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下第二章第4节 光和颜色

七下第二章第4节 光和颜色

七下第二章第4节 光和颜色
七下第二章第4节 光和颜色

第4节光和颜色

知识结构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1)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物体中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物体中是

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可以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路线和方向,但光线并不是实际

光2.光的直线传播存在的

和(3)真空中光的传播可达每秒3×105千米

颜l光年=9.46×101 2千米

色(4)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1)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棱镜可以使白光色散

(2)红外线:彩色光带中除红光之外的不可见的光

(3)紫外线:彩色光带中除紫光之外的不可见的光

3.·各种色光(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与能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不透明物体的颜

色与物体的反射光的颜色相同。如不透明的红色物体反射红光而吸收其

他颜色的光,而透明的红色物体能透过红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解题指引

例1 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有( )

A.太阳B.月球C.萤火虫D.猫头鹰的眼睛

【指引】光源是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和萤火虫自己能发光,但月球的光是太阳光射到其表面后反射到地球的光,因此月球本身不是光源。猫头鹰的眼睛炯炯有神,黑夜里能捕捉老鼠.但猫头鹰的眼睛不像灯泡一样会发光。只是猫头鹰的眼睛的感光能力比人的眼睛高100倍,听觉也比人类的耳朵灵敏得多,因此它能在黑夜里准确地判断老鼠的动静。本题答案是B、D。

【探究】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光源的概念:光源必须是自己会发光的。

例2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如果使烛焰靠近小孔一些,那么,小孔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 )

A.变小B.变大C.大小不变D.不能确定

【指引】生活中常会看见阳光下树阴中光斑的形状是圆形的,要解释这种现象可以用“小孔成像”实验来证实。烛焰的光透过小孔,当孔足够小时,光屏中会形成烛焰的倒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但与光屏、小孔、烛焰的距离有关,烛焰离孔越近就越大。本题答案是B。

例3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B.影子的形成

C.小孔成像D.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指引】光是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被挡住而在其后形廖一个照不到光的黑影区,这就是影子。日食与月食的形成是太阳、地球和月球处于同一直线时,月球挡住了来自太阳的光而使地球上部分地区看不到太阳(日食),如图2-7所示;或者地球挡住了太阳光而使月球或月球的一部分不能接收到太阳光(月食),如图2-8所示。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从光源发出的光经过一个挡光板上的小孔后在挡光板后形成一个光源的像,如图2-9所示。闪电与雷声的先后顺序是由于光与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因此,本题答案是D。

图2-7 图2-8 图2-9

【探究】影子和小孔成像两个现象都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典型例证,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例4绿色植物里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开花植物最喜欢绿色光

【指引】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和光合作用的条件。绿色植物是绿色的,会把绿光反射回去,所以绿光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利,最不利于它的生长。因此,本题答案是B。

例1(自贡中考题)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蓝色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指引】本题考查的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通过的色光决定,即透明物体只能通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即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红色、蓝色物体反射红光或蓝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红光照在白色上衣时,看到的是红色,红光照在蓝色裙子上时,红色光基本被吸收,看到的是黑色。

【答案】D

【探究】有关色散及物体颜色的问题,虽然不是重点,由于近年来电子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光源及视听产品不断涌现,结合这方面涉及的有关色散及物体颜色的问题屡有出现,应该注意复习。

达标练习

1.下列是光源的是()

A.月亮B.钻石C.放电影时的银幕D.燃烧的蜡烛2.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B.彩色电视机的荧屏向面五彩缤纷

C.色彩丰富的中国水彩画D.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4.下列有关紫外线的说法哪一个是不真实的()

A.它使一些物质发荧光,B.它能晒黑皮肤

C.它由太阳发}H ·D.它的传播速度比可见光快5.戴黄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黄色,这是由于( )

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黄色镜片时,被镜片染上了黄色

B.白纸能反射黄色的光

C.通过黄色镜片看一切有颜色的物体都是黄色

D.黄色镜片只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黄光

6.雷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 )

A.打雷时,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闪电和雷声同时到达人的眼和耳,但人对声音的反应比对光的反应慢

C.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光的传播速度远快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射击时,人眼通过枪的准星去瞄准目标,是因为()

A.通过准星看目标就可以看得更清楚B.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准星可以放大目标D.从人眼射向准星、靶心的光线是直线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也会发生色散现象

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小

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为白色光

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

9.阳光下盛开着一朵红的月季花,你看到的月季花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 ) A.月季花瓣能发出红光B.月季花瓣能反射阳光中的红光

C.月季花瓣能吸收阳光中的红光D.月季花瓣能把各色光变为红光

10.在100米赛跑中,甲计时员是从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的,而乙计时员从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他们记录的是同一位运动员的成绩,则( )

A.甲的记录准确些B.乙的记录准确些

C.甲、乙记录的成绩相同,都准确D.无法判断哪位计时员的记录准确11.太阳光通过窗帘上的一个小孔射进房间后,在房间里形成了一个小圆斑。关于小圆斑形成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射进来的太阳是一个圆斑,所以可以推论小孔也是圆形的

B.因为小孔是圆形,所以成像的原凶是小孔成像

C.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像,所以像是圆形的

D.小孔成像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12.小丽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她发现冲洗黑白照片的暗室中,所用温度计里的测温液体是蓝色的,而不是通常的红色,她感到很奇怪。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 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情况下不容易看清楚

B.暗室安全灯是红灯,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特别醒目

C.冲洗照片的温度控制要求高,蓝色液体的温度计测量更准确

D.冲洗照片的温度控制要求高,蓝色液体的温度计变化更灵敏

13.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这是因为,( )

A.白纸反射来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上了蓝色

B.白纸只能反射蓝色光

C.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

D.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

14.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若发光体与孔的距离不变,而改变屏与孔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屏越远,像就越大B.不管如何移动光屏,像总是正的

C.屏越近。像就越大D.不管怎样移动光屏,像的大小总是不变的15.(嘉兴中考题)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2-10);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人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图2-10

16.(威海中考题)下列关于图2 -11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图2-11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7.(重庆中考题)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B.射灯射出的光柱C铅笔在水面处“折断”D雨后的彩虹

18。(临沂中考题)如图2 -12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图2- 12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T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二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19.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20.(宁波中考题)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一个七彩“光

环”,这就是“日晕”。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1.在暗室里,将一束蓝光照到黄色的盒子上,盒子呈色;如果将一束红光照在一张白纸上,则这张纸呈色。

22.我们看到白色物体是因为,我们看到黑色物体是因为,因此,红色物体只有红光被这个物体反射回来进入我们的眼睛,其余的光线都被该物体吸收了。

23.光在均匀物质中是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每秒传播米。夜晚,当你从一路灯下经过时,你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24.家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会发出一种光叫;验钞机上发出的光是;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消毒,而用来加热。

25.古代时,由于无法解释日食成因,人们迷信地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俗称“天狗吃日”。

现在我们可以用光的来解释日食成因,如图2-13所示。现有乒乓球、足球、功率较大的白炽灯,请你用三种物品代表相应的星球,设计出观察日食成因的实验,并根据三个星球排列的位置,按示例,把答案填写在图中的横线上。

图2-l3

26.文件上泼了红墨水。现在要翻拍文件。又不能让文件上留下红墨水的痕迹,应怎么办?

27.人们在商店里买布时,特别是有颜色的花布.为了看准颜色.往往要把布拿到室外的太阳光下观察比较好.而不是在室内日光灯下看,这是为什么?

28.你家里如果有用于控制电视机开关及调换频道的遥控器,你可以做以下试验:

(1)当你按下按钮时.能否看到遥控器发m的光,为什么?

(2)当电视机工作时,把遥控器对着天花板、地板或电视机对面的墙壁按下按钮,看

看能否起作用?说明了什么?

29.如图2-14所示,把一个透明无色玻璃杯放在窗台上.在杯子底下靠近室内的一边平放一张白纸,在杯子中盛满清水。当阳光照到窗台时,观察白纸上出现的彩色光带,弯曲的光带外侧和内侧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这是阳光的色散现象吗?这里并没有棱镜,为什么也会出现这一现象?

图2-14

30.解释下列现象:

(1)太阳能热水器的透明管内壁为什么涂成黑色?

(2)当太阳光照射在雪地上时。黑色物体下面的雪会熔化得更快,为什么?

(3)戴上蓝色眼镜片,在红色的灯光下行走方便吗?为什么?

(4)为什么雨后容易看到七色彩虹?

31.在学校的操场上二竖立着一个旗杆,你能用所学知识测出旗杆的高度吗?说说你的方法。

参考答案|:

1·D 2.D 3.D 4.D 5.D 6.C 7.D 8.D 9.B l0.A ll .CD l2.A l3.D l4.A l5.D 16.C l7.B l8.C l9.红; 绿;蓝 20.绿;复色光 21.黑;红

22·所有的光都被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的光都被黑色物体吸收了

23.直线 3×108 先变短后变长

24.红外线 紫外线 紫外线 红外线 25.直线传播 乒乓球 月亮 足球 地球 26·镜头上加红色 27.日光灯下各色光不全,色彩偏色,而太阳光下各色彩比较均匀 28·(1)不能看到。因为遥控器发生的是红外线,是不可见射线 (2)仍能起作用,因为红外

线在天花板、地板、墙上发生反射后,仍可被电视机的接收器接收

29·色散现象 阳光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色散,纸上弯曲的彩色光带外侧出现红色,内侧 出现紫色

30·(1)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太阳光(能) (2)因黑色物体几乎吸收了所有的太阳光,而白色的 雪对太阳光的反射很大,所以黑色物体下的雪比另外地方的雪熔化得更快 (3)因为红光不 能透过蓝色的镜片,所以人感觉一片漆黑,看不见任何物体,当然不方便行走 (4)雨后的 天空中有大量的水汽(或小水珠),而彩虹是太阳光经过水雾区域后形成的折射现象

31.如答图l 所示,可用杆影测定法

(1)先测出标杆的高度h 1,

(2)将标杆竖直放置在地面上,测出此时杆影的长L 1。

(3)量出旗杆的杆影长L 2。

(4)计算旗杆高度h 2=1

21L L h

答图l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光怎样行进 教学目标: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二、认识光源 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 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 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 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 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完整版)四个太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设计人:杨颖 课文简析: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短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课文分4个自然段,结构清晰,“我”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同样也让读者们感觉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创造和善良的心灵。内容催人向上,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太阳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见所未见。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文简洁、优美的特点,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忙、伙”等11个生字,会写“阳、光”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事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能力,升华学生善良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复习巩固) (班长带读词语卡片) 忙着伙伴香甜照亮阳光香甜温暖冻僵季节因为 二、欣赏歌曲导入: 媒体播放:《种太阳》(班长在前面做动作)师:刚才呀这首歌里唱得是什么呀?你来说 生:种太阳。 师:歌曲中的小朋友想在寒冷的南极和北冰洋种上太阳,想把温暖送给冬天。那我们课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个太阳》(师板书:

4四个太阳) 三、感知并朗读课文: 1、这四个太阳里藏者许多秘密呢,想知道吗?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吧。 (请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你喜欢哪个太阳就读哪一段,开始吧。(自由读、学生汇报读,师随机出示课文片段)师:同学们读得可美啦,连校园里的春姑娘也被吸引来了,她也想读读,可以吗?(课件播放:动画朗读课文判断。) 3、同学们,《四个太阳》美吗?我们一起美美的齐读课文吧。 四、品读课文并想象: 媒体播放:(炎热夏天的场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大家看,夏天呀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好热呀,连知了都在说“好热呀,好热呀”,你看这个小朋友热得满头大汗。如果你在这么热的天气,你有什么愿望? 师:噢,大家都想凉快点。咱们课文的小朋友也有一个愿望,是什么呢,大家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绿》教学设计 年级:九年级学段:第一学期第六单元学科:语文版本:苏教版 学习目标: 1.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2.抓住最能透视文章神韵的词句,从情景相生的角度理解分析散文。 3.领略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美,感受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教学预备: 布置预习:(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片断习作,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作为描写对象。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模块一:研读探究 是什么东西吸引作者探身下去看梅雨潭?让我们随着作者去领略梅雨潭的闪闪绿色和离合的神光吧。 PPT15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来,我们开始。(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大家能不能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明确:醉人、奇异) 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醉人、奇异 PPT16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用括号里的词语?

(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想到了吗?“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配合得多么好啊!把梅雨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色的急切心理,融为一体,至此,情与景真象水乳那样难分解了。) 课件展示 (吸引)着我们; 我们开始追捉(追逐)她那离合的神光了。”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用括号里的词语? “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吸引”则显得一般。 “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点点闪光如星星萤火虫,似伸手可捉。 PPT17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梅雨潭的绿那么美,在这段里,作者先从行动上写对绿的渴求、追捉。接触景物之初,抓住第一感受。既到潭边,亲眼见到神往已久的景物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这是第一感受。“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醉人和奇异,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心理学表明,第一印象(感受)往往能体现事物的概括性特征。下文对景物“绿”所作的具体描写,就是这一特征的展开。第一感受,不断地深入下去。至此心中已没有瀑布了,心被绿占据,接下来主要从整体上来写绿的特点,我们能不能找出三个字来概括呢?:(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概括。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写出了绿的形状。”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写出了绿的深度,概括起来就是大、平、厚。) 课件展示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深度 大、平、厚。

浙教版七下科学第四单元第4节光和颜色练习含答案

第4节光和颜色 例1 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有( ) A.太阳B.月球C.萤火虫D.猫头鹰的眼睛 例2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如果使烛焰靠近小孔一些,那么,小孔后光屏上烛焰 的像将( ) A.变小B.变大C.大小不变D.不能确定 例3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B.影子的形成 C.小孔成像D.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图2-7 图2-8 图2-9 【探究】影子和小孔成像两个现象都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典型例证,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例4绿色植物里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开花植物最喜欢绿色光 (自贡中考题)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蓝色B.全身呈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答案】D 答案1、B、D。2、B。3、D。4、B。 达标练习 1.下列是光源的是() A.月亮B.钻石C.放电影时的银幕D.燃烧的蜡烛 2.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变 化的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B.彩色电视机的荧屏向面五彩缤纷 C.色彩丰富的中国水彩画D.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 4.下列有关紫外线的说法哪一个是不真实的() A.它使一些物质发荧光,B.它能晒黑皮肤 C.它由太阳发出·D.它的传播速度比可见光快 5.戴黄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黄色,这是由于( ) A.白纸反射的光通过黄色镜片时,被镜片染上了黄色 B.白纸能反射黄色的光 C.通过黄色镜片看一切有颜色的物体都是黄色 D.黄色镜片只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黄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

2.4光和颜色 课题 2.4光和颜色(2)日期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 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 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 难点分析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程资源 的准备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 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 [课题揭示]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同时观察泡泡的颜色?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新课展开] 四、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五、物体的颜色小游戏 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 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

5.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展示图片:展示几幅有关各种物体颜色的图片 讲述: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种物体都具有 各自的色彩。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那么,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 1.看到物体颜色的条件:哪种单色光能进入眼镜,看到的就是哪种颜色。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体吸收的光线,人们就看不见,只有被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因此,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 演示:课件演示各种光的反射与颜色的关系。 讨论:现在你能说说:红色的花为什么会呈红色?白色的衣服为什么呈白色?黑色的布为什么呈黑色? 那么透明物体的颜色形成的原理也是这样的吗? 小实验:每个小组中的一个同学用一幅自制的眼镜,观察一张白纸。现象交流:思考:你认为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形成,是因为对太阳光的反射还是某种色光能透过形成的。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光透过的颜色,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就显示什么颜色。如:红色透明体只能透过红光。 观察:我们的教室玻璃窗用的是什么颜色的玻璃?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思考:你有没有见过家里的阳台上用的是蓝色玻璃?白天你在室内是感到亮还是较暗?为什么呢?家里物体的颜色有变化吗? 5.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更多的七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红、蓝——品红色红、绿——黄色绿蓝——青色红、绿、蓝——白色六、看不见的光 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什么实验转换的?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课件演示:颜料三原色的混合结果。 回忆:耳能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吗?20——20000HZ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练习 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传播和光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B. 光年是长度单位 C. 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D. 在水中声速大于光速 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 B. 光每秒最多能传播3×108m C. 光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D.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3.五彩缤纷的世界,色彩斑斓的光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关于光现 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黄三种色光合成的 C. 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类眼睛看不见的光,它们也有能量辐射 D. 草原呈现绿色,是因为草反射了绿光 4.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森林里树枝间的光柱 B. 激光测距仪 C. 木工检查木料是否平直 D. 排队看齐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 B. C. D. 6.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的是()

A. 红外线消毒柜给碗筷消毒 B. 响尾蛇捕食猎物 C. 验钞机验钞 D. 电视、空调的遥控器 7.在纸上剪一个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方形孔,关于地面上产生的光斑,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孔较大,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B. 若孔较大,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C. 若孔较小,则光斑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D. 若孔较小,则光斑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像 8.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 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B. 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 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 D. 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 9.一个人沿马路行走时,经过一盏路灯,路灯照射出的人的影子长短会发生变化,其 变化的情况应该是 A. 逐渐变长 B. 逐渐变短 C. 先变长,再变短 D. 先变短,再变长 10.下列有关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可见光是一种假想的光,实际并不存在 B. 不可见光也可以传递能量 C. 不可见光也可以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D. 不可见光遇到物体也可以被反射 11.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 A. 人眼是能发光的光源 B. 所有看见的物体都能发光 C. 人眼和物体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D. 物体上有光线进入人眼 12.因为有了光,世界才会如此绚丽多彩,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颜色的花是因为黄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B.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 我们在电影院能看到屏幕上的画面,说明屏幕是光源 D. 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 二、填空题

2.4 光和颜色(1)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4节光和颜色(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 3、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4、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比较、探究实验,构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等概念与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比较、探究实验,正确认识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探索小孔成像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教学难点:小孔成像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 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 四、教学预设 (一、新课引入) 读图:展示图片,一些灯光的图片 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为什么? 生回答,师过渡: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而闭上眼睛,光 就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从哪里来呢? (二、新课教学) 举例:生活中哪些东西会发光? 生回答,讲出生活中的例子(如:火柴、电灯、电视、太阳、闪电、萤火虫、月亮、镜子等等) 师:请把你讲出来的例子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分类 学生讲述自己的意见,教师小结: 1.能够自身发光而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反射光的物体并不是光源。 演示一: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

问:你们看到光了吗?看到光传播的路径了吗?你能否做出一种假设,假设光有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 生:以直线传播。 问:你见过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吗? 生讲述,教师小结:(展示图片)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 播放短片:1、一束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2、一束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问: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总结,教师小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资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生回答,教师小结: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并且用图片展示分析这些现象。 讨论:1、你们平时整队时,你们需要将队伍排整齐,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队伍是否排整齐的? 2、有一个问题请大家讨论,凿火车隧道时最怕凿出的隧道不直,用今天的所学的知 识有办法解决吗? 3、在安装北京饭店电梯时,怎样使80多米高的电梯又正又直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看到前面一个同学的头,然后看不见前面的其他同学。 2、利用激光准直 3、工程技术人员用一束激光代替了铅垂线。在激光的帮助下,工程又快又好地竣工了。思考: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准备三张带孔的纸板,中间还栓有细线,一位同学来观察一下灯光,看见灯光时细线处于的状态。 学生观看,教师解释: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 讲述: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许多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较精确地测定了光速。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能发光的物体都被称为( 光源);(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光分为( 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有(太阳光、闪电、萤光)等等;人造光有(烛光、灯光) 3、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4、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5、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制成的,成的都是(倒立)的像。 6、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7、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被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8、(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镜子能改变光的行进(方向);物体在镜里能够(成像),所成的像都是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的。 9、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可以用两面(平面镜)作一架潜望镜。 10、(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11、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12、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3、“鱼翔浅底”、”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 14、把一根笔直的吸管或铅笔插进水中,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水中的吸管或铅笔是(弯曲)的。 13、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15、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16、凸透镜能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它的作用有(聚光)、(成像),使物体( 放大)等;凸透镜的用途很多,如(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里都用到了凸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组 合成望远镜。 17、凹透镜具有(散光)、(缩小物体)的作用;凹透镜的用途很多,如 (近视眼镜)里用到了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成望远镜。 18、(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19、(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 20、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我们平时叫“(白光)”. 21、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22、白光是有( 色光)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 色)的玻璃纸把其它颜色的光(过滤掉)。 23、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颜色)不同。 24、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引起的。 25、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 看见(彩虹)。 二、判断题。 1、灯光、火光都是自然光源。(×)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可以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4光和颜色(第2课时)_教学设计

光和颜色(第2课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能力目标: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三、教具准备 ppt课件、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计算器、电视摇控器一个、三棱镜。 四、课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展示彩虹图片)ppt02 提问:雨后见彩虹,你是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光的色散 下面让我们来演示一下:ppt03 活动一: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观察纸上出现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纸上出现七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原因是水把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 活动二:将三棱镜放置于投影机光线前,并在黑板旁的幕布上仔细观察。 现象:在幕布上出现彩色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 (展示)光的色散原理图ppt04 分析图中一束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在白纸屏上所成的各种颜色。 (师):ppt05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2)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叫复色光。 (3)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如红光、蓝光等 介绍紫外线和红外线:展示遥控器,它是利用红外线的原理工作的,而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的原理进行工作的。资料: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具有明显的热效应,经过大量的资料证明,这就是红外线。 紫外线——在紫外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 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必修II)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 教学重点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 o1/L盐酸,1m 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 o1/LMgC12溶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学生回答 【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推进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思考交流】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请2-3名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 2、置换反应。 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四节-光和颜色 练习题(无答案)

2·4光和颜色(1) 1.我们把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如、、等。 2.光的传播不需要借助,它可在中传播,且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米,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要慢些。 3.光年是指,因此它不是一个时间单位。1光年约等于千米。4.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里是沿传播的。光直线传播的实例:、射击瞄准、日食和月食等。但如果物质不均匀,光线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就会发生弯折现象,如海市蜃楼。 5.小孔成像与小孔的形状,与孔的大小。 6.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 题型一光的直线传播 1.现在,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明,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若前方出现弯道时,灯光照射路面的情况是() A.照射情况不变B.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C.灯光离开路面D.照射距离变短2.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A B C D 题型二实验探究 1.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一小孔的纸板。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塑料薄膜上就出现 烛焰的倒立的像(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利用 小孔成像可以制作针孔照相机。早在公元前4世纪成书的《墨 经》中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请你回答: (1)以上现象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2)小孔成像所得的像和手在光下所形成的影子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请说明原因。 (3)针孔照相机已经做好了,即光屏的位置和烛焰的位置固定。照相机离烛焰越近,它成的像越。 2.小华和小明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 响,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 置,如图所示。接着,他们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 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 变化情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节 光和颜色教案

《第1节感受世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初步学会用光路图形象表示光现象的物理方法。 2、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知道什么叫光的色散。 3、知道光源的概念以及光的传播速度。 4、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1、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2、知道什么叫光的色散。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各种光源(蜡烛、手电发等)、水槽、玻璃砖、平面镜、光的色散演示仪、三棱镜、带圆孔的硬纸板,红、绿、蓝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红、绿、蓝、黑四种纸屏。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新课讲解: 一、光源 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 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 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体,判断是否是光源)提问: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 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 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为下节课引导) 二、光的直线传播 图片展示: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雨中车灯的光束。 设问:光发出后是如何传播的?直线、曲线?在水中呢?玻璃中又如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要想确切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同学们必须用实验自己去研究,实验中要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 实验1: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观察并得出结论: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实验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是怎样传播的? 注意:可以在最后使光斜射到水面或玻璃面上,让学生观察到:虽然光在空气、水中、玻璃中传播的路线都是直的,但在空气与水、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以加深对“光沿和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讲述光的折射现象打下伏笔。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案浙教版.doc

第四节光和颜色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感觉:声音一一“听”等知识点后,继续学习有关“看”方面的知识。山于小学的常识学习,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性质,学生己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学生对光源的理解还是较弱的、对同一介质的理解还是欠缺的。也就是说光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他们根本不知,要不断的强调。 如果有条件,在室外有阳光的地方探究“大树光斑”实验、在暗室里探究“物体的颜色”实验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课。 本节在讲述过程中参插了好多探究实验,并一步一步深入,是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处理的好,这节上起来会很有意思。 教学目标: 1、能从儿个物体中找出何种物体是光源。 2、理解光的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X108米每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知道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 理解光的传播与声音传播的区别 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X1O S米每秒 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难点:不透明的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复色光和单色光的区分 课时:2课时 知识点(板书设计)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的传播: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真= 3X10千米) 4、光的色散:红橙黄绿蓝靛紫(单色光和复色光) 5、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 6、紫外线和红外线: 新课:

设置情境:一幅美丽的日出阳光图,激发兴趣。 『师』多美丽的阳光呀,它是谁发出的呀? 『生』太阳 『师』那你知道我们周围还哪些物体能发光呢? 引出课题:第四节光和颜色 大量图片,让学生来选择“哪些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教师纠正) 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它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 让学生思考后,设计实验 小实验: 1、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师』从以上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课件:第四节光和颜色

第四节光和颜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明确什么是光源,能确认生活中常见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列举出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 传播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3、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了解光的色散,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5、确认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知道他们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6、了解物体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能力目标:1、提高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有序探究, 得出结论或作出解释。 2、学习分析归纳的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主动探究学习中,激发学习热情,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愉悦,逐渐 养成乐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科学学习习惯。 【重点与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物体颜色的形成。 【教学准备】:手电筒、牛奶水、玻璃杯、激光教鞭、玻璃砖、小孔成象演示装置、课本P22图1-30、P23图1-33实验装置、橘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设问:在一个黑暗的教室中间能否看清黑板上的标题? 思考:人为什么在漆黑的屋子里看不见物体? 小结:人要想能看见物体必须有光射到眼睛里。只有五彩缤纷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新课学习: 一.光源 1、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能发光吗?(要求学生举例子) 学生举例:太阳、电灯、燃烧的蜡烛、手电筒、月球、钻石、荧火虫 2、想一想:你们所说的物体都是自己能发光的吗?(要求学生作出判断) 3、小结:光源:通常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且光源是自身能发光的物 体。 4、思考:月亮是光源吗?刚才我们讲到的哪些是光源?钻石是光源吗?黑板上的 字能看到是光源吗? 小结:光源是指自己能发光,能看到的物体并不一定是光源。 过渡:声音的传播要依赖于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同样光源发出的光也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水在水中也能看到物体;空气:看见各种物体;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物体。那光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第4节光和颜色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 各种光源(蜡烛、手电发等)、水槽、玻璃砖、平面镜、光的色散演示仪、三棱镜、带圆孔的硬纸板,红、绿、蓝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红、绿、蓝、黑四种纸屏。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设疑激趣: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为什么有的是红色、有的是蓝色、而有的又是黑色,夏天雨过天晴,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带上蓝色的有色眼镜看物体会是什么样子? 新课教学

光源: 设问:哪些物体能够自己发光?哪些是人照的?哪些是天然的? 学生举例归纳: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为:人照光源、天然光源。 人照光源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 设问:光发出后是如何传播的?直线、曲线?在水中呢?玻璃中又如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1: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观察并得出结论: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实验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是怎样传播的? 注意:可以在最后使光斜射到水面或玻璃面上,让学生观察到:虽然光在空气、水中、玻璃中传播的路线都是直的,但在空气与水、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以加深对“光沿和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讲述光的折射现象打下伏笔。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三点一线”,射击、站队、栽树。 光速 演示:闭合开关整个教室几乎同时被照亮。 设问:是离灯近的地方和远的地方,哪个先被光照亮?光传播需要时间吗? 讲解光速:光在不同的物质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3×105千米,相当于每秒钟围绕地球赤道七圈半;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在水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为真空中的3/4。 设问:光在一年可以传播多远?L=9。4608×1012千米。打雷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百米比赛时,记时员,是见到发令枪冒烟就记时,还是听到枪声记时? 设疑:光速是如何测出来的?谁最先测出来?请同学们下去查找有关资料,下节交流。 光的色散 设问: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它是如何形成的?白光和红光比较哪个更简单一些? 实验探究1: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放着一面镜子,然后,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调整镜子的角度,会看到七色光。 设问:七色光从哪里来的?水会变色?镜子会变色? 实验探究2:光的色散实验: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的另一侧的白纸屏上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且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与地位 《光和色彩》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四节,是对颜色之谜的揭秘。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知道级,与前后知识点联系不太紧密,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颜色,但对颜色成因知之甚少,有比较迫切的了解需求。因此,本节课确定为让学生掌握白光色散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用实验来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在理论上对一些现象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 (4)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5)会用色光的混合和物体颜色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成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机、手电筒、三张玻璃纸(红、绿、蓝)、。 2、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三张玻璃片(红、绿、蓝)、三色陀螺(不同比例的三原色)3个、紫光灯、餐巾纸、洗衣粉。 3、课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 [准备引入] 我们能看到太阳,是因为犹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欣赏各种花的图片,五彩斑斓的自然界总会让我们赏心悦目,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课题揭示] 阳光下的肥皂泡会展现什么颜色?展示图片:肥皂泡的图片。与这个现象相似的还有天空中的彩虹。问:为什么同样是反射太阳光看到物体,为什么会看到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探究活动一:《我是小牛顿》 让学生用三棱镜将手电筒的光反射到白屏上,并观察白屏上光的颜色。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

24光和颜色第1课时-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通益学校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光和颜色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教学重点: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教学难点: 小孔成像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伸手不见五指” 板书:1.4 光和颜色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什么是声源? 生: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 师:那你能猜猜看什么叫光源吗? 生:正在发光的物体 板书: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师:给光源分类。 师: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会打出一个亮点(演示)。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生:可能沿直线传播。 师:你怎么知道的? 师:能不能举例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演示实验: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用烟充满瓶子,思考:为什么用烟?)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用激光灯发出光束向水投射。加入牛奶) 3.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用黑色的纸屏垫底) 小结:空气、水、玻璃这些我们都叫介质。

光在空气、水、玻璃等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可以吗? 生:可以 师:为了形象的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教师示范光线的画法 。 1.介绍影子的形成 (演示手影)请看,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现象,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学生发表看法后,老师说明如果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 师:所以,光沿直线传播的介质是透明的。我们看高手怎么玩手影。 师:关于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应用吗? 学生举例。 如:打靶三点成一线;队伍对齐 师: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那么光呢? 生:不同 师:每秒光在真空中间通过的距离为3*105千米,光一秒钟可以绕赤道几圈? 生:七圈半 师:我们把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路程叫光年。 思考:电闪雷鸣,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启发学生得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得多。 练习巩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