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

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

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
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

榆中县小康营学校(中学部)导学案

学科:化学年级:九主备人:陆祖龙辅备人:金、他审批: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灵宝市实验中学撰稿人杨建谋审验人李亚娟 预习提示 一、填空 (1)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______判断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判断氧气多少的根据是______。 (3)燃着的木条插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中______含量多。 二、回答问题 (1)如何收集一瓶你呼出的气体? (2)如何证明你收集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如何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的呼出气体中,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对人体吸入、呼出气体探究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

2.明确表述探究所得的结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用具 水槽10个,装满CO2集气瓶20个,装满O2集气瓶20个,玻璃片40个,滴管10个(放在清水杯中),木条(或线香)10个,澄清的石灰水10瓶,酒精灯10个,火柴10盒,吸管20个。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呢? 新课学习 ●提出假设(学生根据生物学知识进行猜想),同学们的猜想正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设计实验探究这个问题。在探究活动之前,我们先做四个实验。 (1)取一瓶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观察现象。 (2)取一瓶氧气,用燃着的木条插入其中,观察现象。 (3)取一瓶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插入其中,观察现象。 (4)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得到那些知识呢? ●信息提示 出示大屏幕,让一个学生读。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练习题

课堂检测2 1.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2.食品包装过程中为了防止潮湿而加入一包干燥剂,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3.下列方法中能鉴别出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颜色 B.闻气体气味 C.分别将燃着的小木条插入三个集气瓶中 D.以上方法都不行 4.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最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④氧气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5.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含有() A.氦气和二氧化塘 B.氮气和氧气 C.氧气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水蒸汽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在一定条件下,白色浑浊越多, 则气体中二氧化碳就越多 B.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C.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D.只要有氧气,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7.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操作顺序为() ①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瓶口盖好,然后取出放在桌上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④将饮料管小心的插入集气瓶,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的水排完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③①④ D. ④③②① 8.某纪念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 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9.把一根然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呼出过程中氧气被完全消耗 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位于刚开始化学学习的第一单元,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对蜡烛燃烧简单的实验探究中,初步学会了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描述之后,紧接着提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问题,第一次去尝试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对比实验,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描述、分析、科学的表述探究所得结论的能力,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学好本节内容,为以后树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开了个好头。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技能目标: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教学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实验准备:(教师)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石灰水、滴管、小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学生)自备饮料管 教学方法本次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但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

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练习,以便课上学生能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课堂上学生提出假设,结合有用信息进行对比实验的设计,来验证提出的假设,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分组实验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对比,并及时做出分析,从而获得探究所得到的正确结论。 在教学中,我特意增加了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异常观点的分析,以培养他们对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的作风。最后独具匠心,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去探究身边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化学就在你身边,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改造,去创新。 教学过程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练习测试题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练习测 试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练习题 姓名: [夯实基础题] 1.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收集气体并观察B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C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D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2.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是以固态的形式直接燃烧的B李明此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操作失误 C白烟是棉线D白烟可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3.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室中还有排空气收集气体的方法)。对一氧化氮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和水反应D有害无利 4.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震荡后,不能立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氧气④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整合提高题] 6.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震荡后,集气瓶Ⅰ中无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其原因是()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C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 7.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由氧气、氮气及其他气体组成)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空气中含氧气的依据是:燃着的小木条可以继续燃烧 B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 8.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中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接着看到熔化后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A研究白糖的结构B研究白糖的用途 C研究白糖的变化D研究白糖的制法 9.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工作是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情况下对分子体系的性质进行探讨,这引起了整个化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授课内容: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学校:濉溪县刘桥中心校 授课人:梁敏慧 时间:2012年9月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濉溪县刘桥中心校梁敏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能设计方案证明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用对比法设计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2、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用对比法设计实验方案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 【教学难点】对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准备】(教师)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石灰水、滴管、小木条、酒精灯、火柴。 (学生)自备饮料管、小镜子、眼镜。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镇饮料,瓶子外壁有一层水珠,为什么? 2、生机勃勃的地球,少不了绿色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光合作用,那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气体是什么?

3、煤、汽油、酒精、木柴等燃料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那么支持燃料燃烧的气体是什么? 4、从上述问题中我们知道空气中有哪些气体? 引言:空气中不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还有氮气、稀有气体和杂质,我们这节课主要观察人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做出猜想: 1、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于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4、…… 给出资料: 1、氧气有助燃性,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木条燃烧不旺,说明氧气越少。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3、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 [教师引导]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高低。(强调集气瓶的规格、滴入石灰水的量、同样的木条) 实验中需要几瓶气体?如何收集两瓶空气?如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教师强调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时的注意事项 实验设计:本次探究活动用到的知识我们已经准备妥当,下面就请同学

人体接近检测与报警电路.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 题目:人体接近检测与报警电路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2/13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 学号: 题目:人体接近检测与报警电路 起迄日期:2013年1月7日~2013年1月18日课程设计地点: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年1月7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在当今社会,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虽然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但是入室盗,仓库被盗等人们不经常活动但存放重要物品的场所被盗的问题却屡禁不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种人体接近自动报警系统,当有不速之客靠近其感应区时,它会自动报警提醒它的主人,从而达到人体接近报警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需要设计的人体接近检测与报警电路是一种当人体接近检测电路时,该电路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推动执行机构作出相应的动作(如信号指示灯发光、报警装置报警等),该电路与电子狗等远距离接受人体发送的红外线产生报警的电路不同,属近距离感应,感应的范围小于1m甚至低得多(可调),使用效果很好,由于采用了集成运放MAX407,灵敏度理想。现在有多种不同的接近检测方法,如电容感测、红外、超声波、光学等。对从5mm到300mm范围的接近检测,电容式感测技术相对其它技术而言有许多优势:出色的可靠性、简单的机械设计、低功耗和低成本。 我们设计的人体接近与报警电路是通过把距离/电容量转变成比例电压输出,有四部分组成:标准方波发生电路,比较运算电路,直流电压放大电路,滞回比较器。标准方波发生电路是由反相器、1MZ晶振及阻容元件组成的1MZ振荡电路,它为整个电路提供时钟脉冲;比较运算电路利用MAX407中的两个集成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2)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认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初步方法。 【教学准备】 集气瓶、玻璃片、水槽、澄清石灰水、吸管、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跟着我的口令进行一次深呼吸。请大家深深地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一口气。这跟我们平时的呼吸没有什么两样,呼吸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可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完全一样吗? [回答]不一样。 [过渡]对,不完全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和呼出的气体的变化之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讨论交流】请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讨论, 提出猜想:人呼出的气体中①全部是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碳比空

气中的多;③水蒸气比空气中的多;④氧气比空气中的少;⑤没有氧气了。 小组讨论探究方案,全体交流: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相互讨论方案的优缺点,统一方法。 【指导评价】 鼓励学生设计的方案,帮助他们确立最终实验方案。 【指导方法】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强调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 【分组实验】 (1)在教师指导下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用玻璃片盖好。 (2) 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3)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展示交流】 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结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报告.doc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姓名_____班级_____实验日期____ 组号_____组长_____同组人_____ 【探究名称】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收集资料】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下面的使用中,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 恶意回帖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什么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空气主要是有氧气、氮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老师提示】 实验中请同学们主要观察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设计实验并验证】 1.实验用品: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弯头的饮料管、胶头滴管、火柴、小木条、澄 清石灰水 2.你的设计: 步骤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结论与解释 1.气体的收集 (1)取两个空的集气瓶,用 玻璃片盖好,这样两瓶空气 样品就收集好了! (2)按课本14 页步骤 2 所 示的方法收集两瓶我们呼出 的气体 2. 检验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气体的不同 (1)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根据(1)你得出的结论: 观察到的现象:____ 瓶空气,向其中分别滴加澄______。__________。 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2)取另外一瓶呼出的气体根据(2)你得出的结论: 观察到的现象:____ 和一瓶空气,将燃着的木条______。__________。 分别插入其中,观察现象。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根据(3)你得出的结论: 观察到的现象:_____ 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并与另_____。__________。 一块对比。

【交流评价】 1.知识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我评价: 我的评价 我的不足 我的改进 【巩固提高】 1.如何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该操作的要点是什么? 2.有同学用下面的装置灌满水收集我们呼出的气体,你认为应如何操作为什么?它的原理和课本一样吗? 3、仔细阅读下表: 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它气体空气(%)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78 16 4 1.1 0.9 现有两瓶气体分别是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你能将它们鉴别开来吗? 4.通过这结课的探究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发?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例外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逐步养成严格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1.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设计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并进行练习。你设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询有关资料:了解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 了解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主要性质及检验方法。 (1)空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及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气的主要性质及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用品 实验室提供的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备的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和方法 1.问题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例外? 2.假设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例外之处是:

3.活动过程和记录 活动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或解释 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 2.检验空气和呼出的气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 (1)向1瓶空气和l瓶呼出 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xx 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并记录。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 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3)取两块干涸的玻璃片, 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 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 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小 的玻璃片作对比。

医学检验通过哪些检查评估人体健康

医学检验通过哪些检查评估人体健康 发表时间:2019-11-26T09:25:26.9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9月17期作者:王丽 [导读]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更为严格,追求更加高素质的身体,要求身体永久处于舒适的状态。 王丽 (蒲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600)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医疗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更为严格,追求更加高素质的身体,要求身体永久处于舒适的状态。 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医学检验这一科学的产生,医学检验简称MLS,医学检验是对人体各部位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各个方面的检验,从而对人体的潜在疾病起到一个预防、诊断、治疗的作用并且能够对人体健康信息进行全方面的评估的一门新兴科学,医学检验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鉴定人的血型从而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对肝功能进行测定来检测肝功能是否正常运作。进行医学检验必须具备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全方面的丰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能力,能够在不同的的级别医院、血站和疾病防疫等的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和医学类的实验室进行相关工作。 一.医学检验的作用 1.可以对中医方面的治疗和用药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很多疾病在它们出现典型的症状和特征性的体征之前就在身体某些部位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生理和病理指标上的改变,通过医学检验能够正确客观的反映出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治疗和用药, 2.与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来说,医学检验的效果更为显著。 与主观意识的判断和临床诊断相比较,医学检验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客观性,结果更加可靠。 3.医学检验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医患安全 更为准确的医学检验提高了对疾病诊治的安全性,降低了医患双方因疾病治疗安全问题而产生矛盾的几率。 二.医学检验包括的内容 1.对人体内血液中的血细胞、骨髓细胞和人体内的其他体液进行医学检验的工作。 2.收集尿液、血液、粪便和人体内其他体液进行分类以及处理,方便实验的进行。 3.利用医学的相关专业技术对采取样本的准确的体外数据分析和缜密的检验并最终整理出合理的报告。 4.运用质量控制系统来确保得出的分析和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医学检验师 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医学检验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人员,他们的工作范围很广泛,负责检查人体的体液、抽取的血液、日常排泄物、获得的感染的微生物等的标本。医学检验覆盖的专业十分全面,是一门十分复杂并且结合医学专业的技术学科。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实验医学的进步,医院检验中涉及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器械操作,这要求检验师必须时刻汲取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医学检验获得患者的身体检验结果,对此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处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得出准确的疾病诊断、治疗措施和治疗后的预后效果评估。 四.身体健康的表现 身体健康是健康范围内的一种。 1.健康的身体体重应该保持稳定,处在一个平衡的范围。 变动范围大的体重是人体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数据稳定的体重是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存在,但是过度肥胖和瘦弱的人的体重一般是不会保持相对稳定的。日常生活中若是体重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动,无论是体重骤然上升还是下降,都是不正常的现象,需要前往医院咨询医生。 2.健康身体的伤口修复能力是很强的。 通常来说,健康身体的机体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好的,身体某处出现的伤口愈合快恢复好,这就说明人体的防御机制杀灭感染细菌和血小板凝集能力是很好的,机体免疫能力良好,这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体对于一个很小的伤口无法进行尽快的愈合,血液凝固缓慢,体现出血管处于不正常的现象,血小板的数量或者是功能处在不正常状态下,机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3.机体的各个部位生长发育良好。 身体处于健康状况的人发育是良好的,如果一个人的体重与身高成标准比例,身材均匀,心肺肾功能正常,四肢正常有劲,这就表明这个人身体十分健康。生长发育状况也和这个人的遗传基因自己饮食状况有着密切联系,不能仅靠单一的方面来判断这个人的健康状况。 4.人体神经系统功能正常。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个系统,可以说是掌控全身。人们进行日常的身体活动和各种身体动作都是依靠人体神经系统进行支配的,神经系统十分高级,掌控着身体全方面的行动,平时正常饮食和良好的睡眠都对神经系统产生好的影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说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也是人体健康正常标志,神经系统是人体人非常特殊的存在。 5.人体心肺功能表现正常。 心肺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心肺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人体整体的健康来讲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心脏的正常工作可以使人们在剧烈的运动后如快跑、动感单车等不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其他心血管疾病;健康的心肺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身体所需氧气,避免发生呼吸道等的各种疾病。 6.良好的睡眠质量。 通常来说,睡眠质量好的人的身体状况远比经常失眠并且睡眠质量差的人身体状况好很多。睡眠的好坏可以严重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体

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实验《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意图]: 用资料法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初步的探讨,在学生对空气这一混合物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发现与问题进行交流,以训练学生的比较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 演示材料: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 [教学过程]: 一、资料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请同学们阅读P5普里斯特利的发现,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汇报,小结

(3)谈话: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 (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 (4)今天,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板书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 1.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1)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 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分组讨论: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 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 (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 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讨论: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1)阅读教材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 (2)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学生实验,汇报 讨论: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 (二).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 (1)请同学们观察P4中间的图,紫色气球里面打进的是什么气体? 橙色气球呢? 那么,我们把他们分别放进澄清的石灰水里,你要注意些什么呢

法医学人体损伤检验规范

《法医学人体损伤检验规范》 1总则 1.1 目的 本规程的制定使法医学人体损伤检验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步骤,为可能出现的重新鉴定或复合及学术交流奠定基础。 1.2 要求 1.2.1 对被鉴定的人身检验应由两名以上的执业鉴定人同时进行。 1.2.2 对体表损伤,肢体畸形、缺失或者功能障碍应尽量拍摄局部彩照以存档备查。 1.2.3 检验所用的器械须经质量检定机构检验认可。 1.2.4 检查女性身体时,原则上应由女性执业鉴定人进行。如果没有女执业鉴定人,可由男性执业鉴定人进行但须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1.2.5 检查女性身体隐私部位时,应征得其本人或者监护人的同意,如需拍照,须获得其本人或者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2 活体检验 2.1 发育与营养 2.1.1 发育状况;包括被检者性别、年龄、身长、体重、智力等综合评判为;(1)良好:身高、体重和智力水平均在其性别和年龄组的正常范围;(2)异常:身高、体重和智力水平均超出其性别和年龄组的正常范围;(3)中等:介于二者之间。(注:儿童发育状况应由儿科专家根据《儿童躯体发育水平评定表》和〈儿童智力和社会行为水平评定表〉进行平定) 2.1.2 营养:包括皮肤润泽度和弹性,毛发的光泽和疏密,皮下脂肪的多少及肌肉的发达程度。记录为(1)良好:粘膜红润、皮肤光泽且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弹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平坦,肩胛骨和髂骨部肌肉丰满;(2)不良;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皮下脂肪薄,肌肉松弛无力,指甲粗糙无光泽,毛发稀疏,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凹陷,肩胛骨和髂骨棱角突出:(3)中等:介于二者之间。 2.2 体表检查 2.2.1 皮肤擦伤:应检查皮肤表面有无表面脱落、有无出血或血清渗出。擦伤的方向:典型的擦 伤痕起始端较深,末端较浅,据此可以推断暴力伤的方向。 2.2.2 皮肤挫伤:应检查皮肤的颜色、表面有无局部肿胀、皮下出血和压痛等。 2.2.3 皮肤挫裂创:应检查创口的形状(不规则,如线状、棱状、类圆状、椭圆形、星芒状或不规则形),创缘(粗糙,成锯齿状,或细波浪状。常伴有擦伤、挫伤,出血少)、创壁(凹凸不平,两创壁之间常有组织间桥)、创角(多为圆钝、常有撕裂现象)、创腔(较浅)、创底(凹凸布平)、创腔内有无毛发、砖石碎片和粉尘等异物。是否伴有血管及神经损伤,有无活动性出血等。并测量创口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等。 2.2.4 皮肤锐器创:应检查创口的形状(常呈线状,纺锤状),创缘(光滑,不一定伴有擦伤、挫伤,出血较多)、创壁(平滑,两创缘之间无组织间桥)、创角(多为尖锐)、创腔(较深)、创底(较光滑)、创腔内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文章由<免费教育文稿网>收集。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科学验证的探究过程。 2、通过探究活动,认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初步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实验用品](教师)集气瓶一只,毛玻片一块,水槽一只,酒精灯,滴管,火柴,木条,澄清石灰水,氧气一瓶,二氧化碳一瓶。(学生)集气瓶四只,毛玻片四块,光玻片一块,水槽,酒精灯,滴管,火柴,木条,水槽,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知识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完成报告。 [课堂设计]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教师] 同学们,请大家跟着我的口令进行一次深呼吸。请大家深深地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一口气。这跟我们平时的呼吸没有什么两样,呼吸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可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完全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对,不完全一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和呼出的气体的变化之处。(板书课题: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第二部分作出猜想 [教师]既然大家认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不完全一样,那就请大家猜想一下,可能会有哪些不同?(可以讲物质的不同,也可以讲空气中某些气体含量的变化。)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可以讲自己知道的,也可以讲自己估计的,但要能讲出猜想的简单理由) [学生回答]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低 2、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高 第三部分知识准备 (已知的可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未知的可以进行材料给予) [教师]大家能不能结合在其它学科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和生活中的常识来讲讲如何检验这三种气体。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1、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2、氧气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不一定能正确地回答出来) 3、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可以用从冰箱中取出冷冻的东西,不一会儿就看到表面有水珠来说明。(水蒸气的检验不能回答时,可以换一种方式提问:能不能举一个实例说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存在?)[教师演示]往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变浑浊。说明这瓶气体是二氧化碳。(现象由学生讲) [教师引导]如果这一瓶是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后振荡,会不会产生浑浊?(会,因为有二氧化碳的存在)浑浊的程度会不会同现在一样?(不会因为二氧化碳的量比较少,甚至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少,不能看到有明显的现象。) [教师引导]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如何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 [小组讨论]

附录常用人体检验值新旧单位换算表

附录常用人体检验值新旧单位换算表 项目旧制单位换算 系数 法定单 位 参考值 旧制法定单位 红细胞数106/mm 3 1 1012/L 男 (4.0~5.5) X106/mm3(4.0~5.5 ) X1012/L 女(3.5~5.5) X106/mm3(3.5~5.0 ) X1012/L 血红蛋白g/dl 10 g/L 男12~16 g/dl 120~160 g/L 女11~15 g/dl 110~150 g/L 血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卩卩g 1 pg 29.36 ±.43 29.36 ±.43 pg 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 数 3 ^m 1 fl 93.28 士9.80 3^m93.28 9.80 fl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 mm 0.001 109/L 4 000 ?10 000/mm 3 4 ?10 X109/L 血小板数-3 mm 0.001 109/L 50~300/ mm-30.05~0.3 1X9/L 全血-3 mm 0.001 109/L 100 000~300 000/ mm -3100~300 X09/L 葡萄糖:邻甲苯胺法 福林-吴法mg/dl 0.055 51 mmol/L 70 ?100 mg/dl 3.9 ?5.6 mmol/L 尿素mg/dl 0.055 51 mmol/L 80 ?120 mg/dl 4.4~6.7 mmol/L 尿素氮mg/dl 0.166 5 mmol/L 19~42 mg/dl 3.2~7.0 mmol/L 非蛋白氮mg/dl 0.357 0 mmol/L 9 ?20 mg/dl 3.2 ?7.0 mmol/L 尿酸mg/dl 0.713 9 mmol/L 20~35 mg/dl 14.3~25.0 mmol/L 肌酐mg/dl 59.484 卩mol/L 2~4 mg/dl 119~238 |jmol/L 肌酸mg/dl 88.402 卩mol/L 1~2 mg/dl 88.4~176.8 mol/L 丙酮酸mg/dl 76.260 卩mol/L 3~7 mg/dl 230~530 |jmol/L 氨:纳氏法mg/dl 113.555 卩mol/L 0.4~1.25 mg/dl 45~142 |jmol/L 酚-次氯盐酸法卩g/dl 0.587 卩mol/L 10~60 卩g6~35 j nol/L 氧分压卩g/dl 0.587 卩mol/L 46~139 卩g/dl 27.0~81.6 j mol/L 二氧化碳分压mmHg 0.133 kPa 85~100mmHg 11~13 kPa 碱剩余(BE) mmHg 0.133 kPa 34~45 mmHg 4.5~6.0 kPa 缓冲碱(BB) mEq/L 1 mmol/L ±3 mEq/L ±3 mmol/L 标准碳酸氢盐mEq/L 1 mmol/L 42 mEq/L 42 mmol/L 实际碳酸氢盐mEq/L 1 mmol/L 25 士mEq/L 25 ±3 mmol/L 血浆mEq/L 1 mmol/L 24 士mEq/L 24 ±2 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 容积% 0.449 mmol/L 50~70容积% 23~31 mmol/L 丙酮mEq/L 1 mmol/L 23~31 mEq/L 23~31 mmol/L 纤维蛋白原mg/dl 172.2 卩mol/L <20 mg/dl <334 j mol/L 血清g/dl 10 g/L 0.2~0.4 g/dl 2~4 g/L 钠(Na+) mEq/L 1 mmol/L 136~145 mEq/L 136~145 mmol/L 钾(K+) mg/dl 0.435 0 mmol/L 310~330 mg/dl 135~144 mmol/L mEq/L 1 mmol/L 3.5~5.3 mEq/dl 3.5~5.3 mmol/L

(最新版)人体行为检测和识别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人体行为检测与识别 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2015 年 4 月20日 独创性声明 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已在标注中说明;其他同志对本设计(论文)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谢辞中体现;其它内容及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印刷本、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人体行为检测与识别 摘要 人体行为检测与识别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应用在型人机交互、运动分析、智能监控和虚拟现实也称灵境技术(VR)领域,对于研究人体检测和识别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的运动的复杂性和对外部环境的多变性,使得人们行为识别和检测具有一些挑战。对人类行为和检测的研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本文基于matlab人体行为识别和检测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从图像中判断出目标处于何种行为,例如常见的走、坐、躺、跑、跳等行为的识别。从现有的很多主流研究成果来看,最常见的行为识别系统结构包括几个模块:目标检测、目标跟踪、行为识别。本文首先对图像进行判断是否有人体目标,识别出人体后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在对灰度图像用背景差法与背景图像比对,最后,比对提取出的人体来判断人体处于何种行为。 关键词:matlab,肤色识别,行为检测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气体的探究》课堂教学实录 黄亲民教学目标: 1、知识和枝能 ⑴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⑵能在教师指导下依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⑶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份有何异同。 2、过程与方法 ⑴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⑵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教学用具:烧杯、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玻璃管、胶头滴管、澄清的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进行了探究。至

此我们已初步了解了科学究的过程。具体地讲,科学探 究指的是:为了认识某种现象或探究一个问题,首先提 出与问题有关的猜测,然后设计实验,以证实或否定猜测;在实验中,要细心观察和记录现象,然后通过分析 和概括、推理和论证,得出科学结论。 在生物知识里了解了我们离不开周围的空气,你们猜想 人体吸入和呼出的空气气体成分一样吗 注: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切题,隐含化学与生活实际的紧 密联系。 生:不一样,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我猜 想呼出气体中可能还有别的物质! 师: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信息参考请看投影。(供学生讨论时参考) ⑴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 ⑵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 明氧气越多。 ⑶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的木条熄灭。 师:你们能不能收集一瓶空气来研究?准备如何收集呢?生:(演示)将烧杯上盖一块玻璃片即可! 师:有这样的烧杯吗? 生:(笑)这是集气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练习题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练习题 姓名: [夯实基础题] 1.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 A收集气体并观察 B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C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D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2.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是以固态的形式直接燃烧的 B李明此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操作失误 C白烟是棉线 D白烟可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3.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室中还有排空气收集气体的方法)。对一氧化氮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和水反应 D有害无利 4.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震荡后,不能立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①空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氧气④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整合提高题] 6.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震荡后,集气瓶Ⅰ中无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其原因是( ) A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C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 7.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由氧气、氮气及其他气体组成)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证明空气中含氧气的依据是:燃着的小木条可以继续燃烧 B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依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 8.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中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接着看到熔化后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 A研究白糖的结构 B研究白糖的用途 C研究白糖的变化 D研究白糖的制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