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
(浙江选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学案

第31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知识内容展示核心素养对接

1.果酒与果醋的制作

2.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

生命观念发酵菌种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科学思维比较分类发酵加工食品的方法

考点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2017·浙江11月选考节选)回答与酿酒和制醋有关的问题:

(1)为了获得优良的酿酒红曲霉菌株,将原菌株的孢子诱变处理后制成较稀浓度的单孢子悬液,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培养时有利于获得________。

(2)大米经蒸煮、红曲霉菌糖化后,用某酿酒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发酵完毕后得到新鲜红曲酒,酒中乙醇浓度不超过15%。其主要原因是当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接近15%时,________(A.乙醇氧化逐渐增强直至平衡 B.葡萄糖分解逐渐增强直至平衡 C.乙醇氧化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D.葡萄糖分解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3)已知葡萄糖与蒽酮试剂反应能产生颜色,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红曲酒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步骤如下:第一步,标准曲线的制作。用蒸馏水配置________,与蒽酮试剂反应后,用比色计测定,并制作________的标准曲线。第二步,样品处理。将待测酒样品通过活性炭脱色,其目的是________。第三步,样品测定与计算。

(4)影响红曲酒风味的主要因素,除了温度、pH、氧气等环境因素外,还有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5)在红曲醋生产工艺中,将适量的红曲酒、水、醋化醋杆菌等混合。再添加一定量谷壳糠等制成松散的发酵料,其目的是________,以利于醋酸发酵。

解析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酒精发酵到一定程度时,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红曲霉菌的生存导致发酵停止,D正确;标准曲线的制作模仿的是教材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横坐标是葡萄糖的浓度,纵坐标是光密度值,先用蒸馏水配置一系列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再与蒽酮试剂反应后,用比色计测定,制作葡萄糖浓度与光密度值关系的标准曲线。样品中含有色素,可以通过活性炭脱色,排除酒中原有颜色的干扰;影响红曲酒风味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氧气、不同的菌株、不

同的原料等;用红曲酒进行醋酸发酵,醋杆菌是需氧型微生物,发酵装置需通氧气,添加一定量谷壳糠等制成松散的发酵料可以增加通气性。

答案 (1)单菌落(2)D (3)一系列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葡萄糖浓度与光密度值关系排除酒原有颜色的干扰(4)不同的菌株、不同的原料(5)增加通气性

2. (2017·浙江4月选考节选)回答与泡菜腌制和亚硝酸盐测定有关的问题:

(1)泡菜腌制过程中,会产生有机酸、醇类和亚硝酸盐,其中醇类是由________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亚硝酸盐,与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为1 cm的________,在550 nm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已知浓度梯度的亚硝酸钠制作的________比对,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已知乳酸菌中的亚硝酸还原酶能降解亚硝酸盐。在一定的腌制时间内,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是由于在厌氧和________环境下亚硝酸盐被亚硝酸还原酶降解。

解析(1)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醇类物质是由假丝酵母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从泡菜中提取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然后用光程为1 cm的比色杯,在550 nm光波下测定光密度值,与由已知浓度梯度亚硝酸钠制作的标准曲线比对,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泡菜腌制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可被亚硝酸还原酶催化降解,该酶在厌氧和酸性环境下能催化亚硝酸盐降解。

答案(1)假丝酵母对氨基苯磺酸比色杯标准曲线(2)酸性

本题组对应选修一P45~P50,果酒及果醋的制作;选修一P53~P57,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1.酵母菌只有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酒精发酵,且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就会死亡。所以自然酿成的葡萄酒度数一般不高。将葡萄浆装入发酵瓶中,装量不要超过2/3,目的是:缓存二氧化碳,防止发酵液外溢。装置中带有弯曲的玻璃管的作用:防止空气和杂菌进入,同时使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出去,减小瓶中的压力。果酒发酵瓶一般放在25~30 ℃条件下2~3天。当发酵瓶中停止出现气泡时,表示发酵完毕。

2.制作果酒的干酵母需用温水调成糊状,再加入极少量蔗糖,促使酵母菌迅速发酵。若使用发酵瓶进行果酒发酵,可能出现负压,这是因为微生物发生了需氧呼吸造成的。这时可以加

入更多的酵母,使发酵尽快发生。

3.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它所产生的醋酸可以使培养液中醋酸的含量高达13%,教材果醋制作采用了固定化醋杆菌进行醋酸发酵。乙瓶为发酵瓶,其中的锯末的功能是作为固定醋杆菌的介质。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醋杆菌的重复利用和产物的分离。乙瓶中的锯末装至八分满,原因是醋杆菌发酵需要氧气,乙瓶的下口有一玻璃管,要向里通入无菌空气,具体做法是在该管中塞脱脂棉球,该管的另一端要升至锯末之上。乙瓶下口还有一处带有胶管,上有一螺丝夹,主要用于控制发酵液流出的速率。发酵开始时,需将酒水混合物的pH调到7.0左右,发酵过程中,每天检测流出液的pH,等到流出液的pH不再减少时,就可以停止实验了。

4.果醋制作用到的醋化醋杆菌的培养基成分有: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甘露醇。

5.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和假丝酵母,是天然微生物发酵而成。泡菜腌制过程中,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菜中的糖类和其他营养物质进行发酵,产物有有机酸(如乳酸)和醇类物质,其中也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以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6.光电比色法测定时,样品经显色处理后,用光程为1 cm的比色杯在550__nm处测定光密度值(OD值),并以10__mL水为空白对照。用已知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进行相同的显色处理后,用相同方法测定OD值,以亚硝酸钠质量为横坐标,以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一、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1.制作原理

2.制作流程

3.发酵装置

(1)各部位的作用

①充气口:在果酒制作时封闭,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②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与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

胶管,加水后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③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2)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清洗干净,且发酵瓶要进行消毒处理。

4.注意事项

(1)果酒制作过程中,葡萄在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一定要用清水将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之后再去梗。

(2)将葡萄浆放入发酵瓶时,装量不能超过2/3。

(3)果醋发酵时,通气孔需塞上脱脂棉球,以过滤空气。

(4)醋化醋杆菌培养物与酒—水混合物混匀后需将pH调至7.0(中性)。

二、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1.泡菜制作

(1)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乳酸菌和假丝酵母)利用蔬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进行发酵,发酵产物有有机酸和醇类物质等,其中也有亚硝酸。

(2)制作流程

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原理: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重氮化反应);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紫红色产物(偶联反应)。

(2)用显色反应后的样品经光电比色法定量测定OD值。

(3)用已知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测量OD值并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的质量。

(4)计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公式如下:

X1=(m2×V1)/(m1×V2)

式中:X1为样品中亚硝酸盐量(单位mg/kg)

V1为样品处理液总体积

m1为样品质量(单位 g)

m2为通过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的亚硝酸盐的质量(单位μg)

V2为测定用样品液体积

角度果酒、果醋及泡菜的制作

1.(2018·浙江重点中学联考)葡萄是常见水果,可以用来榨果汁、制果酒和果醋,下图是制作果酒果醋的简易装置。请回答:

(1)用该装置进行葡萄酒酿制过程中,开关1和2的开闭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很多因素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和产量,为提高葡萄酒产量可以添加________________。

(3)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要给葡萄汁添加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酒精度。不同品种的酵母菌发酵产生的葡萄酒酒精度不同,若要从野生酵母中筛选出酒精转化率高、对酒精耐受能力强的酿酒酵母,可用________________。

(4)用葡萄酒制作果醋过程中将醋化醋杆菌与酒-水混合物混匀加入发酵瓶中并________,发酵过程中要不断从开关1通入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用________替代醋化醋杆菌。

解析(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酒精,使瓶内气压升高,故始终关闭开关1,定时打开开关2放出CO2;(2)添加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从而提高葡萄酒的产量;

(3)用葡萄制作的葡萄酒不含糖,酒精含量也低,可以添加蔗糖提高酒精度;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酒精,筛选出酒精耐受能力强的酿酒酵母;(4)用葡萄酒制作果醋过程中将醋化醋杆菌与酒-水混合物混匀加入发酵瓶中,并调节pH至7.0后倒入发酵瓶,醋杆菌是需氧型微生物,发酵瓶中应不断通入无菌空气,若没有醋杆菌可以用醋曲代替。

答案(1)始终关闭开关1,定时打开开关2 (2)果胶酶

(3)蔗糖含高浓度酒精的培养基进行筛选(4)调节pH 无菌空气醋曲

2.(2018·杭州市质量检测)不同浓度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处理对甘蓝泡菜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请回答:

(1)甘蓝泡菜的腌制和样品处理:腌制甘蓝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甘蓝样品处理过程中,加硫酸锌产生沉淀后,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然后冷却至室温,用滤纸过滤,用水淋洗2~3次,将________在容量瓶中定容。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取10 mL样品溶液,进行显色处理。用光程为1 cm的________在550 nm处测定光密度值。

(3)甘蓝泡菜发酵过程中NR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呈________的趋势。添加不同浓度的GSH 处理均可________NR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当添加GSH的质量分数较低时,NR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随着GSH浓度的增大而________。

解析(1)盐水煮沸并冷却,煮沸的目的是杀灭杂菌,同时也去除氧气,甘蓝样品的滤液用氢氧化钠溶液将 pH调至8.0,再加入25 mL硫酸锌溶液,混匀后生成白色沉淀,水浴加热至60 ℃,进一步让蛋白质沉淀,然后冷却至室温,用滤纸过滤,用水淋洗2~3次,将滤液和洗涤液在容量瓶中定容;取10 mL样品溶液,进行显色处理。(2)用光程为1 cm的比色杯在550 nm处测定光密度值。(3)据图分析甘蓝泡菜发酵过程中NR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不同浓度的GSH处理均可抑制NR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当添加GSH的质量分数较低时,NR活性和亚硝酸盐含量随着GSH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答案(1)杀灭杂菌(去除氧气) 进一步让蛋白质沉淀滤液和洗涤液(2)比色杯(3)先上升后下降抑制降低

果酒、果醋和泡菜的制作的比较

比较项目果酒的制作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作用微

生物

酵母菌(真菌) 醋化醋杆菌(细菌) 假丝酵母和乳酸菌

原理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

葡萄糖氧化成乙醇,而且

当培养液中乙醇浓度为

16%时,酵母菌死亡

醋化醋杆菌在有氧条件

下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乳酸菌和假丝酵母将

糖转化为有机酸和醇

类物质

发酵温度25~30 ℃30~35 ℃25 ℃以下发酵时间2~3 d 7~8 d 10 d以上

制作流程

连接发酵装置

加入醋化醋杆菌

发酵并检测pH

调节活塞,控制流量

测定pH,监控

发酵情况

课后限时训练

(时间:30分钟分数:100分)

1.(2018·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回答与生物技术实践有关的问题:

(1)制作果醋时,需事先将醋化醋肝菌进行培养,可在含酵母提取物、__________、甘露醇等的液体培养基中扩大菌种数量。如未能获得醋杆菌,则可用________代替。然后加入果酒与蒸馏水配比为______的发酵液。

(2)制作泡菜时欲缩短发酵周期,可加入适量____________。在利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时,显色剂由对氨基苯磺酸与____________组成。

(3)在无菌实验操作中,为了防止污染,往往需要事先进行消毒或灭菌。下列是用于消毒处理的是____________。

①外植体②培养基③医用注射器④注射药物时的皮肤⑤接种环⑥手术刀

A.①④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培养醋化醋杆菌的液体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蛋白胨、酵母提取液和甘露醇。将200 mL 果酒与800 mL蒸馏水混合作为发酵的原料,果酒与蒸馏水的配比是1∶4;制作泡菜时欲缩短发酵周期,可加入适量乳酸菌或腌制过的泡菜汁(相当于接种已经扩增的发酵菌,减少腌制时间)。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产物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测定

答案 (1)蛋白胨 醋曲 1∶4 (2)乳酸菌或腌制过的泡菜汁 N -1-萘基乙二胺

(3)A

2.蓝莓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如图为

蓝莓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选料→冲洗→粉碎→灭菌→?→发酵→?→果酒

(1)流程中“?”处的内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若温度过高,将影响酒的________;若发酵

瓶的密封性不好,可能会在________(A.酵母菌厌氧呼吸 B.乳酸菌 C.醋化醋杆菌 D.霉

菌)的作用下导致果酒变酸。

(3)蓝莓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其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发酵罐中________________,

表示果酒发酵完毕。

解析 (1)结合果酒生产的工艺流程,可以判断流程中的两处“?”分别为接种和过滤操作。

(2)果酒制作的最适温度为25~30 ℃,如温度过高,将影响酒的风味;若密封性不好,即

有氧条件下果酒变酸的原因是酒精转化成醋酸的结果。(3)果酒制作过程,先通入一段时间

的无菌空气,有助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快速繁殖;果酒发酵完毕的标志是发酵罐中停止产

生气泡。

答案 (1)接种 过滤 (2)25~30 风味 C

(3)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 停止出现气泡

3.(2018·3月嘉兴模拟节选)桑葚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水果,也常用来制成果汁或酿成果酒。

大致流程如下:

桑葚→选果、洗果→破碎→打浆→榨汁—???→果汁→果酒

(1)在制作果汁时,为了增加出汁率和澄清度(用果汁透光率表示),常加入果胶酶。加酶后

的某研究结果如下。

注:果胶含量程度“+”表示果胶阳性反应;“-”表示果胶阴性反应

果汁中果胶的含量可用加入酒精的方法进行检测,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表中果胶阳性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在生产应用中,考虑到生产成本因素,建议果胶酶的使用剂量为 ____ mL/L。当果胶酶剂量超过0.21 mL/L时,透光率反而下降,这时使果汁变浑浊的物质是________ 。

(2)酿酒时可用如图发酵瓶进行,原料装瓶后加入适量的蔗糖并接种,然后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

①当发酵瓶中 ________ ,即表示发酵完毕。

②请在下列坐标中,画出瓶内发酵过程中菌种数量的变化曲线。

(3)下列关于果酒发酵瓶及发酵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处应该有水,有利于隔绝内外气体的出入

B.②处应该伸入发酵瓶液面以下,有利于形成缺氧条件

C.③处果汁装瓶容量不超过2/3,以免发酵过程中液体冲出

D.不同温度下完成发酵的时间不同,而最终果酒的风味相同

解析果胶检测是依据果胶不溶于酒精,会在酒精中出现絮状物。果胶酶可催化果胶水解,使果汁变澄清,但是果胶酶加入过量也会引起果汁浑浊。酒精发酵完成的标志是停止出现气泡。由于空间有限,营养物质有限,酵母菌在发酵瓶中的数量先会呈S形增长,但是后期由于营养物质减少和代谢废物积累,酵母菌数量会下降。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温度、时间、菌种、底物种类均会对果酒的风味造成影响。

答案(1)果胶不溶于酒精出现絮状物0.15 果胶酶

(2)①停止出现气泡②(如图) (3)C

4.(2018·杭州重点中学高三期中考)回答与生产苹果醋工艺流程有关的问题:

苹果→苹果汁→苹果酒→苹果醋

(1)新鲜苹果在压榨之前用________ 浸泡消毒,并冲洗。

(2)为了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制取时常加入果胶酶,为证明其效果,可分别取等量浑浊的苹果汁和澄清的苹果汁,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 ,预计后者出现的沉淀物较少。要扩大培养生产果胶酶的微生物,适宜的培养基是________ (A.MS 培养基;B.添加蔗糖的豆芽汁;C.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及氯化钠)。

(3)果酒发酵完毕,静置沉淀后,可用 ________法将上清液取出。若果酒中乙醇的浓度超过________%时,酵母菌就会死亡。

(4)苹果醋是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果醋生产过程利用了________(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苹果酒流经发酵瓶制成苹果醋,则发酵瓶中 CO 2的产生量是 __________(A.与发酵瓶体积相当;B.约为发酵瓶体积的一半;C.几乎为零)。

解析(1)为防止杂菌污染,新鲜的苹果需要先进行消毒,常用高锰酸钾浸泡。(2)果胶的简易鉴定方法是加入乙醇,观察沉淀量。题干要求扩大培养,且培养对象是真菌,因此选择添加蔗糖的豆芽汁。(3)果酒沉淀后可用虹吸法吸取上清液保存。乙醇浓度超过16%会导致酵母菌死亡。(4)果醋发酵所需微生物是醋化醋杆菌,根据醋酸发酵反应式可知,发酵瓶中无CO 2的产生。

答案(1)高锰酸钾溶液(2)95%乙醇 B (3)虹吸16 (4)(醋化)醋杆菌 C

5.(2017·浙江十校联盟模拟节选)请回答果醋制作和醋化醋杆菌扩大培养及筛选的相关问题:

(1)醋化醋杆菌在________条件下才能将乙醇转化为醋酸,因此需要持续往发酵瓶中通入足量的________。

(2)底物充足条件下,醋酸发酵液pH变化是________(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稳定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稳定)。

(3)对醋化醋杆菌进行扩大培养所需的液体培养基(1 L)配方为:蛋白胨3 g、酵母提取物5 g、

________25 g和蒸馏水,并调pH至________,再用________法进行灭菌。若要分离醋杆菌,还需在上述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解析(1)醋化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转化为醋酸,因此需要持续往发酵瓶中通入足量的经过滤的空气。(2)底物充足条件下,醋酸发酵液pH变化是先变小后稳定,这是因为发酵导致醋酸积累,pH变小,之后醋酸积累一定浓度(13%)醋杆菌生长受抑制,醋酸不能继续积累,pH稳定,发酵也就完成了。(3)对醋化醋杆菌进行扩大培养所需的液体培养基成分,除题目已列之外还需要甘露醇,并且培养基pH应调到7.0,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分离菌种通常用固体培养基,需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琼脂。

答案(1)有氧(经过滤的)空气(2)D (3)甘露醇7.0 高压蒸汽灭菌琼脂

6.如图为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果醋

(1)清洗葡萄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醋化醋杆菌进行纯化培养,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方法)接种,接种之前要对接种工具进行____________,避免接种工具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过程中,通常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和温度控制在30~35 ℃。写出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果汁中含有醋化醋杆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化醋杆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用果汁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发酵瓶溶液中pH的变化是________。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1)果酒制作中利用的酵母菌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清洗葡萄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流失。(2)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醋化醋杆菌进行纯化培养,

通常采用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接种,接种之前要对接种工具进行灼烧灭菌处理,避免接

种工具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3)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酵母菌的酒精发

酵过程中,通常将温度控制在25~30 ℃,醋化醋杆菌是需氧菌,因此由果酒转变成果醋

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通入氧气。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总反应式为:C 2H 5OH

+O 2――→酶

CH 3COOH +H 2O 。(4)若果汁中含有醋化醋杆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化醋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果酒发酵是在缺氧环境中进行的,而醋化醋杆菌是好氧细

菌,果酒发酵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化醋杆菌生长。(5)在用果汁制作果酒的过程中,由于产

生C 2H 5OH 的同时产生CO 2,因此发酵瓶溶液中的pH 减小。

答案 (1)菌种流失 (2)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 灼烧(灭菌)处理 (3)25~

30 ℃ 有氧(通入无菌空气或通入氧气) C 2H 5OH +O 2――→酶

CH 3COOH +H 2O (4)不能 在果酒发酵旺盛时,发酵环境中无氧 (5)C

7. (2018·宁波模拟)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时加入已腌制过的泡菜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菜在腌制时,抑制有害菌繁殖是关键。下列与此无关的叙述是 。

A .白菜在开水中浸1 min ,热水洗坛内壁两次

B .加入适量糖和调味品

C .坛口用水封好,防止空气进入

D .加入适量的盐水、白酒

(3)亚硝酸盐与显色剂会生成 色产物。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可以用 法测出光密度值,利用预先建立的 估算出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进行样

品测定时,要取等量水进行同样的测定,目的是 。分析下图的曲线可知,食用泡菜的最佳时间是 点。

(4)若要分离出变质泡菜中的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取变质泡菜汁用无菌水配制成悬液

B.用划线分离法更易获得单菌落

C.需要配制合适的培养基

D.培养用具、培养基必须是无菌的

答案(1)接种已经扩增的发酵菌,加速发酵过程(2)B (3)紫红光电比色标准曲线作为空白对照C(4)B

8.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果酒、果醋制作是常见的例子。请回答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制作的问题:

(1)在果酒、果醋制作中,都需要大量纯种发酵微生物,所以首先要对发酵微生物进行培养,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渗透压等条件;为防止杂菌污染,还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填“消毒”或“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

(2)右图是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醋酸发酵在瓶中进行,发

酵所需的微生物是。若乙瓶中流出液明显呈酸性,则说明流出

液中有生成。向乙瓶中通入空气的主要原因是。

A.果酒生成醋酸时需要氧气

B.通入空气可使乙瓶中的锯末呈松散状

C.使乙瓶中流出的液体缓慢滴入丙瓶中

D.使甲瓶中流出的液体缓慢滴入乙瓶中

(3)如果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需要修改的地方是。

解析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条件;为防止杂菌污染,还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如图在果醋的发酵装置中,醋酸发酵在乙瓶中进行,发酵所需的微生物是醋化醋杆菌是好氧型细菌,发酵时要向乙瓶中通入空气。若乙瓶中流出液明显呈酸性,则说明流出液中有醋酸生成。如果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则不需要通入空气。

答案(1)酸碱度(pH)灭菌消毒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2)乙醋化醋杆菌醋酸 A (3)不需要通入空气

9.(2017·台州模拟节选)某研究小组欲用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请分析回答:

(1)将苹果汁放入发酵瓶,要预留约的空间。为得到酒精和糖含量较高的果酒,可在果汁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若发酵瓶内持续无气泡产生,则需加入更多的,使发酵作用尽快发生。

(2)变酸的果酒表面有一层醋杆菌形成的菌膜,若要在该菌膜中筛选高表达量的醋杆菌菌株,可通过获得的方法来分离筛选。若要统计获得菌种的数目,则常采用法。对获得的优质醋杆菌菌种常用划线法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低温保存。

(3)如图是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关于果醋发酵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前,瓶内酒—水混合物的pH需调至7.0

B.发酵过程中,充气口要适时适量充气

C.发酵过程中,排气口排出醋酸发酵产生的CO2

D.发酵完成后,出料口的pH不再减少

解析(1)将苹果汁放入发酵瓶,要预留约1/3的空间,因为酒精发酵会产生CO2,若装太满会造成发酵液外溢或裂瓶。为得到酒精和糖含量较高的果酒,可在果汁中加入少量蔗糖。若发酵瓶内持续无气泡产生,则需加入更多的酵母菌,使发酵作用尽快发生。(2)若要筛选高表达量的菌株,可通过获得单菌落的方法来分离筛选。若要对菌种计数,则采用涂布分离法,划线分离不能计数。对获得的优质醋杆菌菌种常用划线法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上低温保存。(3)果醋发酵通常用酒-水混合物作为原料,酒-水混合物调到pH为7.0有利于发酵进行,A正确;果醋发酵是需氧发酵需要不断通入空气,B正确;酒-水混合物为原料进行醋酸发酵没有CO2产生,其反应是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醋酸和水,C错误;果醋发酵完成的标志就是出料口的pH不再减少,D正确。

答案(1)1/3 蔗糖酵母菌(2)单菌落涂布分离斜面(3)C 10.(2018·3月嘉兴模拟节选)泡菜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在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危害人们的健康。研究人员检测了不同浓度的食盐、不同发酵阶段的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制作泡菜时如希望发酵快一些,可将蔬菜放在中浸泡1分钟后入坛。发酵坛中还可加一些白酒,加白酒的目的是增加醇香感和。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腌制泡菜的最佳食盐用量约为5%

B.过多的食盐可能会抑制发酵作用

C.腌制初期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上升

D.食用泡菜最安全的是腌制后3~9天

(3)在利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时,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显色剂会生成色产物。绘制标准曲线时,可以亚硝酸钠的质量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对样品和标准溶液的测定中,要用光程相同的。

解析(1)泡菜制作时,为加快发酵进程可以将蔬菜放在开水中烫1分钟后入坛,还可以加入已腌制过的泡菜汁。发酵坛中加入白酒的目的是抑制杂菌生长和增加醇香感。(2)根据实验结果,腌制泡菜时亚硝酸盐含量初期上升,之后会下降,C正确;腌制泡菜的最佳食盐用量是5%,从亚硝酸盐含量上看,食盐用量5%时,第9天开始亚硝酸盐含量已很低,A正确;食盐用量7%时,虽然亚硝酸盐含量很低,但是食盐含量过高会抑制发酵,影响泡菜口味,B正确;从亚硝酸盐含量上看,泡菜在腌制9天之后食用是安全的,D错误。(3)在利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时,在样品溶液中加入显色剂会生成紫红色产物。绘制标准曲线时,可以亚硝酸钠的质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对样品和标准溶液的测定,要用光程相同的比色杯。

答案(1)开水抑制杂菌生长(2)D (3)紫红光密度值比色杯

【赢在起点】2014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63讲:第十一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十一单元生物技术实践 学案63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2.(2012·深圳模拟)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 ℃,并具有一定湿度 B.腐乳制作中盐、卤汤中的酒和香辛料不仅起防腐杀菌的作用,还能调制腐乳的风味 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3.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1 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4.(2012·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 B.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D.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5.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 6.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消毒不能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 B.利用平板划线法可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C.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不同 D.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于微生物的接种 7.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2020届浙江高考生物(选考)仿真模拟卷:2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生物)仿真模拟卷(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7浙江嘉兴期末)下列细胞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蓝细菌细胞 B.黑藻叶肉细胞 C.蛙间皮细胞 D.洋葱表皮细胞 2.(2017浙江台州模拟)造成气象预报中说的“紫外线指数”增大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3.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一个多细胞的个体,这主要依赖于细胞的() A.分裂和癌变 B.衰老和分化 C.分裂和分化 D.衰老和分裂 4.(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下列不能为生物体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统一性提供证据的是() A.细胞学说的发现 B.脊椎动物前肢的形态和功能各有不同 C.中心法则的发现 D.真核生物均由真核细胞组成 5.(2017浙江宁波十校联考)下列与遗传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患者生育的后代个体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B.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愚型、红绿色盲等 C.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 D.在患者后代中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远低于单基因遗传病 6.(2017浙江温州选考适应测试)下列疾病中,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而导致的是() A.中暑 B.糖尿病 C.低血钾症 D.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7.下列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糖的氧化 B.放能反应产生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到ATP中 C.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放能反应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和ATP的合成有关 8.右图是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不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A.DNA是双螺旋结构 B.碱基严格互补配对 C.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9.(2017浙江绍兴选考模拟)“验证酶的催化效率”的实验结果如右图。实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过氧化氢酶催化,虚线表示相同温度下二氧化锰催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酶能提供过氧化氢分子活化所需的能量 B.在酶催化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先快后慢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二)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考能专项突破(二) 2.生物膜系统的模型解读 ?热图呈现 解读 (1)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为(如图1): 细胞膜 ――→“出芽” 小泡高尔基体――→“出芽”小泡内质网,核糖体合成 (2)图2表示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该图不仅表示了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表示了某种结构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变 化。 (3)图3和图4分别以直方图和曲线图形式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只发出小泡),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先接受小泡,后发出小泡),细胞膜面积相对 增大(只接受小泡)。 ?典例剖析 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H 3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 变化如图乙,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丙,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 H3 A 标记的细胞器是 ③ .能在图丙中 B ④ 上观察到 H3 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答案A 解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图甲中a、b、c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 解题模板解答生物膜系统的“2”点关注1分析此类问题要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和每一个柱状图代表的物质结构 ,要对同一物质结构变化前后进行比较。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先判断该物质是否是分泌蛋白,并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 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跟踪训练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内生命活动变化前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 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可以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前后膜面积变化图 B.图乙可以表示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前后膜面积变化图 C.胰岛B细胞只发生图甲过程而不发生图乙过程 D.图甲、图乙变化过程可反映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C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山东专用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篇能力1类型4遗传设计实验学案.doc

类型4 遗传设计实验 (2018·全国卷Ⅰ)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雌9∶3∶3∶1 1/2有眼 1/2雄9∶3∶3∶1 1/2雌9∶3∶3∶1 1/2无眼 1/2雄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3)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填“显性”或“隐性”)。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伴性遗传。 3.设计杂交实验。 1.审题关键点: (1)表格数据分析:从杂交亲本及其子代表现的特点入手,先进行单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用一只无眼雌蝇和一只有眼雄蝇杂交,子代果蝇中有眼∶无眼=1∶1属于测交比例。 (2)选用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实验;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浙江省高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高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与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细胞膜表面含有MHC分子和乙酰胆碱受体等膜蛋白 B.生物膜上载体蛋白的特异性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的基础 C.在胰岛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D.每个效应器细胞的细胞膜上都只有一种神经递质的受体 2.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通过对下丘脑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B.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 C.乙烯具有对抗生长素的作用,所以不能促进根、叶、花的生长和发育 D.胰岛β细胞可接受血糖浓度的直接刺激,也可受到垂体分泌的促激素的调控 3.真核细胞细胞核DNA分子中既含有编码氨基酸的外显子,又有不编码氨基酸的内含子,而且外显子与内含子都被转录,通常将这样的新合成的RNA分子称为前体信使RNA(Pre﹣mRNA).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re﹣mRNA的序列与作为模板的非编码链序列完全互补 B.Pre﹣mRNA的内含子转录部分被切除,外显子转录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mRNA C.Pre﹣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经加工形成mRNA D.Pre﹣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 4.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1和突触2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2中的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包括被突触后膜吸收 B.ab过程(不包括a点和b点)中,离子通道甲处于开放状态 C.B处膜电位一直为﹣65mV,可以确定Gly使后膜上的阳离子通道打开 D.突触1处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以双向传导,传到B点的时间比A点长 5.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六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该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C.该病可以通过注射减毒疫苗的方式进行治疗 D.患病原因可能是B细胞分化受阻 6.某学生进行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血细胞计数板内酵母菌数目清晰,无需加水稀释 B.乙图中第4﹣7天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专项突破

重点题型研析6——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 关计算 典例剖析某基因含有2 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1%,由此不能得出() A.该基因中G占29%,C有1 160个 B.该基因转录形成的RNA分子中U占21% C.该基因复制3次需要5 88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该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中(A+T)占该链的42%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1%,C%=G%=29%,故该基因中C有1 160个。由于该基因转录时以一条链为模板,故形成的RNA分子中U的比例是不定的,但该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中(A+T)占该链的42%。该基因复制3次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4 000×21%×(23-1)=5 880(个)。 答案 B 技法点拨 1.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的计算 (1)“双链中,不配对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具体表达式为(A+C)/(T+G)=1(将A =T、C=G代入上式即可证明)。 (2)“DNA的两条互补链中,不配对的两碱基和的比值互为倒数”。具体表达式为[α链 的(A+C)/(T+G)]·[β链的(A+C)/(T+G)]=1。 (3)“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具体表达式为α链的(A+T)/(C +G)=β链的(A+T)/(C+G)=双链的(A+T)/(C+G)。 2.与DNA半保留复制相关的计算 (1)双链DNA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含亲代DNA单链的子代DNA总是 2个,占子代DNA总数的比例为2/2n,亲代DNA的单链占所有单链的1/2n。

(2)某DNA分子中含某碱基a个,则复制n次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3.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DNA、RNA、氨基酸的计算 (1)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产生一条单链mRNA, 则转录产生的mRNA中碱基数目是DNA中碱基数目的一半,且DNA模板链中A+T(或C+G)与mRNA中A+U(或C+G)相等,则(A+T)总%=(A+U)mRNA%。 (2)设mRNA上有n个密码子,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因mRNA上的密码子都决定一个氨 基酸,需要一个对应的tRNA分子参与连接。所以,密码子的数量∶tRNA的数量∶氨基酸的数量=n∶n∶n。 (3)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 子中氨基酸数目约为mRNA中碱基数目的1/3,约是双链DNA中碱基数目的1/6。即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基因中的碱基数(指双链)、mRNA分子中的碱基数、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之比约为6∶3∶1。 跟踪训练 1.已知某R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7%,尿嘧啶占21%,则转录形成该RNA的基因中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为() A.17% B.21% C.无法确定D.50%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可知,转录形成该RNA的模板链中(G+C)%=62%,(A+T)%=38%,由于一条链中(G+C)、(A+T)的比例和整个DNA分子中(G+C)、(A+T)的比例相等,所以DNA分子中(G+C)%=62%,(A+T)%=38%,且DNA分子中A=T、G=C,所以整个DNA分子中(A+G)所占比例为50%。 2.关于如图所示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若该DNA分子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D.把该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 答案 C 解析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都作用于①部位;该DNA的特异性不表现在碱基种类上,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 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 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 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 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2020年浙江省高中生物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

浙江省2020年高中生物1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B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不同组织含水量相同 B.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 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叶片缺镁会发黄 1.A 【解析】A、水是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不同组织含水量不同,A错误;B、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B正确;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正确; 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叶片缺镁会导致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叶片发黄,D正确。故选A。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神经递质 B.RNA聚合酶 C.血浆蛋白 D.氨基酸 2.B 【解析】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因此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R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C、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D、氨基酸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故选B。 3.下列能正确表示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的是 A.B.C.D. 3.D 【解析】A、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不符合题意;B、细胞中染色体为奇数,有同源染色体,故处于MII中期,B不符合题意;C、细胞中无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故处于MII后期,C不符合题意;D、细胞中有染色单体,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分离,故处于MI后期,D符合题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导学案 【重难点突破】 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从甲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分析:要除掉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应采用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2)从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①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 ②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m<X<2m。 ③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侧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 X<m。 【典题演示1】(2011·南京一模)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A溶液浓度为1 mg·L-1时,对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最明显 C. A溶液浓度为0.001 mg·L-1时,对切段伸长无促进作用 D. 若两次实验所得数据偏差较大,也应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变式训练1】 下图(1)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图(2)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3)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依次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 答案:D 解析:从图(1)看出a、b两点都在生长,故生长素浓度都在促进生长的范围内,但由于单侧光的影响,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这样生长素浓度a侧大于b侧。由图(2)可知胚芽鞘的最适浓度范围为10-10 mol/L,所以图(3)中,a的浓度应为②,b的浓度应为④,这样才能促进a、b两点都生长,且a侧比b侧生长快。

高中生物实验学案(全部详细并配套练习)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复习归纳 类型Ⅰ:显微观察类 一、显微镜(必修一 P7)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见右图: 1.镜座 2.镜柱 3.镜臂 4.镜筒 5.目镜 6.转换器 7.物镜 8.粗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 11.通光孔12.压片夹 13.转换器14.反光镜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低倍镜对光;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调细准焦螺旋; (2)使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两眼都要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3)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4)放大倍数计算:(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使用凹面反光镜、增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增加视野亮度,使物象明亮清晰。 [课堂巩固] 1、将制作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的透明度较大,为便于观察,应采取下列何种措施() A.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B.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2、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中箭头)和叶绿体(图中黑点)所在 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 ( ) A.顺时针、右边B.逆时针、右边 C.顺时针、左边 D.逆时针、左边 3、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3、4为目镜;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 A.1、3、5 B.2、4、6 C.2、3、5 D.2、4、5 4、下面是用显徽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 要把显徽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 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生物试题22(含答案)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原创)下列结构中能作为区别动植物细胞最可靠依据的是 A.叶绿体 B.液泡 C.细胞壁 D.中心体 2.(原创)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不会 ..导致 A.水产品损失 B.热带疾病传播范围扩大 B.C.全球降雨格局改变 D.南极冰盖融化 3.(原创)下列育种方式中未.利用染色体畸变原理的是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4.(原创)沙漠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下列关于该地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绿地的出现是原生演替的结果 B.绿地的各层次上都有动物栖息 C.绿地中的生物大多呈均匀分布 D.沙漠绿洲反映出空间异质性 5.(原创)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及分析,叙述错误 ..的是 A.选用豌豆进行杂交时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 B.F2中出现3:1分离比的原因是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C.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能排除3:1的偶然性 D.孟德尔用测交实验直接证明F1产生两种比例为1:1的配子 6.(原创)下列关于腺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 B.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未必都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 C.促甲状腺激素能通过调节作用影响下丘脑的活动 D.生长激素可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增大及蛋白质合成 7.(改编)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个体发育是通过细胞分化过程实现的 B.细胞分化过程受到严格地调控 C.正常发育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有序分化 D.细胞分化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8.(改编)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大、小两个亚基在核仁中组装成核糖体 B.线粒体参与卵原细胞形成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 C.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的通道,小分子不能出入 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9.(原创)下图为温特进行的研究某种促进生长物质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9单元 专项突破

重点题型研析9——概念图类解题技能 典例剖析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中的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①表示兔的同化量;生产者及各级消费者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是最少的;②表示狐的同化量,图中②/①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技法点拨 1.能量流动图解 该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识别该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入射的太阳能并非全部被生产者吸收;(2)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除了最高

营养级外,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是四个数值之和:本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和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3)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 2.物质循环图解 该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识别时要注意:(1)正确判断图解中字母表示的成分。A与CO2大气库之间是双向箭头,则A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正确识别图解中数字表示的生理过程及发生的场所。过程①为光合作用,是大气中 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主要发生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过程②③⑤是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程⑤又称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该图中还缺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如果该过程过度,则会导致温室效应。 跟踪训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示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B.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 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过程的能量值为②与③过程对应的能量值之和答案 A 解析消费者捕食生产者的过程也就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获取能量的过程;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的;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由于①过程固定的能量中一部分被生产者呼吸消耗(②)、一部分传递给消费者,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③),所以①>②+③。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必考专题二遗传规律第6讲分离定律学案

第 6 讲 分离定律 [ 考试要求 ] 1. 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 (b/b)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解释及验证 (b/b) 。3. 分离定律的实质 (b/b) 。4. 显性的相对性 (a/a) 。 5.分离定律的应用 (c/c) 。 6.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 结果与科学方法 (c/c) 。 7.杂交实验的 设计 (/c) 1. (2018 ·浙江 4 月选考 ) 一对 A 血型和 B 血型的夫妇,生了 AB 血型的孩子。 AB 血型的这种 显 性类型属于 ( ) B. 不完全显性 D.性状分离 解析 I A 与 I B 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 两者互不遮盖, 各自发挥作用, 表现为共显 性。 答案 C 2. (2018 ·浙江 11 月选考 ) 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 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 F 1自交,其 F 2 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 F 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解析 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应在花蕾期花粉尚未成熟时去雄, A 错误;完 成人工授粉后套上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B 错误; F 1自交,其 F 2中同时出现紫 花和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出现白花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错误; F 1 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D 正确。 答案 D 3. (2015 ·10 月浙江选考卷 )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 交,其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A.完全显性 C.共显性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生物试题15(含答案)

① ②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8·稽阳联考改编)下列特征或结构中,哪项是种群所具有( ) A.出生和死亡 B.年龄结构 C.垂直结构 D.能量流动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保证绿水青山就必须彻底杜绝一切砍伐和捕捞 B.绿水青山体现出来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 C.退耕还林和退田还湖措施有利于形成绿水青山 D.绿水青山有利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3.(2018·台州模拟改编)下列关于蓝细菌及其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B.蛋白质在蓝细菌核糖体上合成 C.膜蛋白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红色 D.合成膜蛋白需高尔基体参与 4.(改编)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中,一定需要ATP 供能的是( ) A.柠檬酸循环 B.卡尔文循环 C.质壁分离及复原 D.载体蛋白的形状改变 5.(2018·温州一模改编)下列关于人体厌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和氧反应生成水 B.两个阶段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C.只有第二阶段可以生成ATP D.葡萄糖分解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6.(原创)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中的产物三碳糖大部分在叶绿体内作为合成淀粉等原料而被利用 C.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D.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 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7.(改编)能够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 A.脂肪水解酶 B.蛋白质水解酶 C.淀粉水解酶 D.DNA 水解酶 8.(2018·绍兴柯桥中学高三期中改编)有关A TP 和AD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P ADP +Pi +能量 A.生物体内的A TP 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B.ADP 分子中戊糖是脱氧核糖 C.①反应释放能量可以用于吸能反应 D.②反应所需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呼吸第

精品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回扣基础要点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原因是氨基酸多种多样的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蛋白质排列顺序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光滑粗糙多糖类荚膜多糖类荚膜败血症无毒性 2.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死亡不死亡转化因子 3.

(1)S 型细菌加热杀死后, 变性失活,DNA 氢键破坏双链打开,但降温后变性的DNA 可复性恢复正常(类似于PCR 扩增中变性复性过程)。 (2)细菌转化实验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蛋白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原理:T2噬菌体以自己的 为模板,利用 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而实现增殖。 2.方法: ,用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 3.材料 (1)T2噬菌体的核酸为 ,存在于 ,尾部及头部外侧为 。 (2)T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 ,宿主细胞为 , (能/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 DNA 细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5S 32P DNA 头部 蛋白质 不能 寄生 大肠杆菌 艾弗里转化实 验(体外转化) 原理:对S 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 定,并与 混合培养,以观察 各成分的作用 过程: 结论: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R 型活细菌 DNA R 型+S 武型 R 型

4. 底高检测到 5.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即DNA是遗传物质。 6.实验思想:将和蛋白质等分开,直接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DNA DNA 单独地 练一练 (高考真题)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 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解析: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的,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四、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过程及结果 2.结论:是遗传物质。 RNA 五、两个重要结论及原因 1.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此外和两种细胞器中也存在少量DNA分子。 2.DNA是遗传物质,因为自然界中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2019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教材基础实验 考点34 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学案(考试专用)

考点34 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 1.探究设计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 2.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 1.探究类实验

2.调查类实验

题组一探究类 1.(2018·雨花区校级模拟)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为A、B、C组,并分别调整到0 ℃、25 ℃、100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 ℃、25 ℃、100 ℃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30 min后,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试管内液体颜色都可能出现蓝色 B.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 D.在0 ℃和100 ℃之间每隔10 ℃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答案 A 解析由于三种温度条件均不是适宜温度,因此三支试管中淀粉可能不会完全水解,因此试管中的淀粉会遇碘变蓝,A正确;0 ℃和25 ℃均属于低温条件,淀粉均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解,因此A、B两试管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而在高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丧失,因此C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的实验装置,这三种温度条件均不是适宜温度,C错误;在0 ℃和100 ℃之间每隔10 ℃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但不能确定最适温度,D错误。 2.(2018·泰安一模)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互为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C.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D.实验中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 答案 C 解析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所以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互为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正确;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所以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产生(或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C错误;实验中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D正确。

(浙江)2020高考生物考前增分专项练辑综合模拟卷(一)

(浙江专用)2020高考生物考前增分专项练辑综合模拟卷(一)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叶绿体内光合色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B.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可在类囊体膜上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C.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a D.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大量吸收绿光,几乎不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答案 B 解析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是改变的,如叶片衰老后,叶绿素的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升高,A项错误;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光合色素是胡萝卜素,C 项错误;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吸收绿光最少,大量的绿光被反射,D项错误。 2.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DNA复制是染色体形成两条染色单体的过程 B.转录产物RNA必须在细胞核中经加工成熟后,才用于蛋白质合成 C.劳氏肉瘤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反向合成DNA,这也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D.间隙期的细胞内DNA含量明显上升 答案 C 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存在染色体,A项错误;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转录产物RNA必须在细胞核中经加工成熟后,才用于蛋白质合成,原核细胞是边转录边翻译,B项错误;间隙期是指G1期、G2期,DNA含量不变,合成期(S期)细胞中的DNA才会复制,DNA含量加倍,D项错误。 3.成熟植物液泡膜上有转运钙离子或氢离子的载体蛋白,这些载体蛋白将钙离子或氢离子运进液泡时需消耗能量(AT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泡膜两测钙离子和氢离子的浓度都将趋于相等 B.钙离子进入液泡时,细胞内ATP含量会明显下降 C.该植物细胞内腺苷三磷酸均生成于原生质层内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