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歙县深渡中心学校汪紫军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4、能认识到物质世界是运动的以及物质的可分性。

教学重、难点

1、原子的构成。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如此抽象的说法,同学们,你能用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个观点吗?

【实验探究】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并提出观察要求。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试管壁上有什么现象,带火星的木条有什么变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探究问题1】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哪些新的物质?写出它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组织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板演氧化汞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小结】1、氧化汞是由大量的氧化汞分子构成的,受热时都可分成汞和氧气两种纯净物。

2、氧化汞汞+ 氧气

(HgO)(Hg)(O2)

【探究问题2】由这个实验事实,你们会得出什么结论?(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小结】1、每个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它受热后分解成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用化学的方法不能将氧原子或汞原子再分成更小的微粒。

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例如,在该反应中,氧原子无论在水中、氧气中、还是在氧化汞中始终是氧原子,可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课堂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对氧化汞受热分解实验的探究,得出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的结论,那么你可能要问:原子是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球体? 它们的质量有多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内容。然后在学生

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

【课堂讨论】(投影)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原子内部的两个部分所占体积有什么不同?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组成有什么不同?

5、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质量?各是多少?为什么科学上不用它们的实际质量计算?

6、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怎样确定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

【问题小结】1、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内部作高速的运动。

2、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分别以碳、氧等原子的构成为例)

4、不同的原子,它们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但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量,面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就是用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它是一个比值,它的SI 单位是1,符号一般不写出。

5、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约等于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的1/12,而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相对忽略,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三、课堂练习

1、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相对原子质量的4.66倍,求: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2、已知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核外电子17。请问:它的原子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四、归纳小结

师:本节主要通过氧化汞的实验探究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然后通过阅读讨论了本节的重点内容:原子的内部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同学们对本节内容进行小结(小结内容详见课本本节内容。)

五、拓展知识

师:本节我们探究了原子的内部结构,那么原子是否具有分子一样的特征?原子与分子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小结)

【小结】1、原子的特征有: { {

(1)原子有一定的质量和大小。

(2)原子也在不停地运动。

(3)原子有一定的间隔。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能发生重新组合。

2、填表:(投影)

原子和分子的比较

六、作业布置

1、阅读课本资料。

2、习题1、2、3。

3、预习课题2。

七、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由实验探究得出)

二、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内部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三、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为“一”,符号为“1”,一般不写出。)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教学反思:

某元素的一个原子质量 1/12×一个碳—12原子质量{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程目标导航】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重点) 4.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难点) 5.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知道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6.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重难点) 7.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重点) 【课堂评价方案】 1.通过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检测目标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 【课前预习方案】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如铁、水、食盐。 4.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叙述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的联系与区别。 【自主探究方案】 阅读:课本第53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 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53页表3—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阅读:课本54—55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核外电子是排布的。 2.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②圆圈内+表示、 ③数字表示、④弧线表示、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 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一层后排第二层,第二层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 5.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

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人教版)(新)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2. 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3. 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5. 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量的概念 2. 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学难点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朝鲜核武器实验”,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 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1. 原子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图3-8,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大小。 明晰: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原子之间能够结合成分子的奥秘,正是人们在研究这小小的原子的结构时被逐步揭示出来的。 2. 原子的构成 19世纪以前,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1

现了电子,从此叩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之后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 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 α粒子轰击金箔 设问: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②一小部分带正电的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较大的质量。 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结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可参见教科书图3-9)提问: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分析: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 1 碳66612 氧88816 钠11121123 氯17181735 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分析: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2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榆林市第十三中学李彦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由于本课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强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

【教学策略分析】 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将教材中的图、表复印放大、剪下; 2、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的资料、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原子内部运动的动画片;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类比想象,模型展示。 1、(投影) 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讲解)那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对照投影。) (设计意图:借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起无穷的想象。) 3、(问)原子这么小,还能不能再分呢? (投影)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学生阅读思考。

《课题1原子的构成》教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在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内容标准的模块仔细分析,原子的构成处于一级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该主题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②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能进一步认识元素的概念。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习用微观的观念来学习化学。 ②逐步增强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体验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激发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教学方法 类比法,讲授法。 教学材料 教材,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在《天下 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尺之捶,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长的绳 子,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 的一半,后天取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如此“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 所以“万世不竭”。这句话体现了物 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 没有止境的哲学道理。 感受物质的无限可分 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 及人们对事物认识无止境 的追求。 创设良好 的学习情 境,激发学 习的兴趣, 激活学生 思维。 提出问题 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 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 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 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呢?可再 分,不可再分? 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感 受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 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吧。 回忆已有知识:物质 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 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 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 子。 …… 引导学生 寻找最近 知识发展 平台,为新 知识原子 能否再分 作好承接。 科学 史让学生 对本节课 所要探究 的内容产 生兴趣。 收集证据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 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 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同学们能解 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因为原子核外有带负 电的电子…… 感受科学 家的探究 过程,激发 对微观世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主备人:冯兴洲编制时间:9 月22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2、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客观规律; 情感目标: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原子的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 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 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再现】:贰佰多年前,道尔顿提出,当时人们很是认同他的说 法;时光飞逝,到了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带电的;他认为原子虽小但仍然可分,并提出了“西瓜学说”,西瓜子好比,瓜肉好比;日月如梭,1911年卢瑟福通过实验否定了汤姆森的说法,那么他认为原子是什么样的呢?[引导探究]:用投影出示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史料图片及文字说明,并提出新问题: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1、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簿而不改变原来的方向,这说明 2、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这说明 3、极个别的又被反弹回来,说明 [活动探究]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44页,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交流讨论]: 1:原子是由和两个部分构成。 2:原子核是由和两个部分构成。 3:原子是由、、三种微粒构成的。 4:其中带正电的有;带负电的有;不带电的有。 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虽然由一些带电的微粒构成,但它并不显电性,我的理由是……【交流讨论】:根据原子中各种微粒的带电情况,“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有何数量关系? [课堂小结]: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你应该知道什么? 【课堂检测】 1、a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C.电子是原子的构成部分 D.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2、关于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很小的核内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内

教案课题1原子的构成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⑴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⑵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⑶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1.能力目标 ⑴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⑵培养学生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 一座桥梁。 ⑶初步教学生运用形象的比喻减少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2.情感目标 ⑴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⑵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⑶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⒈原子构成。 ⒉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模式 课堂讨论法 教学设备 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2.什么是原子?原子和分子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学生回答](将学生分成七组,每组六人其中一人是发言,另一人补充。)学生甲: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而氧气仅由氧气组成的。学生乙:“不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学生丙:“还不行,要从分子的角度来解释:空气是由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构成,而氧气仅由氧气一种分子构成所以说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学生丁:“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在

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评价并小结]各位同学讲的很不错!通过上一单元学习我们一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如水通电分解(见投影)。那么你们对原子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 学生1:“我想知道原子究竟能不能再分?” 学生2:“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 学生3:“原子有没有质量?” 学生4:“原子和分子哪个大?” …… [引入新课]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并投影]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原子的构成 [讲述]原子到底能不能再分?能分,它又是哪几部分构成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学生]学生阅读课本68页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投影]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不同? 3.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不同类原子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小组之间讨论。 [教师]巡视,并适时参加讨论。 [学生回答]学生5回答问题1: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所以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学生6补充: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学生7补充:应该是中央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所构成。 [评价并发问]好!三位同学讲的很具体。那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 [学生思考]七组同学都答原子核比原子要小很多。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很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与地球体积之比。原子核比原子有小的多,如果把原子核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 [教师]对!同学们说的很好,可还是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来看幻灯片“原子的构成和原子的体积”。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课前预习】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情境导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16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阅读】课本第70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4-1 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70页表4—1、4—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交流讨论】你对原子的结构了解多少? 体会原子的体积之小。表 1 【阅读】教材第71页的相关内容。 1.结合表1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表1中任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讨论】 1.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 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何关系? 2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3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从原子结构模型、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实验等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 2.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 2知道原子的结构 【情境导入】 1945年7月1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

呢? 二.自主探究:了解原子的结构 问题1:从资料上看原子结构的发现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阶段的核心观点和探究方法。

过渡:那么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又是如何认识原子结构的呢? 【阅读】教材第5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描述原子的构成,充分想象原子的空间结构。 原子的构成 厂| 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 ) 原子三(带—电)[ _________ (不带电) (____) L_____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 ) 2 .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归纳:原子中 核电荷数= __________ 数= _________ 数 3.小组合作: 根据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思考讨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资料上的几位科学家的原子结构理论有哪些不足?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Point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 =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不同原子不同,即决定元素的种类。 所有元素中没有中子数,即中子数为零。 Point2.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来表示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 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 电子层数 K L M N O P Q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3) 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画出下列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Li Be Na Mg Al H B C N O F Si P S Cl He Ne Ar 3.离子 (1)定义:,带正电的原子叫做,如Na +,2Mg +,3Al +;叫做阴离子;如2S -,Cl -,24SO -等。 (2)离子化合物: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直接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 (3)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2 2Mg+表示: Cl-表示: Point3 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质量很小。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表达式为,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般省略不写。 2.某原子实际质量为a kg,作为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习题资源—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电子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3.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72 B.质子数为72 C.电子数为53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 4.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 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 B.②⑦ C.③④ D.②⑥⑦ 5.用其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碳原子相对原子的质量是( )。 A.12g B.12 C.1/12g

D.1/12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比值 D.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 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和② B.②③和④ C.③和⑤ D.③和⑥ 8.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有7 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 D.相对原子质量 9.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Hzewail)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10.近代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互相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用心 爱心 专心 121号编辑 1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3、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4、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 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相对质量的计算 3、原子的构成 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 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提问: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讨论:对于这种现象,利用汤姆生的原子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作为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 提出了自己的原子模型的设想:他认为原子中,原子核居于中央,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以及几乎所有的质量,而电子带负电,在核外很大的空间内作无规则的高速运动。 解释:因为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几乎是空心的,所以大部分的α粒子能够很顺畅的通过; 因为α粒子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于斥力的原因,所以有少数的α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所以只有很少的机会与α粒子相碰撞,并且能反弹。 提问:原子带电吗?为什么? 回答:原子本身不带电,由于原子核与电子两者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呈 电中性。 设问:物质可以分为原子、分子、离子,分子能分为原子,原子又能分为原子核与电子,那么 原子核能不能再分了呢?卢瑟福同样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将金原子改为氮原子,发现了原子中含有质子,经过其他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原子核中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 小结:1、原子的构成情况: 2、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中子、原子(分子); 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在核外作高速的无规则的运动) (居于原子中 央)

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7)

《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关系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离子的形成及表示方法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相对原子质量。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讨论交流 【知识链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那么用其他方法可不可分呢?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1、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 ① ② ③ 原因:① ② ③ 2、原子是由居于带正电的和核外带负电的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和不带电的构成的。 3、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即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因的质量差不多,都比质量大的多,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5、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号表示质子带正电荷;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6、分析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⑴: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⑵: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7、离子分为 离子和 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Na + 、NH 4+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 - 、SO 42- 8、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 (约1.66×10 -27 千克)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一,符号1。一般不写)。 注: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精题训练 1. 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质子数是11 B .最外层电子数为1 C .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核外电子总数为10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氧气 D .金刚石 3、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微粒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 .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5.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 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45 B .核外电子数为94 C .质子数为94 D .核电荷数为239 6.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 、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阴阳)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1个碳12原子质量× 1 12

课题1 原子的构成2

原子的构成 我夯基我达标 1.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中粒子数之间等量关系的理解程度,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等量关系。即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荷等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量等量关系)。由题意,氡元素的质子数为86,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6;又由于中子数为136,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22。 答案: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子不能再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而在原子核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故A不正确。除有一种氢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而无中子构成之外,其他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不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单位为1,一般不写,C不正确。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而分子则由原子构成,故D正确。 答案:D 3.有两种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18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19个中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质量 D.原子的带电荷量 思路解析:中子数的不同使得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也就是原子的质量不等。这种原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答案:C 4.“神舟”五号不仅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思路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反氢原子是由1个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的,反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B 5.居里夫人是著名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她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可推断放射出的粒子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思路解析:原子结构中,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如果“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那么一定是质子数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分层运动 能量:低高 离核:近远 层数:第一层………………………….第七层 表示:M N O P Q R S 2、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 (2)各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3、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也叫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4、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集团) 2、表示----离子符号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1可以省略) 3、意义:见下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离子与原子的区别 1、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特征:金属—非金属元素组成 2、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以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的化合物 特征:非金属—非金属元素组成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得到的比。 2、理解:○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由于原子中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近似认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归纳:原子中“等式”及“决定” 二个等式: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三个决定:1、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

原子的结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课件及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可能同学们都不熟悉原子,但是提起原子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的末期,美国空军将两颗原子弹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使这两个城市遭受了灭顶之灾。可见原子弹的巨大威力。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的重大作用。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使用科技为人类造福。那么原子和核武器原子弹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是一种怎样的微观粒子?相信同学们对它非常感兴趣,那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吧。 二、推进新课 师: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3页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 [投影]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吗? 生: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 导学案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 导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认识原子中存在的一些等量关系。 3.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通过原子构成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自主预习: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但它们不是一个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而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的构成的。 2.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和两种粒子构成。 3.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带一个单位,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所带正电荷数(即)与核外的相等,所以原子。 【尝试挑战】 4.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原子中电子质量很小 D.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微粒 课堂导学 【导学探究】 探究一原子的构成

探究指导: 1. 原子是由居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两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2.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的质量相对小得多。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例题1: 分析下表: 可总结出的规律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这是一道答案开放性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共同点(普遍规律)和递变性。要求注意审清各个栏目间的内在联系,逐一寻找有价值的结论。 答案: (1)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4)产工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只要合理任填3个即可) 规律总结: (1)不同的原子,原子核所带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同种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2)在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如通常所说的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 【跟踪训练】: 1.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质量大,体积也大 B.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中子数也一定相同 C.虽然原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但其内部的粒子并不运动 D.虽然质子和电子都带电,但整个原子却不显电性 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2)构成分子的微粒_______; (3)构成原子的微粒_____;(4)带负电荷的粒子___; (5)显中性的粒子____;(6)质量最小的微粒______。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化学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断中,不确切的是(填序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单元概况: 本单元教材共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他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以及有关计算等内容。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理论的基础,又是比不可少的工具。教学目标: 1、原子是由质子、种子和电子构成的。 2、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 本单元课时安排: 课题1:原子的构成 1课时 课题2:元素 1课时 课题3:离子 2课时 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 3课时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知识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出相对原子质量。 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3、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4、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相对质量的计算 3、原子的构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 课前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其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点的困难,学生学习比较困难,所

《课题1原子的构成》学案(第1课时)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学案(第2课时) 主备人:王鑫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了解科学家认识原子的过程,教育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知识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学重难点 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一、预习引导: 【阅读】课本48页—49页,填写下列空白: 1、原子是(填“可以”、“不可以”)再分的。由于原子是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在中不可以再分。 2、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正电)、(不带电)、(带负电)。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因此整个原子。 3、原子核很小,原子里有很的空间。电子在核外做。 二、合作探究 分析教材第49页的讨论与交流,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如何? ⑵以氧原子为例说说为什么构成原子的微粒带电,而整个原子不带电? ⑶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举一个反例说明。 ⑷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什么叫核电荷数? ⑸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结论:在原子中:数= 数= 数 阅读教材第51页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原子很小,它有质量吗?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中,每个微粒的质量有多大? ⑵依照课本内容,想想原子核、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认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请同学们结合本节所学谈谈他的认识有哪些局限? 三、归纳小结:

原子 四、当堂检测: 1、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 A.原子 B.分子 C. 电子 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原子一定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 D.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 3、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一种氦原子。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1 B.2 C.3 D.4 4、已知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5,不能确定它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5、先把下表中所缺数据补充完整: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氢 1 0 碳 6 6 钠11 12 镁12 12 12 铁30 26 通过此表,你能够总结出哪些规律? (1)_____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_________________ ____ 拓展作业: 1、中子数为18,核电荷数为17的原子核外有电子,核内质子数为。 2、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已知镧(L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7,下列有关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不一定为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3.运用原子结构知识回答:卢瑟福用α射线(带正电的粒子)轰击金箔(金的原子核),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是因为()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是因为()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是因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