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楼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

大楼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

大楼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
大楼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综述 (2)

概述 (2)

设计依据 (2)

总体技术要求 (4)

建设原则 (4)

开放性 (4)

先进性 (5)

可靠性 (5)

模块化 (5)

适用性 (5)

第二部分视频监控系统 (6)

系统概述 (6)

设计概述 (6)

详细设计 (7)

系统组成及说明 (7)

前端部分 (8)

信号传输 (10)

电源供应 (11)

中心处理设备和显示 (11)

数据存储 (12)

主要设备清单 (13)

第三部分信息发布系统 (15)

系统概述 (15)

设计概述 (15)

详细设计 (16)

系统组成及说明 (16)

设备主要性能指标 (18)

主要设备清单: (21)

第四部分楼宇自控系统 (23)

系统概述 (23)

设计概述 (23)

系统介绍 (25)

详细设计 (27)

系统及产品概述 (34)

组态配置功能 (46)

主要设备清单: (47)

第五部分物业管理系统 (50)

系统概述 (50)

设计概述 (50)

详细设计 (50)

物业管理模块 (50)

综合信息服务模块 (53)

扩展增值服务功能(选配) (54)

主要设备清单 (54)

第六部分中央控制室系统及其他 (55)

系统概述 (55)

设计概述 (55)

详细设计 (55)

机房供配电(不含在本次设计范围内) (55)

机房UPS (56)

机房布线系统 (58)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58)

主要设备清单 (62)

第七部分集约化综合管网系统设计 (63)

室外集约化综合管网 (63)

户外管线施工 (64)

楼内综合管线 (64)

主要设备清单: (66)

1

第一部分项目综述

概述

XXX大楼为厂区改造项目,改造为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19163平方米。大楼为五

带地下一层,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夹层及地上一至五层为大空间办公区域。

地下车库有一个主出入口,在出入口处设置值班岗亭。地下车库设置消防保安监控中心。

本公司针对本工程特点,积极组织公司最强阵容进行设计,我们的设计特点主要表

现在今后使用和管理,提升大楼的使用价值。为业主创造最大的卖点。

本工程弱电系统包括以下内容:

⑴、闭路监控系统(包括地下室、楼内、电梯轿箱内及室外闭路监控);

⑵、信息发布系统;

⑶、楼宇自控系统;

⑷、物业管理系统;

⑸、管理中心操作台及电视墙的制作和安装;

⑹、所有线管、弱电井的埋设等;

设计依据

本弱电系统工程主要依据下列标准及文件进行设计:

◆XXX大楼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

◆招标人对安防系统的要求

◆国家、省、市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法规:

2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4)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17565-1998

(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12-2007

(7) 《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568

(8) 《以太网10BASE-T标准》IEEE

(9) 《以太网1000BASE-T标准》IEEE

(10)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11)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

(12)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

(13)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

(1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1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94

(16)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1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1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90

(19)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20)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T/T106-92

(21)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T6510-1996

(22) 《CATV行业标准》GY/T121-95

(23)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

(2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2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

3

(26)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2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28)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 3003-93

(29)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

(3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

总体技术要求

应能集中体现现代建筑的功能、风格,即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和便捷,从而能

大大提高建筑的自动化运行水平,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客人和员

工的满意度。

弱电各个子系统在物理上是完全独立的,要全面考虑电气安全、防雷等措施,并考

虑系统功能的扩展,具备分步实施的条件,整个系统建成后能保持先进性5~10年。

建设原则

本次弱电系统工程的建设在常规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世贸国际广场的

专用和特殊要求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设计和施工时遵循以下原则:

开放性

系统应是一个开放、通用的系统。系统集成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不同子系统、不同产

品间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以使它们之间能达到"互联性"和"互操作性"。它应提供数据

接口、网络接口、通信接口、系统和应用软件接口等所有必须的接口。

4

先进性

系统要采用符合国际技术发展潮流的技术和产品,建立一个可扩展的平台,保证前

期工程和后继先进技术的衔接,使系统具有先进性。

可靠性

系统应提供多种方式构建一个高可靠性系统。主要方式有冗余,当然最主要的是集

成软件的连续无故障运行能力。

模块化

系统要严格按照模块化结构方式开发,以满足通用性和可替换性。

适用性

系统要考虑技术和成本的适用性。应从系统目标和用户需求出发,经过充分论证,

选择合适的技术和产品。

建立综合安全防范系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建立方便、快捷、高效的通信、网络信息服务环境;

所用系统和设备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性能价格比较高的产品。

所用系统和设备便于操作、便于维护,稳定性好。

各系统要体现当今时代潮流,设计合理,具有既可实现各子系统独立操作控制,又

能实现整体管理的功能。

5

第二部分视频监控系统

系统概述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用于监控区域内的人流、物流情况进行宏观监控防范,它可以

通过摄像机实时监视监控区域的情况。

该系统遍布大厦的各个重要位置,值班人员可在管理中心进行全面监控,全面保证

了大楼的安全。如发生以外事故,值勤人员将在第一时间会作出反应,向上级汇报及采取

相应措施进行抢救。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减少了意外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在紧急救助过

程中,抢救人员可以准确、及时到场治疗和防护。为了能掌握重点部位全方面的监控图像,

摄像机监控范围的布置必须合理,尽量减少监控死角,便于对大厦内的情况进行全范围的

监视。

设计概述

根据设计要求,本项目将建成高智能化的网络建筑群,这就为中心的安全防卫系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将以整个大厦的立体防护为目标,参照国家安全部

门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集中、系统的安全控制与管理体系,采用多样化的防护手段,

实现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模式,为大厦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根据图纸,本闭路监控系统控制室对区域内前端摄像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

视频监控系统针对办公楼、地下车库不同区域,前端的彩色摄像机主要监视出入口、

走廊、机房、车库及电梯内等关键部位,并与报警系统进行联动。同时,在选择设备配置

中也充分考虑防雷接地等预防措施,使系统得以稳定、安全的运行。

6

详细设计

在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设计中,我们选用智能化视频管理系统,配以智能型高品质彩色摄像机,辅助性能优异的液晶监视器、液晶显示器、数字硬盘录像机(含十六

画面处理器功能)等视频显示、记录设备,实现大楼范围内的视频监控管理工作。

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电视监视系统主机功能全面、扩展灵活方便。

◆系统能全面监视、观察整个建筑情况,可实现视频图像的分配、切换、记录、

重放与检索。

◆外场设备必须能与XXX大楼的装潢相匹配,隐蔽美观。摄像机图像分辨率高,

照度低,满足整个大厦全天候管理要求。

系统组成及说明

本系统设计突出硬件设备的稳定性、软件功能的强大和可靠性,操作的方便性,设备配置的优化、合理性等。

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机、视频传输、控制室控制及显示设备、记录设备等部件组成。

系统主要控制、显示和记录设备设置在安保控制室。

电视监视系统的控制室可以控制和调用系统的所有视频图像,可进行自动或手

7

动图像切换监视;

前端部分

摄像设备是安装在现场的,它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支架等,它的任务是对被摄体进行摄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摄像机是系统的原始信号源,其好坏直接

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质量。

表1:摄像机照度要求表

为了达到建设方对安防系统监控部分的要求;满足?安全防范技术?中对监控、摄

像点布置的要求;满足系统设计对不同防范区域的等级划分;根据大厦内各大楼的实

际情况,本系统设计对摄像机做如下配置:

办公楼走廊(夹层~5层):每个电梯门厅、楼梯出入口及走廊设置摄像机共18

台,

顶层楼梯3台。

一楼(公共区域):一楼主出入口共设置半球摄像机1台,大堂设置快球1

台。

8

地下车库: 对地下车库主要出入口及主要通道设置彩色枪式摄像机

12

台。中控机房安装彩色半球摄像机1台。

电梯轿厢: 大楼共3部电梯,共设置3台电梯专用摄像机。

室外园区: 根据绿化设计,预计设置彩色枪式摄像机9台。

综上所述,在XXX办公楼共设置前端摄像机共计48台

所有固定焦距摄像机选用镜头根据视场大小和焦距到监视目标距离而定。

F=(h * L)/H 或 F=(w * L) /W

式中:F—焦距(mm) h—像场高(mm)

H—视场高(mm) L—镜头到监视目标的距离(mm)

w—像场宽(mm) W—视场宽(mm)

选用的摄像机镜头的焦距的不同,会给监视效果带来很大的不同,为了达到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镜头焦距的目的,本次选用的是进口一流的焦距可调的

镜头,可以在现场安装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会有以往定焦镜头的局限性。

点位布置表:

9

共48个监控点位

信号传输

监控现场和控制中心需要有信号传输,一方面摄像机得到的图像要传到控制中心,

另一方面控制中心的控制信号要传送到现场,所以传输系统包括视频信号、控制信号及电

源的传输。

视频信号的传输:重点要求图像信号经过传输后,不产生明显的噪声、失真,保证

图像清晰度和灰度,具有良好幅频和相频特性。由于本方案主要在建筑楼内传输图像,对

于距离不是很远(300米以下)的均采用SYV-75-5传输,其衰减的影响可以不计。因此,

楼内的线缆传输按照常规考虑即可。

考虑在电缆敷设中无中间接头,即使需要有接头处需采取焊接对接头方式进行处

理;电缆过墙/楼板要开孔,在电槽井/墙内须设有防火隔障,所有视频线都放在弱电系统

监控桥架内。电缆主要参数如下:

同轴电缆符合BS3573标准

10

特性阻抗:75±3Ω

编数:96 (对于强辐射干扰的场合可选用更高编数的高密电缆)

电源供应

摄像机均为直流12V供电,采用专线集中供电的方式。

电源电缆采用RVV3×电缆,统一通过设置在各消防控制室内的12V集中供电到各个

摄像点。

中心处理设备和显示

控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和“大脑”,是实现整个系统的指挥中心,负责所有设备的控制与图像信号的处理。控制设备包括视频矩阵切换箱、多媒体控制主

机等控制设备,以及多台专业用来显示图像的彩色摄像机和带有电子地图功能的多媒

体电脑。

从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图上可以看到/办公楼监控中心系统方案设计为先将所有目标防护区摄像机图像接入视频分配器,放大输出两组叠加中文字符的视频信号,1

路输入硬盘录像机,实现多路视频实时或动态录像并同时监视,分出的另一路图像输

出至画面分割器。由此,画面分割器共3台,画面输出到3台21”彩色监视器,3

路硬盘录像机监视画面输出至另外3台21”彩色监视器。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具备独立的软件控制功能。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产品应具备与计算机通信的接口和编程控制的接口,能对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现软件控制和视频画

面调用显示。系统的画面显示应能任意编程,能自动或手动切换,在画面上应有

摄像机的编号、部位、地址和时间、日期显示。

系统可设置操作员权限,被授权的操作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监控范围和系统参数。操作员可以在系统的任一键盘或多媒体监控计算机上,输入操作密码,对其

11

操作权限所对应范围内的设备进行操作和图像调用。整个系统应提供99个不同的操

作权限等级。

针对系统监视器,设定监控中心电视墙中1台,硬盘录像机画面监视器可按设置轮巡显示,其余监视器用于固定图象显示。

数据存储

目前,一般的监控系统都采用单级硬盘录像机备份方式。

根据使用要求,保存时间为一个月,且为D1需求,随着硬盘容量越来越大,我司建议利用硬盘录像机的全实时存储功能,估算每路每天最多存储24小时图像内

容,按照每路每小时600M的容量,16路的硬盘录像机应约配置6912G的容量,并且

可以根据需要扩展。

闭路电视监控的视频记录,视频图象要保存一个月,按照上述计算方法,采取单级的存储方式,配备相应的硬盘录象机和硬盘,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16路多路实时硬盘录像与回放系统的主机,集成了多画面处理显示、视频运动检测、图像压缩编码/恢复解码、数字录像/即时回放、影像资料管理、资料备份/还

原、云台/镜头控制、高速球型摄像机控制、部分显示窗口保护、自动断电报警及保

护等多种功能,全中文界面菜单设置和多功操作(监视显示、云台/镜头控制、高速

球型摄像机控制、录像存盘、搜索回放、影像备份)使操作十分简便;采用MPEG-4

压缩技术和运动检测技术,降低了图像的平均帧数据量,大大节省了硬盘容量,同时

使网络传输所需的带宽变小,网络传输的质量更高;智能搜索功能使重放重要事件图

像变得十分简单快捷,大大缩短了搜寻时间。可取代传统模拟录像系统中的多画面处

理器、长时间录像机(录像带)设备,而且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长期

管理、维护费用低,代表着数字化安防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各行业理想的数字化监视

录像/回放设备。

12

主要设备清单

13

14

第三部分信息发布系统

系统概述

数字媒体播放系统基于网络平台,是专业的“分众媒体”播放系统,它独有分布

式区域管理技术真正实现了统一系统中不同终端区分受众的传播模式。

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轻松地构建一个集中化、专业化、智能化、分众化的企业级

网络电视台,提供功能强大的信息编辑、传输、发布和管理媒体信息播放系统以高质量的

编码方式将视频、音频信号、图片信息和滚动字幕通过网络传输到广角播放器,然后由播

放器将组合多媒体信息转换成显示终端的视频信号播出,能够有效覆盖物业管理中心、电

梯间、小区餐厅、健身房等人流密集场所,对于新闻、天气预报、物业通知等即时信息可

以做到立即发布,在第一时间将最新鲜的资讯传递给业主。

另外,该系统还能够提供广告增值服务,成为文化窗口,提升物业服务品牌。

设计概述

我们针对本项目的信息传播需求,以前瞻性、拓展性、先进性、实用性为设计思路,

采取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方式将视音频信号、图片和滚动字幕等多媒体信息通过网络平

台传输到显示终端,以高清数字信号播出,能够有效覆盖入口电梯厅等人流密集场所。

本方案针对一层大堂区域进行了设计。

本项目数字信息发布系统应采用全网络化的构建方式。系统采用中心统一控制(通过

中心机房),单点管理的方式,既可实现所有终端播放内容的统一,也可以通过单点管理

实现各功能区域信息发布的单独性。本项目数字信息发布系统通过流媒体技术进行联网信

息发布

15

详细设计

本项目信息发布系统主要由数据管理中心、媒体网络、媒体播放器、各入口电梯厅显

示终端等组成。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第一部分是公众动态信息发布:如欢迎信息、天气预报、日期时间、宣传资料、滚动

字幕等等。

公共信息系统

定时播放天气预报

定时播放国际国内时事新闻

播放 MTV、播放电视节目、电影音乐等

紧急通知、即时信息发布。

社区配套服务信息发布、社区宣传、社区文化平台。

播放水、电、燃气、暖气等相关物业管理信息

播放会议信息

中心可统一控制、自由切换各液晶电视机的播放内容

第二部分是固定信息发布:单元栋层显示、服务功能等。

本系统大堂内安装46”液晶电视机,用于播放各种公众动态信息发布和物业信息,广告服务等各种固定信息。

系统组成及说明

本系统设计突出硬件设备的稳定性、软件功能的强大和可靠性,操作的方便性,设备配置的优化、合理性等。

数据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整个网络。它能够分组地管理网络中的播放器,对播放器的运行进行监管、控制。制作节目播放单是系统的另一个主要工作,系统会按

照预先的节目编排调度各种多媒体素材,使播放器按照计划播出指定的内容。系统

被设置成多种权限,操作人员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播放器管理员、广告管理员、

16

内容审计员、系统监查员等等,可以是工作人员,也可以是领导。每个角色的权限不

同,便于管理控制和形成确定的工作流程。

媒体网络可以是大到广域的宽带网络,也可以是一个无形的人工网络,目的是传递播放素材,并为系统控制提供通讯信道。对于宽带网络,国内现在就有ADSL、

CDMA、GPRS、Cable Modem 等,根据播放器的部署特点,需要选择不同的网络,有线

还是无线。与现有网络结合是一个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所以播放器在支持网络方面

要求很高。播放器可能被放在一个内网中,需要经过代理服务器,也可能是通过

ADSL 或者拨号动态获取 IP 地址,所以国外很多固定 IP 的系统在国内并不适用。

媒体播放器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遵循数据中心的管理,按照制定的节目列表进行播放,而对于多区域多媒体的播放要求,播放器还必须是一个媒体的合成器,能够

高效高质量的将视频与其他多媒体内容实现完美的融合和配合。除此之外,播放器要

能够接收动态更新的数据源,从而获得新闻、股票、天气等实时信息。

显示终端现在比较常用的有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以及户外的 LED 显示屏等,能够接

受的信号有 A/V,S 端子,VGA 等。基于网络数字化传输

该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基于 IP数字化传输,将服务端的所有节目、节目表、字幕以

及播出任务发送显示终端,系统适用 LAN 局域网络也适用于广域网,通过网络远程实现

信息以及设备控制与管理。

提供正确及时信息、实现紧急插播功能

在服务器端编辑好的节目以及安排好的播放日程通过网络传输到显示终端后,显示终

端按照编辑好的播放日程表进行信息播放,可以进行分组播放也可以进行个性化播放。当

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随时插播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动态信息、视频信息等等;操作

非常方便、远程实现所有设备、信息的有效管理。

能够控制各种类型显示终端

遥距多媒体控制系统可以很好的控制各种显示终端等离子显示器(PDP),液晶显示

器(LCD)、投影机、背投、CRT 显示器等等。

17

能够显示各种信息格式

显示信息的文件格式可以是 JPG/BMP、GIF 等图片、还可为 PowerPoint 格式、MPG2、

MPEG4、AVI、ASF 视频格式、Flash格式、HTML/MMS/EXE/COM等等, 还可以实现网络视

频点播功能;

显示终端设备管理

能够对所有显示终端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 IP 管理、显示终端分组管理、电

源管理、时间校对管理、显示设备管理等,能够定义显示终端开机及关机规则实现电源的

有效管理,既能实现节能又能对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还可以通过远程实现设备的管理例

如:通过 RS232 调节显示终端色温。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该系统操作简单、方便,操作使用不需要专业人员,只经简单培训就后能够独立的操

作与管理,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入系统时需要进行用户验证,保证系统管理与操作

的安全性。

设备主要性能指标

播放终端控制软件

控制器软件系统功能要求:该系统具有处理多种信号、多种进程的功能,将B/S与 C/S

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必须具有以下功能:能够根据控制中心发过来的时间表显示相应的信

息;

软件能够自动打开多种不同的文件格式,例如静态文件、动态文件、视像文件等等;

软件与部分显示终端紧密关联,以便控制中心能够远距控制与管理显示终端。

中心控制系统功能介绍(安装在主机内)

PDMS Media 多媒体控制系统是一套专用于电子公告信息显示控制与设备管理的系

统,该系统能够将各种不同类型显示终端有效的集成起来实现远程集中控制、还能够对

所集成的显示终端进行内部指令控制,该系统已经成熟稳定运行了多年,目前已经成熟应

18

用在政府办公大楼、营业厅、写字楼、宾馆酒店、大剧院、地铁、机场、办公室等场所,

系统功能强大、应用广泛。

中心控制软件

PDMS Media 多媒体控制系统,通过网络远程控制,能够对显示终端 IP 进行管理,

能够对不同的显示终端进行分组、能够对显示终端进行电源管理、对所有显示终端具有自

动校时或者定时校时功能等,具体描述:

节目管理子系统能够显示各类当前流行的静态格式,如JPG, GIF, BMP…..;

能够显示各类当前流行的动态格式,SWF, HTM, EXE, PPT….;

能够显示各类当前流行的视像格式,MPEG2, MPEG4, AVI, AVI (DIVX)….;

控制端显示端可执行文件格式,例如:EXE 文件以及 COM 格式文件;

能够实现视频点播格式:MMS视频实时流媒体,支持ASF/WMV 等流媒体

格式实现远程点播功能;

在播出节目过程中还可以插入网页作为内容,终端可以自动在有效时间内显示网页

内容。

字幕管理子系统

能够定义字幕列表,并且能够定义子字幕名称;

字幕内容:能够定义文字大小、字体、文字效果;

字幕效果:能够定义字幕边框的大小、线条的粗细、背景颜色以及显示速度。播

出任务子系统

可以设定独立播放时间表,透过独立时间表管理显示屏播放讯息;

可以设定群组播放时间表,设置多个显示屏播放的相同时间表;

播放时间表容许预先设定不少于 180 天的播放信息;

能够自订时间单位(00:00 – 23:59);

能够自订播放周期单位 (5mins, 10mins 等),这样可以控制每次信息显示时间;

定时播放:指定于某天内的某一段时间播放讯息;

19

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资深工程总必须知道的: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 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办公楼智能化设计方案

石嘴山科技园办公楼智能化系统 设计方案 宁夏鹏声科技有限公司编制

1、前言 智能化建筑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据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的最新技术,将自然生态环境、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度综合复杂系统,它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开放的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环境、实现建筑物基础物业管理、安全防范管理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高度自动化,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保护环境和提高服务质量等目标。 针对科技办公楼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们公司融汇多年来的智能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智慧,紧紧把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控制和布线产品设备,融合多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推出适合项目具体情况和特点的设计方案。 2、总体规划 2.1综合网络管理设备 2.2设计范围和内容 本次设计包括的建筑为:科技办公楼。 本次设计将提供以上范围的智能与信息设计,包括网络信息化,语音程控系列,综合布线、安全技术防范、等方面,为企业搭建通讯与信息传输平台、建立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管理系统。 3、综合布线系统 3.1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输的通道。而楼层现状每户都是光纤入户后续无法进行综合管理,使用成本高。

3.2系统设计 此次设计采用主干分网,末端自由配置的原则,具体末端网络的分离在管理子系统(配线间)来实现。本次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铜缆采用非屏蔽超五类类布线方式。 3.3系统组成 4、视频监控系统 4.1系统概述 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主要通道等区域的前端摄像机,将图像传送到管理中心,进行严密的二十四小时电视监控,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对违法事件作出快速反应,还能提供事件发生前后一定时间内的查证资料。 本项目系统设计采用全数字方式,图像质量要求不低于四级。 4.2系统组成 系统由前端监控摄像机、网络平台、监视器、存储设备、及线缆组成,电梯专用摄像机采用模拟摄像机方式接入网络。 4.2.1监控点位分布 功能。

智能化建筑物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智能化建筑物网络工程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 1、设计依据 (1)智能化建筑概况 建筑规模为地上20层,地下4层,共计24层,地上5层以上为标准层。工程设计范围主要是高层的主楼建筑,总计建筑面积约五万多平方米。 (2)通信信息种类和数量 该智能化建筑的信息种类主要是话音和计算机数据,根据用户提供的各个楼层所需的话音和计算机数据的信息点数量和分布如表1所列,话音信息点为1260个,计算机数据信息点为629个。 (3)机房位置设置 根据用户使用需要和设备配置等要求,在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已将用户电话交换机房和计算机主机房的位置,分别确定在5层和7层。 (4)配线架和缆线的设计 为了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检修,根据用户要求每个楼层均需设置配线架,用户电话交换机机房设置总配线架。 2、设计标准 根据国内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 926·1~3—1997)、《建筑与建筑群结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本)(CCECS 72:97)来设计。 3、设计要求 本工程设计要求目前能满足话音和计算机数据的需要,要适当结合今后发展趋势。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使整个网络系统一次布线后,在15~20年内能满足用户发展要求。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主要是系统构成、各子系统设计线缆选用和连接方式等设计方案。 1、系统构成 根据本工程设计依据和用户实际需要,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范围为主楼,无其他建筑,所以没有建筑群子系统,只有主干子系统和水平布线子系统两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为电话话音和计算机数据两大网络系统服务,是它们的传输媒质,也是基础设施部分。 2、各子系统设计 (1)工作区布线 本工程具体配置是根据智能化建筑各部分使用功能不同,按用户通信需要,对各个楼层通信引出端的数据和位置进行考虑,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① 电话话音通信引出端(信息点)按用户预测要求进行配置。 ② 数据通信引出端一般按房间面积10m2为1个点,超过5m2时增加1个点;特殊用户或房间按实际需要或每间最少设1个点(如秘书室、财务管理室等),用户电话交换机机房内设置不应少于2个点。 (2)缆线类型的选用 ① 认为本工程中可采用非屏蔽系统。因为其技术较为成熟、运行可靠,目前完全可以满足该办公楼的信息需要。

超高层智能化设计

超高层智能化设计 一、超高层建筑的建筑特征 超高层建筑具有显著的建筑特征。其建筑高度高、总建筑面积大、投资大,目前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功能更为复杂多样而且经常以多功能的综合建筑群或城市综合体的模式出现;不仅竖向交通占用空间很大,而且通常有竖向通道的转换,设备层、转换层内的相关专业设备及管道多而密集;设备竖井多,布置集中、密集;塔楼部分每层建筑功能相对单一,每层面积不是很大;避难层设置多(常以避难层作为功能分区);对消防、抗震等防灾要求都很高。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针对超高层建筑特点并结合当前主流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的系统形式和技术路线(如模拟和数字、以太网和总线、自成套系统和非自成套系统等的选择),才能有效地解决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超高层建筑特点体现在一明、一隐两个方面。明显的特点是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带来的竖向分区,其功能性分区之间均设置有避难层或设备层,每一个功能区建筑规模都较大,一般在几万m2左右,竖向分区一般在3个以上。隐含的特点是存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来维护、管理建筑物的日常运营。 二、通信系统 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通信系统,因其规模庞大,一般由当地电信运营商承担建造,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传真、因特网等多媒体综合传输

业务。在建筑物内设置的用户电话局是城市级别的通信网络的一部分,设计者应考虑预留物理上分开的双通信接入系统路由,以满足如城市SDH(同步数字体系)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需求,在超高层建筑物内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竖向分区的特点,分别采用分级和分区的设计措施: 1、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宜建立两级通信网络系统。一级通信网络系统由提供建筑物整体业务的中心程控交换机等局端设备组成。在不同使用区域构建二级通信网络系统,如办公、酒店、商业等区域,采用网络型程控交换机,分别提供各类业务需求。 2、可考虑如图1所示的无源光网络通信接入技术在建筑物内的应用。可将光网络单元(ONU)部署在避难层的电信主室内,管理避难层之间功能区的数据、语音业务。 通信系统的网络组成方式需要结合当地电信运营商的本地资源情况进行部署,其组成方式直接影响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因此设计者应立足于超高层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运营商尽可能早地共同制定出网络方案,才能更好地把握设计品质。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5T14:48:18.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詹锐斌 [导读] 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文章站在设计的角度,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电梯、消防、卫生、电力、功能五大系统进行分析,供相关研究参考的同时,为优化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方案提供方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建筑设计;核心筒 引言: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为了有效的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实际问题,超高层建筑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提升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必须从核心筒的设计优化展开,这一点既满足了建筑设计方式升级的需要,也适应时代对于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 一、电梯系统设计优化方案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核心筒设计中,电梯系统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并在比重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性。在对电梯系统进行设计时,要从电梯井与电梯厅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说明。 (一)电梯井道 电梯的数量与其具体的分布形式,直接的控制着整体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其他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如果电梯的数量较多,需采用群控的方式进行管理时,单面的数量尽量不应超过4部,并尽可能在设计时采取面对面分布的方式,减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看指示信号不及时的情况。 以写字楼为例,在选用电梯时,尽量避免使用载重在1000kg以内的电梯,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轿厢狭小而产生的压抑感,尽可能使用1150kg以上的电梯,将使用中的舒适度进行提升[1]。 同时,在设计中对电梯型号进行选择时,由于不同品牌的电梯对于井道的要求不同,在井道尺寸、冲顶高度、底坑深度等系列参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水平。所以,具体超高层建筑设计中,为了使核心筒中电梯的设计更为合理,应当以自身的实际使用条件为基础,对其进行选择,并至少预留三种不同的品牌,供招标使用,并配以具体的井道方案。 另外,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电梯的安全系数,在发生故障时,使梯内人员可以进行有效的逃生与自救,应当以11m为标准,在未停站的位置处设置逃生门。条件允许的工程中,可在每两层的厅门处设置逃生门。 (二)电梯厅 电梯厅的设计,是整个建筑中电梯最为密集的区域,应当对各竖向分区的分布进行合理的控制,并由此作为确定电梯设置形式的基础内容。 “一”字型的设置,是最为常见的设计形式,可以有效的保证各电梯厅之间保持独立的状态(如图 1 所示)。同时,对于停滞使用的电梯厅可以作为其他功能区域被合理的利用起来,实现使用效率的提高。 “T”型设计,在方形的核心筒设计中较为常见,当电梯终止使用时,可以将楼板打开,形成新的挑高前厅。 “十”字型的设计,也是十分常见的设计方案,将电梯设置在“十”字通道的两侧,可以将通道作为电梯厅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其宽度水平进行控制,一般单面梯保持在2.5M-3M,双面电梯尽量在3M-4M左右,以使其空间不至于产生拥挤感。 图 1 “一”字型单侧电梯厅 二、消防系统与楼道间的设计 安全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发生火灾或是其他突发性事故时,必须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所以,消防通道在建筑中位置的布置就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在保证其功能性发挥的同时,还有对其覆盖范围进行设计处理。 一般情况下,消防通道在设计时,应当分置于整体建筑的两端,防止其由于过度集中而产生拥堵的情况。当高层低区的面积较大,需要增加消防通道时,可以在核心筒以外的空间进行加设,以免对整体核心筒结构产生影响[2]。 三、卫生系统的设计 在卫生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男女相邻的设计方案,以此可以将前室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水平,同时还可在给排水系统上进行设计优化,使得整体的管线设置更加集中,方便后续工作中的维修与管理。由于清理间功能的特殊性,必须设置在卫生间的临近位置,以保证其功能作用的发挥。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对楼层的利用效率进行优化,需不断的对电梯的分区进行变更处理,而这一点,就会对卫生系统中的用水房间位置产生新的要求。虽然在变更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管道,尤其是横管,但为了提高楼层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行变更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四、电力系统下,强弱电间的设计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强电、弱电间,应当进行分开的独立设计,以免较强的磁场对信号的传输产生负面影响,并在空间上保证其面积范围在5m2左右。这样做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桥架出线的密集化,是体现设计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应当尽量保证强、弱电间与用水房间的隔离,如设计中两者处于临近关系,则必须用双墙或是混凝土墙对其进行分隔处理。 在弱电系统的处理中,复杂度水平较高,与相关的网络、视频、消防等设施息息相关,是实现超高层建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弱电系统在设计时展现出的智能化水平,也是体现其设计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弱电间的设计中,应当预留足够的空间,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浅谈超高层建筑的利与弊 刘治伟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在现今的主要城市中,超高层楼宇已经不是几个地标性建筑的专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写字楼、酒店、商场、住宅等各种用途的超高层楼宇拔地而起,并且其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毋庸置疑,我们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超高层建筑急剧发展期,这种发展具有全球性规模,从莫斯科到中东、从上海到旧金山,越来越密的城市,越来越高的建筑不断涌现。高层建筑像一柄双刃剑,利弊共存,既有节约土地不可代替的价值.又有破坏人居环境的潜在威胁。高层建筑设汁中.建筑师应高瞻远瞩,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本文从节约土地、开拓再生绿化空间;建设立体交通网络,建筑交通一体化;节约能源和气候意识的回归,尊重社会人文环境,发扬特色建筑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建筑的认识。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未来发展利与弊 1.超高层建筑的诞生 超高层建筑隶属于高层建筑范畴,追溯超高层建筑的起源不能不涉及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出现是人类美好愿望、社会需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 尽管高层建筑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但是人类追求 更高、更远的美好愿望早已有之,追求更高是人类的 天性和宗教情结使然。高大雄伟历来是权力、地位的 象征。高大建筑也从来都是神圣的,人们一直希望通 过高大的庙宇、教堂、高塔来架起通往天堂(神、上帝) 的桥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高层建筑建造方面表现 出了高超的智慧:中国古塔,是我国古代的高层建筑, 在工程技术上早就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我国大陆最高 的塔,要数河北定县城开元寺塔。开元寺塔建于北宋 咸平四年(1011年),从底到塔刹尖部高度有85.6 m,是

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

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 智能建筑开始了迅猛发展,新技术也有了越来越快的更新周期,涉及的管理部门和学科也越来越多,随之要求能与之匹配的管理新模式。在这一背景之下,对于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开展专门的项目管理研究,对有效管理项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必要性,下面是整理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欢迎来参考! 必要性 智能化的建筑工程势必是集成化和一体化的,工程中的各个项目相互关联,任何项目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项目。如工程造价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工程效益,也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就要求管理决策者科学衡量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指标。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其本质就是协调好各个工程项目,使它们的呈现保持均衡状态。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集成管理应涵盖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满意度、安全、效益等全要素。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项目集成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工程项目各要素间的密切关联程度不断深化,所以,分析研究项目集成管理时应综合评估各个要素以及实施管理各项内容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思路就显得很重要。、

可行性 建筑项目的共性。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依托建筑主体,在其内部构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三大系统,这些系统优化整合了结构、服务与管理,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实现了最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说是集节能环保、高效、优质于一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应用项目集成管理是基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管理结构的思路,同时建设工程是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不同的建设项目要以满足设计功能为条件,优化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指标。所以项目集成管理在协调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环境、各参与方满意等目标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理论与物质基础。第一,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理论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其集成管理体系中融合了多种理论与模型,逐渐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将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因此应减少对细小环节的投入,减少相应的工作量。这就要求必须协调、统一各个项目,集成化管理各个项目。第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是是“协作、共赢”的关系,这就要求各参与方就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一致协商,以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目标为主线,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建设工程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 随着城市空间压力的进一步加大,超高层建筑得以迅速兴起和应用。在实践过程中,体量大、功能强、需求复杂、功能齐全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应用特征。面对着人们越来越高的居住要求,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智能化技术的设计应用已成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由此展开分析。 1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内涵 智能化建筑是基于传统建筑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表现形态。其以建筑结构作为基本的应用平台,通过电气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的设备系统、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系统、服务系统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化、高效化、便捷化、节能化、环保化和健康化。从应用过程来看,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使得各个独立的资源和功能相互连接、协调,实现高效化的统一管理。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电气系统与互联网系统的充分结合是智能化建筑应用的核心所在。 2超高层建筑智能化应用的必要性 智能化系统是超高层建筑的大脑所在,其通过系统内部的资源协同和功能划分,使得整个建筑在功能、防护、舒适度等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应用优势。从建筑工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进行超高程建筑的智能化应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随着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这一因素的改变使得我国的建筑耗能持续增加,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短缺问题,要实现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科学化,就必须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工程行业能源问题的充分解决。基于此,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城市超高

层建筑中,消费群体对于建筑安全度、高效度、舒适度便捷程度等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建筑技术与新兴信息技术的充分结合。由此可见,在超高层建筑发展过程中,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信息通讯的结合势在必行。只有充分实现这些智能技术的交叉使用,才能确保超高层的高效化发展,进而满足人们的应用要求。 3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是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系统性较强的实践过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代施工工艺的成熟,超高层建筑中的智能化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体的技术应用表现如下: (1)运维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传统建筑模式下,超高层建筑的运维管理受到电气设备、管线道路等诸多内容的干扰,使得整个运维过程难度较大,且效率较低。而在智能化建筑应用过程中,BIM 技术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得以充分应用。BIM 技术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包含了数据存储服务器、能耗采集服务器、设备运行管理服务器等诸多内容;其在大数据云平台的支撑下,使得运维管理的系统运行、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进行集成,实现了管理的三维可视化。另外,通过对人员、设备、能源及运维报表等内容的系统把控,其使得整个管理过程中的控制更加集中,实现了运维管理的高效准确。 (2)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得建筑工程领域的电子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利用,有效的实现了建筑工程的网络化、智能化。从应过程来看,物联网技术、宽带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网络技术应用的三个主要表现方面。物联网技术是对

智能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用版)

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工程施工部署 根据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我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选调我总公司主力施工队伍,调配良好的机械设备,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施工工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采取严格的科学组织管理手段,密切与建设单位合作,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快速,优质,安全地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努力创建优良工程。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现作如下部署: 1、我公司如中标,在三日迅速调集主要管理人员、施工机械和劳动力进入工地,形成施工能力,同时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并根据工程需要和施工现场情况,合理安排必须的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做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布置好管线路,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2、由于本工程的施工现场相对较为适合,故施工现场计划安排必需的施工生产及现场办公设施;其生活设施按照文明施工的要求与施工生产设施分开搭建。本工程施工现场的生产设施计划安排现场工地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室、材料库、施料堆放场地以及临时厕所等设施。生活设施则计划安排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厕所等设施。

3、土建工程的施工应采取全力突击施工的方式,尽快完成土建工程的施工,消除天气影响因素,确保工程进度,减轻后期施工的工期压力。 4、抽调各专业工种技术骨干,并配足各专业施工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队伍。科学组织现场施工,充分利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法,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5、由于本工程周围环境要求清洁卫生,达到市容清洁卫生标准。故我公司一旦中标,将对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用地及道路均采取硬化地坪处理,消除污染源,为整个工程的文明施工和保护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 6、抓紧做好各种工程材料、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工作,并随工程计划进度,配套供应。安排专人作好市场调查,力求就近选择加工单位和大宗材料供应,减少转运环节和损耗,降低工程成本。 7、为保证工期进度,按工种分工序组织施工突击作业队,各工种各专业人员配备齐全,计划一线施工人员最高峰时,拟进10-20人左右。同时组织必要的劳动竞赛与物质奖励,开展赛质量、赛进度、赛安全,赛文明的施工活动。 8、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堵绝一切安全事故隐患,防火、防盗。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简述

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简述 1、概述 1.1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建筑业的结合,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工程项目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所接受。目前智能化设计主要分两个阶段,总体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步设计在智能化设计中被忽略。这有以下原因: 1.1.1当建筑工程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时,往往重视建筑设计本身的平、立、剖,而对其它专业,特别是设备工种,包括水、电、暖忽视,只要写一个简单的说明即可,而对智能化设计则未被列入内容,有的甚至不被考虑。 1.1.2当在设计方案评审时,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或设计单位询问甲方(建设单位)关于智能化设计时,项目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这时,有的甲方才认识到需要这方面的设计。设计单位才被要求做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1.3正当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进行时,由于工期紧迫,建筑设计已进入施工图阶段,甚至已出桩位图,设计迫在眉梢。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甚至未经评审就进入施工图设计。1.1.4部分工程项目在进入施工后才发现缺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图,重新找设计单位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在招投标时产生总体方案,中标单位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1.2上述种种情况说明在目前智能化系统设计尚不正规,不能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时,总体方案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2、总体方案设计内容 总体方案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工程概况 叙述本工程区位:建筑总面积、总高度;属民用建筑级别;工程意义;建筑平面功能、用途等。 2.2设计依据 包括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行业标准;建筑单位、主管部门有关文件及具体意见与要求;设计单位建筑等各工种提供的技术资料或文本。 2.3设计原则 智能化子系统配置的总体要求及目标。 2.4智能化子系统配置 列出本工程项目所需设计的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名称,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建筑单位不同的要求而设置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 2.5智能化子系统内容介绍 这部分是设计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作详细介绍,以一个高层综合楼为例,主要有以下智能化子系统。 2.5.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该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占全部智能化子系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工作量,还要与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密切配合。其主要描述内容有:设计原则;本工程建筑机电设备设置情况,如冷暖空调机组;热源锅炉(热水器);油系统;通风设备;变配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包括公共照明、室外照明、泛光照明等;电梯、自动扶梯等;各机电设备的控制要求;分类列出各机电设备监控点数表,并介绍选用监控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 2.5.2通信网络系统

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

1.智能建筑: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建筑智能化工程: 又称弱电系统工程,主要涉及通信及控制、安全防范、多媒体三大系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也是智能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其重要特点是人机结合,是以人为主的综合集成体系。 3.建筑智能化工程对设计人员的要求 1)专业知识的要求 。设计者应熟悉设计规范、准则,使设计更符合规定要求; 。除要掌握弱电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了解建筑专业技术知识; 。需多与用户沟通,了解、分析用户要求,设计合理方案,以 免竣工后出现集成性差、配置不合理、控制精度低等问题; 。熟悉掌握产品及市场变化,保证设计运用产品的合理性; 2)专业配合要求: 与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的配合;与通信专业的配合;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与结构专业的配合;与给排水专业的配合;与暖通空调专业的配合;与电气专业内部的配合。 4.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和功能要求 ⑴ 基本要求。对管理者:便于管理、控制和维护,且成本较低; 。对使用者:舒适、安全、便捷。 ⑵ 实现目标。高效节能且节约运营管理费用; 。投资合理,能达到短期或长期投资受益目的;。具有可扩展性、 可变性,且能适应环境变化 5.系统规划具有的特性是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整体性: 强调与建筑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相结合,使之在外在和内在上进行最优组合,整体实现建筑与智能化系统的组合。 ?相关性: 强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系统集成关系,实现具有智能化特定功能的智能化系统工程。 ?目的性: 强调系统需实现的总目标(高效,舒适,方便,节能)和投资合理性问题。? 环境适应性: 强调必须能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实现技术的变化。 6.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规划的步骤及内容 ⑴ 系统规划步骤: 从系统建设必要性、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作出判断,并给出可行性报告。其可行性报告主要内容有: 。任务来源及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工程投资控制数额; 。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建设工期及工程费用概算; 。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2)系统规划内容: 环境规划:对智能化系统的控制室、机房、弱电间等场所的空间、环境、视觉、电源及接地等要求提出设计要求。弱电系统规划:对18 个子项提出设计技术要求和实现手段。 7.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阶段的共划分为四个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图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 8.建筑智能化工程规划设计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系统规划设计就是对待建项目进行有步骤的探索分析和制定系统总体构想的过程。其规划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 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

智能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完整版

智能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施工组织设计得指导思想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综合服务楼智能化系统建设”施工组织设计就是按贵方提供得智能化弱电系统设计图,按现行得国家施工验收规程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施工操作规程、成都市政府得有关规定,再结合我公司得施工能力、技术准备力量及多年弱电系统工程得设计施工经验与本工程得具体情况进行编制得。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直接指导施工得依据,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成本得前提下,对加强施工管理、有效得调配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程成本、保证施工现场得安全文明有积极作用。 施工组织设计一旦经甲方与建设监理公司审核认可后,在施工

过程中,我公司一定严格按照本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2.编制范围及内容 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是严格按照本弱电系统工程得要求进行质量策划后编制得,在人员、机械、材料供应、平衡调配、施工方案、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统一进行部署下完成。 2、我公司高度重视本施工组织设计得编制工作,召集曾从事过类似工程工作得技术专家、有关负责人攻克本工程得重点、难点及特殊部位得施工技术,力求本方案重点突出,具有呼应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3、本着对建设单位负责与资金得合理使用、对工程质量得高度责任感,针对本工程设计特点与使用功能要求,我们编制得原则就是:“确保工程质量优、速度快、造价低、操作性强”。同时保证周边与施工现场有良好环境。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J 50200-1994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0343-2004 ※《厅堂扩声特性设计规范》GB50371-2006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标准》YD/T926、1-199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 ※《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B32/181-1998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资质一级标准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资质一级标准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8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96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 (4)近三年每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12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8年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经历,并主持完成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或高级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 (2)企业具有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中级及以上工程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名。其中,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少于2名,注册电气工程师不少于2名,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不少于2名; (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完成不少于2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业绩。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安全、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曾经,我们眼中有拥抱春天的狂欢,有舞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有扩写着唯美浪漫的文字。 如今,半生已过,我们平凡的如同一杯开水,不再急着添加色料,不再忙着战胜别人,而是默默沉淀,如一波波暗流涌动的潮水,低调地奔腾着。 来日方长,其实并不长,该拼搏就拼搏,该开心就开心,生命哪有时间留给悲伤啊! 你该有的是非成败,别人也曾有过,你该有的辛酸苦辣,谁也不会缺席。不管怎样,我们总要演好人生这场大戏,直至生命落幕。 不谈亏欠,不负遇见。回首一片风雨飘摇,时光的胶卷里,有我们沉默的黑与白,也有我们舒展的大森林,在那里,回放着我们骄傲的荒唐事,也切磋着每一天的下酒菜。 半生已过,见过了天地辽阔,我依旧会翻山越岭,看自己想看的风景,见自己想见的人。 或许,一个转身,又是遗憾。偶尔,我也会像个少年一样,不需领会成人的复杂与焦虑,一意孤行踏上远方的旅途。谁规定,中年人只能把眼泪藏在漆黑的夜里?谁规定,中年人就不能有点梦想,就不能在生存夹缝中保留那点坚持? 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如果一个人活得过于谨慎,事事都为别人考虑,最后,不但得不到应有的珍惜,反而连自我都会失去。真正的快乐,是源于一颗自由自在的心。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设计浅谈

编号:AQ-JS-07679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 设计浅谈 Discussion on public safety and intelligent design of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s

超高层建筑公共安全与智能化设计 浅谈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概述 超高层建筑一般为重要建筑,其政治和经济价值巨大,然而超高层建筑随时可能受到火灾、恐怖袭击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果事先没有对应措施,损失将是惨重的。总体来说超高层建筑有如下特点:1)建筑结构复杂:超高层建筑主体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2)功能多样:一般的超高层建筑都具有多种功能、人员密集容易出现混乱,火灾时更容易导致伤亡;3)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 建筑火灾发生后,人员是否能够安全疏散,由4种影响安全疏散的时间因素:1)从火灾发生到人员感知火灾之间的时间间隔2)从人

员感知到开始疏散的时间间隔:人员意识到有火情时,一般不急于疏散,而是首先通过获取信息进一步确定是否真的发生了火灾,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3)从人员开始疏散到疏散结束的时间间隔:从疏散开始,通过走廊、楼梯间、安全出口至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4)危险来临的时间:自火灾开始,到由于烟气的下降、扩散和轰燃等原因而致使建筑或疏散通道发生危险状态为止的时间。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的安全系统设置应着眼于缩短上述1~3点时间,拖后时间点4的到来。 本文重点阐述智能化系统在安全预警及人员疏散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以及相比常规建筑而言,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设计特殊性。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弱电系统中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综合安防、广播系统与公共安全最直接相关。 2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扑救难度非常大,成灾后果更严重,因此高层建筑应立足于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正是从及时报警和联动消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