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课教学案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课教学案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课教学案
七年级上历史复习课教学案

初一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一)

班级学号姓名

一、自主识记检查

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_____人类。

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______,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

3、距今约四五千年,______和______,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______一战中大败东方的______部落,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族。

4、后人尊称黄帝为“______”,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______,他的属下______发明了文字,______编出了乐谱。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______”。

5、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传说, ______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在外13年。他们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______。

6、约______年,______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_社会结束,______社会开始。

二、课内训练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

A、200万年

B、170万年

C、80万年

D、70万年

2、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

B、古巴比伦

C、中国

D、埃及

3、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县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处遗址。在遗址中有稻谷、稻杆、稻叶堆积。这处远古人类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最先种植粟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5、被尊为“人文初祖”的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禹

6、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东方部落首领蚩尤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淝水之战

7、某海外华人旅行团要来大陆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A、黄帝陵

B、中山陵

C、秦始皇陵

D、大禹陵

8、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9、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蚩尤部落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10、阅读材料: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请回答:

(1)你知道材料中的“赫赫始祖”指的是谁吗?

(2)这个人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3)你能说出有关他的传说吗?(说出一项即可)

初一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二)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自主识记检查部分)

1、________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启继禹位标志着________制代替了________制。

2、约公元前1600年,商________战胜________,建立商朝。________把都城迁到殷,商朝最后一个国王________是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过________之战灭商。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

3、西周的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________、________等,封他们为________。诸侯必须服从________的命令,向天子交纳________,平时________,战时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周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____,晋文公是通过________之战成为霸主的。战国七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元前________年,商鞅在________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允许自由买卖;;,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通过变法,________国成为战国后期的封建国家。

二、例题演练:

1、下列君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盘庚②周武王③启④周厉王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

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齐桓公“九合诸侯”,诸侯的出现,是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科举制

D、世袭制

3. 我国的青铜文明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①原始社会②夏朝③商朝④西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4、迄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像

D 青铜神树

5、春秋时期著名霸主中,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6、“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源于( )

A、吴越争霸

B、晋楚争霸

C、齐楚争霸

D、吴齐争霸

7、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 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 D.大兴水利工程

8、“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赞美:(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9、《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0、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奖励耕战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1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2、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是()

A.甲骨文 B. 金文 C.大篆 D.小篆

13、以下属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是()

A 事物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 反对不义战争

C 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

D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14、主张改革,提倡法治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

15、下列哪几位是道家的代表人()

①孔子②墨子③庄子④老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阅读下列材料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请回答:

(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

17、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

(2)文中“孝公”指的是哪国国君?他在哪一年任用卫鞅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变法中的哪项内容奠定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基础?

初一历史复习课教学案(三)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自主识记检查部分)

(一)秦王扫六合

1、公元前________年,秦王__________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

2、秦朝统一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创立了________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___,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___。

(2)经济:秦始皇规定统一货币为_____________;同时统一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始皇还派兵统一了南方地区,开发那里经济,兴修__________,沟通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文化: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把__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发布__________,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________的都要判处死刑。秦始皇在咸阳活埋一批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史称“__________”。

(5)军事:针对北方__________的进扰,秦始皇命大将__________反击匈奴,夺取_________;并让他负责,修筑了西起_______东到_________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__________。

4、秦统一的意义: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分裂局面,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二)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上:接受__________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__________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__________;

(2)思想文化上:接受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武帝还大力推行_____教育,在长安举办_______。这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__。

2、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军事上实现了__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与匈奴的和战

1、匈奴杰出首领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反击,夺取了和地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出击匈奴,漠北战役取得胜利,匈奴无力再与对抗。

3、汉元帝时,匈奴单于请求和亲,宫女自请前往,他们为汉匈的和平交往

和经济交流做出了贡献。

(四)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天__________和更远的地方,称为__________。汉武帝时,曾在公元前__________年和公元前__________年两次派出__________出使西域。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元前______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________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____________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是指从_________出发,通过_________、今_________,至_________,再转到__________。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

(五)、秦汉科技文化成就

2、佛教于末年,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3、道教是我国时期在民间兴起的宗教。创始人之一叫;尊为教主。

4、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编写了《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述了从到时期的史事。

5、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二、例题演练: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220年

C.公元前220年

D.公元221年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秦始皇

D、汉武帝

3、在秦朝时期,属于地方官职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县令

D.太尉

4、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下列四本书在焚书坑儒之后,按法令规定还能阅读的是()

A.《道德经》

B.《周易》

C.《论语》

D.《离骚》

5、毛泽东曾说过“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秦末农民战争中的口号,提出这句口号的目的是()

A.陈胜吴广有当皇帝的要求

B.刘邦在长安称帝

C.号召人民反抗秦的统治

D.反对秦的“焚书坑儒”

7、“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以下哪一战役()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城濮之战

8、你喜欢下象棋吗?中国象棋的棋盘中央有一条楚河汉界,这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有关()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10、“伐无道诛暴秦”所指的事件是()

A.焚书坑儒

B.牧野之战

C.楚汉之争

D.大泽乡起义

1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12、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A.二人都是暴君

B.二人死后陪葬的物品都很多

C.二人都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D.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13、《史记?匈奴传》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在汉军的打击下,匈奴失去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经济上大受损失,他们悲伤地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你认为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

A.汉高祖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

14、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A.儒家经典

B.道家经典

C.法家著作

D.墨家著作

15、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16、如果从西安出发,做一次丝路之旅,沿途可顺便探访下列哪一个名胜古迹()

A.北京八达岭长城

B.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C.甘肃敦煌莫高窟

D.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17、历史剧中出现葡萄、核桃、黄瓜等食物,请问这幕历史剧最早可能是在()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朝

18、下列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长安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欧洲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19、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A.公元前60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138年

D.公元166年

20、下列科技成就中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21、假定下列人员处于同一时期,有人要做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你认为找下列哪位医学家最合适()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黄帝

22、“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这是董必武《昭君墓》诗中的句子。其中,“胡”是指()

A.鲜卑族

B.氐族

C.匈奴族

D.犬戎族

23、“玉皇大帝”和“八仙过海”的“八仙”是哪种宗教中的虚构人物()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4、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

A.马王堆汉墓帛画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司母戊鼎

D.四羊方尊

25.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图标、火炬的设计到圣火的采集与传递,无不与人类文明有着深厚的渊源。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中“舞动的北京”图标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小篆。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从哪个朝代开始?

(2)图二的北京奥运火炬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东汉时期哪位人物为纸的普遍使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的国外传递活动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传递的。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要以这条路线作为圣火传递的主线呢?

26、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又是第一个短命的王朝。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他们经过一番谋划与准备,杀死两名县尉,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鼓动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即便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家同声高呼:“敬受命。”

(1)材料一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秦王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位皇帝?他在经济文化领域如何巩固统一?

(3)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他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根据材料,他们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4)有人认为,秦的灭亡与材料中提到的“秦王”是分不开的,他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2.(1)秦朝(2)蔡伦(3)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这条路线是古代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

(1)秦王灭掉六国,统一了全国。(1分)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1分)

(2)嬴政(1分)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3分)(3)大泽乡起义(1分)遇雨误期,秦朝刑法残酷,误期当斩。(1分)

(4)对。(1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治残暴,激起人民的反抗。(1分)

初一历史复习课教学案(四)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识记)

1、西晋的灭亡: 266年,________篡夺了皇位,建立了________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280年,西晋灭掉了________国,结束了分裂局面。到西晋第二代皇帝在位时,由于腐败,造成混乱,316 年,__________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2、内迁各族:从东汉末年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淝水之战:4世纪后期________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________重用________为丞相,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他征集了80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却遭到了大败,这是一次以_____胜_____的战例。淝水之战给后人留下了成语;即________和________。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a.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迁到江南。他们带去了__________和先进的______________。

c.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浣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5、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①北方统一: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_______族,建立了_______,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②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的交往,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上相互影响,_________已经成为趋势。③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孝文帝进行了改革。

(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①迁都________;

②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_____、_____改革;

③主要的改革措施:迁都以后,主要的措施包括:(1)说_____语,穿_____服改____ 姓;(2)鼓励与汉族_____; (3)采用汉族的_____; (4)学习汉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作用(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是统治阶级为了适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趋势,主动采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措施,为以后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分层训练

1、(2007威海)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A、在朝廷中禁用鲜卑语

B、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

C、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

D、禁止学习汉族的礼法

2、(2006泉州)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三、课堂检测

1、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3、攻入长安,消灭西晋的是哪族军队?()

A、鲜卑

B、氐

C、羌

D、匈奴

4、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

B、前秦军队战线太长

C、前秦军队不习水战

D、前秦军队不得人心

5、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是从______开始的。

A、东汉末

B、西晋后期

C、东晋

D、南朝

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消灭汉族文化

D、巩固北魏鲜卑族的统治

8、列举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至少三条)

9、阅读下列材料: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过去)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和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请回答:(1)这一材料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_______地区的经济开发状况。

(2)这一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因素有哪些?

6、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学习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 1、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 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 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 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 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 (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 (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 时间: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精讲点拨: 1、教师给出史料: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 3、总结陈胜、吴广这次起义的特点就是: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4、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5、陈胜、吴广起义是反抗暴秦,而楚汉之争是为了争夺帝位,他们的战争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6.指导学生将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整理成大事年表(如下图),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会其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时间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XX年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XX年巨鹿之战 公元前2XX年秦朝灭亡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XX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达标检测: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④实行族诛⑤实行连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学案自主学习内容(无答案)(共1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学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 春秋争霸。 【学习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第二部分“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一、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材料一 铁器牛耕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1.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3.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二、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影视中的历史】 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春“春秋”1.影片所示的秋战国的纷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 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摄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在电视剧《东周列国.2. 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 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 史料中的历史【】——孟子材料春秋无义战。 4.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 第二组:连环画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2(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2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XX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 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4.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三国鼎立 宁远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平 【课程标准】 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史实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又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中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材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发挥的空间。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在中学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学习过曹操的作品《龟虽寿》与《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认识。 七年级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够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但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纠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②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③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④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③通过音频《赤壁怀古》,联系语文知识创设历史情景 ④通过设置游戏对地图上错误信息的查找,使学生加深三国时期地理位置的认识 ⑤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学练提纲15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时期特征。 2.把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3.把握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意义。 二、学练提纲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能独立完成的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一)想一想 1.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 2.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 3.课本P93页欣赏与思考 (二)试一试 1.你能依照课本北魏统一后北方政局演变示意图,简要说说这一时期南北方政局的更迭情况吗?并概括一下这一时期北方政局的特征。

2.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试制作“孝文帝改革表”。 背景内容作用3.阅读“民族大融合”的内容,试概括民族大融合的特点与作用? (三)练一练(1-13为必作,14、15为选作) 1、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缓和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①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②加强对中原的控制③从事农业生产④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加速北方封建化进程 D、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5、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D、符合封建者根本利益

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 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一、炎黄战蚩尤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 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 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7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预习导学 1.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 3.都江堰的修建者、影响。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5.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三、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四、精讲释疑: (一)战国七雄 1.形成:(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2.国家:在十几个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3.七国争战: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鞍变法 1.背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具体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 (1)政治上: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摇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各国变法改革的历史意义: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一前256年。 2.修建者:蜀郡郡守 3.地点:成都附近的 4.组成:(1)渠首: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2)灌溉网。 5.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6.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应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五、引导点拨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初一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 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 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课教案 主备人:田凤英组员:田凤英秦莉 教学目标: (1)理解战争类历史知识,掌握战争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意义。 (2)理解改革(变法)类历史知识,掌握改革(变法)的目的、时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3)理解学派类历史知识,掌握各学派的各时期的代表人物、观点、著作。 (4)理解之最类历史知识,掌握中国、世界相关之最的人物、事件。 (5)理解目的类历史知识,掌握重要事件的目的。 (6)使学生分类系统的掌握知识,且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战争类历史知识,掌握战争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意义。 (2)理解学派类历史知识,掌握各学派的各时期的代表人物、观点、著作。 (3)理解之最类历史知识,掌握中国、世界相关之最的人物、事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对比法、分类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分类法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一)理解战争类历史知识,掌握战争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意义、所涉成语。 (二)理解改革(变法)类历史知识,掌握改革(变法)的目的、时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三)理解目的类历史知识,掌握重要事件的目的。 (四)理解学派类历史知识,掌握各学派的各时期的代表人物、观点、著作。 (五)理解之最类历史知识,掌握中国、世界相关之最的人物、事件。 三、分类复习 (一)出示所学战争:涿鹿之战牧野之战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 1、分析每次战争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意义、相关成语。 2、提问:

下列四次重要战役中,哪一次是决定秦朝最后瓦解的战役。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牧野之战D昆阳之战 4)下列哪次战役于其他三次性质不一样?。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城濮之战 (二)复习改革、变法类 1、商鞅变法的目的、内容、历史作用 2、提问: ①秦国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发展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得到了国王秦孝公的支持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三)复习重要事件的目的 1、西周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2、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变法的目的是 3、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4、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根本目的是 5、秦始皇发布焚书令是为了 6、秦朝修筑长城是为了 (四)复习学派类 1、提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在思想领域出现局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前预习及小组活动任务】 一. 课前预习作业 1.曹丕死后,大臣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最先被魏国灭亡。2. 266年,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3.西晋统一后,发生了,耗竭了西晋国力。 4.东汉末年以来,、、、、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匈奴武装灭亡西晋。 5. 317年,重建晋朝,都城定在,史称东晋。 6.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在之战中,前秦被东晋击败,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7. 420年,东晋大将结束东晋统治,建立了“宋”。此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8.从开始,北方人为逃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 9.从以来,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潮流。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以种植为主,开始使用,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 11.江南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是的采用。 12.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 13.简述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二. 小组活动任务 1.了解与本课有关的成语故事。 2.思考教材中“动脑筋”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活动教师活动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 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设计意图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环节课程导入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猿进化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描述人类进化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图片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来。 2.多媒体资料《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 (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 (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 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经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什么是“光武中兴”;知道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掌握黄巾起义的 2. 通过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黄巾起义的过程、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社会问题的技能;通过让学生阅读理解黄巾军的口号,使学生认识到黄巾起义是一 3. “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反映出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使我们看到我国封建社会不仅有辉煌的一面,也有君主专制带来的腐朽、落后的一面。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生对西汉的历史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学习,这是学习东汉的历史基础。我们可以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和设计。对于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历史要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于比较抽象的“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新授课。 1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刘邦建立西汉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但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西汉政权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药可救,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东汉的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东汉后期又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 提问1 学生回答:25 教师点拨: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西周、东周之称。史书上将西汉称为前汉,东汉称为后汉则是从时间上指称。 提问2 学生回答: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光武中兴”。(关于“中兴”一词可稍作解释: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互动探究: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学习小组结合教材共同讨论完成上述问题,如有差别,可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达成共识,也可求同存异。 提示: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政策行之有效,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 学生回答: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根据《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该示意图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0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 ...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诸子百家导学案(无答案) 华师大版

第21课 诸子百家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地位(影响) 学派 姓名 时期 主要思想及 著作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6《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生产力发展引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教学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

平王。又因镐京因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在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新课讲授 师生探究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图片展示:铁制农具、牛耕 2.问题思考:(1)从图片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提示:(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图片展示:劳动工具演进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了解东汉衰败的表现。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东汉盛衰原因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的分析、归纳和反思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表格、插图、文字等材料,归纳或描述材料内容等,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描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联系现实生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批判和反思意识。 (2)通过对“外戚、宦官专权”现象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成长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难点:东汉盛衰的原因。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东汉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的过渡阶段。尽管东汉前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很快就走向衰落。本课主要包括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的内容。学好本课,为学习下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昔有光武大帝,今有航天英雄”, 已是当今湖北枣阳市的新广告词。 完成神舟六号飞天任务的航天英 雄聂海胜的家乡枣阳被誉为“龙飞白 水,松子神陂”宝地,汉光武帝刘秀在 枣阳白水村(今枣阳市吴店镇皇村)度 过了十三年,其间经历了从皇族宗亲官 家子弟沦落为布衣贫民的转变过程,并 最终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君王,演绎 了“光武中兴”的辉煌历史。 刘秀如何演绎了“光武中兴”的辉 煌历史? 自由讨论和回答。 激发兴趣,引 起求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授新课) 1.光武中兴 (1)东汉的建立 简要介绍西汉末年的社会问题,王 莽篡汉,绿林、赤眉起义,刘秀借助农 民起义的力量打败王莽,最后建立东汉 情况。 (2)光武中兴培养学生从史 料中获取有效历史 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概述甲骨文、金文的发展过程,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说出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工艺水平的高超,知道我国的青铜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3.重点:甲骨文;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甲骨文 (1)定义: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2)影响: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想一想: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历史价值? 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青铜工艺 (1)产生与发展: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鼎盛。商、周的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 (2)地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价值: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4)司母戊鼎: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5)影响: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3.金文 (1)含义: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这种文字叫做金文。金文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2)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甲骨文与汉字有着怎样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迄今为止,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约15万片,已发现的单字约四五千个,其中能识读的近两千字。甲骨文字形美观,笔画均称。它以象形为主,但假借、指事、会意、转注、形声等造字法也已具备,这说明甲骨文已有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问题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1)请你想一想,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是用来祭祀的。 (2)除司母戊鼎外,请你再列举一、二个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精品。 四羊方尊、铜象尊等。(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3)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为什么说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开放性题,学生表达出的意思相近即可。提示: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的鼎。古人特别重视对祖先的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把祭祀摆到与军事同等的地位,认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因古代的权力继承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祭祀权与权力的继承权密切相关。用如此贵重的青铜制作如此大的鼎,也就说明他政权的强大。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自主学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 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 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 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总第课时) 设计人: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 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 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3、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 展的基本情况。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1、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2、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②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 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③、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家一丝”。这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青铜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 农牧工商有发展,奴隶命运很悲惨。 五、巩固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