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B1、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诉我们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首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答案】C

【解析】题干说明的是某同学因为存在矛盾,在老师的开导下,挖掘自身潜力,体验成功,由自卑转化为自信。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反相成,矛盾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条件。故C为最佳选项,A说法绝对,B项应改成主观世界的调整,D项与题意无关。

C2、“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

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解析: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是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的表现~表明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A正确~B、C、D三项本身表述错误。

答案:A

B3、“在每个人的身上/阳光同样的明亮/在每个人的心中/阴影却有浅有深。”这句诗蕴含

的哲理是 (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解析: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

么。在每个人的心中~阴影有浅有深~主要是意识自觉选择的结果~故选B。A错误~

C、D与题意不符。

答案:B

B4、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题干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故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项。

B5、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解析】B、C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合题意。D为唯心主义的观点。A体现物质决定意识。

【答案】C

B6、针对目前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突出的现状,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一事实表明 ( )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C.客观必须与主观保持历史的统一

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解析:“针对”现状,采取措施,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D项正确。A、C两项观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C7、2009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由环保部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

的“探索环保新道路——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环保部部长

周生贤出席论坛并发表了“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

新道路”的主题演讲。周生贤提出~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

的目标指向~以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

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说明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解析:本题要根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及材料意思~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作

用、规律的客观性等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这一客观实际需要。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符合我国当前实际,能够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以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将推动我国摸索出一条代价小、可持续的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路子。

相关文档:

?

?

?

?

?

?

?

?

?

?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 在我们探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前,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辩证唯物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办法。因此我们必须要用辩证的唯物的观点来把握和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不管怎样,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都是辩证的相互统一的。我们需要在实际中检验它的正确性,将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要想把我们学到的哲学性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我觉得必须使自己真正的理解,在比较浅薄的层次上使自己通俗易懂。我们必须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几百年前经过前人不断总结出的经典定理和各种理论、公式。只有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正确的运用,才有可能在当今这个时刻都在推陈出新的世界中,研究出新的成果,使自己在世界大家庭中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对真理的探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使我们的想法再渺小,只要我们用于探索,将其变为现实的力量,而不是纸上谈兵,最终达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因为我们应该相信,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的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可能曲折、崎岖、甚至荆棘丛生,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是,只有我们坚持下来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品。将自身的发展同科学的进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相信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正确的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将学到的理论结合实际融汇到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一定会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一颗颗闪亮的新星即将升起。

1.人的主观能动性背诵

背诵材料: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基本概念 1.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是人区别与动物的特点)它包括三人方面:想,做,决心、意志、干劲等。 2.“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 3.“做”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4.决心、意志、干劲等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信念、意志、激情、理性、行动,是人成功的必备要素,也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5.意识能动性:一是指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二、基本原理 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内容:(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不利条件的破坏作用,甚至创造条件变害为利),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3)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1)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既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错误,又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 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内容:(1)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想、做、精神状态三个方面。(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创造条件,才能改造世界,使事物满足人的需要。(3)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和一定的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方法论:(1)按客观规律办事。(2)从实际条件出发,分析条件、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3)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4)反对割裂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 三、主要问题 1.如何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想”这种表现形式? 答: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想”。①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②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③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能指导人们的活动。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分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分 在哲学教学中,我们通常难以区分这三者,尤其是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主观能动性是什么?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 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讲清重点】 1.“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三者的 区别和联系? (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和“做”以及在“想”和“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想”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不可分。 (2)“意识能动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它仅限于“想”,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还包括“做”,即实践。意识能动性虽然体现在“做”,即实践中,但实践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也就是说,把观念的东西在实践的作用下变成现实。它既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 (4)以上分析表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属于“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别 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个关系密切的概念,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一、内涵和表现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层意思。一是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是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世界("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它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二、外延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即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三、侧重点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强调意识通过指导实践.从而使得客观事物发生变化,强调意识的作用的结果,即有用性。 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则强调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它既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又能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即能动性。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三年十月十五日,是神州大地为之欢腾振奋的日子,是所有炎黄子孙为之骄傲自豪的日子,是整个世界为之屏息惊叹的日子,是一个必将加载人类史册的日子: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中国人圆了数千年的飞天梦!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是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里程碑。中国由此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神舟二号英姿神舟三号再次成功神舟四号不辱使命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人不象鸟儿那样有翅膀可以展翅高飞;人的奔跑能力远远不如骏马;人的嗅觉不如狗灵敏;人的力气不如牛;人不如虎凶猛;人的眼睛没有鹰的眼睛锐利……分析:人类凭借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使之为凌驾于一切动物之上的万物之灵。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主观能动性含义: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思考: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中国女排队员的积极进取精神;大庆人开发大油田的吃苦耐劳精神;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者孜孜不倦的科学务实态度;你对于决心和意志在认识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体验?我们的启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将不断增强,作为当代青年,要珍惜青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将来

建设祖国打下良好基础。本课小结 2、1997年5月,IBM计算机公司新研究的一台取名为“深蓝”的电脑,在与世界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进行的世界象棋比赛中,战胜了卡斯帕罗夫,引起国际社会及科技界人士的震动。这一现象() A、表明人给物赋予人的能动性思维 B、说明智能机器将在一切领域取代人类 C、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恰恰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的结果 3、“审时度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说明() A、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制约 B、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分析客观存在的条件 C、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能获得最佳效果 D、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能更好地利用有利条件 5、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十分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段话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重性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 C、必须重视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 * 思考:既然人的体能和生理器官的功能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动物,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讲“人是万物之灵”呢?那么人是凭什么胜过一切动物的呢?你认为人是凭什么胜过一切动物的呢?请举例说明。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思考:主观能动性和前面所学的认识的含义的关系面对滔滔洪水,人会怎么办?动物会怎么办?动物人积极

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 我们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且具有能动作用。 什么是意识能动性呢?谭文博士的话很充分的诠释了这一点。他是这么说的:人们的思想意识通过躯体的运动,通过行动改变了周围环境或者是改变了别人的思维,这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它让主观意识得以表达和产生相应的变化,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意识人人都有,但即便在做同一件事情上,产生的结果却不同。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差异,它的差异首先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的是发育问题,后天的是教育问题,以及否善于思考。 能动性和人的意识是分不开的。当然,意识的作用也是有好坏的,落后的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就比如唯心主义,现在来看,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不利于社会与人的发展。但马克思却称之为“不结果实的花”。既然是花,那么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最起码唯心主义承认了意识的能动性,只是其将意识的能动性夸大了。唯心主义的代表有朱熹,笛卡儿,贝克莱等,简单地说,他们的观点分别是理生万物;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我们现在来看,这些是错得很离谱的,试想,要是世界不是物质的,走在大街上还要躲车吗?闭着眼睛过去就可以了么。 下面来说意识的积极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以孩子为例,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出生一岁后,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就是一种独立的意向,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能够得到发展,长大后就会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办事果断。如果从小对孩子进行锻炼,使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美国动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氯化钠药片塞进羊肉里喂狼,狼吃了羊肉后 短时间内消化不良,呕吐不止,十分痛苦。尝到了苦头的狼从此对肉羊倒了胃口,改食其它肉类。由于母狼吃什么食物,它的乳汁就具有什么食物的味道,而狼一旦改变了食性,还会影响到幼狼。在狼改变了食性后,动物学家对其进行驯化,用于看守羊群。狼体力好,善于奔跑,忠于职守,能毫不犹豫地撵回失散的羊。羊见了狼,犹如老鼠见了猫,会乖乖的听从狼的摆布。在野外,狼的主要食物是田鼠等有害动物,驯狼牧羊也就间接的保护了森林、草原,有利于生态平衡。 分析这一事例:狼吃羊是自古以来的定律,但是在实验后狼不吃羊而该吃其他的动物。充分说明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无能为力的,而是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认识和利用规律。 主观能动性是一个思想意识与行动相结合的结果,它的结合有利于主观思维的实现,这种实现必然会产生一种效应,这种效应结果的好与坏,当然还需要更多的思想意识来判别。这种判别取决于参与判别群体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往往可以衡量这种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和错误。 如何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呢?我相信,最主要还是取决于思想。“充分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我们发挥大学生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敢于拼搏,不怕吃苦的精神,在辩证唯物主义和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学习和生活。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是善于吃苦,坚忍不拔,注重细节的人,如果我们也能够向成功人士学习,注重小细节,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追求完美,相信即使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知识经济时代下,大学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伯乐,有一个能够施展抱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有抱负有理想的人是令人敬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信念,正视困难,解决问题。 猿到人的发展,火的运用,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再到现在的机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等,都是离不开意识的能动性。一段段历史充分说明意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的改造世界。相信意识的力量,正确发挥,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马原——意识的能动作用

年仅19岁的矿工一一杨显斌在一次煤矿透水事故中奇迹地存活了21天的故事。在那次事故中,杨显斌虽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大水所淹灭,但却把他置于几乎无任何生存条件的绝望境地。在绝望境地中他竟能存活21天,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杨显斌创造这个奇迹靠的就是他的意识能动性。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他在绝境中,冷静应对,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为了活下去,按照一定的计划保存和补充体力,才能在21天后还能存活获救。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杨显斌被困后,面对绝境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主动、不断努力生存的过程。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人体是一个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意识活动依赖于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意识,特别是其中的情感,又能对人体的生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因为杨显斌他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被救出来的,面对绝境与死亡,他没有一蹶不振,意志没有被击溃,反而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让他能坚持下来。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反映客观世界,根据需要和可能形成目的,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目的的支配下,通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将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人的目的的变化。杨显斌因有强烈的求生意志,通过有计划的求生方法最终活下来了。

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 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的意识中包括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各种因素,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说这些主观因素能直接创造什么东西,而是这些主观因素能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人的潜能。也许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是因为人的潜能超过了人的平常能力限度。杨显斌为了生命的延续,他逼着自己喝又苦又酸的“煤水”;借用矿灯的灯光和联想以前过生日时的快乐来缓解自己紧张、恐惧的心情;为了活着走出矿井,他能用自己的双手跪着挖出80多米通道,这些都是人们在平常的环境下做不到的。人的意志力来自于对生命的渴望或更高精神目标的追求,以及在这种渴望或追求中由外部环境给予的压力。渴望、压力、意志力以及人的潜能,这些因素之间总是保持一种正比例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人不能只是靠被动地逼显出生命的渴望,人更要能动地设定自己的远大理想;人也不要惧怕压力,因为当你的意志力强大到足以藐视可怕的压力的时候,那时你所挖掘出的潜能就将是人类的奇迹。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谈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谈谈主观能动性 的重要作用 班级:财政0811班 姓名:李艳琴 学号:09

谈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的确,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从洪荒之世到现代科技革命,从蔡伦的造纸术到飞船遨游太空,无不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要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何重要作用,首先要了解何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才第一次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按照自己固有的客观规律运动和发展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规律都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列宁曾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基础,人们只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认得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要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认识世界目的来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之中的,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的能力,才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只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才能以对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人们的行动。但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把握不同的规律,按不同事物的规律办事。同一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形态,做到趋利避害。事物的状态发生变化,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把握变化的规律,按变化了的规律办事。从改造世界条件来看,自然界的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多方面的需要。人类必须通过改造世界来满足自身多方面的需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当条件不具备时,我们不能勉强去做那些办不到的事。如果从现有的条件出发,能够改变不利条件,创造出新的有利条件,从而办成某一件事,我们就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做。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难度来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个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个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号:2015115199 姓名:杨春丽班级:2015级日语1班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历史上一切身处逆境而终有成就的人,无不经过这样的艰苦磨炼。成功的关键决不是逆境,而是主观能动性的高度发挥。 主观能动性就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表现有:人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想);人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这里的“自觉”,同现时生活中的“自觉”的意思是一样的,比如说,请你自觉一点。这里的自觉就是指主动用自己的意识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的要求。显然,其它的动物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说,主观能动性或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大禹治水就是一改前人堵水办法,变堵为疏,从而使水害为水利。这就是当人类认识水流的客观规律后,听从水流由高到低的规律,为水流疏通河道更好地让水流动,使河水成为人类的运输工具。这样,水流就听从人类的话了。把听它的变成听我的,关键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推动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的驱使。二、个人主观前瞻自觉性的驱使。三、个人习惯,兴趣,爱好,毅力意志及智慧素质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与父亲在拿破仑三世的资助下研究甘油炸药,曾发生过多次爆炸事故。在1867年9月3日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工厂完全被炸毁,诺贝尔的弟弟和许多工人被炸死,他本人也被炸伤,造成轰动一时的"海伦波事件",引起一些人的极大恐惧和强烈反对。面对困难诺贝尔并未认输,而是凭着顽强的意志、非凡的创造力先后发明了"诺贝尔安全炸药""无烟炸药"。由此可见,对于人的成长,外因固然十分重要,典型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典型环境,具体人物离不开具体环境,但这些都是作为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而存在的;唯有人的内在因素,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它是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决定着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的程度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个人素质是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最直接最基础的动因;而不论是在优越条件下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下,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这才是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最好的方法。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与个人智慧,能力素质和道德水平两者之间是互为基础,又互为结果的。正像好学的人往往知识渊博,而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更好学。能做到科学创新则是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社会的进步,必须依赖于越来越多的创新,必须依赖于大多数人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良好发挥。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4)

意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能对人有积极作用,有对人有消极作用。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充分的认识问题,充分的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能合理的处理问题,解决困难,并从中成长。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就是要能动地把握形势,做形势的主人。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对我们工作,学习有重大的影响,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才能自主、快乐的工作、学习,当我们面对困境之时,让我们面向太阳,积极乐观地生活,迎着阻碍,坚韧勇敢地成长。 关键词意识能动性,人生态度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才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是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意识的能动性不仅能对人有积极作用,有对人有消极作用。在《赶考》故事中,同是秀才的二个梦,算命先生、客店老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梦,这主要是算命先生、客店老板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不同而造成的,算命先生解梦是用消极的人生态度看问题:高墙上种菜是白费劲,戴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应放弃考试.客店老板是用积极的人生态度看问题:墙上种菜是“高种”,“种”与“中”同音;戴斗笠打伞是说明有备无患,“打伞”是“举”;联系两个梦是“中举”;应积极考试。对于同一件事情,悲观的人对它的解释总是悲观的,而乐观的人总能总能对之作出乐观的解释。人生在世,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重要,这不仅是客店老板得出建设性结论的,也是秀才最后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中了个探花的重要原因。在人生的航程上,有顺风、逆风。面对逆风,消极、悲观者抱怨风,乐观、空想者希望风向改变,积极、现实者则调整风帆。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充分的认识问题,充分的认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能合理的处理问题,解决困难,并从中成长。 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意识有一种本领,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意识的能动性。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无论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是理性动物”, 还是我们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定胜天”, 都包涵着深刻的意识能动性观念。它表现为人类利用这种特有的思维来反映和理解客观社会,并以此升华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改造社会。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2)明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规律的客观性 (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难点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推演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基本内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基本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固有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3、 (1)、关于规律的特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2)关于规律的概念和各种具体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各种具体规律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规律。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联系: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把握规律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外部的表面的联系;联系: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表现形式,人们以通过现象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4)把握规律和规则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规律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规则是主观的,属于意识范畴;联系: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三、规律客观性 1、基本内容:规律的客观性,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 可抗拒性。 2、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以认识的自然、社会规律为基础,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3、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是客观的,是指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不能误解为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探讨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和方法。 主题词:主观能动性、方法 前言 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而教学观念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怎样看待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处的地位及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一观念影响我国教育的发展,容易造成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输,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又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主,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必须根据当代的实际情况,以辨证的观点看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即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又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转变以知识为本位的思想,形成以人为本位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所以,现代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能做出有选择的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如果教师所讲的内容中,符合学生兴趣的,便会引起学生共鸣,并主动接受;不符合学生兴趣的,将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 比如: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的原理,学生对这一知识很感兴趣,又主动参与实验研究,则对知识的掌握就牢固。 ②教师所讲知识中,学生赞同的则容易接受,不赞同的将会提出疑异或加以批判。 比如:讲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产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的学生对"形变"的物理意义不理解,认为许多现实情况并不产生形变,从而产生疑异;或者对运动状态理解不清,被过去的经验所限,产生不同的错误看法,便引起思维的批判,阻碍对知识接受和学习。 ③教师所讲知识中,学生认为有用的,则易于接受,认为没用的,便会放弃。 例如:讲光的反射、讲密度和压强,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不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重要应用,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不愿学习。不仅物理教学有这种现象,其他学科的教学也都有这种倾向。 ⒉学生能对自身发展预定目标、方案、实现自我设计。教育学原理认为,每个正常的人类个体,都能进行自我设计,并根据

唯物论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考点名称: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考点内容: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预习导读: 一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1规律及其客观性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但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2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观因素: 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客观因素: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3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2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2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疑释难: 1规律与规律的表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规律与规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思维规律和社会历史规律都具有客观性,同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辩证统一的,不是绝对对立的,之间有联系。 5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热点点击: 1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2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3正确看待我国2004年GDP上升到第六位。根据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核算,中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

谈谈意识的能动性

谈谈意识的能动性 要理解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意识。简而言之,意识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意识有一种本领,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意识的能动性。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无论古希腊哲学中的“人是理性动物”, 还是我们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人定胜天”, 都包涵着深刻的意识能动性观念。它表现为人类利用这种特有的思维来反映和理解客观社会,并以此升华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改造社会。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向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马克思曾饶有风趣的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高明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最高明的建筑师之所以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就在于他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步骤,这就是说,人的活动是具有一定目的性和计划的。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是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行动的计划。 第二、意识活动有主观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加工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意识的主观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仅能够“复制”所反映的对象,而且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和幻想的世界。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计划、蓝图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现在的天空,“神州一号”,“昨夜星辰”又添了新客。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等“人造星辰”悠悠然在转动。现在的地面,人工湖、人工河、人工林已不罕见,可谓莽原缠玉带、高峡出平湖、荒山坡绿装、沙漠变良田。现在的海洋下有电缆连五洲、上有巨轮驶入八方,海岸之间架起了桥梁,海底隧道通行着车辆。人们还有意识地利用天上、地面、地下的自然资源、制造了无数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拿贴近我们周围的一个例子来说: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的启动就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一个具体例子。但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无论如何巨大,它仍然受客观物质世界所决定和制约。意识能动作用的产生、大小、发挥一刻也离不开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的决定作用。人的意识只能在物质运动及其客观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能动作用。 第四、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重大影响。“杯弓蛇影”的故事就告诉我们高昂的精神能催人向上,而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 同时,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大学生刚就业的时候肯定会遇到经验不足带来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如果能树立正确意识,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发挥自身优势,发扬勇于创新、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就能够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意识总是适应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意识虽是物质的反映,但它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能动的力量。如果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用,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意识的能动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首先,人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了解客观事物,并从中把精华取出,形成一种理性认识。不可否认,只要活着我们就是在时时刻刻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而其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更好地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了解世界。还有,虽然人类会有目的地认识世界,但认识过程是逐步的,会受到当时的生活和生产水平的制约。 其次,人们会通过各种理性认识进一步改造世界,达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是意识能动性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 1,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主观能动性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①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②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3,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按客观规律办事 质——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量——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4,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这种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举例:为什么苹果落地,而卫星能上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5,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 主观能动性的3个表现 1)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表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要注意人们想问题的能力与活动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进行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确两个具体表现,即首先表现在,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表现在,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能指导人们的活动。 2)主观能动性的第二个表现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首先要注意这种能力的实现和活动的开展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其次,要明确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的根本之点是它的创造性。再次,要把握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这是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说课稿(活动创新型) - 副本

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能动作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课堂设计、开放思考五个方面来陈述我的设计。 一、学情分析 经过了一年的高一摸索,大部分学生已经高中学习有了良好的适应。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大部分主动思考和参与,抽象和归纳能力初步形成。但由于阅历尚浅和哲学本身比较深奥,在探究的衔接上还需要教师的理论或者实例支撑,在达成教学目标上业需要及时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1、本框题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而本框题主要学习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它与前一框题物质决定意识共同构成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高考重点考点。第二本框还在阐明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三,理解了本框题对后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学习也有拐杖式的帮助。所以本框起着奠定基础、总结升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意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分析总结意识的能动作用,调动公共参与; (3)通过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来增强学生对自身以及国家的政治认同; (4)通过案例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尊重实际、依法办事的法治精神。 3、教材重点、难点 依据学情和教材内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意识的特点、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分析 围绕本框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本着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我选用如下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趋势,我主要用支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在把本框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最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形成观点。 在学法上,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本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初衷,我主要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来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四、课堂设计 我的课堂设计有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升华运用五个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