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曹良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怎样才是全面发展?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因为每一个教师心中的理解不同,如果只从字面理解全面是越多越好,可过多的堆砌并不是一件好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适应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只要适应学生的成长都是全面的一部分。也许我心中的全面不一定全面,但是我认为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这是我多年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今天说一说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这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的好习惯。其实,一个好习惯将会让你受益终生,但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他需要教师的培养,家长的配合。对于一个学生如果养成一种好习惯,当下可以帮助你健康成长,就是在今后的人生中也会让你受益。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是我们也不能为教书而教书,我们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天起,教师就接下了这个接力棒,并且每一位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更优秀,为什么几年以后,学生之间出现了差距呢?这种差距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个人认为,一、二年级是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教师把学生的各种习惯培养好了,学生就会在好习惯的促使下主动学习。例如:有的学生不做作业,还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习惯的出现难道就是一时养成的吗?刚开始这些学生也不是这种情况,当他们第一次不交作业或不完成作业时老师不去制止,或者老师在制止的过程中出现了松懈现象,都会给学生的不良习惯埋下种子,长时间下去就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同时一种不良习惯也会慢慢滋生,好习惯的培养很费力,但是一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就会很快,所以我们教师在一、二年级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有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果每一位学生都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进入高年级以后,老师只要在原来各种习惯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和提升,学生从各方面都好管理,也根本不会出现不良习惯的表现。所以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心态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心态端正了,对于这个人来说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学生也是如此,如果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并用这种良好的心

态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生活就会充满着乐趣。学生有了积极的心态,他的生活就会充满着阳光,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作为老师要想端正学生的心态,首先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端正学生的心态,在这一方面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步我要深入学生,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平时在我闲暇的时间内我就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打开他们的心扉与我进行沟通,在学生没有任何顾忌的情况下我才能全面的了解,当学生被我了解清楚以后,我就会按照不同学生的心态制定一个辅导计划,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心态端正。端正了学生的心态,学生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态度,班级也就有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全班上下就行成了一种核心的凝聚力。

也许会有老师这样问,对于那些整日不学无术的学生,应该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作为老师应该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老师没有发现而已,如果你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在你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就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要你发现了学生上的闪光点,你就要利用好这个有利资源,在鼓励与表扬的同时一定要带有教育意义,让学生享受表扬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我想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只要你用心、用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着良好心态的学生。

三、活动中激励学生进步

有的老师说:“整日忙碌在德育的活动中,学生那还有时间去学习”。个别老师的这种说法我不赞成,我认为德育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有它的教育意义。譬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让学生带着礼品去看望那些孤寡老人,去看望那些退休的老师,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珍惜生活,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际也是对学生一种习惯的培养,所以说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德育中的活动,学生参加了活动,受到了教育,各种习惯也会慢慢养成,只要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也就有了一种正确的心态,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教学知识学生也会由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渴求,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教学起来就会轻松得多,这就像人们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其实,德育和教学是相辅相成,它们是一种不可分割的纽带,德育是教学的前提,教学是德育的升华,只有把德育中的活动做丰富了,学生才能开阔视野,他们也会在各种活动中学会自理、自强、自信。记得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我让学生参加学校里

的活动,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参与。当时我见到这种情况,心里在想:我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学校德育组织的各项活动呢?那时我是这样做的:在每次活动中学生获得奖品,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颁发,让其他同学看一看,同时我还满足这些获奖学生的一个要求(不超出范围,但是又是自己心中不想做的事情)。学生看到我这样对待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其他学生心中也有了参加活动的意向,一次、两次、三次┅┅学生的积极性被我调动起立了,现在只要学校德育有活动,班里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报名参加。学生参与了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他们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改变,班级里的学习风气也随之上升,达到了在活动中激励学生进步的目的。

四、细节中让学生体验爱

耐心、细心和爱心是老师的三大法宝,每一位老师都有,可是当每一位老师具备这些条件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起,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把握得当,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说起我们班任教过的老师都知道有几个顽皮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既不能骂又不能打,只能用爱感化他们,让他们知道老师的关心,老师的爱护。

长时间的观察我就把这几个顽皮的孩子了如指掌,对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我的视线,只要我一有时间,我就找他们谈心,与他们交流,特别当他们顽皮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离奇的举止,有时都让我好笑,当他们看到我不在的时候他们更是肆无忌惮,可是只要我看到他们不着边际的顽皮时,我就会立即出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把刚才的动作在全班学生面前做一遍,让每一位同学都来欣赏,可是你无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在众人面前重复刚才的动作,不要看我不在的时候他们能在其他同学面前做出来,可是我到了以后再让他们做不出来,他们宁死都不会做的。对于这一点我非常清楚,因为我了解每一学生的心理,我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对于这种方法我们要把握好尺度,要因地因人而异。因为每一位同学都有一种自尊心,老师要保证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同时做得恰到好处的收手,否则就达不到你要的目的。但是必须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这样做的后果,老师要把利弊分析清楚给以教育。

一次教育,二次深化,在深化教育的同时一定要用爱、用心,把爱洒向这些孩子的身上,让这些学生能感觉到爱的力量、爱的温暖。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忽略每一个细节,老师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所以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时刻照射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只要

我们全面关心了,关心全面了,再用一个教师的智慧,实施恰当的方法去全面的培养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新时期下接受新时期的创新教育。

在课堂上教学中怎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上教学中怎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主的、主动的;留出空白,让学生满怀兴趣地驰骋自己的思维。新课标是要求我们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看来,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对人的关怀和培养,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与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相比,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随之改变,突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把教育过程作为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教师在使用教材和授课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注重以学生发展为前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新课程要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中个性得以展示。扼杀思维的“满堂灌”固然不行,肤浅作秀的“满堂问”也毫无裨益。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做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呢? 一、整合教材。不求满载而归,但求每课有得。在教学中,按新课程的思想,打破常规,重新寻找教学的“抓手”,给学生留出时间。师生间成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平等关系。个性得了到展示,教学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实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形式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将演讲、小品、辩论会、表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入了课堂,使我们的课堂一改往日的单调沉闷,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有趣。在这些开放的教学形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主的、主动的;思路是活跃的、广泛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已成为常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也因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而时时闪现出美丽的光芒。 二、改变学法。变我讲你听为你学我导。留给学生细心品味、合作探索的时间,是新教材处理的一个原则。但是,教师更主要的目标,是将学生扶上马,向更广阔的空间驰骋,激发学生自学、甚至终身学习的热情。我想: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必须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找一些内容丰富,适合探究的章节,试着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兴趣有了,课就好上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开放的课堂教学使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何关注学生发展

如何关注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是由学生和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是专心致志,全力投入;作为教师不仅授课,还要关注四周,切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根据学生的课堂状况,适时调整情感运行,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视、听、思、说、议、写,使学生能愉快地投入,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在授课时教师要始终想到学生这一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知识难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交流中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师往往站在比学生高的角度,居高临下,扮演着不可挑战的知识权威的角色。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了不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了压力。即使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起到的只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和谐的课堂气氛呼唤教学民主;要做到教学民主,就必须关注学生。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习惯于设计许多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即使不愿意回答,但师命难违;问题是属于教师的,学生是为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而存在的;教学中成了以问为主,轻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反映出我们的课堂教学还缺乏民主。 作为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学习中敢于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在不知

不觉中被唤起。任何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按照某个人的想法进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种情况产生.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会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像他们关注老师一样关注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不再是孤独的演奏者,才能使课堂响起动听的交响乐。

学生个性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个性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我在学校里总会发现几个初三孩子,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缘无故的就去打同学在我的音乐课上。以前我上课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德问题,还有其心理问题。如何对这些孩子的打人行为改进呢?通过思考、实践,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介绍: 初三四班有一个学生,叫诸宇豪,初一就和我认识,后来休学了一年,初三刚转来第一天就有人频频来报告: “老师某某人喜欢捉弄人。”问他们原因,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玩玩就打了,于是我就找他教育了一番,可是接下来每节课都是这样,难道是他就是有这个爱好?喜欢打人?怎么办呢?于是我找到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况令我惊讶的是,他父母告诉我: “老师,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打。”看着他们,我想孩子喜好打人的毛病要改掉,还要连同他的父母的这种错误的想法一起改掉。其实这个孩子一点也不笨,脑子还挺聪明的,喜欢参与公共活动,很希望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有很强的表现欲。就是喜欢去惹别人,于是我的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他这毛病。 二、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诸宇豪同学有喜好惹人的坏习惯,只要他有空,他就会找任何理由,任何方法,随时随地惹别人,我想: 或许他有一点攻击性的行为。所谓攻击性行为就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于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 (一)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

浅谈学生的个性发展

浅谈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表时间:2017-09-11T11:58:40.66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作者:王娟[导读] 爱学生不仅是爱他们的优点,更可贵的是要爱他们的缺点。 宁夏永宁县第一小学750100 使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求教师关爱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给能力弱的学生动手的机会,又怕学生在课堂上耽误时间,没有效果,提出的问题让人尴尬,总是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其实,这种做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成长,与家长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与教育行为都至关重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个性差异,真正使学生在学校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爱学生不仅是爱他们的优点,更可贵的是要爱他们的缺点。家长也应该正确把握孩子的这种心理。 当然,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都是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也是可以矫正的可爱的缺点。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个性发展的核心,即是个人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最大的追求和探索。“鼓励了这种自主便鼓励了个性的发展,抑制了这种自主就阻碍了个性的发展。” 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去做 刚入学的孩子可朔性最强,最容易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教师所做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见老师扫地,就去拿拖布;看见老师擦桌子,也拿抹布到处乱擦,明明还不会干活,却偏偏要自己来尝试做,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具体表现。但由于孩子平时家长包办多,不多做,动作还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弄脏了衣服、损坏了东西,这是孩子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对此,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否则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家长和老师还可以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二、在认识上积极引导,表扬鼓励去做 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要从学生的独立性方面进行引导,学生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独立地做几件事就意味孩子具有独立性。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转化的过程,它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行为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并且学会想办法积极克服挫折、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 三、在实践中要提供机会,大胆放手去做 孩子的能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和实践中获得发展的,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先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那些应该做并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洗洗袜子,收拾房间等,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只要孩子想做,愿意做,就要大胆放手让他去做。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 四、在方法上正面引导,督促孩子坚持去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方法。孩子一开始都是当作“玩”来对待,教师、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玩乐活动中提高独立能力。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宽容对待,不要批评指责,不要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你怎么那么笨!”“到一边去,别捣乱。”要正面引导,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点进步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为孩子树立自信心,并愿意继续去做,促使孩子进一步做出努力。比如:我班有一个女学生,胆子特小,总担心自己做不好,做题总是观望别人,不敢写。我说:“写呀!”她说:“我怕写错你批评我,在家做事妈妈总大声骂我、说我笨从不表扬我。”我说:“没事,孩子,怎么想就怎么做。” 五、在家庭和学校,携手共同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多,家庭娇生惯养,许多家长一面对孩子的生活全部包揽,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一面又总是抱怨孩子的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怕孩子长大后不能面对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基本土壤,家长则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在孩子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只有当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会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随处可见,关键在于要有效把握,使孩子在循序渐进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性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发展智力。 总之,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求,充分发展其个性,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和储备高素质人才资源。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更多重视有效参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缩小教育差距,使教育事业在加快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发展中求公平。一、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真诚接纳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在这里,“人”是指每一个人,是指每一个人的需要。学校的大门应该向每一个受教育者敞开,不应该因身份、身体和贫富的差别而有所区别;同时也不应因个人发展差异而有所不同。学校不应该举办所谓的重点班、特长班或快慢班,学生入学应当均衡分班,合理配备教师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阳光普照下的平等教育。 教师应当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教师应当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接纳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爱单亲家庭子女、学困生、特困生和农民工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其成长环境千差万别,个人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没有不好的学生,只要不好的教育。在老师的眼中,任何一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教育中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基础的不同,进行分层次分类别指导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悦,使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

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条件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学校应该配备各种各样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设施和设备。政府应该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困难学校的扶持力度,帮助困难学校完善教学设备、器材的配备。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硬件要求。 三、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教育却存在着以分数至上来评价学生,忽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身心发育水平;以学业和升学压力来束缚学生,以暂时的学业成绩成败论英雄,偏爱偏信少数学业优秀的学生。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育人宗旨,更妨碍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对于学生的正常发展而言也是一种不公平。在新时期必须改变这种教育状况,要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要使学生既要又好又快地完成学业,又要拥有健康的身心和完善的人格。 新课程下教师怎样关注学生差异呢? 一、从教学设计上关注学生差异 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又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这一差异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 新课程在我们学校已实施多年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较大转变,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仍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过多倚重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这些问题与新课程评价的特点不相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实施有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突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查找学习成败的原因,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及通过反馈,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评价,则会抑制学生兴趣爱好

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发展,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束缚。例如教师为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力,是否具备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实践能力,是否具备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等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对学业成绩的考核,主要是进行课内知识一维评价,虽然发挥了量化评价的作用,重视了评价的选拔功能,但对评价的发展功能重视不够,评价的方式比较简单,这种评价完全是在极其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的。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已在解题策略、思维或学习上长处和不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评价内容要综合化,既要重视基础知识方面的评价,更要重视基础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查时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操作实践、归纳分析、合作交流、探究创新等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张扬,让各类学生在考查中展示自己的潜能与才华。 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的是全体适龄的少年,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积极主动地发展,长大后能适应社会,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现在有些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以期中、期末闭卷考试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个性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年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也有平稳发展的时期。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四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自我体验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自尊。自尊高的小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比较积极,相反,自尊低的小学生往往自暴自弃。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五个“关键点” 【内容摘要】 科学学科承担着理性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引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一是把握“观察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帮助学生分清证据和结论。二是关注“误差点”,在关注误差中培养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三是谨防“干扰点”,深入到儿童的内在心理,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得出结论。四是找准“解释点”,对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分析和解释办法,有效的科学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领与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五是凸现“交锋点”,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这样的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学生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思维发展观察误差干扰 【正文】 “活动有余,思维不足”是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面对杂乱众多的客观信息,只注重其表现而忽视其内在联系,热闹之余、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笔者认为,关注学生不应只关注学生外显学习活动的兴奋度、热闹度,更要关注学生内在思维的发生、发展和达成历程。教师要关注那些对推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关节”作用的细节进行分析研究,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引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一、把握“观察点”。 “评判一项科学研究是否科学,首先不在于你的理论有多高深,而在于你的观察资料有多真实。”简单地说,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但是在科学课堂中,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在观察中往往只停留在注重表现,忽视其内在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正确把握观察点,培养学生学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上,筛选掉那些无用及无关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有什么根据?”“证据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训练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明白学习是由目标指引,是积极搜寻信息和问题空间的过程。同时要培养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记录是适合小学生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信息超市。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会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这样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 其次要帮助学生分清证据和结论。指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是发现那些能够帮助自己研究问题的信息,也就是寻找验证自己假说的证据。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收集的信息是为证实猜想和假设的证据,而不是回答问题的结论。所以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如《矿物的观察、描述》一课,针对学生的经验基础,教师进行了充分、必要、具体的引导。(1)怎样观察矿物的光泽: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表面,观察矿物反射光、透过光的能力;(2)怎样描述观察结果:教师让学生观察金属、玻璃、蜡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211487365.html,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作者:吴磊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4期 摘要人与人之间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社会性,社会性反映的是人对社会的适应,是社会化的结果;不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个性,个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他是个体个性化的结果。注重个性化发展,是一个尊重差异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此,教育要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世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树叶,孩子们也是一样。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就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肩负着重担,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缩小他们之间的差异,又要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使得他们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且能充分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能,形成他们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培养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 关键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教育只有通过每个个体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的过程。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们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擦宜兴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道路、设计适合他的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个性心理上,诸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遗传素质蕴含着个体的差异性,如气质类型的差异、智能类型的差异等。个体由于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影响的不同即便是相同的遗传素质,也会形成不同的发展结果。教育作为有目的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发展特征,选择适合他的发展道路。因此,教育要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尽量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开发其内在潜能,性成他自己的优势区域和特长。 1了解情况,“量体裁衣” 记得笔者刚接七年级时,学生们因为刚从小学毕业,到了初中,学习、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改变。由于担心孩子们不适应,所以,要格外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个叫王毛毛的学生,上课总喜欢走神,作业写得都很难看懂。有的学生还开玩笑说:“王毛毛的名字起的不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北师大心理系教育心理专业博士凯说:“个性化教学”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企求,同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策略、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策略、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针对此要求我把“个性化教学”融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使其充分为学生服务。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特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整的要加以补充,那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提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体现,学生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我在讲授“24-8”时,学生说了许多方法,其中一个学生说用8-4=4,差4个不够减,从20里再减4等于16。他说出想法后,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二)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 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最大,铸造属于他个人的模型。

关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仅满足于温饱问题,更加注重身体健康状况。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因此,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否是值得关注的重大话题。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很好的成绩,更要有健康的身体。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身体健康;体育锻炼;思想教育 根据近些年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学生的健康指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心肺、速度耐力、身体协调性和力量方面出现了逐年下滑的现象。在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学生中的近视人群比例在逐年增大。在心理健康等方面,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等有着明显的不足。与此同时,他们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只有解决了他们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保障他们的全面 发展。 一、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根据政府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政府对学校的基本要求。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开设并办好体育课。不能以学生易受伤或者影响学习等理由占用体育课,也不能在体育课上对学生“放养”。我们应该在体育课上让学生切实运动起来,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走个过场。只有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健康素质。与此同时,学校还需要为学生制订合适的作息制度,引导学生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举办运动会等方式提高学生参加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形成走向操场、课间运动的习惯。只有提高了學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健康素质。 二、加强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计划生育的要求,以目前学生的年龄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这就使得这些学生在家庭中享受了无尽的宠爱,但却导致了学生在学校中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吃苦耐劳能力,在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的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进行引导的同时,学校还要开设心理课程,以此完善学校的心理咨询体系。在心理教育的课程中,老师应该针对学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活动和爱好等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预防及教育。在开设心理课程的同时,还可以在网络上设置心理咨询网站,让学生更方便进行心理咨询。 三、加强学生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多发性疾病。因此,学校应该向学生对当前季节的多发疾病进行一定的宣传,还可以通过黑板报比赛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提高学生对这些疾病的重视,让他们提前预防。比如流感是每年春秋季的多发性疾病,学校应该在此期间向学生宣传预防流感的知识,让他们讲求卫生,多加运动。还有在禽流感来临时,让学生减少对肉食的使用,对食用的物品进行一定的检查与防范。在健康方面还要注意对保护眼睛的宣传,注意学生的阅读距离和用眼卫生,勤做眼保健操保护我们的眼睛。在其他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不暴饮暴食、早睡早起等。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

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给学生如雨露般的爱,让学生的个性在阳光下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初中生就像一棵棵苗子一样,需要老师用爱的温泉去浇灌,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不断的给学生关爱,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于是,就能促使他(她)们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培养出自尊、自信、积极豁达的性格和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教育没有了爱,整个教育事业就如一潭死水,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经常遭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和讽刺挖苦,经常因此而体会到集体甚至社会对他(她)的否定和排斥,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甚至产生怨恨的心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孩子的热爱和关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她)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她)就会变成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 二、给学生利导,让学生的个性火花喷发。 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潜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多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学艺竞赛活动,竞赛的特点之一是参加者都想尽可能争取优异成绩。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好胜”、“向上”、“不甘落后”、“不服输’’、‘自尊心强”、“荣誉感强”、等心理特点,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坚持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初中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属个性形成的萌芽期,因势利导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好方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独立思考”,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将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体现他(她)们的人生价值。 三、给学生尊重,在亲切中发现学生个性的光芒 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我和孩子们相处的17年里,给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注重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1.体会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 中国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的文字之简洁、语言之优美是十分突出的。比如,诗歌简练和富有韵律感,散文优美而富有内涵,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这些都给人以极大的美感。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应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意会体味,让学生体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展示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教材是描述大自然的,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在一年四季的变化;《庐山的云雾》,紧扣住庐山云雾的特点,使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那修理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无比热爱的美好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实行自然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体现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如亭亭玉立的白杨树、辛勤劳动的小蜜蜂、英勇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向命运挑战的霍金……这些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物(或拟人化)形象,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增强阅读知道,培养学生的情感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凸显人性化的社会,在当今社会,教师管理学生也要凸显人性化。坚持以学生为主,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本身就是景好的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入。关注的实质就是真爱、平等和公正。身为人师,应该拥有一个满浸着人间大爱的灵魂,真正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牵挂他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爱是世界上最祥和的语言,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一个微笑,是一首婉约清丽的诗,不仅给同学们巨大的鼓舞,而且孕育了他们善良的人性;一个眼神,就是一条 汩汨流淌的河流,在不断荡涤着同学们善感的心灵;一个举止,就是一首雄壮的进行曲,激励着同学们奋发进取,去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人生之歌;一句言辞,犹如一条彩虹,深深地烙 在同学们的心里,引领着他们追寻美丽而多彩的梦。没有爱的语文教学是苍白的,不懂得爱的语文教师是贫乏的,因为爱是教育的真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 语文教育需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即致力于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民主平等是观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关注学生,就要平等地善待学生,尊重他们。所谓平等,是指教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承认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求;所谓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个性的接纳,

又表现在让学生自由充分发观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在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还要学会倾听,而不是“一言堂”,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平等、尊重,真正的倾听拒绝居高临下的告诉、训导,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默默的靠拢,是情与情悄悄的对流。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我们语文教师人格的体现,是现代语文教育的理念。我们要让每个学生看到一生的希望,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爱,一个都不能少。不要偏爱大款、大官的子女而忽 视贫民百姓的孩子:不要偏爱成绩优秀、反应敏捷的同学而轻视学习落后、反应迟钝的孩子;不要偏爱唯命是从、循规蹈矩 的学生而小视个性张扬、桀骜不驯的孩子;不要偏爱相貌怡人、乖巧伶俐的同学而无视长相平平、沉默内向的孩子。偏爱一小部分学生,往往会伤害一大部分学生的心,严重影响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公正地善待每个同学将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也将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育的功能是要给学生的情绪生活以积极的支持。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积极的情感体验至关重要,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进而促使其在学习中能发挥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同时发生,它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里有民族的情结,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在我们的语言文字中,因此,它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命根子。这样一个人文的学科,千万不能把它教成技能技巧,重术轻人”(于漪)。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一) 本人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比较热爱劳动。无明显个性,,缺乏特别突出的技能。发展比较均衡,无特别突出的爱好。在高中三年的生活中,我不但学习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交到了许多朋友。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缺乏主动性,但不惧怕困难,在每克服一格问题后,都会感到有成功感。这更让我对学习有了很大兴趣。 此外,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认真预习,积极复习。遇到问题,向同 学请教,向老师咨询。我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把学习当成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乐事,对它充满了兴趣。 体育运动方面,我比较喜欢游泳,尽管我并不擅长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 我喜欢打羽毛球。对待生活的态度中,我并喜欢攀比。对待经济的态度是钱够用就得,不喜欢铺张浪费、坑蒙拐骗偷。正所谓君子爱财,求之有道。我算不上是一名君子,但我也不是一个小人。 我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不善于团结同学,不善于与同学沟通,交流。但我非常有热心。尽我最大的力量求帮助同学。虽然我并不招人喜欢可是我有我有我自己的原则,和我开玩笑不所谓,请不要要侮辱我的家人。 我还有很多的缺点,如马虎,在对待有的问题比较鲁莽,爱说话,而且不分场合。还有在取得一点小的成绩后,容易自大和骄傲。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有的问题上优柔寡断。而且在睡不醒的情况下容易发脾气。

但尽管我有这么多的缺点,我有信心将它们—改正,不断完善自我,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二) (1)我居住社区楼房的墙壁上,经常有人张贴小广告,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环 境。我就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和母亲一起用铲子等工具将它们清除掉,遇到贴和 散发小广告的违法行为,我会主动制止。 ⑵我舅舅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培训机构,我把那里当成培养我适应社会能力 的场所,高中期间的每一个暑假,我都到这家培训机构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任何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我的兴趣广泛,计算机、唱歌、足球、篮球都是我的最爱。除了利用课间、课后时间和同学一起踢足球外,节假日我还在小区里和同龄的伙伴一起锻炼。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提高了我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三) 我喜欢唱歌,在班中我经常会陶醉的唱起来?唱歌令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