上囊的粘连,就是防止了制动造成的膝关节粘连不能腕屈。当然,还有促进循环消退肿胀和关节积液等等很多作用。 具体的练习方法是这样的: 仰卧或者坐在床上,伤病或者手术的下肢伸直平放在床上。有些手术后下肢会固定在稍微弯曲的位臵,同样可以做这个练习,只是找到肌肉收缩的感觉会难一点,需要仔细体会多尝试几次。之后就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注意是不增加,刚刚做过手术不可能完全不疼,只要练习后不会觉得更疼就不会有任何危险),大腿肌肉绷劲再放松。如果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不容易找到肌肉收缩的感觉,可以象下面的图示那样。在膝关节下面垫一个小毛巾卷,这样在收缩肌肉的同时有个伸膝向下压毛巾卷的动作趋势,就能很容易的找到感觉了。(注意!只是趋势,不要真的做出伸膝的动作。还有,为了看得清楚,毛巾卷画得比较大,实际只要很小方便找到感觉就可以了。)

功能锻炼

肌肉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绷劲和松劲,它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或粘连。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时做绷劲大腿肌肉再放松的运动,也就是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做该运动时,绷紧大腿可见到髌骨上移和大腿条块状的肌肉隆起,放松时能见到髌骨下移和大腿条块状肌肉隆起消失。 肢体各关节的功能位 肩关节:外展45°-75°(儿童教成人为大),前屈30°-45°,外旋15°-20° 肘关节:屈肘90° 尺桡关节:前臂中立位 腕关节:伸20°-30°,并略偏尺侧 髋关节:外展10°-15°,屈15°-20°,不旋转 膝关节:屈曲5°-20°或伸直位 踝关节:趾屈5°-10°。 打石膏的患者注意事项 1、石膏未干之前,受压或受外力作用后会产生变形,因此在未干之前切记不可用手指去抓捏、压迫或牵拉石膏,打石膏的肢体此时也不宜做任何活动,更不要在石膏上放置重物,以免引起石膏这段、变形而压迫血管、神经、软组织,使肢体出现缺血坏死,形成溃疡。 2、打了石膏的肢体要适当抬高以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减轻水肿,防止患肢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3、打了石膏以后,要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的血流状况,如末梢循环不佳则会出现肢体末端的颜色变得苍白或青紫,患肢发冷、感觉减退及麻木等,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还会有肢端剧痛,一有这些情况就要及时向医生护士报告。 4、常常有患者认为“打了石膏以后不能运动,否则会引起再骨折”,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打石膏后由于肢体长期不动,会引起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所以每天都要进行一些适当的功能锻炼才能减少这些并发症,促进骨折的愈合。 5、如果打石膏的肢体出现石膏过紧的征象,要及时向医生护士报告。 牵引患者的注意事项 1、在牵引时不要自己随意增减重量、放松绳索或擅自改变体位,因为牵引要保持一定的方向和重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否则就会造成牵引失败而影响治疗效果。 2、进行牵引的绳子上不要放置枕头、被子、衣物等物品,牵引用的秤砣要保持悬空,不要接地或放在其他东西上面,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3、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足下垂、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4、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状况,如末梢循环不佳则会出现肢体末端的颜色变得苍白或青紫,患肢发冷、感觉减退及麻木等,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还会有肢端剧痛,一有这些情况就要及时向医生护士报告。 骨折患者应该如何防止便秘 骨折患者常会发生便秘,这主要是不习惯在床上大便造成的。因此,您应努力克服困难,逐渐适应在床上进行大小便。另外,要注意饮食,多饮水,特别是蜂蜜水,多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因为这些食物进入胃内,可反射性使肠蠕动增强,产生排便的感觉。此外,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每天早晨7:00,无论有无便意均去解一次大便,这样有助于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您还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每天按摩腹部,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按摩方向为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耻骨联合上方。如已发生便秘,可向医务人员汇报,遵医嘱吃些缓泻药,或用开塞露塞入肛门,或用肥皂水灌肠,以缓解便

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简介

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张之洞,字孝达,是晚清时期的中枢重臣,张之洞出身于仕官之家,早年的时候是前清流的重要成员,后来成为了洋务派的一份子,为了洋务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之洞从小就很聪明,对于读书有着很高的天赋,对于儒学、兵法、经济学等都有着自己的研究,张之洞年少的时候有着在夜里读书静坐的习惯,这种习惯还影响了日后的手下人。张之洞天资聪慧,不到16岁就已经中了举人,但是后来因为诸多俗事的干扰让他不能早早的参加会试,直到27岁那年才有机会进京赶考中了进士,成为清政府官僚中的一员。早年的时候张之洞是清流的一份子,清流是当时一群主张剔除弊端,重整朝纲的官员们一起组成的政治流派,主张坚决的抵抗列强的入侵。 到了张之洞任职山西巡抚的时候,针对当时山西官僚腐败,人民生活艰辛,特别是鸦片泛滥成灾的现状,张之洞上任之后就开始政治那些个贪官污吏,并且严厉的禁止鸦片,选拔人才,整编军队,给当时的山西带来了不小的改变。之后中法之间爆发战事,张之洞受命前

往广州。到达广州之后,张之洞就严令手下人做好防备工作,后来中法之战,中方大胜,但是清朝政府却昏庸的还要去求和,让前线的将士撤兵,为此,张之洞曾接连上报请求暂缓撤兵。 张之洞还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湖北农务学堂、广雅书院等学校,还在湖北任职期间,创建了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与此同时张之洞还创办了织布厂,纺纱厂,也都有着不错的收益。 历史对张之洞的评价张之洞所处的年代,中国已经没落了,西方列强都盯着中国想要啃下块肉来,纵观他的一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但是整体上来说,张之洞的一生还是功大于过的。 张之洞的一生都很爱国,他很坚决的反对软弱的外交政策,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张之洞很敏锐的发现了日本的巨大威胁,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可惜的是他的举措没有被采纳。张之洞一生最大的贡献不是军事上的,而是他为中国的工业和教育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所做的事业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一件是监督建造了芦汉铁路,一件是在武汉建造了很多的重工业工厂,为整个中国内陆重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之洞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是极为突出的,加速了中国的发展。 张之洞的一生也不是没有过错的,他的一生也有着不少显而易见的缺陷,比如他和很多文人一样都说的比做的多,其次张之洞的一生还是站在了清王朝的这边,坚定的维护着这将要灭亡的清朝。 有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来张之洞这位晚清时期的重臣,他的身上的

踝泵,股四头肌,静蹲练习方法

踝泵的重要性及练习方法(作者:张金凤,陈秀云)含图片-北医... 踝泵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儿怪,因为这是从英文名字直译过来的。Ankle pump,就是这个练习的英文名字。Ankle,是踝,踝关节,俗话说的脚腕子;pump,就是泵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这样的作用对于手术之后的功能恢复,可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内容主要涉及踝泵的练习方法,供广大患者了解、学习和参考,帮助其做好术后康复。 肿胀之后肢体远端的循环就更差,新鲜含有养分的血液流不过去,局部有炎性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血液流不回来,所以炎症消退就变慢,组织的生长修复也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还会因为肿胀对组织产生的压力而加重疼痛;同时因为手术之后的制动,血流变慢,血小板在血管的周边停留和集聚,就很容易形成血栓,早期的血栓又是可以活动的,万一血栓不幸脱落,堵在肺里、心脏里、或者大脑里……好了,不再继续说这些可怕的给大家加重心理负担了,还是言归正传继续说踝泵吧。 下肢的肿胀既然危害这么大,自然就要找到对抗它的方法。有一种通过充气产生压力的仪器可以在体外促进下肢的循环。它象是一条厚厚的棉裤,套在腿上之后,仪器就将自动按顺序充气,先是脚,再是小腿,再是膝关节,再是大腿,之后放气,再从头来充气施加压力。这样就相当于在体外进行从下到上的柔和地挤压,来帮助远端的血液和淋巴回流。 但是这种方法有很多局限性。首先,这是被动的运动,下肢的肌肉没有活动,促进循环的效果就要差很多。而且因为对肌肉只是挤压,不会增强肌力。肌肉的活动可以挤压血液回流这是众所周知的,每平方毫米横截面积的肌肉中就有500多根毛细血管。还有,如果疼痛非常剧烈,就不能使用,因为充气压迫再柔和也是在不停地刺激,会增加疼痛。另外,如果腿上打着石膏或者夹板固定,或者是不方便搬动,就彻底没法用了。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循环,帮助消退下肢的肿胀,同时还要能够活动小腿的肌肉,尽量避免肌肉萎缩,就要进行前面说的“踝泵”练习了。

湖北与中国近代史

湖北与中国近代史 ———漫谈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近代化历程时,讲到有“四个不能忘”,其中有一句是“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主席的这一句评价充分凸显了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而正是湖北为这一改革巨擘提供了实现宏伟蓝图的沃土。 生平简介 他是清朝廷的忠臣 十五岁中解元,二十六岁中探花,从此进入宦场,并一步步成为晚清“朝廷柱石”。19 89年任湖广总督,任期十余年内,积极开展“湖北新政”,后来居上,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巨擘。他始终将“保国、保种、保教”奉为圭臬,以巩固清统治为出发点,求变革之道。他一生清廉克己,谋事为国不为私。 他是经世致用的学者 张之洞自幼酷爱读书。科举考试是打开他仕途的敲门砖,而各种雄辩的奏折是他晋升的奠基石。他出版多部有自己真知灼见的学术作品,使之广泛传播。他能够将遇到的各种问题理论化,为改革扫清道路。 稳健的改革家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是他最重要的身份了。张之洞的改革规模大,改革方法合理,改革步伐稳健,改革效果显著,这些都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得出的结论。 张之洞的思想 思想是人行动的指挥棒,先了解下他的思想,再来看他的改革措施。关于他的思想,从两点便可见一斑。张之洞的理论核心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句已成为当时的流行语,为许多改革家奉行。这句话来自他的传世之作《劝学篇》,原文是这样的“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一方面批评那些顽固派不知通,一方面批评维新派不知本。而他这种思想也为慈禧太后所接受,为他的政治生涯打好了基础。另外是他作的一首传家诗,“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津通为世用,明道守如珍。”前两句不消多说,后两句也充分体现了他的革新思想。“津通”,即要开放,知变通,这样才能处于有利地位。“明道”,即高尚的思想,当然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这是始终不能丢弃的。这与“中体西用”的思想是契合的。 张之洞与湖北新政 张之洞与汉口市政改革 张之洞督鄂以前,汉口官办市政未能积极应对汉口开埠后城市面临的新形势。张之洞积极倡导改革市政,以寻求更好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设立新的市政管理机构,强化省政府对汉口市政的管理。 1899年设立夏口厅,为新的汉口市政管理机构之一。从此行政建制比以前相对独立,城市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 1904年,设立汉口警察局。警察局是一个管理职能繁多的市政机构,警察制的设立标志着汉口开始拥有一个崭新的城市社会日常控制体系。 第二,整体布局并大规模地开展汉口市政工程建设。

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是肌肉对刺激所产生的收缩反应现象 分类 肌肉对单个刺激发生的机械反应称为单收缩。根据肌肉收缩时肌长度和肌张力的变化, 可将肌肉收缩分为三种形式。 缩短收缩 又叫向心收缩,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 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1)等张收缩 外加阻力恒定,当张力发展到足以克服外加阻力后,张力不再发生变化。但在不同的关节角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则有所不同。在关节运动的整个范围内,肌肉用力最大的一点称为“顶点”。在此关节角度下,骨杠杆效率最差。 如:推举杠铃,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 最大等长收缩时,只有在“顶点”即骨杠杆效率最差的关节角度下,肌肉才有可能达到最大收缩。而在其他关节角度下,肌肉收缩均小于自身最大力量。在整个关节活动的范围内,肌肉做等张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往往不是肌肉的最大张力。 (2)等动收缩 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但器械阻力不恒定。 等动练习器: 在离心制动器上连一条尼龙绳,由于离心制动作用,扯动绳子越快,器械产生的阻力就越大。 特点:器械产生的阻力与肌肉用力的大小相适应。 等动收缩的优点: 外加阻力能随关节活动的变化而精确地进行调整,使肌肉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内都能产生最大的肌张力。 拉长收缩 离心收缩,又叫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等长收缩 特点: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长度不变。 作用:支持、固定、维持某种身体姿势。其固定功能还可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条件。 如:站立、悬垂、支撑等动作。 三种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收缩速度相同情况下,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最大。(比向心收缩大50%,比等长收缩大25%) (2)代谢:输出功率时,离心收缩能量消耗低,耗氧量少。 (3)肌肉酸痛:离心收缩疼痛最显著,等长收缩次之,向心收缩最轻。 等长训练 等长训练是指在肌肉两端(起止点)固定或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这种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收缩又称为“等长收缩”等长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快,用时少。 训练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动作时所选用的角度。如某块肌肉某个部位比较薄弱,那就应选择好练这薄弱部位的最淮动作角度进行超负荷训练。 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反复进行等长收缩1一5次,然后休息2一3分钟,休息时可练其他部位的肌肉,因等长训练时间较短,消耗能量相对较少,不易发生酸疼。每周进行一次正规的等长训练就能保持增长的力量。等长训练可引起血压增高,因此高血压、心脏病及动脉硬化者一般不宜进行等长训练。 等张训练 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的收缩训练,称为等张训练。每次训练课一个部位的肌肉应以最大重量进行3旬4组的练习,每组做166次。负荷标准是以能重复的最多次数(RM)来表示。一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一次的重量;两个RM指尽全力只能举两次的重量。依此类推。显然,RM越小,重量越大。实践证明,用次数少、接近最大重量的练法最能增长力量,也最能长肌肉。等张训练一般比等长训练时间长,消耗的能量多,易使人疲劳,引起肌肉酸痛。因此,等张训练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休息恢复。 等张训练要先练大肌群,若先练小肌群,身体疲劳了,再练大肌群效果就不会好。 等动训练 动作速度不变。器械的阻力与练习者用的力量成正比,保证动作过程中肌肉始终受到最大的负荷刺激。这种练法称为等动训练。等动训练是通过等动练习器(联合器械)进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