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是许多考生感到头痛的科目之一,因为它需要考生掌握

大量的历史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题目中。为了在高考中取

得好成绩,考生需要在复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高考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考生们在二轮复习中更

好地备考。

一、古代史知识点

古代史是高考历史的重点部分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内容。在

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夏商周的历史演变,春秋时期的变革,以及秦汉的统一。另外,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外交

往与学术思想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近代史知识点

近代史是考生需要着重准备的部分,因为它与中国近现代的发展

息息相关。在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熟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等事件。此外,近代史还包括了中国近现代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有一个较为全

面的了解。

三、世界史知识点

世界史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因为一些世界历史事件对

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在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此外,世界史

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

美国的华盛顿、俄国的列宁等。

四、历史思想与文化知识点

历史思想与文化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在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了解古代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的思想,以及他们对中国的影响。另外,西方思想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卢梭等的思想也需要考生关注。此外,考生还需要熟悉一些重要的文化传统,如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等。

五、历史地理知识点

历史地理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因为它涉及到中国历史的地域变迁。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大地域划分和变迁,如中原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等;同时也需要了解一些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地理知识,如长江、黄河、长城等。

六、历史学方法知识点

历史学方法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它涉及到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思路。考生需要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如史料的收集与分析、历史事件的评价与解读等。此外,考生还需要熟悉一些重要的历史学家如杜威、费正清、钱穆等的思想。

综上所述,高考历史的复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题目中。通过对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历史思想与文化、历史地理和历史学方法等知识点的系统学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的考试。希望考生们能够充分利用二轮复习的时间,不断巩固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传承与交流 知识点总结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传承与交流 知识结构 专题线索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受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线索一 中国古代的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思想上自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过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儒家思想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这一思想体系能够不断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线索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艺术 中国传统科技成就辉煌,农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成就突出,四大发明更是推动了近代西方社会的成功转型。古代中国文学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线索三 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交融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突出,源远流长,学校、书籍、图书馆等在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民族间、中外之间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圈形成和扩大。 考点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 时期 演变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和发展) 孔子创立儒学,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西汉时期(改造和正统)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此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 流意识形态 魏晋隋唐时期(挑战与危机) 佛、道、儒三教并存,玄学盛行,儒学危机,儒家学者掀起复兴儒学运动 宋明时期(转型与成熟)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王守仁在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是许多考生感到头痛的科目之一,因为它需要考生掌握 大量的历史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题目中。为了在高考中取 得好成绩,考生需要在复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高考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考生们在二轮复习中更 好地备考。 一、古代史知识点 古代史是高考历史的重点部分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内容。在 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夏商周的历史演变,春秋时期的变革,以及秦汉的统一。另外,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外交 往与学术思想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近代史知识点 近代史是考生需要着重准备的部分,因为它与中国近现代的发展 息息相关。在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熟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等事件。此外,近代史还包括了中国近现代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有一个较为全 面的了解。 三、世界史知识点 世界史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因为一些世界历史事件对 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在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此外,世界史 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

美国的华盛顿、俄国的列宁等。 四、历史思想与文化知识点 历史思想与文化也是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在这一部分中,考生需要了解古代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的思想,以及他们对中国的影响。另外,西方思想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卢梭等的思想也需要考生关注。此外,考生还需要熟悉一些重要的文化传统,如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等。 五、历史地理知识点 历史地理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因为它涉及到中国历史的地域变迁。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大地域划分和变迁,如中原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等;同时也需要了解一些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地理知识,如长江、黄河、长城等。 六、历史学方法知识点 历史学方法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它涉及到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思路。考生需要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如史料的收集与分析、历史事件的评价与解读等。此外,考生还需要熟悉一些重要的历史学家如杜威、费正清、钱穆等的思想。 综上所述,高考历史的复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题目中。通过对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历史思想与文化、历史地理和历史学方法等知识点的系统学习,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的考试。希望考生们能够充分利用二轮复习的时间,不断巩固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它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历史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在备考过程中显 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我整理了一些二轮复习资料,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重点知识点梳理 1. 中国古代的朝代和历史事件。复习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各个朝代和重要 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线。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 发展脉络。 2. 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科技。重点关注四大发明、纸张的发明、科举制度等。这 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重要代表,也是高考中经常涉及的内容。 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复习时,可以将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相互 联系起来,分析其关系和影响。同时,要了解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的变化和演进。 4.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重点关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 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复习时,可以关注儒家、道家和佛教等思想流派的发 展和影响。同时,要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交流。 二、复习方法和技巧 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知识掌握情况,制定一份详细 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将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内容安排在前面,以便更好

地掌握。 2. 多种复习方式结合。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历史文献等多种途径来复 习历史知识。同时,还可以结合观看历史纪录片、听取历史讲座等方式来加深 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做好笔记和总结。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及时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内容。 可以将这些内容整理成笔记或者总结,以便后期的复习和回顾。 4. 进行历年真题的练习。历年真题是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做历年真题, 可以了解考试的出题规律和重点内容,同时也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与同学互动交流。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参加历史学习班,与同学们一起讨 论和交流历史知识。这样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复习效果。 三、注意事项 1. 完整阅读教材。历史教材是复习的基础,要认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内容。不 要只看重点和难点,要全面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2. 注意时间管理。在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分追求速度而忽略 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要保持稳定的复习进度,避免临时抱佛脚。 3. 善用工具和资源。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各种学习工具来辅助复习。但要注意选 择可靠的资料和资源,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4. 注重复习和巩固。复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将知识进行多次重复和巩固, 以确保能够牢固掌握。 总之,历史的复习需要我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合理的复习计划、多种复习方式的结合,以及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高考中 取得好成绩。希望以上的复习资料和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作为文科生命线科目,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二轮 复习是扎实备战高考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要做好复习资料的选 择与利用。下面将介绍一些有用的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 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之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在听讲的基础上,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直观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复习阶段,可以从课堂笔记中整 理出知识点,重点回顾。此外,课堂笔记也是自己复习的参考资料,可以把课堂笔记分类、整理成笔记本,以便在复习时熟悉历 史知识点。 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之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是高考复习的重要资料,通过做历年真题,能够真实 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复习状态、时间管理状态,有利 于调整考试计划和复习策略。同时,也可以了解考试命题的规律 和变化,预测考试方向,有助于总结和拓展知识。

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之名著名篇 《史记》、《资治通鉴》等名著都是历史上经典的著作,这些 名篇透露出人的性情与生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通过阅读 名著名篇,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与认识,还有利于 拓展历史知识。如果复习时间足够充裕,建议逐一阅读,将其中 主要事件、词汇、名人等记入笔记中,以便在复习中使用。 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之图表、流程图 在总结历史知识点时,图表、流程图是简单明了的表现形式。 这些图表图像能够直观表达历史事件、时代特征、国内外大事等 重要知识,帮助复习者快速理解与记忆。在制作图表、流程图的 时候,可以采用颜色、码头等进行编排、分类,使知识点清晰、 易读、易懂,以便在复习、备考时快速查阅。 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之背景阅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某一个历史事件或做到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可以进行背景阅读。背景阅读是与历史相关的各种资料,主要是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9) 一、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1、第一次鸦片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 ⑵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⑶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①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⑷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⑵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 1860年,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园。

⑶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④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⑷影响:①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⑵时间:1894----1895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⑶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①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⑷影响: ①《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②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③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考点清单(实用!)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考点清单 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文明起源 1、政治文明 (1)黄帝与炎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2)尧舜时期以"禅让"传承联盟最高权力 (3)"万邦"时代,邦国林立,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3)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2、经济文明 (1)农业: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渔猎采集到原始农业;迁徙到定居:北栗南稻 (2)手工业:彩陶与黑陶,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坯车制坯,使用陶纺轮作纺线工具:养蚕缫丝 (3)商业:物物交换;剩余产品出现到私有制产生 3、思想文化 (1)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2)神话色彩:三皇时代,神话色彩浓重 4、民族交融:华夏族为核心,分布广泛,多元一体 (二)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 1、政治文明 (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商朝: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 (3)西周: ①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一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②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③世官制:西周至春秋时实行,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④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2、经济文明 (1)农业: ①生产工具:夏商周为石器锄耕;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商周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2)工商业:青铜铸造;"工商食官";商朝用贝作为货币;商周出现契约和借贷 (3)城市 ①商朝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中心 ②周朝城邑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 3、思想文化 (1)思想 ①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统治者宣扬"天命观" ②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 (2)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青铜文化 (3)文化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 4、民族交融: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前770一前221年) 1、政治文明 (1)列国纷争:"春秋五霸""三家分晋""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 ①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②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③政治: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4)官员选拔:举荐和军功授爵制 2、经济文明 (1)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铁犁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工程的兴建 (2)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3)工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3、思想文化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观念是"仁" (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道" (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4)德治与法治之争;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内涵: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家国情怀;崇德尚贤,天

2024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纲要

2024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纲要前言 为了更好地备战2024年高考,本复纲要将指导学生进行高效 的历史二轮复。我们将梳理重点知识,提供实用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复目标 1. 巩固已学历史知识,强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 的理解和记忆。 2.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熟悉高考历史试题特点,提高应试技能。 复内容 中国古代史 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3. 秦朝的统一与崩溃 4. 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5.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与融合 6.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7.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8.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国近现代史 1. 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变革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 国民大革命与北伐战争 4.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5. 建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世界史 1.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

2. 中世纪欧洲的历史 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 资本主义兴起与工业革命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 7. 冷战与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8. 全球化与21世纪的世界 复策略 1. 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 重视历史概念的理解,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3. 注重历史资料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历史素养。 4. 定期进行自我检测,了解自己的研究进度和薄弱环节。 5. 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书目 1. 《中国古代史》 2. 《中国近现代史》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考考点:大一统+导学案

高考考点:大一统 主题探究1:早期国家与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关系 材料一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这些文明各自走着自己的道路,中华大地呈现出区域文明百花争艳的局面。与此同时,各个区域的文明彼此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核心的共性因素,如以玉为贵的观点、龙的信仰、祖先崇拜、天人合一、礼仪制度、和合思想等。距今4300年前后,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内部变化等原因,长江上中下游、黄河上游和下游以及辽河流域等曾经盛极一时的区域文明相继发生衰变,而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吸收周边地区各文明的先进因素,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历史格局,形成了早期中国。 ——摘编自王巍《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殷周时代的国家,一方面还没能摆脱氏族纽带,呈现出了浓厚的“家国不分”色彩,另一方面又孕育着日趋集中化的权力和日趋复杂化的官员组织。到了战国时期,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已足以支撑起一个更复杂的文明了,这就呼唤着更高级的管理形式,变法运动遂应运而生。由此建立的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包括分科分层的官僚组织架构、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充分利用文书档案,以及“选贤任能”,依赖职业文官而不是贵族来承担行政等方面。伴随着秦朝的统一,一种新的政治体制正式奠基,随后便是“汉承秦制”。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围绕中国早期国家与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论题:商周时期是大一统国家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的莫基阶段。 论述: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到西周的宗法分封制,中原对厕边地区的统治力不新增强,为大一统国家的疆域奠定基础:西周通过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构建了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尊尚礼乐的文化认同,族群聚合加强,这使一个来源多样并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形成了“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同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促使“家国同构”的特色国家观念形成,影响深远。 从多元的文明起源到中原地区为核心(一体)进入早期国家,此后中原地区文明不断向周边辐射扩散,成为此后大一统国家的核心凝聚地,发挥着核心引领的作用,文明起源既有多样性也有统一性。中国早期自身发展道路具有独特性,中华民族呈现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主愿探究2: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 材料:“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大”指重视、尊重,“一统”是指一体、统一、治理,大一统的含义就是重视和尊重一体、一统的治理制度体系。 时期内容出处 战国时 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 传》 秦汉及 以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史记•秦始 皇本纪》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三篇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三篇 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下面是WTT为您推荐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三篇。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1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___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 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宋教仁案”。19___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 (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___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 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___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___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___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19___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③、梁启超撰文的名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④护国军及其斗争:19___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在云南起义,组织了护国军,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___年3月取消帝制。⑤、结果:袁世凯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绝望中病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⑥、护国运动的性质:护国运动是一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⑦认识: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点2 1.《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DeclarationoftheRightsofManandoftheCitizen)法国革命开始后,国民会议便于1789年8月26日,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提出的民主法制原则主要有: (1)宣布人权是“天赋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宣言第1条明确指出:“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第2条规定:“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天赋和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2)确立了“人民主权”、“权力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规定执政者的权力来自人民,任何团体或个人都不能行使人民没有赋予的权利。而且具体规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考点清单(实用!)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考点清单 一、晚清时期﹣﹣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840-1912年) 一、列强的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 (1)时间: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2)目的: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市场。掠夺原料;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中国 (3)鸦片战争结果 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②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法、美三国获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4)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 ①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英法获取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鸦片贸易合法化); ②中俄《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俄方提出边界走向,为以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5)影响 ①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 ②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边疆危机 (1)表现: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2)结果: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 3.中法战争 (1)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 (2)概况:1884年,法军偷袭马尾军港;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领导台湾军民击退法军;1885年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 (3)结果: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4.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 (2)时间:1894-1895年。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你一定要知道这些中国通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 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1. 如何巧记方法 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3.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 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 考点清单(实用!)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考点清单 一、上古时代至中古时期﹣﹣古代文明的源头和发展 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上古时代) (一)政治文明 1.文明产生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国家、文字的出现。 2.古代多元文明 (1)古代西亚文明 ①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②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③《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2)古代埃及文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3)古代印度文明:形成种姓(等级)制度。 (4)古代希腊文明:公元前8一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3.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2)亚历山大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3)罗马帝国: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二)经济文明 1.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1)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2)在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政府官员、贵族、商人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出租给佃户。 (3)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2.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1)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人希腊,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建立果园,从事农产品加工。(2)古罗马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3)古希腊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4)古罗马实行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三)思想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学生需要回顾并巩固历史知识点,为高考做好准备。下面将介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战争爆发: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包括希特勒的侵略行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美国参战的导火索。 2. 主要战役:介绍波兰战役、法国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和诺曼底登陆等主要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 战争结果:分析盟军最终获胜的原因和纳粹德国、日本的战败原因,并探讨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中国现代史

1. 辛亥革命:回顾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重点关注辛亥革命 的领导人、主要事件和取得的成果。 2. 抗日战争: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发展和胜利,突出中国人 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精神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3. 解放战争:学习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主要战役和取得的胜利,包括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介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 国的诞生和毛泽东的重要角色,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意义。 三、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解体: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 挑战,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2. 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介绍东欧剧变的起因和过程,重点 关注柏林墙倒塌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探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制度、产业结构和社会福利政策,了解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四、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 冷战的起因和特点:回顾冷战的起因,包括意识形态的对立、核武器的威胁和军备竞赛的加剧。 2. 联合国的建立和作用:学习联合国的成立背景和宗旨,了解 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促进全球合作发展方面的作用。 3. 冷战局势的演变:分析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如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等,理解冷战局势的动态变化。 4. 冷战后的世界:介绍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调整,包括苏联 解体后独立国家的形成和中国崛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其他重要知识点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必背知识点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点 一、隋唐的对外交通及对外政策 1、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以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 2、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今天的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波斯湾。 3、对外政策全面开放。鼓励外商贸易,允许定居、任官、通婚;使节、商人云集。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和新罗的友好往来:①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②唐朝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③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仿照唐朝实行科举,设立国学,教授儒学。④新罗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其次轮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的每一轮复习都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我收集整理的高考历史其次轮复习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历史其次轮复习方法: 在把握住基础学问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力量,有必要在其次轮复习期间进行关于历史学问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进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进展,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货币进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化,中心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进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进展史),科举制度进展史,文学艺术进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进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学问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当依据历史进展的内在特点,找到进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究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进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进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进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生疏历

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学问和对历史现象生疏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进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依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当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转变、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进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进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依据状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学问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学问、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学问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转变、力量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把握历史学问的基础上,加强力量的培育和训练,可以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高校问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力量。 有关历史复习方法推举: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特殊留意每一个专题前的导语和每一节前面的课前提示。这两部分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关怀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涉及的历史阶段特征和主要内容。比方我国春秋战国时期,16世纪前后的西方世界等,考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的每一轮复习都有它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一) 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四次大统一: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总趋势是国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分裂是支流和短暂的。 国家统一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②民族融合和民族凝聚力的逐步加强。③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统治者注意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文明的吸引力等。④人民渴望统一。 国家统一的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②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③有利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等。 国家分裂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②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③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④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和民族矛盾的激化。⑤民族融合的不稳定。⑥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稳定的统一市场等。分裂时期充满着战争,既有民族间的战争,也有统治阶级内部的内战。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促成统一的因素:①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③民族融合的加强。④杰出历史人物的雄才大略。 ⑤意识形态对统一所起的积极作用。 国家分裂的影响:①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阻碍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③不利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④每次分裂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大加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二) 封建国家的大统一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更为频繁。秦汉时期,国力强盛,中国与亚洲各国人民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表现在两汉同朝鲜、日本联系加强;张骞通西域,开辟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绸、治铸、水利技术沿“丝绸之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先进的秦汉文化对东、西方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张骞、班超、甘英是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杰出人物。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目的、条件、内容、途径、特点和影响 目的:①发展经贸,互通有无。②传播文化,宣扬国威。③兼收并蓄,取长补短。④巩固统治,维护统一。 条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领先,交通畅通,政策开明等。 内容:政治上,互派使节,互通友好;经济上,发展贸易,互通有无;文化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军事上,有战争与和平,有侵略与反侵略。(复习中要特别强调对基本史实的熟悉掌握) 途径:①官方和民间贸易(如丝绸之路)。②互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如日本遣唐史)。③宗教传播(如佛教传入、玄奘西游、鉴真东渡)。④战争(如蒙古政权的对外战争)。 特点:①外贸先陆路后海路。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③以官方贸易为主。④以友好往来为主,不以赢利为目的。⑤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⑥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影响: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主要是相互融合的过程。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不断的爆发战争,由于农耕文明较之游牧文明先进,所以即便农耕文明军事失利,国破家亡,最后也会将征服者同化,最后融为一体。形成了目前我国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社会格局。这些长期共同生活在一片国土上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概念 赋役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赋役是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包括土地税(田赋)、人头税和资产税。役,亦称徭役,即在位统治者强制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和军役。(注: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主要是修建大型土木工程,如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等公共工程,也包括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陵墓工程等。) 2.中国古代重要的赋税制度 (1)春秋时期: ①齐国管仲实行的“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差别征税。 ②鲁国的“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2)秦汉 秦汉时代的赋税,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和徭役。 ①田赋:a.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取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b.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②人头税:①秦朝向人民征索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a.汉朝人头税分口赋(儿童税)、算赋(成人税),规定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岁以上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③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成卒三种。a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 改为23岁起役。b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1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

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c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d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④财产税:算缗,又称“算缗钱”,是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车船所征的财产税。课税对象为商品或资产。(告缗是鼓励告发算缗不实,打击商人瞒产漏税,是算缗的延伸。算缗、告缗实际上是抑商政策的表现。) (编户制度:是汉代对百姓的一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比较完备的赋税制度。被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他们依据人口和资产向国家承担人口税、田租、徭役和兵役,国家对他们控制十分严格。) (3)北魏; 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即土地税,征粮)和调(即户税,征布帛),还要服兵役和徭役。 (4)唐: ①租庸调制: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人。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前提的赋役制度,随着土地兼并及人口增加,政府无田可均,人民领田不足但税额不减,民多逃亡,租庸调制无以为继。 ②两税法:天宝年间(唐玄宗年号),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法实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它的实行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国家对农民的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