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盲人与拐杖

盲人与拐杖

盲人与拐杖
盲人与拐杖

《盲人与拐杖》心理团体辅导

四年级级部

教学目的:

1、人际关系理论证明,人与人之间有无亲密的交往对人的个性心理发展影响很大,针对大部分独生子女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如以自我为中心、不在意她人感受、对同伴缺乏热情,以及对同伴的不信任与不理解等。安排盲人与拐杖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与感悟信任、互助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享受同伴间爱与被爱的幸福感与认同感。

2、为了增进新同学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接触,通过同学们对本活动助人于受助的体验,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同时增加对她人的信任与接纳,从而达到既认识自我,又悦纳她人的目的。

3、团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活动中的互助体验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彼此的关心,增强同学们的集体归属感、班级成员的认同感以及班级的凝聚力。

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指导者选择盲行路线。本次活动选择室内外结合进行,室外有过草地、上下楼梯,室内有桌椅摆出的各种障碍,如跨越、下蹲等、

2、将45名学生随机分组,每两人一组,一人做“盲人”,一人做“拐杖”。由于人数差异,4名指导员中选择一名参与活动。

3、活动规则介绍,并说明活动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活动过程中应保持安静、不可以事先交流好跨越障碍的暗号等。

4、向“盲人”分发眼罩。准备好后活动开始。

第二阶段活动过程

活动方式:

随机组合,每两名学生为一组,分别扮演“盲人”与“拐杖”,共同穿越障碍路线。

2、活动规则:

(1)“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使之暂时失去方向感。

(2)“盲人”在“拐杖”的搀扶下,沿着指导老师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在室内外活动。

(3)期间不能讲话,“拐杖”只能用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

(4)一组结束后互换角色,重来一遍,使每个人都体验两种感觉。

(5)活动结束后两人相互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以及当“拐杖”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

第三阶段活动结束

指导员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感受、附:分享内容大致如下: 1、问:当您们做“盲人”时有什么感受?

答:(1)女生A(同伴为女生):我虽然瞧不见东西,但就是我很相信我的同伴,从活动开始到结束我都没有碰撞到,我觉得她带的很好,很细心。

(2)女生B(同伴为男生):刚开始的时候我跟她都挺不好意思的,不敢牵着她的手走,但就是后来过障碍的时候我不小心撞到了,我怕再撞痛,也不管好不好意思,就一直拉着她不放。她好像也因为我撞到了,觉得很对不起我,在后面的路程中都没让我受伤了,我也渐渐地很信任她。

(3)男生A(同伴为男生):就就是眼前一片漆黑嘛,什么都瞧不到,然后就很相信我的同伴,她让我干嘛我就干嘛。

2、问:当您们做“拐杖”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答:(1)女生C(同伴为女生):我很担心我的同伴会撞伤,所以一直很小心的扶着她走,也走的很慢。我觉得她挺相信我的,这让我有种责任感。

(2)女生D(同伴为男生):我觉得好累啊!男生力气好大啊,我都拽不动她。她可能不太相信我就自己一个人摸来摸去的走,几乎不用我

带。我觉得非语言的交流太难了,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暗示她过障碍。

男生B(同伴为男生):恩…我的同伴挺信任我的,平常玩得也挺好,挺有默契的,所以我带领她也挺轻松。

3、问:对本活动有什么感想?

答:(1)助人为乐!然后……别人帮助我的时候感觉很福,有人在关心自己。

(2)理解与沟通很重要。我在带领我同伴的时候我太想告诉她要怎么做了,但就是又不能说话,用肢体动作暗示她又不理解。不能说话的时候才知道能说话就是多么的幸福。

(3)信任很重要吧。我的同伴相信我,我就有一种责任感,也会尽量做得更好。)

《盲人与拐杖》授课反思

信任就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信任就是所有关系的基础,离开信任的这个坚实土地,一切合作的种子无从发芽;信任不等于轻信。信任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的一种表现。相信自己,才会相信她人。信任就是双方交往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最美丽的语言。一个信任的眼神可以化解矛盾的坚冰,一个信任的口吻,足以让人刻骨铭心,永难忘记。一个缺乏信任的民族就是没有希望的,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家没有未来。大到民族、国家,小到团体、个人,没有信任,便如大海的船,失去了航行的路标。然而,信任的破坏就是一刹那的事情,建立起信任却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去完成。信任,与金钱无关,却与一个人的操行相连。因此,您们要信任自己,信任她人,携手筑起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心桥。

一方面随着学生身心不断发育成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试图摆脱家长的约束与管教;另一方面,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与传统的家长教育作风很容易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使孩子慢慢对家长、对她人失去信任。

通过此次课程,强调信任的重要性,引导同学们理解“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信任就是一种最基本的感情上的交流。” ,从而让同学们

之间建立起与谐的信任关系。

“盲人”在“拐杖”的搀扶下通过障碍

智能拐杖的市场浅析

智能拐杖的市场浅析 导读:拐杖不仅是老人和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使用,近几年在户外运动-登山杖这方面也都有很大的需求,而智能拐杖却能把这两个消费者市场相结合,这就是完美! 深圳作为智能硬件的发源地,在过去的几年中,几个比较古老的载体也都搭载智能硬件的高速火车,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展露头脚。智能手机早已人手一部,智能手表2015在步步高小天才引领下也炙手可热。谷歌眼镜前几年上市时候也引起电子市场热切关注,2015年VR终于也大爆发了。笔者从事电子行业也十年有余,一直很看好传统载体的升级换代,比如录音笔升级录像笔;普通手表变成智能手表;普通眼镜变成运动眼镜;普通内裤变成电子内裤,文胸升级电子文胸;普通水杯变智能水杯等等。近期笔者有留意到拐杖,拐杖作为一个最古老的载体,目前也积极的迈向智能拐杖的队伍。 首先,传统的拐杖是老人和特殊需求人群硬性需求,而且近百年来,随着户外运动人群日益增多,早已上升为专业的户外群体,都配备专业登山杖。由此看来,拐杖的使用者大致分为两类:A、腿脚不便的老人和特殊需求的人群;B、户外运动使用。 其次,拐杖上升智能化又能解决消费者什么问题呢?当下专业生产智能拐杖的厂家不多,功能也参差不齐。以烨美科技的智能拐杖为例(主要功能1.手电筒照明 2.收音机 3.MP3音乐 4.SOS一键呼救 5.远程聆听 6.GPS一键导航7.双向通话 8.专属APP功能)。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对老人的陪伴和关爱自然有所缺乏。大多子女购买智能拐杖作为礼品赠送给老人,收音机MP3可以愉悦身心,SOS求救GPS定位APP导航老人健康多一重保障。即使是三高帕金森,健忘症等人群也是深受其利的。全球老龄化的到来将会有更多需要照顾的老人,社会各层对老人的关爱也逐年上升,可想而知,消费人群是有多庞大.

“盲人与拐杖(盲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盲人旅行,信任你我 【活动背景】 队员之间每天相处、交流时间最长,且科学实验证明有无亲密的交往对人的个性心理发展影响很大,所以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健康交往就显得格外重要。但目前队员间的交往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队员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对其他队员缺乏热情,还有学生在同学交往时对他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理解。面对这些问题,单纯的说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甚至会引起队员的逆反心理。下面的这个“盲人旅行”游戏活动就是老师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让队员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和感悟信、互助在交往中的作用,享受队员间爱与被爱的幸福。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中角色的体验,让二年级少先队员理解朋友间他助与自助同等重要。 2.让队员感受到朋友间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活动准备】 1. 2.教师事先选择好盲行路线。旅程的设计应该有跨越、下蹲、上下楼

梯等多种障碍。队员准备好眼罩。 3.活动前进行辅导、沟通。辅导员要协助中队长和小队长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程序的安排、活动内容的准备等工作。 4.营造氛围。在活动前,鼓励队员们办一期以“信任”为主题的板报,营造活动氛围;举行手抄报比赛,增加队员们对这一主题内容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过程】 1.在背景音乐中,班级队员一半扮演盲人,盲人戴上眼罩原地转3圈,另一半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杖”,由“拐杖”帮助“盲人”完成室外有障碍的旅行。 2.“盲人”旅行过程中,“拐杖”只能用肢体动作引导,不允许进行语言交流。 3.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体验。在“盲人”与“拐杖”角色互换的旅行中,最好不要选择原来的伙伴,以陌生对象为好。 4.队员分享活动中的体验,教师对队员的感言给予反馈。 【活动点评】 在队员分享活动体验后,教师对“盲人”与“拐杖”在活动中的

盲人与拐杖

《盲人与拐杖》心理团体辅导 四年级级部 教学目得: 1、人际关系理论证明,人与人之间有无亲密得交往对人得个性心理发展影响很大,针对大部分独生子女得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如以自我为中心、不在意她人感受、对同伴缺乏热情,以及对同伴得不信任与不理解等。安排盲人与拐杖活动得目得在于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体验与感悟信任、互助在人际关系中得重要作用,享受同伴间爱与被爱得幸福感与认同感. 2、为了增进新同学彼此之间得交流与接触,通过同学们对本活动助人于受助得体验,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同时增加对她人得信任与接纳,从而达到既认识自我,又悦纳她人得目得。 3、团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得合作意识。此活动中得互助体验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彼此得关心,增强同学们得集体归属感、班级成员得认同感以及班级得凝聚力. 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1、指导者选择盲行路线。本次活动选择室内外结合进行,室外有过草地、上下楼梯,室内有桌椅摆出得各种障碍,如跨越、下蹲等、 2、将45名学生随机分组,每两人一组,一人做“盲人”,一人做“拐杖”。由于人数差异,4名指导员中选择一名参与活动。 3、活动规则介绍,并说明活动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活动过程中应保持安静、不可以事先交流好跨越障碍得暗号等。 4、向“盲人”分发眼罩。准备好后活动开始. 第二阶段活动过程 活动方式: 随机组合,每两名学生为一组,分别扮演“盲人”与“拐杖”,共同穿越障碍路线。

2、活动规则: (1)“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使之暂时失去方向感. (2)“盲人"在“拐杖"得搀扶下,沿着指导老师选定得路线,带领“盲人”在室内外活动。 (3)期间不能讲话,“拐杖”只能用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 (4)一组结束后互换角色,重来一遍,使每个人都体验两种感觉。 (5)活动结束后两人相互交流当“盲人”得感觉以及当“拐杖"得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 第三阶段活动结束 指导员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感受、附:分享内容大致如下: 1、问:当您们做“盲人”时有什么感受? 答:(1)女生A(同伴为女生):我虽然瞧不见东西,但就是我很相信我得同伴,从活动开始到结束我都没有碰撞到,我觉得她带得很好,很细心。 (2)女生B(同伴为男生):刚开始得时候我跟她都挺不好意思得,不敢牵着她得手走,但就是后来过障碍得时候我不小心撞到了,我怕再撞痛,也不管好不好意思,就一直拉着她不放.她好像也因为我撞到了,觉得很对不起我,在后面得路程中都没让我受伤了,我也渐渐地很信任她。 (3)男生A(同伴为男生):就就是眼前一片漆黑嘛,什么都瞧不到,然后就很相信我得同伴,她让我干嘛我就干嘛. 2、问:当您们做“拐杖"得时候有什么感受? 答:(1)女生C(同伴为女生):我很担心我得同伴会撞伤,所以一直很小心得扶着她走,也走得很慢。我觉得她挺相信我得,这让我有种责任感. (2)女生D(同伴为男生):我觉得好累啊!男生力气好大啊,我都拽不动她.她可能不太相信我就自己一个人摸来摸去得走,几乎不用我

多功能智能盲人拐杖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介绍的一种多功能智能盲人拐杖的实现方法,这种多功能智能盲人拐杖应用了GPS、语音功能、超声波、线性传感器以及APP 等新技术,能够实现对前方障碍物实时探知报警、位置等信息的语音提示等功能。GPS 功能和语音功能可规划出行的路线,引导盲人到达目的地。超声波探测障碍物,保障盲人的安全。线性传感器[1] 的伸缩功能,方便盲人上下楼梯; 求救功能,可在紧急情况下发送求救信号。该多功能智能盲人 拐杖以AT89S51单片机 [2] 为核心,采用低成本、高精度、微型 化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其设计和实现方法如下。 1 设计方案 1.1 需求分析 智能导盲拐杖是用来给盲人进行引路,应具备便利、安全等要求。 (1)GPS 实时定位及自动报警。实时更新定位盲人所在的位置,当遇到危险时,发送具体位置并及时发出紧急信号。(2)超声波距离传感。为盲人检测前方行进道路上是否存在障碍物,通过震动提醒盲人注意避障。(3)语音播报,语音定位导航。利用GPS 定位系统和语音输入输出系统,通过语音输入,为盲人规划最安全的行路方案,通过语音播报,导航到目的地。(4)自动伸缩变化。利用线性传感器进行高度 1.2 总体架构 智能盲人拐杖主要由GPS 定位导航系统、语音系统、超声波传感器、线性传感器,用户终端等模块组成。GPS 定位导航[3]模块采集数据通过卫星传达给地面中心站从而精确计算出地理位置,将位置信息传达给用户终端,并经过语音系统处理进行播报,用户也可以通过语音输入位置信息,经过语音系统反馈给GPS 系统,GPS 系统进行定位导航并规划行路方案,在通过语音系统处理进行播报。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用于产生和接收超声波的器件,利用声波往 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398046)。 图1 智能盲人拐杖总体构架图

“盲人与拐杖(盲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学设计-gz4z

“盲人与拐杖(盲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中学嘿嘿嘿 一、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中角色的体验,让学生理解朋友间他助与自助同等重要。 (2)让学生感受到朋友间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2.活动方式: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分别扮演“盲人”与“拐杖”,共同穿越障碍路线。 3.活动时间:40分钟。 4.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择好盲行路线。旅程的设计应该有跨越、下蹲、上下楼梯等多种障碍。学生准备好眼罩。 5.活动规则: (1)“盲人”戴上眼罩后原地转3圈,失去方向感后体验盲人的无助。 (2)“盲人”旅行过程中,“拐杖”只能用肢体动作引导,不允许进行语言交流,最好在适当的背景音乐中进行。 (3)在“盲人”与“拐杖”角色互换的旅行中,最好不要选择原来的伙伴,以陌生对象为好。 6.活动过程: (1)在背景音乐中,班级学生一半扮演盲人,盲人戴上眼罩原地转3圈,另一半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杖”,由“拐杖”帮助“盲人”完成室外有障碍的旅行。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体验。 (2)学生分享活动中的体验,教师对学生的感言给予反馈。 (3)活动点评:在学生分享活动体验后,教师对“盲人”与“拐杖”在活动中的表现及他们的感言做点评。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在障碍面前的无助、孤独甚至恐惧,内心特别渴望得到帮助与支持。“拐杖”的出现是“盲人”的“救命稻草”。但做好“拐杖”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要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考虑他人的实际需要。“盲人”只有对“拐杖”信任,才能心底坦然、步履从容。而通过“盲人”与“拐杖”角色互换,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帮助他人与信任他人中的不足,进一步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欣慰与快乐。 二、“盲行”活动分析 1.活动规则的分析: (1)盲人与拐杖活动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最好配置适当的背景音乐。 不允许使用语言交流,使学生不得不运用肢体语言交流;可以使“拐杖”传达对“盲人”的关心,“盲人”也能更好地体会在黑暗中“拐杖”给予的帮助。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集中注意力进入到活动情境中去。同样,背景音乐的运用也能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活动情境。(2)在角色互换的旅行中,“盲人”与“拐杖”最好任意组合,“盲人”事先不知道“拐杖”是谁。 如果“盲人”事先知道搀扶自己的“拐杖”是哪位同学,就会影响到“盲人”对“拐杖”的判断,他的“旅行”就事先有了某种程度的信任感(或者不信任感),就会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例如“拐杖”是“盲人”比较熟悉的同学,在穿越旅行中,“盲人”就会比较放心。(3)“盲人”戴上眼罩后原地转3圈,失去方向感后体验盲人的无助。 “盲人”戴上眼罩转3圈后失去方向感,容易造成对周围的陌生感,这时候会期待有人来帮忙,所以有利于活动者进入情境。此外,在等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如果“拐杖”能及时过来搀扶他,自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被关照的幸福感。

《盲人与拐杖》

游戏:《盲人与拐杖》 ――课堂体验小练笔 小练笔目标: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练笔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游戏,并能将游戏过程有条理地、清晰地叙述下来。 2、学习一定的观察方法,能具体表达,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3、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练笔的乐趣。 课堂准备针对班里的人数,准备黑色眼罩(班级人数的一半即可),如果条件 不具备也可以用红领巾代替。 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做游戏?那好,今天戴老师就带大家做一个别开生面的游 戏。(板书:盲人与拐杖)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很好奇,这个游戏怎么玩呢? 生2:老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3:老师,是不是让一部分人扮演盲人,一部分同学扮演拐杖啊?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一种体验。老师希望你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但要全身心地投入游戏,而且要用心去感受、去体验。游戏结束后我们评评谁最投入,谁体会最深。 二、创设情景,组织活动 师:同学们,当我们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和这个美丽的世界对话的时候,你可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四千多万人因为先天性眼病、视神经萎缩以及车祸、药物治疗等原因失去了双眼,成了盲人。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 年把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国际盲人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盲人的世界,亲身体验他们的生活,并学会关心盲人、体贴盲人。(教师请同桌左侧的同学来到讲台,让同桌右侧的同学给他们戴上眼罩,并检查是否严实。教师板书:准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对“盲人”进行引导)也许,生活对我们太不公平了,可是我们却不能不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一下子跌入黑暗的世界,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你要外出、吃饭、购物、就医甚至旅游,未来的路变得坎坷而艰辛,可怕的是,在以后漫长的人生中,注定这一切都无法

智能导盲拐杖的设计毕业论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毕业论文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六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基于单片机电子导盲拐杖设计Electron blind-guide crutch design based on MCU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2013年06月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应用超声波测距技术已很广泛,如汽车倒车雷达、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测距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本设计研究为盲人提供行走时,遇到前方障碍物提前躲避的预警系统。以AT89S52作为核心处理器,采用超声波回波时间差测量人与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实现了提前预警使用者避让障碍物,起到避免安全隐患的作用。 该系统是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它根据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反射原理,以超声波传感器为检测部件, 应用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差来测量距离。夜晚时利用光敏传感器控制警示灯开关,警示来往车辆避让。另有时间播报功能。主要由测距系统(包括超声波发射模块、超声波接收模块)和语音报警系统,时间播报系统,警示灯控制系统,稳压电源,五个主要模块构成。 该设计利用AT89S52单片机系统的I/O口,控制超声波传感器发出40KHz的超声波,利用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经过放大、整形、滤波等电路回到单片机,比较调试后确定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完成测距。 该装置将单片机的实时控制及数据处理功能,与超声波的测距技术、传感器技术相结合。语音系统发出警示音,提醒使用者前方障碍物需躲避。使盲人在看不见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前方的障碍物正常的行走,从而起到保护盲人安全的作用。 关键词:智能避障;超声波测距;AT89S52单片机

盲人与拐杖

你做过的所有编辑和修改都用蓝色字体 开场白:(你定) 开始:盲人抽签决定搭档 活动设置(选择性): 1.让同学们在纸上通过“拐杖”写出自己的名字 2.让拐杖回答问题,答对继续进行,答错摆动作(姿势我想) 3.将毽子、绳子作为拦截行走的工具,“拐杖”帮助盲人通过 4.钻呼啦圈 5.绕过桌子、椅子 6.站到椅子上再跳下来(过程中有“拐杖”的帮助) 7.上、下楼梯 8.蹲着从绳子下面走过 (想到了别的就打在下面) 结尾:在没有拐杖的帮助下4位盲人越过障碍 谈感受:3个盲人,3个拐杖 结束语: 在这个“盲人与拐杖”的体验中相信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真诚的可贵,当在黑暗中摸索,别人伸出的手就是自己前行的明灯;当别人在黑暗中摸索,自己伸出手时的刹那,一定会感觉到一种被信赖的幸福,不用言语,彼此间就已经种下了友谊的果实。 人生的美妙和艰难;人们的善良和丑恶;历史的威严和曲折;道路的宽广和坎坷。人生要度过这么多的坑坑坎坎,无时无刻都在和

知友,有着密切的联系,知友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就像盲人手中的拐杖,是知友是你生活中的记忆、思想、激情、开心愉快的调味品,也你的精神支柱……回眸生活,与刚才做游戏时相比,一句夸奖的话语;一句安慰的语言;一个很随意的动作;一个大度的眼神,都可能成为你战胜艰难险阻的动力。 除了知友,老师也是生活的支柱,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指导者。老师是一位伟大的园丁,在坐的每一朵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老师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老师的笑影!有几位同学的拐杖是老师,想必他们的感受也有所不同。 其实,在人生历程、向梦想前进时的每一天,都有一些人像盲人的拐杖,从点点滴滴中帮助我们,他们是我们每个人不可缺失的。希望同学通过这次的活动,有所收获,找到真正的友谊,了解到真心朋友的重要。从现在开始,珍惜身边的每一双援助之手……

智能导盲拐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215743841.html, 智能导盲拐杖 作者:徐文鑫陈曦赵壮壮邱娅如曾靖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3期 摘要:本作品可以使视力障碍人士提前感知障碍物;同时家人能够对其进行远程定位, 可随时了解到其位置;当视力障碍人士长时间处于跌倒状态时,拐杖能够自主发出警报向路人求救并将其所在位置发送给家人;拐杖与手机之间利用蓝牙通信,使视力障碍人士可利用拐杖上的按键控制手机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前往常去地导航;天色变暗或黑夜时,拐杖的LED灯自动打开闪光以提示来往的行人或车辆注意到盲人,以此解决盲人出行所遇到的“障碍物感知难”、“安全系数低”、“無法识别目的地路径”等问题。 关键词:超声波避障;远程定位;发送位置求救;常去地导航;警示灯提示 1.背景 根据《中国医药报》了解到:“全世界视力残疾者的总数为1.6亿左右,其中5000多万为盲人,其余为低视力者;我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全国盲人总数已超过1300万,占全球总数的1/4,现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失明,这意味着几乎每半分钟就会增加一名盲人。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我国盲人将增加4倍”。500万盲人,占世界盲人口的18%。面对如此庞大的盲人群体,传统导盲方式的弊端日益突显。除此以外,有关导盲产品的国外市场也对此贫乏研究,相关市场几乎为空白;国内的导盲市场是较为新型的市场。因此,这种种现象正反映了人们对智能导盲拐杖的急需迫在眉睫。 2.智能导盲拐杖的设计与技术应用 2.1 创新设计 (1)利用超声波感知障碍物; (2)远程定位及运动轨迹查看 (3)跌倒检测及自主发送位置并求救; (4)控制手机为盲人提供常去地导航; (5)夜间自动打开提示灯。 2.2 设计原理 2.2.1 蜂鸣器及震动电机的驱动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