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控制网成果书

平面控制网成果书

平面控制网成果书
平面控制网成果书

控制网复测报告(定稿)

xxxxxxxx工程 工程控制网测量报告批准: 审核: 编制:

xxxxxxx经理部二O一八年六月

目录 一、任务目的................................................................................................................................................................... - 1 - 二、测区概况................................................................................................................................................................... - 1 - 三、已有资料................................................................................................................................................................... - 1 - 四、编制依据................................................................................................................................................................... - 1 - 五、控制网复测任务...................................................................................................................................................... - 1 - 六、控制复测................................................................................................................................................................... - 2 - 七、新增加密点测绘...................................................................................................................................................... - 2 - 八、成果及控制点点位图............................................................................................................................................. - 3 -

平面控制点布设

平面控制点的选择 在选点时,首先调查收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的成果资料,一般是现在中比例尺(1:10000-1:100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控制网设计。根据测区内现有的国家控制点或测区附近其他工程部建立的可资利用的控制点,确定与其联测的方案及控制网点位置。在布网方案初步确定后,可对控制网进行精度估算,必要时对初定控制点作调整。然后到野外去勘探、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如需测定起始边,起始边的位置应优先考虑。如果测区没有以前的地形资料,则需详细勘察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的拟定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满足相应工程的基本要求《公路勘测规范》 (JTJ061-99)中规定。公路平面控制网应满足一下要求。 (1)相邻导线点间要通视,对于钢尺量距导线,相邻点间还要地势平坦,以便于量边长。 (2)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稳定的地方,以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于进行加密、扩展、寻找和碎部测量以及施工放样。 高程控制点的选择 高程控制点通常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成为水准点。水准点的选定应满足一下要求。 (1)水准点应选在能长期保存,便于施测,坚实、稳固的地方。 (2)水准路线赢尽可能沿坡度小的道路布设 (3)在选择水准点时,应考虑到高程控制网的进一步加密。 (4)应考虑到便于国家水准点进行联测。 (5)水准网应布设成附和路线,结点网或环形网。 平面控制点的埋设 平面控制测量的标石中心就是控制点的实际点位。所有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坐标、距离、角度、方位角等都是以标石中心标志位准。因此,标石的任何损坏或位移都会使控制测量成果失去作用或精度受到很大影响。可以说,埋设稳定、坚固和耐久的中心标石,是保证控制测量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国家平面控制网为三角网,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按三角网等级和地质条件将中心标石分为8种规格。 公路工程测量控制网三角点或导线点标石一般采用混凝土桩。当有整体坚固的岩石或建筑物时,三角点或导线点可设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平整场地前应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清除场地内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排除地面积水;铺筑临时道路等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场地的大小和地形、施工方案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常用三角网或三边网; 对于地形平坦而通视较困难的地区或建筑物布置不很规则时,可采用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的、建筑物众多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工业场地或住宅小区,一般采用建筑方格网; 对于地面平坦的小型施工场地,常布置一条或几条建筑基线,组成简单的图形。 平面控制网,应根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其等级和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建筑场地面积大于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②建筑场地小于或一般性建筑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③当原有控制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应进行复测检查。 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结点水准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一般不宜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8.2建筑基线 8.2.1 建筑基线的布设方法 在面积不大、地势较平坦的建筑场地上,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布设一条或几条轴线,以作为施工控制测量的基准线,简称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字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等形式。布设时要求做到: 建筑基线应平行或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设; 建筑基线相邻点间应互相通视,且点位不受施工影响; 为了能长期保存,各点位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 8.2.2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根据建筑红线测设 在城市建设区,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建筑红线)是由城市规划部门选定并由测绘部门现场测设的,可作为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线与建筑红线平行或垂直,故可根据建筑红线用平行线推移法测设建筑基线。 如图,AB、AC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量取d2定Ⅰ′点,沿AC方向量取d1定Ⅰ″点。 2.根据建筑控制点测设 对于新建筑区,在建筑场地上没有建筑红线作为依据时,可根据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控制点的关系,按前所述测设方法算出放样数据,然后放样。 如图所示,Ⅰ、Ⅱ、Ⅲ为设计选定的建筑基线点,A、B为其附近的已知控制点。首先根据已知控制点和待测设基线点的坐标关系反算出测设数据,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Ⅰ、Ⅱ、Ⅲ点。由于存在测量误差,测设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精确地检测出∠Ⅰ′Ⅱ′Ⅲ′。若此角值与180o之差超过限差±10″,则应对点位进行调整。调整值δ按下列公式计算: 3建筑方格网 在建筑物比较密集或大型、高层建筑的施工场地上,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的施工控制网,

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衡水冀州段控制网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一、概述 本标段位于河北衡水冀州境内,大型建筑物三座(东羡节制闸、冀马渠引水闸、东羡涵洞),桥梁四座,大小建筑物总共7座。 二、测量时间及作业依据 1、我项目部于2015年12月12日进行外业观测并作数据校核,并与2015年12月24日进行内业计算。 2、施测依据 本次对施工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依据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工程河北直管段E级GPS网成果表》。引用的技术要求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 4、《国家三、四等水准规范》GB12898-1991 三、平面及高程系统 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3°分带。 高程采用1985高程基准。 四、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1)、我项目部测量队在工区内共复测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北直管段衡水冀州段E级GPS网成果表》中的6个控制点,并根据现场情况做了24个GPS加密控制点。 (2)、平差处理 1)、平差软件:平面控制E级GPS网采用南方公司的南方GPS数据平差软件进行解算,技术指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2)、基线统计:外业观测结束后首先对观测基线进行处理,当基线满足限差要求时,说明组成基线向量网的所有基线解算质量合格、成果可靠。否则,需删除不好的卫星、时间段,并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边,不让其参与平差。 3)、平差首先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以评定网的内部附合精度。 4)、约束平差以E023、E028两个点为起算数据,在1954年北京坐 标系下,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2、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导线测量。 五、测量仪器设备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地控制点所组成地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地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地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地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3.3.1大面积地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地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地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地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地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展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方格网地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地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地中心轴线上).其纵横轴线地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地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平均. (2)方格网地顶点应布置在通视优良又能长期保存地地点. (3)方格网地边长合宜太长,大凡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地倍数.(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地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地方格网是一种较好地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地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3.3.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地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地二级平面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地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地)、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地其他图形(图1). 3.3.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地基本依据.高程控制网布点地密度应恰当,大凡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

控制点复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本工程在重庆市万州区属于三峡库区中心,东经107°55′22〃-108°53′25〃,北纬30°24′25〃-31°14′58〃。设计修建位于万州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北接机场路,南接万川大道,交通较便利。江南新区位于万州城区以东,东依毡帽山,西傍长江,南起五桥河,北至晒网坝,江南新区以行政文化、旅游服务、商务商贸及港口物流为核心职能的新城区。其规划面积约为15.62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人口达到12万人。 联合坝立交至五桥立交是联系江南新区与百安坝片区的重要交通干道。经万州区政协委员调查,此段道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以下简称主线道路)在高峰时段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五桥立交拥堵明显。此外,莲花社区居民出行不便,绕行较远,故建议增设分流道,以解决近期居民出行不便、缓解机场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与立交节点的交通拥堵现象。并打造由北滨路、长江二桥、南滨路、万川大道以及长江大桥组成的“环湖路”,形成万州特有的城市交通景观新格局。 2、现状道路情况介绍 五桥立交位于万州五桥移民新区,立交分两层,上层为立交桥主体桥梁系,包括环形匝道、匝道桥、高架桥;下层为万川大道,环形匝道内环半径20米。五桥立交通过莲花寺公园路段与联合坝立交衔接,联合坝立交是喇叭形立交,立交主线上跨南滨大道上段。两个立交的连接主线宽14米,双向4车道,无中分带,主线道路由桥梁段及路基段组成,其纵坡为0.3%+8%,其中五桥溪桥梁纵坡是0.3%,五桥立交高架桥梁纵坡8%。五桥立交、主线道路、联合坝立交现状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 本次拓宽改造位于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主要改造内容是现状道路和桥梁拓宽。根据项目内容分为拓宽改造A段 拓宽改造A段:长约934.669米,此段改造范围是联合坝立交经五桥立交最后至万川大道,拓宽宽度主要分为10米(主线段)、6.25

国家及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与方案

一、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应有足够的精度 应有足够的密度 应有统一的规格 ㈠传统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根据当时国家平面控制网施测的测绘技术水平,我国决定采取传统的三角网作为水平控制网的基本形式,只是在青藏高原特殊困难的地区布设了一等电磁波测距导线。国家三角网的布设方案分为一、二、三、四等4个等级。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图形。 二等三角网是在一等锁控制下布设的,它是国家三角网的全面基础,同时又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 三、四等三角网是在一、二等网控制下布设的,是为了加密控制点,以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建立的控制网,叫做测图控制网;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监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为专用控制网,建立这两种控制网时亦应遵守下列布网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要有足够的精度 3.要有足够的密度 4.要有统一的规格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可以采用三角网、导线网、GPS网等形式。 一、国家基本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布设形式有三角锁、精密导线、插点等形式。 二、城市及工程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施工放样等目的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城市或工程控制网。 三、小地区控制网 1.小地区控制网:在小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区控制网。 2.分类:首级控制和图根控制

特大桥首级控制网布设和测量

摘要 特大桥首级控制网分为首级平面控制网和首级高程控制网,对其设计与观测是特大桥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青岛跨海大桥,针对现代特大型桥梁施工建设对控制测量的要求,从桥梁工程的建设出发,对特大桥首级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进行详细的论述。主要分析利用GPS测量技术建立特大桥首级平面控制网和利用精密水准测量技术建立特大桥的首级高程控制网的方法。按照特大桥首级控制网的测量步骤,系统的阐述了特大桥首级控制网的设计、观测、数据处理的过程,以及在各个步骤中采取的提高精度的措施,通过完成青岛跨海大桥手机控制网的测量技术设计,得出一些对于特大桥首级控制网布设和测量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字:特大桥;首级控制网;技术设计 Abstract The head control network of bridge with long spa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head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 and the vertical control network, for its design and surve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and the head control network has very important means. Takes the Qingdao Bay Major Bridge as example,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survey for construction of bridges with long span, and gives a minute description about the technical design of survey of the head control network, which is designed for bridges with long span. The method of how to use GPS to set up the head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 and how to use precise leveling surveying to build the head vertical control network of bridges with long span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steps of

施工复测报告

施工复测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乡道改造工程 施工复测报告审查批复单 施工单位:*****************工程有限公司合同段: 监理单位:*****************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编号:001 *****************乡道公路改造工程 施工复测报告建设单位(公章): 监理单位(公章):*****************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公章):*****************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编制: 日期:2013年12月3日 目录 1、施工复测情况 2、导线点一览表 3、逐桩坐标表 4、平、纵、横复测图 5、复测路基土石方数量表 一、施工复测情况 我项目部按合同要求,于2013年11月20日组织专业测量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期工作主要是恢复道路中桩、线路横断面的复测。测量组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及两名测量员组成,测量仪器使用南方(GPS)s82c。测量时先对导线点逐一进行复测,导线点全部符合设计。沿线导线点密集,满足施工控制要求。且根据设计的逐桩坐标表进行中桩放样,复测原地面线高程和横断面。 测量外业工作于11月24日结束,现将外业成果整理并形成内业资料上报驻监办进行复查。 复测主线土石方数量与设计相符,复测沿线有部分路基因垮塌和与设计不相符路段需增设挡土墙,具体桩号为: K14+400—410左(高3.5m) K14+505—513左(高5m) K14+800—830左(高3m) K16+800—815右(高7m)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 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方案 2.1.1 布设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在大部分领域(约9 600 OOOkm 2)上布设国家天文大地网,是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 为完成这一基本工程建设,在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专门抽调了一批人力、物力、财力,从1951年即开始野外工作,一直延续到1971年才基本结束。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显然事先必须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制定一些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建网工作。这些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应有足够的精度;应有足够的密度;应有统一的规格。现进一步论述如下。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由于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最高精度和较大密度的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为了适时地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用图的需要,根据主次缓急而采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即先以精度高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控制网。 2.应有足够的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应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确定。作为国家大地控制网骨干的一等控制网,应力求精度更高些才有利于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为了保证国家控制网的精度,必须对起算数据和观测元素的精度、网中图形角度的大小等,提出适当的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均列于《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规范)中。 3.应有足够的密度 控制点的密度,主要根据测图方法及测图比例尺的大小而定。比如,用航测方法成图时,密度要求的经验数值见表2-1,表中的数据主要是根据经验得出的。 表2-1 各种比例尺航测成图时对平面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由于控制网的边长与点的密度有关,所以在布设控制网时,对点的密度要求是通过规定控制网的边长而体现出来的。对于三角网而言边长s 与点的密度(每个点的控制面积)Q 之间的近似关系为Q s 07.1=。将表2-1中的数据代入此式得出 )(1315007.1km s ≈= )(85007.1km s ≈= )(52007.1km s ≈= 因此国家规范中规定,国家二、三等三角网的平均边长分别为13km 和8km 。 4.应有统一的规格 由于我国三角锁网的规模巨大,必须有大量的测量单位和作业人员分区同时进行作业,为此,必须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大地测量法式和作业规范,作为建立全国统一技术规格的控制网的依据。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 密复测报告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堤防部分)控制网复测报告 山东菏泽水利工程总公司 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九月

一、工程概况 1、泗河是南四湖湖东地区最大的山洪河道,属淮河沂沐泗流域的南四湖水系,发源于泰安市新泰市太平顶,流经济宁市的泗水县、曲阜市、兖州区、邹城市、微山县和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七县市区,于太白湖新区辛闸村入南阳湖,干流全长159公里,流域面积2357平方公里,其中济宁境内干流总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030平方公里。 2、工程施工范围: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堤防部分)主要为 37+800~43+600右岸堤段复堤工程,河道中泓线长。 二、复测的目的 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三、复测的内容 我项目部主要复测范围为桩号:自金口坝至G327国道田村大桥,河道桩号 40+595-43+600。 本次复测内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网测量,其中需校核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6个。 四、复测控制点工作量 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预计此次平面复测的工作量为外业数据采集1天,内业数据处理1天。高程控制网复测工作量为外业数据1天,内业数据处理1天。

五、测区情况 1、测区踏勘情况 6个控制点全部找到,没有控制点被破坏。 2、测区已知点的资料如下: 3、坐标和高程系统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1.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 2.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制网,沿线各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通,统一平差。 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当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时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当采用导线测量时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 4.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它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4.1.1

5.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宜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可按下列方法选择坐标系: 1)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2)特殊情况下,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 ①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②投影于 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3)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4)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独立桥梁、隧道等,可采用假定坐标系。 6.大型构造物控制网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进行联系且其等级高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时,应保持其本身的精度。 7.采用GPS测量平面控制网时,应符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066)的规定。4.1.2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表4.1.2

工程控制点复测报告

工程控制点复测报告

世行贷款福建渔港建设项目 三沙中心渔港扩建工程 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运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世行贷款福建渔港建设项目三沙中心渔港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4) 二、工程概况 (4) 三、复测方法 (4) 四、复测成果及精度评定 (6) 五、误差分析 (7) 六、附件 (7)

一、编制依据 1.1 《水运测量规范》(JTJ203-2001); 1.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1.3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GB/T 19942-2000); 1.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1.5 《中丶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1997)。 1.6 业主提供的已知控制点成果表。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内,濒临东海,面向闽东渔场,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两座防波堤、一座码头及一栋渔民安置所,工程建成后,港内水域将达到63万㎡,港内有效避风水域41.57 万㎡。南防波堤工程780m、西防波堤工程545m、码头工程300m、栈桥工程80m、码头及后方平台工程7227㎡、渔民安置所2498㎡、港池疏浚以及堤头灯、水电、环保等配套设施项目;施工海域坐标: A: 26:54:47.7N,120:12:43.6E B: 26:54:42.3N,120:12:43.1E C: 26:54:40.3N,120:13:12.6E D:26:54:38.6N,120:13:16.6E E:26:54:40.7N,120:13:23.8E F:26:54:44.9N,120:13:24.5E 2.2测区概况 测区内有已知控制点4个:GT7、GT6、GT2、GT3 三、复测方法 3.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 根据已知控制点点位分布实际情况及施工控制区特点,采用附合导线按四级导线精度要求进行复测,导线布置时以GT7-GT6为起始边附合到GT2-GT3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

施工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方案(成果)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秭归县九里移民安置小区功能完善项目共有5条道路系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各条道路分别为:九里二路全长195米,红线宽26米,车行道宽15米;建东大道全长764.55米,红线宽32米,车行道宽22.5米;迎宾路全长1940米,九里二路至陡茅路红线宽13米,陡茅路至杨贵店桥头红线宽15米,杨贵店桥头至止点红线宽18米。陡茅路全长370米,红线宽18米,车行道12米;二圣路全长151.39米。五条道路总长3421米。 2、设计提供测量点位 根据建设单位按设计人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为GPS-E级点共7个,其点号分别为:GPS1、GPS3、GPS4、GPS8、GPS9、GPS10、GPS11。 二、测量方案 1、测量现有资料 平面坐标资料:按照业主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控制点,因各点位之间有部分不能相互通视,施工过程无法进行,所以按照现场仅有通视条件,将首尾已知点GPS1、GPS8、GPS10进行了联测,并按照施工要求在中间各施工段进行了加密,其加密点编号分别为:JM1、JM2、JM3、JM4、JM5、JM6、JM7、JM8、JM9、JM10、JM11。 高程资料: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人移交的GPS-E级点,选择GPS8为基准点,进行闭合和附合测量。

2、测量依据 施工图纸:a、建东大道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b、九里二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c、迎宾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d、陡茅路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e、二圣路路线平面图、路线断面图及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竖曲线表。规范依据:a、《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该规范中相关测量章节内容。 3、平面控制测量 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5.2.6导线测量之规定,进行布点测量。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首级控制(交桩点)测量、复核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经实测数据进行平差,其结果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s/∑s=1/31157,测量成果详见后附件A。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表5.2. 6-1 等级导线长度 (km)平均边长 (km) 测角中误 差(”) 测距中误 差(mm) 测回数 2”级仪器 方位角闭 合差(”) 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备注 一级 4 0.5 5 1/30000 2 10√n≤1/15000 二级 2.4 0.25 8 1/14000 1 16√n≤1/10000 三级 1.2 0.1 12 1/7000 1 24√n≤1/5000 4、高程控制测量 按照由建设单位提供的GPS8点黄海高程点为基准点,分两个布点方案,方案一:由GPS8点开始沿陡茅路至迎宾路交叉路口至九里二

标控制网复测报告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01标01标段控制网复测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中国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4月

目录 1、工程简述 (1) 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1) 3、控制网情况 (2) 4、人员配置与仪器设备 (2) 5、复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4) 平面控制网复测 (4) 高程控制网复测 (6) 6、控制网复测精度评定及平差计算结果 (9) 精密导线控制网复测 (9) 高程控制网复测 (11) 复测结论 (13) 7、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14) 8、控制网复测成果及其结论说明 (14) 9、控制点成果表 (16) 10、附件 (18) 附件一、控制网复测平差报告 (18) 附件二、仪器检定证书复印件 (32) 附件三、控制网示意图 (39) 附件四、外业测量记录薄 (40)

1、工程简述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01标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3站3区间,即金海工业园区站、孔家营站和呼钢东路站,三间房车辆段(不含)~金海工业园站~孔家营站~呼钢东路站区间,线路沿新华西街呈东西走向布置,线路全长。 金海工业园区站中心里程为YDK6+,车站位于西二环快速路与新华西街交口处,沿新华西街东西向布置。采用地下两层单柱两跨的结构形式。车站主体长度,标准段宽度,结构底板埋深约,小里程端头宽度,大里程端头宽度,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约。 孔家营站中心里程为YDK7+,车站沿新华西街东西向布置,车站周边环境较好,道路开阔。北侧为空地及民宅,南侧为呼市热电厂及大福星饭店。孔家营站采用地下两层单柱两跨的结构形式。车站主体长度,标准段宽,结构底板埋深约,小里程盾构端头段宽度,底板埋深约,大里程盾构端头段宽度,底板埋深约。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约。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北侧2个,南侧2个),2组风亭设置在车站两端头。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根据总体筹划,车站两端头同时预留盾构始发接收条件。 呼钢东路站位于呼钢东路与新华西街交叉路口处,车站长,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标准段宽度为,基坑深度约18m,盾构端头宽度为,本车站设有四个出入口、两组风亭。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车站结构型式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箱形框架结构。 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 ②《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③《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平面控制网复测报告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施工(11标段) 平面控制网复测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制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 施工(11标段)项目部 二O一三年三月十三日

1 概述 (2) 1.1 复测目的 (2) 1.2复测内容 (2) 1.3复测工作量 (2) 2作业技术要求 (2) 2.1作业的技术依据 (2) 2.2坐标系统 (3) 2.3作业的技术方案 (3) 3控制网复测 (3) 3.1复测测量方法 (3) 3.2数据处理 (4) 3.3.质量检测 (4) 4数据分析 (5) 4.1 复测数据可靠性分析 (6) 4.2 复测与设计成果比较及复测结论 (6) 5 复测结论 (6) 附表1 17-2测量人员名单 (7) 附表2 17-2 控制点成果表 (8)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 施工(11标段)控制网复测测量报告 一、概述 1.1复测目的 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1.2复测内容 我标段主要复测范围为桩号:L14+554.527处,终点为临颍县一、二水厂。该标段管线长7.59km,即“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漯河供水配套工程施工(11标段)”。本次复测内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其中校核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移交的高程控制点共13个。. 1.3复测工作量 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此次平面复测由测量工程师带队,共投入测量技术人员5人,汽车1部,外业数据采集1天,内业数据处理1天。测量人员名单见附表1。 二、作业技术要求 2.1作业的技术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四川建院东区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 题目:四川建院东区平面控制网设计报告专业:工程测量技术 班级:测量1102 组别:一组 组员:黄龙邓国浩罗广宇伍玥环黄瑶岳鹏成陈诚 指导老师:郭豫宾 2012.3.20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1、目的要求 应专业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应指导老师要求,布设四川建院东区四等控制网。控制网既要考虑与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四川建院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四川建院东区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四级,并按主轴线分成四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两个控制点。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任务范围 本测区范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东区。 。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四川建院东区,属于德阳市旌阳区,离108国道不远,测区内建筑及草坪较多,地势较为平坦,地区大气能见度良好,交通便利,给测量带来方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较好,阳光照射充足,年降水量不多,大多集中在春夏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 3、交通情况 测区的北门外便是嘉陵江西路。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一.任务: ⑴初任务:根据已有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 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造物的位 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坐标系统及图幅分幅 1) 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采用50*50的1:500的图幅;图幅内有明显地形、地物的应标注图名。

控制网复测及控制点加密复测报告

.. . 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堤防部分)控制网复测报告 水利工程总公司 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九月

一、工程概况 1、泗河是南四湖湖东地区最大的山洪河道,属淮河沂沐泗流域的南四湖水系,发源于市新泰市太平顶,流经市的泗水县、曲阜市、兖州区、邹城市、微山县和高新区、太白湖新区七县市区,于太白湖新区辛闸村入湖,干流全长159公里,流域面积2357平方公里,其中境干流总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030平方公里。 2、工程施工围: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堤防部分)主要为37+800~43+600右岸堤段复堤工程,河道中泓线长2.944km。 二、复测的目的 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三、复测的容 我项目部主要复测围为桩号:自金口坝至G327国道田村大桥,河道桩号40+595-43+600。 本次复测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网测量,其中需校核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6个。 四、复测控制点工作量 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预计此次平面复测的工作量为外业数据采集1天,业数据处理1天。高程控制网复测工作量为外业数据1天,业数据处理1天。 五、测区情况 1、测区踏勘情况 6个控制点全部找到,没有控制点被破坏。 2、测区已知点的资料如下:

3、坐标和高程系统 控制点的坐标系为:平面系统: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7°。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四等水准。 六、技术设计要求 1、作业的技术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SL/52-2015)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 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T 12898-2009。 (4)控制点成果资料。 七、作业的技术方案 1、平面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 平面控制测量由我单位的GPS进行测设,要求必须由测量工程师带队,并派增足够技术人员测设以满足进度要求 a、本次复测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 此次平面控制网的复测拟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复测。复测程序如 下: ①、布置控制网 根据规: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σ按下式计算: σ= 式中a(mm)为固定误差;b(ppm)为比例误差系数;d(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关于控制网和水准网精度等级的建议

关于控制网和水准网精度等级的建议 关于控制网精度要求,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 面控制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本合同段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提出两点建议: 1.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采用一级导线精度,水准网等级采用四等水准控制网。 2.各标段以2014年6月全线联测的控制网为首级控制网,各标段根据自身工程实际情况 各自选定符合测量规范和精度要求的控制网等级,各标段控制网要与邻标段相衔接重 叠一条边,保证全线路首尾贯通无缝衔接。 理由1: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他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的确定,应符合下 表

根据这个规定,本着经济合理和保证精度的原创下,我合同段控制网精度等级选用一级导线控制网足以满足施工精度要求.详细工程数量和控制网等级选用情况如下表: 理由2: 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本工程段总施工段长度为3km以内符合一级导线控制网的要求,为了满足施工方面的要求加密的控制点数在6~10个左右边数为12个以下,符合一级导线要求,若是三个标同时联测控制点数势必会超过20个,边数自然就远远大于12条,所以在首级控制网完善后三个标一起联测没有必要。若真要联测而在满足我们施工控制测量方便的布点上做三等导线网,其平均边长应该在300~500米左右远小于2Km的边长要求,平差精度很难达到三、四等导线网的要求。

理由3 GNSS网主要技术指标表3 注:表中α表示固定误差;b表示比例误差系数; 在方便施工的符合一级导线布点的基础上以三等控制网的要求来做导线测量:平差数据由于边长数在500m左右,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三等要求1/80000,其数据最弱点边的误差允许值为500*1/80000=0.0063m,而三等的比例误差为≤5mm,0.0063m-5mm=1.3mm,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最弱边的误差最大值为 1.3mm,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相比要想平差结果达到四等精度要求,其分析如下:四等导线控制网平差中允许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45000,同样以500m平均边长算,其测量数据最弱点边的误差允许值计算式为500*1/45000=0.011m, 而四等的比例误差为≤10mm,0.011m-10mm=1mm,及允许最弱误差为1mm,显然不太现实. 杭甬高速连接线(南段)工程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5年3月28日

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7.4.1平面高程测量及控制网测量施工方案 1.编制目的 保证陕西榆能横山煤电一体化项目2×1000MW机组电厂输煤系统建筑安装工程(D标段)的施工质量和满足工程进度要求,指导本项目工程的测量施工。 2.编制依据 本工程设计招标图纸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施工准备 3.1.人员组织 由项目施工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业主提供的首级坐标控制点、原始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各级轴线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测量小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由测量工程师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3.2.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测量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及设计说明的阅读和现场踏勘,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工程建筑的位置及坐标;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工程建筑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的各项尺寸,它是整个过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坐标点及高程,对比工程结构图纸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两者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3.3.测量仪器的选用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至具有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测量原则和要求 4.1施测原则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 (2)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现场施测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场区控制网及轴线控制网工作完成后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上报的工作制度。(4)控制网施测好后,将成果报工程总承包方,要求联合检测,检测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2基本要求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4.3工作内容 (1)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引测建立场内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2)用全站仪及水准仪测量放样出本工程的坐标及高程基准点桩。 (3)对施工部位进行检查验收,并绘制竣工图,整理验收资料。 5.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5.1平面控制网的布置 5.1.1根据业主提供的基本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工作,若发现有偏差应提请业主、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解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