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止嗽散加减

止嗽散加减

止嗽散加减
止嗽散加减

止嗽散加减

止嗽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由荆芥、百部、紫箢、陈皮、甘草、桔梗、白前组成,是用于外感咳嗽的通用方。程钟龄说“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临床上使用法非常多,近日看书时将手边一些常用加减运用稍加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医学心悟》中加减:风寒初起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暑气伤肺,口渴烦心尿赤,加黄连、黄芩、花粉;湿气生痰,痰延稠粘者加半夏、茯苓、桑白皮、生姜、大枣;燥气伤肺,干咳无痰者加栝楼、贝母、知母、柏子仁。

龚士澄止嗽散加减法:风寒咳嗽,鼻塞声重者加苏叶、杏仁;寒束皮毛,喜暖畏冷咳嗽且喘加杏仁、苏子,以麻黄易荆芥;喉间有痰作哮再加射干;

风热咳嗽,咽喉红肿,身热有热不退去百部、紫箢、荆芥加牛蒡子、大贝、蝉衣、金银花、连翘;咳嗽而胸胁作痛加栝楼壳、橘络;热甚加黄芩;寒热往来加青蒿或柴胡;发热夜重晨轻加白薇或地骨皮;

秋感凉燥而咳嗽,状如感冒风寒,但有津气干燥,如唇干溢干,干咳连声等,去荆芥、桔梗、白前,加松子仁、冬花、杏仁,冰糖为引;温燥咳嗽,去百部、荆芥、陈皮,加北沙参、麦冬、川贝、桑叶,枇杷叶为引;

《绍奇谈医》治疗外感咳嗽时,伤风咳嗽常嫌祛风解表之力不足,加薄荷、杏仁;凉燥用杏苏散和止嗽散,或仅取止嗽散中紫箢、百部与杏苏散合方;

吴震西加减止嗽散:百部15紫箢10橘红10甘草4桔梗10白前10去荆芥加旋复花10法夏10白茯苓10僵蚕10苏子10临床加减:发热加银翘或黄芩、知母清热解毒;痰多加大贝、冬瓜仁或二陈;喘急加地龙、苏子;咽痒加僵蚕、蝉衣;瘀重加当归、丹参;咯血加花垒石、白芨;咳而吐加旋复、枇杷叶;阴伤加沙参麦冬;体虚易感加玉屏风散。

俞慎初加减止嗽散:荆芥10百部10陈皮6甘草3去桔梗白前紫箢加杏仁10冬花6大贝10。因为白前多用于肺气壅塞痰多气逆之内伤咳喘而去之,加杏仁止咳降气大贝清热化痰,冬花比紫箢更长于止咳而易之。临床加减:风热合用桑菊饮或银翘散;风寒加苏叶防风;痰烛合二陈汤;痰多气逆合用三子养亲汤;肺热加桑白皮枇杷叶黄芩。

-本文出自药圈,原文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b32937207.html,/thread-749994-1-1.html

【出处】《医学心悟》

【分类】解表剂-止咳化痰

【组成】紫菀(15克)百部(12克)白前(12克)桔梗(15克)荆芥(10克)陈皮(15克)甘草(6克)

【功效】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

【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本方用量仅供参考。

【禁忌】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方解】本方治证为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咳仍不止者。

外感久咳是上呼吸道感染以后继发的咳嗽,经过常规治疗,外感症状得到控制,但因治不得法,咳嗽往往缠绵难愈,笔者采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味治疗5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病例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21岁;病程1月以上23例,2月以上35例;症状:咳嗽日久不愈,咯白粘痰或黄粘痰,咽痒和(或)咽喉不利,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全部病例查体均有咽部充血、水肿或肥厚,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2治疗方法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味治疗,药用炙麻黄、杏仁、甘草、桔梗、白前、荆芥、陈皮、川贝各10g,紫菀、炙百部、浙贝母各12g,元参、白僵蚕、板蓝根各15g。若痰多粘滞,喉间有异物感,加半夏、厚朴、紫苏梗;口干咽痛、舌红苔黄加石膏、黄芩、射干、桑白皮;喉间有痰鸣音加射干;咽干口燥加沙参、麦冬;咳时胁痛加柴胡、郁金、丝瓜络;声音嘶哑,痰中带血加蝉蜕、白茅根;气短乏力加生黄芪、太子参;纳差加焦三仙、鸡内金。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3治疗结果经3~12剂治疗,痊愈50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咽部检查正常);好转7例(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咽部检查充血、水肿消失,肥厚减轻);无效1例(临床症状。。。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 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柴胡疏肝散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以上腹隐痛、胀满、烧心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常见消化道症状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治疗尚未有特效方法。笔者自2008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临床观察80例患者,诊断标准:(1)上腹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泛酸、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一年内一项或数项持续或间歇发作超过3个月;(2)经临床、实验室、X线、内镜、B超等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3)伴肠易激综合征者、孕妇及哺乳妇女除外。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平均36.6岁;病程 2.5± 3.5年。对照组70例,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0~70岁,平均37岁;病程2.0±3.0年。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柴胡疏肝散:柴胡15g,香附15g,枳壳15g,白芍30g,玄胡15g,郁金10g,党参15g,黄芪30g,黄连6g,吴茱萸3g,川楝子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吗丁啉(西安杨森有限公司)10mg,每日3次;雷尼替丁(西南合成制药有限公司)0.15g,每日2次,服用4周。 1.3 疗效观察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拟定,采用症状变化治疗前后对比,分临床治愈:上腹胀痛、早饱、嗳气、恶心等上腹不适症状全部消失;有效:上述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服药期症状好转,停药后复发者。 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对比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5岁,2009年5月12日初诊,自诉:上腹部胀痛,嗳气4年多,伴有烧心,泛酸等症。多次在上级医院诊治,行胃镜及B超检查,未发现病变。自行服用中西药(具体不详)无好转。证见:上腹饱胀不适,尤以餐后为甚,伴嗳气、恶心、精神不振、睡眠差等。舌红苔黄,脉细。诊断:中医“痞症”。西医:功能性消化不良,方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连服5剂后上述症状好转,为巩固疗效,继服10剂随访6个月,未再复发。 4 讨论[1]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祖国医学“痞满”范畴,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

如何中西药配合治疗高血压病

如何中西药配合治疗高血压病? 全网发布:2013-01-31 10:38 发表者:王玉民 (访问人次:46486) 高血压病治疗的最大疑难在于,没有一个西药可以根治高血压病,几乎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当前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临床有西药,也有中药。有的人对中药治疗高血压不予重视;而有些患者是怕西药的副作用而不敢服用西药。然而严重的高血压病单纯服那一种降压药,血压下降的都不理想,心中十分苦恼。那么究竟中西药各有什么长处?而各自又有哪些不足呢?如何中西药结合应用提高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些问题。 一、西药的优点是降压效果快,降压效力大.疗效可靠.: 但是有好多副作用也大,有些药,病人服药后反应很大而难以坚持服用,有的是长期服药后发现好多对人体的损伤,严重高血压病人很多都伴有糖尿病,高血脂,尿酸高,肾功能损伤等因此有些类别的药如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利尿剂氢氯噻嗪,等降压药都不能长期大量应用。所有的西药降压药是服药以后基本是不能停药。临床表明单纯服用一种降压药物,时间久了,控制血压达标率降低。而多种西药小剂量联合才能很好的控制血压。而中药的联合配伍方法是目前治疗各种内科慢性病采用后经临床证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高血压病是一个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导致的神经,内分泌,代谢,心血管多系统的功能协调紊乱最终导致心输出量增加,体液增加.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而引起血压升高的病机十分复杂的疾病.现在的药物之所以不能治愈高血压病,是这些的药物所起的作用都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的多系统,多层次的末端的局部环节起一些利尿,扩血管,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要想治愈高血压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恢复人体自身机能平衡。临床发现有些服西药的病人,尽管服的是长效降压药,但是血压仍不稳定,这是人体调节血压平衡的机制紊乱的结果。单纯服西药,部分病人的头晕头痛等痛苦症状在血压下降后,症状并不能够消失。 临床的实践表明,并不是各种情况的高血压病都需要立即将血压降下去的.。一味的快速降压,血压虽降至正常,但病人反而新出现好多不适。临床有些重症高血压病人单纯用降压药,在血压迅速下降为正常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反而上升。血压过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反而上升,医学上称之为“J”曲线。这些原因的根本在于,人体内某些重要的脏器存在着供血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血压升高是人体对内部某个部位缺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一味的降压会使人感到不适,并且能激起人体的升压机制活跃,使血压难以下降。 高血压病治疗的最理想的方法是设法保持人体内的血液循环通畅;能够使人体内的升压机制和降压机制二者回复平衡,而不是一味的用强制的方法使血压硬性的恢复正常。 中国高血压联盟为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制定的(2008版)《自我管理标准手册》中的高血压病诊治流程中建议对于刚发现的高血压应先检查,查明原因是什么?检测完以后,对于二级以下的高血压病患者,即使血压在179/109mmHg,也不主张用西药降压,而要求观测三个月,看血压是否能回复正常,再考虑用西药降压药。而往往此时病人有头晕头痛等不舒服的感觉,因此此时应用中药最为合适。中药停用后不会发生血压反弹,而不能戒断的情况。 二、中药的长处是善于调理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血压升降的调节机能恢复平衡。

《咳嗽之辨证论治》—唐步祺

咳嗽之辨证论治 唐步祺编著 唐步祺先生生平简介 唐步祺医师,生于1917年,卒于2004年,享年87岁。四川省永川县人。1941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 祖父蓉生公以医闻于世,私淑清末伤寒大师郑钦安。唐氏幼承庭训,习郑氏之学,后又游学于伤寒学家吴棹仙之门,继问难于任应秋氏。行医半个多世纪,精于辨阳虚阴虚症,妙于应用姜、桂、附子,屡起沉疴,世人誉称“唐火神”。 唐氏先有《咳嗽之辨证论治》专著问世(1982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晚年历时十五年阐释濒于失传之郑钦安遗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与《伤寒恒论》。阐释融原著之理法方药与临床运用创新于一体,医理既得真传,医法又极实用。该书出版之后,海内外反应强烈,谓其能自成体系,独立医林。 自行医以来,个人或集体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海外弟子还邀请两赴欧洲,一赴新西兰讲学授徒,其门人广布国内及欧、亚、澳洲。 ——此转引自唐步褀先生弟子“一源”先生所发悼念贴

咳嗽之辨证论治 (1) 唐步祺先生生平简介 (1) 序 (11) 前言 (13) 第一章概说 (15) 第一节咳嗽之含义 (15) 第二节咳嗽之病因 (16) 第三节咳嗽之病理 (19) 第四节咳嗽之诊治 (20) 第二章外感咳嗽 (22) 第一节伤风咳嗽 (24) 一、风寒咳嗽 (26) 二、风热咳嗽 (27) 三、风湿咳嗽 (27) 四、风燥咳嗽 (27) 方解: (28) (一)荆防败毒散加减: (28) (二)香苏饮加减: (29) (三)桂枝汤: (29) (四)止嗽散加味: (30) (五)桂枝麻黄各半汤: (30) (六)桑菊饮加减: (30) (七)白虎汤: (31) (八)羌活除湿汤加味: (31) 治验: (32) (一)陈xx ,男,54 岁,农民。 (32) (二)刘x x,男,42岁,农民。 (32) (三)方 x,女,50 岁,干部。 (33) 第二节伤寒咳嗽 (34) 一、风寒咳嗽 (39) 二、寒挟热咳嗽 (39) 三、寒湿咳嗽 (39) 方解: (40) (一)麻黄汤: (40) (二)小青龙汤: (41) (三)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 (41) (四)新订四逆加麻黄汤: (42) (五)麻杏石甘汤: (42) (六)麻黄加术汤: (43) 治验: (43) (一)续 x,女,45岁,干部。 (43) (二)敬x x,男,35 岁,农民。 (44) (三)高xx ,女,71岁,家务。 (45) (四)钟x x,男,63 岁,农民。 (46)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 发表时间:2012-12-06T11:00:29.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0期供稿作者:陈志华[导读] 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陈志华(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门诊部 457001) 【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43例中.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1l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Hp转阴率,提高近远期根除率。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加减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门诊在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1年时间段内观察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且符合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6±5.4)岁;平均病程(3.4±1.1)年。 1.2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内科学》关于本病的诊断标准:有典型的上腹部灼热胀闷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口苦、嘈杂似饥、纳呆,不为碱性药物所缓解等临床症状;胃镜下可见胃黏膜色泽呈淡红色、灰色、灰黄色或灰绿色,重度萎缩呈灰白色,黏膜变薄,血管透见。组织活检:(1)固有腺体萎缩;(2)黏膜肌层增厚;(3)固有膜炎症;(4)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及淋巴滤泡形成。Hp检查:患者检查前1周内未服用抗生索、铋剂、抑酸剂等对Hp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活检标本经尿素酶快速诊断检查,病理特殊染色镜确定有Hp感染。排除心、肝、肾及自身免疫等疾病。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所有患者均有频发性和持续性胃脘部疼痛,尤以餐后为甚,灼热、痞满、暖气、口苦、恶心、呕逆苦水,或吞酸嘈杂、大便秘结等。起病多与情志有关,舌淡红、苔白或黄,脉滑细紧弦。 2 治疗方法 均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处方:柴胡12g,枳壳12g,白芍15g,香附15g,川芎10g,延胡索12g,陈皮12g,白术15g,炙甘草6g。加减:若有饮食停滞者加焦三仙各15g以消食导滞;吞酸嘈杂者加煅海螵蛸20 g、吴茱萸15 以止酸止痛;脾胃虚寒者加吴茱萸15g、干姜12g以温中健脾;肝胃郁热者加焦栀子10g、黄连10g以清泄郁热;伴大便干结者加草决明10g、炒莱服子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一个月为l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临床疗效 3.1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制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3.2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43例中,临床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1l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7%,所有病例服药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血、粪、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多与Hp感染有关,因此Hp转阴率对慢性胃炎的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2]。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祖国传统医学中“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病因病机多是外感邪气或劳倦太过、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伤至脾胃,亦或是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侵袭,而至脾运化无力,水湿停聚,久郁化热所致湿热内蕴;湿热久耗津液,以至胃阴不足;脾气亏损。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内伤,用药不当,久病体虚或素体虚弱有关,本虚标实为其根本病机,需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分清虚实主次轻重,随证选方,分而治之,方可逆转或稳定病理异常表现。中焦脾胃乃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各种原因影响胃之通降,则中焦气机升降失和,进而发生血瘀、痰阻、郁热等其他证候,因此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是CAG治疗的关键。本病发病之后多缺乏系统治疗,致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方中柴胡、枳壳、香附药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川芎行气活血止痛,白芍、甘草柔肝养阴,缓急止痛,又可防柴胡升散太过,损伤肝阴、肝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香附、白芍具有保肝利胆抗溃疡的作用;枳壳、陈皮、白术、甘草有调节胃肠道,保护胃黏膜之功效;行气活血之川芎又可改善微循环。诸药合用,使脏腑气血调和,气机升降通畅,脾胃纳运自如,故病去身安。 参考文献 [1]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25(2):172-175. [2] 景巍,吴杰,劳献明.参苓蚤休汤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中医杂志2007,48(10):909-910.

中医辩证

一、阴阳辨证金口诀总纲领 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二便反应真消息。肾司二便之开合,少阴虚寒大便溏,小便也是清和长。小便灼热渴饮冷,此是阳证莫分说。 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口不干,或者口渴喜热饮。阳结便秘口干渴,渴喜冷饮溲黄赤。 烦躁潮热或盗汗,口渴饮冷真阳证,五心烦热或盗汗,渴不思饮或喜热,溲频便溏虚阳越。 阴证 唇口青白目无神,声低息短但欲寐,身重懒言体畏寒,饮食无味吐清涎,舌质青滑或黑润,苔白浅黄舌滑润,津液满口不思饮,口渴思饮不欲咽,或者口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口气腥臭寒热杂,寒多热少食不下,脉息无神是阴证。舌虽无苔但口润,二便自利口不渴,专注回阳无差错。 阳证 阴虚面目唇口红,精神不倦不知眠,口臭气粗声音亮,恶热身轻大便干,溲赤黄短烧灼热,口渴饮冷饮不休,六脉长大有力气,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满口刺,烦躁潮热或盗汗,干咳多痰或少痰,脉息有神是阳证。口渴饮冷身发热,二便不利烦谵语,身冷如冰形如死,此是热极内潜伏,阳不达外似纯阴,此时还需验口气,口气虽微热气蒸,舌根虽红但不青,急宜攻下存津液,莫认阴证误性命。 二、阴阳辨证真假杂病诀 阴寒阳热是阴阳,只在真假作文章。真热口渴小便黄,渴喜冷饮下肚肠, 有神烦躁不安宁。 真寒溲频面色苍,无神倦怠但欲寐。真热口渴喜冷饮,假热漱水不欲咽, 真热便干面红赤。假热面赤溲清长,真热息热气粗长,真寒息冷气短微。 真热舌焦苔干黄,真寒舌青苔水滑。阴极似阳属戴阳,阳极似阴肢冰霜。 真假寒热来斟酌,阴证阳证断无错,真热阳证苦甘寒,真寒阴证温热汤。 识得阴阳造化机,疑难杂病有处医。先天立极是水火,水火既济无沉疴。 太阴虚寒大便溏,肝脏因此遭了殃,乙肝病毒逞威风,附子干姜作文章。 少阴阳虚溲清频,精微下泻眸不润,头昏腰痛也是因,回阳救逆四逆汤。 白血病是阴寒邪,寒彻骨髓白C增,西医只知杀白C,徒将阳气杀戮尽。 此病中医少阴病,太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简便廉验神功显。 艾滋病是阴阳离,西医验血便可知,常人验血一条线,艾滋血液两分离。 阴平阳秘精神治,阴阳离绝精神绝,和合阴阳中医药,简便廉验最神奇。 三、六经阴阳辨证用药金口诀 配伍原则 有是证用是药。 用药规则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 肝胆道疾病多系肝胆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胆气不降,气滞血瘀或砂石虫体阴塞胆道,气机不畅所致。笔者近几年来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48例临床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15例,女33例,年龄17~65岁,以中年妇女为多,病程3天-10年。本组病例多有发热、畏寒,恶心吐呕,纳呆,厌油腻,腹部胀满疼痛,以右上腹疼痛为甚,痛剧时可向肩背部放射痛,大便多秘结,小便短赤,部分有皮肤巩膜黄染,舌质多红,苔多黄腻或黄白相兼,脉多弦滑数,右上腹部均有压痛,莫菲氏征多阳性,B超检查多有胆囊增大,胆壁增厚,胆汁混浊或胆总管扩张等阳性征。 二、治疗方法 1、基础方: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子、郁金、茵陈、金钱草、甘草。 2、随证加减:热甚酌加栀子、蒲公英、黄芩、大黄;湿甚者加川黄连,生茵陈,酌加苡仁、茯苓、车前、木通;肝郁气滞者酌加青皮,佛手;肝郁脾虚者酌加白术、茯苓、党参。痛甚者加重白芍,徐长卿,川连子,酌加延胡索、木香。血瘀者酌加桃仁、丹参、赤芍、大黄;胆石者加重金钱草,酌加内金、海金砂。蛔虫梗塞者酌加乌梅、川楝子、槟榔。 3、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服。 三、治疗结果

本组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40例;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6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 四、病案举例 例一:金某,女,42岁,老师,2006年2月21日入院,住院号:112157,入院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满不适,疼痛伴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胃纳差,厌油腻,小便短赤,大便2天未解,无明显发热畏寒,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亮菌甲素)等药物,但未见好转而转入院。 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尚软,右上腹压痛,轻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滑,B超报告,胆囊约6.8㎝×3.7㎝,囊内未见异物反射,提示急性胆囊炎,审证参脉,此乃肝胆湿热蕴结,气失舒展。治宜疏肝理气,通腑泄热,止痛,处方:柴胡10g,白芍30g,徐长卿20,枳实10g,茯苓20g,香附子10,川连子15,延胡10g,川朴10g,甘草6g,茵陈20g,大黄5g。服3剂后,上腹部疼痛、腹胀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食欲增进,大便每天1次,再服4剂,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住院8天痊愈出院。 例二:李某,女,47岁,2006年5月7日入院。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病史5年,近5天来食欲不振,厌油腻,睡眠欠佳,发热畏寒,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放射至肩背部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大便3天未解,小便短赤。在当地治疗无效而入院。检查:体温37.90C,脉搏90次/分,皮

银翘散总结

银翘散临床总结 ——朽木 2011.2.14 一.从《温病条辩》中看其方症 1.原文本义 《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云:“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起……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此外在《上焦篇》中尚有六条银翘散加减方,分别为: 第5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证悉减者,减其制”; 第16条“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 第38 条“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 第39条“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主之”; 第40条“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 第53条“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黄,脉弱而数,名日心疟,加减银翘散主之”。 《中焦篇》一条,即第22条“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参、丹皮汤主之”。 2. 银翘散类方 上述七条涉及太阴温病、阳明温病汗下后出疹、太阴伏暑、心疟等银翘散加减方和《上焦篇》第18条治疗“大头瘟”之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黄芩、黄连方以及第45条治疗“湿温喉阻咽痛”之银翘马勃散,均以辛凉解表为法,以银翘散命名或重用金银花、连翘者,概称为“银翘散类方”。 3. 银翘散应有“玄参”论 第16条,从此条看,银翘散中应有元参这一味药,该条提出倍元参,并在方中谓:“元参加至一两”。可见不但有元参,而且是加倍使用的。 第38 条:“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 第40条“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 据考:元参,性味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解毒,养阴,主治温热病,血热壅盛,发斑,甚则烦躁,谵语之证。《别录》:“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本草纲目》:“滋阴降水,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通过以上条文可以看出:吴瑭创立银翘散之用意主要是针对春温而设的。意在补“精虚”。正如其在银翘散的方论中经谓:“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又谓:“藏于精者,春不病瘟”;又谓:“病瘟虚甚死一”。由此可见,温病者,精气先虚。此方之妙,预护其虚,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缉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在温病学中,春温邪犯上焦肺卫,病因主要是精气先虚,因精虚:“温热热变最速”。用银翘散中元参意在补精虚,所以该方中应有元参,就可以理解吴瑭创立银翘散是治疗“春温”在卫的原意。若无元参,就只能作为风热犯表,卫表失和的方剂。 二.现代临床应用 1.银翘散加减方的应用 银翘散原方为:连翘一两,二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右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君:银

中医热证的分型与治疗

中医热证的分型与治疗 【摘要】所谓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 阳盛阴虚,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临床实践按发病的部位 及发病原因对中医热证进行了分型,并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医热证;分型;治疗;中药 所谓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1]。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劳伤阴,阴虚阳亢所致。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之所以会产生热证,是因为阳热偏盛,则恶热喜冷。大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小便短赤;津伤则须引水自救,故口渴饮冷。火性上炎,则面红目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宁。津液被阳热煎熬,则痰、涕等分泌物黄稠。火热之邪灼伤血络,迫血

妄行,则吐血衄血。肠热津亏,传导失司,势必大便燥结。舌红苔黄为热证,舌干少津为伤阴。阳热亢盛,加速血行,故见数脉。在临床治疗中,我们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把热证的分类与辨治总结如下。 1 表证[1] 所谓表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肌表所表现 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或有汗,舌边尖红,脉浮数。热邪犯表,卫气被郁,故发热,微恶风寒。热为阳邪,故发热重而恶寒轻,且伴口干微渴。热性升散,腠理疏松,故汗出。热邪上扰,故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为温热在表之征。治疗宜疏散风热。热证在表者按其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外感风热表证发热、恶寒,身热较重, 微恶风,头胀痛,或咳嗽少痰,或咳痰不爽,咽痛咽红,口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宜疏散风热,宣肺解表。轻者可用桑菊饮加减;中度者可用银翘散加减;重者可麻杏石甘汤加减。 风暑夹湿证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

趣味巧记方歌柴胡疏肝散方歌

趣味巧记方歌-柴胡疏肝散方歌

————————————————————————————————作者: ————————————————————————————————日期:

趣味巧记方歌56柴胡疏肝散方歌 方剂总结及速记歌诀一、解表剂辛温解表表实:麻黄汤:干妈姓桂表虚:桂枝汤:要支走蒋干外寒里饮:小青龙汤:小将为嘛甘心下跪外寒里有蕴热:九味羌活汤: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剌穿胸。外寒气郁:香苏饮:陈香炒苏叶。2、辛凉解表温病初起平剂: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温病初起轻剂: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桑杏果。外感风热,邪热蕴肺:麻杏石甘汤。外感风寒,内有蕴热:柴葛解肌汤: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3扶正解表: 气虚感风寒湿: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气虚感寒,内有痰湿:申叔想陈杰,给钱夏苓割草。阳虚感风寒,暴喑:麻黄附子细辛汤。阴虚感风热:加减葳蕤汤:为何猪吃红草更白。二、泻下剂1、攻下剂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厥之癫、狂:大承气汤:黄硝朴实。肠痈初起,湿热壅滞:大黄牡丹汤:大硝丹东桃。水热互结之结胸:大陷胸汤:芒硝随军。2、温下阳虚寒积:(脾虚)温脾汤:附大人炒肝。寒积里实:(无虚)大黄附子汤肠胃燥热,脾约便秘:麻子仁丸:麻子只要破黄杏。肾阳虚弱津液不足:济川煎:牛肉只归谢妈。3、逐水悬饮实水:十枣汤:枣戟芫遂。4、攻补兼施阳明腑实,气血不足:黄龙汤:(大承气)人皆当炒姜枣。三、清热剂清暑热暑湿:六一散阴暑:香薷散

暑伤肺经气分热证:清络饮。暑湿证:桂苓甘露饮。暑温夹湿:新加香薷饮。清气分热气分热盛:白虎汤:石母炒米。气津两伤:竹叶石膏汤:夏甘族人卖金糕。清营凉血:热入营分:清营汤:西弟瞧黄花,卖丹参叶。热入血分:犀角地黄汤:西弟要母。清热解毒三焦火盛:黄连解毒汤:三皇子上中二焦邪热:凉膈散:黄小琴只瞧干荷叶大头瘟:普济消毒饮:马和牛愿吃草根皮,秦莲姐巧玩麻将。阳证痈毒初起:仙方活命饮:贾母造房,没花金银,只要草皮归汝乡。风热壅盛,表里俱实:防风通圣散:防穷,三皇子借书连根归,将要和滑石硝甘草。温病,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西弟要母,二皇子借竹皮连炒石参。清脏腑热心经火:导赤散:通住草地。肝经实火湿热:龙胆泻肝汤:黄龙子推木车,当地卸柴草。肝炎犯胃:左金丸:吾皇(黄连6:1)肺痈,热壅痰淤互结:苇茎汤:苇冬已逃。肺热喘咳:泻白散:白耕草地。胃火牙痛:清胃散:连弟生母归胃热阴虚:玉女煎:麦地拾母牛。邪热下痢:葛根芩连汤:温热痢疾:芍药汤:秦香连当官,大吵要郎。热毒痢疾:白头翁汤:白头翁擒二黄。6、清虚热温病后, 邪伏阴分:青蒿鳖甲汤:贾母生丹青。肝肾阴虚,虚火上扰:清骨散:亲家母弟擒草狐、银狐。阴虚火旺、盗汗:当归六黄汤四、和解剂和解少阳伤寒少阳,热入血室:小柴胡汤:蒋干找人伴胡琴。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大琴只要半升枣胡。少阳湿热:蒿芩清胆汤:青竹碧玉凉,皮肤只半

中医内科疾病分型、治法及用药总结

感冒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咳嗽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证--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泄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哮病 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加减 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 实喘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56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56例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失眠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中医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失眠是以睡觉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精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1]。焦虑性失眠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失眠症类型,其原因多数因精神紧张,工作或思想压力大、生气,环境变化等因素,大多数患者长期失眠,越想睡而越睡不着,越急越睡不下,患者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心理紧张、睡眠不下、胡思乱想。一般认为生理睡眠(也称正常睡眠),不少于5、6个小时,长期失眠大脑功能就会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调查显示,中国存在失眠人群高达42.5%[2],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失眠患者56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的诊断标准[3]。男28例,女28例;病程3个月~3年;35~55岁患者45例,占80%;本组患者均不伴有器质性病变,均服用过安定之类及营养健脑型药物,因临床症状不能得到改善而来求治。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12 g,枳壳10 g,白芍12 g,炙甘草6g,党参12 g,香附10 g,川芎12 g,木香12 g,陈皮12 g,远志12 g,鸡内金10 g,栀子10 g,黄芩12 g,。肝阳上亢者酌加夜交藤、天麻、珍珠母、生龙齿、生牡蛎;心血不足者加当归、黄芪、阿胶、夜交藤等;阴虚者加知母、牡丹皮、五味子、鳖甲、生地黄等;阳虚者加补骨脂、杜仲、牛膝、淫羊藿等;痰浊内停者加竹茹、石菖蒲等;肝气郁滞者加郁金、延胡索、川楝子、沉香等;瘀血阻滞者加赤芍、丹参等。水煎服,1剂/d,10 d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用药2~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在5 h以上;有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有增加,但睡眠不足5 h;无效:睡眠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本组56例经治疗后,痊愈28例,占50.00%;显效20例,占35.7%;有效5例,占8.9%;无效3例,占5.4%。总有效率9 4.6%。 4 讨论 失眠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其发病与肝郁、胆怯、脾肾

温病方歌【合】

常用方剂歌诀 一、解表方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2.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热清表解此为良。 3.加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姜葱草,加减临时在变通。 4.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5.葱豉汤: 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6.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皆能康。 7.十神汤: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时行感冒效堪夸。 8.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湿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9.金沸草散: 金沸草散疏风寒,前胡荆芥细辛甘,半夏茯苓生姜枣,头昏咳嗽属外感。 10.华盖散: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共,三拗只用麻杏甘,表散风寒力最雄。 11.苍耳散: 苍耳散专治鼻渊,白芷辛夷薄荷添,研末葱茶汤送下,升清达窍病能安。 12.麻杏石甘汤: 伤寒麻杏石甘汤,四药组成法度良,辛凉疏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13.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宣温热煮无过。 14.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5.柴葛解肌汤: 节奄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16.宣毒发表汤: 疹伏宣毒发表汤,升葛前桔枳荆防,薄通翘蒡淡竹草,引加芫绥水煎尝。 17.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俞氏方,翘竹栀薄草同商,此是辛凉发汗法,风热感冒服之良。 18.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最相宜。 19.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加大枣,阳虚无汗法当谙。 20.人参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瘟疫伤寒噤口痢,祛邪扶正有奇功。 21.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此方施。 22.葱白七味饮: 外台葱白七味饮,新豉生姜干葛根,麦冬生地干杨水,血虚外感此方珍。 23.香苏散: 香苏散内用陈皮,香附紫苏二兼随,甘草合中兼补正,风寒气滞此方宜。 24.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炎的临床体会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炎的临床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恶心欲呕,黄疸等;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迁延性炎症,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钝痛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此病属于中医“胁痛”、“胆胀”、“黄疸”等病范畴。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很高,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此病,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09年9月治疗的15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10例,年龄30~72岁之间,经1~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118例,占78.7%;有效23例,占15.3%;效果不明显6例,占4%;无效3例,占2%。 2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9g枳壳20g甘草10g白芍20g香附12g川芎12g 半夏12g厚朴12g陈皮12g内金12g金钱草30-60g白梅花6g蒲公英20g泽兰20g

恶心呕吐甚加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先煎);胁痛及胃脘区疼痛明显加元胡15g、川楝子12g、木香15g;右背部、右肩胛部困、胀、痛明显加片姜黄8g;口苦、口干明显加黄芩12g郁金15g;胃脘返酸加浙贝母15g、乌贼骨15g、黄连5g、吴茱萸3g;若胃脘怕冷则黄连改为5g、吴茱萸改为8g;平素大便稀加苍术18g、炒薏米30g;周身疲倦乏力加党参18g、炒白术15g;黄疸重加茵陈30g、赤芍30g、滑石30g(包煎)、白茅根30g、郁金15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后下)。 3典型病例 郝某,女,68岁,农民,小学文化。因“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2天”于2009年3月7日上午10时来我门诊求治。 患者诉两天前中午因情绪不佳再加食鸡肉蘸糕后突发右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遂即就诊于县人民医院,行全腹彩超示:胆囊大小约114.5×38.3mm,壁毛糙,胆总管宽约5.0mm;胆囊重度肿大,急性胆囊炎;血R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0.932;T:39.2℃,按“急性胆囊炎”给予患者静点头孢哌酮钠一日4.0g替硝唑0.4g清开灵20ml治疗五天,患者疼痛好转,但渐出现黄疸;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故转入我院求治。当时症见:高热持续不退,右上腹轻微疼痛,恶心欲吐,口干渴饮水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黄疸明显,两天未进食,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数。 患者属于肝郁气滞,湿热内蕴引起,故给予基本方加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先煎)、茵陈30g、赤芍30g、郁金15g、双花20g、

邓中甲银翘散分析

成都中醫藥大學 鄧中甲教授 銀翹散 上節課討論了銀翹散的主證分析,它的功效歸納,和方義分析。從它用藥分析來看,銀翹散的配伍上有這兩個明顯特點。 它是辛涼解表方,中間配伍少量的辛而微溫之品,指的荊芥、淡豆豉,體現一種去性取用的方法。這是配伍中的一種技巧。在後面將要學到的一些方劑裡,還有很多去性取用這種方法。這去性取用方法來增強君藥,它的辛涼發散作用。 整個方是以辛涼透表為主的,但是它配了清熱解毒的藥物,辛涼透表與清熱解毒相配伍,體現了整個方清疏兼顧,以疏為主。疏是疏表,解表。清是清裡,包括清熱解毒,它是表裡兼顧的,是照顧了溫熱病邪發病急,傳變快,容易蘊結成毒的特點。但是全方要注意,還是以疏為主,以辛涼解表為主。 辨證要點 初起發熱重,惡寒輕。 從開始感受風熱病邪,或風溫初起,可以有微惡寒,但以發熱為主。初起發熱重,惡寒輕,後面可以但熱不惡寒,這是一個動態的。 咽痛、口渴 它重要的兼證是咽痛,常見的。口渴是根據溫熱病邪,入裡的一種不同程度,反映的明顯程度不同。 脈浮數 這是使用它的一個辨證的要點。使用的基本依據。 使用注意 風寒和濕溫病,夾濕的不適合使用。 服用方法 不宜久煎。《溫病條辨》的銀翹散的煎服法要求,〝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煮,肺要取輕清,過煮則味厚入中焦也〞。這段話的意思,前面的好理解,即取服,不能過煮,肺要取輕清,非輕不舉!做為衛分,上焦為主的,是〝上焦如羽,非輕不舉〞這個原則。過煮味厚入中焦,是什麼意思?入中焦指的是氣分。味厚相對辛涼來講,就是裡面往往以苦寒為主。辛涼的成份,芳香辟穢成分,過煮則揮發了,味厚就是剩下來的、苦寒類的,那個清氣分的,清裡的這個為主了。所以銀翹散的煎服法要求,是必須重點掌握的。它是保證這個方療效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當然做為劑型選擇上也應該注意,這個方本身用的是煮散劑。為杵散以後要煎服,煎一下,時間很短。他原來說沸三五沸,開三五開,形容它很短,香氣大出,即取服,當然你做成丸劑以後會影響療效。丸者緩也。尤其是證情較重,那更應該做湯劑,湯者蕩也,因為它主散劑帶有湯劑特點,藥力佈散快,發揮作用,吸收快。 隨證加減 傷津加天花粉 熱毒重加馬勃、玄參 熱傷血絡去荊、豉,加白茅根、側柏、梔子 肺氣上逆加杏仁 兼夾穢濁加藿香、鬱金 隨證加減就是圍繞著溫熱病邪侵犯人體,有可能產生的一些方面,我們說溫熱病邪發病急,傳變快,傷津快,兼夾穢濁,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56例

受体的敏感性,使沙美特罗持续发挥其扩张气道的作用。川芎嗪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和氧自由基清除剂,既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解微血栓,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又对肺部多种常见细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还可保护血管上皮细胞和红细胞,增强血液流动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起到平喘的作用。 肺功能是传统的监测哮喘治疗的手段,是哮喘疗效判定的可靠指标,主要与临床症状的改善较密切。气道高反应性和急性气流受限是哮喘肺功能受损的主要表现形式。哮喘发作时呼气流速明显下降,FEV1或PEFR测定能客观地反映气流受阻的严重程度。本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前FEV1明显低于预计值,而吸入舒利迭和应用川芎嗪4周后患者FEV1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畅05),提示舒利迭联合川芎嗪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所以,川芎嗪联合舒利迭治疗中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参 考 文 献 [1] 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 赵顺英.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0):68-77.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56例刘爱萍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失眠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中医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失眠是以睡觉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精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1]。焦虑性失眠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失眠症类型,其原因多数因精神紧张,工作或思想压力大、生气,环境变化等因素,大多数患者长期失眠,越想睡而越睡不着,越急越睡不下,患者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心理紧张、睡眠不下、胡思乱想。一般认为生理睡眠(也称正常睡眠),不少于5、6个小时,长期失眠大脑功能就会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调查显示,中国存在失眠人群高达42畅5%[2],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焦虑性失眠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失眠患者56例,均符合枟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枠中失眠的诊断标准[3]。男28例,女28例;病程3个月~3年;35~55岁患者45例,占80%;本组患者均不伴有器质性病变,均服用过安定之类及营养健脑型药物,因临床症状不能得到改善而来求治。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2g,炙甘草6g,党参12g,香附10g,川芎12g,木香12g,陈皮12g,远志12g,鸡内金10g,栀子10g,黄芩12g,。肝阳上亢者酌加夜交藤、天麻、珍珠母、生龙齿、生牡蛎;心血不足者加当归、黄芪、阿胶、夜交藤等;阴虚者加知母、牡丹皮、五味子、鳖甲、生地黄等;阳虚者加补骨脂、杜仲、牛膝、淫羊藿等;痰浊内停者加竹茹、石菖蒲等;肝气郁滞者加郁金、延胡索、川楝子、沉香等;瘀血阻滞者加赤芍、丹参等。水煎服,1剂/d,10d为1疗程,病情较重者用药2~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畅1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在5h以上;有效:睡眠 作者单位:454650济源市中医院时间较治疗前有增加,但睡眠不足5h;无效:睡眠无改善。3畅2 治疗结果 本组56例经治疗后,痊愈28例,占50畅00%;显效20例,占35畅7%;有效5例,占8畅9%;无效3例,占5畅4%。总有效率94畅6%。 4 讨论 失眠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其发病与肝郁、胆怯、脾肾亏虚、胃失和降密切相关。其病机或由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胆气虚,触事易惊,导致心神失养所致;或为肝郁化火,五志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引起心神不安所致[4]。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都市人,特别是都市的中年人,患焦虑性失眠的人越来越多了。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善太息,不思饮食,口干口苦,头晕或昏胀不清,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等一系列肝郁化火,痰火郁结的临床表现。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理气散结,在缓解工作压力方面效果明显。陈皮、鸡内金,理气化痰消食积,川芎理气调血安神,党参益气健脾,远志化痰宁心安神,黄芩,栀子清肝泻火,诸药合用,公奏清肝泻火,理气解郁,宁心安神的作用。服药同时,要嘱咐患者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把失眠想成多么大的疾病,整天愁啊愁的;②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按时作息,不要熬夜;③睡前不要过度运动,不要喝浓茶、咖啡及酒精等兴奋剂;④调畅情志,学会释放压力,有事要及时疏解,不要生闷气;⑤睡前思想放松,不要在床上思考问题。总之,药疗加心疗,失眠疗效才好。 参 考 文 献 [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3.[2] 王中男.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吉林中医药,2007,27(5):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4]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3-134. ?971 ? 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6月第5卷第16期 ChinaPracMed,Jun2010,Vol.5,No.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