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止嗽散合三拗汤

止嗽散合三拗汤

止嗽散合三拗汤
止嗽散合三拗汤

止嗽散合三拗汤,药物:桔梗15g,荆芥15g,紫菀15g,百部15g,白前15g,甘草10g,陈皮15g,杏仁12g,麻黄10g。水煎,日1剂,每次150ml温服,1日3次。3天为1个疗程。

止嗽散合三拗汤:桔梗20g,紫苑10g,荆芥10g,百部20g,陈皮10g,白前20g,甘草6g,炙麻黄10g,杏仁10g。加减:热毒未清者加黄芩10g,鱼腥草30g,咽痒甚者加蝉蜕6g,木蝴蝶10g,呛咳者加射干10g,地龙10g,肺阴虚者加沙参10g,麦冬10g,肺脾气虚者加白术10g,茯苓10g

呼吸道感染咳嗽属中医“咳嗽”范畴,咳嗽是肺系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中医历来对咳嗽非常重视,历代医家均有阐发。《内经》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医学三字经》有“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也”,《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症虽多,无非肺病。”清代徐灵胎云“咳嗽,人皆怒之,不知此乃至难治之痰”。因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为病。临床观察,肺气壅塞是咳嗽的病机关键,集中反映了“肺主治节,通调水道”和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受限的病机实质,故开宣肺气,止咳化痰是治疗的关键〖2〗。《医学心悟》止嗽散正集中体现了这一法则,程氏〖3〗针对咳嗽发病特点及肺脏特性,苦心揣摩,创制了“止嗽散”,该方由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方中紫菀、百部温润止咳,桔梗能升提肺气以利膈,白前下气开壅止咳,四味药物有调整气机升降的功能,佐以陈皮宣肺利气祛痰,荆芥散风解表,甘草缓急止咳”七药合用,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而不过寒,辛不过热,既有辛甘为开,又可甘苦而降。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百部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有镇咳作用,对新久寒热各种咳嗽均有良效;白前、桔梗两药均有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止咳的作用;紫菀可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及松弛气管平滑肌,有利于化痰及缓解症状等等,配合三拗汤加强开宣肺气之功。全方合用,共奏开宣肺气、理气化痰,具有恢复肺气宣降功能的作用。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感冒—风寒感冒—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风寒感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参苏饮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2.咳嗽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桑菊饮 风燥伤肺—桑杏汤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3.哮病

冷哮—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火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风痰哮—三子养亲汤 虚哮—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麻杏石甘汤 痰热遏肺—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肺气虚耗—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蛤蚧粉 5.肺痈 初期—银翘散 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6.肺痨 肺阴亏损—月华丸 阴虚灼肺—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7.肺胀 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痰蒙神窍—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8.心悸 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归脾汤 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痰阻心脉—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9.胸痹 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柴胡疏肝散 痰浊内阻—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寒凝心脉—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心肾阳虚—参附汤合右归饮

中医内科学――咳嗽精

安装后删除suh7中医内科学——咳嗽细目一:概述一、咳嗽的概念及源流 1.咳嗽的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2.咳嗽的源流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该书对咳嗽的成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对咳嗽病因的认识,《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明?张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指出:“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至此,咳嗽的辨证分类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用。二、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本篇所论重点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等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如肺痈、肺痿、风温、肺痨等兼见咳嗽者,须参阅有关篇章辨证求因,进行处理。细目二:病因病机一、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二、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咳嗽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之分。且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虚实之间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他脏及肺者,多因实致虚。如肝火犯肺,气火炼液为痰,灼伤肺津。痰湿犯肺者,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甚则病及于肾,不能主气、纳气。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

中医内科学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记 知识提纲 上篇 总论 第一节 感冒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二节 淋证 第四节 喘证 第一章 肺系病证 第五节 肺痈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三节 癃闭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胀 第四节 阳痿 第八节 肺痿 第一节 心悸 第五节 遗精 第二节 胸痹 第一节 郁证 第三节 不寐 第二节 血证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第四节 癲狂 第六章 气血津液 第三节 痰饮 第五节 痫病 第四节 消渴 第六节 痴呆 第五节 自汗 第七节 厥证 盗汗 第一节 胃痛 第六节 内伤 第二节 痞满 发热 第三节 呕吐 第七节 虚劳 第四节 噎膈 第八节 肥胖 第三章 脾胃病证 第五节 呃逆 第九节 癌病 第六节 腹痛 第一节 痹证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二节 痉证 第九节 便秘 下篇 各论 第一节 胁痛 第七章 肢体经络 第三节 痿证 第二节 黄疸 第三节 积聚 第四节 颤证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四节 鼓胀 第五节 头痛 第五节 腰痛 第六节 眩晕 第七节 中风 第八节 瘿病 第九节 疟疾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 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 (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 (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 (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三)、分型论治: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参苏饮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六、预防及预后

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的疗效分析

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1T15:44:24.7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9期作者:王娟[导读] MP(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是指由肺炎支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而引发的咳嗽,经治疗后虽然可有效控制感染。 (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研究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患者106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憋喘、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结论采用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减轻其痛苦,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止嗽散;三拗汤;临床疗效 MP(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是指由肺炎支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而引发的咳嗽,经治疗后虽然可有效控制感染,但患者咳嗽症状很难缓解,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由于该病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所用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中医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已逐步得到医学界的认可。本次研究中对53例患者实施止咳散和三抝汤治疗后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0.29±3.62)岁,病程1~18年,平均病程(10.61±2.14)年,试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平均(7.89±1.36)×109/L;观察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1.29±3.28)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11.24±2.36)年,试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平均(7.91±1.35)×109/L。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白细胞计数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咳嗽且伴有发热;肺部体征或有或无;胸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冷凝集试验>1:32呈阳性;肺炎支原体抗体为阳性[3]。排除有茶碱类药物过敏史者以及哺乳和妊娠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颗粒(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955)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10mg/(kg·d),随后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0.5g/(kg·d),1次/d,连续用药3d后停用4d,7d/疗程。观察组采用止咳散和三抝汤治疗,组方:紫苑12g、桔梗9g、百部10g、荆芥6g、白前12g、陈皮9g、麻黄6g、甘草3g、杏仁12g。将上述药材洗净后煎煮,去渣取汁,口服,1剂/d,7d/疗程。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若是出现胃肠道反应、感冒、发热、心肺疾病等均给予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X线检查提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学象征指标检测正常,治疗后半年内患者无肺炎支原体感染复发,呼吸道感染次数≤1次;MP-Ab-IgM(-)。好转:患者憋喘、咳嗽等症状有所改善,肺部啰音减轻;X线检查提示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治疗后6个月内肺炎支原体感染发作次数≤3次,呼吸道感染次数≤3次;MP-Ab-IgM(+),抗体滴度有所降低。无效: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毫无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治疗后半年内肺炎支原体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无区别,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3次;MP-Ab-IgM(+)且抗体滴度较高。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同时详细记录两组发热、咳嗽、憋喘以及肺部啰音的症状消失时间。 1.4统计方法 将本研究结果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x±s),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20例,无效15例;观察组治愈24例,好转26例,无效3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50/5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0%(38/5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止嗽散合三拗汤

止嗽散合三拗汤,药物:桔梗15g,荆芥15g,紫菀15g,百部15g,白前15g,甘草10g,陈皮15g,杏仁12g,麻黄10g。水煎,日1剂,每次150ml温服,1日3次。3天为1个疗程。 止嗽散合三拗汤:桔梗20g,紫苑10g,荆芥10g,百部20g,陈皮10g,白前20g,甘草6g,炙麻黄10g,杏仁10g。加减:热毒未清者加黄芩10g,鱼腥草30g,咽痒甚者加蝉蜕6g,木蝴蝶10g,呛咳者加射干10g,地龙10g,肺阴虚者加沙参10g,麦冬10g,肺脾气虚者加白术10g,茯苓10g 呼吸道感染咳嗽属中医“咳嗽”范畴,咳嗽是肺系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中医历来对咳嗽非常重视,历代医家均有阐发。《内经》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医学三字经》有“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也”,《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症虽多,无非肺病。”清代徐灵胎云“咳嗽,人皆怒之,不知此乃至难治之痰”。因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为病。临床观察,肺气壅塞是咳嗽的病机关键,集中反映了“肺主治节,通调水道”和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受限的病机实质,故开宣肺气,止咳化痰是治疗的关键〖2〗。《医学心悟》止嗽散正集中体现了这一法则,程氏〖3〗针对咳嗽发病特点及肺脏特性,苦心揣摩,创制了“止嗽散”,该方由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方中紫菀、百部温润止咳,桔梗能升提肺气以利膈,白前下气开壅止咳,四味药物有调整气机升降的功能,佐以陈皮宣肺利气祛痰,荆芥散风解表,甘草缓急止咳”七药合用,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而不过寒,辛不过热,既有辛甘为开,又可甘苦而降。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百部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有镇咳作用,对新久寒热各种咳嗽均有良效;白前、桔梗两药均有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止咳的作用;紫菀可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及松弛气管平滑肌,有利于化痰及缓解症状等等,配合三拗汤加强开宣肺气之功。全方合用,共奏开宣肺气、理气化痰,具有恢复肺气宣降功能的作用。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中内方剂歌诀(全)

中内方歌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感冒1. 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荆防二活草茯,柴枳桔芎前胡。 2. 银翘散:银翘荆薄竹叶,芦根蒡豉草桔。 3. 葱豉桔梗汤 4.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陈皮,半夏 5. 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齐熬。署湿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6. 参苏饮:益气解表参苏饮,二陈汤入木枳斟。前胡桔梗姜枣配,尚须加入干葛根。 7. 参苏枣前葛姜,枳桔二陈木香。 8. 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葱豉薇,薄荷桔梗草枣随。滋阴清热且发汗,阴虚风热此能为。 9. 加减葳蕤薇草,葱豉薄荷桔枣。 第二节咳嗽 (一)外伤咳嗽 10. 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殊高。 11. 止嗽散:止嗽荆陈苑,桔草部百前。

12. 桑菊饮:桑菊翘薄,杏芦桔甘。 13. 桑杏汤: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豉栀与梨皮。 (二)内伤咳嗽 14. 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苍朴缀。 15. 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苏芥莱菔方。 16. 清金化痰汤: 17. 清金化痰栀子芩,知丹贝母瓜蒌仁,桔梗桑白麦陈配,茯苓甘草共合斟。 18. 黛蛤散: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 19. 加减泻白散:加减泻白青陈皮,母芩甘桔骨粳米。 20. 泻白散: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 21. 沙参麦汤:沙参麦冬桑叶草,玉竹花粉扁豆好。 第三节哮病 (一)发作期 22. 射干麻黄汤:射干有黄枣紫菀,夏姜细辛五味款。 23.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细麻桂,夏姜芍药草五味。 24. 定喘汤:定喘三幼桑白皮,半款苏芩白果宜。 25. 越婢加半夏汤=麻杏石甘汤去杏加姜枣。 26. 越婢加半夏汤:越婢汤加夏草姜枣,半夏麻黄配石膏。 27. 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汤细麻桂,夏姜芍药草五味+石膏。 28. 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石膏半,杏仁五味细辛干。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病案1: 一.姓名:xx 性别:xx 年龄:xx 职业:儿童婚姻状况:未婚 家住:xx 就诊时间:xxxx 电话:xxxxx 主诉:咳嗽,吐痰5天。 现病史:5天前因在外面跑得太久,晚上在家即开始出现咳嗽,无发烧,出汗,而开始感觉恶寒发热,鼻塞,头疼,咳嗽,无汉。在家自己服用三九感冒灵2次无效,遂来就诊,衣服包裹严实,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无流涕,汗多。查体:咽喉部稍充血,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问诊:恶寒轻重,头疼部位,有汗无汗,咳嗽有痰无痰,痰质严实形状,家族史,婚姻史,经带产,有无接触病死家禽,有无就诊。 辨症分析:早晨受寒,风寒以过口鼻,皮毛侵袭而入内伤及于肺,以致卫表不和而见恶寒轻发热重,身体疲乏,头痛。肺失宣降而见,鼻塞,咳嗽,咽喉疼痛.脉浮紧。所以此证为风寒表实证。 诊断:感冒(风寒表实证) 治法:解表驱寒 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10g 桂枝10g 杏仁10g枳壳10g 桔梗15g 紫菀10g 陈皮10g 荆芥10g防风15g 白芷10g 甘草5g 生姜15g 水煎温服。

服药一日好转,加服用一剂,遂桂枝六君子汤加减桂枝10g 白芍10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20g 生姜15g 大枣15g 炙甘草5g 蝉蜕10g 黄芩10g 治愈。 医嘱:休息保暖,忌辛辣,忌油腻食物,服药期间不能服用滋补药物。 医师签全名:彭双全 主诉: 现病史:咳嗽5天,咯少量痰,咳嗽时可闻及喉间痰响音,鼻塞,无流涕,汗多。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体格检查:咽喉部稍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咳嗽 西医诊断:上呼吸感染 治法: 处方: 复诊:

咳嗽协定处方 2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协定处方 一、止咳1号三拗汤合止嗽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咽痒、咳嗽声重、气急,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 荆芥12g 桔梗15 g 陈皮12 g 紫苑12 g 百部12 g 白前12g 甘草9 g 防风12 g 黄芩9 g 山药15 g 生姜9 g 大枣9 g 二、止咳2号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喉燥咽痛,口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恶风身热 桑叶12 g 菊花12 g 连翘15 g 薄荷9 g 桔梗15 g 炒杏仁12 g 芦根15 g 前胡12 g 双花12 g 柴胡12 g 玄参12 g 浙贝12 g 甘草9 g 山药15 g 瓜蒌15 三、止咳3号桑杏汤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宜咳出,痰中带血丝,鼻塞、头痛、微寒、身热桑叶12g 豆豉15g 杏仁10g 川贝10g 山栀9g 沙参12g 薄荷12g 连翘10g 蝉蜕10g 荆芥12g 麦冬12g 玉竹12g 四、止咳4号杏苏散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咳嗽,痰少或无痰,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 炒杏仁15 g 苏叶10 g 陈皮12 g 百合12 桔梗15 g 前胡12 g 蜜紫苑12 g 蜜款冬12 g 百部15 g 浙贝12 g 麦冬15 g 玄参12 g 五、止咳5号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粘腻,或稠厚成块,痰多易咳, 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 陈皮12 g 制半夏9 g 茯苓15 g 炙甘草9 g 白术18 g 桔梗15 g 瓜蒌18g 蜜紫苑12 g 浙贝12 g 山药24 g 川芎12 g 丝瓜络15 g 党参12g 六、止咳6号清金化痰汤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稠色黄,或有腥味,难咯、咯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 桑白皮12 g 黄芩9 g 知母12 g 浙贝15 g 瓜蒌30 g 桔梗15 g 麦冬15 g 陈皮10 g 茯苓12 g 薏仁30 g 鱼腥草15 g 玄参12 g 甘草9 g 当归12 g 山药18 g 七、止咳7号泻白散合青黛散清肝泻肺,化痰止咳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口苦咽干,痰少质粘,或如絮条,咯 之难出,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加

止嗽散加减

止嗽散加减 止嗽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由荆芥、百部、紫箢、陈皮、甘草、桔梗、白前组成,是用于外感咳嗽的通用方。程钟龄说“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临床上使用法非常多,近日看书时将手边一些常用加减运用稍加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医学心悟》中加减:风寒初起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暑气伤肺,口渴烦心尿赤,加黄连、黄芩、花粉;湿气生痰,痰延稠粘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燥气伤肺,干咳无痰者加栝楼、贝母、知母、柏子仁。 龚士澄止嗽散加减法:风寒咳嗽,鼻塞声重者加苏叶、杏仁;寒束皮毛,喜暖畏冷咳嗽且喘加杏仁、苏子,以麻黄易荆芥;喉间有痰作哮再加射干; 风热咳嗽,咽喉红肿,身热有热不退去百部、紫箢、荆芥加牛蒡子、大贝、蝉衣、金银花、连翘;咳嗽而胸胁作痛加栝楼壳、橘络;热甚加黄芩;寒热往来加青蒿或柴胡;发热夜重晨轻加白薇或地骨皮; 秋感凉燥而咳嗽,状如感冒风寒,但有津气干燥,如唇干溢干,干咳连声等,去荆芥、桔梗、白前,加松子仁、冬花、杏仁,冰糖为引;温燥咳嗽,去百部、荆芥、陈皮,加北沙参、麦冬、川贝、桑叶,枇杷叶为引; 《绍奇谈医》治疗外感咳嗽时,伤风咳嗽常嫌祛风解表之力不足,加薄荷、杏仁;凉燥用杏苏散和止嗽散,或仅取止嗽散中紫箢、百部与杏苏散合方; 吴震西加减止嗽散:百部15紫箢10橘红10甘草4桔梗10白前10去荆芥加旋复花10法夏10白茯苓10僵蚕10苏子10临床加减:发热加银翘或黄芩、知母清热解毒;痰多加大贝、冬瓜仁或二陈;喘急加地龙、苏子;咽痒加僵蚕、蝉衣;瘀重加当归、丹参;咯血加花垒石、白芨;咳而吐加旋复、枇杷叶;阴伤加沙参麦冬;体虚易感加玉屏风散。 俞慎初加减止嗽散:荆芥10百部10陈皮6甘草3去桔梗白前紫箢加杏仁10冬花6大贝10。因为白前多用于肺气壅塞痰多气逆之内伤咳喘而去之,加杏仁止咳降气大贝清热化痰,冬花比紫箢更长于止咳而易之。临床加减:风热合用桑菊饮或银翘散;风寒加苏叶防风;痰烛合二陈汤;痰多气逆合用三子养亲汤;肺热加桑白皮枇杷叶黄芩。 -本文出自药圈,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819235319.html,/thread-749994-1-1.html 【出处】《医学心悟》

三拗汤加止嗽散合方

三拗汤加止嗽散合方 组方: 炙麻黄6g 苦杏仁10g(碾碎)甘草6g 桔梗10g 紫苑10g 百部10g 白前10g 前胡10g 款冬花10g 枇杷叶10g 陈皮6g 荆芥6g 苏子10g 加减: 1、痰多加重楼10g。 2、咽痒痛加射干6g 蝉蜕6g。 3、热重痰黄稠加鱼腥草30g 芦根20g 地龙10g。 4、痰湿重加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胃胀不舒加枳壳10g 厚朴10g 苏叶10g。 6、便秘加瓜蒌10-20g。 7、早期外感风寒咳嗽,内兼痰饮首选小青龙汤。延伸阅读:相关的几张方。 1、三拗汤(《局方》): 麻黄5g 苦杏仁10g 甘草3g 生姜10g 2、麻黄杏仁汤(《症因脉治》): 麻黄5g 苦杏仁10g 甘草3g 桔梗10g 3、四神汤(《圣济总录》): 麻黄5g 苦杏仁10g 甘草3g 五味子6g 4、五拗汤(《证治准绳》): 麻黄5g 苦杏仁10g 甘草3g 桔梗10g 荆芥6g 5、新加三拗汤(《通俗伤寒论》): 麻黄5g 苦杏仁10g 甘草3g 桔梗10g 荆芥6g 橘饼6g 薄荷6g 大枣5枚 6、华盖散(《局方》): 麻黄5g 苦杏仁10g 甘草3g 桑白皮10g 苏子10g 茯苓10g 陈皮10g

7、加味华盖散(李德名): 麻黄5g 苦杏仁10g 甘草3g 桑白皮10g 苏子10g 茯苓10g 陈皮10g 黄芩10g 浙贝10g 僵蚕10g 地龙10g 治疗支气管炎,见咳嗽喘息、喉中痰鸣、吐痰不利、舌苔薄黄、脉浮数者。 8、止咳定喘汤(俞慎初): 炙麻黄6g 杏仁5g 炙甘草3g 苏子10g 白芥子6g 葶苈子6g(布包) 炙款冬6g 炙橘红5g 茯苓10g 半夏6g 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病案举例: 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宣之喘咳,治宜宣肺平喘、止咳祛痰,予俞氏止咳定喘汤加味,处方:炙麻黄6g 杏仁5g 炙甘草3g 苏子10g 白芥子6g 葶苈子6g(布包) 炙款冬6g 陈皮5g 茯苓10g 半夏6g 浙贝母10g,水煎服。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g,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金沸草散治久咳,效验称奇

金沸草散治久咳,效验称奇 金沸草散治久咳,效验称奇(转帖) 金沸草散治久咳,效验称奇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云:咳嗽“轻则六安煎,重则金沸草散。”四川乐山名医江尔逊数十年用以治咳,毋论新久,遑论表里寒热虚实,恒喜用此方化裁,有的患者咳嗽缠绵2——3月,遍用中西药乏效,往往服此汤数帖而愈。本人效仿用于临床,效验称奇。加减运用方法如下: 1 风寒咳嗽,不论久暂,可直接用本方,如喉痒咳痰不爽,似燥咳而实非,加桔梗;2风热咳嗽,去荆芥、前胡,合贝母瓜蒌散;3兼喘,合三拗汤;4痰壅气促,上盛下虚,去荆芥、前胡,合苏子降气汤;5咳嗽日久,无明显外证,合止嗽散;5脾胃虚弱,合五位异功散。 以第一伤风咳嗽方为准,须讲明的是,金佛草为其梗,可直接入煎,,旋复花为金佛草之花穗,刺激咽唳,須布包入煎. 余国俊用金沸草散治疗外感咳嗽经验2009-03-14 10:10余国俊用金沸草散治疗外感咳嗽经验诊断现场 女患,26岁,1992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淋雨受凉,鼻塞流清涕,恶寒,周身酸痛,咳嗽痰多。 服荆防败毒散合杏苏散2剂,诸症显著减轻,惟咳嗽不减。

因图速效,改用西药,口服病毒灵、氯化铵合剂、麦迪霉素,肌注青霉素3天,不效;又配合输液7天,亦少效。 不得已复用中药,先后换医4人,服药20余剂,大多为止咳化痰之品,并配服中成药如祛痰止咳冲剂、蛇胆川贝液、痰咳净、鲜竹沥等,仍然咳嗽不止。 现症:咽喉发痒,咳嗽频频,早晚尤甚,痰少难咯,稍感气紧,时而呛咳;舌质偏淡,苔白(中根部略厚),脉细带滑。查血、胸透及拍片均未见异常。辨证论治 [老师]在肺系疾病中,咳嗽最为常见,但棘手者亦不少。俗云“名医不治咳喘”,是怕治不好而有损声誉。此虽有寡过之嫌,却也是阅历之言。因为有的病人总以为咳嗽都是小毛病,你连咳嗽都治不好,还治得好“大病”吗?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而时至今日,犹不敢保其“十全”,此中甘苦事,得失寸心知! [学生甲]咳嗽若迁延失治,有时就很难理清头绪。如本例外感咳嗽,叠用中西药物乏效,迁延3个月,很容易诊断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老师]从病史看,初为风寒感冒兼咳嗽,服荆防败毒散合杏苏散2剂后,风寒表症显著减轻,惟咳嗽不减。 此时若撤去辛温发散,而以宣疏肃降为主,辅以化痰止咳,可能会很快好转。但病人止咳心切,改用西药稀释痰液、抗菌消炎,及复用中药专事止咳化痰等,均失于宣疏肃降以逐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 一、概念: 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有一4 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 《素问. 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 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 (一)外感一一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临床燥热等 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表现风寒、风热、 2、常以风为先导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 1 11 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病机 (一)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主宣发肃降,宣降失常,肺脏为了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 肝与肺的关系:有经络内在的络属关系,又有五行相克的内在联系,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同时从气机升降角度分析,肝主升,肺主降,肝气上逆,易致肺气肃降不及;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均可影响肺的功能。 脾与肺的关系:脾为肺之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的同时,运化水湿。脾的特点为喜燥恶湿,脾运不健,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导致痰浊内生,上渍犯肺。 肾与肺的关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对于维持呼吸的深度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